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s line拿下第一造成日本YouTube界騷動】
昨天日本兒童頻道的kids line發表了他們1000萬訂閱的影片。他們是日本首個訂閱人數破千萬的頻道。(我這裡暫稱所有以兒童為拍攝主角的頻道都為兒童頻道,並非專指「為兒童打造」的頻道)
當然馬上炎上,一堆人說他們造假,說訂閱人數和新上傳影片點閱次數不成比例,訂閱數一定是買來的等等。反正日本也超多見不得別人好的人。自己支持的網紅(譬如hikakin,hajime社長,fischer’s等)都還沒拿到,憑什麼一個沒聽過的兒童頻道可以先奪冠?( #謎之音:阿就不同路線啊!為什麼YT弄出COPPA這很奇怪的制度,就是兒童受眾最大咩)( #謎之音2:其他大頻道都講日文,已經限制了大多數觀眾,而兒童頻道不需語言,只需要玩玩具,說說外星文,哭哭笑笑打打架,跟看寵物頻道一樣沒有語言隔閡,國外訂閱者佔的比例超大)
反正就是自己沒聽過的頻道突然竄出打敗家喻戶曉網紅的失落感吧,尤其那幾個日本年輕人崇拜的top youtuber粉,甚至開始不分青紅皂白攻擊kids line, #做的行為比幼兒還不如。你們不認識,不代表全世界不認識。我不認識,不代表我的小孩不認識。兒童頻道的小孩不是童星,不會上電視的啊!要不是這些top youtuber跨了領域上了電視,老實說,我也不會認識。#畢竟我的手機YT推薦都是兒童頻道的輪迴⋯⋯
其實kids line這頻道在2018年首度訂閱者超越hikakin成日本第二大頻時就炎上了,然後開始被說靠小孩賺錢、花錢買訂閱者⋯⋯這些都是拍攝小孩影片的頻道會遇到的( #為什麼就沒人罵靠拍寵物賺錢的呢?)樹大招風,毀謗中傷蜂擁而來,然後他們就把頻道訂閱人數隱藏起來。現在日本兒童頻道看得到訂閱人數裡最多的頻道目前是800多萬人,這數字是全日本不分型態總紀錄裡第3名!(訂閱人數刻意隱藏的話就無法計入)(頻道所在國設成無也不會計入任何國家的排行榜)(我的頻道國度設成日本,所以是出現在日本排行榜,若我設成台灣,國家排名可以更前面)(後來為了澄清滅火🧯,他們公開訂閱者數了)
Kids line在影片中說其實他們2019年8月就破千萬,12月就拿到獎牌了,只是怕炎上猶豫了約一年可見他們當時被別人的粉絲毀謗中傷程度真的很大,大到都拿第一了還不敢公布。
看了推特裡罵的人都說他們買訂閱人數。說真的,沒做兒童頻道的人真的不知道 #兒童頻道訂閱人數真的可以爆衝,我就遇到了。去年1月我記得約19萬,8月到39萬,約一年後的今天已經129萬了!後期真的一個月10萬訂閱的速度在跑。只要有一個爆款影片,就能衝超多訂閱。想想 對我這一個 #沒有拍玩具開箱吸引小小孩的無聊生活流水帳頻道都能這樣了,#那些精心設計過的大咖兒童頻道一定爆衝更多!因為我的上億點播只有一片,但那些大咖有好幾片上億、好幾10片是n千萬點播啊⋯⋯
另外,為什麼那些設計過的兒童頻道訂閱數都很可觀,但是新片觀看數未必多?(這也是那些酸民罵的原因之一)畢竟拍攝者長大失去稚氣了,而當初看的小孩也長大了不看了,但是爸媽也不會刻意去退訂,而且影片一直存在,小孩也每年都有新出生,新出生的小孩在YT上則一直被推薦那些已經累積很多觀看量的舊片,於是就出現新來的訂閱者都在看舊片這種奇特現象(其他類別的很少會被翻看舊片),反而不看這些長大後拍的新片,對新來者來說,他們只認識網路上那個3-5歲左右的同年齡兒童(但事實上這個人目前國中、高中了這樣)。
這也意味著,兒童頻道特性上並沒有所謂的鐵粉,原則上是1-2年的過客,每年有脫離者、但也每年新加入很多。只是這些家族性質頻道,沒辦法像NHK那些兒童節目一樣,2-4年就換一次小姐姐,除非媽媽每5年生一個來當第二代第三代小youtuber,否則,全數都會走到一個小孩長大了的瓶頸。畢竟一個國中生玩麵包超人辦家家酒、穿公主裝演艾莎很怪吧⋯⋯而兒童頻道最受歡迎的,是頻道裡的兒童約在2-5歲,一旦上了小學,人氣度就會下滑。這是兒童頻道最困難的一點。
會計流水帳是什麼 在 織田紀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到一位前輩在提斜槓,分享一點感觸。
1999年出社會時,學校時代所學的,能應用在網路領域的技能實在不多。雖說曾經陪著老師架設區域內網,跟著維修熱力學教室相關電腦,甚至還跟著老師被校長叫去規劃與部署資訊教室的網路設備,但大部分工作還是熱力學老師在負責,而我頂多是安裝windows作業系統、設定網路卡、設定內部區域網路等。要拿這項技能出外工作,看似好像能勉強應徵MIS,不過實在不是個人於職場所望。因此,在學校時代,硬著頭皮跟老師又學了各式各樣的軟體。
熱力學老師想多瞭解3D軟體的應用,尤其在分子運動系統的模擬上,可以做到什麼樣的效果。被老師在半推半就之下,四處找了軟體,然後看著完全陌生的英文介面,開始學起3D Studio MAX、Maya、Softimage、Solidworks、Pro-E等。回顧這段學習過程,從結論來說,對一個專科生來講,沒有人教,再者網路翻譯還不普及的年代,要硬嗑英文翻譯,軟體學來著實痛苦萬分。最後,模擬分子運動系統只玩到煙霧、流水效果,進一步把人物3D建模稍微學會後,大致就這麼半途而廢。
人生斜槓,莫名在這一年展開。
右手小拇指上有個很大的疤痕,是當時陪著熱力學老師在實驗室裡,安裝網路卡、影像卡時,不小心沒卡好,活生生把肉夾在主機板跟卡楯中間。那時,我家住在汐止,學校在泰山,熱力學老師偶爾週末會到我家,把玩那堆從光華商場買回來的二手主機跟各種電腦零件,嘗試運用被人廢棄不要的零組件,試著「活化、再造」。尤其,學校資訊軟體資源極為稀少,我們的嘗試,不過是為了讓專科同學們可以有個稍微能用的資訊環境。投入資訊領域的那段歲月,老師從沒在客氣,想到一個題目或是方向,隨即要我去找軟體、找硬體、找資料,就是一句話,然後要我做到。
有一天,熱力學老師說他被校長盯上,要求我們為了學校資訊軟體環境,開始試著架設Mail Server。這玩意對於當時才專科四年級的我來講,實屬全新未知領域,特別是連老師一知半解下,唯一摸索出來的還是Microsoft方案。於是,我被老師諭令去找出各種Microsoft 的企業解決方案。我想,在1998那年,跟我們這類專科生最好的朋友,莫過於XYZ。看懂的人,大概多少理解我在說什麼。XYZ通常不負所望,透過對方找到Microsoft SMB(Small Business )office軟體,其中的Mail Server方案,完全符合老師期望,而我也從那天開始,陷入設定Mail Server的活地獄裡。
誰想學這麼多技能?有時或許是天注定。
畢業前一年,熱力學老師還真的很關心我畢業要做什麼工作,而沒頭緒的我,只是回老師說:「可能做個網頁設計吧。」不說沒事,說了,我的人生齒輪好像又被硬是轉個幾圈。老師說:「那你幫我做一下公司網站吧!我在美國有跟幾位朋友成立一間公司,但還沒有網站,你來做吧。」然後,靠著專三、專四、專五這三年課後累積自學的網頁製作技術,為老師做了個網站,同時還要替他們找主機放上去。事情這樣就完了嗎?當然沒那麼簡單,後來老師想要弄個ftp,方便跟美國的同事交換資料,結果又去搞台ftp Server讓他們方便作業。
學生時代的斜槓,大致到這邊為止,已經讓人覺得很莫名其妙。畢竟,我以為在機械實習工廠,能夠把磨鐵塊、焊接、板金、用車床、沖床、洗床、CNC學會,可以讓自己至少在機械五金相關加工廠上班不是太大的問題,可萬萬沒想到,一腳踏入網路資訊領域,從事網頁設計、美術設計的工作,更甚者因為熱愛繪畫、插畫,在課後時間經營個人網站,也經營出一些小小名號,並且靠著興趣與嗜好,結交許多朋友。讀機械工程科系的我,更不能想像在網路圈工作,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從美術跨到企劃,再從企劃跨到行銷,後來一腳踏上創業之路,不想學的技能也在創業這幾年,強迫自己學習跟參與。
進入中小企業後,宿命是做得多,做到昏天暗地。
2000年網路泡沫掉之後,網路公司倒閉掉大半,但還是有很多小型的網路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像是突然多出一大票「網站製作公司」以及「網站代管公司」,在那年代的網頁設計師一職,基本上不可能只做網頁設計,通常還得多做企劃、文案等相關工作,要是能寫文案還可做企劃架構時,公司也會要求順便做提案、內部文件表單、產品介紹文案等。不管要或不要,公司規模小員工少,老闆要求之下,工作通常多又雜,可礙於沒有太多工作經驗,再加上網路業發展並未到一個明確的框架之中,所以進入中小型網路公司上班,必然會不斷提升增加工作類項。
初入社會後,令人匪夷所思不外乎是除工作任務內的事務得做,還要多做很多非工作領域的事情,像是招呼好客人學到水泡茶、製作各類支援表單、撰寫各種補助案、為老闆私人撰寫各種詭異又難以說明的企劃,然後從網路走向實體,做展場規劃設計、佈置、叫賣商品之類的事情,工作展開又多又雜,瞬間冒出一股自己彷彿什麼都要會的錯覺,實務上很多事情做得沒經驗、沒到位,因而被老闆、主管罵。出乎意料的是,耐罵的技能從中慢慢增長、茁壯,想也沒想過,原來能挺得過謾罵會是職場上一項重要的職能。
為什麼創業之後,很多創業者的技能會大幅擴張?
創業,一個人當十個人用。不是不想請更多人來做,而是請不起。因此,創業之後,如果工作不涉及過多深度專業,能自己做的,一般來說多數會自己扛下來做。然後,接著是無止盡做不好、被修理、幹不到、再修理、不到位、繼續修理的做到要你命的死循環之中。說好聽一點是省成本,能者多勞;說難聽一點,誰要你沒錢、沒背景、沒貴人拉把手還自以為是的想創業。經營一個網站,沒內容可是不行,於是自己來寫;網友問題多,提出許多疑惑,還是要自己做客服;找投資人至少得準備募資計畫,不管會不會寫,沒有也沒得談,咬牙硬上熬夜上網查資料,拼了命的一頁又一夜的寫。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財務、會計。多數新創企業成立初期,甚至到了營運中期,多數不會在會計、財務上下太多功夫,頂多紀錄一般流水帳就很厲害,要聘僱一位專門會計,幾乎不可能。這也樹立日後與投資方難以談判的門檻,我也曾是其中的受害者,令整個募資過程困難重重,為此與太太一同學習初等會計,使用會計軟體入帳,試著藉由軟體做出各種財務報表,用來跟投資人洽談之用。在做的過程中,常會出現懷疑人生的念頭,不停地自問著:「為何會走上這條路?幹嘛要找自己麻煩,沒事把自己弄成這個鬼樣,何苦?」開始質疑自己時,步伐會變得緩蠻、沈重,情緒相對被影響,當某一天停下腳步回過頭來一看,發現自己累積了無數的技能、職能,有的好、有的不好、有的專業、有的不專業,好像什麼都會,意味著什麼都不是很到位,那種自我質疑的遲疑,成為前進過程中的一大阻礙。
時至今日,一位知名的資深業界講師,在課堂上分享到:「當老闆的,最好要會打高爾夫球,了解高爾夫球的社交文化,最好還可以懂得怎麼喝紅酒、白酒。不會,很多未公司尋求成長、增長的活動,很難有介入參加的機會。」聽他這麼說,似乎到了現在,要學的技能、職能,還得再增加。斜槓人生,由不得自己,可以的話,誰不想活得簡單、輕鬆,可也是為了想要活得越簡單,付出的代價相對越高,越不想怎麼做,世界就會越想要你往那邊做。
會計流水帳是什麼 在 寫點科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北漂青年流水帳心情紀事
#中國特色App #豬肉
每個人都有他擅長做、與喜歡做的工作。可能擅長做的工作不一定喜歡、喜歡做的工作不一定擅長;兩者相互取交集,或許才是最理想的工作狀態。比如有人很細心、擅長 Operating 類型或後端支持的事情,但喜歡做的卻是創造類型的工作(可能不一定合適)。
有些殘酷的結果是,雖然有自己更喜歡做的事情,因為經濟學上的比較利益,導致在競爭之下為了餬口,還是得被分配到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個人在一生中成就感的實現,或許就在於努力的挖掘並精進自己的交集區,讓自己擅長自己喜歡的事情。
以我自己作為金融背景出身但喜歡觀察科技產業競合的人而言,Top Priority 是售前顧問,或是 IT 產業趨勢研究人員;我喜歡思考企業方向與產業策略層的事情,也覺得以煽動性地輸出來影響他人是挺有意思的事情。擅長但不是最喜歡的是純財務會計。
至於我最不擅長且不喜歡的,莫過於產品了🤐
產品相關的 Domain Know-how 與產業研究真的是天差地遠,包括:使用者研究、UI/UX 使用者體驗、使用流程圖、產品原型圖... 等等。
產品人才著重的不是個人主觀意識的輸出、不用理會大環境更迭也不用浮誇的口才,而是把自己壓得很小很小、專精在一個功能的實現、不斷地聆聽並融入各方使用者的需求,同時細心考量到後續使用階段中每一個可能出現問題的面向。
今日看到一位產品同事,能將所有細微的系統元件,包括功能與擺放位置都梳理的清清楚楚,聽得我不住地佩服。只能說術業有專攻😅
---
話說回來,這一兩年來在中國,「產品經理」一詞非常非常熱門,似乎人人進到 IT 行業,夢想都是「成為產品經理,打造出一款爆款互聯網產品」。一堆奇奇怪怪的媒合平台類 App 大興其道(雖然可能不一定賺錢)。
但神奇的是,中國並不時興一款產品只能有一個 Focused Value 的這種道理,介面都是眼花撩亂、功能上一定要大平台/大禮包/生態系模式,什麼事情都能在同一個 App/網站上完成;故而似乎也不甚注重直觀性,或 Less is more 的 UI/UX 美學。
上面的敘述無涉於褒貶,我覺得這是一種中國特色式的 UI,歐美慣用的 App 界面打進來,說不定還沒有市場接受度。(私心猜測,對此有所了解的讀者也歡迎留言討論,我是真的很好奇😘)
如果有看過我寫過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介紹(https://kopu.chat/2017/10/13/google-material-design/)的讀者,可能有印象我推薦過一本書,叫《設計的心理學》,可說是 UI/UX 界的經典書籍。
但既然中國有中國的玩法,那他們的產品到底都是用什麼樣的想法、依據什麼樣的準則去打造的呢?
若作為外國人,希望研發出一款 App 產品進軍中國,那他們到底該看哪些書籍,如何掌握廣大民眾需求?好神祕啊...... 😓
雖然是個商業價值巨大的市場,卻是個獨一無二的沙盒環境。來這裡之後對於某些事情的既定印象通通都被推翻了,也才發現其實台灣在某方面比我想像中還要國際化。
比如對於各式各樣國外 App 的接受度(雖然先前採訪完雷亞後也了解到這其實對於本土 App 商是很激烈的競爭壓力),或比如各式各樣的西方節日。
在北京除了購物商區,聖誕氣氛並不是很強烈,更何遑萬聖節感恩節...... 近來最盛大的節日似乎就是雙十一雙十二了。
這讓我感到有些微微的可惜,十二月對彼時還在台灣的我來說,可是個帶有幸福感的季節呢。(台灣商人在萬聖節與聖誕節等節日時的宣傳從來不會落於人後)
更可惜的是,上海都已經降下初雪了,然北京雖已屆零下十度,卻也沒有下雪的跡象。空氣實在是太乾燥了。
---
唉拉拉雜雜地又說了一堆,話癆本性暴露😛不敢在這裡開直播講話就只好用文字和大家聊天了(謝謝有讀者還捧場記得我先前的直播哈哈)
PS: 豬肉真是完全沒有消息啊。超市與餐廳照樣賣,也沒人不敢吃。我瞧著津津有味吃著烤豬肉的同事們,默默把碗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