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946年中華民國「制憲國民大會」臺灣區代表當選人名單。
12月25日是聖誕節,也是中華民國的行憲紀念日。
1946年12月,制憲國民大會所通過之中華民國憲法和憲法實施之準備程序中規定「本憲法在1947年12月25日實施」,即在此日之前應當選出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和監察委員,以便在行憲之後產生中華民國政府。
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在國民政府公布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當選名單之後,於1947年12月21日發表了聖誕節廣播講話,以下為內容摘要: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就是耶穌降生一九四七年的聖誕節,將是我們中華民國和全體人民統一獨立平等自由新生機運肇始的一天。我們新憲法特點,就是它保證要把基督教理的基本要素,即個人的尊嚴和自由,普遍的給予我們全國的同胞。這個新憲法確認了全國國民的各種自由權利,它在國家統一與自由之下,於一個自由人民的精神中孕育誕生。我們認為新憲法的實施,只是完成我們建設新中國的最後目標的初步。但這對我們中國三千年來專制政體和封建社會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我願我們全國同胞,憑著信仰和虔誠,共同一致,努力前進。」
民國36(1947)年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正式實施。
在行政院將行憲紀念日定為國定假日後,自1962年至2000年間的每年12月25日均放假一天,而從2001年公務人員實施周休二日之後,行憲紀念日便成了只紀念不放假的國定紀念日。
回顧制憲過程,民國25(1936)年5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公布「五五憲章」,但旋即進入戰爭階段,因此擱置憲法制定事宜。
民國34(1945)年9月9日,何應欽將軍代表於南京接受日本降書,仍在重慶的國民政府,則於民國35(1946)年5月5日遷回首都南京,政府機關也陸續回到南京。
民國35(1946)年1月10日,由中國國民黨邀集中國共產黨、中國青年黨及社會賢達人士等36位代表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原訂5月5日召開制憲國民大會,後因協商破裂,國民黨宣布於11月12日舉行制憲國民大會,而共產黨、民主同盟拒絕出席。
制憲國大代表有分配政黨名額共700席(其中中國國民黨220席、中國共產黨190席、中國青年黨100席、民主同盟80席、社民黨40席、其餘無黨人士70席),各省區域代表有770席,職業代表437席,特種代表(僑選、蒙藏、軍隊、婦女等)143席,共2,050席。
包含臺灣、東北等日本占領區則在戰後選出,於11月15日國民大會制憲大會開幕式,國民政府蔣中正主席致詞時也有提到這二處。
此次制憲國大代表,臺灣區分配到18名,包含臺北縣、新竹縣、臺中縣、臺南縣、高雄縣、花蓮縣、臺東縣、澎湖縣等8縣各1人、臺北市1人、婦女代表1人,高山族代表1人、農會代表2人(含漁業代表1人)、工會代表2人(含鐵路工人代表1人)、商業代表2人(含航業代表1人)、僑選1名。
上述之國民大會臺灣區區代表及職業團體代表於民國35(1946)年10月31日舉行的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一次臨時大會上選出,當選人分別為:顏欽賢(臺北縣)、黃國書(新竹縣)、林連宗(臺中縣)、李萬居(臺南縣)、林壁輝(高雄縣)、張七郎(花蓮縣)、鄭品聰(臺東縣)、高恭(澎湖縣)、連震東(臺北市)、謝娥(婦女)、南志信(高山族)、洪火煉(農會代表)、劉明朝(漁業代表)、吳國信(工會代表)、簡文發(鐵路工會代表)、陳啟清(商會代表)、紀秋水(航業代表)及郭耀廷(臺灣華僑代表)共18位制憲國大代表。
至於制憲國民大會代表的選舉方式,並非由臺灣省民直接選舉,而是採間接選舉方式,由各縣市議會以及各代表協會組織推舉候選人,並經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核定後,由臺灣省參議會投票決定。
當時臺灣省參議會有30名參議員,其中多位「帶職參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包括副議長李萬居,以及洪火煉、高恭、林連宗、顏欽賢、鄭品聰、林璧輝、劉明朝等參議員均獲選制憲國大代表,而時任臺灣行政長官公署秘書的長葛敬恩,亦以特種(軍隊)代表的身分出席南京的制憲大會。
當年臺灣代表團於11月15日赴南京國民大會堂(今南京市人民大會堂)報到,出席制憲國民大會。
大會於11月22日選出主席團主席48人,吳敬恆為大會主席,臺灣代表黃國書名列其中。
「中華民國憲法草案」於11月28日進行1讀,12月21日完成一讀,12月24日完成二讀並通過10條「憲法實施之準備程序」,規定憲法於隔(1947)年元旦公布、12月25日實施。
制憲國民大會於民國35(1946)年12月25日三讀通過中華民國憲法,日後便以12月25日為「行憲紀念日」以茲紀念。
不過,這批制憲國大代表屬於任務團隊,因此當制憲工作完成後,制憲國民大會隨即解散。
民國36(1947)年11月21日,全國舉行大選,由全國國民以無記名方式直接選舉3,045名國民大會代表,是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也是日後因政府遷臺遲遲無法改選而遭受批評的「萬年國會」。
資料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最後一屆國大代表名單 在 蘇嘉全Su Jia-chyu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民主先生李登輝前總統在今天蒙主寵召,離我們而去,聽到這個消息,就彷彿胸口突然壓了一塊大石,如此沉痛、令人難捨!
相信在此時此刻,許多人一定跟我有著同樣的感受,因為李前總統的一生,承載著台灣人從殖民、威權走向民主、自由的寶貴記憶。
回想我與李前總統的初識,要從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說起,時任副總統的李先生在晚間宣誓繼任中華民國第七任總統,那時成立不久的民進黨跟國民黨,始終是站在對立抗爭的兩端,而當年我是民進黨十一位國大代表中最年輕的一位,我們原以為李前總統也會跟傳統國民黨保守派一樣,抗拒民主化浪潮,然而當李前總統在二月政爭的驚滔駭浪中成功連任後,隨即召開國是會議,廣納各界建言,結合民進黨的主張與爭取,開始推動一系列的民主改革。首先即是修憲終止動員戡亂,廢除臨時條款,然後讓第一屆資深中央民意代表退職,使「萬年國會」走入歷史,國會得以全面改選,更修憲推動總統直選,台灣的政治民主化從此開始迅速發展。
1996年總統首次直選,那時李連搭檔競選,我那時已連任立委,同時也擔任彭謝配的競選執行總幹事,再次與李先生競爭。96年總統大選是台灣人第一次當家作主選擇自己的未來,當時社會內部眾聲喧嘩,外部則有著中國進行飛彈軍事演習威脅。然而,就在這樣內外交迫,國際注目的重要時刻,儘管最終由李連配獲得54%的得票率,當選第九任正副總統,但台灣人不畏挑戰,勇敢投下自由意志的選票,選擇自己喜歡的候選人,也贏得國際社會的肯定,可說是最後的贏家。
在李前總統主政的十二年中,他戮力推動台灣民主化,從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政黨政治架構的建立、軍隊國家化、解除黑名單,以及使人民告別威權統治,白色恐怖不再。這段寧靜革命的成就,讓已故國際知名政治學者杭亭頓曾公開表示:「李登輝過世,台灣將留下民主,但李光耀過世,制度隨之而去」,台灣成為第三波民主化中最耀眼的國家,可以說李前總統民主先生的稱號當之無愧!
即使2000年卸任後,李前總統也沒有卸下重擔享受清福,繼續用背著十字架的精神,為台灣的民主鞏固與發展四處奔走。在大腸癌治癒後,他走遍台灣各縣市,對每個地方的發展與建設如數家珍,在走完這趟生命之旅後,他主張台灣應該推動第二次民主改革。可以說,李前總統燃燒自己有限的生命,化作永續發展的養分,喚醒台灣人對腳下這塊土地的重視,建立追求自主的意識,確立台灣的獨立存在。他一再呼籲台灣人必須脱古改新,揮別民族主義,讓民主成為台灣人的共識,提醒我們永遠記得要抬頭挺胸的在世界上立足,以身為一個台灣人而驕傲,從此告別悲哀。
李前總統的離去,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新的開始。在新的時代裡,台灣要面對的挑戰,比過去更加巨大,但是現在已經沒有那個笑容溫暖敦厚,目光犀利堅定的阿輝伯替我們一肩扛起,所以台灣人一定要更加勇敢、更加團結,我也堅信在天上的阿輝伯,一定會時時刻刻照看台灣,保佑台灣。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再不捨也還是要擦乾眼淚揮手道別,阿輝伯請您放心的回到天父懷抱安息,過去是您揹著台灣一步一腳印,在民主與自由的道路上,風雨無阻的向前邁進,是時候該好好休息,換台灣人背負您的意志,做自己國家的主人,走出屬於新時代台灣人的未來。
最後一屆國大代表名單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紀念泰源起義50週年座談會致詞
在座的獨派前輩們大家平安喜樂。
莊萬壽教授說過,「民族尊嚴」是先人為自己民族犧牲奉獻記憶的總和。
一支被殖民統治者抹去記憶的民族,自己不懂得回顧歷史,敬重先人與同志,就無法建立一支有民族尊嚴高度的國族。
五十年前的2月8日中午,台東監獄發生台灣獨立運動島內第一起革命戰役-【泰源起義】。發起革命的五位烈士目標是先佔領台東富岡電台,播放《台灣獨立宣言》,號召台灣人起來推翻支那外來殖民政權。事後五人遭到逮捕槍斃,我們在此為紀念此一事件,向雲林北港鄭金河烈士、台中大里江炳興烈士、台北九份仔詹天增烈士、雲林虎尾陳良烈士、嘉義謝東榮烈士,五位建國烈士致上敬意。
我今年五十歲,1970年那一年剛好是我出生的一年。我出世之後,直到我成長離鄉就學,我的家就住在雲林西螺一位名叫【廖文毅】也就是台灣國臨時大統領家裡。
廖文毅是留學中美日的西螺當地望族,在美國取得俄亥俄州的化學博士學位返台。國民黨來台初期被指派為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簡任技正,並兼任台北市政府工務局長及工礦處接收委員。
1946年辭去職務,競選「國民參政會」(當時國家最高的民意機構)的參政員,及「制憲國大代表」的選舉,都不幸落選。看到國民政府戰後種種腐敗胡作非為,廖文毅不管提出希望當時政府可以聯省自治、尊重台灣文化等主張,都被殖民政府已讀不回。
228事件發生時,廖家兄弟正好到上海印雜誌,便代表台灣革新會,發表告全國同胞書,要求正視台灣問題,嚴格查辦當時的台灣主政者陳儀、並徹底調查二二八慘案。沒想到他不但沒有得到回應,竟然還被政府通緝列為黑名單、直接把他變成二二八事件的首謀叛亂犯。最後迫使他走上推動台灣民族獨立建國之路。
1956年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正式成立,廖文毅擔任大統領。向國際社會宣揚台灣獨立建國的主張,而這個政府也曾被部分國家承認,1957年馬來亞聯邦總理拉曼,邀請廖文毅以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身分,與各國元首並列,出席參加該國獨立慶典。
這些年,我一直跟隨前輩們的腳步,投身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然而,台獨運動從1956年至今,隨著時代的轉變,全球化、民主化、文明化,乃至中國邪惡勢力崛起,國民黨共產黨化,民進黨國民黨化,2018民進黨杯葛東奧正名,致使選舉全面潰敗。到2019爆發香港反送中革命、美中經貿戰爭,使得2020民進黨提名的華殖總統以817萬票,大贏島內親共勢力的550萬票。而企圖入陣取得權力的獨派政黨,在2020幾乎是台灣面臨亡島滅族的戰役中,卻仍然各吹各的調,無法團結合作。以至於過去政大選研中心民調有23%堅定獨派支持者,東奧正名在民進黨杯葛下拿了476萬票的堅定台灣派政黨,沒有任何一個黨拿下5%以上支持度,形同全軍覆沒。
我想我們所有的獨派人都應該檢討反省,為何這些企圖入陣的獨派政治團體會短視己利、疏離人心,喪失民意的支持,到如今交出這樣的成績單?
然後再好好想想,當獨派與統派,都已成為台灣未來逐漸消失的兩極,華殖建制派繼之而起,成為新時代共識。我們應該如何重新定位獨派的定義?是否該重新思考我們所追尋的價值所在,以及接下來在華殖建制派在台灣邁向華殖一統與獨立建國的十字路口的時代當下,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改變與作為?
「獨派」不該只是一股信念
時代一直在改變,獨派也需要隨著時代的改變,隨時自我提升,放下成見,時時透過彼此對話尋求共識。而不是僵化在過去,固執己見。
除了崇高理想,獨派應該具備自省、開明、寬容、與熱忱的性格。要有前瞻進步的視野、無私奉獻的胸襟;要有團結合作的氣度,不求個人名利權祿的高度,還要有劍及履及的行動力與說到做到的執行力。才能重新贏得人心、匯聚人氣,重新成為引領時代前行的標竿。
舉例來說,當年蘇煥智力擋陳唐山的濱海工業區計劃,最後保留了如今的台江內海濕地更成就了南科。但卻也讓彼此因為立場的對立,至今視彼此為仇敵。但若真心為公眾利益,不應該是這樣的心態與結局。
政治與經濟、理想與權力,自來就孟不離焦。我們所能做的,若不是入陣取得權力,唯有強化交流、對話,取得共識、合作,擴大民間組織與影響力,才能落實民主深化,真正透過民意,有效管理政府。
危機就是轉機,如今美中貿易大戰,中國爆發瘟疫,中共從隱匿疫情,到醫療體系崩解,到地方自治全面失控,讓世人看見中共的醜惡面貌,進而必須採取孤立中國以求自保。如今中共垮台幾乎已成遲早的定局,顯見那些滯台中國經商大佬們所謂的【你們都不知道中國有多進步】的言論,有多愚昧與無知。
別人的失敗,不代表我們的成功。我輩得培養【看有不看無】的性情,尤其在同志之間,要看見別人對台獨建國運動的貢獻,而不是只看見別人的意見作為與你的期盼有所不同,就形成對立,彼此放話不對話。
蔡英文選後致詞主張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已經獲得美國、英國媒體的肯定。如今更加有三十幾個國家支持台灣加入WHO國際衛生組織,我們是不是要重新思考在這樣的國際局勢之下,獨派應該如何修正路線,扮演引領政府在對的時間做出對的決策的民間力量。
3月17日IR獨立公投小組發起人江蓋世前輩,以及北社李川信社長,正在研擬將在北社舉辦一場探討獨派新共識的討論會,屆時會邀請在座前輩共同來參與跟討論。
台灣人因為歷史的緣故,自來憨慢對話。從對立到對話,從對話到共識,從共識到合作,台灣建國強國的大夢,才能具體實現。以上是個人的淺見,如有講太過與得罪之處,懇請見諒!
今天是高金郎前輩80歲生日,在此謹向在座所有台獨運動的前輩致上最深的敬意,更要跟金郎兄說聲生日快樂!謝謝逐家這一生為台灣獨立建國所做的一切。感謝!
最後一屆國大代表名單 在 1991.06.21 萬年國大結束! 565位國大代表全數退休...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1991.06.21 萬年國大結束! 565位國大代表全數退休雖然在1989年立法院就已經通過《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自願退職條例》,只是當了四十多年的國大代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