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書訊]
.
近來,線上讀書會分別讀了《#海上傭兵》(衛城)(棄讀)、《#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前衛)、《#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衛城)、《#反轉戰爭之眼:從美軍舊航照解讀台灣地景脈絡》(暖暖書屋)、《#被扭曲的臺灣史:1684~1972撥開三百年的歷史迷霧》。
.
和朋友討論接下來要讀什麼書時,發現4月底到5月初,台灣文學和史地書籍一本比一本精彩,創作力勃發!留個紀錄:
.
首先,是由謝旺霖整理手稿,楊牧老師的最後一本詩集──未曾結集、未曾發表的詩作《#微塵》(洪範),書中附上珍貴的詩人手稿。
.
甘耀明則以1945年「三叉山事件」(台灣少見的山難+山難)史實為基底,寫成《#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寶瓶文化)。
三叉山事件是「一九四五年初秋,二戰結束時,美軍運送前盟軍戰俘的轟炸機,受颱風影響,墜落臺灣山區,有五位機組員、二十位戰俘死亡;臺東海端鄉與關山鎮出動的大批搜索隊(包括日警、布農、阿美,平埔、漢人等),在山區遭受下個颱風,二十六人失溫死亡。」甘耀明說:「小說描寫布農少年哈魯牧特(Halmut)的蛻變,他的棒球失落夢,他為何在救難時搖擺,以及他為何成為他後來的樣子。」光讀簡介便驚心動魄。
.
徐振輔獲得第21屆 臺北文學年金獎得獎作品《#馴羊記》(時報),「融合西藏風土博物誌、遊記與抒情文學,以小說記寫西藏自然景物與人文風土的消亡與困境」,他寫下的藏地高原如何拓展台灣文學的時空跨度,是觀察重點。
.
黃崇凱《#新寶島》(春山出版)以「臺灣與古巴兩座島嶼的住民發生了大交換」的概念出發,兩個同樣位於北回歸線上的島國命運將會如何發展?小說家如何透過未來假想書寫台灣的可能歷史,讓人滿心期待。
.
韓麗珠繼《黑日》之後,再度以日記體裁寫下在疫情和政治變動中的人文思索《#半蝕》(衛城出版)。簡介中這段讀來特別傷心:
「不是全蝕,也不是全明。
不是生來就被剝奪,而是曾經擁有,卻正在失去。
不是沒有家,而是持續不斷地失去家,失去安定感。
就像生活在地面的自己,逐漸被天文現象的暗影所籠罩。
倘若這是二十一世紀的存在狀態,人要如何在這死去中生?」
.
在《濁水溪三百年》之後,發現地理老師出版《#溪說臺南:#曾文溪的地景與人文》(蔚藍文化),以曾文溪為探查對象,走訪曾文溪各流域裡的地景變化和人文景觀,是為對台灣地理有興趣的人製作的補充包。
.
延續海洋史觀下的台灣,有兩本跟海盜相關的作品值得關注。
一是曾昭榕《#海道:紫氣東來》(九歌),是以李旦、顏思齊建立的海上帝國為史實基礎所寫的小說;另一本則是吳建昇《#驚濤戰府城:海賊王蔡牽在臺南》(蔚藍文化),勾勒蔡牽海盜集團攻打台灣的始末以及對清廷治台造成的影響。
.
關於日本與台灣相關的歷史,也有學者、紀錄片導演進行細緻的考證、訪談、拍片紀錄。
平野久美子《#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臺灣與日本雙方為和解做出的努力》(游擊文化),訪談雙方的遺族、後裔,爬梳排灣族與琉球的口傳與文獻,透過排灣族人與琉球民自身的視角,找出牡丹社事件發生的始末。
.
黃胤郁導演的紀錄片同名圖文書《#綠色牢籠:埋藏於沖繩西表島礦坑的台灣記憶》(前衛),則是挖掘沖繩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在沖繩「西表礦坑」的歷史。紀錄片則於5/14上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DGBa2zwA
.
最後,與戒嚴時代相關的台灣政治史書籍,則有由陳進金、陳翠蓮、蘇慶軒、吳俊瑩、林正慧五位學者寫成的《#政治檔案會說話:自由時代公民指南》(春山出版),一步步帶領讀者學習如何解讀近年來開放的威權統治時期之政治檔案。
.
林孝庭繼《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之後,接續出版《#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他鑽研中、英文檔案史料和蔣經國日記的新材料與其他各國新解密檔案,「從軍事情報、政工、白色恐怖、外交、台獨運動、民主化、本土化、民生與經濟建設、兩岸關係等全方位的視角,剖析蔣經國與其政治生涯。
.
「李俊生山難」的推薦目錄:
- 關於李俊生山難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李俊生山難 在 [轉錄][閒聊] 2006年李俊生南湖溪山難報導- 看板sttmountain 的評價
- 關於李俊生山難 在 攻大劍山失蹤消防搜: 2個月無著民間搜: 4天找到遺體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李俊生山難 在 審馬陣山難、李俊生山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李俊生山難 在 審馬陣山難、李俊生山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李俊生山難 在 溪谷,實況是峽谷。(黃國書先生的報告)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李俊生山難 在 少女翹家南湖大山住19天讓山友狂冒冷汗的死亡禁地 ... 的評價
- 關於李俊生山難 在 [情報] 2006/11/113-15南湖山區搜救事件簿- hiking 的評價
- 關於李俊生山難 在 白姑大山山難ptt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李俊生山難 在 白姑大山山難ptt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李俊生山難 在 白姑大山山難ptt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李俊生山難 在 南湖山難女傑機警救二命 - 蘋果日報 的評價
- 關於李俊生山難 在 [轉錄] 今晚八卦版阿飄之夜- marvel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李俊生山難 在 攻大劍山失蹤消防搜: 2個月無著民間搜: 4天找到遺體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分析李俊生的山難背景,沒有超過30歲,年紀輕、體能佳、擅游泳、初次登高山,而且都是獨自一人迷路 專家或老師常說, 在山上迷路萬萬不要:下溪谷 ... <看更多>
李俊生山難 在 審馬陣山難、李俊生山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13年5月2日— 南湖大山傳山難!一名49歲的男性登山客與20多名山友一同前往攀登南湖大山,突然出現急性高山症症狀,雖緊急由隊友護送下山,但尚未等到救援,即因病情 ... ... <看更多>
李俊生山難 在 [轉錄][閒聊] 2006年李俊生南湖溪山難報導- 看板sttmountai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本文轉錄自 Hiking 看板 #1Dhx_6Sp ]
作者: simonown (白羊與蛾) 看板: Hiking
標題: [閒聊] 2006年李俊生南湖溪山難報導
時間: Thu Apr 21 13:25:23 2011
這幾篇文章應該很多人都有看過,貼出來分享給沒看過的朋友
2006年南湖溪李俊生山難,跟這次中山醫張同學的山難似乎有蠻多類似的地方
往生者都是第一次爬百岳(李先生是跟隊伍、張同學是獨攀)
起因點都是走錯叉路迷路(李先生是回程、張同學是去程)偏離路徑後開始下切往溪走
也都動員相當多的人力搜救但是沒有找到,然後都是在近一個半月後被找到
而且據稱都是同一個人找到的......(黃國書先生)
但南湖溪山難的李先生致命點在於拋棄裝備隻身下切,最後在溪畔深潭旁被發現
這次的白姑大山事件,張同學的裝備都還是好端端地在身邊
是什麼原因導致走不出來就只能等後續更詳細的報導了...
不過至少,「迷路之後不要貿然下切往溪底走」應該是個被教育的原則?
===========================================================================
山岳救難》失蹤的,不只是一個名字
【聯合晚報/文/胖蜥蜴】 2007.01.20 02:36 pm
[圖示]陳俊生的背包靜靜的躺在南湖溪的深潭前,他的主人一去不回,曾經發生了什
麼事,只有背包知道。
2006年結束前夕,到南湖登山失蹤47天的李俊生終於被找到了。30歲的他,躺在南湖
溪下游的一處深潭前,幾已腐化,借來的登山鞋也只剩下一隻。他的背包和登山杖則在
距離遺體15公里左右的上游,好端端的放在河床上。從背包到遺體間,至少得游過10餘
處深潭、7個瀑布,連搜救人員都是冒著失溫的危險才到達此地,很難想像初次登山的
李俊生如何來此的。
走過的路 為何走失
這次山難,從事發之初到李俊生被尋獲,在網路上引起山友極大的關注和討論:一方
面南湖大山這條山徑雖有難度,但路跡相當明顯,李俊生是在回程時走失,換句話說他
去程時這條路已走過一遍;回程迷路,應該很快發現路跡和去程差異極大,而立刻回頭
。他為什麼執意往前?其次,既然這條山徑並不複雜,為何搜救人員在動員了5百多人
次後,還找不到他?
李俊生是在11月10到11月13日間跟隨他服務的新光人壽登山隊一行八人前往南湖大山
。之前他玩過高空彈跳、越野單車,也有2次新光摩天樓的登高紀錄,但百岳對他還是新
鮮的嘗試。據同事形容,這趟行程李俊生和多數菜鳥一樣,準備了超多的食物,一路吃
著零食、宛如好奇寶寶東看西看。
第一時間 通報搜救
他的體能在高山面臨考驗,以致並未登頂南湖大山,但他也不在意,似乎只為體驗攀
登的過程。由於他帶的糧食太多,11月13日從雲稜山屋出發回登山口前,還吆喝著要分
給隊員軍用口糧,為自己的背包減重。八個隊員中,李俊生是第二個從雲稜出發的,當
他走到木杆鞍部時被第三位隊員超前,但第四位隊員以後,就再沒有人看到他了。11月
13日中午時分,登山隊七位隊員到達登山口。李俊生並未出現。
新壽登山隊在第一時間通報李俊生走失的消息,由台中縣消防局主導的官方搜救機制
立刻啟動,而新壽在台北的留守人員更用盡關係、四處請託民間的登山團體協尋。新壽
登山隊已有五十年的歷史,雖然陣容堅強,但從未面對這樣的意外,求援過程中可說備
嘗艱辛。
動員人力 號稱空前
李俊生走失那天山區仍晴空萬里,第二天天氣轉壞。即便如此,搜救並未停止。據台
中縣消防局陳大隊長回憶:接下來的10天,官方動員了空前的人力物力,包括18架次的
直升機和5百多人次的地面人員及搜救犬。他們企圖以優勢警力在黃金時間找到李俊生。
而新壽登山隊靠私人關係拜託的熱心山友,更接二連三投入救援行列。攤開這些人的資
歷,不乏赫赫有名的岳界人士。
在等待期間,焦灼的家屬曾甚至請示「靈媒」,得到一句話,指李俊生在「木杆鞍部
一處陽光照射到的地方,找到他的貴人姓林或姓陳…」。在家屬要求下,搜救人員將焦
點集中在木杆鞍部下南湖溪的這條路。但10天過去,隨著搜救人員陸續離去,李俊生仍
石沈大海。
資深山友 毛遂自薦
找到李俊生遺體的,是一組毛遂自薦的資深山友,發起人名叫黃國書。他們12月中出
發時,距離李俊生失蹤已經快一個月了,官方的搜救行動早已告一段落。
黃國書回憶:12月初他在南華山,聽朋友說起失蹤的李俊生還沒有找到。黃國書依照
他對南湖山區的了解,以及過去參與搜救的經驗,主動從查號台問到新光人壽的電話,
他要求新壽給他七天的時間。黃國書認為,「搜救的人數不必多,但路線要拉長。」由
於先前的搜救行動考量搜救人員的體力、裝備,多以三天為一梯次。也就是說由登山口
到雲稜山莊就已耗掉一天,以雲稜為基地四處搜尋,來回一天回到雲稜,下山又需花一
天。黃國書研判,這種找法,就算動員一千人次,也只能重複同一個範圍。
下南湖溪 尋獲背包
他的小組則計畫把戰線拉長,在雲稜山莊分組後,即重裝兵分兩路:其中三人北往南
山村方向,並打算露宿;另外三人則下切到南湖溪搜索,住南湖溪山屋。
黃國書這組人馬冒著細雨從雲稜水源區下切後,在距南湖溪山屋約40分鐘的的河床上
,就發現了李俊生的背包和登山杖。裡面有手機、哨子、保暖衣物、攻頂小背包,以及
足以維持一個禮拜的食物…。而背包前方10公尺為一深潭。黃國書等人推想李俊生應是
為了游過深潭,而隻身離開他的背包。續往下游,走過一處深達胸部的深潭後,他們發
現李俊生丟棄的一包春風面紙(跟背包中的牌子一樣),他們更確定李俊生到過這裡。由
於沒有溯溪裝備加上幾近失溫,黃國書等人疊石為記後折返,並通知台北…。
再2公里 就有活路
12月底,黃國書帶著一組溯溪及消防人員上山,沿著上次路徑架繩再往下游,這次翻
越的瀑布和深潭更多,終於他們在距背包15公里的南湖溪畔發現李俊生的遺體。從這個
地點,到有人煙的志良苗圃只有兩公里的路程,發現他的人姓張。
李俊生初次登山,卻以這樣的悲劇結束生命,他的家屬難以接受:「為什麼放他一個
人走」;他的隊友難以置信:「他怎麼會走到溪底?」首波搜救人員則說:「當時研判
他不會走太遠…」山友在網路上嘆息:「他只要再走兩公里…」
然而疑雲和遺憾不會就此消失。畢竟任何一次山難,失蹤的,不止是一個名字。
【2007/01/20 聯合晚報】@ https://udn.com/
> ---------------------------------------------------------------------- <
山岳救難》政府山岳救難隊 你在哪裡?
【聯合晚報/文/北極熊】 2007.01.20 02:36 pm
新光人壽員工李俊生先生,攀登南湖大山下山途中失蹤,遺體被家屬委託的一組民間
搜救隊找到,山友悼念一位熱愛山林的年輕人就此離開人世,但也深切的期待政府能有
一支專責的山岳救難隊為山友服務。
在李俊生迷途搜救行動中,消防局和民間搜救隊出動人數達五百餘人次,還出動直升
機和救難犬,但是到李俊生失蹤後半個月仍沒找到人,關於李俊生的搜救範圍,彷彿一
場羅生門。
據官方說法,當初曾有兩隊人馬來到南湖溪下游,其中一隊說找了一個鐘頭,遇到大
瀑布,架繩查看後一無所獲;另一隊則說從南湖溪山屋下切90分鐘也無所獲。然而黃國
書他們卻在下切不到40分鐘的河床上發現李俊生的背包。一位參與搜救的成員點出其中
的癥結。
首先是每梯次三天搜救時間太短了,第一天只能走到雲稜山莊,第二天粗淺的到分配
區域兩側找找,第三天就要下山報告,無法持續深入各條路線。
其次真正走到山區角落的第一線義消人員裝備不夠,裝備和經驗較好的民間救難隊又
非專職人員,許多人是請假上山,有趕回去上班的壓力,沒有時間揹著重裝深入步道和
溪谷。
最重要的是,每條搜尋路線有沒有確實的去找,因為這次找到背包的搜救隊員就是再
重覆走過前波搜救人員已經找過兩次的路段,再深入找到遺體的。
就此次李俊生先生山難事件,山友呼籲政府應成立一支專責的山難救援隊,並希望:
1.要有領導組織:能專業分配任務和路線,並有專職的後勤支援,讓前進救難人員能有
充足的補給深入搜救。
2.成員要專職、有給:上山找人才會沒有後顧之憂,並有搜救成敗的責任與壓力,而非
只是義務性,找不到人也沒壓力。
3.要有精良的裝備和體力:台灣山區多斷崖和巨瀑深潭,須有精良的裝備和體力才能克
服各種險惡地形。
4.要有專業的訓練:定期作攀岩、溯溪和長程縱走訓練,有狀況時才能深入搜索並就地
紮營。
5.有專用的救難頻道:開放給民間登山隊共用,有狀況就可在線上求助,請就近山友幫
忙,並有專人監聽,隨時應變。
此次李俊生的失蹤事件,真相大白後讓人扼腕的是,如果能派出專業溯溪隊伍從南湖
溪上下包夾找人,說不定就能防止不幸發生,我們無意責怪任何上山參與搜救的隊員,
這些搜救成員有許多人都是放下手邊工作上山去幫忙找人,新光人壽和所屬登山社也盡
心盡力提供資源,我們只是希望政府能有一支精良的山岳救難隊,當不幸再有山友失蹤
時,能快速深入的、仔細的、全面性搜索,阻止另一次悲劇發生。
【2007/01/20 聯合晚報】@ https://udn.com/
> ----------------------------------------------------------------------- <
山岳救難》登山上路前 先做功課!
【聯合晚報/文/邱德祥】 2007.01.20 02:36 pm
登山預防迷途,隊員要注意一些事情:
1.行前會議一定要參加,活動前要作功課,詳讀紀錄、地圖,製做自己的路程表,山友
永遠要有「我是一個人登山」的心理準備,以免產生依賴心理。
2.結伴而行,不要脫隊,保持在隊伍中間,最安全的是緊跟對山區路況熟悉的領隊或嚮
導,不超越前方的嚮導,也不要落後押隊的領隊。
3.跟不上隊友時就大聲請隊友等你,不要不好意思。
4.走過的路盡量留下印象,行進當中多注意叉路口的位置和一些特殊標記,原路下山時
走錯路才會警覺找回正路。
5.上廁所最好結伴,不要離開路徑太遠,蹲完廁所頭昏眼花,容易認錯路徑,請隊友在
正確的方向警戒指引;另上廁所宜把背包放在山徑上,這樣後面押隊的人才會注意還
有人在上廁所。
6.遵守領隊的規定,不脫隊、不冒進。
【2007/01/20 聯合晚報】@ https://udn.com/
> ----------------------------------------------------------------------- <
山岳救難》登山迷路 留在原地!
【聯合晚報/文/邱德祥】 2007.01.20 02:36 pm
登山迷路,首要原則是:留在原地!尤其菜鳥,一旦離開迷路點,想回頭時,往往越
走越遠。另要注意的是:
1.背包勿輕易離身,任何裝備都不能丟棄,並且套上塑膠袋保持乾燥。
2.若所在地無法駐足太久(如崩壁斜坡)不得不移動,就要留下記號(如折樹枝),讓搜救
者「有跡可尋」。
3.切勿沿溪而下,台灣山區溪谷多為高崖瀑布深潭地形,勉強下切容易發生意外。
4.注意保暖、防溼,找到避雨的地形,並收集木材起火保暖,起火的煙能讓人容易找到
你。
5.天黑前(日落前一小時)利用垃圾袋或雨布搭建簡易過夜設施,完成自保準備。
6.熟悉週遭環境,靠著山壁或大樹,可以減低暗夜恐懼。
7.減少體力消耗。
【2007/01/20 聯合晚報】@ https://udn.com/
--
◢██◣██▉█◣◢█◢██◣█◣ ▊◢██◣◢◢◣◣█◣ ▊ ┌────┐
███◣ █ ███▉██▉▉▉█◣▊██▉▉███▉▉█◣▊ │批兔個板│
◥███ █ █◥◤▉██▉▉▉██▊██▉▉███▉▉██▊ │simonown│
◥██◤██▉█ ▉◥██◤▉◥█▊◥██◤◥◤◥◤▉◥█▊ └────┘
Simon's Blog: https://simonown.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72.224
※ 編輯: simonown 來自: 220.136.72.224 (04/21 13:28)
--
再會吧 ~ 我那亞得里亞海自由跟放蕩的日子.....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5.162.219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