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師大塚康生辭世,享壽89歲。他在1957年進入東映動畫,製作作品包括日本首部彩色動畫《白蛇傳》(1958),並提拔高畑勳及宮崎駿,與之協力完成《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1968)等作。除了在日本的傳奇地位,他同時也在1970年來到台灣培養動畫師,在台灣動畫史上的地位也堪稱舉足輕重。
.
大塚康生出生於島根縣津和野町,童年時因為正逢二戰,親眼見到許多載滿士兵的火車,激發了對繪製車輛圖像的興趣。二戰結束之後,他在山口縣縣署擔任警員,也曾在厚生省任職於麻藥毒品取締的工作。期間因為被蘇聯動畫《長著駝峰的小馬 The Humpbacked Horse》(1941)與法國動畫《斜眼暴君 The King and the Mockingbird》(1952)給啟發,而決定放棄鐵飯碗,投入動畫創作。
.
大塚康生在1957年進入東映動畫,為草創職員之一。參與作品包括《白蛇傳》、《西遊記》(1960)等作。又為高畑勳執導的《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擔任原畫指導,在A Production時期,他也親自為高畑勳的《熊貓家族》(1972)、《小麻煩千惠》(1981)操刀。宮崎駿的首部電視動畫《未來少年柯南》(1978)與動畫長片《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1979),一樣是由大塚康生負責原畫指導一職。
.
談到兩人的區隔,大塚康生在接受余為政專訪時曾說道:「兩人的作風完全不同,宮崎駿其人感性與理性並重,掌握精確且具童心,這點對於動畫創作者而言非常重要。高畑勳是出身於東京大學的秀才,作品具思想性及文學意境。」
.
1970年時,東映動畫發展迅速,卻因製作成本提高,而興起海外代工的構想。影人卡通製作中心隨之成立,大塚康生親抵台北進行動畫師招考與培訓,其栽培的動畫師包括王明慧、劉中璿、吳為章、張鎮宗、李立雄、朱銘燦等人。1971年,代工合作告終,不過這群動畫師也各有發展,奠定了台灣早期動畫發展基礎。
.
晚期的大塚康生轉而從事教職與動畫公司顧問職,持續為日本動畫界栽培心血,包括近藤喜文、貞本義行等人都曾接受過他的指導,偶爾也會技癢參與一些動畫作品的原畫指導,直到2007年才告完全引退。2019年,大塚康生獲得日本電影金像獎協會特別獎,表彰其在動畫界的終身貢獻。
.
被問到正規的美術訓練對動畫創作是否有無幫助時,大塚康生表示:「從動畫史上來看,天才型的原畫往往不是來自於正規班訓練或學院派背景的,但一定的繪畫、美術包括電影及文化涵養則是每一個優秀的原畫不可欠缺的。」
.
完整專訪內容請見:
https://m.facebook.com/nt/screen/?params=%7B%22note_id%22%3A366022868086374%7D&path=%2Fnotes%2Fnote%2F&_rdr
.
2021年3月15日,吉卜力工作室製作人鈴木敏夫在東京動漫獎頒獎典禮上宣布了大塚康生的死訊。
.
.
(圖為大塚康生。)
朱銘早期作品 在 馬克手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生很難
難過憂鬱悲傷
仰鬱累積久了
就跟宿便一樣
又毒又難排解
所以藉由創作
抒發各種情感
人生浣腸
2019/7/13-11/10
來趟宜蘭美術館
看看人生的曲折
清清心腸的宿便
心情好、百病消
腸胃好、人不老
#宜蘭永遠在等你
#宜蘭美術館
#人生浣腸
#邱亞才
為了本次《人生浣腸—邱亞才回顧展》,宜蘭美術館邀請到知名藝術史學者、台藝大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教授策劃展覽,陳教授對於邱亞才的肖像畫有著精闢深入的論述,在這邊讓大家簡要地一睹為快:
宜蘭畫家邱亞才1949年出生,2013年辭世。他童年生活頗為坎坷,求學過程亦不順遂。但退伍之後突然茅塞頓開,透過閱讀莎士比亞與杜斯妥也夫斯基等文學經典培養了藝術家的胸襟,開始忘情的畫畫與寫作,並於1977年到美國新聞處申請個展,獲得展覽的機會。從未受過學院訓練的他竟然從此展覽不斷,並在市場上屢創佳績,成為與朱銘、林淵等「素人藝術家」齊名的藝壇傳奇人物。
他終生創作不輟,卻總是畫肖像畫。肖像畫是針對個人的描寫,要求一種肖似性與辨識性,邱亞才雖也接受委託的肖像畫,但作品中大部分的人物並非確有其人,比較是從記憶與想像而來。邱亞才喜畫半身像,自古半身像最重要的是手部的納入,可以透過姿勢或所持的物件增加人物的辨識性與表現性。但邱亞才卻總是刻意的抑制手部的描繪與表現,使他的半身像與全身像予人僵直凝立的感覺。最特別的是邱亞才幾乎只畫單人像,那些在空蕩的背景中木然獨立的人物,予人一種孤獨、蒼涼、沉靜、抑鬱、頹廢的感受。雖然邱亞才不追求某特定對象的忠實再現,但卻致力於刻劃想像人物的氣質與精神、心理與情緒、身分與社會階層等,使得他創作肖像的主要目的似乎是暗示而非再現。他的肖像畫勾勒了人類集體潛意識裡的疏離與焦慮,以及個體無窮自我的內在世界。
邱亞才雖以西方媒材創作,但其人物的臉型與五官乃是來自於水墨畫的白描勾勒技法,構圖方式也相當接近中國傳統人物畫。此外,邱亞才的創作風格雖然給人沒什麼變化的感覺,但實則喜歡做造形與材質的試驗,他的人物造形從早期力求比例正確,到逐漸變形拉長;從充滿複雜的細節到逐漸簡化、風格化。然而不論何時期,他的筆觸總或收斂或狂放,肌理或平滑或粗糙,顏料時而流動時而遲滯,展顯了自由與豐富多樣的面貌。
本展依照邱亞才肖像創作的類型略分為六個主題:
先是「藝術家的肖像」,試圖展現他筆下的藝術家形象,以及從而表現出來的自我認同。「肖像的身分(男/女)」、「裸像」、「肖像的表情與情緒」則是試圖將其肖像畫的類型加以區分,試圖解碼各類型肖像所透露出來的訊息。「風景中的肖像」則探究人物與風景的結合如何表達心境。最後,則展出少數幾幅的「靜物畫」。
邱亞才生命經歷曲折,旺盛的創造欲驅使他透過寫作與繪畫來訴說人生。本展以他的著作也是同名畫作《人生浣腸》作為展名,說明藝術家如何透過創作來治療心靈的便秘,「以求長久閉塞後所感受解脫的快感」。正如畫中矮小醜陋的人物露出嘲諷的表情,恥笑那需要被疏通的苦悶人生。
文/陳貺怡
#人生浣腸
#邱亞才回顧展
#ʟɪғᴇᴛɪᴍᴇᴄᴏʟᴏɴ
-------------------------
四十歲的畫家
油彩、畫布
162x130 cm 1991
朱銘早期作品 在 Han Hsu-Tung 韓旭東:一二三木頭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傳承的視角 X 時代的縮影 X 雕塑的浪潮 -Part2 】
延續上周,佇足朱銘大師《太極系列》,視線順時針掃過的空間。
我們依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驀然回首,進入視野的是:
中生代的大師的作品:包含韓旭東的2件早期「戰爭系列」作品《X高地》、《戰場出走》。與賴永興寫實人像木雕《逃避者》,各自佇立,望向未知的彼岸。
時代的巨輪轉動著,藝術家以作品在生命中留下印記。
究竟,踏出這扇大門,外面的光景又是如何?
台灣木雕的脈絡,將如何藉由本次展覽呈現?
跟著我們的視角,將一次次帶您走遍彩雲藝術空間。
也歡迎您親臨現場,感受藝術的魅力!
展覽名稱|浪潮 | 台灣具象木雕藝術50年
展覽時間|2019/3/4 - 2019/4/25
展覽地點|臺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0號2樓|彩雲藝術空間 ROSY CLOUDS GALLERY
開幕茶會|2019/3/8 下午14:00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08:30-17:30 (週六、日及國定假日不開放)
連絡電話|+886-2-2793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