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壞情緒,決定了你的成就。(潘多拉篇:P.15)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經歷不如意的狀況,面對突發狀況時,每個人會依循自己的習慣決定該如何解決問題。但因為處理情緒的方式不同,有時候個體所選擇的解決方式並非是在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是單純逃避問題甚至是製造出更多更大的問題,好暫時無暇去想到原本的問題。
在本書P.12~P.18當中,用七名不同個性的主角為例,故事的開頭都是發生某件意外打亂了一天行程,接著又面對工作上的不如意、老闆的刁難等狀況;而七位主角在面對壞情緒時,因為處理方式的不同而影響到後續的發展。
主角二號潘多拉一早發現熱水器故障的當下,就認定了有厄運在跟著自己。
她總是習慣將一切往最糟糕的方式去想,以致於每一天都活在恐懼之中;因為她深信發生第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是一天當中的預兆,那代表著接下來一整天都會不順利。
當她到了公司後老闆找了個理由開始責罵她,但她並沒有注意到老闆在進公司前就已經在不開心,她認為老闆就是在針對她;雖然潘多拉內心很生氣,也很想直接回家,但她更加害怕面對她的老闆。
她壓抑著自己內心的難過與憤怒忍過這一天,回到家就立刻打電話給母親訴苦。然而母親卻是要她別這樣鬧情緒,也別去多說老闆什麼的;畢竟當人家員工就是要接受老闆的脾氣,多嘴了要是被炒魷魚怎麼辦呢?
向母親訴苦沒有使潘多拉心情好轉,反而變得更加糟糕,一整個晚上都無法安心闔眼睡覺;她無法使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因為她一直煩惱著明天上班看到老闆怎麼辦?老闆會怎麼處置她?
醒來後的潘多拉比睡前的狀態更糟了,只好請假去看醫生。不用進公司見到老闆讓潘多拉感覺比較平靜一點,但一想到隔天必須回去上班,終究還是會看到老闆,潘多拉就又會開始焦慮不安起來。
潘多拉的個性非常敏感,這可能是來自於她所成長的環境,從故事中可以看到她在面對自己的情緒是非常消極的。當她感覺到憤怒時,因為害怕又受到老闆責備而不允許自己繼續生氣;當她希望從母親那得到一點安慰時,母親卻是要她收好自己的情緒,別因此丟了工作。
她對任何事都是抱持著恐懼的態度,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會往最壞的方向發展;不論她做什麼樣的努力,最後一定都會搞砸。不要去面對與嘗試抵抗是最安全的,因此當她面對發脾氣的老闆時會選擇請假不要進公司,但這畢竟不可能是解決問題的方式,除非她離職,否則只要進公司就一定會看見老闆。
總是往最壞方向去想的潘多拉,當然不可能有勇氣做出離職這樣的決定,我們幾乎可以大膽斷定只要她一浮現離職的念頭,接下來就會產生各種「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怎麼辦?」、「如果老闆要求賠償怎麼辦?」、「同事們會怎麼看我?」這類庸人自擾的念頭。
前面幾篇有說過,每一種情緒的湧現都是大腦要告訴我們有問題需要被解決,當我們無視情緒或是壓抑情緒、用其他情緒去掩蓋原本的情緒時,都會使我們的感知失衡,最後演變成身心上的疾病。
潘多拉總是壓抑自己的負面感受,解決問題都是採取消極的態度,同時她又停不住自己的負面思考;這些習慣會成為一種惡性循環,使人越來越憂鬱,最後真的變成憂鬱症。
在本書最後有提到,潘多拉一開始接受心理治療時狀況並不理想,當時醫師建議她必須去練習克服自己的恐懼。但那對潘多拉而言是極大的挑戰,她不具備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於是中斷了治療。
雖然潘多拉還是有回去上班,但仍舊感覺不適,就這樣拖延了兩年後她才又再次主動回去治療,因為她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醫師給了她一些方針,讓她可以逐步去面對自己的恐懼,並且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她開始獨立地做事情,也減少向他人尋求安慰,並且勇敢為自己的事情做決定。
如果讀者您或您身邊有朋友向潘多拉一樣,改善這樣的問題必須從習慣做起,可以嘗試做以下這些練習。
一、找個不會老叫你凡事要忍耐、笑一笑就過去了的朋友傾訴自己的感受。
二、練習將一天所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流水帳也無妨。
三、睡覺前要回顧白天時發生的不愉快事件,並允許自己感覺憤怒或難過。
四、想像各種不同的方式去改變當時的情境,讓原本的情境變得好笑。
五、想一個再次遇到同樣狀況時該怎麼解決的方式。
情緒低落時找人談心是一個好辦法,但若是選擇了不適合的聽眾卻可能會使原本的情緒變得更糟;與母親對話的潘多拉會感覺到自己有這些負面情緒是錯的,身為員工的她本來就不該對老闆表現出不滿,她必須自己克服這些問題。因此潘多拉原本的情緒不會獲得釋放,反而還會累積新的負面情緒。
選擇聽眾時可以先想一下自己的問題有哪些朋友能夠感同身受,假如真的沒有合適對象的話,跟心理諮商師談也是個方式;如果有預算上的考量,各縣市政府都有提供免付費心裡諮商的預約服務,可以上網以關鍵字搜尋「(縣市名)免付費心理諮商」
寫日記對容易負面思考的人而言尤其重要,因為寫日記就是在幫助回想一整天當中所發生的事情;最初可能會只記得不愉快的事,因此我會建議剛開始以流水帳式即時記錄所有的事情,原因後面會說。撰寫方式可以像是這樣
6:30 正在做惡夢時鬧鐘響起叫醒了我,惡夢大概是在預告這一整天都會很不順利。
7:10 惡夢讓我一早心情就很差,忘記提醒早餐店阿姨我的用餐習慣,結果她竟然記得我吃蛋餅時醬料要另外放。
9:15 鄰座的同事請我吃了她們上次團購的點心,她們沒有問過我要不要跟團,因為我不太擅長跟同事們打交道。PS:點心滿好吃的!
12:50 在咖啡廳買了杯美式,店員在杯子上畫了笑臉並寫上「上班加油!」
15:15 真倒霉,茶水間的咖啡豆沒了。
16:30 被主管叫去訓了一頓,要我在下班前重寫一份企劃給他。
18:25 又加班了
19:20 捷運站前遇到一隻很親人的流浪貓,會躺下來讓我摸牠的肚子。
20:00 想吃的店家都客滿了,只能外帶回家吃,但冷掉一點都不好吃。
20:45 回到家收到了一箱南部爸媽寄來的芒果,我一個人根本吃不完。
22:30 睡前才想到洗衣機衣服還沒曬,又要換衣服上頂樓了,有夠煩的。
茶水間沒咖啡豆、被主管罵完後只能留下來加班、想吃的店家沒位置能吃、都已經換好睡衣才發現忘記曬衣服…「就說一早的惡夢是不幸的預兆吧,一整天下來盡是些不順心的事情。」
假如沒有用流水帳式即時記錄的話,想法負面的人在回顧一天所發生的事情時,通常只會記得不好的那些狀況,覺得自己是地獄倒霉鬼的念頭就會更加強烈,並且在睡覺前就已經開始擔憂隔天會不會又是這麼倒霉。
但若是用流水帳式即時記錄的話,當睡前回顧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天下來雖然不順利的事情很多,但是讓人感到愉悅的事情也不少。
沒想到眾多客人之一的自己會被早餐店老闆娘給記住;以為自己人緣不好但是同事卻會跟我分享點心;雖然知道畫笑臉只是咖啡廳員工的工作內容,但看到時的確會讓人感到內心暖暖的;如果不是因為加班比較晚回家的話,應該也不會遇見那隻可愛的小貓吧?翻肚的模樣真是有夠沒節操。
“爸媽寄來的那一整箱芒果我也吃不完,不如明天帶幾顆送給早上請我吃點心的同事好了。”
寫日記除了能幫助自己整理一天所發生的事情之外,也能夠讓自己重新去經歷當時的情境下該有的感受;睡前可以去回顧一整天當中,發生了哪件事情讓自己感到最難受、在事發的當下自己有什麼感覺等等。回想時要去感受自己情緒的變化並接受那些情緒。
例如接受自己在被責罵過程中感覺到很羞恥。自己一個三十多歲成年人了,還被跟自己年紀差不多的人當成三歲孩子罵;可以接受自己為主管的行為感到憤怒。主管在訓話時加入太多情緒性字眼,已經不是在就事論事而是單純羞辱自己;為了加班只好取消餐廳的訂位,期待很久的大餐落空真的很失望。
情緒就好比是海上的天氣,風暴越大海浪就越大。若我們此時乘著船在風暴中,能做的事情不是如何逃出暴風圈,而是迎著浪使自己盡可能保持穩定,等待風暴過去就好;在風暴中試圖逃離可能會使自己的船翻覆,就好比過度壓抑憤怒後會大抓狂,或是過度壓抑悲傷而罹患憂鬱症。
畢竟人無法跟野獸一樣,被主管罵時就直接往他臉上咬下一塊肉,或是發現自己忘記曬衣服時直接去砸爛洗衣機;我們必須做出人類該有的適當行為。回顧一天所發生的事情,是幫助自己釋放那些在社會化的要求之下,不得不去壓抑的情緒。
回顧完情境當下並且釋放自己的感受後,下一步就是在幻想中改變當時的情境,讓整起事件變得幽默搞笑甚至荒唐。
“『牠(幻形怪)是一種會變形的生物,』妙麗說,『牠可以隨心所欲地改變形貌,變成任何牠認為我們心裡最害怕的東西』
(中略)
路平教授:『驅逐幻形怪的符咒非常簡單,但卻必須用到心靈的力量。懂了嗎?能把幻形怪真正解決掉的法寶,事實上就是笑聲。你們需要做的就是,逼牠變成一種會讓你覺得好笑的形體。』”《哈利波特 阿茲卡班的逃犯》J.K.羅琳
將不愉快的事情變得好笑雖然無法改變事實,但卻能夠幫助我們在想起這一段經歷時,不會只有負面感受而已;這個步驟一定要放在釋放情緒完才能進行,否則就只是換個方式逃避自己的情緒問題而已。
想像當時正在扯著嗓子怒罵自己的主管因為太激動而咬到舌頭,他尷尬地拿起桌上的保溫瓶喝了一大口;但裡面裝的是滾燙的熱茶,燙得他把瓶子往上一扔,結果淋得他從頭到腳都濕透了。
落下的保溫瓶,就像那些搞笑卡通裡演的情節一樣,重重地砸在他頭上。對了,主管最愛強調自己懂養生了;他的茶壺中裝的是蔘茶,現在他整個人都散發出養生的氣味,額頭上還黏著幾條蔘鬚且腫了個大包。
想像的內容如何自然是自由發揮,一種不夠好笑的話就想兩種。想到連自己都開始覺得這有點蠢了,就可以停止幻想這個步驟並且進行最後一個階段:別讓自己重蹈覆轍。
接納情緒並且讓事件變得好笑只能夠讓自己情緒穩定,只有做到這個步驟雖然沒有什麼問題,但最後一個步驟將會使自己更加成長,成為更有能力的自己。而這個步驟同樣不能夠放在任何一個步驟之前,因為在情緒沒有獲得釋放且不穩定的情況下,分析事件會出現非常多的盲點,且會過度依賴情緒處理。
在憤怒的情緒下可能只會想到將企劃書砸在地上,霸氣地對主管說「我不幹了!」;而在悲傷的情緒下則可能會覺得自己就是賤命,活該只會被罵。
情緒釋放完並且透過搞笑讓自己心情變得輕鬆了,這時再來分析事件才能夠看得更加清楚;例如,比起面對主管的責備該用什麼態度去應對,思考如何讓主管無法挑自己的毛病會更加實際點。
如果自己的企劃真的如主管說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那麼未來在編寫時就更加留意這個問題;如果主管只是不願承認自己的企劃可以一次就做得那麼完美,那麼之後就一次呈上兩份企劃,並且客套地表示需要讓主管來決定哪一份比較理想。(合理的妥協)
許多人在情緒風暴結束後就不想再去挑起它,也因此許多的問題都累積在自己的大腦中,除了現實中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之外,自己的身體也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
為了生存,適度地多費點心思是合理的妥協,上面建議的五件事並不是非做不可,只是做了就有機會替自己省去許多沒必要的麻煩;讓自己能夠活得更加輕鬆自在,不讓自己總是陷在負面情緒當中,無法感受活著的幸福與快樂。
書名:壞情緒,變好事的五堂正向心理課
出版社:方言文化
下一篇:就算被老闆罵也覺得沒什麼,反正忍一下就過去了,反倒是偏頭痛跟睡不好的問題這些還比較困擾。(長期無視情緒所造成的影響)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簡單三步驟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3萬的網紅Mira's Gard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病會去看醫生,如果有心病怎麼辦?在韓國竟然有心藥可以賣! 而且不須一塊美金都可以買得到的心靈藥房【自動販賣機】 去韓國旅行經過惠化站的話,不妨去買一個心藥給自己吧! 心靈藥房【自動販賣機】 2號店位址:地鐵惠化站4號出口附近,首爾話劇中心內。 ❤️喜歡就給我一個讚好跟按分享FB吧 ❤️ ❤️...
「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 在 Mira's Gard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 在 [問題] 大家幾歲開始會自己看醫生-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 在 未成年可以看身心科嗎?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 在 未滿20一定要家長陪同?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 在 看心理醫生需要家長陪同嗎的原因和症狀,DCARD、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 在 看心理醫生需要家長陪同嗎的原因和症狀,DCARD、YOUTUBE 的評價
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陣子花花收到了方言文化的贈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每天心情不打結,與自己和解的療癒練習》,我花了點時間將全書讀過一遍;雖然很想再重新讀個兩三次,但還是先寫下這篇跟大家分享。
#以下是花花的重點整理與感想
* 任何一種情緒都不應該壓抑
* 每一種情緒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 情緒失衡會造成生理與心理上的各種問題
* 重新學習認識各種情緒並與他們攜手合作
在這本書中,不會一股腦地告訴你情緒問題都是疾病,有病就去吃藥看醫生;也不會告訴你,所有情緒問題都來自於你的心,心境改變了一切就變了。
但在本書中同時也會告訴你,情緒的問題不解開,終有一天會演變成心理或生理上的疾病;本書同時也會告訴你,必要時尋求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不是壞事,但最後還是得回到從自身的心境轉變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看似各種矛盾,但其實又是那麼理所當然。
在我鑽研的個體心理學中提倡「目的論」,意即萬物皆依循著他們的目的在執行每一個動作。
我將桌上的水杯拿起來喝水,其目的並非是為了喝水才將被杯子拿起,而是因為口渴了所以將水杯拿起來飲水;我的目的是為了解渴,拿起水杯與吞下杯中的水,都只是為了解渴才必須做出來的行為。
情緒也是。在目的論當中指出,憤怒是為了達到快速控制對方而產生的情緒;好比當我們碰到行車糾紛,理虧的一方若不願意承認那是自己的錯誤時,便會產生憤怒的情緒來達到先發制人的目的:你怎麼這樣開車的啊!?
我明白自己日常生活中會出現憤怒或悲傷等負面情緒時,是因為我所面對的人事物沒有按照我期待的方式進行;但同時我也明白他人的行為如何並非自己能夠控制的,即便我讓憤怒的情緒爆發也改變不了什麼,甚至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當我明白自己可以理性與對方溝通,無法溝通時頂多就是我閃遠一點,這時候我的行為就可以讓憤怒完全不被顯露出來。
但,這也是我鑽研個體心理學時所遇到的瓶頸。
憤怒確實因為我改變了目的而被壓到了內心深處,我的行為也順利的表現出該有的理性,並且良好的解決的當下的狀況;但我內心那因為憤怒所帶來的負面感受卻沒有消失,即便我冷靜地處理眼前的狀況,那不斷加速狂跳的心臟與指尖傳來的冰冷感受,都在告訴我:憤怒它還在,憤怒並沒有消失。
雖然在問題解決了之後,我的情緒會慢慢恢復平靜,但是當我偶然又想起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的心跳又會再一次加速,手腳也會開始逐漸變得冰冷;那說明著我只是解決了表面上的問題,我內心的問題並沒有被妥善的處理。
這樣的壓抑就好比壓力鍋一樣,當內部承受不了過大的壓力時就會整個爆炸,進而產生比原本更加極端的行為。
在《壞情緒》這本書當中,說明了人類的演化的過程中,淘汰掉了尾巴卻留下了情緒,就是因為相較於尾巴,情緒是人類在生存上必要的能力。
憤怒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而產生,恐懼則是讓我們對眼前的危險有所警戒;若沒有了情緒或是刻意去壓抑該有的情緒,很可能會讓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
但不去壓抑情緒也不是要大家感覺憤怒時就要大抓狂,好讓眼前的人知道你不是個好惹的角色。
”這並不意味著你要對所有人大吼大叫,或總是擺臭臉。當我們在學習一個不擅長表達的情緒時,將一位能夠優雅,並有效發怒的人視為榜樣,對我們來說會相當有幫助。
那樣的人說「不」的時候,總能夠堅定自己的立場,也無須為自己想要的事情,提高聲量爭吵,所有人都能明白那沒有任何迴轉的餘地。“(取自本書p.155)
情緒湧上時,並不需要為了與自己決定的行為相符而欺騙自己那樣的情緒不存在;好比發現信任的人欺騙了自己時,雖然決定要再繼續相信對方,但並不需要因為自己選擇了繼續相信對方,就假裝自己不會難過或者不會憤怒。
接受自己當下的負面情緒,若當下有辦法理性的向對方表達出自己的難受,那麼將這樣的感受說出口將有助於解決情緒產生的問題;如果選擇壓抑、假裝自己不知情或者裝作不在意,這些情緒問題就會慢慢累積在大腦裡面,最後演變成嚴重的問題。
如果當下的情緒波動很大,也不用勉強自己馬上跟對方討論這些問題;情況若允許的話,可以先離開讓自己感到不適的現場,去散個步、做幾個深呼吸,找個可以理解自己,並且不會多加評論的好友談談自己的感受。
務必記得,這時絕對不能找一個只會告訴你「不要理他就好了」、「這又沒什麼」、「我幫你去找他理論!」這樣的朋友,那不會使你的情緒問題獲得改善,而且很可能還會產生更多的問題。
等到你夠冷靜了之後,再來思考自己與對方之間的問題該怎麼解決;不要去執著在「為什麼他要這樣對我」、「為什麼我會遇到這種事」這樣的煩惱,要去做對現況能產生實際改變的事情。
好比告訴對方當你發現時有多難受,但不需要去指責對方的行為,對方的行為要如何,那不是你能控制的。假如當對方明白了你的感受,雙方也討論出一個共識,這樣的狀況就可以暫時平安落幕,情緒問題也能獲得解決。
但那不表示未來就會一帆風順了,雖然對方可能會因為感受到了你的哀傷,並且為了不想再讓你感到難受而不再傷害你;但他也可能是那種口頭上答應了你不會再有第二次,但私下卻仍舊故我,賭著不會又被你給發現這樣的風險。
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以及情緒要教會我們的事情。面對信任的人欺騙自己所產生的悲傷與憤怒,都在告訴我們要保護自己,並且再次面對同樣的問題時,自己可以做出其他的決定。
雖然這一次我選擇了相信你,但若是再有下一次,我也可以選擇離開你。
當我讀完了這本書,我去回想開始實踐個體心理學之後的一切行為,不論是面對我的父母、兒子們、伴侶、朋友或者網路上的任何一個陌生人,我可以透過決定自己的行為,來控制當下的自己情緒不要過度氾濫,但並沒有從此以後就不再讓自己情緒失控。
尤其是在進入三級,跟兒子們一起關在家中防疫後,他們在我的生活上所帶來的困擾,像是在他們的房間裡發現腐爛長蟲的廚餘,廁所滿地的穢物與飄散在整個家裡的異味等等,都曾經讓我抓狂並且對他們兩個大吼大叫甚至出手打人。
這樣的失控讓我感到很懊惱且自責,我明知道憤怒的情緒是為了讓我達到處罰他們的目的,也知道只要改變自己的目的,就可以阻止自己出手打人,為什麼我還會放任我的情緒來控制我的行為?
縱使每一次失控完彼此都冷靜下來了,我會好好的跟他們訴說自己的感受,但總不能因為每一次我都有跟他們兩個道歉,因此我就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用我成年人的力量去欺壓他們吧?
如果這是種不合理且一再發生的狀況,我該思考的就不只是如何去彌補自己在失控後所造成的傷害,而是如何去避免同樣的狀況再一次發生。
看完了本書,我想或許我該換個方式去面對自己的情緒;當我改變了自己的目的,決定不要出手打人或是對他們大吼大叫時,我也不需要強迫自己息怒,或是逼自己做其他事情來轉移注意力。
我不該否定憤怒在我內心的存在。
也許,我可以先告訴他們該去做些什麼,然後我再回到房間去;不是打開電動後沈迷於遊戲,而是閉上眼睛感受自己內心那股憤怒的情緒。
我的憤怒是從何而來的?
它的出現又是為了什麼?
我過去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感受嗎?
那是發生在什麼時候?
探索自己的過去,對某些人而言是極為困難且危險的,那說明著自己得親手揭開那些瘡疤,重新去感受當下的痛苦。因此許多人感受到類似的情緒湧上時,會刻意去壓抑它,或是用另一種情緒去掩蓋過它。
例如不允許或者不希望自己感受到悲傷時,有些人會用憤怒來掩飾自己的悲傷。
但是探索自己的情緒根源有其必要性,且正視自己內心的恐懼才有可能戰勝恐懼。
過去曾經帶給自己極大的創傷經歷,剛開始回溯時可能會感受到同樣的痛苦;但隨著自己一次又一次正視那些經歷,並且持續告訴自己現在擁有的資源以及所處的環境,已經不會再讓自己發生同樣的事情了。
如果當時的我被強迫不許哭,現在的我是可以承認自己很難過的;如果當時的我不被允許生氣,現在的我是可以抬頭挺胸向對方表達自己的不滿的;如果當時的我被恐嚇不許把真相說出去,現在的我是可以向朋友或其他人求救的......
諸如此類的練習將使自己慢慢找回那些被遺忘的情緒反應,並且學會讓自己的情緒自然流露;從情緒中領悟到自己面對人生的一切難題時,該當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解決,才不會讓自己陷入無止盡的惡性循環之中。
本書可以推薦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各位還是先自己入手買一本回家閱讀吧。未來我也會擷取書中的一些內容來跟大家分享,如何與個體心理學做結合,讓自己的人生可以過得更加自在。
感謝各位收看,掰~
博客來: https://bit.ly/3dFFkKC
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孩子,我是跟你玩真的。
最近鮮少寫單親媽媽日記,主要是我已經習慣也適應教養的壓力;不會再三天兩頭想找樹頭吊脖子得靠寫文章讓自己冷靜。我現在可以很淡定的去面對,那些不比去年輕鬆的教養問題。
搬來中壢快一年了,兩個兒子都成長了不少,單純的尚宇從嚴重暴力傾向進步成躲回房間生悶氣;聰明的尚謙則是一次又一次成功地找出漏洞挑戰我的底線。
例如我有規定該做的事情做完後才可以做休閒娛樂(看電視、打電動、手機電腦等等),尚謙總有辦法營造出一個,已經完成一切的假象並成功獲得這些娛樂。
當我發現了之後,我要求尚謙把電腦的電源線交出來,等該做的事情都做完後才能來跟我借,結果他從來沒有來跟我拿過電源線。倒是我家IH鍋、壓力鍋、電鍋的電源線總是會跟我上次看到的位置長不一樣。
我活到三十歲;再兩個月就三十一歲,我才知道,電腦的電源線跟電鍋是通用的。
尚謙的班導師、輔導老師時不時就會打電話或是傳訊息給我,表示尚謙上課又睡覺了;上學又遲到了;考試又沒去補考了;作業又沒交了;請假單又沒簽名了......族繁不及備載。
👩 #那媽媽都在幹麼❓
👩 #媽媽要教啊❗️
「高尚謙聯絡簿拿來給我簽名。」「喔好。」然後就隔天了。
「高尚謙請假單拿來給我簽名。」「忘記帶回來。」然後就隔天了。
「高尚謙請假單什麼時候拿回來。」「明天。」然後一週就過去了。
「高尚謙今天記得英文要去找老師補考。」「喔好。」然後隔天老師就氣噗噗傳訊息跟我說他還是沒去補考。
除非我像個背後靈一樣跟在尚謙身後,盯著他一步一步完成所有該做的事情,否則這些問題只會一再出現;因為對尚謙而言這些事情並不是最重要的,我的提醒只是馬耳東風。
一年前我對他們兩個說過:「你們有多自律,我就會給你們多自由;你們無法自律,那就會受到我的約束。」
自律是需要透過學習的,因此這一年的時間我持續地在教育他們。他們不需要當成績很好,或是讓人人都稱讚那種「乖孩子」,只需要學習為自己負起責任;以及我們母子三人共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彼此該了解的尊重與責任。
我們是單親家庭,家中唯一收入來源是我,前夫沒有負擔任何扶養費;我們的故鄉都在高雄屏東,中壢沒有任何親戚朋友支援;我有男朋友,他也對兩個孩子十分照顧,但是他工作繁忙無法經常幫坦。
而我自己也因為尊嚴的問題,不願意收下男友想幫我負擔家庭開銷的任何一毛錢。
我身為一家之主同時也是一家之母;我必須兼顧家庭經濟責任同時還要打理好家庭一切雜務,例如打掃;煮飯;班親會;帶孩子看醫生;帶孩子上課;陪同孩子學習等等。
打掃是有多難?想知道過動兒可以把家裡弄得有多髒亂嗎?可以參考後面幾張照片,我花兩三個小時把家裡收拾乾淨,他們當天甚至當下就可以立刻恢復原狀。
這個學期快結束了,前幾天我跟兩個兒子討論了未來升學的問題,尚宇的學習進度持續落後,但是在手工藝上的能力倒是有顯著成長,並且表現出高度興趣。
尚謙則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繼續升學,他不知道上學的意義在哪,現階段去學校會吸引他的只有跟同學打屁打球,以及生科跟藝術課很有趣。
尚宇若是接下來的三年仍舊維持目前的進度發展,他國中我打算讓他去就讀學習技能為主的學校,而尚謙是個聰明的孩子,就是太聰明了才會覺得上學很無趣。
但很可惜他媽不是王雪紅,阿公也不是王永慶;我只能夠用我有限的能力,盡可能去幫助他尋找興趣以及開發他的專長。但若是他在學校與在家中都無法至少做到自己該做的事,仍然持續得要我去幫他收拾善後的話,我只能夠考慮讓他轉學去就讀以學習技術為主的國中,畢業後不想升學就直接就業吧。
擬好了這份條約,給尚謙確認內容沒有問題,沒有刻意刁難且十分寬鬆,假如這麼放水了他都還是沒辦法做到自律,那就只能收回他原本有的那些自由。
就如同法律的存在也是用來約束不懂得自律的人,自由並不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自由是在不侵犯或傷害他人為前提之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別讓學校老是來找我,即便只是裝個好學生的模樣,都好過擺爛一切;演戲至少還得要用心,擺爛是完全不認為這是自己該負的責任,兩者光是心態就差十萬八千里了。
下週他們兩兄弟就要回屏東放寒假,順便幫他們的父親慶生以及過農曆年,所以這計分表是從下學期開始。下學期順利及格,升上九年級仍舊會持續,直到他成年或者已經能夠在不需要我逐項檢查,他一個人就可以自行完成該做的事為止。
「他只是個孩子啊!!」
我知道他生理年齡只是個孩子,但他同時也是個獨立的個體;他已經十四歲,可以獨立思考而且遠超過大人自以為的成熟。
所以,他絕對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業配啦哪次不業配
#沒業配就全家要飯去
#但其實每次拜託大家支持業配時也是在要飯
#好心的大爺大小姐求求您賞口飯吃
https://reurl.cc/OX1oeA
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 在 Mira's Gard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生病會去看醫生,如果有心病怎麼辦?在韓國竟然有心藥可以賣!
而且不須一塊美金都可以買得到的心靈藥房【自動販賣機】
去韓國旅行經過惠化站的話,不妨去買一個心藥給自己吧!
心靈藥房【自動販賣機】
2號店位址:地鐵惠化站4號出口附近,首爾話劇中心內。
❤️喜歡就給我一個讚好跟按分享FB吧 ❤️
❤️【大家曾經有過心病嗎? 是如何康復的呢?】在下面留言告訴我吧~~~
→ 徵求英文,韓文,日文字幕(感謝各位的抽空幫忙做字幕!讓Mira的影片有更多的人看到 )
►這裡有上字幕的影片教學 → https://goo.gl/iURCeD
►按訂閱 → Mira's Garden 隨時看新片: https://goo.gl/tJtsgg
►訂閱Mira’s Diary (普通話頻道) → https://goo.gl/hvYSZ7
►看我如何成為全職Youtuber?→ https://youtu.be/PbJk5covF0U
韓國去哪好玩?
►KKDAY → https://goo.gl/sMds9m
►KLOOK → http://goo.gl/qr45V1
MIRA 的 人氣影片*
-----------------
18禁! 未成年不准看!! 韓國性愛樂園Love Land?
► https://youtu.be/Ndr2KZd5YwY
韓國人到底如何煮拉面?
► https://youtu.be/MrLopmcCK2A
在韓國剪頭髮竟然會這樣做?
► https://youtu.be/BvTN4oPnq5Y
5分鐘變韓妹!韓妹最愛 Top3 髮型教學
► https://youtu.be/e58XBp3xGyc
50件不可不知的韓國生活小事
► https://youtu.be/AaBFR-yYVQo
3個月學會韓文 - 我學韓語的方法
► https://youtu.be/DrBIqIGS7Tc
追蹤Mira
-----------------
► INSTAGRAM https://goo.gl/t0wx5v
► FACEBOOK https://goo.gl/HtUvum
► TWITTER http://goo.gl/Li7HRM
► EMAIL themirrorsgarden@gmail.com
► CAMERA Panasonic Lumix G7
Mira 的關鍵字
韓國/韓文/自學韓文/韓語分享/韓國旅遊/韓國必知/韓國必去/韓國必玩/韓國必吃/韓國美食/日本/日本自遊行/日本旅遊/香港/香港人/廣東話/廣東話教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YDcbZk6WB4/hqdefault.jpg)
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 在 未成年可以看身心科嗎?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未成年可以 看身心科嗎? ❤️ 喜歡我們的影片記得心理戲FB按讚與分享唷,還有到我們Youtube頻道按訂閱與喜歡,別忘記開啟小 ... ... <看更多>
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 在 未滿20一定要家長陪同? - 心情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就在上禮拜我終於踏出第一步自己去掛了身心科,我想吃藥治療,但是醫生卻說未滿20需要家長陪同⋯不然無法給藥。我也預約了學校的心理諮商,不過因為 ... ... <看更多>
未成年可以自己去看醫生嗎 在 [問題] 大家幾歲開始會自己看醫生- 看板WomenTal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各位水水知道自己幾歲開始自己去看醫生嗎
我看好多醫院的都是情侶一起去喔><
阿嬤阿公的就看護或兒女一起
我都是請我馬麻陪我一起 會不會很幼稚阿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46.23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86578788.A.70F.html
常會看見有人陪XD 另外像是要開刀的話也通常都要家人陪伴... 不過我通常都會有人陪X
D 但是也看過有些人感冒或看腸胃還是媽媽或男友女友陪的就是了
※ 編輯: O300 (223.137.146.232 臺灣), 04/11/2020 19:02: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