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小時代》:我最親愛的...
.
HBO 影集《三藩小時代》,敘述三個住在舊金山的同志好友:派翠克、唐和奧格斯丁,各有生活與愛情的難關需要被處理...
.
#第一季
.
《三藩小時代》的英文片名是《Looking》,尋找。關於一群人在尋找他們的目標:有人渴求愛、有人想要甩脫寂寞、有人試著證明工作能力、有人只是想確認自我的價值。很簡單的作品,一集不過30分鐘左右長度,每一集就看主角們在愛情、事業、生活中起起落落,有時尋得短暫快樂,有時又被悲傷與悔恨與偏見所擄獲,摧毀得來不易的安穩。
.
《三藩小時代》第一季最愛第五集,導演是拍過《愛在週末邂逅時》和《45年》的 Andrew Haigh。派翠克認識理髮師李奇,互有好感的兩人花了一整天時間陪伴彼此,從對話、互動和一些微小的細節,進一步認識彼此( #我覺得這個階段的愛情最美,#沒有太多的臆測也沒有太多的要求與期待只有滿滿的好奇心)。第五集會讓我想起《愛在週末邂逅時》和《愛在黎明破曉時》,說真的,當一齣作品的對白夠好,演員夠魅力,節奏夠穩夠舒服,就算整集只有兩個人在聊天,也會看得非常開心。
.
另外,第一季結尾收得超好,有種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的徒勞無功的感覺。最後一集的片尾曲尤其是大·亮·點!!!!
.
#第二季
.
「我得說...我覺得妳願意陪伴丹尼斯很感人,但妳這樣對爸投下震撼彈後,誰來陪伴爸呢?」梅根(派翠克的姊姊)。
「親愛的,妳爸能照顧他自己,相信我。我得實踐自己真正的心意。」母親。
「天啊。」派翠克。
「那妳的婚姻呢?怎麼不好好實踐它?」梅根。
「妳才結婚多久,三個月?妳以後就會知道了,梅根。和對方在一起愈久,婚姻這回事就變得愈複雜。」
「妳不能就這樣離開爸,媽。」派翠克。
「若有人能讓我幸福,他想跟我在一起,我也想跟他在一起,我該什麼事都不做,待在原地不動嗎?」
.
《三藩小時代》第二季,每個角色繼續處理他們與自我、伴侶、家人、朋友間的關係。每一種關係都會因人因時因地而不斷產生變化,人們面對變動時,容易感到焦慮,而動念逃避。只是,一昧地逃避不會解決問題,只會讓事情變得越來越棘手。我很喜歡這一季裡的每個角色都更誠實地面對自己( #除了派翠克),也更勇敢走上自己的理想之路( #除了派翠克)。
.
#有雷喔喔喔喔
.
.
.
.
.
《三藩小時代》第二季結尾丟出一個有趣的題目,派翠克決定跟新男友凱文同居,卻意外發現凱文持續有在使用約會軟體,兩人因此發生爭執。凱文覺得約會軟體只是他無聊時拿來打發時間的消遣,派翠克則無法接受和另一半保有「開放」關係。和一個人在一起,該要從一而終,或者可以接受偶爾的出軌來維持一段關係的新鮮感?
.
我無意評價凱文或派翠克的愛情理念哪個才更好更理想,只覺得一段關係若是以不信任揭開序幕(派翠克跟凱文約會時,凱文仍跟前任男友在一起),往後要翻轉成信任,其實會有點難度。愛情最諷刺的點,在於一開始利於己的優勢,後來可能變成缺點般的存在。派翠克在凱文仍有伴侶的情況下與對方約會,就該認知凱文的價值觀也許跟他不同,就該明白:如果凱文可以為了自己而背叛前男友,那麼未來他們倆人的關係掉到谷底時,或許凱文也會對派翠克做出相同的事。
.
凱文希望派翠克可以信任他,給予這段關係一個機會。#信任是一段關係能否走下去的關鍵(我甚至認為生活習慣的差異,重要性還落於信任之後)。凱文清楚表明了他對經營兩人關係的信心,派翠克卻只能不斷地以無法接受開放關係為由拒絕凱文。事實上,凱文使用交友軟體並非這段關係告吹的主因,而是派翠克喜歡凱文的程度,沒有強大到足以支撐他繼續跟凱文走下去(派翠克對凱文的好感比較是「慾望與寂寞」大於「你就是我想要共度人生的伴侶」)。
.
#電影版
.
由於《三藩小時代》的收視不佳,第三季被腰斬,團隊直接推出電影版給觀眾一個交代(怎麼 Jonathan Groff 主演的影集都是口碑好收視差的作品啊?)。《三藩小時代》電影版開場,派翠克搬去丹佛工作一段時日,避開傷心地舊金山,為了參加好友奧格斯丁的婚禮,派翠克回到舊金山小住一段時間,九個月前的往事,又重新回到他的心中。派翠克想起當初自己跟凱文分手分得草率,決定跟對方再見一面,兩人會面時,凱文指責派翠克很懦弱,派翠克問他:「你真心覺得我們兩個有可能開花結果?」凱文回應:「#我會很願意放手一搏。」
.
我太喜歡這場對話,「你真心覺得我們兩個有可能開花結果?」這個問句好殘忍,那說明了派翠克確確實實對凱文以及兩人關係充滿著不信任和不確定感。至於凱文的回應,則再次表現出他對派翠克的愛與在乎。可惜愛情是雙人舞,只有雙方都願意一起共舞才跳得下去。這也是電影版結局一方面打動我,一方面又讓我感到哀傷的原因。
.
派翠克一直以來都習慣找人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而且不願正視自身的問題,電影版結局,李奇跟男友分手,派翠克跟李奇復合。《三藩小時代》結局的動人在於派翠克終於正視自己的感情,並且願意為一段感情冒險。《三藩小時代》結局的哀傷在於派翠克和李奇的開花結果,再次說明凱文在派翠克心中的重要性,沒有派翠克以為的那麼多。
.
派翠克碰到兩個好男人,讓他左右為難,花了點時間才終於確定自己想跟哪個在一起(李奇和凱文都為了派翠克離開自己的男友)。看完《三藩小時代》的影集和電影版,我真正的感想很簡短,那就是:派翠克上輩子燒好香,這輩子才有這麼多好友和情人陪他走過徬徨的日子,耐心等待他搞懂自己要什麼。
「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末日時在做什麼?有沒有空?可以再見一面嗎?]9-11 - c_chat 的評價
- 關於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推薦#心得#末日時在做什麼?有沒有空?可以來拯救嗎?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問題] 第一次收小說(末日時在做什麼請益-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末日時在做什麼?有沒有空?可以來拯救嗎? - Příspěvky 的評價
- 關於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珂朵莉死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珂朵莉死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末日時在做什麼結局ptt [閒聊] - Yxhsa 的評價
- 關於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閒聊] 末日時能不能再見一面5 劇透lionel20002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末日時在做什麼?/Scarborough Fair【中/英歌詞】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末日時在做什麼結局ptt - Easylshare 的評價
- 關於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末日時在做什麼結局ptt - Sportscl 的評價
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機動戰士鐵血的孤兒》大家都死得既窩囊又現實】
我極少追看過高達系列,上一次大概是小學時期,在電視斷斷續續看過《機動武鬥傳》。「武鬥傳」是香港武俠片,有俠客一對一決戰的戲劇性、《英雄本色》的男人浪漫;主角精神力爆發而一舉反敗為勝,則類似《如來神掌》。
《鐵血的孤兒》則是風塵樸樸。沒有激光劍、浮游炮和激光槍,變成冷兵器格鬥;主角群是一班孤兒,沒有家世,沒有遺傳特殊能力;因為命賤,所以不少人做了人體改造手術,身上有一個與機器溝通的裝置,駕駛高達和其他機體,比正常人更強。既是力量的來源,也是受人歧視的終身詛咒。
星際殖民時期,地球是人類發祥地,又是第一世界;火星成為地球附庸,在政治經濟上備受剝削。富家女庫德莉雅要搞火星獨立,而火星人民也有訴求想爭取。庫德莉雅要去地球講數,找上火星CGS保安公司護送,地球圈要阻止火星獨立論蔓延,就找軍事組織末日號角暗殺她。CGS的大人臨陣逃走,手下一班童兵就反叛奪取公司控制權,並使用一部古董高達擊退第一波敵人。各方陰謀交織、互相利用,一班細路被大人政治扯入戰場。
風聞這套作品,是聽說不少抗爭前線深受其影響和熱愛。在2015-16年之間,香港正在大亂的起頭。有年輕勢力崛起,一直奮鬥,創造出奇跡,但最終在強權的絕對優勢下遭擊潰,折翼四散;故事的情節,去到最後完全是悲劇歷史的重演。
少年精神
這套高達的編劇,之前做開文藝動畫,《鐵血》文戲比武戲多,更著重各種小人物的內心世界,反而主角之一的三日月則類似是社交障礙,內心世界成謎。童軍重組成「鐵華團」之後,與黑社會結拜,以求在未日號角的敵意下生存壯大。
鐵華團的成員都是兒童,領袖歐格則頂多是青年,沒有見過世面,亦沒有太多權謀。在第一季,經過多場戰鬥之後,鐵華團成功完成任務,並且得到地球政治家的扶持。不過一路上有不少重要角色戰死。這些戰死對後來劇情的「失控」有重要影響。例如肥仔比司吉,他一向是歐格的軍師,歐格面臨問題時,都只能與他商量。肥仔死了後,歐格完全失了方寸;而三日月因為盲從歐格,並沒有阻止他帶領鐵華團越做越大,也越做越危險。
肥仔在死前認為,鐵華團的方向太危險,這反而會危害大家最初想謀生活的初衷。事實上整個第二季,就證明了肥仔的遠見。第一季的種種奇跡,在第二季開始失效。因為鐵華團越做越大,所屬黑幫的敵對派系就勾結外人要剿滅鐵華團,最終只能脫離黑幫、讓出地盤,失去黑幫的保護傘,又變回流浪的宇宙老鼠;
本來同盟的末日號角改革派麥吉利斯,在第二季智商急速下降,這也解釋得通,因為麥吉利斯太過理想主義,他以為能得到號角創立者當年的終戰高達坐駕,就能號令並改革組織,但組織內的實力派卻根本不理這種象徵符號。
麥吉利斯被逐出,成為反賊;鐵華團與麥吉利斯的關係也曝光,成為非法組織。麥吉利斯也是孤兒出身,他和鐵華團一樣,進入了自身能力無法應付的深水之中。末日號角最終要討伐麥吉利斯,鐵華團投降已經太遲,因為統治階級要殺一儆百,向世界宣示自己可以控制秩序,開展了一輪單方面虐殺。
最後大殺傷力武器「破滅魔劍」一出,觀眾罵聲四起,因為能力太過屈機,連擁有高達神通的主角,也一招被秒殺;歐格被人在大街暗殺、麥吉利斯也死得很窩囊,但其實劇中很多人都死得莫名其妙。
然而這就是《鐵血》最現實之處,人的犧牲,很多都是死得莫名其妙;政治裡很多人就是會突然智商下降,自爆而亡;至於破滅魔劍,就是政權金手指。你說是人大釋法、DQ議員、告你暴動、將你組織一夜間定為非法,全部都是現實出現過的不可抗力。鐵華團拿到一根破滅魔劍,最後卻射偏,這種決定性的錯失、差一點或者可以改變歷史的遺憾,因為常見,所以揪心。
三日月是故事中戰力數一數二的駕駛員,因為反應速度極高,以一敵百完全不是問題,卻被魔劍一下打死。觀眾那種鬱悶心情,也極為真實,現實政治就是如此冷酷。主角最後沒有發揮威能,沒有扭轉戰局;不是大喊一下招式名字,能力就能大輻增強,要死的還是會死;麥吉利斯拿到象徵性的巴力高達,但號角卻沒有太多人倒向他,他要憑一人對抗一個軍事組織,根本不可能。
《鐵血》無人有主角威能,犧牲了,人血饅頭是別人吃掉。鐵華團的人血饅頭,成就了火星圈狀況改善;麥吉利斯的犧牲,促成了末日號角的內部改組。這已經是略為溫情的結局,因為各人的犧牲,最終確實推動了歷史;在現實裡,往往是人犧牲了,世界卻絲毫未變,甚至會遭受人民批判。
老人之世
另外製作人員對《鐵血》的想法,與作品本身亦可堪對照。例如監督長井龍雪說,「鐵華團排外性太強,造成團滅完全就是他們自作自受」,這在第一季末鐵華團的秘書小姐的視角已經看到端倪,在成年人眼中,這群為了團體存活可以進行自殺式襲擊的少年,根本已像一個邪教;而少年並沒有太多人生經驗,對於「何時應該收手」並沒有一個概念,最後越踩越深可謂合理發展;
在另一個訪問,長井又說:「……鐵華團只會招致混亂,這種混亂無法拯救世界,萊斯達爾 (號角中接收戰果之人) 的行動就是重新整理好這個混亂的世界」,可見在作者眼中,鐵華團雖然是主角,但不是理念之所寄托。
這種評論其實充滿日本風情,日本人完全臣服於二戰共識。二戰之後麥克阿瑟幾乎是再造了日本,是日本的「二次建國」。不能擾亂秩序、要止息鬥爭,才是日本的真正「憲法」。對日本人來說,秩序高於熱血、集體高於個人。私自行動、私自改革社會,是不負責任的個人主義。
三日月或者麥吉利斯之死,就像三島由紀夫切腹,令人激蕩,但相信日本人認為只能聽之任之,甚至樂觀其成,視為獻給時代的生祭。因為自發者的奮鬥,會擾亂世界平衡,將所有人拖入不確定之中。這種意識形態亦不自今日始。大家都有看過高畑勳的《再見螢火蟲》,小時候看,很容易哭得一場糊塗,只會看到兩兄妹好慘、戰爭好殘酷,結論是要反戰,和平真好;但其實導演所表達者,卻是批判兩兄妹明明有親戚投靠,卻因為相處不好而負氣離開社群,最後不能自理而死。簡單而言,是哥哥製造了妹妹病死的悲劇。
故事教訓:不要以為人可以獨立,你還是要靠家人靠社群靠國家。以反面故事,以彰顯傳統、秩序和集體的重要性,《鐵血》如是、《螢火蟲》如是。就像中國的四大名著,其實都有共通的潛文本。《水滸傳》是說造反再大,最後終要被收編;《西游記》是說齊天大聖再強,還是被佛祖和天庭鎮壓,要去取西經;《紅樓》是說賈寶玉不要跟隨大家族的身涯規劃,不想讀書科舉,但現實是不做官就沒有身份和財富,大觀園也是最終敵不過現實而毀滅,賈家沒落,無法再光復;《金瓶梅》,西門慶始自金玉滿堂,終於油枯燈盡;男人勾引女人,卻死於女人之手,講個體被世間的反噬。四個都是悲劇。張愛玲對中國人的宗教思想下過這樣的批語:
「……中國文學里彌漫著大的悲哀。只有在物質的細節上,它得到歡悅——因此《金瓶梅》、《紅樓夢》仔仔細細開出整桌的菜單,毫無倦意,不為什麼,就因為喜歡——細節往往是和美暢快,引人入勝的,而主題永遠悲觀。一切對于人生的籠統觀察都指向虛無。」
至於日本人的內心,則似乎是無喜亦無悲,只有冰冷的秩序。沒有革命,沒有改變,世上千年,彷彿只是幽玄的一瞬間。
PAYME 打賞:https://payme.hsbc/lewisloud
訂閱 #已獨不回 https://vocus.cc/indiehongkong/introduce
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機動戰士鐵血的孤兒》大家都死得既窩囊又現實】
我極少追看過高達系列,上一次大概是小學時期,在電視斷斷續續看過《機動武鬥傳》。「武鬥傳」是香港武俠片,有俠客一對一決戰的戲劇性、《英雄本色》的男人浪漫;主角精神力爆發而一舉反敗為勝,則類似《如來神掌》。
《鐵血的孤兒》則是風塵樸樸。沒有激光劍、浮游炮和激光槍,變成冷兵器格鬥;主角群是一班孤兒,沒有家世,沒有遺傳特殊能力;因為命賤,所以不少人做了人體改造手術,身上有一個與機器溝通的裝置,駕駛高達和其他機體,比正常人更強。既是力量的來源,也是受人歧視的終身詛咒。
星際殖民時期,地球是人類發祥地,又是第一世界;火星成為地球附庸,在政治經濟上備受剝削。富家女庫德莉雅要搞火星獨立,而火星人民也有訴求想爭取。庫德莉雅要去地球講數,找上火星CGS保安公司護送,地球圈要阻止火星獨立論蔓延,就找軍事組織末日號角暗殺她。CGS的大人臨陣逃走,手下一班童兵就反叛奪取公司控制權,並使用一部古董高達擊退第一波敵人。各方陰謀交織、互相利用,一班細路被大人政治扯入戰場。
風聞這套作品,是聽說不少抗爭前線深受其影響和熱愛。在2015-16年之間,香港正在大亂的起頭。有年輕勢力崛起,一直奮鬥,創造出奇跡,但最終在強權的絕對優勢下遭擊潰,折翼四散;故事的情節,去到最後完全是悲劇歷史的重演。
少年精神
這套高達的編劇,之前做開文藝動畫,《鐵血》文戲比武戲多,更著重各種小人物的內心世界,反而主角之一的三日月則類似是社交障礙,內心世界成謎。童軍重組成「鐵華團」之後,與黑社會結拜,以求在未日號角的敵意下生存壯大。
鐵華團的成員都是兒童,領袖歐格則頂多是青年,沒有見過世面,亦沒有太多權謀。在第一季,經過多場戰鬥之後,鐵華團成功完成任務,並且得到地球政治家的扶持。不過一路上有不少重要角色戰死。這些戰死對後來劇情的「失控」有重要影響。例如肥仔比司吉,他一向是歐格的軍師,歐格面臨問題時,都只能與他商量。肥仔死了後,歐格完全失了方寸;而三日月因為盲從歐格,並沒有阻止他帶領鐵華團越做越大,也越做越危險。
肥仔在死前認為,鐵華團的方向太危險,這反而會危害大家最初想謀生活的初衷。事實上整個第二季,就證明了肥仔的遠見。第一季的種種奇跡,在第二季開始失效。因為鐵華團越做越大,所屬黑幫的敵對派系就勾結外人要剿滅鐵華團,最終只能脫離黑幫、讓出地盤,失去黑幫的保護傘,又變回流浪的宇宙老鼠;
本來同盟的末日號角改革派麥吉利斯,在第二季智商急速下降,這也解釋得通,因為麥吉利斯太過理想主義,他以為能得到號角創立者當年的終戰高達坐駕,就能號令並改革組織,但組織內的實力派卻根本不理這種象徵符號。
麥吉利斯被逐出,成為反賊;鐵華團與麥吉利斯的關係也曝光,成為非法組織。麥吉利斯也是孤兒出身,他和鐵華團一樣,進入了自身能力無法應付的深水之中。末日號角最終要討伐麥吉利斯,鐵華團投降已經太遲,因為統治階級要殺一儆百,向世界宣示自己可以控制秩序,開展了一輪單方面虐殺。
最後大殺傷力武器「破滅魔劍」一出,觀眾罵聲四起,因為能力太過屈機,連擁有高達神通的主角,也一招被秒殺;歐格被人在大街暗殺、麥吉利斯也死得很窩囊,但其實劇中很多人都死得莫名其妙。
然而這就是《鐵血》最現實之處,人的犧牲,很多都是死得莫名其妙;政治裡很多人就是會突然智商下降,自爆而亡;至於破滅魔劍,就是政權金手指。你說是人大釋法、DQ議員、告你暴動、將你組織一夜間定為非法,全部都是現實出現過的不可抗力。鐵華團拿到一根破滅魔劍,最後卻射偏,這種決定性的錯失、差一點或者可以改變歷史的遺憾,因為常見,所以揪心。
三日月是故事中戰力數一數二的駕駛員,因為反應速度極高,以一敵百完全不是問題,卻被魔劍一下打死。觀眾那種鬱悶心情,也極為真實,現實政治就是如此冷酷。主角最後沒有發揮威能,沒有扭轉戰局;不是大喊一下招式名字,能力就能大輻增強,要死的還是會死;麥吉利斯拿到象徵性的巴力高達,但號角卻沒有太多人倒向他,他要憑一人對抗一個軍事組織,根本不可能。
《鐵血》無人有主角威能,犧牲了,人血饅頭是別人吃掉。鐵華團的人血饅頭,成就了火星圈狀況改善;麥吉利斯的犧牲,促成了末日號角的內部改組。這已經是略為溫情的結局,因為各人的犧牲,最終確實推動了歷史;在現實裡,往往是人犧牲了,世界卻絲毫未變,甚至會遭受人民批判。
老人之世
另外製作人員對《鐵血》的想法,與作品本身亦可堪對照。例如監督長井龍雪說,「鐵華團排外性太強,造成團滅完全就是他們自作自受」,這在第一季末鐵華團的秘書小姐的視角已經看到端倪,在成年人眼中,這群為了團體存活可以進行自殺式襲擊的少年,根本已像一個邪教;而少年並沒有太多人生經驗,對於「何時應該收手」並沒有一個概念,最後越踩越深可謂合理發展;
在另一個訪問,長井又說:「……鐵華團只會招致混亂,這種混亂無法拯救世界,萊斯達爾 (號角中接收戰果之人) 的行動就是重新整理好這個混亂的世界」,可見在作者眼中,鐵華團雖然是主角,但不是理念之所寄托。
這種評論其實充滿日本風情,日本人完全臣服於二戰共識。二戰之後麥克阿瑟幾乎是再造了日本,是日本的「二次建國」。不能擾亂秩序、要止息鬥爭,才是日本的真正「憲法」。對日本人來說,秩序高於熱血、集體高於個人。私自行動、私自改革社會,是不負責任的個人主義。
三日月或者麥吉利斯之死,就像三島由紀夫切腹,令人激蕩,但相信日本人認為只能聽之任之,甚至樂觀其成,視為獻給時代的生祭。因為自發者的奮鬥,會擾亂世界平衡,將所有人拖入不確定之中。這種意識形態亦不自今日始。大家都有看過高畑勳的《再見螢火蟲》,小時候看,很容易哭得一場糊塗,只會看到兩兄妹好慘、戰爭好殘酷,結論是要反戰,和平真好;但其實導演所表達者,卻是批判兩兄妹明明有親戚投靠,卻因為相處不好而負氣離開社群,最後不能自理而死。簡單而言,是哥哥製造了妹妹病死的悲劇。
故事教訓:不要以為人可以獨立,你還是要靠家人靠社群靠國家。以反面故事,以彰顯傳統、秩序和集體的重要性,《鐵血》如是、《螢火蟲》如是。就像中國的四大名著,其實都有共通的潛文本。《水滸傳》是說造反再大,最後終要被收編;《西游記》是說齊天大聖再強,還是被佛祖和天庭鎮壓,要去取西經;《紅樓》是說賈寶玉不要跟隨大家族的身涯規劃,不想讀書科舉,但現實是不做官就沒有身份和財富,大觀園也是最終敵不過現實而毀滅,賈家沒落,無法再光復;《金瓶梅》,西門慶始自金玉滿堂,終於油枯燈盡;男人勾引女人,卻死於女人之手,講個體被世間的反噬。四個都是悲劇。張愛玲對中國人的宗教思想下過這樣的批語:
「……中國文學里彌漫著大的悲哀。只有在物質的細節上,它得到歡悅——因此《金瓶梅》、《紅樓夢》仔仔細細開出整桌的菜單,毫無倦意,不為什麼,就因為喜歡——細節往往是和美暢快,引人入勝的,而主題永遠悲觀。一切對于人生的籠統觀察都指向虛無。」
至於日本人的內心,則似乎是無喜亦無悲,只有冰冷的秩序。沒有革命,沒有改變,世上千年,彷彿只是幽玄的一瞬間。
PAYME 打賞:https://payme.hsbc/lewisloud
訂閱 #已獨不回 https://vocus.cc/indiehongkong/introduce
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推薦#心得#末日時在做什麼?有沒有空?可以來拯救嗎?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前面無雷推薦,先說第一印象好了,就是個標題名字很長...的作品,可能有的人會好奇,有的人因為名字讓人反感就索性不看,而我就是看這名字覺得這大概 ... ... <看更多>
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問題] 第一次收小說(末日時在做什麼請益- 看板C_Cha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最後是關於續篇的事《末日時在做什麼能不能再見一面》 似乎是第二代的故事不知道內容如何? 要不要先列入優先購買清單中收未完結的感覺會有點怕怕的 ... ... <看更多>
末 日時 在做什麼 能 不能 再見 一面 結局 在 [末日時在做什麼?有沒有空?可以再見一面嗎?]9-11 - c_cha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除了沒什麼新梗、結局收的有點不夠力勉強還算可以吧如果將第一部艾瑟雅/珂 ... 殼悠悠醒轉後和兩個老婆相見歡,可喜可賀可喜可賀至此<能不能再見一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