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場和BCG咨詢合作的「+AI改造者」系列: 看看多面手鎂伽如何由點到面,用機器人和自動化賦能生命科學、製造和零售業。
改造者系列:將核酸檢測提效40倍的自動化變革推手 -- 本文来自BCG微信公眾號,經授權轉載。
近期,創新工場聯合BCG波士頓咨詢旗下亨德森智庫,推出「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系列研究。人工智能在大陸有著明確的落地應用場景,大量的AI企業活躍於這些垂直場景中,我們定義這些企業為「改造者」。「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
作為擅於趨勢前瞻的TechVC,創新工場長期看好AI領域,深入佈局,至今已經投出了7隻AI獨角獸。在系列研究中,我們采訪了數家創新系AI企業,通過這些「改造者」的視角,探究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創新工場投資的鎂伽是大陸領先的高科技公司,成立於2016年,專注于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並將其深度融合于行業應用,提供從終端到雲端的產品與服務,賦能生命科學、先進製造等領域的智能變革,同步探索在智能零售等場景的創新應用。疫情期間,鎂伽為核酸檢測的應用需求提供了一系列高通量病毒核酸檢測解決方案,全程無人工參與,「樣品進、結果出」的全自動化,最大化保證結果的準確,效率相比人工提升40倍以上,最大可能降低了人工實驗過程中的感染風險。
2021年,鎂伽正式宣佈其自主研發的中國首家通用型智能自動化生物實驗室——鎂伽鯤鵬實驗室一期在北京正式落成,同時也在上海、蘇州開始佈局滿足不同功能的自動化生物實驗室,預計於2022年陸續投入使用。鯤鵬實驗室將專注于細胞基因編輯、高通量藥物篩選、合成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致力於打造次世代的生命科學基礎設施,提高生命科學研發和生產效率,賦能行業融合創新,引領即將到來的生物學革命。
在采訪中,鎂伽認為AI應用企業要從垂直行業的實際問題出發,通過儲備和培養大量複合型人才,做到「比客戶更懂業務」。以下:
■系列導讀
本系列由BCG亨德森智庫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博士帶領的創新工場團隊共同推出,圍繞「AI融合產業:『改造者』1如何促進AI普惠」的課題,我們致力於探究傳統企業在應用AI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與合作夥伴,以及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在上篇中,我們接觸了提供端到端AI醫藥平臺的英矽智能,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進一步瞭解在生命科學、先進製造與智能零售等創新領域提供智能自動化技術與產品的高科技公司,即「改造者」——鎂伽科技。
1 「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充當產業中傳統企業應用AI的橋樑。「改造者」包括AI企業與成功轉型AI的傳統企業。
鎂伽是中國大陸領先的高科技公司,憑藉卓越的智能自動化技術與產品,實現行業創新突破和深度融合,致力於構建智能社會,賦能生命科學、先進製造等領域的智能變革,同步探索在智能零售等場景的創新應用。
■對談實錄
Q1:鎂伽為生命科學、零售和製造業提供AI解決方案,三個行業跨度很大,鎂伽如何進行賽道選擇?在發展過程中如何增進行業理解?
鎂伽:鎂伽是以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起家的,但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客戶需要的不只是機器人本體或自動化設備,還要結合行業需求痛點的解決方案。生命科學和線下零售都是市場容量很大、增速很快的行業,但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滲透程度還很低,急切地需要提升生產力,因此我們選擇進入這些賽道。
這三個賽道看似跨度很大,但其實底層技術是相通的。比如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用於晶圓的缺陷檢測,也可以用在藥物篩選實驗中的細胞培養和克隆挑選。鎂伽開發了許多通用的基礎底層技術作為支撐,比如IntellVega通用視覺平臺已經應用於工業領域線上視覺檢測以及生命科學領域的藥物篩選,鎂伽還有一個技術中台MegaCloud,集合了跨行業的後臺數據,能夠支援鎂伽在不同領域的各項業務。
當然,對於一線業務來說,使用人工智能或者自動化的形態是完全不同的。鎂伽通過儲備和培養大量複合型人才做到「比客戶更懂他的業務」,以體現鎂伽的專業性和技術領先性。以生命科學領域為例,鎂伽不只有人工智能算法科學家,還有包括幹細胞、類器官、合成生物學、免疫學、病毒學等方向的科學家,既有來自CRO、IVD和藥企的專業人才,也有懂市場營銷的專家。由於團隊的多樣性和複合性,鎂伽內部也建立了充分的互相培訓機制,加強團隊之間的磨合與學習。
同時,現代生物學現在已經成了大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的應用是大勢所趨。鎂伽在助力生命科學領域轉型的過程,通過智能自動化技術,説明客戶把非常複雜的生物學實驗標準化、自動化和數字化。鎂伽在兩個方面説明生命科學的客戶,一是用行業領先的高效自動化系統説明客戶快速產生海量的多維度實驗數據;二是用鎂伽人工智能平臺説明客戶對生物數據進行模型構建和關聯性分析,進而指導實驗的持續優化。
另外,鎂伽也是少有的在生命科學領域搭建了完整的生物學自動化實驗室的企業,能夠融合我們自己的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技術。客戶親眼看到我們的實驗室之後都會很受震撼,認識到我們做的事情非常前沿,他們也很想加入。這就使得鎂伽和其他生命科學領域的硬件設備廠家區分開來。
鎂伽甚至發現,從過去幾年到如今,有不少AI技術公司找到我們,希望借鑒我們的垂直行業經驗。這些團隊往往有很強的AI算法能力,但是缺乏數據、缺乏應用數據的方式。以藥物篩選為例,鎂伽可以做到在實驗室設計方案之初就考慮到收集哪些關鍵數據並使其很好地滿足機器學習算法的要求,從而在實驗過程中自動採集證據以證明細胞安全且來源單一,滿足監管的要求。這是鎂伽相比於其他AI公司的獨到優勢。
在開發解決方案的過程中,鎂伽一直堅持從業務問題出發,首先找到高價值的應用點,再把點串成線,由線鋪到面。
Q2:就鎂伽的觀察而言,傳統企業應用AI有哪些共性問題?鎂伽是如何解決的?
鎂伽:傳統企業首先對AI技術能夠解決什麼問題比較模糊,也不太能理解AI是如何解決問題的。例如對AI如何能替代人工檢查、或者提升產品良率都不理解,因此很難提煉他們對AI的需求。鎂伽需要引導傳統企業的決策者來梳理業務流程,明確行業的特定痛點,從而制定解決方案,並計算和衡量自動化和AI能夠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價值。
同時,傳統企業往往也缺乏高質量的數據,或者有數據但並未標記、數據不標準,無法有效地投入AI應用。傳統企業還缺乏AI人才,自動駕駛和視頻監控行業的人才和技術可能相對更多,但在傳統製造、生物醫藥這些行業,AI人才和技術是較為欠缺的。鎂伽建立了高效的數據獲取、自動化模型訓練和高精度上線部署的AI閉環,軟硬件團隊和測試團隊也做了充分的磨合,可以極大地提升傳統企業研發應用AI的效率。否則,從模型搭建、數據清洗到模型訓練、結果分析部署等等諸多環節,對傳統企業而言都是費時費力甚至難以為繼的。
鎂伽還會幫傳統企業搭建懂AI的團隊和建立完整的數據體系,包括説明傳統企業的團隊理解如何提煉數據、要采集並標注什麼數據等等。幫助傳統企業建立一支懂得AI應用的團隊有利於傳統企業的持續AI賦能。鎂伽內部建立了一個共有技術平臺,以機器人控制、2D和3D視覺、深度學習為核心的IntellVega平臺,及為用戶提供物聯網、SaaS線上集群服務和大數據分析等核心的 MegaCloud平臺,通過專業的開發團隊為客戶提供高效、智能化的整體解決方案,而傳統企業只需要提煉他們自身對產品工藝、質量的要求就可以了。
■要點回顧
1、「改造者」需要從垂直行業的業務問題出發,打造複合型團隊(既懂AI又懂垂直行業的專業人才),並加強團隊融合,實現「比客戶更懂業務」。
2、一流的「改造者」不只是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而已,還應當幫助傳統企業驅動變革管理,幫助識別和定義問題和需求,驅動認知轉變並提高員工技能,從而使AI應用在長期可持續。
■本期內容來自BCG對話鎂伽首席科學家王承志博士、首席技術官丁新宇先生、研發副總裁段金瑞博士、人工智能算法科學家蒯多傑博士和孫新先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60的網紅邱立婷-婷婷爵士 Li-Ting Ch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6000千粉許願特別版,來回答大家的問題啦! 彈鋼琴的朋友們,演奏八度音手痛有救了! (爵士鋼琴手:邱立婷老師) (物理治療師:劉育銓老師)(文章出處) 鋼琴手在彈奏時,會碰到需要用大姆指和小姆指分別彈奏音階相差很大的音,所以很多從小就練習鋼琴的人,或是長年談鋼琴的人,都會特別去練習把手指撐開的...
本體覺訓練方案 在 批踢安柏兒 x Sport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妹妹緊實訓練好幫手
還記得上次填寫問卷的 [Lemon樂檬 智能凱格爾訓練器]嗎?
這次我有榮幸先拿到且很興奮的試用了
開啟後會需要先將Lemon樂檬連接 App,並填寫一些資料及身體狀況的資訊
像是 有沒有漏尿、子宮脫垂、下背痛、性生活時是否敏感、乾澀...等問題。
問這些問題是有意義的喔
因為漏尿、子宮脫垂其實與骨盆腔內拉住膀胱及子宮的肌肉、韌帶鬆弛的狀況有關
下背、腹痛 與腹部(核心)、 骨盆腔的肌肉
是否會用力、有沒有肌力、肌肉是不是緊繃、能不能維持正常腹部內&骨盆內壓力 有關
當我們將問題填寫完成後App就會幫你制定出適合的訓練計劃及目標
我仔細的研究了一下App訂定計畫時的邏輯,除了會根據使用者本身狀況做調整之外,其實他它設計的運動方案有符合我們平常給患者時的幾個處方原則,
超負荷 (overload):每次訓練時都會超過自己的能力一點點、困難一點點
特異性 (specificity):做凱格爾運動時所訓練到的能力,可以帶回到日常生活
可逆性 (reversibility):當停止訓練時,『身體能力的進步會暫停或逐漸退步』,所以App會每天提醒你時間到了,該運動了!
循序漸進 (progression):隨著時間,能力增加,訓練強度&訓練量也逐漸增加
Lemon樂檬有依據這樣原則來設計App&運動計畫,
能夠將運動的效益(緊實、鎖緊的效果)最大化
在尚未使用時,我本來擔心Lemon樂檬的觸感及大小會不會讓我感到不適,
結果放進去時意外很舒適,不會過硬也不會有粗糙摩擦感。
在做凱格爾運動,妹妹收縮時也不會有疼痛、不適感。
剛開始執行課表時,其實我是很困難每一下都達到第四格(收縮強度最高)
,有時候高有時候低。
在短短兩週的訓練時間,現在幾乎每一下都可以收到最緊,本體感覺的進步-是否收縮、收縮到甚麼強度大概是甚麼感覺。
而且每天訓練完App都會有紀錄,看的到自己進步幅度
看到自己進步的感覺很踏實 :)
在帶凱格爾運動的時候,我們都會請患者去感受憋尿的感覺。
但在沒有儀器及觸診的情況下,我們很難馬上知道學生有沒有做對,
必須要等到幾週後,患者回診再評估才會知道是不是有真的做對、確實的執行、有達到效果。
[Lemon樂檸 智能凱格爾訓練器]的出現,剛好彌補了上述的不足,手機連結App,即時回饋可以知道是不是有做對,盆底肌有沒有正確發力。
[Lemon樂檬 智能凱格爾訓練器]
真的是凱格爾運動的好幫手、幫助正確做對凱格爾運動的高科技好用工具!
可以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對,又可以記錄自己的運動狀況,
Lemon樂檬不只適合有漏尿、骨盆底肌失能、尿失禁的朋友
我覺得也很適合給想要讓妹妹變更健康的朋友們
Lemon樂檬by SISTALK-妳的專屬凱格爾教練
9/1~9/30嘖嘖預購優惠
https://pse.is/3nb2ag
#Lemon樂檬 #妳的專屬凱格爾教練 #鍛鍊緊緻迷人的妳
本體覺訓練方案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是我把你蠢哭了嗎?》
我原來以為這是一本處理人際關係與情緒管理相關的書. 開始閱讀了以後才發現, 整本書是在解釋人類的大腦- 一台及其精密卻又原始的機器
根據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蘭所提出的理論, 他把大腦分成三層:
爬蟲腦 (底層): 這是最基礎的部分, 從幾億年前的生物繁衍就開始運作, 負責維持基礎的生命功能, 引發戰或逃的立即反應
哺乳腦 (中層) : 隨著生命的進化, 哺乳類開始發展輸了更複雜到大腦部份, 出現了邊緣系統 (海馬迴與杏仁核), 下視丘 (分泌激素與控制自律神經系統)
靈長類腦 (上層) : 這屬於最高級的大腦區塊, 擁有思考, 判斷, 語言的能力, 大腦皮質的構造發展是生物 (特別是人類) 最後衍生出來高級腦
縱使過了幾億年的演化, 人類主宰了地球, 發展了高度文明, 甚至還有能力進一步探索地外生命, 但是以時間而言, 靈長腦 (新腦) 出現的時間尚短, 人類很大一部分的行為在本能上仍然受爬蟲腦 (舊腦) 驅動, 而夾在兩者之間的哺乳腦 (中腦) , 則是裡外不是人, 常常會因為新舊腦的拉扯而崩潰..
所以作者將大腦比喻成我們家裡的電腦: 你的機器大概是二三十年前的型號, 可是在這之間你不斷的給它安裝了新的系統, 甚至不斷升級. 可是偏偏機器的運作方式常常會跟新軟體相互牴觸, 同時電腦內建的的演算法還會依照本身對於使用者喜好的判斷來直接執行所有功能… 如此混亂的結果常常導致機器過熱, 效能變慢, 甚至自動關機. 沒錯, 我們的大腦就是一個這麼複雜而又矛盾的器官, 因此解釋了我們在思想行為上為什麼常常有這麼多不合裡的狀況出現
大腦的高級指揮系統相當是位於金字塔的頂端, 負責支配人體一切的活動, 但是這個系統及其耗能與脆弱, 同時來自於底層腦的基礎運作模式不亦改變, 需要很大的力量方能將其掌握. 只要高層腦在能量不足或是受到外在影響的狀況之下, 底能腦的生存本能操控就會干擾到高層腦的主導
例如我們為什麼會暈車? 當我們在行走 (甚至是騎腳踏車) 時, 透過外周運動系統 (高級腦) 與本體感受器官 (低級腦) 的協同運作, 大腦很明確的知道是我們自身在活動. 但是當我們坐在交通工具上時, 感覺訊號輸入就完全不同了, 我們的高級腦知道我們在移動, 但是偏偏我們的低級腦並沒有接收到任何運動的命令. 兩者之間出現了資訊的落差, 身體當下判斷: 你明明雙腳沒有移動, 但是大腦接受到的訊號卻是身體在改變位置!? 唯一的可能就是你因為中毒而產生了幻覺, 所以第一時間, 爬蟲腦會讓你嘔吐, 趕快把吃進了什麼有毒的物質排出體外! 雖然對於確切暈船暈車的原因, 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確認, 但是目前這是一個普遍被接受的看法
你看看你看看, 這就是人類高級大腦所犯的低級錯誤…
人類為什麼這麼喜歡甜食? 因為大腦唯一的能量來源就是葡萄糖, 大腦只佔了人類體重的2%, 但是卻使用了我們每天五分之一以上的能量, 而且都是糖類.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低血糖時會想睡覺, 運動甚至會昏倒. 所以當我們肚子極度飢餓時, 腦袋裡面絕對不會想著要吃清粥小菜會是水煮雞胸肉, 腦海裡面一定想的是炸雞薯條火鍋比薩之類的食物. 因為這是生物的本能, 能吃盡量吃, 誰知道下一餐是什麼時候? 因此當你吃到垃圾食物時, 多巴胺會分泌讓你覺得滿足, 而你受到獎勵了以後, 吃甜食的行為就會一再重複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我們的大餐明明已經吃撐了, 但看到飯後甜食總是可以再來一點. 因為即使胃已經被填飽了, 大腦 (高級腦) 辨識出甜食是可以讓人滿足的, 因此忽視了胃 (爬蟲腦) 發出已經吃飽了訊號, 接下來就是一球又一球的冰淇淋…
接下來談到了記憶. 我們一定會有這樣的機會: 有時一閃神, 突然忘了我是來這幹嘛的? 我幹嘛要說這一句話?
我們的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互相依存, 但有時也會彼此干擾. 根據研究, 我們對於短期記憶的容量有限, 一般來說當下只能同時記憶四件不同的東西, 當再有新資訊進來時, 只好把前面四項東西裡面比較不重要的清掉, 以容納新記憶進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下子處理太多事物比較容易出錯 (但是四件東西不一定要是單獨的, 我們可以把同樣性質的歸類在同一件裡面, 因此可以延展記憶能力, 這也是很多超強記憶訓練方法的原理)
同樣的道理, 長期記憶的形成需要靠大腦形成一個有序的”編碼”, 假如這個編碼越有效率, 那麼我們越不容易忘記. 就如同我們的手機或是身分證號碼, 前面一定是區域碼, 到城市碼, 最後銜接到生日之類的, 所以我們在手機電話可以自選號碼都只剩最後幾位數. 所以手機號碼是可以透露一些資訊的. 短期記憶先是儲存在海馬迴之中, 接著會被移往皮質區域. 基本上假如長期記憶形成了, 就不會被遺忘.. 可使為什麼我們就是有的時候偏偏要回憶起某些東西的時候死活都想不起來呢?
取決於記憶的方式, 也就是如何「編碼」
在”身體學習比大腦記憶更有效” 這一書裡面也強調了: 假如我們在記憶某些東西的時候, 配合上了情緒, 甚至是五感, 會讓我們的記憶更加的深刻, 同時在未來提取記憶時也會更加快速!
在這裡, 又再度提到了睡眠. 睡覺是身體休息的說法顯然已經滿足不了科學家, 因為一些勞力工作者每天回到家裡倒頭就睡, 平均是八個小時; 可是假如我們一天都宅在家, 什麼事也沒做, 基本上也會需要七到八個小時的睡眠. 因此科學家研究發現, 睡眠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就是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這也是為什麼睡眠不足的比較健忘, 甚至熬夜, 有睡眠障礙的人較易罹患老年癡呆症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的兩個章節討論到了人類完全不同的兩個反應: 疑神疑鬼與自我感覺良好
我們為什麼會對特定的事物感到害怕? 因為它有”威脅”. 我們的爬蟲腦為了維持生存, 因此會對具有威脅的事物感到害怕. 在史前時代, 人類必須對所有可能危害生命的威脅有所警覺, 不然就無法存活.. 同時, 人類的大腦傾向於以簡單的方式運作, 只要一有風吹草動, 就會開啟自保的本能, 如此才能在嚴苛的自然環境中維持生存. 但當今社會, 真正足以影響存亡的挑戰已經大幅減少, 但是在大腦深處這一個原始的本能依舊存在: 你會先感到害怕, 以便於在腦內先行計畫出解套方案. 但是, 特別對於某些個性特別敏感的人而言, 就會感到極度的焦慮以及缺乏安全感
但是反過來說, 人們也酷愛害怕的感覺! 回憶一下看恐怖電影, 坐雲霄飛車, 或是高空跳傘之類的活動. 因為當我們安然度過了一次挑戰以後, 多巴胺會大量分泌, 進而使人上癮. 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極限運動家樂此不疲的挑戰他們的極限
如何判定智商? 從以前到現在所有的智力測驗有有局限性, 而且我們往往發現, 一般來說我們認定智商很高的天才, 很大一部分是生活白痴. 在另一個方面來說, 越有成就的人, 會因為本身知識與資訊的累積, 更加的沒有自信 (仿冒者綜合症); 而偏偏一知半解的人, 說話則會越大聲 (唐寧. 庫格效應)
人類是群體的動物, 所以假如我們可以贏得更多人的認同, 那麼也代表在團體裡面的地位更加的鞏固. 因此絕大多數人想在短期之內搏人眼球, 就會使用誇張的方式表達自己, 越多人關注 (不管好的壞的), 越能提升自我效能; 反過來說很多專家會非常低調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人們會對於賣弄知識的人懷有敵意或是存有懷疑, 也就更加的不敢發表意見, 或是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支持
我們的記憶是會被大腦所篡改的!
為了讓人類有效益的面對每一天的生活, 大腦會把過去負面或是不利的記憶淡化, 讓人振作起精神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在很多關於過去記憶的實驗中, 專家發現人們口述的回憶與實際上發生的兜不攏. 這個有可能是因為在平時, 我們在當下所有接收到的訊息, 本身就會被大腦經過一定程度的加工才形成了認知, 更不用說是回憶. 每一次我們回憶起同樣一件事時, 記憶都會被竄改掉一點點, 時間一久, 回憶就會與事實越離越遠… 心理學家認為大腦自我修改記憶的原因是由於在人類的社會中, 自我價值與成就感是支持自己有勇氣探索與發展的重要原因. 所以自我感覺良好, 原來是身不由己的啊…
人類是群居動物, 孔武有力的尼安德塔人被我們智人老祖滅族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偏向單打獨鬥, 而智人則是群體合作. 為了能夠更加的與人共同生活, 我們的大腦 (特別是新腦) 偏愛讓人喜歡, 畢竟假如被群體拋下就有可能會獨自而亡. 因此, 我們天生不善於拒絕別人! 有時面對了一個天花亂墜的推銷, 我們就是會莫名其妙地購買一些我們明明不需要的東西… 因為拒絕了別人, 對方會難過 (即使我們並沒有明確意識到這一點…) . 因此有很多的銷售技巧, 就是利用了這一種反應, 特別是對於意志力比較弱的人, 格外容易上當! 也就是說, 很多時候大腦會強迫我們委屈自己, 作出妥協, 目的是讓他人喜愛我們
因為這本書裡面有一些資訊, 我在別的書中已經看過了, 原以為心得不會寫太多, 但是裡面有好多很有趣的部分值得分享,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長. 可是我覺得有一點美中不足的是: 作者提出了大腦的這些矛盾之後, 並沒有告訴我們要如何來避免所產生的問題. 如果可以像 “端粒效應” 或是 “為什麼要睡覺” 這些書在每一個主題的最後, 提供讀者對應方式的具體建議就更好了
不過還是一本科普價值滿滿的書, 大大推薦~
本體覺訓練方案 在 邱立婷-婷婷爵士 Li-Ting Chi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6000千粉許願特別版,來回答大家的問題啦!
彈鋼琴的朋友們,演奏八度音手痛有救了!
(爵士鋼琴手:邱立婷老師)
(物理治療師:劉育銓老師)(文章出處)
鋼琴手在彈奏時,會碰到需要用大姆指和小姆指分別彈奏音階相差很大的音,所以很多從小就練習鋼琴的人,或是長年談鋼琴的人,都會特別去練習把手指撐開的動作。
除了人類外,脊椎動物都是四足走路,在四足上都會有足底筋膜的存在,而人發展為直立的動物後,在我們手指間和掌間仍然會有這些筋膜群的存在,目的是為了是支撐整個手掌的力量,以致於在做抓握的動作時,可以力量更集中,而在做撐地的動作時,這個筋膜會提供一個保護性的力量,必須五隻手指分離或蹋陷。
長時間需要撐開手指來彈奏的鋼琴手,必須做相反於這個結構的功能,所以有人說學鋼琴最好從小就開始學,在這個手掌筋膜尚未成熟或成型前,是最容易拉開的時間點,就像中國為什麼要抓小孩來練體操,一樣是要這筋膜還沒完全成熟前就拉開它。
當成年後,這筋膜就會開始僵化,加上過度強化五隻手打開的能力,手掌的掌弓無法有效的做支撐,因此容易產生使指頭的伸肌或屈肌可能會有疼痛的問題。
★解決方案:
了解手指的疼痛成因後,就要知道想解決他,需要訓練這個手掌的筋膜群
可以找穩定的地面或桌面,將手掌撐於其上,先確認手彎端是不會疼痛的,接著開始增加撐地的負荷量,並且使用掌根、大姆指底部、小姆指底部這三點做為主要的承重點,並且運用虎口肌肉的力量,將手掌的掌弓建立起來,如果無法自主做出這樣的動作,可以使用一隻筆放於虎口,運用虎口夾住筆即可。
初階:維持在有掌弓的狀態,8-10秒鐘/1次,慢慢增加為15-20秒鐘/1次。
中階:學會這樣建立掌弓的感覺後,保持在這樣的位置開始手指頭點放的動作,並且慢慢開整個手掌和手指。
進階:別忘了彈琴還是一個全身的運動,學會中階的動作後,可以試著在四足跪或是棒式的姿勢,做出中階的動作。
★其他叮嚀:
手指頭是身體最末端的動作,其動作的能力涉及非常複雜的神經動作控制及本體感覺,一旦受傷後,很容易就會有控制不良或是循環系統的問題,建議綱琴手:
(1) 加強平日針對手部的保暖,可以有更好的末端循環。
(2) 減少滑動手機,會降低手指的敏感度。亦可以透過摸沙來增強敏感度。
(3) 必須訓練肩胛骨、肩關節、肘關節,藉以有更好的上肢連結。
(4) 訓練好的核心肌力,彈鋼琴必須保持好的坐姿穩定。
====================
(歡迎諮詢個別爵士音樂課程)
▶️個人臉書「Li-Ting Chiu 邱立婷」 : https://www.facebook.com/ChocolateLiTing/
▶️立婷的線上課程「三步驟學會即興演奏爵士樂」:https://hahow.in/cr/jazzmusic
▶️個人網站:http://tingjazzmusic.wordpress.com
▶️樂團臉書「Space Union 空間集合爵士樂團」:https://www.facebook.com/space.union.jazz/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ing.jazzmusic/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Q0nSg2tb4bzcFu95dju4A
▶️WeChat 微信:ting_jazzmusic
本體覺訓練方案 在 讓學習也可以是一種遊戲, 讓孩子在遊戲中快樂學習。...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不同的氣質及發展階段給予適合的遊戲活動刺激孩童的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 本體覺. ... 證照:兒童發展師、兒童專注力養成 訓練 師、IKYA兒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