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自由行為與中止未遂】
由於我國學說對此問題較少著墨,故在此以薛智仁教授文章裡提出德國學者的意見及其回應為說明基礎。以下內容整理與改寫自:薛智仁,論原因自由行為之處罰基礎,中研院法學期刊第21期,2017年9月,頁50-52。
原因自由行為能否適用中止未遂?部分德國學說指出,在構成要件模式的理解下,原因自由行為還是可以構成中止未遂,只不過是「既了未遂」,因為行為人已經認為完成實現犯罪所必要的行為,此時必須採取積極防止結果的中止行為,才能享有中止未遂的減刑優惠。對此,支持構成要件模式的薛智仁教授指出,這個看法並不正確,縱使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事後發現行為尚不足以使犯罪既遂,即屬「未了未遂」,此時只要消極放棄犯行,即符合中止行為的要件。例如甲想殺A,喝酒至酩酊狀態後駕車抵達A宅,卻發現A病危快死了,而不忍殺之,此時甲之犯行屬於未了未遂,單純消極放棄犯行即足。
另有德國學說對於構成要件模式提出質疑,原因自由行為在該模式的操作下,並不能符合中止未遂之要件,理由在於,當行為人處於無責任能力狀態時,由於當下無法自主決定,要如何認定其主觀上能出於自願中止的意思(己意)放棄犯行?故原因自由行為不符合中止犯的主觀要件。關於這點,薛智仁教授認為,「己意中止」的概念是否以行為人具備責任能力為前提,取決於二者的規範目的是否衝突而定。薛教授認為,立法者之所以設計「己意中止」的要件,其規範目的在要求行為人防止法益侵害發生係出於「自主決定」,而不是受外界事務影響而中止,據此,當行為人主觀上有維持或撤回法益侵害決意的能力時,即能出於己意為中止行為,不以其對於具體不法行為有責任能力為前提。綜上,在構成要件模式下,原因自由行為之行為人,仍有成立中止犯的可能性。
好文推薦:【原因自由行為著手時點之認定】
https://www.facebook.com/zhouyicriximenpub/posts/1620048934840438
「未了未遂中止犯」的推薦目錄:
未了未遂中止犯 在 讀享周易刑事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行為人能否適用中止未遂的規定減免其刑,其中一個判斷關鍵是:行為人雖出於己意,但有沒有做到條文要求的「中止行為」?
關於中止行為程度的認定,學說和實務基本上可區分為「未了未遂」和「既了未遂」兩個層次判斷。但問題是,要如何區分這兩者?標準為何?學界向來有「主觀說」與「客觀說」的爭論。
詳言之,此爭議的關鍵提問是:行為人主觀上認定行為是否已完成,要決定行為人屬於未了未遂還是既了未遂,究竟要從行為人主觀上認定行為是否已完成,還是只要有發生既遂結果危險性的行為,就是既了未遂?
雖然有較多學說傾向從「主觀說」的角度立論,但這個觀點產生的問題是:如何能確認行為人行為是否已完成?因此,判斷基準恐怕不可立於行為人主觀的想像,而是應從客觀角度加以思考。
對此,謝煜偉老師近期為文提出「新客觀說」,又稱為「因果關係遮斷說」之見解。此說認為,判斷中止行為的重點並不在實行行為完成與否,而是取決於客觀上法益的危險狀態,相應地決定中止行為該做到什麼程度,分述如下:
①若法益侵害(既遂結果)隨時可能發生,法益面臨高度實害可能性,亦即客體已處於「具體危殆狀態」時,行為人就必須積極防止結果發生,才能阻斷最終法益侵害結果的發生,而符合中止行為的要求,進而適用中止未遂規定減免其刑。
②然而,倘若行為客體並沒有處於具體危殆狀態,表示行為人只要放棄犯行,法益侵害就不會發生,故行為人只要消極放棄犯行,即可滿足中止行為的要求。
* 以上內容整理自謝煜偉,中止行為的要求程度,月旦法學教室第201期,2019年7月,頁17、19。
——————————————
此爭點所涉之相關試題,請參考107高考三級一般行政刑法總則考題:
甲與 A 有金錢糾紛,兩人相約某日至某森林公園談判。甲行前突然心生殺意,決定隨身攜帶裝填子彈之槍枝一把,並命令其隨身跟班小弟乙提前到公園與他會合。在甲、乙兩人等待 A 出現之前,甲交給乙他攜帶來的槍枝,乙在未表示反對或提出疑問下,收下該槍。當看到 A 出現在遠處時,甲即對乙說:「可以動手了!」乙隨即朝 A 連開數槍,A 就近躲進某棵大樹後方。乙以為 A 得到樹木掩護沒有受傷,雖尚有未被擊發的子彈,仍決定攜帶該手槍離開現場。甲看到乙離開現場,恐 A 反擊,亦於隨後開現場。實際上,A 已受到致命性槍傷,所幸自行就醫後僥倖存活。試問:甲、乙之行為如何論罪?(25分)
未了未遂中止犯 在 梁律師的執業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又來跟大家分享最高法院新出爐的9月具有參考價值的裁判了!(這個效率有點高啊🤣
一、108台上2649判決(中止未遂)
按所謂中止犯,依刑法第27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係指「已著手於犯罪行為之實行,而因己意中止或防止其結果之發生者」而言;亦即,除了具備一般未遂犯的成立要件之外,必須行為人主觀上出於自願之意思,客觀上因而中止實行犯罪(未了未遂之中止)或防止其結果之發生(既了未遂之中止),結果之不發生,乃出於自願之中止行為,而非因外在非預期之障礙事由;主觀自願性之要件,是指「縱使我能,我也不要」,此乃與障礙未遂之區別。否則,著手犯罪後,因非預期之外界因素影響,依一般社會通念,可預期犯罪之結果無法遂行,或行為人認知,當時可資運用或替代之實行手段,無法或難以達到犯罪結果(包括行為人繼續實行將會招致過大風險,例如事跡敗露之風險),因而消極放棄犯罪實行之情形,即非因己意而中止未遂,應屬障礙未遂之範疇。
這則判決幫助大家快速再複習一次中止未遂的判斷準則,另外剛好也想起去年高普考考出關於「既了未遂」與「未了未遂」的區別,從這則判決中亦可得知兩者對於中止行為的要求不同的,前者必須積極防止結果發生;後者僅需消極放棄繼續實行犯行。
二、108台上2658判決(證人拒絕證言權)
證人現為或曾為被告之配偶、直系血親、三親等內之旁系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家長、家屬者,與被告訂有婚約者,現為或曾為被告之法定代理人或現由或曾由被告為其法定代理人者,得拒絕證言,刑事訴訟法第 180條第 1 項定有明文。又證人與被告有刑事訴訟法第 180條第 1 項之關係者,應告以得拒絕證言,同法第 185 條第 2 項亦有規定。證人此項拒絕證言權,與被告之緘默權,同屬其特權,旨在免除證人因陳述不實而受偽證之處罰、或不陳述而受罰鍰處罰,而陷於困境,為確保證人此項拒絕證言權,法院或檢察官有告知證人之義務。倘法院或檢察官未經明確告知該項權利,即與未經告知無異,若命其具結作證,該證人於此情況下所為之具結程序即有瑕疵,為貫徹上述保障證人權益規定之旨意,自應認其具結不生合法之效力。
其實這則判決選錄的內容只講了一半...而且這則判決不公開,因此無法得知其餘部份說了些什麼,但或許從上述意旨中可以推敲出一些內容,其中有強調「證人拒絕證言權」係免除證人恐陷困境之保護規範,未告以拒絕證言即屬具結有瑕疵,而此具結有瑕疵之結論係為貫徹「保障證人」之意旨。或許某程度上就是在表達此項權利係屬於證人而非被告的。(但這只是筆者個人猜測啦...)
三、108台上2670判決(受命法官於準備程序的訴訟指揮權及當事人須即時異議)
按審判長、受命法官得曉諭訴訟關係人為必要之陳述,並促其為必要之立證,此要求當事人為敘明之權利,即所謂闡明權。當事人之陳述有不完整、矛盾之情形時,應予指出,給予當事人更正、補充之機會,或於事實爭點未充分證明時,為使其能適當之證明,應促使當事人為證據調查之聲明。刑事訴訟法第96條、第288條之1第2項亦規定,被告陳述有利之事實者,應命其指出證明之方法;審判長應告知被告得提出有利之證據。又闡明權係審判長訴訟指揮之一種,本此意義,參諸同法第279條第2項前段規定,受命法官行準備程序時,與法院或審判長有同一之權限,受命法官於行準備程序時,自有與審判長相同之訴訟指揮權。從而,受命法官於準備程序期日訊問被告行使闡明權時,如有不當之誘導訊問情形,依刑事訴訟法第288條之3規定,兩造當事人等得向法院聲明異議,法院應就前項異議裁定之。有關此不當訊問之異議,有其時效性,如未適時行使異議權,除其瑕疵係重大,有害訴訟程序之公正,而影響於判決結果者外,應認其異議權已喪失,瑕疵已被治癒,而不得執為上訴第三審之理由。卷查原審受命法官於民國108年3月27日行準備程序時訊問黃振桂,檢察官並未即時就受命法官之訊問,以有違背法令或不當為由,而聲明異議,此有該次準備程序筆錄可稽。原判決亦未採擷此部分為有利於被告之證據,仍為論以黃振桂運輸第一級毒品未遂罪,檢察官上訴以被告黃振桂受誘導訊問,認其訴訟程序違背法令情節嚴重,顯然影響判決等語,顯非上訴第三審之適法之理由。
本判決主要講兩件事情,第一,受命法官依刑訴第273條行準備程序時,與法院或審判長有同一權限,因此具有訴訟指揮權;第二,受命法官若於訊問時有不當誘導訊問之情形,當事人應依同法第288條之3聲明異議,除非該瑕疵重大而有害於判決結果,否則未即時異議,亦不得以違背法令由為上訴第三審。
四、108台非185判決
原判決雖依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審酌相關情事,認無依累犯加重法定最低本刑之必要而未加重被告刑罰,然論以累犯衍生之相關法律效果,涉及犯最重本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專科罰金之罪者,聲請具保停止羈押仍得駁回(刑事訴訟法第114條第1款);在監執行期間不得報准日間外出(監獄行刑法第26條之2第3項第2款);受刑進級責任分數逐級加成(行刑累進處遇條例第19條第3項);不得被遴選至外役監受刑(外役監條例第4條第2項第3款);提報假釋最低執行期間較高(刑法第77條第1項)等差別待遇,是誤以累犯論處者,仍屬不利於被告。案經確定,非常上訴意旨執以指摘,為有理由,應由本院將原判決關於諭知累犯違背法令部分撤銷,以資救濟。又本院既撤銷原判決關於累犯違背法令部分,即具有改判之性質,其效力仍及於被告,無須另行判決,併此敘明。
這則判決認為縱原審法院未依刑法第47條累犯規定加重其刑,但卻實質引用本條規範而使被告進而產生其他不利之效果,例如:聲請具保停止羈押仍得駁回、監獄處遇措施、假釋門檻等不利效果,因此仍屬違法判決。(但其實本件最大的違誤之處係在於被告本非屬累犯,被告因前案遭處有期徒刑3月確定,於107年5月14日始易科罰金執行完畢,本件犯罪時間為107年3月11日,本非屬第47條累犯需前案徒刑「執行完畢」之範疇,故論以累犯即屬違法。)
未了未遂中止犯 在 【中止未遂與障礙未遂之主要區別──「己意」中止】 #刑法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中止未遂 與障礙未遂之主要區別──「己意」中止】 #刑法#未遂犯#中止未遂#己意 ... 客觀上因而#中止實行犯罪(#未了未遂之中止)或#防止其結果之發生(#既了未遂之 ... ... <看更多>
未了未遂中止犯 在 刑法總則二05. 第十三章行為階段與未遂犯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理論03:18:46 目前的中止 未遂 理論03:28:34 評析03:29:39 中止犯 之成立 ... 警方提告03:42:10 客觀上有「中止行為」 03:44:23 未了未遂 與既了 未遂 ... ... <看更多>
未了未遂中止犯 在 [請益] 中止未遂之未了未遂- 看板Examinatio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104年司律選擇題複選題
B選項:未了未遂,行為人只須消極放棄行為的繼續實行,即可成立終止未遂。
本選項的敘述是"錯誤"的
但依最高法院107台上483判決
同樣敘述,卻可成立中止未遂
請問應以何為準?
或是有哪邊理解錯誤,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6.224.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654661121.A.14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