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售價不變,2020 年購車的確比 2019 年購車貴了一些,而 Gogoro 2020 年也未調整售價,因此導致銷售雪崩下滑。但我認為,如果是因為「補助」這種外部因素的消失,就會導致產品銷售雪崩下滑,代表這個產品的競爭力有問題。
必須要說,Gogoro 自 2012 年高速發展以來,到今天 Gogoro 產品銷售第一次巨幅下滑,其核心問題不是補助,就是「太貴了」。
考量到 Gogoro 真正的商業模式,跟傳統電車車廠不同,可以看到光陽與睿能的比較:
光陽是靠機車買斷銷售賺取利潤,而睿能(Gogoro)是賣電租電池(能源系統)及售後服務,收取類似於電信月租費的模式獲利,而賣車只是擴大 Gogoro 生態系的手段之一。
既然二者商業模式不同,電動機車的售價策略很明顯應區隔,Gogoro 應該要盡可能讓機車售價壓低,以擴大使用者數量增加商業模式的利基,整個生產製造規模擴大,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進而跟其他上游製造商砍價(然後繼續降價)。
同時,因為電動車屬於新興科技產業,電池的製造、能源系統性的建置等固定成本會隨時間經過及生態圈擴大大幅下降,因此幾乎每年都有大幅調整售價的機會。而且重點是,降價是合乎商業邏輯的舉動,因為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就是如此。』
記得 Tesla 在美國銷售也是有政府補貼的... 況且股票上市的 Tesla 跟 沒掛牌的 Gogoro 相比,前者能在資本市場上籌資,加上 Musk 的光環可以讓投資人甘心砸錢買希望,後者在資金的用度上自然就得謹慎為之,如果賣得便宜甚至賣一台賠一台,難保在規模還沒衝出來之前就提前畢業啊...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