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小劇場 全新Podcast節目《探入心深處》 即將上線】
忙了三個月,終於順利殺青!
九月中旬,我意外收到鏡文學旗下「 鏡好聽」Podcast平台的合作邀約。若不是當初與寶瓶文化朱亞君社長合拍了《壞小孩》的推書影片,如此好康的事大概不會落在我頭上。
怎麼說呢?
近一年來,諸多人氣粉專沒有掉隊,紛紛跟上Podcast開播熱潮,開設了屬於自己的播客頻道,包括:「 哇賽心理學」、「 心理師想跟你說」,以及「 睡眠管理職人」的《睡眠先生的活力學》。
但過去一年,我只做了一件事,「養家」。正在養家的都知道,養家真的累到靠北,不要說錄音,就連發音我都氣若游絲。在這種狀態下,即便要開播客,大概也只能開跟完全心理學扯不上邊的《我是大叔我靠北》之類的厭世頻道,而且搞不好還比較紅。
然而幸運的是,在沒有時間、沒有概念、沒有錄音設備、沒有後製團隊,什麼條件都沒有的情況下,鏡好聽的合作邀約送上門了,而且談的還是電影,因此這個項目,成了這幾年來我忙得最甘願的活動。
「鏡好聽」給出的選片自由度極高,基本上就是放任我選,因此類型涵蓋了電影長片、紀錄片、電視電影,以及電視劇集。一共十部,亞洲六部,歐美四部,每集二十分鐘。前期作業從九月底開始,包括選片討論、腳本撰寫,以及最重要的「主題串連」。
當初的選片原則很簡單:滄海遺珠。意思就是你可能聽過,卻沒看過,但在聽完節目後會讓你想挖出來看的片子。這十部戲都符合這樣的條件,然而要收束為一檔完整的節目,片單必須要有因果順序。因此,我決定將主題定調為從出生到終老的十個階段,包括家庭、青少年憂鬱、校園社群、貧窮新鮮人、愛情、婚姻、夢境、情緒困擾、老年長照、臨終等十個議題,然後由節目製作人Grace命名為《探入心深處》。
十一月,正式進棚錄音。這是全新的挑戰,因此錄完只有一個感想,那就是以前實在過得太爽。以往進廣播錄音室,著重的是內容,在主持人的把關下,即便口條不順咬字含糊,只要不結巴,大體上都會放過關,而且對方還會不斷鼓勵你,後來才發現這件事很嚴重,因為它讓我會誤以為自己表現得還不賴。
但事實上,我只是個嫩咖。
進場第一天,我就遇到最現實的問題,那就是「我的眼睛到底該看哪裡?」以往擔任來賓,起碼還能把眼神拋向主持人,整場錄音就當作麥克風前的普通對話,但現在我只能尷尬地看著斜前方的隔音牆,隔音牆後方則是虛無的未來。簽約前我以為節目是對談形式,簽約後才意識到是要一人搞定,自己就是主持人,而主持人就是要一邊看著隔音牆,一邊行雲流水地吐出一堆字,於是我想起以前開車時很常嘲笑主持人,現在覺得這樣很不好。
你會說,有稿不看看牆幹嘛。沒錯,可以看稿,但不能翻稿,因為紙張的震動十分敏感,麥克風會照單全收,加上一旦看稿,思緒會被文字牽著走,唸白便失去溫度。最糟糕的是,首錄前一晚我沒睡好,因此「痰音」很重,痰音是一種你看不見,但它依舊存在的東西。當你以為自己的嗓音性感到不行時,傳輸線會很忠誠地檢驗品質,然後把痰音完整地送進聽眾耳裡。痰音很討厭,它會讓咬字變得模糊,讓音節黏在一起,聽起來像剛懺悔完一樣,然後我就會成為下一個開車被嘲笑的對象。
畢竟,就像錄音師說的,靠聲音吃飯是很講天賦的。
現在想想,如果當初自己錄Podcast,以這種聲音狀態和後製設備,應該一集就陣亡。幸好,我有一位細心把控現場的製作人,一位低調又專業的錄音師,一間設備完整的錄音室,沒有他們兩位,這場音頻災難不會見底。
往後幾次錄音,我逐漸掌握到發音的訣竅,小姨子的枇杷膏順利發揮了作用(錄音師則給出關鍵字慶餘堂),因為錄音師的表情變得比較不糾結了,而我也開始習慣看著黑色隔音棉自言自語。十集下來,我明白自己還有很多進步空間,各方面都不夠專業,唯一能做的,就是對自己龜毛。雖然不確定是否能續訂下一季,但至少第一季一定不會突然領便當。
每集節目除了介紹影片,還會幫聽眾劃重點。藉由這些亮點,我會試著連結過往的臨床經驗,加入心理學知識,並穿插影片花絮。若有餘裕,還會加場推薦同質性的片單。二十分鐘不長不短,期望這節目能讓聽眾回頭挖寶之餘,還能體驗臨床現場的另一種人生。
在《探入心深處》還未正式上線前,在此先進行開播預告,十部影片的主題與提示如下:
● 家庭 ------------------ 記錄片,美國
● 青少年憂鬱 -------- 動畫長片,法國
● 校園人際 ----------- 電影長片,日本
● 貧窮新鮮人 -------- 電視電影,台灣
● 愛情 ------------------ 電影長片,美國
● 婚姻 ------------------ 電影長片,印度
● 夢境 ------------------ 電影長片,西班牙
● 情緒困擾 ----------- 電影長片,香港
● 老年長照 ----------- 電視劇集,韓國
● 臨終 ------------------ 記錄片,日本
有興趣的讀者們不妨猜猜片單,如果幸運猜中,雖然不會有任何獎賞,但至少代表我們有些默契。節目預計明年一月中正式上線,完全免費,讀者可通過「鏡好聽」官網,或直接下載「鏡好聽」App收聽。上線前,粉專會再發佈正式通知,由「鏡好聽」製作播出,本人主講的《探入心深處》,一定會努力不讓讀者們失望。
無論你是劇迷或影迷,都歡迎和我一起看戲劇,聽人生。
#鏡好聽
#探入心深處
朱亞文電視劇推薦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books
#2019要負責任閱讀心得 (文長)
今年的閱讀量大爆發,以致於一想到要整理清單就抗拒,冊數增加很大部分原因是旅行或工作(and業配)需要,例如為了埃及之旅,前後就讀超過10本。雖然數量多,但不代表和吸收量成正比,腦筋越來越差,若沒有特別引起興趣,大概只留下「讀過了」的印象,甚至,忘了曾經讀過。怕太囉唆,今年短評就好,如下:
1. 《苦雨之地》吳明益
閱讀吳明益的書已變成一種反射行為,他出,必看,只管享受就好,參透多少不是重點 (覺得他的故事有越來越謎的跡象),Google一下就大量書評為你解惑。
2.《失物風景》陳夏民
陳夏民式的溫柔與自剖很獨特,他的成長史、奮鬥史、內心小劇場都在散文裡一一揭開。
3. 《金字塔和古文明》、《生死尼羅河》、《古埃及探秘》、《埃及》、《法老時代的埃及》、《埃及_輕如瑪特的羽毛》、《古埃及的歷史》、《七千年古韻》、《圖解古埃及》、《帶這本書去埃及》、《法老王傳奇》
全都圖書館借的,因為內容彼此很多重疊,越看越順暢,不知不覺看了 11 本,是要寫論文膩。
4. 《克雷的橋》 馬格斯‧朱薩克
敘事法有點複雜,前20%都在硬吞,漸入佳境後還可以,但真的就還可以而已。然後我賣掉了。
5. 《何苦去旅行》麥特.葛羅斯
在埃及邊旅行邊讀,當時我正在Dahab的海邊曬太陽、游泳、吃披薩。斷斷續續,情緒上不太連貫,後來乾脆有掃過就算有看。
6. 《印度人為什麼天天吃咖哩》拓徹
有為這本書寫序背書。不是艱澀扎實的學術文章,而是生活化的在地觀察。有些觀念頗新鮮,可讀。
7. 《邊境角落關鍵字》葉兆中
掛名推薦。文字流暢,故事有趣,能令情節保存在腦海裡。篇幅更長會更好,畢竟是長達一年多的旅行。
8. 《三十歲的反擊》孫元平
閱讀的過程是享受的,很像看電視劇。關於職場新鮮人的掙扎故事很有共感。
9. 《有院子的家》金真英
懸疑感不錯,交替敘事雖然不新,但編織地很好。犯案過程 bug 多,但不減閱讀樂趣。
10. 《伊斯蘭式幸福》常見藤代
破除了不少刻板印象,但我懷疑作者有點美化觀察,也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概念。(我沒有美化印度喔)
11.《去泰國玩節慶》瓦勒斯
真心覺得這種書我寫不來,光是整理資料就令人崩潰,資訊超飽滿,作者根本佛心來著(反正他整天在搭商務艙不缺錢啦)
12.《一百個影子》黃貞殷
頗實驗性的敘事手法,有點像看一部非主流文藝片,國賓長春戲院最小廳有上,平日場只有兩個人坐在最後一排。
13.《騎過風與星辰之路》安新民
受邀推薦。歐吉桑歐巴桑的退休旅行,活到老玩到老的浪漫。文字風格和思維比較老派,但老派沒有不好。
14.《古蘭似海》 卡拉‧鮑爾
今年所讀異文化類別中最好的作品,客觀、縝密,又不失生活化。很適合當作通識課程的指定讀物,期中心得繳交3000字謝謝。
15.《 伊斯蘭怎麼了》私市正年
喜歡這種圖解書,有助加深印象。資訊量頗龐大,只看過一遍應該很快就還給作者了。可收藏細讀。
16.《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郝譽翔
郝的文筆完全是我的菜,覺得相見恨晚。故事有點村上春樹風,我猜她應該是村上的書迷。(什麼!原來郝譽翔是女的!)
17. 《那麼冷,那麼熱》王定國
王的散文是使用特級精品豆的手沖咖啡,無雜質、特性明顯、回甘。大愛〈我的杜思托〉。
18.《慢行。不丹》葉孝忠
一直覺得葉的文筆蠻無聊,但他寫的地點我都很感興趣。市面上寫不丹的也沒幾位,為了工作需求借來看的。
19.《我嫁到不丹的幸福生活》琳達·黎明
同上目的,但這本有趣很多。輕鬆且完整的傳記,了解不丹(尤其是人)的不錯窗口。
20.《看見南亞》林洳羽 等
南亞諸國除了不丹都提到了。全是與當地接觸頻繁的台灣人的第一手觀察,每一篇都蠻好看,內容真的很“新南向”。
-\-\-以下為電子書-\-\-
21.《我殺的人和殺我的人》東山彰良
我有看過本書嗎?我決定假裝沒看過。
22.《巫醫、動物與我》瑞博醫師
超有趣,看了會開心的書。一個獸醫在非洲的生活日記,這種好題材不看嗎?
23. 《在眾神的領地裡流浪》吳建衡
影像力量遠大於文字,文章好像在網路看過即可,沒辦法,誰叫他寫印度,叫我怎麼不買單。
-\-\-
今年竟然讀了33本!拜旅行、工作、業配,以及通勤所賜。明天也要好好讀書喔。先預祝大家新年快樂~明年見。
朱亞文電視劇推薦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books
#2019要負責任閱讀心得 (文長)
今年的閱讀量大爆發,以致於一想到要整理清單就抗拒,冊數增加很大部分原因是旅行或工作(and業配)需要,例如為了埃及之旅,前後就讀超過10本。雖然數量多,但不代表和吸收量成正比,腦筋越來越差,若沒有特別引起興趣,大概只留下「讀過了」的印象,甚至,忘了曾經讀過。怕太囉唆,今年短評就好,如下:
1. 《苦雨之地》吳明益
閱讀吳明益的書已變成一種反射行為,他出,必看,只管享受就好,參透多少不是重點 (覺得他的故事有越來越謎的跡象),Google一下就大量書評為你解惑。
2.《失物風景》陳夏民
陳夏民式的溫柔與自剖很獨特,他的成長史、奮鬥史、內心小劇場都在散文裡一一揭開。
3. 《金字塔和古文明》、《生死尼羅河》、《古埃及探秘》、《埃及》、《法老時代的埃及》、《埃及_輕如瑪特的羽毛》、《古埃及的歷史》、《七千年古韻》、《圖解古埃及》、《帶這本書去埃及》、《法老王傳奇》
全都圖書館借的,因為內容彼此很多重疊,越看越順暢,不知不覺看了 11 本,是要寫論文膩。
4. 《克雷的橋》 馬格斯‧朱薩克
敘事法有點複雜,前20%都在硬吞,漸入佳境後還可以,但真的就還可以而已。然後我賣掉了。
5. 《何苦去旅行》麥特.葛羅斯
在埃及邊旅行邊讀,當時我正在Dahab的海邊曬太陽、游泳、吃披薩。斷斷續續,情緒上不太連貫,後來乾脆有掃過就算有看。
6. 《印度人為什麼天天吃咖哩》拓徹
有為這本書寫序背書。不是艱澀扎實的學術文章,而是生活化的在地觀察。有些觀念頗新鮮,可讀。
7. 《邊境角落關鍵字》葉兆中
掛名推薦。文字流暢,故事有趣,能令情節保存在腦海裡。篇幅更長會更好,畢竟是長達一年多的旅行。
8. 《三十歲的反擊》孫元平
閱讀的過程是享受的,很像看電視劇。關於職場新鮮人的掙扎故事很有共感。
9. 《有院子的家》金真英
懸疑感不錯,交替敘事雖然不新,但編織地很好。犯案過程 bug 多,但不減閱讀樂趣。
10. 《伊斯蘭式幸福》常見藤代
破除了不少刻板印象,但我懷疑作者有點美化觀察,也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概念。(我沒有美化印度喔)
11.《去泰國玩節慶》瓦勒斯
真心覺得這種書我寫不來,光是整理資料就令人崩潰,資訊超飽滿,作者根本佛心來著(反正他整天在搭商務艙不缺錢啦)
12.《一百個影子》黃貞殷
頗實驗性的敘事手法,有點像看一部非主流文藝片,國賓長春戲院最小廳有上,平日場只有兩個人坐在最後一排。
13.《騎過風與星辰之路》安新民
受邀推薦。歐吉桑歐巴桑的退休旅行,活到老玩到老的浪漫。文字風格和思維比較老派,但老派沒有不好。
14.《古蘭似海》 卡拉‧鮑爾
今年所讀異文化類別中最好的作品,客觀、縝密,又不失生活化。很適合當作通識課程的指定讀物,期中心得繳交3000字謝謝。
15.《 伊斯蘭怎麼了》私市正年
喜歡這種圖解書,有助加深印象。資訊量頗龐大,只看過一遍應該很快就還給作者了。可收藏細讀。
16.《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郝譽翔
郝的文筆完全是我的菜,覺得相見恨晚。故事有點村上春樹風,我猜她應該是村上的書迷。(什麼!原來郝譽翔是女的!)
17. 《那麼冷,那麼熱》王定國
王的散文是使用特級精品豆的手沖咖啡,無雜質、特性明顯、回甘。大愛〈我的杜思托〉。
18.《慢行。不丹》葉孝忠
一直覺得葉的文筆蠻無聊,但他寫的地點我都很感興趣。市面上寫不丹的也沒幾位,為了工作需求借來看的。
19.《我嫁到不丹的幸福生活》琳達·黎明
同上目的,但這本有趣很多。輕鬆且完整的傳記,了解不丹(尤其是人)的不錯窗口。
20.《看見南亞》林洳羽 等
南亞諸國除了不丹都提到了。全是與當地接觸頻繁的台灣人的第一手觀察,每一篇都蠻好看,內容真的很“新南向”。
---以下為電子書---
21.《我殺的人和殺我的人》東山彰良
我有看過本書嗎?我決定假裝沒看過。
22.《巫醫、動物與我》瑞博醫師
超有趣,看了會開心的書。一個獸醫在非洲的生活日記,這種好題材不看嗎?
23. 《在眾神的領地裡流浪》吳建衡
影像力量遠大於文字,文章好像在網路看過即可,沒辦法,誰叫他寫印度,叫我怎麼不買單。
---
今年竟然讀了33本!拜旅行、工作、業配,以及通勤所賜。明天也要好好讀書喔。先預祝大家新年快樂~明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