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中國文化大學109學年度暑期觀光事業學系碩士學分班的《餐飲文化專題》開課資訊:
授課教師 : 李廼澔
授課科目︰餐飲文化專題(3學分)
授課期限︰110/07/11~110/09/05(共計9周次)
授課時段︰每週日 09:00~16:00
擬自110/06/03起開始招生
「李廼澔」的推薦目錄:
- 關於李廼澔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李廼澔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李廼澔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李廼澔 在 想問一下李廼澔跟黃曼齡兩位老師的英文課評價- 文化大學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李廼澔 在 主持人:李基銘「尋食記:鞭神老師的超時空台灣美食」介紹 ... 的評價
- 關於李廼澔 在 故事開瓶器#11︱在舌尖上饒舌- 飲食作家鞭神老師(李廼澔) 的評價
- 關於李廼澔 在 「尋食記:鞭神老師的超時空台灣美食」介紹| 漢聲廣播電台 ... 的評價
李廼澔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本《吃貨簡史》是由商周出版社出版,我寫推薦序的新書。作者是著有《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的歷史文化作家陳華勝先生。為一本從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一路貫穿到到清末民初譚家菜的龐大卻又易讀的食史,加以中菜八大菜系的介紹。
推薦一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飲食的文明史
三國時期曹魏開國皇帝曹丕,在《與群臣論被服書》中說:「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南宋陸游則在其《老學庵筆記》中寫道:「三世仕宦,方解著衣吃飯」。這兩段話的意思,雖然看似是指了做幾代官的人家,才懂有關吃穿等方面的禮儀或享受,但這背後,還有著更深的一層涵意。
曹操乃一代梟雄,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曹丕六歲就會射箭,八歲就會騎馬,十歲時就隨著曹操南征北戰,所著《典論》中的〈論文〉,更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論;而陸游則是「年十二能詩文」,不但學劍,也鑽研兵書,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等並稱為「南宋四大詩人」,兩人都是文武雙全。但不論是文或武,欲達到非凡的成就,都必須經過長時間不斷的努力和練習。因此,這兩段話,指的不單是要在良好的環境下成長才能對衣食的真諦有所體驗,更是長期積累知識的過程。
「吃貨」二字最早出現於晚清民初天津評書藝人張傑鑫,所著之一九二○年代武俠小說代表《三俠劍》中的一句:「你真是吃貨,叫姑娘們追得都喘不上氣兒來」,意思是只在家賴著,光吃不幹活的好吃懶做之徒。「貨」這個字本身除了當財物或商品外,其實本身是罵人的話,所以我們才會對看不起的人說「你以為你是什麼貨色」。
一九九一年,由葛優主演的中國大陸第一部情景喜劇《編輯部的故事》的其中一集〈水淹七軍〉中,因為蘿蔔大豐收,女主角被同事帶有性別歧視的揶揄言論「女同志就算了,不如以後多吃點蘿蔔」激怒後,反擊的「你可別瞧不起婦女啊,一會比比看,看誰是吃貨」這段台詞在大陸火紅之後,吃貨二字開始漸漸成為好吃之徒自嘲的說法。
這種將吃貨二字作為美食愛好者對自己自嘲的用法,一直持續到二○一二年,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開始播出為止。隨著這部紀錄片熱度的不斷上升,對美食的熱烈追求,漸漸不被視為是一件好吃懶做的俗事,而「吃貨」一詞,也隨之在網路與各大媒體上迅速地流行和運用起來。北京飲食作家崔岱遠甚至在二○一四年出版了一本《吃貨辭典》,以七十八篇散文介紹中國各地名菜。
到了現在,有不少人以吃貨自居,以吃到預約困難或是在美食評鑑榜上有名的餐廳而得意揚揚。但是吞食咀嚼,以及打卡拍照的頻率和數量,與品味的資質和藝術,累積出來的對文化的價值卻是天差地遠。而這也是這本《吃貨簡史》的中心思想:飲食文化的養成是文明的累積。
以吃魚為例,不管是生吃、烤來吃、蒸來吃或是煮來吃,都是透過我們祖先不斷的經驗累積開展。但要形成文化,便需要更細的分工和處理方式。明明直接吃就好,為何有人開始費工把魚去骨剁碎,添蔥加薑地做成魚丸。而魚丸又如何變得越來越講究,製作越來越精細,調料越來越精準,使用的魚種類越來越廣泛,應用的方式越來越多元。
於是,烹飪手法多元了,烹調流派形成了,這其中自然與技藝卓越的廚師有關,但品味超群又挑剔的「吃貨」,更是推動餐飲精煉的動力。
本書主要按照中國歷史上的時期分成三大部分,分別是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以及元明清。其可貴之處,在於每一道單一菜色,從食材、菜品演進,還有其多元發展,都能在透過歷史故事的輕鬆氛圍下,潛移默化地讓讀者提昇飲食品味。
李廼澔
中國文化大學語文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百年飯桌》、《百年和食》作者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2939
李廼澔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書推薦:
推薦序
在虛實交錯中,傳達事實
「食之兵法: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版主/鞭神老師(李廼澔)
如果把虛構與真實,套用在歷史與創作的書寫的話,我們往往會認定創作是虛構,而歷史是真實的。
但歷史往往只是當權者的真實,創作也成了我們在真實世界模彷的對象。所以歷史的虛構性往往被低估,而被全盤接受;創作的真實,卻在看著警察電影長大的孩子,當了真正的警察後被表現出來。
本書雖然是飲食文化歷史書,但讀起來卻像是一篇又一篇精彩而引人入勝的故事。將真實虛構化,又將虛構嵌入真實之中,在充滿故事性的起承轉合裡,帶出一個又一個作者想要傳達的事實,傳達一則又一則我們該知道的資訊,而且一讀就難以放下,實在是位說故事之能手。
一道黃金肉,讓我們從白山黑水之間的滿人祖先,看到努爾哈赤與遼東總兵李成梁之間的恩怨情仇;從歐洲人對康熙宮廷飲食的觀察,帶出了對中國政令制度的見解;看清帝們如何以招待老年人的千叟宴推崇華夏文化,以籠絡士人、尊崇老人,又同時理出了火鍋的歷史、種類與其毀譽爭論;來自江南的宮廷美食蘇造肉怎麼成了北京的民間小吃滷煮小腸;由於乾隆帝對市井中流行的食物充滿了好奇,而被引進宮中的豆汁兒,再用一碗豆汁兒勾勒出清末重臣那桐的私生活與大歷史;從宮廷的煮餑餑,垂直的聊餃子的歷史,又水平的探究各種吃餃子的習俗。
不只是菜品與歷史間的故事,作者也藉由討論宮中時鮮貢品,對於時鮮食材進行了細膩而全面的介紹:有著「鰣魚吃鱗,甲魚吃裙」之說的鮮美鰣魚與其清蒸與紅燒兩種做法,以及《調鼎集》製作醉鰣魚和《金瓶梅》中糟鰣魚的烹製方式;打從唐代就已是宮廷貢品的鹿尾,如何因其所蘊含著的吉祥意義、藥補功能、清室所重視的馬上騎射功夫以及其鮮美,而成了清代君臣所追捧的食材,進而延伸討論自周代至清代的八珍等。
20世紀初的德國哲學家與文化評論家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曾經在他《說故事的人》中寫道:「如果農人和水手是過往的說故事大師的話,那麼工匠階級就是說故事的最高學術殿堂。在這個殿堂裡,兼備了時常出遠門的人所帶回來的來自遠方的傳說,以及過去在這裡所發生的一切。」
本書的第一章是線性、編年體的傳承和轉變;第二章的宮中大宴中有我們所熟知的千叟宴、蒜泥白肉的起源白片肉與滿漢全席;第三章不只是南北飲食的交流與交融,更是宮內御膳與民間飲食的相互影響和演化;第四章更進一步的討論了民間小吃如何豐富了宮廷飲膳;第五章為來自中國各地的珍饈;第六章談清代御膳房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故事」中,我們同時置身於結合了遠方與遙遠過去的知識殿堂。在這個情報量雖大,但真實體驗卻不斷下降的現代世界中,這樣的殿堂,讓我們更貼近了第一手的體驗。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370
李廼澔 在 主持人:李基銘「尋食記:鞭神老師的超時空台灣美食」介紹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21-12-1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主持人:李基銘「尋食記:鞭神老師的超時空台灣美食」介紹、鞭神老師( 李廼澔 ) 專訪(遠流出版). ... <看更多>
李廼澔 在 故事開瓶器#11︱在舌尖上饒舌- 飲食作家鞭神老師(李廼澔)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米其林餐廳評鑑是否名不符實?問他最清楚!這集我們邀請最Hardcore的飲食作家,鞭神老師!鞭神老師目前寫過三本書,包括《百年和食》、《百年 ... ... <看更多>
李廼澔 在 想問一下李廼澔跟黃曼齡兩位老師的英文課評價- 文化大學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因為小弟英文實在太差,之前修的英文課雖然只缺了2 3次課,但考試太差還是被當掉,想問一下這2位老師有沒有什麼雷點~,感謝大家幫我一下謝謝,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