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就做了三場,謝謝每一場都來參加的講師朋友,大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都是極有資歷的講師,願意播出一個半小時,以自身的創業經驗,加上近期的學習心得分享,給彼此在創業路上的幫助,這種願意一起付出、一起收穫的心,是讓大家持續做下去的動力。
#鍾婷 每次會議後的文字,都讓我撐大了我的小眼睛,不就是大家隨便聊聊天的學習分享,寫成文字,看起就好有深度啊。果然,文字力還是比能語言力重要啊。
如果你也在一人創業的道路上孤獨徬徨,
常常有想法不知道該跟誰一起討論,
想開始學習自媒體,不知道該怎麼做,
或是想認識新朋友,歡迎一起來創益沙龍。
有做做完做對做好心得 在 俏媽艾瑪 x NA星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好好寫功課。NA星人的新學季功課的模式有些調整,以往是每天都要寫日誌,但這學期老師改成一週一次的『週記』和『讀書心得』,而且沒有規定孩子要哪一天寫,什麼時候寫、內容該寫些什麼都由孩子自己決定。🤔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前一陣子我換了新工作,在適應中也相當忙錄,所以春學季開學後我幾乎沒有一天幫NA星人看過功課😔...前一陣子有家長詢問老師可否分享一些孩子寫得還不錯的作業,沒想到我們家的NA星人竟然被推薦了?!😱熱心的家代還特別私訊我,希望我可以分享一些讓孩子功課有品質的心得給家長....。
可是老實說,最近的我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功課都是NA星人自己在學校課後班寫好,或回家立馬寫完的。我也發現,她很會善用下課零碎的時間來寫作業。我回家之後只會問他說『寫完沒?』然後輪流跟爸爸閉著眼睛簽名😝。前面所提的日記改成週記,我根本搞不清楚只要寫一次,開學沒多久,有次他要去睡了我剛好開書包瞄了一下,想說完蛋了怎麼空白,隔天還叫他起床寫,結果被小孩白眼白不完。 😆
很多人會說,這小孩兒應該是生來天使來著,其實不然。NA星人跟所有孩子一樣,常常分心,做一件事當中遇到其他更好玩的就跑去玩了。我想了一下,也許是我們在比較早期的時候可能做對了幾件事,現在才有機會展現成效,也在這邊不藏私跟大家分享關於『時間規劃』以及『功課品質』這兩件事:
1️⃣ 讓小孩練習寫晚間規劃表:小一上學期我跟大家一樣,在功課方面非常suffer...所以早於老師讓他們練習規劃之前,我已經先讓NA星人自己練習寫規劃表,讓他學習掌握時間。一開始很痛苦,多練習幾次後越來越熟練,而且每次完成就可以集一點,集滿50點可換小禮物或零用金不等。主要是讓小孩有個概念晚上要做幾件事、時間可以拆成幾等分...等等,當他可以完成所有他想做的事的時候,一項一項劃掉也挺有成就感的。往往他在做完『必要做的事』之後,剩餘的時間他就可以拿來翻翻書、看個影片,更能夠體會提早完成事情的好處。
2⃣️ 用日常孩子展現毅力的事,提醒她做任何事的態度都很重要:小一上學期NA星人的字真的慘不忍睹,我常常都把它擦掉、要求NA星人重寫,好幾個晚上NA星人都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但其實他練小提琴更苦,很多練習都是重複又單調,但挺過去後再難的曲子都被他克服了... 所以我常拿小提琴的例子跟他說,很多事情隨便做也可以,想要做好也可以,但成果不同,由他自己選擇。很幸運他選擇後者。
3⃣️ 趁有發生新鮮事的假期寫日記:某一次春假期開始,不是每天去營隊、就是出去玩,根本就是寫日記的好時機啊!我請NA星人每天記錄下有趣的事(而且一定要有趣)。從一開始的三行大字,到五行大字,到六行小字,有一次他寫的一篇遊記超長,雖然都是流水帳,但很明顯他漸漸可以用文字把生活記錄下來。
4⃣️ 提醒文章結尾(通常是感想)可以做些變化:小一上學期的日記通常就是這種結尾『我覺得很好玩』『我很開心』『我覺得很有趣』,看前幾次覺得可愛,看十次就覺得太boring了!有一次我故意把每一篇的結尾唸給他聽,NA星人自己大笑『怎麼都很像啊!』。提醒他注意之後,接著他偶爾會換一些形容詞,就會跑來跟我邀功,久而久之就自己開始換句型、換形容詞,一點一點累積,到現在的結尾看起來還蠻有樣子的。
5⃣️ 從談話過程訓練敘事有條理:雖然小孩講話有時候很沒邏輯很可愛,但從小開始我就很愛揪她語病(職業病使然),會提醒他因果關係,還有敘事要提供多一點context,人家才會聽得懂。最近看他寫的東西,越來越成熟。但NA星人也提到,老師在小日子上面有個架構,只要follow,通常書寫都不是問題。
6⃣️ 可參考坊間引導寫作書讓小朋友從玩中練習:我之前有幫 采實文化 推薦一本『遊戲創意寫作書』,大家可以去翻翻看。坊間也有很多類似的遊戲寫作書,可運用給孩子邊玩邊練習,有空大家都可以在線上或實體書店逛逛。
🎧: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OtkL1CDSu6AHlEMTFM
還是強調,每個孩子的狀態不盡相同,各位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以上方式可以斟酌服用,隨時做些適性調整唷!🤗
別忘記,假如孩子有稍稍一點點的進步,一定要在口頭上不吝讚美,每次都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接著孩子就會樂意去做、更願意去超越自己。💛
😉同步刊載 #媽咪拜、#媽媽經 網站
#時間管理 #時間規劃
#功課拖拖拉拉 #自主做功課
#俏媽艾瑪xNA星人
有做做完做對做好心得 在 吳家揚的樂透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GQ九月份主題:新英雄,找了阿中部長拍了一系列令人尖叫的時尚照片
迷因力量借用這些卓越照片,加上陳時中的名言,獻上不一樣的阿中部長
陳時中就是今年的驚嘆號,這一年陳時中的不朽金句,都是因回應敵人的攻擊而生
親中勢力拿著中國人小明攻擊陳時中,陳時中正氣回擊:「不選台灣,自己承擔」
面對柯文哲的抹黑找碴嘲弄,陳時中說:「我們的敵人不是人,我們的敵人是病毒」
陳珮琪又再拿小明謾罵,陳時中:「我身上掛滿了箭靶,也歡迎大家來射」
前陣子普篩幫天下圍攻陳時中,拿各國普篩實例質疑,陳時中冷靜回應:「做得好的人為何要學失敗的人?」
被記者問:你請政風處調查彰化普篩,導致好感度下降有何感想
陳時中:我不是來當明星,做好事比好感度更重要
這不是時勢造英雄,是戰勝了險峻瘟疫時勢,才被發現欽佩的英雄
當然英雄不只阿中部長一位,還有防疫指揮中心,各部會,所有防疫人員,醫療人員,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做好個人防疫的你我
人人都是新英雄
陳時中可以成為最亮眼的一位,是因為他把柯已遺忘的這句話做到最好:"心存善意,盡力而為"
從柯文哲到韓國瑜,網紅素人政治的民粹型政治人物,已證明這些只為聲量而活的網紅政客,是最恐怖的當代現象
而陳時中正好在這亂世,向台灣示範了一個專業的,非民粹的,技術的,有良知的,有承擔的,不為了好感也不畏抹黑的政治人物與部會首長,該是怎樣的領導與為官風範
謝謝所有守住台灣,讓台灣在2020安然無事的老前輩,中生代,年輕人
你們是令台灣人感謝欽佩的新英雄!
(圖來自GQ,版權歸於GQ)
【GQ 封面人物】獨家專訪鋼鐵部長陳時中:我是真的很難服輸
https://reurl.cc/WLXy8L
===================================================================
【GQ 封面人物】獨家專訪鋼鐵部長陳時中:我是真的很難服輸
過去近半年間,陳時中顯然是個不會做官樣文章的非典型部長,他堅持科學證據,社會溝通時溫柔、充滿耐心,但是在全民防疫的中央統一上,態度又堅如磐石。特別是國際疫情兇猛多變,防疫措施必須滾動式調整,每一次變動就會帶來更多爭議聲浪,阿中部長多次自嘲:「身上掛滿箭靶,歡迎大家來射!」台灣媒體習慣造神卻又樂於落井下石,自然一直炒作「順時中」「逆時中」話題。群眾看得眼花撩亂不知誰是誰非,陳時中自己卻很清楚,不論是很「順」或很「逆」都不是社會之福,所以這位鐵漢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不吝於道歉!雖然現在離疫情結束還太早,但是當前台灣實在做得不差。我們專訪阿中部長了解在全世界的Covid-19大災難時,我們到底做對了什麼?我們的民族性在當中又起了什麼關鍵作用?阿中部長的智慧,是台灣人的福氣,更值得男人學習。
關於台灣這些日子以來的抗疫成就,政府都會歸因於SARS的慘痛教訓而超前部署,而面對國際的連連稱讚,被忽視多年的台灣多少有些好久不見的驕傲。問題是,有多少人習慣這種驕傲?然而疫情始終無法結束,8月起全球又開始淪陷。台灣始終在驕傲與焦慮間搖擺,大家司空見慣的政黨算計照常發生,以至於我們得目睹社會每天上演「看見黑影就開槍」的八點檔戲碼。在這樣的滿城風雨、瞬息劇變的壓力鍋裡,防疫指揮官阿中部長不斷面臨考驗。
回歸這次防疫的基本面,陳時中堅持的政策,與國際做法不同之處在於:入境是否要普篩?最支持普篩的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4/13公衛學院抗COVID-19說明會」就提出:「篩檢是運用公共衛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基本原理來預防疾病。」阿中部長則是堅持先居家隔離14天,有症狀再篩檢。後者考量的是節省醫療資源,還有避免篩檢出現偽陰性的衝擊,因為就人性而言,以為自己是陰性當然忍不住趴趴走,造成防疫的鬆懈與缺口。這個比率有多高呢?8月中CNN引用的研究數據顯示,即使當前最精確的PCR篩檢都會因為採樣的時間、採樣方式正確與否,出現2~29%偽陰性的機率。
不論這兩派孰是孰非,民間對其他防疫措施也還有不同意見,現在要斷定都還太早,但是陳時中參與決策又是政策執行者,在風風雨雨中至少立場不曾搖擺。在當前台灣情況還是相對樂觀之際,我們特別專訪阿中部長,了解他一路以來抱著什麼想法與理念,支撐他執行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GQ: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台灣表現相對較好,部長做為一個防疫指揮官與決策參與者,有什麼心得呢?
陳時中:我覺得在這次防疫過程中,非常需要分層負責與分工,任何層級的領導者基本上就是要有收集資料的能力,然後進行邏輯分析,用專業來判斷與決策。每個人的判斷與決策方式都不同,因此必須靠科學、醫療專業來把關。另一個做決策的重要因素是同理心,不只是要做出決策,還要判斷這樣的決定會對不同類的人產生什麼影響,要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我覺得自己算是比較有同理心的。做完決定後,在與社會大眾溝通對話時,適度表達我的專業判斷,以及進行未來相關政策,我相信這是比較順暢的方式。
GQ:我們全球各國家版本在新品牌宣言上,特別強調當前性別平等的國際趨勢。而很多國際上報導都顯示,全球防疫模範國領導人多為女性,部長對這樣的狀況有什麼看法?
陳時中:防疫是一個長期抗戰,很難說女性領導一定比較成功。但我的觀察是女性比男性多一些細心、耐心,女性領導者有了這兩種特質,決策之後態度也很堅毅,願意好好地執行。很多國家產生混亂,就是後者出了問題。觀察其他國家的情況,我發現控制疫情的關鍵是政策不能混亂與搖擺。其實很多方式都能成功,問題是施政者夠不夠堅定。
GQ:我們換個角度來問,很多狀況出乎意外嚴重的國家,領導人大多是非常傳統的硬漢派男人,部長有什麼感想呢?
陳時中:其實也不能那麼刻板地判定,例如我們看到瑞典是根據科學依據決定不封鎖也不隔離,只柔性勸說要保持安全距離。這種方式是基於不認為疫苗會很快研發出來、又有效,因此在希望不傷害經濟的前提下,在長期過程中形成社區免疫、群體免疫。一開始看起來實施不錯,施政也沒有搖擺,但是後來才發現代價比他們想像中嚴重,一開始也低估了死亡率與感染率。相對之下,台灣對疫苗與治療藥物的生產有信心,因為有以前長期經驗做為根據。當我們對治療方式與疫苗有信心,認為一兩年內有成果,決策就不一樣,在等待疫苗上市前,就努力防止社區傳播與降低傷害。
至於巴西,其實各個省區有不同的做法,只是其總統不積極推動防疫,他就是不服天,要跟自然對抗。這樣的經驗讓我更覺得,人類處在自然變異裡面必須要謙卑,學會順勢而為。
GQ:這次防疫,台灣全民很快就順應政府呼籲,習慣戴上口罩生活,但是這種改變,歐美從領導人到民眾似乎都反應不及,部長怎麼看兩者的差異?
陳時中:從生活習慣來看,歐美地區長期認定戴口罩是弱者表現,特別是美國人,很在意強弱者之差。這是歷史因素的影響,他們的祖先是拓荒者,要跟環境抗爭,要展現強者姿態。而在歷史上,歐洲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海洋國家,同樣要征服海洋,顯示自己很Powerful。相對之下,台灣一直處在外來政權的領導下,我們傾向更謙卑一點,不認為自己可以對抗自然,自然在民族性上比較能順應不利的情況,做出改變以利生存。
GQ:這次台灣超前部署,持續針對疫情預測提出應變之道,但恐懼是人之常情,部長會害怕嗎?
陳時中:我的工作之一其實是要降低社會的恐慌。就像口罩缺貨時大家當然都很害怕,就要努力宣導,告訴人民政府要怎麼處理,對政府有相當的信任感,才會配合政府積極的行為。但是對我而言,每天情勢都在不斷改變,我盡量讓自己戒慎恐懼。恐懼是免不了,就是戒慎。當每天都面對很多不可知時,我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這些不可知的情況,只能集中心力在可以解決問題的行動上。我最大的恐懼就是害怕疫情大爆發,但是從根本去思考,恐懼是來自於擔憂做的準備夠不夠。這點就要多看國外封城或解封後發生的變化,思考他們的問題出在何處,接著問自己會怎樣因應。
GQ:部長有因此做噩夢嗎?
陳時中:我的個性不會花太多時間擔憂目前無法解決問題。我能夠很安心去睡,因為我有方法去面對疫情,這不是說保證一定可以解決,就是把團隊最大智慧化去規劃,把認為最可能解決的因應方案想清楚。
GQ:這段時間有那麼多反對或唱衰的聲音,部長如何面對?
陳時中:有些人會說不要管這種雜音,不要被干擾。但是我會非常認真去聽他們講話,仔細檢視我的政策與他們建議的扞格,以及當中的優劣差異。如果對方跟我講一件事情,我都不聽,也不知道他在講什麼,那麼當我想跟他溝通時,他怎麼會聽得進去?對方跟我講任何事情,我都知道他們講過什麼,也仔細去想過,當對方感受到我仔細想過,也重視他們的意見,雙方就有一個比較好的權衡基礎,也比較能聽得進去我講什麼,而不是互相攻擊,這對我們社會耗損太大了。
GQ:這段時間最難忘的經驗是什麼?
陳時中:有兩件事情,一個是走上寶瓶星號,宣布大家都可以回家,全場的歡呼,讓我覺得自己為大家盡了一些心力。當時努力想讓乘客安全健康地回到台灣,讓大家知道政府跟他們在一起,不要擔憂。還有武漢包機回來,乘客飛機下來的那一刻,我也覺得很震撼。
GQ:傳統上男性為了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常常犧牲了自己的家庭生活,部長怎麼看待自己也做了這樣的抉擇?
陳時中:我犧牲很多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但是我心裡沒有遺憾,因為我太太支持我。夫妻之所以是夫妻,正是她看得到我想要的,也了解了。
GQ:我們很好奇部長怎麼看待當代男人該有的樣子?
陳時中:我想現在男人跟以前最不一樣的地方是對待女性的方式,以及夫妻相處。男性對女性要多一些尊重,打從心裡尊重,不是純粹照顧,而是尊重她是個有想法的個體。我太太是個大提琴家,對我影響很大。國慶晚會時,邀請函上面是寫部長與部長夫人,我太太抱怨難道她沒有名字嗎?所以我就跟相關人士反映。
我從兩個兒子身上看到新一代男人其實有更多不一樣的地方。我的大兒子也是個醫生,很愛老婆又疼小孩,願意花很多時間帶小孩,比我更重視跟小孩子的溝通,雖然我覺得自己以前算做得不錯了。二兒子學設計,他比我更熱情,也更願意替別人著想,我覺得這樣很好。
GQ:最後想問部長從牙醫到成為部長、抗疫指揮官,為什麼人生會有這樣的改變,又有什麼樣的心得呢?
陳時中:其實我一直很想多做一點事,參與公共事務來影響台灣。剛開始不是那麼擅長,要做很多功課,又缺乏溝通經驗,就像當上牙醫公會理事長後,覺得牙醫的健保計算方式,對於國家健保制度的影響很大,因此跳進去面對挑戰、參與改變,後來當了政府官員,在推動解決少子化、長照2.0或是現在的Covid-19,其實都是想做一些改變。
許多人會問我,在推動政策時面對不少政治對抗,會不會很痛苦?老實說,我的挫折感不多,我覺得真正辛苦的,常常是想不出一個完整解決的方案。我擁有行政資源,所以每一件事情都應該對社會有正面的整體影響。我沒辦法保證一開始提出的方案一定可以改善我們的處境,但是透過不斷溝通與理解時,會讓政策的成功機率更高。我是個很願意修正自己決策的人,不會是下了命令就一定要推,比傳統做法多一些彈性,發現自己有錯時,當下立刻調整,反而可以得到更好的成果。
GQ IG
https://www.instagram.com/gq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