/無用對談 002/
李惠貞 獨角獸計畫|閱讀的樂趣|
多少人是從漫畫開始喜歡上閱讀的
我自己先舉手承認
我們總是得先從中找尋到樂趣,才有理由繼續
當然也是有人單純只想沉浸在漫畫的世界裡
但我是慢慢的從生動圖像轉被文字所吸引
然後才一頭栽進了文字的世界裡的
比起圖像,文字的魔力來自想像力
作者構築了一個世界,而讀者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參與
於是這一路便越走越遠…越讀世界越遼闊
#一個不小心就走向遠方的概念
#旅行是身體的閱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行與閱讀,都是人生的延伸觸角
從宗翰的遠行
帶我們思索沙發客、空屋筆記到freegan的禮物經濟
所以在關於旅行的意義之後,想來聊聊閱讀
以「獨角獸計畫」的視角來進行
感受閱讀的快樂,並成為探索自己的一種方法
7/26的週六下午,期待你的加入
#獨角獸來到基隆了
#無用對談001金錢外的可能
#閱讀是靈魂的旅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於講者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
出生宜蘭眷村,在台北長大。輔大大傳廣告畢。出版界資深工作者,曾任版權、企畫、主編,經手書籍曾獲金鼎奬、博客來年度之最、中國時報開卷週報「美好生活書獎」、誠品年度推薦最佳藝術書系。2011-2017擔任《Shopping Design》總編輯,2016金鼎奬雜誌類個人奬最佳主編。現為自由工作者,創辦名為「獨角獸計畫」的新型態學習及閱讀行動,兼任台北風格書店「真書軒」品牌總監、台中大里「菩薩寺」企畫顧問。著有《成為自由人》。
臉書專頁:獨角獸計畫
https://www.facebook.com/pg/unicornreading/
李惠貞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sunnydaypu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談時間 2019.07.27 (六) 14:00-17:00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fUyJT8AEKYw95SP88
#連結裡面有甚麼
#先點連結進去看看吧
李惠 貞 菩薩寺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佛法即生活,體現於設計。》
為新書在日本出差期間,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廣告。伊右衛門延續之前的廣告概念依舊請來 #宮澤理惠 擔任京都茶屋的老闆娘,男主角從 #本木雅弘 換成 #草彅剛。在幾個不同版本的系列中,這支「心的茶屋——腳麻篇」裡面的台詞很觸動我心。千里迢迢終於來到茶屋的草彅剛進來正座喝一口茶後感慨地說,「活著真的好辛苦喔,會傷害別人、自己也會受傷。」宮澤理惠緩道:「被搓揉過產生傷痕的茶葉,才會出現好味道。」
前陣子非常照顧我的獨角獸閱讀計畫主理人—— 李惠貞 為台中大里一個帶有日式禪味的菩薩寺撰寫了一本書籍:「#朝一座生命的山」,書籍裝幀由 霧室 操刀,菩薩寺空間則由台灣知名設計團隊半畝塘設計, Shopping Design 雜誌也曾因為其空間設計精緻而去採訪過,我對這間彷彿要顛覆一般對佛教寺院認知概念的菩薩寺其實一直非常感興趣。抱著一半支持一半好奇的心態買了這本書,其實也是想送給篤信佛教的老媽,送出之前細細地閱讀了一次。無神論的我沒想過居然在一本講佛法的書中會有如此感動的時刻。
第一頁、第一行的文字便觸動了我。「佛法便是生活」,這其實與我經常在提「設計便是生活的累積」沒有什麼不同。當中提到在設計團隊為菩薩寺體現佛法而做的設計中,刻意讓水泥壁面呈現一種粗糙質地,讓灰塵能夠停留。
「灰塵要來有個條件,就是它必須夠粗糙,粗糙的意思是要允許這個灰塵留在你身上,如果太有潔癖,什麼都留不住。不光滑才可能發生一切。然後再加上水,就慢慢累積了一層厚厚的滋養,開始長出植物。這面牆也跟我們的生命一樣,只要你願意讓一些東西停在身上,就會有意外的禮物。....。放下執著,真實地面對原本的樣子,很多你生命裡本來有的東西就會呈現出來。」
這段文字讓我想到伊右衛門的廣告。是啊,生而為人總是會遇到許多跌撞的時刻,受了傷、有了挫折,才會豐富自己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完整並非完美,而是能在豐厚的生命經驗裡圓融處世。我也在最後由半畝塘的設計總監——江文淵的採訪中得到一些對台灣設計市場大環境的省思。
「自然、回應本質的結果,形成菩薩寺很多半戶外的動線,一般會加蓋頂棚,以免淋雨。但如果蓋很多棚子,那又遠離了初心。最後法師說,為什麼不能淋雨呢?濺濕了一點衣角也無妨。『不要只想機能、不要只想頭腦要的方便,很多很多的方便,我們的生命就枯竭了。』」
過去我常在思考為什麼台灣設計品牌所設計的生活產品總是無法打開台灣的內需市場。結合我在日本的生活經驗後,我得到一個假設:台灣太方便了。走出去不管多晚都有吃的,花一點小錢就能馬上滿足食慾,不像日本其實到了晚上就不太方便,加上物價較高,想吃東西動手做比較快也合乎需求,那些生活道具有了被購買的理由,自然就會成為人們消費的對象,人們也會從動手做的過程裡得到生命經驗的累積,同時獲得個人化的產品,品牌產品的風格也會開始謀求差異化。台灣社會因為「太方便」落入一個「快文化」的時代,消費者希望動越少的工得到越多的結果越好,於是沒有自己動手做的習慣,這些生活道具設計得再精良便利也銷售不動。更甚者,在上位者也希望越快得到 KPI 數字越好,什麼都求快,自然就不深,於是淺層文化氾濫。
「不要只想機能、不要只想頭腦要的方便,很多很多的方便,我們的生命就枯竭了。」
希望這段話也能給予看設計發浪的朋友一些省思。不要貪圖方便、捲起袖子動手做,即便過程艱辛痛苦、受傷也無妨,那些傷痕都能成為滋養設計的土壤,讓生命茁壯。
#我很少寫書評但這本書真的太美內容也太好
#沒想到佛法也會跟台灣設計內需市場有關係吧阿哈哈
#想買的朋友可以看留言處
#這不是業配文
#有業配需求請左轉私訊謝謝XDDD
#菩薩寺
#霧室 #半畝塘 獨角獸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