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吵著要看手機電視影片怎麼辦?
#如何與孩子建立使用3C的規範原則?
#給孩子最棒的品格禮物是自律及情緒管理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如何因應孩子,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不能看電視、或者是要結束看電視、看影片,也是家長們也想了解的教養問題
當寧寧老師對蜜亞醬說:「醬醬,把iPad收起來囉」,蜜亞醬對我說了一聲「好」,就自己把iPad蓋起來,轉身找其他樂子。過去寧寧老師也遇過,要結束3C影片時,蜜亞醬的各種哭鬧,簡直就是親子的3C戰場~但透過正向同理心教養,以及情緒教養,與孩子一起學習合作、自律和情緒管理~
我之前看到吳鳳一篇關於「給或不給孩子看手機」的文章,覺得深有同感。
文章連結,請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photos/a.10151264031726961/10156771129441961/?type=3&theater
在生活中出門在外,很常看到許多幼小的孩子坐在推車上、椅子上,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台台的手機,播放著YouTube上面的卡通,每次看到,心裡面總有一種莫名的惆悵感,孩子們在看影片時的眼神,都是無神的(也可能是累了,哈)。我並不是要指責家長給孩子3C 產品,因為剛好這個世代,3C 產品成為我們生活的必備用品,手機平板電視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這個世代出生的孩子,3C 產品就是他們的生活,無可避免。
然而,孩子接觸3C 產品,也絕對有賴於家長的覺察。覺察嬰幼兒接觸及使用3C 產品的影響,而願意在降低影響之下,一起來跟孩子學習,如何不依賴3C 產品,讓3C 產品成為孩子無聊時、哭鬧時、吃飯時的「必備良品」。
這是「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所寫的文章。已經有非常多研究,發現嬰幼兒接觸3C 產品對身心理發展的影響,給大家參考
育兒知識:兩歲以前用 3C 產品,會傷害孩子腦部發展
http://twkid.com/p/2297
在蜜亞醬2歲以前,我是完全沒有給她看3C 的。慶幸我正好有一堆來自寶寶手語、寶寶瑜伽、遊戲的點子,還有繪本、玩具、唱歌,在孩子無聊、哭鬧時,總能派上用場,而減少我窮突末路必須拿3C 產品出來哄孩子。在蜜亞醬快2歲之後,我開始開放,選擇有幫助的3C影片,與孩子一起學習~
而面對3C ,我們真的要「堅持不給」嗎?
我來跟大家分享「如何與孩子建立使用3C 產品的規則」?
在跟孩子建立規範的同時,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自律、自覺能力,以及「情緒管理」的能力。
我在這篇跟大家分享過,自律跟情緒管理,都是家長需要陪伴孩子培養的能力
「給孩子最棒的品格禮物:【自律及情緒管理】」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789811144760233/?d=n
一開始在規範孩子接觸3C 產品的時候,像是不能看影片、或者要結束關閉影片時,一定會遇到「逆子」上演,而我們當下也可能會生氣、不爽、惱怒。是的,不只有孩子會演,大人的內在小劇場也是很精彩。然而,遇到孩子哭鬧時,先不要跟孩子對立,而是 #溫和而堅定 持續與孩子建立正面的溝通,讓孩子跟我們合作。
家長的態度,尤為重要,在建立孩子使用3C 產品的內在自律及外在行為規範時,我們要有耐心、同理心,以及 溫和而堅定 。
🔖首先,我會跟孩子討論「接觸3C 產品」(大多是用看手機的例子)可能的負面影響是什麼,譬如,眼睛會壞掉、會近視、會失去許多美好的時刻、跟媽咪一起玩的時間減少、投入喜歡事物的時間減少....等。先給孩子正確的認知觀念,同時一起建立行為規範。
我在給手機、給孩子看卡通影片之前,會先 #溫和而堅定 地與孩子溝通:
▶️告知孩子可以看手機/電視的原因,譬如,之前約定過、今天是一週一次的影片時間
▶️看多久,時間多長。蜜亞醬還小的時候,我是教她看時鐘的長針,從哪個數字走到哪個數字,就要關手機/電視。從蜜亞醬2歲之後開始,我們從10分鐘,延長到30分鐘,都是看當下最適合多久,來跟孩子告知。而我們每一次選擇的手機/電視影片,最好是跟規定的時間差不多,才不會在孩子看的最高興的時候被嘎然而止,突然被中斷的興致,孩子就容易發脾氣,但如果影片結束,也跟著結束關掉手機/電視,孩子的心也會一起往下放,我們在引導結束時,也比較容易
▶️在收起手機/電視的「前5-10分鐘」,開始預告要收手機了。通常也會擬人化手機的方式來告知,「手機要睡覺嘍」、「手機要休息嘍」「手機要去洗澡嘍」、「手機的爸爸媽媽來接他嘍」,接著溫柔提醒孩子「你也要休息嘍」、「你也要洗澡嘍」,「眼睛也要休息嘍」。因為發展特徵,孩子會認為萬物都有靈性,這樣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在同理心之下,比較願意配合
▶️時間到的時候,告知孩子要結束了,就關掉手機/電視
一開始,幼小的寶寶或孩子,大多會無法接受而哭鬧。此時正好是一起學習情緒管理的好時機。
當孩子哭鬧時,我們當下就溫柔、溫柔,保持堅定的態度與信念。
面對孩子的情緒風暴,我們可以:
✅同理孩子的感受
✅陪伴孩子度過情緒風暴
✅告知孩子結束使用3C的原則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而這個情緒管理的練習過程,也會重複重演好幾次,直到孩子願意開始合作,以及情緒管理能力提升。
蜜亞醬是快兩歲,才開始有手機卡通可以看,遇到孩子哭鬧吵著要,我就溫和而堅定地,以我上面分享的方式,陪她一起練習。幾次之後,蜜亞醬就明白該怎麼做。偶爾給她看電視、看手機影片,時間到了,她會自己關起來。
也有家長會遇到,叫幼小的孩子出現不願意還手機的時候,怎麼辦?
⚠️我們盡量先不要跟孩子搶手機,而是溫和而堅定地再次告知。同時,輕輕抓住孩子的手臂,避免孩子甩、丟,當我們輕輕抓著孩子的手臂時,他們手部的力氣會降低,再從他們手上拿走手機。
🔖若孩子需要安撫,我們就好好地安撫孩子。若需要,也可以跟孩子討論,什麼時候還可以在看?時間多久?可以什麼孩子喜歡的卡通?來給孩子一個期待,轉移注意力。
平常,我也會跟孩子討論卡通內容,並將卡通的人物應用到生活中,當需要的時候,這些孩子在意、喜歡、崇拜的卡通人物,會成為我們教養上的好幫手。
!!當孩子能夠開始做到遵守規範時,記得要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
肯定與鼓勵孩子「願意」、「進步」和」「努力」的地方,絕對能累進孩子願意進步的內在動機,下一次遇到新的學習機會,孩子也會更加願意。
上面我提到的吳鳳,在他自己的文章中,所採取的是原則是「全然不給」。我個人認為,若要給,也要給的有彈性、智慧、有方法。凡事過猶不及,在提供3C的過程中,家長堅定執行自己的原則,用心陪孩子一起來練習親子之間的溝通,與規範的遵守。3C所提供的娛樂和教育,我們若是應用得當,對孩子的學習成長也會有幫助。
⚠️大人的身教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當我們不要孩子看手機時,也要留意我們自身的內外在是否一致。跟孩子在一起時,盡可能地專注陪伴。不要讓3C變成孩子學習與娛樂的全部,家長的高品質及用心陪伴,對孩子來說,一定是比給3C還要更值得投資的禮物。
#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 #自律能力培養 #同理心教養 #如何因應嬰幼兒看手機影片 #嬰幼兒哭鬧怎麼辦
✅手足爭搶,該怎麼辦?寧寧老師以正向和同理心教養,提出對應的教養方向,我們除了教借用的孩子「等待」和「借」,也要能夠同理「被借的孩子」的心境~來看看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的教養分享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1054573474950664/?d=n
✅幼兒生氣時會丟東西、尖叫、打人怎麼辦?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1043462186061793/?d=
圖片來源/網路Pixabay
「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在 看板BabyMother - [寶寶] 孩子與長輩相處的問題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在 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法國父母最信賴的心理學家... 的評價
- 關於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在 四招簡單實用情緒管理法, 大人小孩都該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在 如何幫助孩子掌握「情緒詞彙」? 處理孩子情緒父母必學sop 的評價
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即使到了現今,當有人說打屁股和懲罰是沒有用時,也仍會立即引發激烈的回應:「可是必須設定界限啊!」就好像那是顯而易見的事,而我們可以拿打屁股和懲罰作為界限。
它們是界限,但如果它們反映了父母在知識與自制力的極限,而且尤其限制了孩子的大腦能力。那真的是父母所想要的目標嗎?
確實,孩子需要學習共同生活的規範及一些保護的規則。然而,界限代表的是圍繞與界定空間的邊界。
為什麼不給予孩子這份空間,讓他在裡面茁壯,有權利做各式各樣的事,享受自由和許可,而不是將他的注意力吸引到邊界上?因為當我們向他指出了邊界,不可避免地,他更會企圖越界。
●拒絕時,要接納他的情緒
我們已經看到,在各種狀況中,比起說「不行」、「停」,更合適的方法是具體行動、突顯其他的替代做法,或是提供選項,並且和孩子一起做夢。我們已經發現,對孩子說「不行,別碰插座!」是很不妥的做法;而相較於跟他們說「不行,你不會有糖果」這種容易引發狂怒的言詞,父母對既非請求也非問題的話,總是會說「不」,但這些「不」是沒用的。
反之,一旦確認那是真正的要求,而他所表達的渴望又透露了不合理的需求,那麼懂得拒絕顯然是有幫助的。如果孩子看到自己所有的渴望都會馬上被滿足,他會喪失自己的界限感、喪失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建立在自身與環境的界限、在失望的經驗中。
然而,許多父母因為害怕會讓小孩心理受創,會讓小孩痛苦,或者失去孩子的愛,而不敢拒絕小孩。他們自己曾因為父母的拒絕和拒斥而痛苦;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害怕孩子的憤怒。
孩子有權感到憤怒,那是失望帶來的正常情緒。他有權向父母表達憤怒,父母正是令他感到失望的起因。為了讓孩子能自由地感受與表達憤怒,並學會接受失望,他的父母不能覺得自己被這股憤怒摧毀。當父母害怕孩子的憤怒時,孩子感受得到,他抑或把憤怒回收到自己身上,抑或變得暴力。暴力不是憤怒,而是與徒勞的狂怒混在一起的害怕。
「沒錯,沒得到你想要的糖果真的令人失望」是一種能賦予他擁有渴望的權利,也是教他用語言來表達經驗的方法。
●給指示,而不是禁止
在設定界限時,相較於「禁止」,不如「允許」和「提供資訊」。
孩子隨著自己注意力的方向行動。因此,我們在他們腦海中激起的畫面,就是我們為他們設定的目標。
「允許」會將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被期待的行為上。
「禁止」則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有問題的行為上。
把手放在瓦斯爐上未必是被禁止的,主要是那樣做很危險!禁止一項危險的行為是有風險的,因為禁令遲早會被違反。然而,當孩子有了危險的觀念,就再也不需要複述了;只需要不時提醒他即可,因為他的注意能力尚未完善,而在發育的過程中,由於大腦經過如此大規模的重組,需要重新提供資訊。
.
本文摘自
《#最好的教養_從正向面對情緒開始》
父母最信賴的心理學家,教你如何不打不罵不怒吼,回應1-5歲孩子的負面情緒和行為
.
作者:伊莎貝爾.費歐沙(Isabelle Filliozat)
繪者:阿努珂.杜博(Anouk Dubois)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段摘文只是原文的部分,書裡面的內容更多,搭配圖也更清楚。
我們的文化喜歡說「不可以」,但教育的重點,在跟孩子探討在什麼情況下什麼行為「可以」,並且扶持孩子去做。討論什麼情況下什麼行為「可以」,其實會有些難度,需要耐心,而且常經歷挫敗,但可以慢慢成功。
所以我們會說懲罰的教育效果相對弱,是因為除了常帶來傷害,也沒教孩子要怎麼做。教育奠基在良好的關係上,懲罰本身就可能在破壞關係,甚至有可能在示範負面身教了。
祝願您,能在拒絕孩子之後,清楚說明理由,並照顧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學習自我掌控感!
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抽好書:澤爸最新著作】《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
(送出3本)
#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
💖【參加辦法】(四步驟:按讚、留言、標兩個朋友,公開分享)
1. 即刻起至8/11(三)晚上12點止,在本文按讚
2. 在本文底下留言【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並【標註兩個朋友】
3. 在自己臉書【公開分享本文】
4. 8/12(四)行電腦亂數抽獎(將以私訊通知)
(*以台澎金馬讀者為限)
…………………………………………………
菊仙覺得這是澤爸寫得最好的一本書,整理得非常有條理、循序漸進、耐心且仔細的引導父母一步一步掌握薩提爾的技巧,和任何階段的孩子都能拉近距離,進入他們的內心。
一轉眼,呵著兩個小蘿蔔頭的最溫柔奶爸---澤爸的孩子也開始進入青春期。然而,我發覺澤爸並沒有因為孩子長大而常常向讀者喊冤、喊累、喊沒法度、寫抱怨文。
澤爸反而愈來愈溫柔、善於自省、善於學習。他真是一個非常難得、不斷進步的父親典範。
我非常推薦澤爸這本新書《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不說教的情商課,讓親子都被好好理解》,就是因為澤爸以一個虛心的學習者身分,來為讀者見證如何運用薩提爾方法來靠近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自然而然拿掉防衛、流露真情,進而願意吐露真心話。甚至在對話時,孩子能學習自己梳理好情緒、釐清問題的能力。
關於薩提爾的書籍非常多,課程也不少,我當然都很推薦,因為薩提爾對話的技巧並不容易掌握,能多看一些例子才能多些揣摩,澤爸這本書提供非常多、非常具體、整理得相當完整的對話記錄,並呈現了親子衝突的前因後果,我認為是一個薩提爾自學者值得參考的模範書本。
我喜歡澤爸這本書的第一個原因是,澤爸一開始並不急著教導對話技巧,而是希望父母能首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自己穩定了,才有能力展開對話。
他鼓勵父母要(覺察)、(承認)、(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並且先陪伴自己的情緒。接受它、轉化它,然後(欣賞)自己的坦承,與自己的內在連結好,這是練對話功之前必得先站穩的馬步。
但許多爸媽都急著想用理性的方式解決問題,卻卻沒先站穩這個馬步----安頓好自己,因此在自己情緒也還混亂之時就急著想和孩子釐清問題講道理,因此小衝突就演變成大爆炸。
接著,澤爸才逐步展現對話的技巧。安心的對話姿態是:眼神平視、姿態和平、語調平穩、語氣溫和、節奏放慢、過程中要適時停頓、呼喊小名。
對話的技巧是:以感受為出發點,來探索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澤爸說:「高品質的對話,如同一場乒乒球,要有來有往」,但絕對不是你來我往的爭論不休。
對話要能提升到這個層次,首先要關心人,而非解決問題,要更在乎的是孩子的內在狀況,而非他犯的錯誤。澤爸在書裏面有好多關於如何「從感受出發來挖掘想法」的完美示範,看了之後便能掌握精髓。
關於核對的技巧,澤爸也提供很容易執行的方式:順著話來反問、重複孩子的話來核對、體會他的感受。
讓孩子進入到高品質對話的前題絕對是親子在情感上能夠深刻連結。這部分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事實上涉及到很多情緒層次,因此本書不僅是以薩提爾為主軸,也擴及情緒教養、爭吵之後如何破冰、如何降低孩子說謊、如何點燃孩子願意改變的動機……,澤爸也加進了很多他個人的經驗談、多年的觀察、研究與領悟。不論孩子處在什麼階段,我都非常推薦大家一起來觀摩澤爸的示範。
#臉書粉絲團【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www.facebook.com/ZeBaParenting
………………………………………………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不說教的情商課,讓親子都被好好理解】
(((面對最愛的家人,我們更應該要好好說話)))
(((當你好好說話,孩子才會展露真心,開啟改變的契機)))
你在外面交遊廣闊、很能聊,
但是回到家面對孩子,只會說教、罵人嗎?
你一直很遺憾自己跟父母,除了噓寒問暖就沒話聊了,
並且渴望跟自己的孩子能像朋友一樣促膝長談嗎?
關係是從日常的相處中一點一點累積出來的,
其中少不了要以「對話」和「陪伴」來強化心的連結,
當彼此的關係變得親密,就能因為受到信任而發揮出影響力。
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
在本書中,澤爸先傳授父母如何穩定自我情緒,然後引導孩子學會辨識和抒發情緒,並以對等的姿態和好奇的提問,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樣透過有效的對話,點燃孩子願意做、願意改變的決心,就能克服天下父母最傷腦筋的教養問題。
【目錄】
PART1 自我的對話
Chapter 1 面對自我
1.衝突當下的情緒覺察
2.衝突當下要如何應對?
3.衝突後的親子和解
4.衝突後的自我對話
PART2 親子的對話
Chapter 2 對話的開端
1.孩子的內心,都渴望與爸媽對話
2.親子關係是開始對話的根本
3.從日常生活建立對話習慣
4.培養與孩子的情感連結
Chapter 3 對話的基本功
1.對話的姿態
2.以感受為出發點,探索想法
3.好奇的客觀提問
4.體會孩子當下的感受
5.翻譯孩子內心的話語
Chapter 4 破冰──讓孩子願意溝通
1.親子不溝通的緣由
2.孩子不正面回應
3.孩子回嘴、鬥嘴、不耐煩
4.孩子說謊、找藉口與理由
5.孩子躲避爸媽
Chapter 5讓孩子表達
1.太陽般的溫度
2.鼓勵孩子表達自我
Chapter 6探索──了解想法與原因
1.有範圍的選擇題,讓孩子核對
2.讓孩子試著描述當時的情境
3.探索行為背後的事件
PART3 教養的對話
Chapter 7孩子願意聽進去的溝通
1.連結彼此情感,討論出雙贏辦法
2.教養的對話
3.不要再假民主真聽話
4.有條件的反問,讓孩子思考後果
5.教養有時不一定要解決問題
6.不要拿孩子的所愛來談條件
Chapter 8回溯過往
1.回溯,與過往的我們和解
Chapter 9點燃改變的動機
1.讓孩子看到內心真實的自己
2.引領發現恐懼背後的美好
3.連到內心對彼此的愛
4.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價值
【書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4710?sloc=main
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在 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法國父母最信賴的心理學家...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做父母的總是對孩子懷著期待,希望教出優秀的孩子,又能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然而現實的親子生活卻往往充滿了怒吼、傷害及埋怨。 ... <看更多>
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在 四招簡單實用情緒管理法, 大人小孩都該學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今天郭博士教你四招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的好方法, 讓孩子能夠以積極正面的方法 ... 郭博士分享如何教導孩子的情緒控制| 負面情緒 兒童| 正面情緒 負面情緒. ... <看更多>
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在 看板BabyMother - [寶寶] 孩子與長輩相處的問題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小孩剛滿3Y
大概從兩歲多開始他對家人的喜好開始有點二分法,常說喜歡媽媽不喜歡爸爸,喜歡阿公
不喜歡阿媽,喜歡阿姨不喜歡姨丈。
他只有針對家人會這樣說,對其他公園的小朋友沒有這樣區別。孩子對他表達不喜歡的家
人會比較粗魯,例如不開心被碰到(帶他去洗手、抱他)他會去抓這個他不喜歡的家人。
被他表示不喜歡的家人也是很愛他的人,猜測可能只是有時會對孩子開玩笑,造成孩子比
較之下變成不喜歡的對象?或者單純是沒來由的偏好?或是大人越是糾正他就更是故意說
?
我是覺得這種喜歡偏好可能只是一時的,人原本就會有比較喜歡跟沒那麼喜歡的人。所以
只是教導孩子不能因為不喜歡就粗魯對待那個人。也會提醒孩子那個他不喜歡的家人在某
些方面對他很好。儘管孩子還是會跟那個他說不喜歡的家人一起玩,但長輩還是很不開心
覺得孫子為什麼說不喜歡她,希望我教導他,但目前就是效果不大。
另外一個就是長輩很希望孩子要跟人打招呼。偏偏我小孩就不是很愛打招呼的孩子,就連
公園的小朋友跟他說再見也常常無動於衷,看心情打招呼。雖然大人都有在身邊示範,他
目前大概只有跟清潔隊員揮手是最主動的。我自己從小也不是很愛打招呼,被強迫打招呼
只好遇鄰居能躲就躲,見親戚就深吸一口氣一次喊完覺得很不自在,所以希望小孩能自在
地跟人打招呼不是被強迫的。
以上兩點我自己覺得都有在試著教孩子了,接下來就是等小孩大一點可能就會改變,可是
長輩比較心急就覺得這樣是不懂禮貌。不知道其他家長也有碰到類似的教養問題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8.79.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81794695.A.E14.html
對人,不是不喜歡長輩而是不喜歡長輩做的某些事情,這種表達感覺是要學習的
好像兩個一組,一個是喜歡,另一個必然是不喜歡?看公園其他差不多年齡的孩子好像沒
出現這樣的情形,但沒想過這也許是高敏的特質
※ 編輯: Miwachi (118.163.54.83 臺灣), 04/19/2023 17:34: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