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遊新文 🎊
👇 【不朽的青春】致美麗之島台灣-黃土水在日本大正時期刻畫的夢想
黃土水(1895-1930),台灣日治時期第一個日赴日學習美術的台灣留學生,更是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藝術家,他經典作品〈甘露水〉(1919年),將西方經典維納斯的形象植入了日本「蛤仔精」的傳說,用大理石製作富涵亞洲意象的女性之美,雖然此作已不知所蹤,但從留下的照片中,可感受到一種女性肌膚的溫潤與柔美 ♥。(話說,黃土水主修的是木雕,大理石雕刻是自學的!😲)
這次 #鈴木惠可 老師的文章,將帶大家來認識這位「五歲就能抬頭」的天才少年的藝術格調。雖我們無法親眼看到《甘露水》,但透過文章中介紹他所作的《少女》像(1920年),也能一探黃土水精湛的大理石雕刻技術👍。
#黃土水 #少女胸像 #不朽的青春 #日治時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藝術創作之路」介紹 訪問:郭振輝 藝術家 早期本業是機械,工作35年中,同時自學木雕,後來又學習石雕。50歲退休後就成立藝術工作室,目前持續創作中。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
木雕自學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藝術創作之路」介紹
訪問: 郭振輝 藝術家
早期本業是機械,工作35年中,同時自學木雕,後來又學習石雕。50歲退休後就成立藝術工作室,目前持續創作中。
木雕自學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藝術創作之路」介紹
訪問: 郭振輝 藝術家
早期本業是機械,工作35年中,同時自學木雕,後來又學習石雕。50歲退休後就成立藝術工作室,目前持續創作中。
木雕自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藝術創作之路」介紹
訪問:郭振輝 藝術家
早期本業是機械,工作35年中,同時自學木雕,後來又學習石雕。50歲退休後就成立藝術工作室,目前持續創作中。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木雕自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老行業與職人魂」新書介紹
專訪攝影者: 黃名毅
內容簡介:
台灣最親近庶民,也最具傳承精神典範的老行業與職人,不僅涵蓋日常用品、民俗藝品,更包容食品、器物與傳統技能文化,讓人看見的,是台灣最具大眾生活特色與職人精神面面觀。
老行業是展現職人與匠師一生懸命的場域,所有傳統百藝與技能絕活都在此無所保留,本書不僅遇見20種台灣在地傳統老行業,以及世代傳承的老職人生命史,篇篇呈現職人過人的韌性與毅力,尤其職人展現絕活,澆灌了幾世代的使命,才能養成今日的風采,但時代巨輪無情的不停向前,老行業隨又面臨消逝或失傳的窘境。也因此,本書踏上追尋老行業與職人之途,雖無光鮮亮麗,卻處處能見幽微的光明與後輩傳承的希望,是不可錯過的傳世作品。
20.30.40世代看見的職人精神──
光餅+鹹味=鹹光餅,光餅,台式貝果?就得看老順香
★從順香到老順香──老順香糕餅店
素食者的夢幻食物,手工撈豆皮,堅持不加工
★土角屋內的豆皮──永順豆皮工廠
完全親手打造的手工汽車,只能用讚嘆形容
★老技術鎔鑄新靈魂──板金師傅和他的兒子們
吹霓虹燈管,是什麼東東,讓職人親口說
★老派的浪漫──霓虹燈微型工廠
聲音要好聽要傳遠,先需拉皮
★海邊的鼓聲──永安製鼓工藝社
機器能做的事,為何還要一根羽毛一根羽毛的黏?
★源自乞食的靈感──陳忠露雞毛撢子
吃冰不只是冰涼透心,還能承載幾代人的幸福感
★不只是賣冰── 幸發亭,蜜豆冰的回憶
傳統漢餅也能光彩奪人,看年輕氣息的翻轉
★目光如炷,第五代的年輕氣息──陳允寶泉
三把刀雕塑的時代,隨時代創新的木雕
★不允許退休的傳奇手藝──陳彫刻處
地方美食的訣竅,就在站穩腳步,堅持美味
★方與圓──正莊麻糬
從抗拒到展現手藝,成為最搶手的廟會燈藝品
★廟宇燈籠高高掛──森興燈籠店
還有更多老行業職人〜
★從澎湖二崁到台灣的中藥師──金元和蔘藥行
★跨世代的米奶粉──黃清松米奶粉
★撿風水──拾骨師李國雄
★家將教頭和他的神像雕刻兒子──道林軒
★戲夢人生──明山臺灣民俗佈景彩繪工作室
★老派紳士的新浪人風貌──華谷理容院
★神的孩子在神農街上──府城永川工藝社
★三人成行──三合成棺木行
★南方澳‧北方澳‧船仔旗──集豐海產行
作者簡介:莊文松
筆名柯帕。嘉義縣六腳鄉人。
熱愛書寫有關台灣地方史的旅行散文。從地方誌到社區發展以及人情故事,都是個人書寫的材料。隨筆散見《中華日報》「副刊」。
著有《在二樓窗口讀雨》(麥田,2001);《台灣的老港口與老碼頭》(遠足,2004);《寶貝觀音》(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8);《我與世界失去了聯繫》(晨星,2014);《圖解台灣老地名》(晨星,2017)等書。
作者簡介:林珊
後現代軟骨頭,喜歡躺著不排斥坐著。視沙發為生活不可或缺之傢俱。搜集明信片及電影台詞。
最喜歡的歌詞是:「喜歡養狗,不愛洗頭」及下三句。未來想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
攝影者簡介:黃名毅
1981年生嘉義人,2011年左右與全家人搬回嘉義縣朴子從農,作物主要為溫室小番茄,並開啟攝影興趣並自學,觀察在地人物生活,題材多以傳統行業、傳藝、農村產業、風景、小人物等人文為主,時常分享各式各樣產業勞動小人物影像。2016年夏天成立黃名毅生活工作室,從興趣兼職轉型以全職攝影為主要的收入及工作,同年底獲得國家地理頻道攝影比賽人物組銀牌;2017年初受邀參與紐約國際藝術展展出,同年獨立出版《大樹下的節氣生活攝影集》;2018年持續接受公部門委託工作,如台南觀光旅遊局、台中建設局、嘉義縣政府、各地農會單位、市公所等計畫案,並從事攝影課程教學,及農產電商平台之農友農產開發及採訪等。
木雕自學 在 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 自學木雕賦予台灣樟木新的生命以燒烙的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自學木雕 賦予台灣樟木新的生命以燒烙的方式上色不上漆每隻貓頭鷹都有著不同的姿態與容貌獨一無二、絕無僅有、保證沒有重複的第二隻就像每個生命有著 ... ... <看更多>
木雕自學 在 如何成為木雕大師- 繁體中文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是否深受啟發、想要來點 木雕 遊戲呢?拿起你的 木雕 工具,讓我們一起觀看專業工匠荷蘭大師Stijn van Oss一步一步指導我們製作木湯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