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外景的日常 Day 2
坐上1145的公車,從花蓮開往成功。有一半的路程,公車都是沿著海岸線行駛的,為了更接近東部的海,我在搖晃中拎著背包挪動到左側坐下。
海,還是離得有點距離。倒是雨停留在玻璃上的樣子,清楚可見。
「台灣每個地方你都去過了吧?」,做外景那麼多年,這是多數人的誤解。長濱就是個陌生又遙遠的地方。有個朋友從3年前、每年都會執行一次自我放逐到台東的小計畫,沒有計劃沒有目標只有來回車票。長濱是他去年計畫中美麗的誤會。
這陣子我都叫他學長,長濱放空的前輩。學長說可以從花蓮或玉里坐公車到長濱、學長說長濱當地就有機車租、不用從花蓮或台東騎過去,學長說那間自釀的酒我很喜歡、但就純喝沒有食物,學長說這間花園咖啡View超~~~級棒,食物點心就普通。長濱就靠學長的資訊過活。
靜浦、樟原、大俱來、三間屋、北真柄、城子埔,路過了這些聽都沒聽過的地名,長濱到了。一個揹著大背包、另一個溜著行李箱,就這樣貿然的出現在主街上,誰都看得出來這兩個是外地人。「這盤只要200塊!我要拍給陳沐青看!」室友對著冰櫃裡一大盤的生魚片驚呼。肯定是外來的。
打算在長濱待4天,暫居的房子也是學長傳來的幾個連結裡面的其中一間。幾乎是第一時間看到就愛上。獨棟的平房附帶開放廚房和一個大露台,正對著是太平洋。迎接我們的海,很藍很深、是從未見過的台東深藍。沒有陽光折射所以那麼深,第一時間就選擇廢在躺椅上的室友這麼說。
該怎麼說長濱呢,開闊的天跟海肯定是吸引旅人來的重點;但人的距離很近。「看你們方便啊。」這是我問機車行老闆娘要先付多少租金時的回覆;離去時又問了我們要不要雨衣,她提醒可能要下雨了,『沒事!頂多就不要出門就好!』;「妳們就是來廢的嘛!」、『對!哈哈哈哈哈!』,管理我們暫居房子的房務大姊一語中的。
長濱也一如台東既往地幽默。「 你要跟她說牠有肖像權啊!」兩個大叔站在家門口,看我在拍那隻躺在路上的白狗,其中一個對另一個那麼說,『借我拍一下啦!』我蹲在對街的馬路上,試圖把大叔們也拍進去。
「khioh-tio̍h-ê!你擺個pose給人家拍啊!」大叔對著白狗說,我聽不懂他喊牠什麼名。「撿丟欸(khioh-tio̍h-ê),因為牠是我撿到的!」哈哈。khioh-tio̍h-ê不像大叔那麼健談、自顧自地把頭埋進身子裡抓癢。
『khioh-tio̍h-ê!』我跟著大叔喊,khioh-tio̍h-ê停下動作、看向鏡頭用一個很長濱-悠閒-的姿勢對著我。「為什麼妳喊比我喊更有用啊?」,大叔看著那隻被他撿來、現在卻朝向我走來的狗那麼說。
「欸學長,公車要在哪一站下車啊?」這是離開花蓮前,我最後一個長濱的問題。
朝 馬 機車行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縱貫線鐵路電氣化】 #十大建設
1970年代開始,臺灣對外貿易不斷增長,鐵路運輸受限於傳統柴電機車動力輸出較低、速度較慢,導致班次運量嚴重不足,出現貨物遲滯等現象,經評估,決定採取全面電氣化,並於1977年10月20日進行首列電氣化載客專車的試駛。
鐵路電氣化規劃建設期間,適逢兩次石油危機,更顯電氣化的決策正確,而隨著1979年縱貫線鐵路電氣化通車後,高屏(1998)、宜蘭(2000)、北迴(2003)、花東(2014)、屏潮(2015)路段也陸續克服工程難度通車,不斷朝著全線電氣化的目標邁進。
直至近日,最後的「枋寮-知本」段終於也完成通車,環島鐵路電氣化工程在歷時40餘年後總算走完最後一哩路,為東部交通快捷帶來了不小的提升。
#小編一直以為早就全線電氣化
#原來以前停等是為了換火車頭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77/10/20
圖說:龍啟文
攝影:我國鐵路史上首列電氣化旅客列車,廿日上午十時四十分進行富岡竹北路段試車情形,圖左側為採訪記者拍攝列車情景。
歷史新聞
【1977-10-21/聯合報/01版/】
鐵路電化旅客列車
昨日試車良好
年底將可參加區間營運
【台北訊】昨天上午十時四十分,為我國鐵路史上重要的一刻,首列電化旅客列車「專車」,自台灣縱貫鐵路富岡站開向竹北,進行試車,情況良好。鐵路局決定自十一月起,先在基隆、萬華、新竹區間行駛電化貨物列車,本年底開行旅客列車,開行初期,運價不調整。
昨天電化列車,由編號E三○-六號的電力機車頭,拖載了七節莒光號車廂,「專車」自富岡站以三千七百五十匹馬力的電化機車動力牽引南下,中午十二時五十九分列車順利駛到竹北變電站,結束了試車工作。
台灣縱貫鐵路電化工程,將可提前完工,明年底或後年初電化列車可由基隆開到嘉義,後年六月由基隆至高雄全線完成通車。
【1977-10-08/經濟日報/02版/】
迎接我國鐵路的電氣化時代
【社論】十項建設計畫自民國六十三年推行以來,部份計畫已先後陸續完成,其中許多建設的完成,使我們進入一個新的境界。如高速公路的分段通車,使我們的公路建設達到工業化國家的標準;大鋼廠的完成,使我們自廢鐵煉鋼一躍而為自礦砂完成一貫作業煉鋼,結合大造船廠的完成,奠定了我們重工業的發展基礎;核能電廠的試車,使我們自水力火力發電,進入了核能發電時代。日前台灣鐵路在富岡、竹北間進行電力機車首次試車,使我國鐵路進入了電氣化時代。
早在民國五十年代中期,台灣鐵路運量已達飽和,為配合日後經濟長期發展需要,面臨應採加速柴油化抑或幹線電氣化的決策,經於民國五十九年八月聘請美國甘迺迪鄧肯顧問公司作深入之研究,於六十年四月提出研究報告,認為加強柴油化,全線雙軌,當時估計需投資約一二○億元,可增加能量四○%;如實施電氣化,當時估計需投資約一一○億元(由於石油危機後全世界物價高漲,目前估計約需二三○億元),可增加能量五○%,經政府審慎研究,決定採取電氣化。因電氣化不僅需要投資少,增加能量大,而且尚有下列各項優點:
一、防止空氣污染,減少噪音——柴油機車所造成的空氣污染與噪音,為當前社會公害主要來源之一,鐵路電氣化後,因車輛無排煙,且可減輕噪音,間接增進社會福利。
二、減低成本,增加運能--電氣機車因操作及維修簡易,可大量節省人力,降低費用;而性能優越,其熱效率較柴電機車為高,每馬力小時所需燃料費用亦較低。而且電氣機車的牽引能力較柴電機車高二倍以上,提高路線容量,增加運能。
三、速度快,節省客貨運時間--自台北至高雄,柴電機車需六至八小時;而電氣機車因起動容易,爬坡時不需減速,速度又快,僅需四小時即可到達,可節省一半時間。
四、電氣機車行駛方向無前後之別,故在始發站或終點站,欲調置於列車之前方極為方便,因之在無轉車盤設備的車站,亦可輕易調置。
五、動力來源廣闊不受燃料限制--柴電機車限用柴油,而電氣機車電力的原動力,不限於火力,尚有水力發電、天燃氣發電、及核能發電。尤其自石油危機以來,油價居高不下,而且供應不穩定,而台灣電力即將步入核能發電階段,其所需電力可確保供應且成本較廉。故鐵路電氣化亦與能源供應趨勢相配合。
六、電氣機車在下坡行駛時,其運行馬達變成發電機,一方面作制軔之用,另一方面可將產生的電流送回電車線,以供其他行駛中之機車使用。
七、為改善都市捷運系統建立基礎--各國大都市捷運系統,多以電氣化鐵路為基礎,故台灣鐵路幹線電氣化後,可為未來市區鐵路的改善及自動化操作舖路。
八、促進國內機電工業發展--柴電機車引擎部份的配件多需自國外進口,而電氣機車的主要配件均較簡單,以國內電機工業目前的水準,將來在配件方面,無論馬達、電纜、控制系統或車體部份均可設法自製,不僅節省外匯,且可促進國內電機工業的發展。
由於電氣機車具有以上之種種優點,故各工業國家鐵路主要幹線,莫不採用電氣運轉。台鐵電氣化首次試車順利,第一期之基隆、竹南段,預定今年底左右可以完成,第二期之竹南、彰化間之山線與海線,及第三期之彰化、高雄段,將分別於六十七年底及六十八年八月分段完成,屆時台鐵主要幹線已完全進入電氣化時代。
台鐵電氣化為我國鐵路史上一大盛事,我們預祝從區間試車至全線完成,均能順利進行。但鑒於七月間颱風侵擊輸電方面所遭受之損失,我們建議台鐵及台電當局,應多準備數道備用供電系統,在主供電系統遭受破壞時,備用供電系統能夠立即自動供電,以確保電氣化鐵路順利運行及安全。
朝 馬 機車行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政策討論會-交通平權】
上禮拜的政策討論會非常感謝 自由台灣黨 Free Taiwan Party的 #黨主席羅宜 以及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的 #副理事長林志學 蒞臨現場與我們分享路權運動在台灣的發展與目標。
在台灣對現代都市的想像中,大致都是高樓大廈、棋盤式的道路規劃以及讓汽車方便行駛的寬大馬路,然而這樣的想像卻忽略了台灣地狹人稠的特性,當大部分的台灣人都把擁有1台車視為人生目標,甚至是地位的象徵,馬路上車潮便讓城市壅塞不堪,政府為了紓解車潮將馬路拓寬,然而為了汽車而拓寬的馬路擠壓了機車與行人使用道路的權利,反而促使更多汽車的出現,結果就是拓寬後卻依然壅塞的馬路。
行之有年的 #禁行機車 及 #強制機車兩段式左轉,也是政府為了梳理台灣交通而推行的政策之一,希望通過「汽車行駛快車道,機車行駛慢車道」的車種分流,紓解台灣的交通亂象,然而限制機車的道路使用及增加通勤的時間並沒有讓台灣的道路變得比較順暢或安全,公車與違停車輛壓縮機車與行人的用路空間,待轉區與斑馬線設計不良造成機車與行人爭道的現象層出不窮,壅塞的問題並沒有被解決,反而出現更多的爭議。
但台灣的交通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需要長遠而整體的規劃,尤其台灣的道路管理牽涉的政府單位相當複雜,需要跨部會、跨層級的協調,才有可能成功,然而短期來說,我們仍然可以先將錯誤的政策停止,包括
#取消禁行機車,以現代的機車性能,在都市行駛的速度不一定比汽車慢,因此為了「保護」車速較慢的機車,禁行機車的管制實為不必要,反而造成慢車道上,公車、違停、機車三方爭道的亂象。
#不強制機車兩段式左轉,讓路口盡量保持淨空,左轉靠左,右轉靠右的原則確保直行車輛可以順暢通過,也不會與右轉車輛發生動線上的衝突,後車比較容易得知前車的行駛動向,同時也能消除待轉區車輛與行人爭道的問題。
拋棄車種分流的思維,改以車速、車向分流才是比較符合用路人直覺的道路設計,停止錯誤的政策,可以是我們邁向更好的交通規劃的第1步。
__
加入綠黨》http://goo.gl/GHAHVu
線上捐款》http://goo.gl/dmZ94R
#捐款給綠黨可以抵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