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歷史大補帖:都鐸&波旁only】
在歷經(懶與怠惰的)掙扎後
金魚腦創作人我,終於整理出要分享的資料啦
說起來荒唐
大家經常誇獎我資料蒐集很仔細很豐富(誰?
但本人仔細的範圍也僅止於此
只要一蒐集到,單集一製作完
前面辛苦儲存的資料來源就立刻被我置於天邊
導致我現在翻遍電腦硬碟才勉強找到這麼一點
結合我僅剩不多的印象,他們應該都是最可靠的了
請大家原諒我需要吃銀杏的腦袋
另補上幾個我錄音時失憶沒提的好網站
#又是銀杏又是葉黃素
#保健食品業真的不找我嗎??
#那個好神奇的PPLX就先不用了謝謝
HistoryExtra-敝人的最愛
https://www.historyextra.com/
經過確認後,他們果然是BBC的分支,所以(因為非常有錢)它是一個內容豐富又精采而且實力強大的網站,所有文章都會在最下方寫上作者的來頭,還會做一些優質的採訪式小紀錄片可以欣賞。這個網站沒分啥時代,英國史基本上都有,外國史比較出名的也會有一些,如果你喜歡現在的英國王室八卦,他們偶爾也會講到哦~
THE TUDOR TRAVEL GUIDE
https://thetudortravelguide.com/
網站的主人是一位都鐸專家阿姊莎拉,出過不少本書,還擔任過Yesterday TV英國版的古裝劇顧問(博林專家)。她還有自己的YT和Podcast。如果你打算去英國觀光,然後又是個古蹟控(like me),可以先聽聽她介紹的景點。
On the Tudor trail-安妮粉請看這
http://onthetudortrail.com/Blog/
我一度很著迷的一站。這個Owner娜塔莉也是個作家,而且領域非常極端的專精:安妮博林,而且是安妮博林Only;如果你看完覺得她對整個都鐸王朝都很懂,那只是她在研究安妮的路上順便研究一下的,伊莉莎白沾了媽媽的光才出鏡率也很高。它的自我介紹雖然講自己是個部落格,但絕對不只,娜塔莉也有自己的Podcast,目前已有一百多集,有關都鐸王朝的知識,和娜塔莉姊姊比起來我就是個剛站在門口的門外漢。極推薦給安妮的粉絲。
Palace of Versailles-凡爾賽官方網站
https://en.chateauversailles.fr/discover
雖然是世界知名景點的官網,但很遺憾它只有法語西語和英語這三種版本,大概除此之外的觀光客他們都對之恍如無物(其實我能感覺英語他們也是十分勉強才放的)。但你也非忍耐不可因為它裡面的照片真的是美到翻過去,畫質超好超清晰超鉅細靡遺,觀光客自己拍保證只能拍到人頭,0人頭照片目前也只有凡爾賽宮自己和維基百科能拍出來(因為維基去跪求他們合作才拍到的)。裡面寫的歷史比較輕鬆簡略,但搭配美照立刻高大上了起來~
History Learning Site
https://www.historylearningsite.co.uk/
雖然是英國網站,但裡面也包含了一戰二戰、德國納粹的一些研究,古羅馬的篇幅也不少,圖文相配十分精采,資料來源也都會在頁頭寫上作者。不過這邊研究的內容比較專精一點,學術性比較高。
Tudor Times(又是都鐸,你們看看英國人多愛)
https://tudortimes.co.uk/
如果你想當個都鐸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研究這個網站,吃喝拉撒食衣住行交友工作結婚,這裡通通都找得到指點。雖然個別文章沒寫作者大名,但網站介紹當中有說明都是來自客座邀稿一些歷史權威。他們也和很多歷史類書籍作家有合作。講是講叫做都鐸時代,其實絕對涵蓋範圍還有斯圖亞特王朝,歐洲其他相關歷史也會說一些。
Party like 1660
https://partylike1660.com/
網站名字雖然叫做像1660年代一樣趴踢,但Owner感覺只想跟太陽王兩個人趴踢(亂說)。裡面針對太陽王人生中各種大小事都有分享,連帶整個波旁王朝都沾光。不過缺點是我始終找不到作者的介紹,但他的資料讀起來含水率很低,對照我其他找的資料也都沒啥毛病,而且他下方有開放留言區,讀者普遍都蠻推崇的。我很愛這個站,因為終於有比較全面的英文版法國史網站啦!
最後是維基百科,它我就不提供網址了(到底有誰不認識)。如果你們真的深深愛上了都鐸王朝和波旁王朝,推薦可以研究看看英文版的維基。但如果是法國大革命我建議先看中文就好,光是內部連結連出去就眼花撩亂,我怕你們直接讀英文版會罹患英文字母密集恐懼症。
最後是希望大家不要再跟我敲碗資料來源了
以後每個系列結束我都會分享(還記得的那些)
但除此之外的時間我一點都不想整理資料
我真的好不會收東西啊啊啊~~~
為什麼沒有資料收納專家這種行業呢
#懶死啦妳!
完整故事聽Podcast:
《情敵、間諜、白眼狼?女王們最後的秘密!|都鐸再現(下)》
Apple Podcasts:https://reurl.cc/no3KND
MixerBox:https://reurl.cc/Dg20jR
Spotify:https://reurl.cc/vqzMvN
KKBox:https://reurl.cc/a9Y3ZD
SoundOn:https://reurl.cc/XW8zq7
請Hazel吃下午茶,讓她繼續說故事吧(贊助):https://is.gd/1B1N3y
#英國史 #都鐸王朝 #亨利八世 #安妮博林 #王后 #歐洲史 #時間的女兒 #八卦歷史 #亨利七世 #瑪麗一世 #伊麗莎白 #女王 #Podcast
最好的你塔莉死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影評《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Terminator: Dark Fate | ★★★★
後會有期,寶貝!
.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在拍攝前後的一舉一動,都受到許多媒體關注,因為它的每一步都充滿能夠拿來討論作文章的地方:包括一、二集導演-詹姆斯卡麥隆回歸監製、飾演T-800機器人的阿諾,和飾演莎拉康納的琳達漢彌頓兩人回歸卡司、《惡棍英雄:死侍》導演-提姆米勒執導。但最大條的莫過於,是將本片認定為「正宗第三集」,間接地否定了過去3、4、5集的故事,我想是讓人最好奇的地方。
.
電影開場的前五分鐘,清楚交代了第二集成功阻止了原定在1997年8月29日發生的「審判日」,也交代了這次「第三集」的走向,將完完全全改觀我們既定印象的「康納故事」。電影接下來的劇情發展與第二集類似,在「發現未來機器人來到現代追殺重要人士」,再到「另一個不知名人士前來現代幫助重要人士」的大前提下,看著這兩方人馬如何互相躲避追殺,朝著一個目標前進。就劇本的套路來說,確實和第二集相當類似。
.
而在這集的目標是什麼?我想,就是一行人在逃亡的過程中,感受到人性可貴;為自己的「命運」負責,而為自己所愛的一切「勇敢」;取名為「黑暗宿命」,正是因為在「生命已成定局」的框架下,人們又該如何找到自己「生命意義」,人生的「目的」和「價值」該如何定義呢?這些值得思考的哲理問題,在劇情的推演之中,透過角色們從互不信任,到最後緊密結合,為一個共同目標拼命;確實劇情到了結局階段的大高潮,成功營造了頗具史詩感的戲劇張力,令人感動。
.
我喜歡《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的大膽直率,也喜歡它嘗試探討本系列故事中,一直都在探討的「命運」及「選擇」,加深了本片故事的深度。這些在故事劇本上的耕耘,配合著詹姆斯卡麥隆這位技術流的電影人,以及提姆米勒這位懂得經營動作戲的導演而言,《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確實讓我這個魔鬼迷找回當年看《魔鬼終結者2》的感動,而且在腦袋裡不斷盤旋,揮之不去。
.
若要說《魔鬼終結者》系列故事的核心價值,在於人們有感於科技發展迅速,而最終取代人類的恐懼;進而探討我們的時代不斷進步的同時,人類是否跟著進步。那麼《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確實藉由這場發生在美墨邊境的故事,做出了批判科技與人性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
人類一方面依賴機器,卻又懼怕機器;人類對抗科技發展,卻又同時抵擋不住科技所帶來的生活改變。種種的生活細節觀察,在劇本呈現一行人逃亡的過程中,漸漸地浮現;甚至也在劇情中段時安排這集「T-800」阿諾登場的時候,描述了人工智慧也在探詢自我生命價值和意義的英雄旅程。就我個人而言,劇情十分有層次且有效堆疊情緒、感情關係的過程,讓我十分著迷。
.
值得一提的是,詹姆斯卡麥隆一向喜愛描述女性英雄的成長旅程,也在《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中展露無遺;琳達漢彌頓所飾演的莎拉康納回歸,以及兩位新女角-由麥坎西戴維斯所飾演的「葛蕾絲」、娜塔莉亞雷耶斯所飾演的「丹妮」,三人無意間創造了世代人物的對話,講述了不論是這部片中所提及的科技變遷,或是對於《魔鬼終結者》系列故事的影迷們;我們是否也能夠看到女性意識在這段時間內變化而且進步的過程?或是從《魔鬼終結者2》後,第三、四、五集嘗試著將故事焦點放在約翰康納、馬可仕、凱爾瑞斯等男角身上後,無法創造出的戲劇張力。
.
我想說的是,這並非是為那些質疑《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是女權意識宣傳片的護航言論,而是在電影創作上能不能利用男女性別上的差異,創造出不同的銀幕感受。在第二集中,詹姆斯卡麥隆利用「莎拉康納」這位主宰著人類命運的女角,從旁觀察了T-800與約翰康那間的互動,進而讓我們對人性和生命價值有了重新認識的機會;再對比到本集中的「沙拉康納」與「葛蕾絲」兩個同樣為了保護心愛的女性對話,漸漸讓我們認識到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只要是探討到「愛」,我們甘願犧牲奉獻的心,其實都一樣。而我們該如何在這個看似毫無希望的未來中,找到人類團結的重要契機?我想這已無關男女,「愛」似乎就是強大而且偉大的武器,足以讓我們對抗全世界。
.
說到底,《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就是一部探討「愛」的價值,藉由科技恐懼引發我們對人性探討的科幻電影。若要說科幻電影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能夠在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能夠緩下步伐,讓我們重新認識彼此對於人性面或是生活面上的改變,進而重新思考生命價值,那麼我很肯定《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確實也做到了科幻電影在劇本上,以及視覺特效、動作場景、聲光效果上的水準,沒有讓我失望。
.
至於每一集都會出現的「I'll be back.」台詞,或是每一集都留下耐人尋味的伏筆,《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不去刻意強調「Hasta La Vista, baby.」而留下續集痕跡的做法,也是讓我相當喜愛的地方。在如今IP經營、「宇宙」建構的商業型娛樂電影當道的主流之中,《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的結局,象徵著一個世代經典的結束,「命運」和「選擇」依舊是我們能夠努力奮鬥,並且用盡全力去守護的東西;縱使時代改變,觀眾們的觀影習慣不斷接受不同刺激,劇本能否譜出有血有肉的核心價值,才是電影作品被創作出並改變你我想法的重要關鍵。
.
.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Terminator: Dark Fate
台灣上映日期:2019-11-07
.
.
.
同步發佈【影音影評】:
https://youtu.be/96SdNGqX_e0
同步發佈【方格子】:
https://vocus.cc/@XXY2018/5dc9986efd89780001553b63
同步發佈【幕迷影評】: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60166
.
.
.
福斯影片 20th Century Fox
#魔鬼終結者 #黑暗宿命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
#terminator #terminatordarkfate #darkfate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最好的你塔莉死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由於很多朋友推薦,而且還紛紛列出自己的最愛排序,我這幾天開始看 Netflix 的《愛 X 死 X 機器人》。看著看著,不禁在想,Netflix 到底想幹嘛?
先說明一下,《愛 X 死 X 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是一系列 #科幻 動畫,每一集長度不一,但都在 8-18 分鐘左右,若扣掉結尾,只看故事就更短了。
系列裡,每一集的主題也都不同,不過都是很標準的科幻短篇,製作團隊則都大有來頭,品質無可挑惕。
(可參考 4Gamers 這篇介紹:大人限定,Netflix《愛x死x機器人》很黃很暴力的重口味饗宴
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il/38348/netflix-series-love-death-robots-review )
我很想跟大家討論故事,因為都非常有意思,不過我看到現在,感到最饒富興味的反而是這系列作品本身存在的目的。
我要做一個 #沒根據的猜測:我認為 Netflix 在加速找一個問題的答案,那就是在 Netflix 的「閉環」裡,要造出一部受歡迎的影視作品,能否再也不需要真人明星、不需要行銷、也不需要長期的 IP 養成跟大量成本?
先岔個題:「IP」跟「閉環」都是中國用語。在我的理解中,IP 已經不只是「智慧財產」的意思,而是指一個模糊且無所不包的、具有商業運作價值的故事;閉環則是指一家企業的商業模式能夠做到接近自體循環、越打越大,像是魚菜共生一樣。
從我對 Netflix 這家企業粗淺的理解來說,他們過去幾年大部分的開支都花在買內容、IP 跟製作原創內容上。豐富的片庫、獨家的話題性原創內容、精準的推送、俐落無廣告的介面體驗,在地化的行銷、適合現代人破碎化生活節奏等等優點,讓它的訂閱人數快速增長,觀看時間(佔用我們睡眠的時間)也持續延長。
而在 迪士尼影業 買下福斯,宣布成立自己的串流服務 Disney+ ,把龐大到驚人的片庫都加入進去之後,對決的態勢已經非常明朗。因此,Netflix 需要更多 IP、更多足以跟迪士尼(迪士尼公主 + 漫威 + 星際大戰 + 皮克斯 + 異形 + 阿凡達 + ..........)這麼誇張的對手抗衡的 IP。
(延伸閱讀:Disney 宣布與 Netflix 分手:正式揭開 OTT 戰場的新序幕
https://punchline.asia/archives/45800)
從世界各國找優秀的團隊、買下具有延展性、跨文化口碑,但被低估的好 IP,復活曾經火紅的老舊 IP......這些 Netflix 都在做,儘管也時常交出不怎樣的作品,但不可諱言,打擊成功率越來越高。
(延伸閱讀:在地內容成為國際平台的搶手貨?從近期 8 部 Netflix 戲劇合作,看亞洲市場的佈局
https://punchline.asia/archives/51101 )
對 Netflix 這個閉環來說,即使是普通的新作、或只符合小眾口味的、還是老到不行的過時作,都可以找到適合的觀眾,畢竟「數據在手,用戶我有」。
除了內容以外,花在其他項目的開支都可以隨著時間、科技的進步越來越低,或是讓單位成本降低。但是由於競爭對手多、不好惹(現在又加入 Apple TV +),內容卻會越來越貴,而且可能買不到手。
(延伸閱讀:蘋果正式宣佈串流影音服務 AppleTV+直球挑戰Netflix!導演史蒂芬史匹伯、JJ亞伯拉罕皆宣布全新作品
https://punchline.asia/archives/53086 )
( 下戰帖?Netflix率先表態不與蘋果合作串流影音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2617/netflix-wont-collaborate-with-apple )
Netflix 除了繼續燒錢、發債融資、燒到對手受不了以外,當然得降低自己的開支,但要怎麼降呢?
當我看到 Netflix 近期產出大量中低成本科幻作品,像是娜塔莉波曼主演的《湮滅》、珊卓布拉克主演的《蒙上你的眼》、《碳變》、《怪奇物語》、《滅絕入侵》、《智慧囚屋》、《iBOY 奇機少年》、《ARQ 危機》、《少女救地球》、《默》、《末路》、《科洛弗悖論》、《愛有來世》、《迷霧》、《闇》、《黑鏡》....(以上列出我看過的),有的搭配好萊塢大明星、有的由中咖甚至無名咖挑大樑,我就在想,Netflix 是不是發現 Netflix 的科幻迷很多,而且我們在乎劇本腦洞大小程度,遠超過明星名氣大小程度?
而 Netflix 是否也發現,這些人(也就是包括我在內的科幻迷),並不迷信大 IP 或 大明星,而是特別 #愛嚐鮮,#不願錯過、#熱衷討論與推坑,而且只要被打中,就會卯起來口碑傳播?它是否發現,我們這群人特別適合成為傳播 Netflix 科幻福音的戰士?
在 Netflix 的閉環裡,每天打開 App 或瀏覽器,Netflix 就會把最新最好的科幻故事餵給我們這些貪得無厭的劇迷。也因此,嚐過甜頭的科幻迷可以幫 Netflix 省下很多行銷跟拉客預算。
而在觀看《愛 X 死 X 機器人》中幾部採取超擬真人動畫的作品--例如「索妮的優勢」、「天鷹座裂縫之外」、「變形者」、「幸運十三」等,我感覺這幾部作品已經逃出「恐怖谷效應」的引力,比過去同樣走超擬真人路線的失敗作如《Final Fantasy:夢境實錄》及《北極特快車》好多了。
( 關於「恐怖谷」: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RLYMtDVMU )
可能是動畫製作技術與精良程度提高,可能是科幻故事與這類型動畫的適配性本來就高,但總之,我真的感覺,這些故事不需要真人演員,由超仿真人的動畫演員來演,完全夠格、到位。
動畫跟真人電影的距離,在電影特效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已經快消失了。而我認為《愛 X 死 X 機器人》系列中的幾部作品,把這個距離縮到只有幾奈米。
那麼,當 Netflix 已經自帶流量、有破億付費會員、而且不需要明星、真人演員,更獲得科幻迷支持,幫它熱情招攬、傳福音。高昂的內容成本就有機會降低。
我自己想像了一下:如果《Star Trek》完全以超仿真人動畫來製作,我會不會買單?只要故事夠好,我絕對會!
如果《怪奇物語》外傳或前傳以超仿真人動畫來製作,我會不會買單?肯定會!
也就是說,如果任何原本需要真人的 IP,包括 Netflix 原創或是買來的 IP,開始用超仿真人的方式製作,只要能做到《愛 X 死 X 機器人》的程度,我沒有辦法拒絕(除了需要睡眠)。
當然,其實老早就有人討論過,這種超仿真的動畫會不會把真人演員取代掉。也有真人演員開始經營自己的超仿真授權,要讓自己在死了之後還能永續表演、永續賺錢。
我以前總覺得,那不太可能,就算有,也不會成為主流。因為要吸引人們進戲院、或是花時間看戲劇,還是要靠明星。動畫歸動畫、特效滿滿的超級英雄電影又是另一回事。
但是在科幻這個類型裡,在 Netflix 這種商業模式裡、在看過《愛 X 死 X 機器人》之後,我發現真人演員完全是可以放棄的,而且或許更好。
《魔戒》的咕嚕、《猩球崛起》的凱薩、《阿凡達》、《鋼鐵人》、《一級玩家》以及最近的《艾莉塔:戰鬥天使》,一步一步讓動畫角色可以在真人電影中成為主導。但我認為《愛 X 死 X 機器人》真的是又往前跨了一大步。
大家都說,Netflix 正在改變電影的定義,很多人不在乎,但也有像是史蒂芬史匹伯這樣的大人物,認為 Netflix 只適合競逐艾美獎,而不是奧斯卡。
然而當對的類型、商業模式、呈現技術,三者都到位時,我覺得 Netflix(以及其他的 OTT) 會消滅的不只是傳統的觀影體驗,不只是讓電視跟電影的界線消失,也將讓動畫跟真人電影的界線消失。
超擬真的 IG 網紅已經開始接業配,超擬真的新聞聯播主播也已經準備好當黨國喉舌。超擬真的過世明星也紛紛開起演唱會。而我想,在 Netflix 上,不用靠大 IP、不用靠明星、不用擔心沒人看的科幻作品,超擬真的演員,已經熱身完畢了。
#歡迎吐槽
#或是推薦給我Netflix上其他你覺得值得一看的
----
延伸閱讀:
不存在的 IT Girl 在網路爆紅!IG虛擬偶像 Miquela Sousa 擬真到嚇壞人
https://www.bella.tw/articles/celebrities/15655
首个AI合成新闻主播正式上岗!人工智能将取代真人?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354652
數字王國攜手三創打造虛擬鄧麗君音樂奇幻秀,透露技術難點
https://technews.tw/2017/04/07/digital-domain-and-syntrend-to-present-virtual-human-musical-of-teresa-teng/
NETFLIX:競爭對手並不是串流平台對手,而是遊戲《Fortnite》
https://news.xfastest.com/netflix/57989/netflix-says-its-competitors-is-fortnite-and-games-instead-of-other-streaming-platfo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