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專欄:新常態筍工吸力特強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作為外向型經濟體,本港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再創 2003年沙士後新高,分別達7%及3.8%,各行各業均面臨巨大挑戰,重創僱用超過60萬從業員的餐飲、零售、旅遊及酒店業。疫情沒完沒了,部分經營者在第二輪保就業吊命後已無以為繼,難逃滅頂之災,影響所及,減薪裁員慘況有如火燒連環船,自去年初至今,身邊有不少朋友已被迫食無情雞甚至提早退休。
市民望政府繼續支援打救似是奢望,因為早在去年12月初,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已在電台節目表示,政府無計劃推第三期「保就業」計劃,因為政府寧願製造就業機會而非派錢,且認為製造職位是製造希望給市民,更聲稱政府會創造3萬個臨時職位,包括設本地回收廠房,料有數千個職位,又會加快修葺一些破損設施,以製造職位空缺。
可惜,信誓旦旦的3萬加數千職位,均屬欠上流力欠持續性的臨時工種,數字好大,現實卻好殘酷。
至此,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去年聖誕節前也忍不住要發聲,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打擊香港經濟情況下,期望政府推出多一期保就業計劃。可惜,其訴求只得到財爺以要「睇餸食飯」回應。
官員可以不食人間煙火,也可以不識民間疾苦,市場中人卻不能坐以待斃,疫情下,經濟發展邁進新常態,大家都在適應,緊貼市場的生意人,最明白助人自助,救人自救。剛過去的周末,新世界發展(017)搞了個大型招聘會,當中會涉及不同工種,更包括因應疫後新常態增設的工種,有個別職位待遇相當不俗。雖然今次招聘會目標聘請1,000人,但反應非常積極,吸引過萬人報名,應徵者中有48%有全職,反映期望趁經濟轉型與時並進者眾,另有27%待業。
據了解,月薪由2萬元起跳,最高薪為物業開發及經營加入環保元素的ESG策略師,高達10萬元月薪,最緊要係工種吸引且具發展空間,如針對數碼媒體推廣、口罩推廣研發及皇都戲院保育大使等九大「筍工」。
作為香港這個艱難時期首個私人企業大型招聘會,希望能起帶頭作用,期待更多機構把握契機招攬人才之餘,亦希望可以牽頭集結商界力量,協助香港經濟盡快走出谷底。
原文:http://bit.ly/30MDn86
網上圖片
===================================
想了解我更多的投資心得及個人動向,請立即讚好我的專頁 胡孟青專頁
#am730 #談財經胡孟青 #胡孟青專頁 #新冠肺炎 #經濟 #外向型經濟體 #失業率 #保就業 #減薪 #裁員 #政府 #新世界發展 #招聘會 #新常態 #筍工
本地 船 招聘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英勇的Dunkirk 戇居的Brexit
周末看了今夏口碑和票房都最好的電影Dunkirk。蝙蝠俠系列大導演Christopher Nolan首次拍戰爭片,敍述在1940年5月著名的Dunkirk大撤退。40萬英法大軍被德軍所困,嚴重缺乏軍艦進行撤退,本料凶多吉少,將面臨全軍覆沒,但英國大批漁民和普通老百姓響應邱吉爾政府呼籲,開駛小漁船和遊艇,冒着轟炸機、潛艇和陸上炮火,勇敢接載士兵回英,結果成功拯救超過三十萬人,被視為奇蹟,更是英國抗戰的一支強心針。
不少今天的英國人看完此部電影後,亦感到鼓舞,似乎提醒他們應該提起勇氣面對Brexit,退出歐盟後的日子將更好。FTSE指數今年升了3.6%,近歷史高位,英鎊近日也反彈至1.31美元水平。上周更見香港李錦記集團用破紀錄的13億英鎊購買倫敦金融區地標「Walkie Talkie」商廈,平均呎價不到2000英鎊,比對美利道拍到的5萬港元一方呎的地價,一個字,抵!早前中渝置地(01224)亦用11.5億英鎊買下附近另一座暱稱「Cheese Grater」的大廈。今年中國人已成為倫敦核心區的最大房產投資者,總額高達35億英鎊,似乎投資者信心全都回來了!
面臨二戰後最大挑戰
香港人對英國當然有很深的情意結,一直都是出國留學的熱點(內地人較喜歡美國)。劍橋、牛津固然是無數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理想學府,近年更流行很早就送子女去那些有數百年歷史,如Winchester、Harrow等出名公校寄宿,給他們一個如Harry Potter書內Hogwarts般的神奇經驗(其實很多公校學生受到各種欺凌,長大後都有心理陰影)。身邊不少朋友在倫敦置業,除投資外,很多都是為在那裏上學的子女而買的。
那麼投票通過Brexit後的憂慮是否都真的是杞人憂天?英國確有很多連脫歐都不能改變的傳統優勢,最重要就是英文牢不可固的國際語言地位。同聲同氣,跟美國有特殊的歷史、文化,以至經濟關係,跟其他英聯邦國家如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等,就有更密切的宗教和血緣關係,他們都繼續承認是英女皇的子民。除英文外,英國亦是民主國會制度和普通法的發源地,給予投資者莫大信心。
但從實際的政經局面來看,脫歐對英國絕對是二戰後最大的挑戰。較悲觀的專家更認為脫歐將帶來經濟災難,有些人如前首相貝理雅更呼籲國人不可容許Brexit真的發生,推動「Exit from Brexit」。但覆水難收,從政治和法律上都幾乎不可能做到,最多只可望盡量達成一個「soft Brexit」效果,也很難成功。
很多人認為其實英國各方面競爭力很差,並未準備好脫歐。首先平均教育水平非常差,16至24歲人平均語文和數學水平乃OECD 35個成員國內排在末四。英國嚴重缺乏技術人才,近20%大學教員來自其他歐盟國家,但連低端的勞工崗位亦很難找到本地人願意做。據說三文治外賣店Pret a Manger招聘員工,只有2%應徵者為英國人。英國人的處境是名副其實的高不成,低不就。結果是人均收入十年來停滯不前,大部分人實際收入仍低於金融海嘯前,情況跟意大利差不多。
倫敦住宅市場明顯轉弱
貧富懸殊是全球大趨勢,未必跟投資者有什麼關係吧?但今次英國情況不太一樣,連重中之重的金融服務業都被動摇,所有大銀行都已開始把大量業務和工作崗位轉移到法蘭克福、盧森堡和都柏林等地方。英國44%出口是賣到歐洲的,近半來自跨國公司,未來都可能離開。
長期強勁的倫敦住宅市場都有明顯轉弱跡象。第二季度倫敦平均房價同比只升了1.2%,遠低於過去常見的5%,更罕有地低於全國平均的2.8%升幅,被認為是一個極壞的領先訊號。去年4月英國增加了投資物業印花稅,再加脫歐,所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成交暴跌,今年仍在下跌。高價豪華住宅其實已比脫歐前跌了10%或更多。
過去二十多年,倫敦高端住宅近半買家為外國人,從前最多就是歐洲人包括俄國,其次就是中東,亦有不少印度、香港、新加坡等買家,近年當然更多了很多大陸人。
英國決定脫歐後,來自歐盟的買家近乎絕跡了,過去很多是派駐到倫敦的銀行家,且享受稅務優惠,所以很樂意置業定居,但未來肯定不會,反而不少人可能需要賣房搬回歐洲。俄國和中東買家的主要財富來源是石油,近年油價積弱,他們的購買力亦大打折扣。本寄望中國買家成為生力軍,但近日北京又嚴控海外投資。剩下來如單靠香港人,夠力支撐整個市場嗎?
英國希望脫歐後能夠盡快跟美、中、印等大國加強貿易關係,但估計只能彌補歐洲貿易的四分之一。特朗普口頭上支持脫歐,但沒有任何實際行動(自顧不暇)。脫歐前習主席隆重訪問英國,脫歐後亦沒有什麼下文。
近日英鎊的反彈亦未必能夠持續太久。美元近月非常弱勢,主要因為特朗普未能推動任何稅改和財政刺激方案,通脹仍然偏弱。反而歐羅區經濟有復甦跡象,法國馬克龍的當選亦有助吸引資金回流。但聯儲局加息和縮表速度仍將比歐洲和英國快,美滙指數DXY已嚴重超賣,很可能將反彈,所以英鎊或已近見頂。如英鎊轉弱,將對倫敦掛牌,本已非常強勢的滙控(00005)再有很大幫助。
Dunkirk電影焦點全都放在撤退中的英軍和更英勇去救人的國民,很少提及其實付出沉重代價保護他們的法軍。而最後二戰的勝利當然亦非英國獨力功勞,主要還是倚靠1941年底珍珠港一役後才參戰的美國。
從前的日不落大英帝國早已步入夕陽,脫歐後的英國經濟會否亦走向衰落呢?
中環資產持有滙控的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