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心得分享】
帳篷✖️ Zpacks Triplex 三人帳
帳篷是戶外「三大件」(The Big Three)裡,重要性與背包不相上下的裝備。在《山知道》書裡花了一些篇幅闡述我對帳篷的看法和投注的情感。它就像一座城堡,在野外提供生理和心理的庇護,薄薄的布料和簡單的支架,搭建出來的空間卻是水泥或木造房屋所無法比擬的撫慰。當然啦,No place like home,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帳篷就是多了那一點漂泊感,對旅人來說是無法戒除的浪漫。
健行輕量化如之前分享背包所說,減重必從三大件著手:背包、帳篷、睡眠系統。輕量的三季雙人帳在臺灣常見的重量大多介於1.2至2.2公斤之間,超過2.2公斤的帳篷嚴格來說已經不輕了(很殘酷),就像超過三十歲就是一個叔叔阿姨了,不能再用大哥哥大姐姐自稱一樣(真的很殘酷)。
在臺灣山區跟一般露營我們都用Big Agnes Copper Spur UL2,加上地布實測重量接近1.7公斤,還在「輕量」範圍之內。當然也有更輕的Fly Creek款式,重量約1至1.2公斤,收納體積也更小。但Copper Spur的營柱多了一隻橫桿,內部空間大增,加上雙門設計,是單門且空間狹窄的Fly Creek無法辦到的優勢。所以挑帳篷其實是看自己願意犧牲哪方面的舒適性,不會有完美的人和完美的帳篷,這點真的要放寬心。
之前也說過,輕量化的第一步是買電子秤,計算裝備總和可得「背包基重」(Base Weight),也就是背包裝進所有裝備後,不含食物、飲水和燃料的總重量。PCT的基重理想值是20磅,約在九公斤左右,但我想把基重控制在7~8公斤左右。只是算了又算,背包就是無法控制在八公斤內。
所有的衣服都減重過了,也都精簡到如果穿破了就要光屁股的境界。加上長途健行要攜帶的雜物真的很多,再減下去就要裸體了。心裡的小惡魔於是呼喚著:換帳篷吧!換帳篷吧!換~帳~蓬~吧!
呃,然後我們就換了。
一直都耳聞美國輕量品牌Zpacks的帳篷又輕又好用。當然也比較過其它幾間口碑很好的小廠帳篷,但最後還是決定有三人帳款式的Zpacks為第一選擇。考慮到空間的舒適性和必須把兩個背包和所有雜物、食物都塞進帳篷,雙人帳在當時是完全排除的選項。
Zpacks的帳篷或天幕帳都是用輕量、防水又抗撕裂、抗強風的Cuben Fiber製成。一般尼龍布會因吸水而增加延展性和重量,表布的DWR防撥水塗層也會日漸消逝。但Cuben Fiber完全沒有這些缺點。有人說遇到尖銳物品,像是石塊、樹枝會破掉,或是很易燃,是這布料的缺點。但,人的皮膚也會被刺破,也會被燒傷,就跟所有尼龍布一樣,所以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真正的缺點就是太貴,而且有點透明 XD
價格這問題無解。Gore-Tex很貴,Arcteryx很貴,Land Rover也很貴,但它們值得呀。所以不要鑽牛角尖在「CP值」身上,好東西的價值要被看見,拘泥在價格覺得很貴頂多就是不買不看,免得頭痛啊!
布料透明這件事情我倒是不太在意,即使換衣服也無法從外頭看清楚什麼,但在帳篷裡頭可以看見外面的樹影和光影,任何動靜都可以從內部觀察,是一般遮光性很強的帳篷無法體會的樂趣。而且,說真的,照片拍起來很美!
當然,早上會被刺眼的太陽熱醒,但Hiker是很少睡到太陽曬屁股才出門的,在臺灣更是如此,摸早黑出發是常態。不過透明卻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缺點,那就是陌生人可以很清楚發現帳篷裡沒有人,若是心生歹念,你重要的裝備或財物可能不保。阿彌陀佛,臺灣山區真的有些混蛋會亂偷東西的。
原廠預設的布料是薄度0.51 oz/sqyd(0.51 ounce per square yard),但你可以加碼選擇0.67厚度的迷彩布,遮光性跟隱密性更好;或是0.74厚的綠色布。但當然會因此增加重量跟價錢。
*價格/重量參考
0.51 oz 標準版 675g $699(Olive or Blue)
0.67 oz 迷彩版 731g $730(Camo)
0.74 oz 綠色版 746g $715(Green)
Zpacks帳篷沒有分內外帳,用登山杖撐開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帳蓬,底部是用約兩倍厚的1.0 oz/sqyd Cuber Fiber布料,所以會比0.51 oz的外布來得堅實。原廠宣稱可以不使用地布,但安全起見我還是從臺灣的登山補給站買了泰維克地布作底部的補強,使用兩個多月到現在都沒有任何破損。(慎選營地也很重要,要巡視有無尖銳的樹枝石塊,有出現就要盡可能清除)
*Triplex內部空間數據
高度:122公分
寬度:153公分
長度:230公分
門高:91公分
塞進三個睡墊剛剛好,但我們是兩人使用所以第三排可以放兩個背包跟雜物,雙腳能夠完全伸展很舒服,坐著頭部也不會頂到天花板。底部高12公分,頭尾都有透氣網,下雨不會淹進去。兩側有四片門,可以全開、半開、全關,視你想不想打開通風看景色,還是關起來擋雨或獲得更多隱私來決定。門片不是用拉鍊開合,所以省了很多重量,Zpacks用一種很聰明的簡易機構做開關,個人非常激賞!
蚊帳的網布非常非常細,可以放心不會有任何蚊蟲進入。所有的營繩都是內建的,螢光黃色不管白天黑夜都很容易看見,而且材料是Dyneema,堅韌又沒有彈性,搭配好用又輕的Lineloc 3扣件,一旦熟練後,大概三分鐘就可以搭好帳篷。
由於沒有營柱,所以必須使用登山杖做支撐(至少要122公分),沒有使用登山杖習慣的人也別擔心,原廠有賣超輕的碳纖維營柱,我有摸過,真的很輕,但沒有實際搭過,個人覺得強度有待觀察。原廠不附送營釘,一樣可以從官網購買或自行處理,至少需要8根,最多12根就夠。
講了那麼多優點,好像無懈可擊,所以接下來要講缺點。
1. 反潮超嚴重。在臺灣天池山莊外搭過一次,外面溼氣很重,裡面溼氣也很重⋯⋯。內部凝結的水滴好像滲水一樣,一個翻身就會全滴到身上,這就是單層帳的嚴重缺點,沒有內外分開,讓外帳承擔這些反潮的水珠。那天後來帳篷內外都結霜,曬了好一陣子才全乾。如果你沒有辦法接受背濕帳篷,或等太陽出來後帳篷才能曬乾,請三思!
但,在乾爽乾燥的加州這不是問題,反潮出現的次數不到十次,通常也就是飄毛毛雨或有鋒面接近才會出現。
2. 很挑地形。這是非自立帳的缺點,搭好帳篷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空間拉繩打釘,還得確認營釘能夠打得進去、打得牢固。很多時候受限地形只能放棄某些空地,多走一點路,挑一個適合的營地。而且一定要盡量用石頭壓住營釘做補強,否則強風吹個幾下,帳篷就東倒西歪啦!
在步道上有幾次因為風大吹倒,而不得不在半夜睡眼惺忪且不情願的狀態下,穿著睡衣在冷得要命的荒郊野外重新拉繩、打釘、搬石頭!
如果你能接受這兩個缺點再下單吧,否則別說我推坑害了你 XD
*實測重量
帳篷本體:714克
泰維克地布:160克
營釘:96克
總重:970克
(洋洋灑灑兩千多字⋯)
「木造房屋缺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木造房屋缺點 在 TaiTai LIVE WI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木造房屋缺點 在 Re: [問題] 木造房子? - 看板Architectu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木造房屋缺點 在 木建築缺點、木造房屋缺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木造房屋缺點 在 木建築缺點、木造房屋缺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木造房屋缺點 在 日本的木造房屋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木造房屋缺點 在 詮鴻國際住宅股份有限公司- 日式木結構建築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木造房屋缺點 在 【角材大觀園】角材是什麼?材質種類怎麼挑?一篇掌握裝潢中 ... 的評價
- 關於木造房屋缺點 在 買不起房子看過來! 移動式小木屋五臟俱全"兩百萬"就能有個家但 ... 的評價
- 關於木造房屋缺點 在 木造房屋缺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速食 的評價
- 關於木造房屋缺點 在 木造房屋缺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速食 的評價
木造房屋缺點 在 木建築缺點、木造房屋缺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木结构建筑的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 ... <看更多>
木造房屋缺點 在 木建築缺點、木造房屋缺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木结构建筑的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 ... <看更多>
木造房屋缺點 在 Re: [問題] 木造房子? - 看板Architectu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euser1777 (YY)》之銘言:
: 想問一下各位專業的專家
: 為何日本,美國 都喜歡蓋木造房屋?
: 木造房屋容易被火吻,白蟻蛀,又怕潮濕,又不防風
: 缺點多多~
: 為何國外還是喜歡以木造房屋為主?
: 謝謝!
1.促進生態
適量的砍伐森林可以讓陽光照入森林 讓新苗成長 對林地生態是加分的
以前流行大木構造要老樹才行
現在發展了積層材 並不需要年齡很大的樹木就可以了 讓森林有機循環
且大量的使用木材 就是促進林業 鼓勵種樹
(石化業發達 會促進挖礦 RC業發達 促進採石 木業發達 就會促進種樹)
2.防火問題
金屬構造高溫 結構會高速衰減(整個軟掉) 而且燒起來 溫度無上限 可以上千度
連消防員都不敢進去
木構造 火的傷害由外層開始 心層只要不要燒到 結構完全不會受損
木構造會使用挑比結構厚度更粗的構材 即 結構厚度+防火厚度
防火厚度具有固定的防火時效
(燒過金嗎? 整疊丟進去 燒很久
但是一張一張對折 會燒很快 建築構木 是整疊的 因此不易燃燒)
並且 溫度不會升高太多 對於消防救難來說是安全的
對火災要有個概念 我們要爭取的是"逃生時效" 及比較安全的燃燒溫度
而不是建築外觀的存毀
(木構沒有燒到結構層的話 焦掉的部分磨一磨 再加防火層 就跟新的一樣
鋼構造經燒過 結構就變性了 且結構弱化程度難以掌握 有可能就變成危樓了)
木構造的五金結構 是包在木結構中
正是因為金屬的防火性是較差的(升溫太快 看起來形狀OK 實際上已軟化)
木構造燒起來 外型看起來黑焦焦 但是把燒毀的部分刨除後 還是功能完整的
並且 因為結構衰減的型態不同 所以木構燒到哪 毀到哪
不似金屬 燒到結構崩毀的臨界點就一次性全面崩塌
傳熱速度也是個大重點 傳熱慢 所以可以爭取更多的救生時間
3.白蟻 潮濕
兩大缺點 這也是木構造技術不斷求進改造的地方 現在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也有無毒有效的藥劑了
木構的結構基底通常仍是RC 在此部做防水處理及防蟲 阻斷底部上水及害蟲入侵
木材具多孔性 因此通風 可以調節溫度濕氣
如果不是因為積水產生的潮濕 木材的濕氣調節的性能將比金屬(生鏽)或RC(白華)更優
且材料透出的色澤 質感 都比RC跟金屬更令人感覺舒適
不需要再另外用重裝修材去修飾
重裝修材指夾板、油漆等 這些裝修材更容易釋放毒性揮發性氣體 且更容易燃燒
以上應該也能理解 木構火災 燒起來時的毒氣也就更少
4.結構柔軟 故耐震 掉下來打到人也比較打不死~~~~一點點 XD
5.防風性能 是看接點接合力 (沒看過木構材被吹斷的吧XD)
只要在接點設計足夠強度的結構即可克服防風問題 是結構設計問題 並非材料問題
其實你以為的缺點 正恰好是木構的優點
對環境友善 住起來舒適 視覺效果佳 發生意外災害時造成的傷害也較低
我不住國外 但我也比較喜歡木造建築...
比較流行的建築是 木構跟鋼構 木構顯然是比鋼構更具優點
但是木構比較不能蓋高
(我國4層 外國技術好的能蓋到7層 再高就必須使用鋼構或鋼木構複合)
至於RC 那不用說了 全RC的建築是快要被淘汰了的
外國的RC是造價極昂貴的 所以很少被採用
國內 因為材料多 而且盜採砂石的情形嚴重 價格算是國際便宜 才被如此氾濫的使用
(混凝土有60%以上材料都是非法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85.74
我們常常見到RC構造物內的家具腐朽 是因為不透氣的結構所致(RC或鋼構)
是室內蓄積了濕氣 家具的木料會吸收過多的濕氣 但是無處可散 所以腐朽
造成了木=怕潮的印象
如果結構本身是透氣的 室內本身並不會太乾燥(木材會釋放涵水)
也不會太潮濕(木材會吸附濕氣)
所以怕濕不是木材本身的性質 而是被封閉在長期潮濕的構造內才出現的現象
代表建築物封了超越舒適感的高度濕氣在室內
我們要的是"空間的溼度"舒適 實體結構的乾燥對於這點並沒有幫助
※ 編輯: huyumei 來自: 114.42.178.205 (05/30 00:09)
我說的防火厚度是計算碳化深度的做法
碳化深度的木材就是以積成材作sample下去試驗的
這是兩種不同的防火處理工法
比較直白的說法
早些台灣的建築系 不教木構造 所以建築師並不會木構建築
現在有沒有我不是很清楚 不過似乎都還在概念性階段
仍沒有像鋼筋混凝土一樣有嚴謹的學術性專書出現
目前專設計木構造的建築師都是洋回來的...
有些還要設計木構造還要去申請什麼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法什麼的OOXX
會設計木構造的建築師又常常遇到的問題是
建築設計出來了 沒有木結構的簽證技師....
沒有專不專長 是根本沒有教這門技術 Q.Q
我知道一位專門設計木構造的建築師
他的木構造價每坪 8W... 大面積的
木構還無法很流行...
不過較明顯可見的是RC已經漸漸轉為鋼構了
※ 編輯: huyumei 來自: 59.112.84.142 (05/30 15:26)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