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之日 feat. 回頭一瞥:電影院產業(可能)的最後一夜】#葉郎電影徵信社
───────
2020.3.26 原文
───────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在短短兩個月內先後攻陷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中國)和第一大電影市場(美國)。這些被疫情清空的電影院場景中,另外一場史詩悲劇正默默上演:
繼中國電影《囧媽》跳過電影院直接上網路平台首映後,多家好萊塢片廠也在過去幾天果斷打破發行空窗期的禁忌,提前將電影上架到VOD隨選平台,甚至直接賣給串流平台Netflix。其中NBCUniversal原訂4月10日上映的夢工廠動畫《Trolls World Tour 魔髮精靈唱遊世界》更史無前例地安排在電影院上映的同一天登上隨選平台,以19.99美元的價格出租給自願或被迫待在家裡看電影的消費者。
這是好萊塢片廠第一次直接跨越紅線採行所謂「day-and-date同步上市」的發行策略。這條電影院產業捍衛了數十年的萬里長城防線或是馬其諾防線一旦失守,也意味著電影院王朝漫長而哀傷的最後一幕將正式揭開序幕。
就像在夜巴黎舞廳最後一天上班的金大班,或許是時候回頭一瞥百年沉浮,以便迎向燈滅酒醒、曲終人散、電影院結束供應幻覺魔法的最後一夜......
▇ 第一戰:電影院 vs 電視
電影的死亡在過去百年可能已經被預告了千百次,而最近幾年被千夫所指、最可能下毒手的嫌疑人就是Netflix。
但Netflix從來不覺得自己會殺了電影業。
「那些曾被說成將要殺死電影業的每一種新科技,到頭來都讓電影業變得更肥沃。」
2013年正沉浸在《House of Cards 紙牌屋》第一季的成功氣氛中的Netflix,其實除了剛殺青的第二季之外還沒有其他任何自製節目的下落,但該公司內容長Ted Sarandos已經開始到處引戰,宣稱他們總有一天會發行自己的原創電影,理由是電影院老是阻撓片廠把最新的電影同步賣給Netflix上架。他在一場論壇中批評電影院經營者一直在阻撓各種創新,並說出上面那段話暗示Netflix根本不會殺死電影院。
Sarandos的話不無幾分道理。電影的前一個死敵——「電視」——的故事,是最好佐證。
電視普及於二戰後的1950年代。這個時間點也是電影業最易受傷害的時機點。因為他們製作、發行、放映一把抓的托拉斯經營方式已經引發政府關切,並在1948年被最高法院強制拆分電影院的經營權。斷開發行和放映業的鎖鏈之後,頓失法力的好萊塢再也不能靠著搭售廉價B級電影來輕鬆賺飽飽。
另一方面,美國的戰後嬰兒潮和郊區都市化的社會背景正在催化一種全新的家庭生活型態:電視生活。不出幾年,以電視為中心的傢俱擺設和以電視為中心的生活起居很快就從美國都市郊區席捲全球,飛入世界各地的尋常百姓家。
電視之所以能在美國快速普及,關鍵因素是美國政府在第一張無線電視執照中設計了這個延續至今的免費收看、插播廣告的商業模式。
事實上Walt Disney等好萊塢大老曾積極介入這個重大決策。他們前往華府遊說,企圖要求電視這個「新」媒體必須採用計次收費的方式向觀眾收費,藉以成為電影院的替代方案。如果當年他們遊說成功,整個電視產業就會成為早了半世紀發生的itunes商店,直接變成好萊塢的下游通路商。但主管通訊傳播事務的美國官員擔憂消費者如果買回這個昂貴的新玩具之後才發現還要花一堆錢才能看節目,電視可能永遠無法普及成為一個產業,因此駁回了Disney的提議。
無線電視因此成為那個有實力殺死電影的超完美風暴......
▇ 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壯
受到強敵環伺的刺激,電影院產業進入一個空前的創新期。1940~1960年之間,寬銀幕的Cnimasciope、3D電影甚至是帶有氣味的Smellavision等等大膽技術創新接連登場,不斷向觀眾證明電影院中無與倫比的體驗絕對不是你家客廳那台新玩具所能替代的。
然而真正再對抗強敵中立刻變得更強壯的是內容生產端的好萊塢片廠。
他們首先發明了「blockbuster 賣座鉅片」這個死星級的超級武器,藉由大明星、高預算、多特效的產品來吸引觀眾關掉電視機出門買票。免費收看模式讓電視產業很難投入資本生產造價太高的內容來跟好萊塢競爭。此外好萊塢轉向鎖定青少年市場的新行銷策略,也進一步促成了《Star Wars 星際大戰》這種漏夜排隊的消費驅力。
接下來好萊塢更鎖定了「電視節目必須闔家觀賞」這個要害。因為電波頻率是有限資源,無線電視頻道是必須領有執照的特許行業,也因此從一開始就直接受到政府的內容審查和高度管制。相反的是,電影業一直以來採用公會自律的方式自我審查分級,因而享有比政府管制更多的彈性,可以隨著社會思維的演進而主動探索節目尺度的界線,比如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X級電影《Midnight Cowboy 午夜牛郎》或是第一部大規模商業放映的NC-17電影《Showgirls 美國舞孃》。
也因此來自電視的競爭某種程度上來說替Steven Spielberg、George Lucas、Martin Scorsese和Quentin Tarantino等等電影創作者創造了最好的舞台。
然而不同於當年對抗電視時使出渾身解數的勇往直前,半個多世紀後當好萊塢遇上Netflix的正面挑戰,片廠、電影院甚至是Steven Spielberg本人竟都變得張惶失措。
Netflix內容長Ted Sarandos 2013年放話說再不給同步上架Netflix就要自己搞電影,美國電影院經營者協會主席John Fithian當時的反應是譏笑Netflix的商業模式,強調一筆月租費要分給那麼多節目跟電影,哪比得上一張電影票的票價真真確確幫一部電影賺到的錢。他說:「我不怪他們想嘗試新點子,但他們這種電影發行模式根本是腦袋有問題,而且他們最後一定會毀了電影業。」
這種近乎傲慢的自信來自於電影院產業花了二三十年建築起來的高大防禦工事:發行空窗期。
▇ 成也DVD,敗也DVD
1997年後好萊塢馴服了另外一頭力大無窮的野獸——DVD。
片廠和電影院建立了發行空窗期的默契,在電影院上映一定期間之後發行DVD。一頭牛扒兩層皮的策略,意外地長成了規模堪比電影院票房的巨大收益。
正是DVD這種空前絕後的成功經驗剝奪了他們的警覺心和創新本能。接下來二十年,片廠和電影院遇到了每一個試圖挑戰他們商業模式的新對手(多半跟網際網路有關),都祭出一貫的「發行空窗期」武器來對付。這個做法完全不脫Walt Disney當年的策略,就是企圖把所有媒體的創新通通變成電影的下游通路。正確來說應該是「下下游」,因為一概必須抽號碼牌等電影院先放映完再說。
機上盒來了,咱們把它變成電影的通路;iTunes來了,咱們把它變成電影的通路;VOD隨選服務來了,咱們把它變成電影的通路;Netflix來了,還是.......
事實上DVD產業沉沒以後,內容生產端的片廠就開始覺得苗頭不對,多次嘗試縮減不同通路的空窗期,想要在不同發行媒介上擠出更多利潤來取代DVD留下的營收空缺。但這些新嘗試都遇上了電影院經營者以不變應萬變的防禦招式——聯合抵制。
Disney董事長Bob Iger早在DVD市場還沒萎縮的2005年,就提出過非常激進的「同步發行DVD」構想,一方面可以節省DVD上市時必須再宣傳一次的行銷預算,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網路盜版在空窗期侵蝕潛在DVD市場。而他提供給電影院的誘因是不讓這個同步發行的DVD給唱片行或大賣場賣,而是讓電影院獨家銷售,藉以安撫電影院經營者對於票房損失的憂慮。
Iger的構想未能吸引任何電影院上鉤,反而是幾個月後大膽冒進的導演 Steven Soderbergh決定直接拿他的新片《Bubble 氣泡》做實驗,準備在上映的同一天同步在隨選平台上架。結果該片遭到所有連鎖電影院聯合抵制,只能慘烈地在少數幾家獨立電影院草草上映了事。
有些傳統派的導演則選擇站在電影院的高牆這邊。比如M. Night Shyamalan就大力批評這種同步發行的野蠻行為「冷血無情、沒有靈魂並且大不敬」,並強調不管有線電視或是網路公司通通應該去後面乖乖排隊等輪到他們放映的時候再說。
十幾年後串流的王朝終究拔地而起,即便M. Night Shyamalan或是Steven Spirlberg這些堅持電影院體驗信仰的導演,最後仍不得不開始為新的廟公——Netflix或其他後起的串流品牌(如Amazon Prime Video、Apple TV+、Disney+和Quibi)打工。他們的浪漫信仰或是高聳的空窗期高牆仍然阻止不了電影院這個百年商業模式越來越趨近曲終人散的最後一個章節。
▇ 被病毒逼得變異的好萊塢
Netflix內容長Ted Sarandos 2013年說的話果真一語成讖:
七年後,穿過電影咽喉的那支利箭並非來自兵臨城下的野蠻人Netflix,而來自一場又急又快、什麼牆都擋不住的瘟疫。
此時此刻全美近六千件電影院已經幾乎完全關閉,只剩下三四百家尚未受疫情威脅地區的電影院以及碩果僅存的汽車電影院還勉強繼續營業。電影院停業斬斷了好萊塢片廠的現金流,逼得各家片廠火速大砍空窗期長度,加快VOD隨選平台和串流平台上架期程,聊勝於無地企圖彌補電影院關門造成的巨大損失。
美國電影院經營者聯盟主席John Fithian這幾天特別指名NBCUniversal聲稱《魔法精靈唱遊世界》要在電影院和VOD同步上映是在睜眼說瞎話,因為他們明明知道那一天美國電影院根本開不了門營業。他怒氣沖沖地放話:「電影院業永遠不會忘記這一筆帳!」
由NBCUniversal開第一槍並不令人意外。2009年被電信公司Comcast收購之後,NBCUniversal就成為全好萊塢最迷信VOD市場潛力的片廠。他們在2011年曾嘗試推出空窗期僅3週(而不是平常的3個月)的VOD隨選訂閱服務,以高達59.99美元的驚人定價癡人做夢地企圖打造另一個像DVD那樣肥美的金雞母。該計畫想當然爾遭到電影院的強力抵制,很快就夭折。但這一次疫情中火速推出VOD隨選平台「同步上市」的戰略,也證明了NBCUniversal仍忘不了這個夢。
這個夢殺不死電影業,而是沒有把注意力放在真正消費者心之所在的串流服務上才會殺死他們。從來沒有真正成氣候的VOD市場永遠不可能變成當年DVD的規模,更別提和電影院相提並論、靠VOD回收單一一部電影成本的可能性。
NBCUniversal另外一個可能的災情是如果東京奧運真的取消,不只會讓擁有轉播權的該公司損失已經投入的行銷費用,更會波及原本打算在奧運前一週啟動的新串流平台Peacock。沒有奧運轉播的重量級誘因,Peacock將難以在Netflix和Disney+等市場先行者中突圍。NBCUniversal也許終將認清他們手上的致命武器是:咬著牙把目前延後上映的《F9 玩命關頭9》直接取消上映,取代東京奧運成為Peacock開台主秀(但此舉顯然將和《囧媽》一樣引發電影院經營者的不共戴天之仇)。
另一家還沒有上線的串流平台——AT&T旗下的HBO Max也是疫情的潛在受災戶。疫情普遍影響個人經濟能力之後,他們家這種月租15美元的高單價串流平台的市場機會將大大降低。
Disney+原本是這場「好萊塢 vs Netflix」戰役中最有機會挑戰Netflix地位的新串流平台。但Disney本來收入多元化的競爭優勢,在疫情中反而成為受傷最嚴重的一家。佔該公司營收三四成的主題樂園業務完全停擺,估計每天造成Disney兩三千萬美元的損失。
Disney董事長Bob Iger一個月無預警地讓出執行長位置,讓主管主題樂園業務的Bob Chapek接任。如今看來是對疫情即將爆發的先見之明,超前部署新執行長來應變主題樂園業務的空前危機。退居第二線的Bob Iger則專心應付他一手打造的DIsney+遇上的節目荒問題。雖然全好萊塢都同時面對劇組停拍的狀況,但對Disney+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重量級節目後繼無力。原本在星戰宇宙的《The Mandalorian 曼達洛人》播畢之後,就要等好幾個月才會有漫威宇宙的《The Falcon and the Winter Soldier 獵鷹與酷寒戰士》接棒,現在該劇因疫情停拍,能否順利上檔更成為問題。
根據媒體產業數據分析公司Ampere Analysis在疫情爆發前的統計指出,Disney+目前有約54個節目製作中,相比之下Netflix製作中的節目有高達287個。更糟的是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原本製作中的Disney+節目就有高達7個節目遇到創作理念爭執或是劇本不滿意等問題,宣布延期或是直接取消。其中三個節目則是因為Disney+堅持闔家觀賞的標準,而正在考慮或是已經確定必須移往Disney另外一個串流品牌Hulu上架。
這種品牌定位的自我設限正在危及Disney+的節目供應鏈,讓他們沒有子彈可以在串流大戰中衝撞殺敵。諷刺的是當年電視被好萊塢鎖定的要害正是必須「闔家觀賞」的尺度。而今日另外一個接在電視機上的服務——Netflix,也正在以葷素不忌、毫無尺度限制的海量節目反攻好萊塢。
這就難怪過去幾天華爾街股災中,Disney是股價跌得最兇的好萊塢片廠,而Netflix則是最不受股災牽連的公司。新冠病毒似乎正在加快好萊塢串流大戰水落石出的進程。
歷史的因緣際會是Netflix原本曾有兩次機會可以降低好萊塢片廠在疫情中的損失。2018年Netflix的《Roma 羅馬》企圖爭取電影院上映21天後上架串流平台,2019年Netflix的《The Irishman 愛爾蘭人》改爭取45天後上串流平台。Netflix兩次和連鎖電影院品牌的談判都以破局收場,最後這兩部電影只能在獨立電影院小規模上映。如果當時有任何連鎖電影院在談判桌上同意這個條件,將會改寫整個發行空窗期的遊戲規則,所有好萊塢片廠也會立刻跟進。空窗期的調整會馬上反映在一部電影的收益結構上,讓來自電影院的收入佔比逐漸降低,並使片廠在這次電影院關門的衝擊中減少傷害,增加來自其他平台的現金流來度過難關。
▇ 電影院不會靜靜走入長夜
「紅燈將滅酒也醒,此刻該向它告別 」。但電影院的最後一夜應該是冗長的無盡長夜,而不是瞬間開燈趕人的那種。那些仍然迷醉於電影院幻覺魔法的人或許不用馬上擔心戒斷症候群的問題。
現在沒有人敢打包票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會持續到什麼時候。但無論如何,疫情過後就是汰弱留強、適者繼續生存的殘酷時機:
短期的影響是美國電視台不得不把過去的工作流程Netflix化,因為全面停工不可能要求劇組製作這一季節目的試播集,電視台開始像Netflix那樣直接訂購一整季節目,而不再以試播集作為是否購買一整季的判斷依據。美國媒體Variety預測疫情的長期影響是原本百花齊放的電視劇熱將會自此泡沫化,停工的劇組中競爭力較差的節目將因為樽節支出的關係直接被喊卡,永遠不再復工。
電影片廠也是同樣是強者生存的邏輯。Disney或許需要許多年來復原,但仍是最有生存機會的片廠之一。現金流比較不足的中小型片廠將面臨比較高比率的淘汰,或是被中大型片廠整併。
電影院則無論大小,都無法閃躲百年榮景可能一去不回的宿命。普羅大眾將在這幾個月疫情期間體驗在家裡看首輪大片的新觀影經驗,並且很可能開始適應這件事,重返以電視機為中心的生活型態。
這20年來整個產業受到空窗期的庇護而缺乏真正有意義的創新,包含3D、IMAX寬銀幕、讓李安飲恨的高幀率電影格式或是最沒有創意的提高單價策略,都是幾十年前的前輩早就試過的舊點子。僅有的創新服務「包月看電影」則是從去年暴起暴落的科技新創公司MoviePass的屍體上偷來的點子。這個行業的免疫體質原本就不是太好,病毒只是壓垮他們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
NATO美國電影院經營者協會已經向美國政府和國會求援,企圖取得紓困。導演Christopher Nolan也投書華盛頓郵報,呼籲對電影業伸出援手,因為等疫情過去,大家對於在電影裡一起哭一起笑的需求會更加強烈。但政治上來說,電影院的勞工僱用人數不夠顯著,業務太平均分散在各地。不像波音之類的工廠集中在特定城市,成為對該地出身的政治人物來說絕無法坐視倒閉的經濟命脈。加上美國電影院三大連鎖品牌中有一家已經賣給中國萬達,另一家則被英國企業併購,嚴格說都算是外商,不容易成為美國政府紓困的第一優先對象。
就算消費者在疫情過後回歸電影院,連鎖電影院仍很難在短期內彌補停業期間的巨大損失而面臨破產危機,進而可能關閉或出售旗下部分影廳甚至全部影廳。
時間巧合得令人頭皮發麻,美國司法部才剛剛取消了1948年最高法院判決所延伸出來的Paramount禁令,重新開放讓片廠可以合法擁有電影院的經營權。預估Disney、Netflix甚至是一直在電影業門口徘徊的Amazon都可能接手財務困難的電影院品牌。而空窗期的機制將會因為這樣的併購徹底走入歷史,電影院的新東家Disney或Netflix將以內容生產端的觀點,重新創造一種更符合觀眾需求的發行模式,借以產生更有競爭力的收益結構。
歷史轉了一大圈,再度回到100年前Paramount創辦人之一Adolph Zukor對這個行業的終極想像:把製作、發行、放映三個部門變成一個行業。只是當年Zukor的一把抓是為了肥水不落外人田,而未來Disney等片廠的一把抓是為了更彈性地應變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藉以活過下一次兵臨城下的滅絕危機。
至於放映這個行業也不會因此永遠地消失。電影院不會靜靜地走入長夜,而是更像黑膠唱片那樣,不安份地蟄伏數十年等待下一個或許會來、或許不會來的文藝復興。
原本應該更容易受傷害的獨立電影院和小型連鎖品牌,卻因為更早體認競爭劣勢而更加具有彈性。早在疫情之前,有些獨立電影院就一直在主動摸索與串流平台之間如何建立互利而非對立的競爭關係。另外一些獨立電影院則努力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場:比如部分年久失修的單廳電影院陸續得到金援整修,並改以經典電影、藝術電影或是特定類型電影的策展形式擁抱專屬自己的觀眾。Netflix不久前才租下曼哈頓僅存的單廳電影院Paris Theater,導演Quentin Tarantino自己也在洛杉磯經營一家專門放邪典電影(包含他的作品)的電影院New Beverly Cinema。
來自英國的「Secret Cinema 秘密電影院」雖然因為沒有實體據點而不算是真正的電影院,卻以結合沈浸式體驗的創新放映模式再造了一票難求的消費現象。
然而Alamo Drafthouse或許是下一次電影院文藝復興最有可能的發原爆點。這家擁有40個據點的小型連鎖電影院品牌已經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非主流電影的聖地,不僅擁有自己的電影院、自己製作發行的電影,更重要的是它擁有專屬於自己的堅貞粉絲。
如果像Alamo Drafthouse這樣強調體驗品質的主題電影院能挺得過這波疫情,它和它的信眾將取代曾經存在的空窗期高牆,扮演起守護電影院體驗的聖杯騎士角色。
良夜有誰為我留?這些獨立電影院已經有自己的答案。
─────────
2020.8.2 更新資訊
─────────
今年疫情期間Universal 環球影業將夢工廠動畫《Trolls World Tour 魔髮精靈唱遊世界》跳過電影院直接上架VOD市場,直接觸怒了世界最大連鎖電影院品牌AMC,使AMC火冒三丈地宣佈開始抵制Universal發行的所有電影。還沒等到美國電影院真正重啟營業(以便真正開始抵制),上週突然傳出爆炸性的消息:
AMC已經和Universal握手言和,並簽下史無前例的三年協議將電影院空窗期從過去的75天縮水到只剩17天。
對前途灰暗的電影院產業來說,這紙協議簡直就是割地賠款的屈辱,因為這意味著從今爾後觀眾只需要忍耐17天就可以跳過電影院,直接在自家客廳觀賞《Jurassic World 侏羅紀世界》之類的大片。協議細節沒有外流,但一般預測Universal有可能以分享VOD利潤的方式來利誘AMC簽字同意。
以下總結幾家媒體的分析,揣測到底這個魔鬼協議預告了什麼電影產業的未來:
1)華爾街怎麼看?
MofffettNathanson的分析師Michael Nathanson在題為「The Day the Windows Broke 破窗之日」的分析報告中說這一天將是電影史上的歷史性一刻,並認為該協議將進一步讓電影院消費人口大幅縮水。其他家電影院或許會試圖抵抗這個趨勢,但他們能爭取到的空間和機會會非常有限。因為PVOD的高價和高比例分成,總體而言對片廠來說將是利多。他同時重申中長期的贏家仍然是已經佈下全球市場天羅地網的Netflix、Amazon和Disney。
MKM Partners 的分析師 Eric Handler 則認為有一家放映業者將會完全躲過AMC和Universal協議的傷害。那家公司叫做Imax。Imax電影一般來說只會在影廳放映一到兩週,完全落在新的17天空窗期內,所以預期更在乎觀影品質的觀眾仍會在頭兩週湧入Imax觀看《侏羅紀世界》。而且這些觀眾一直都是願意付出更高票價的觀眾,他們願意留在家裡等VOD的機會不高。
2)其他片廠會跟進嗎?
華爾街訪問道一名前片廠高層(現在經營電影院),他對於片廠採取這麼激進的做法表示不解:「這不是一個體質有問題的產業。
這個產業原本正在茁壯成長,這就是為什麼此時此刻沒有其他片廠打算修訂空窗期。」
然而Universal一直都是對於數位媒介態度最開放、最激進的片廠,其他片廠如Warner Bros.、Paramount、Sony 或 Lionsgate 也許會展開類似的談判,但Variety認為Disney有可能不會跟進。
3)其他電影院會跟進嗎?
NATO美國電影院經營者聯盟拒絕評論,說他們不會對特定會員的個別商業決定表示任何意見。華爾街日報訪問到的放映業者則震驚地說:「原本疫情過後空窗期一定會有某種程度的縮短,但誰都沒有想到居然會縮到17天。」
然後Variety分析認為岌岌可危的電影院可能無法承受失去《Jurassic World: Dominion 侏羅紀世界3》 and 《F9 玩命關頭9》這些大片收入的傷害,所以他們很可能會跟Universal展開類似的談判,並企圖分到VOD利潤來彌補今年的營業損失。
4)獨立電影院會完蛋嗎?
獨立電影院品牌沒有足夠的談判優勢來取得類似VOD分潤之類的財務補償,他們只能接受演或不演的霸道總裁指令。所以Variety認為獨立電影院會在不確定的疫情未來中蒙受最多的損失。
5)電影會變得更好嗎?
超級英雄電影以外的多元題材可能終於見到曙光。Variety認為VOD市場成熟之後,片廠不再唯一仰賴電影院的票房收入,將使他們不用再集中火力只拍攝那些會在第一時間驅動觀眾去票口買票的超級英雄電影。對中低成本、對多元題材、對創作者、對觀眾,這可能是一件好事。
6)誰是最大受益者?
華爾街日報訪問到平台服務端的Roku副總裁Tedd Cittadine,他認為這個協議將替消費者帶來巨大的好處。他所指的無非就是更彈性、更多元的選擇性。
2020年之後的未來還是一片空白,我們還無法百分之百確定往下還會發生什麼事。但我們可以往前追溯,看看好萊塢是如何走上這條不歸路。
(2020.3.26 原文原載於端傳媒 : https://theinitium.com/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余安安 是兩個女兒的母親,大女快要做媽媽,網民封她為「 最靚婆婆」,她很有儀態的接受:「多謝。」 她擁有八分一英國血統,一出生已像洋娃娃般漂亮,十四歲與爾冬陞拍拖,十七歲演《書劍恩仇錄》 #香香公主 ,廿歲當起麗的電視當家花旦,廿四歲嫁給 #周潤發,九個月後離婚,轟動全港;廿八歲再嫁,當了媽媽後...
有線電視 破產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Disney必須想辦法讓自己再度
變得有所謂,用不同以往的新方
式站回到觀眾的眼前」
——學者Carmen Higginbotham
───────────────
顯然我們都高興得太早,隨著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疫情衝出新高,整個世界的電影和各種現場娛樂產業都將需要更多時間從休克中恢復......
2020迪士尼之夏
 ̄ ̄ ̄ ̄ ̄ ̄ ̄ ̄
今年暑假已經註定成為好萊塢最難忘的夏天。
Disney的《Mulan 花木蘭》和Warner的《Tenet 天能》已經先後撤退到7月底8月初。原本橫跨三、四個月的暑假檔已經騰空了近三分之二,然而美國疫情因為過早重啟而加速惡化,誰也沒把握剩下的三分之一暑假檔是否真的會發生。會不會到時候《花木蘭》和《天能》又在臨上映前宣佈延期?
大家都很好奇的問題是這些臨時取消上映、延後檔期,片廠到底得付出多少代價?
Variety說片廠高層私下估算:一部電影如果在上映前兩三週前才無預警取消上映,損失會高達500萬美元。而上映前兩週是各種行銷廣告投入的高峰期,延檔會使這些製作完成的素材和已經投放的廣告付諸流水。不過最近延檔的《天能》和《花木蘭》距離上映都還有一個多月,因此實際行銷損失可能僅在20萬~40萬美元之間。加上疫情爆發以來片廠對於行銷投入都變得非常謹慎,廣告支出異常節制。這對本來就是家喻戶曉題材的《花木蘭》應該不構成問題,但對於完全原創的《天能》風險就會高許多,Warner只能仰仗Nolan教信徒有多虔誠。
橫跨電影、電視、主題樂園、劇場演出、運動轉播等等多個事業體的Disney原本會佔滿每一個美國人行事曆上的全年重要娛樂事件。但這些娛樂事件目前通通因為疫情而停止供給,連不需要現場觀眾的電視也因為防疫關係無法復工拍攝。Disney手上只剩下趕在疫情幾個月前的上市的串流服務Disney+靠著庫存的節目內容繼續成長。
於是Disney+的新節目上架取代了原本暑假檔的各種重大娛樂事件(比如漫威電影上映),而成為這個夏天真正的重頭戲。
6月19日一家法國媒體發現Disney秘而不宣地取消了Disney+免費的試用期機制。Disney這麼做的理由完全是為了7月3日音樂劇《Hamilton 漢米爾頓》的上架鋪路。
雖然Disney+才半年就成功擄獲5450萬訂戶,但仍然遠遠落後真正的串流王者Netflix的1.8億訂戶。自《The Mandalorian曼達洛人》之後就後繼無力、面臨嚴重內容荒的Disney+,終於在原本是暑假檔最重要的國慶檔期展開另一波訂戶衝刺——開台以來最重量級的節目《漢米爾頓》和《Frozen 2 冰雪奇緣》正式上架。前者原本要在電影院上映但已經取消,後者則比原定時程提早兩週上串流。這些串流節目正在代替漫威撐起這個夏天的娛樂市場。
然而華盛頓郵報認為Disney還有比暑假檔更值得煩惱的事。這家娛樂集團旗下幾乎每一個部門都仰賴「現場事件」,隨著美國疫情回溫,今年內恐怕電影院、主題樂園、ESPN所轉播的許多運動賽事都很難全面恢復運轉,「Disney必須想辦法讓自己再度變得有所謂,用不同以往的新方式站回到觀眾的眼前」一名專門研究Disney和大眾文化的學者Carmen Higginbotham說。
也有人提議在眼前連開工拍攝都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除了想盡辦法填滿Disney+的內容或是繼續賣經典舊片的鄉愁情感之外,Disney或許應該開始投資一些不以「現場事件」為必要的內容(比如VR體驗)。
如果疫情一年復一年回來報導,Disney必須非常非常努力才有辦法重新回到所有人的娛樂行事曆上。
劇場產業休克中
 ̄ ̄ ̄ ̄ ̄ ̄ ̄
台灣人應該珍惜的是我們可能是全世界極少數還有現場戲劇表演可以看的觀眾。Broadway League百老匯聯盟日前才宣佈直到2021年1月3日前百老匯的所有演出都不會恢復。
劇場產業的本週的重磅消息則是疫情的重度受災戶Cirque du Soleil太陽馬戲團正式向魁北克法院提出破產申請,準備開始進行債務重整。
太陽馬戲團在疫情之前原本就已經有近10億美元的負債,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更使他們陷入好幾個月完全零收入的狀態,直到杭州的《The Land of Fantasy 綺幻之境》在六月初恢復演出。太陽馬戲團預計將資遣3500名員工,並在魁北克投資局的2億美元融資和私人股權公司的資金協助下展開債務重整。雖然有來自美國和中國的私人資金投入,但魁北克政府在融資條件要求未來經營者必須繼續把總部設在加拿大。太陽馬戲團在聲明中強調他們「一定會回來,而且會比以前更加發光發亮。」
另一方面一群藝術家和設計師這個週末發起一個行動「#scenechange 計畫」,在英國和愛爾蘭多個劇院完成藝術裝置,用寫有“Missing Live Theatre”標語的粉紅色警戒線膠帶包裹住劇院,藉以喚起英國社會關注劇場產業面臨的空前危機。
英國政府從這個週末開始開放各地的劇院開門營業,但仍不准舉辦現場演出,所以場館暫時只能開門賣東西、辦辦推廣活動或是放映電影來勉強維持一切正常的假象。英國國家劇院這兩天就通知400名前後台職員被裁員,將只能領薪水到八月底。
英國BECTU廣播娛樂電影和劇院聯盟向英國政府發出警告,整個劇場產業正在面臨裁減3000個工作機會的海嘯級災難,以及難以數計的自由接案的劇場工作者收入全無的空前危機。休克中的劇場產業急須英國政府介入。
電影院的幽黯未來
 ̄ ̄ ̄ ̄ ̄ ̄ ̄ ̄
另外一個文化娛樂場域——電影院的處境也沒有多樂觀。
美國疫情回溫之後,各連鎖電影院品牌相繼配合《天能》和《花木蘭》而延後重啟營業的時程,包含加州在內多個州也先後宣佈電影院不得開門營業。影響所及小型連鎖品牌知名的Alamo Drafthouse也開始大規模裁員,來想辦法讓公司撐到地球恢復運轉的那一天。
有趣的是,華爾街日報發現三家股票上市的美國大型連鎖電影院AMC Entertainment 、Cineworld和Cinemark 過去一個月股價平均下跌了23%,相比之下同樣在零收入狀態的主題樂園業者股價只跌了16%,而曾經載著滿船確診遊客的遊輪業者股價甚至只跌了6%。
華爾街日報推測原因:雖然看90分鐘電影的健康風險遠小於在遊輪上共處7天7夜,但電影院業的不利之處是他們被當成第一波經濟重啟的關注標的,比多數行業都更早被推入鍋裡試水溫。另外一個不利之處是:主題樂園或遊輪都可以自己咬牙重新開張,唯獨電影院必須仰賴別人家的「電影」成為自己的核心產品。片廠接連大動作撤走電影,電影院的股價除了跳水也沒別條路可走。
本週另外一個驚奇是:當我們都把焦點放在Netflix、Amazon、Apple等科技平台如何利用電影院停業的機會成為重要內容供應者時,曾經是DVD最大通路的購物中心Walmart突然跌破眾人眼鏡地宣佈進軍電影放映業。
Walmart在Twitter上宣佈從八月開始會有多家分店利用既有的停車場設施進行改裝,以汽車電影院的型態與電影愛好者見面。該公司透露的資訊非常有限,只說選片上會和經驗豐富的Tribeca合作。在美國電影院重啟臨時喊咖的時刻,這個快速反應的策略很有可能使Walamrt突然搖身一變成為全美最大電影放映通路,甚至還可以扮演同樣非常稀缺的演唱會場地角色。
即便八月美國電影院順利恢復營業,汽車電影院估計仍有機會在防疫的緊張氣氛中繼續扮演傳統電影院的社交距離替代方案好一陣子。
如何停止憂慮並愛上串流
 ̄ ̄ ̄ ̄ ̄ ̄ ̄ ̄ ̄ ̄ ̄
串流仍然是這波疫情最大的獲利者。
WarnerMedia最近開始清理戰場,積極處理HBO Max上市之後的串流品牌混淆問題。日前已經在美國下架(提供給有線電視訂戶線上收看節目的)HBO Go服務,只留下(美國市場獨有、可以單獨訂閱、不必綁有線電視的)HBO Now。接著本週WarnerMedia再度宣佈包含台灣在內多個市場的HBO Go不再強制綁定有限電視,讓非有線電視訂戶可以以150元台幣的價格在APP內直接訂購,等於讓HBO Go兼有了HBO Now的服務機能。
因為HBO節目受到有線電視系統合約的束縛,短期內HBO Max在國際市場上的擴張速度會比Disney+或Netflix慢很多。本週開始提供單獨訂閱的HBO Go顯然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扮演HBO Max的高CP值替代品角色。等到未來HBO Max正式在台灣推出,預期也會直接吸納HBO Go既有訂戶,降低市場推廣門檻。
串流正在快速取代電影院的角色,但不論創作者或是關ㄓㄨㄥ仍然會有一點點焦慮。
好萊塢名編劇Charlie Kaufman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談及他即將在Netflix上架的新作《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是改編自小說而非原創時,話鋒一轉開始抱怨原創題材在好萊塢已經不如過往容易開拍:
「在我事業的早期,我可以愛玩什麼實驗就玩什麼實驗,但整個行業在那之後已經劇烈改變,而且大約就從2008年開始——那時候片廠開始停止拍攝電影而不斷生產大片。這就是為什麼像Netflix這樣的平台會吸引很多創作者,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別的地方可以拍電影了。所以每次聽到誰說是Netflix殺了電影是我總是非常火大,因為真兇是電影殺了電影,是片廠殺了電影。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衛報的電影主編Catherine Shoard則預測接下來電影工業會崩潰,但新的電影形式會開始百花齊放。
雖然英國電影院這個週末重啟,但重重的限制和風險意味著電影院的商業機制終究會慢慢瓦解。通路的不確定因素也會使高成本和題材高風險的電影再也不會被片廠按綠燈開拍。
作者認為雖然電影院瓦解,電影藝術並不必然瓦解,反而會因為大工業機制的崩潰,進入創意形式的百花齊放時代。不一定要在電影院放映,不一定要是兩個小時,不一定要是買一張票看一部(比如訂閱制或是小額贊助)......打破種種形式束縛之後,也能讓更多過去被工業系統排除在外的創作者得到機會。雖然電影/電影院的最後一夜可能令人感傷,但明天過後仍有令人興奮的新玩意兒可以期待。
所以也許是時候停止憂慮,並愛上末日之後隨之萌生的各種新玩意兒。
|新聞出處|
6/29~7/5一週大事
Cirque Du Soleil Files For Bankruptcy Protection, Vows To Return “Brighter Than Ever”(https://bit.ly/3g8Nx8G)
After coronavirus, cinema may never be the same again (https://bit.ly/31sx1fx)
Movie Theaters Get a Painful Extended Intermission https://on.wsj.com/2ZtFoEX)
不用綁有線電視!HBO GO全面開放台灣用戶直接訂閱(https://bit.ly/31x7i5F)
Walmart’s movie plan will transform parking lots into drive-in theaters(https://bit.ly/2ZBUtom)
Studios Keep Delaying Movies. What’s the Cost? https://bit.ly/2C0C6kD)
How to watch Hamilton for free on Disney Plus: You can’t, and here’s why (https://bit.ly/3eZ49Q1)
Arts union slams UK government for 'cultural vandalism' amid theatre crisis(https://bit.ly/2Bt30ls)
Designers to wrap empty UK theatres with message of hope(https://bit.ly/2Z0CoBe)
Charlie Kaufman Says Old Hollywood, Not Netflix, Killed Movies(https://on.wsj.com/3iv6fJB)
How Disney could be facing a lot more than a lost summer(https://bit.ly/2D6JStL)
有線電視 破產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1.震撼彈:Amazon傳出正在和AMC電影院討論收購事宜
英國每日郵報幾個小時前報導由中國萬達集團持有的全世界最大連鎖電影院品牌AMC電影院正在跟Amazon洽談收購AMC的可能。消息傳出後,AMC的股價隨即暴漲19%。因為旗下幾乎所有的電影院都處在停業狀態,AMC幾週來已經多次傳出破產的可能。自身難保的AMC一週前才向NBCUniversal宣戰,揚言抵制該公司的電影,以報復跳過電影院直接在網路上架電影的「褻瀆」行為。雖然有其他連鎖電影院跟進AMC的抵制行動,但緊接著票房市佔率高達40%的Disney也宣布將打破空窗期把未上映電影送上Disney+串流平台,AMC等電影院並沒有立刻表態要連Disney一起抵制。這場「抵制」大戰中顯然要比的是誰的氣長,能有足夠現金挺到最後一分鐘。手上有近500億美元現金的Amazon隨即向老師舉手說:我!我!是我!
(報導原文:https://bit.ly/2LgGj4X)
2.大人行行好別再討論Adele的身材
衛報這篇女性主義專欄的第一句顯然就說明了一切:“Hello, it’s me: I was wondering if we could leave Adele alone” Adaele身上有比身材更值得議論的特色,比如她的15座葛萊美和1座奧斯卡,比如她的收入之高以致於她一個人繳給英國政府的稅等於Facebook整家公司在英國繳的稅(或許真正的議題是這些高科技公司到底如何嫻熟於操弄政府租稅政策)。這個父權社會大概從夏娃誕生以來就執迷於評論女性身體,以致於連全球大爆發的恐怖疫情都無法轉移大家對於Adele身體的凝視。唯一能中斷這荒謬惡習的方法,大概只剩下彗星撞地球或是火星人來襲之類的了。
(報導原文:https://bit.ly/3bkxPVi)
3.Netflix快來抄!電影台的主持人是有線電視的珍貴傳統
TCM透納經典電影頻道或許是早已過時的史前遺跡,但他們也留下上個世紀影迷文化的傳統——電影台放映正片之前的主持人演前導聆。從1950年代電視開始普及以來,電視頻道播出電影之前就會安排主持人提供解說,藉以讓時數不等長的電影可以湊滿符合電視時段安排的兩個小時整。這些充滿個人風格的主持人(尤其喜歡惡搞觀眾的恐怖電影節目)替頻道帶來性格,讓觀眾產生更深刻的認同。由AMC持有的一家專營恐怖片的串流平台Shudder是少數試著引入這個有線電視傳統的新服務,他們在從來都沒有廣告破口的串流電影中特地開了破口,讓知名的主持人Joe Bob Briggs現身講解幕後花絮和彩蛋。「看見熟悉的老面孔對大家講述這些故事,會讓電影的觀眾更加愉快」Briggs說。
(報導原文:https://bit.ly/2YSiZCB)
4.我們放任科技公司一手毀了新聞業,現在終於開始悔改
Google和Facebook等公司大量仰賴新聞的流量來維持營運並賺進滿滿荷包的錢,卻始終拒絕為這種新聞聚合服務支付任何費用。加上這些科技公司仰賴的是一整個集體的新聞產業而非特定一家媒體,所以一家媒體的抵制對其不痛不癢。這種談判力量的失衡導致媒體一直很難從家大業大的科技平台中談判到任何付費協議。這件事終於開始改變:澳洲已經成為首個立法要求科技公司對新聞流量付費的國家,法國也有類似的立法即將生效,此外包含冰島和馬來西亞的政治人物也開始關注類似的議題。姿態較軟的Facebook
去年就開始固定付費給媒體,但更加狡猾的Google則永遠只在受到政治壓力的時候拿出一些實驗性的計畫來吸引媒體合作。他們甚至索性在西班牙拿掉Google News來抗拒依法付費。現在新聞產業終於開始在鬥爭中有所斬獲,科技公司的防線即將像骨牌一樣潰散瓦解。
(報導原文:https://nyti.ms/2SXnxnH)
其他今天也應該知道一下的事
 ̄ ̄ ̄ ̄ ̄ ̄ ̄ ̄ ̄ ̄ ̄ ̄ ̄
➤這是什麼美妙的時代讓Jean-Luc Gogard透過Live Instagram替全世界影迷上一堂大師班(https://bit.ly/2xSKFfD)
➤中國政府公佈電影院重啟標準後Imax的股票在香港股市應聲上漲(https://bit.ly/35POfDP)
➤今年坎城影展入選的電影雖然不會出現在坎城的電影院裡,但將會遍地開花出現在多個合作的影展中(https://bit.ly/2YZ3cSR)
➤Microsoft的Office 365和Exchange Online將提供新功能防止你不小心按下reply-all發信給公司上上下下8000人之類(https://bit.ly/3ciZQh8)
➤James Cameron瘋狂的《Avatar 阿凡達》第2、3、4、5集總計將耗資10億美元(https://bit.ly/3fIaFf0)
➤上海迪士尼樂園今天在嚴格的口罩和社交距離規定中重新開幕(https://bit.ly/3fFUyhZ)
➤ 韓國最大電影院經營者CJ-CGV旗下Yeouido電影院開始測試非接觸式電影院體驗——用機器人、購票APP、取票機、驗票機來取代第一線真人員工(https://bit.ly/2WPbji9)
➤ Ben Stiller的父親、美國老牌喜劇演員Jerry Stiller因自然原因過世,享年92歲(https://bit.ly/2Aj5cuN)
➤ Tesla對不讓他們工廠開門營業的加州地方政府提告,並威脅要把工廠搬去別的地方(https://bit.ly/2zuK9oq)
有線電視 破產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余安安 是兩個女兒的母親,大女快要做媽媽,網民封她為「 最靚婆婆」,她很有儀態的接受:「多謝。」
她擁有八分一英國血統,一出生已像洋娃娃般漂亮,十四歲與爾冬陞拍拖,十七歲演《書劍恩仇錄》 #香香公主 ,廿歲當起麗的電視當家花旦,廿四歲嫁給 #周潤發,九個月後離婚,轟動全港;廿八歲再嫁,當了媽媽後就息影,之後化身ball后,人生一頁頁都是經典,其後丈夫破產和傳緋聞,兩人離婚,余安安沒哭訴,只拋下一句﹕「為了女人最不能忍受的事。」當起堅強的單親媽媽,復出拍戲賺錢,把兩個女兒帶大。全文:https://bit.ly/3vI2W7L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有線電視 破產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夜宿百視達」vs.「皮膚聽音樂」。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夜宿百視達」獲得51%的票數驚險勝出。
我們今天要介紹時代的眼淚「百事達」,其實看到這則新聞以前,我真的以為百視達已經倒光光了,沒想到還剩下最後一間。這家碩果僅存的百事達,最近就特別跟Airbnb合作,打造出一間九○年代的復古看片房。
地表上最後一間百視達位於美國奧勒岡州小鎮班德(Bend),常常會吸引電影愛好者慕名朝聖、回味舊時光,漫威電影《驚奇隊長》也有跑去這家店取景。最近門市經理就突發奇想與Airbnb攜手,直接把門市改造成期間限定的Airbnb住宿房源。美國太平洋時間8月17日下午1點開始(台灣時間8月18日清晨4點),民眾就可以上Airbnb預訂9月18~20日的「夜宿百視達計畫」,那這個方案是只要你花費租借一部電影的錢,也就是3.99美元,再外加1美分,就可以用4美元,相當120塊台幣的破盤價,預訂其中一晚的住宿,而且當天晚上可以無限的電影馬拉松。
店內提供沙發床、懶骨頭和各種枕頭,讓你可以舒服過夜,還提供各種看片好朋友,像是零食、汽水與爆米花,但同時也遵循防疫規定,每位住客都會有適當的隔離區,所有寢具都會進行徹底清潔消毒。
就有網友留言說,這跟台灣的MTV其實很像啊,我特地估狗了一下,台灣MTV是算人頭的欸,一個人差不多要200台幣左右,而且電影超過2小時還要加收費,不像百事達可以電影馬拉松,還有爆米花可以配。
1990年代百事達很潮,全盛時期有超過9千家分店,在台灣就有134家,會員多達330萬人,只是後來被Netflix打敗才會變成現在這樣,全世界只剩一家店。1997年美國串流影音平台Netflix出現,他們剛成立的時候真的是默默無聞超小咖,(第一錯)但當時適逢VHS轉換成DVD的時代,Netflix選了DVD那邊,成功打開知名度,但後來因為燒錢燒太快,導致鉅額虧損,(第二錯)在2000年左右,Netflix預估他們會虧損5,740萬美元,就跑去找百視達,希望百視達能夠買下他們,結果被百視達嗤之以鼻,現在一定超後悔!
在同一時期,百視達注意到門市收入下滑,就找來「翻盤專家」擔任CEO,這個CEO也很厲害,做了很多改革動作,(第三錯)但他們持續低估「線上租片」的潛力,一直到2003年百視達才意識到跨足網路平台的重要性,甚至直接山寨了Netflix的網站,急起直追,不過後來百視達自己起內鬨,(第四錯)母公司處處跟線上部門做對,後來又爆發「滯納金」事件導致股價大跌,以及和Netflix的價格戰。後來百視達終於找到方法反敗為勝,一度打得Netflix跑來求饒尋求合作,但最扼腕的來了,(第五錯)2007年百視達董事會取消了原本答應要給CEO的高額獎金,結果CEO憤而離職,線上業務就此告終,這就是百視達悲劇的開始,3年後這個巨人宣告破產。
百視達可以把一手好牌打成這樣也真的不容易,但從百視達的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來龍頭企業要改變體質有多不容易,上上下下都要改變觀念,那有那麼容易?但是像百視達一樣屢屢錯過翻盤機會,最後恐怕就只剩下「博物館」的價值了。串流平台把百視達逼死了,現在我就要看看有線電視業者會不會學到教訓。歡迎大家留言跟我們聊聊你回憶中的百視達喔~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