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網購黃明志最新實體專輯《亞洲通才》及歷年專輯和周邊商品請到。Purchase Namewee Latest 《Asian Polymath》 , Others Music Albums & Merchandises Please log in to https://namewee4896.com/
《亞洲通才》專輯介紹
常常有人問我們:「黃明志到底還要發多少張“亞洲通”系列專輯啦?」
我們早練下一秒就立刻尷尬而不失禮貌地微笑說:「我們也不知道耶~」
但,人生的改變,總是突如其來。
每次被詢問總是超困擾的唱片行店員、戰戰兢兢怕搞錯上架資訊的音樂串流平台夥伴、訪問還要寫小抄怕口誤講錯的記者、DJ或樂評大大、每年都覺得「怎麼又來了」的金曲獎偉大評審、很喜歡黃明志但永遠搞不清楚要買哪張專輯的聽眾們!
你們的困擾,我們都知道!
而這一次!我們終於有答案了!
繼2013《亞洲通緝》、2015《亞洲通殺》、2016《亞洲通車》、2017《亞洲通吃》、2018《亞洲通牒》到2019《亞洲通話》!(其中還努力入圍了金曲獎三次最佳國語男歌手獎、三次最佳音樂錄影帶獎、一次年度最佳歌曲獎!)
「亞洲通」系列最終章!!!!!!
「亞洲通」系列最終章!!!!!!
「亞洲通」系列最終章!!!!!!
叛逆實力派創作歌手黃明志
勇敢集八年累積的超強音樂成就!
再給你集八點也換不到的超棒感動!
黃明志“亞洲通”系列最終大魔王專輯《亞洲通才》
轟動全球系列專輯最長紀錄,憾動無數聽膩亞洲通三字的音樂愛好者
象徵著一個音樂時代的結束,留給亞洲通音樂無限的惆悵與未來可能性
終於即將問世啦!!!
《亞洲通才》是黃明志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張全創作專輯
從專輯概念開始,黃明志就打破所有時間、空間與人物生死的想像
集結七張亞洲通專輯一路走來的意念與傳承。
要向宇宙許下一個最強大的音樂願望:完成一張「致敬」專輯
從《一萬個開心的理由》、《對你愛完了》、《五百》、《我們的海闊天空》、《不要去Club》這些充滿黃明志風格的曲名,就足夠讓人充滿好奇又忍不住噴笑出聲。但黃明志對「致敬」二字的敬意,絕非玩笑。為了完成這一張他夢想中的「致敬」專輯,黃明志幾乎跑遍亞洲的所有國家和地區,從日本、台灣、香港、馬來西亞、中國到印度寶萊塢,思考調查找出了足以影響一個世代、國家或文化發展與傳承的重要音樂元素,用接近史料考證與科學研究的方式,日以繼夜焚膏繼晷地完成了這張,在現今音樂產業中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致敬」專輯:《亞洲通才》。
在這張不簡單的「致敬」專輯中,充滿來自亞洲各國家地區、不可思議的厲害人物,共同對某個時代致意的驚人能量!從第一首《中國痛China Reggaeton》以雷鬼搭配中國傳統樂器,找來香港影帝黃秋生合唱合演就讓許多聽眾嚇到下巴脫臼!《我們的海闊天空》用激情搖滾加上饒舌,找來中國歌手富九毫無違和感致敬香港傳奇樂隊Beyond,更是讓許多香港聽眾熱淚盈眶連聽三百次!《你是我的青春》鄭重邀請到當年憑藉彈奏一首《Canon Rock》爆紅國際的音樂家JerryC 跨刀合作並合演音樂錄影帶,致敬黃明志與他共同經歷的Youtube 草創那自由的時代;最驚人的創意是:黃明志連對成人色情片都可以致敬!《不小心》這首遊走在愛情與色情邊緣的歌曲,竟然邀請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日本當紅女優三上悠亞攜手出演,讓許多宅男在電腦前(因為痛哭)而消耗掉好幾噸的衛生紙;而90 年代的復古電音一直是許多聽眾念念不忘的音樂情懷,黃明志大膽攜手台灣電音教父DJ Jerry 羅百吉,兩人合作新曲《不要去Club》,反諷幽默又好笑,瞬間帶領聽眾回到90 年代的夜店七彩旋轉球下!
光專輯合作陣容一字排開就夠讓人嚇人了,為了完成亞洲通系列最終章《亞洲通才》的致敬概念!搖滾、雷鬼、中國風、寶萊塢、饒舌、流行、抒情、電音、廣high等無數的音樂曲風;取樣、吉他、古樂器、甚至熱巴那手大鼓、沙貝琴、西塔琴等無數的樂器元素,黃明志將上述的音樂風格和音色大膽玩弄掌間、互相揉合,每首歌在詞曲、編曲、製作到音樂錄影帶拍攝,他都有著無限的靈感與點子!黃明志說:「這是我花最長時間、最投入、最激發創意的一張音樂作品了!」
以講求完美個性著稱的黃明志,在製作《亞洲通才》這張「致敬」專輯的過程中,常為了一個當時很經典的音色,花好幾個星期、聽好幾千個不同的音色庫、不斷想辦法詢問當年的音樂製作人或編曲師,才終於完成「致敬」的第一步:找到音色。接著又開始與編曲一同興奮討論,要怎麼將這個音色與其他現代音樂元素和音樂曲式互相結合,保留該時代的感動,同時締造新時代的意義。每一首音樂作品都花了難以想像的心血與時間,才終於創作出這張令人讚嘆不已、既復古又前衛的嶄新「致敬」概念專輯《亞洲通才》!
要「致敬」不難,要「模仿」也很簡單,但如何把對音樂最大的愛,展現在對無數也曾這樣愛著音樂的經典音樂人、他們所創造的音樂時代上,這絕不是件容易的事。從學生時代黃明志帶著一個背包窮遊亞洲各國,在不知多少個窮困潦倒的夜晚,聽著這一首首經典歌曲,想著這些充滿才華的音樂人,拿起吉他彈到破皮,一首一首地寫下去,只希望有一天能成為他們的一份子。而在經過金曲獎多次的肯定後,黃明志終於在音樂上找回熱情、感動與敬意。
2020 是全球因疫情而陷入絕望的一年,但黃明志回到自己對音樂最「粗」的熱情,最「深」的感動,和最「大」的敬意,邀請了無數亞洲重要的音樂人與各領域工作者,挑戰種種極端而不可能的工作模式,耗費幾萬小時的努力,終於完成了“亞洲通”系列的最終也是最重要的一張專輯《亞洲通才》。
「通才」二字,泛指什麼都會的人才,黃明志一直相信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才華跟天份,不論是很會演戲的影帝、讓人們開心的AV 女優、努力練習的辣妹舞者,只要願意努力,都能在各自的領域中發揮驚人的才華!以「想要跟亞洲各個有才華的人們一起合作」為出發,不論國家、地區、思想、語言、政治、種族和文化,只用初衷、熱情、執著、努力、合作和感動去完成,這就是《亞洲通才》這張專輯。
聽完這張專輯,如果你也有那麼一點被觸動,如果你也開始想努力些什麼。那麼,這張集結亞洲各國許多人們的才華而完成的《亞洲通才》專輯,僅獻給你那份也許還不為人所知的---才華。
-
《Asian Polymath》 Music Album Introduction
Asian Polymath is the biggest project Namewee has ever put on, the wholly self-written album transcends the concepts of time and dimensions, it reimagines the afterlife and bestows a whole new meaning for life and death. Asian Polymath is a cognition collectives of all the previous albums, it congregates the essence from the last generation’s works. Asian Polymath is a wish from the author to honor the greats.
From 10,000 Reasons To Make Me Happy, Stop Clubbing, Our Love Is Over, Beyond The Edge and Five Hundred. These very Namewee-ish song titles have definitely got people to burst into laughters and their interest piqued.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Honoring’, the word has put Namewee into serious thoughts. To hammer the album into perfection, Namewee has had a few excursions to countries and places such as Japan, Taiwan, Hong Kong, China, Malaysia and India’s Bollywood. Through his research and mid-night grinding, he discovered the musical element which could have an ever-lasting impact on a culture’s growth. By utilizing the historical sampling and referencing techniques, Namewee inducted the element into his most recent works to woo the industry once again.
As the opening title, China Reggaeton fuses the Chinese sound with Reggae to create a unique blend of flavours yet what attracts most is the fact that Anthony Perry, the HKFA laureate being invited to feature in the song. Beyond The Edge is a song which the Hong Kong people love the most, Fu Jiu from China has a voice that strongly resembles the legendary rock band main vocals from Hong Kong – Beyond, hats off to the legends! Canon Rock 2020 is blessed to feature the song’s original creator – JerryC, the song commemorates the first wave YouTube content creators and a backstory of how Namewee rose to prominence. I Shot You shows that Namewee has limitless creativity, he wants to honour the Adult Video actresses and particularly JAV for accompanying him during his loneliest hours. Besides that, the appearance of Yua Mikami has garnered the music video a lot of unwanted attention.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90s retro disco music? Stop Clubbing is a song that discourages young adults to go to such places. Head figure of Taiwan’s EDM, DJ Jerry collaborates with Namewee to rewind time back to the 90s happiest hours.
To complete the Asian Polymath formula, the finale of the ‘Asia’ albums. Unprecedented guest invitations and collaborations in the album far exceeds the industry’s common standard, in addition to the vast music genres such as Rock,R&B, Rap, Reggae, Ancient Chinese, Hindustani, Modern Pop, EDM and Disco. Nonetheless, sampling techniques, piano, guitars and strings, ancient instruments, Kompang, Sitar, Sape and countless instruments were used. Namewee greatly expanded the instrument capabilities and infused them with his creativity. During each stage of the process, the artiste was always brimming with ideas, the artist even exclaimed: ‘This project has my brain wrenched! My most time-consuming project ever!’
As a perfectionist, Namewee would always need to delve into his massive sound libraries to rummage a voicing that could match the corresponding time period, sometimes it could take weeks to filter a suitable candidate. Namewee would even go to the extreme by attempting to contact the original song producer to locate the most accurate sound but that’s just the first baby footsteps. Then, he would discuss with his arranger for ways to make the sound more modern, to fit the old blood in a new body. Asian Polymath is amazing for its preservation of the retro elements but still modern sounding aspect.
To differ ‘Honouring’ and ‘Imitating’ has its difficulties, the fine line between the 2 is ambivalent and blurry. Hence, Namewee has his own answer to such a question, he believes that by paying homage to the classics, their people and legacies would be the huge difference maker. Long story short, Namewee was already a backpacker in his college years, while he was travelling with a very tight budget in Asia, it was the classics that kept reminding him to be diligent and stoic.
The Corona-pandemic has ravaged 2020 into pieces, many were despair and despondent but Namewee persevered, thus giving birth to Asian Polymath. The word ‘Polymath’ means a person who possesses wide knowledge and talent, Namewee believes that everyone is born with talent yet true success is only granted to the most hardworking genius. Asian Polymath is Namewee’s desire for working with every talented person he came across in Asia, with burning passion comes unparalleled talent, that’s the last calling of Asian Polymath.
#黃明志 #Namewee #亞洲通才 #AsianPolymath
最偉大的作品 中國風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意義是三小?】
最近寫了一些跟小孩學才藝、教養問題有關的文,好像都在黑父母。
所以這篇我想來講講這種「#需要上進、#不斷自我超越、#好還要更好、#要負起社會責任、#要有深度、#要有教育意義」的大中華(或泛東亞?)思維,
怎麼從教育/教養層面,內化到閱聽人/消費者心中,變成衡量「美學」價值的一把奇怪的尺。
#
一篇標題為《一个90后周杰伦粉丝的死心史》的文章,日前在社群上被大量轉載,作者是還可算在年輕人範圍內的90後。
他說,周杰倫之前出的新單曲《Mojito》旋律算好聽,但歌甜而「塑料」,周董跟他的好哥們大家唱唱跳跳、沒有煩惱,不若他多年前聽剛出道的周杰倫的作品,「在那個自我意識覺醒的人生啟蒙階段,他教我們要不服輸、要做第一名,告訴我們青春期要面對的所有事」。
作者說,以前的周杰倫熱衷於音樂實驗、挑戰風格混搭、開先河玩中國風、不斷創新,而且關注社會問題,寫過反家暴、寫過反戰,歌曲格局豐富多樣。
剛出道的周杰倫,人看起來不乖、眼神過於不服、隨時準備唱反調,但「凡事都要做到最好」,
但2007年推出專輯《我很忙》之後,歌的記憶點不多、藝術質感不見了,歌詞沒有廣闊的想像空間、淪於划水,歌詞只有小歌迷般的少女、MV只有性感美女跟比基尼,十足物化女性,至於周杰倫的人呢?他的「年少時的拔群勁兒不見了!」
「那個教這一代人不要太乖、不要輸、要去全世界,要勇敢、要不懼權威、要將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最好的周杰倫不見了!」
作者對周杰倫成為「太過商業導向的老油條」而不再專注於音樂上的創新,感到相當失望、甚至心死;他無法接受周杰倫的敷衍跟糊弄,認為「這是一個人要如何對待自己職業的問題」。
「他或許並沒有對不起我們,他只是對不起自己,以及這份職業。」作者如是說,他期待曾經周杰倫能「年輕時是偶像、年長後是大師」。
作者希望周杰倫像坂本龍一那樣,從青年偶像轉變為音樂匠人,「收集自然跟城市的聲音用以探究人在城市空間的生存狀態」、「將反戰、環保的思考寫入音樂」、「將音樂作為延續哲學思考的方式」。
或者至少如蔡依林,從唱跳歌手蛻變,開始「跟獨立音樂人合作」、「相比口水流行歌,如今的音樂更像對藝術和自我的探索」、「歌裡有開放的性別意識、對單一審美標準的反思、跟對同性愛人的鼓勵」。
但最終,周杰倫沒有陪他一起長大,「沒有像教我們不服輸一樣,教我們負擔生命的重量,如何面對分離和背叛,愛與失去,學做父母,看清生活真相後繼續生活,與衰老和解,然後一同老去」。
#
這些論述的味道是不是令人感到熟悉?這不就是許多父母對孩子未來人生的期許方向嗎?從一個90後的年輕人口中冒出這樣的「教訓」,彷彿接下來一整個月都是「教孝月」了。
周杰倫是否該開個「人生夢想學校」作者才會滿意呢?
我不禁想吐槽。
#
說個真實笑話給大家聽:
我小時候還流行看日本卡通,班上同學朋友都在看《玩偶遊戲》、《庫洛魔法使》,我放學回家說我也要看,但我媽媽是學教育的、當老師的,她會買《十萬個為什麼》的整套錄影帶給我看,但覺得日本卡通都沒營養。
於是她說「好,要看可以,但你要列出這些日本卡通有什麼教育意義,說服我了,就可以看。」
我才小學中年級,能知道卡通有什麼教育意義?想看的原因不就是故事好看、劇情跟我的學校生活很像很有共鳴、畫風很美、音樂好聽、大家都在聊所以跟同學有話題嗎?
想當然我沒能列出來,所以就沒得看了。
一直到我國中,有天她跟我說,當時應該讓我看《庫洛魔法使》跟《玩偶遊戲》的(那時我早已偷偷跟同學合資買了整套《玩偶遊戲》漫畫藏在學校,但後來被抓到就被揍了)。
我覺得好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我在國語日報上看到一個媽媽老師的文章,她說她和女兒一起看這些動畫,發現裡面教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並且讓她了解這個年紀的孩子怎麼跟人相處,她覺得很有意義、很值得看」。
我是否能看卡通的許可,是《國語日報》核發的。
#
荒謬的是,這個笑話在當今的「政治正確」氛圍中唾手可得,而且大家一點都不覺得荒謬。
我們重視電影導演有沒有關注社會底層跟弱勢、藝術價值夠不夠高;所以台詞跟讀小說一樣拗口又文鄒鄒(誰會在日常生活中那樣講話?)、情節破碎牽強、起承轉合轉折不自然只能靠旁白補充說明、情節中插入抽象又意識流的莫名其妙看不懂畫面,觀眾跟評審都不在意。
(對不起,我就是覺得大部分國片都很難看,而且片尾都要來個伊索寓言般的教化寓意頓悟,很煩)
我們重視歌手是否在歌裡唱出當代社會議題,是否夠知性、深入靈魂地感人,歌詞具有詩詞般的文學價值,或是優美地使用中文修辭,或是運用某些典故的巧思設計;至於旋律、節奏好不好聽、流不流暢、你聽了頭腦身體會不會跟著晃是其次。
(喔我們只有聽西洋音樂、JPOP、KPOP或任何聽不懂歌詞的歌時,才會不計較歌詞)
我們希望戲劇可以講述更多台灣當地生活的真實樣貌、徹底呈現台灣價值跟歷史脈絡,題材、背景更多元,情節要夠曲折複雜最好有推理性並且一定要有角色慘烈廝吼啊啊啊啊啊啊然後殺人或自殺(咦),不要老是拍些小情小愛的偶像劇,如果可以跟文學作品結合,或掀起社會輿論認真討論,那就更好了!
(所以我們只能猛看韓劇當迷片啊不是嗎?)
我們要求一個好的廚師不能只是做出好吃的食物,他們還要重視食材來源、重視地域族群關係、重視小農生存、重視土地議題、重視環保、重視動物權益、重視文化歷史、重視在地價值;如果他們做的菜有完整且創新的理念,呈現手法讓人驚艷,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體驗,哇那就一百分了!
#
上述不管哪種創作,影像、音樂、食物⋯⋯本質都是基於五感的體驗、感官的享受,或是傳遞情感的媒介,但在當代,它們卻背負了「要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社會責任」的使命感,否則這個創作就不能被認可。
回頭看看歷屆金曲、金鐘、金馬獎的得獎評語,評審都是怎麼說的,你就知道了。
(最好你創作者出身貧困或是年輕時很辛苦很不順,那就更偉大更正確更可歌可泣了)
所以囉,如果我們做的工作只是做起來開心、滿足、讓人喜歡而且每天都期待去上班,這是不行的,因為你的工作沒有社會影響力、沒有更深入的意義、沒有教育世人的價值,而且還過太爽不夠刻苦磨難的話,就不能讓你寫出什麼能給後輩參考的感悟心得文投稿到商管雜誌。
相較之下,「這工作薪水夠不夠多啊?」真是讓人鬆一口氣的期待。
一個人喜歡、欣賞的東西,一定要被賦予有意義的、重大的、深刻的意義嗎?不能只是單純有感覺所以喜歡嗎?如果有天失去了意義,就不值得再喜歡了嗎?
#
請容我套一句經典台詞:意義是三小?
我並不是說意義不重要,而是當我們拚命找出生命跟事物中的意義時,這個意義真的會變成三小。
因為它是為了必須存在而硬被創造出來的意義,是不真實的、是奠基在「集體已有共識的主流價值政治正確」上的意義,而不是你在被事物或生命先感動——我是指有FU的感動——了之後,才慢慢歸納出感動你的東西是什麼,所產生的意義。
上面這句子寫起來有點拗口,但如果你記得國文課本上的「課文賞析」,你會知道我在說什麼,就是那種感覺。
這種「標本化的意義」阻止了生命的流動,就好比小孩被送去學才藝不是出於興趣——接觸喜歡的事物而自然產生喜悅——,而是為了能夠孝順/滿足父母的期待、證明自己有料不是只會讀死書、有東西可以寫在大學申請書上等意義而學。
意義至上、思維優先時,感官、感受就死掉了。
然後我們就會在別的地方,找尋能滿足感受需求的出口。
為什麼比起正經新聞,老天鵝新聞、眼球中央電視台跟哈哈台街訪讓人欲罷不能呢?
因為它們沒三小意義,卻很在感官層面上感動了你。
周杰倫當下的人生過得很幸福開心簡單又爽,所以他寫簡單、讓自己爽的歌(就像饒舌歌手Cardi B老是在唱老娘多紅多有錢人生勝利94爽一樣),我覺得很順應自然,音樂本來就是用來表達情感的。
他如果現在硬是為了滿足社會期待,寫一些關懷社會黑暗面的歌,那就矯情了,跟他的生命也沒有連結。
而且「過爽爽但關懷底層苦民所苦」的角色,千百年前就已經被釋迦摩尼悉達多、托爾斯泰跟切格瓦拉當過了,這個世界,真的不缺。
#要找人生的意義或靈魂深度這些事情
#拜託給我們命理產業或身心靈產業或是心理師跟哲學家們留口飯吃好嗎
#娛樂圈專注找生命意義跟哲學
#我們就只能搞笑娛樂大家了啊
#術業有專攻
#不要搶工作
#我是文青Hater
———
補充:我認為審美喜好是很主觀的。比方說,一個異國文化閱歷較多的人可能會跟你說,燉飯有米心才叫煮得好,吃日本料理時哇沙米跟醬油分開使用,才是有品味的吃法。
但這只是義大利跟日本習慣的吃法而已,你可以說他是比較道地的吃法,可是這不等於比較好吃。像你去麵攤切黑白切,哇沙米跟醬油喇一喇吃起來就是直接過癮啊!
最偉大的作品 中國風 在 少年江流的電影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哪吒之魔童降世》:6.5
首先這部電影確實是一部讓人眼前一亮的動畫,它整體的製作水準要高於幾年前的《大聖歸來》。
導演餃子有著非常大的腦洞,這部電影裡能看到他許多想像力的展現。可能是資金比較充足,一開始哪吒斗村民的戲就非常精彩,哪吒從一開始戲弄各個村民,到接下來智鬥孩子王,再到最後太乙真人跟李靖登場,整場戲節奏控制得非常好,而且也充分地把人物表現出來了。
接下來就是太乙真人帶哪吒進入畫中世界,可以說這裡是完全表現了餃子的動畫想像力,那場遨遊仙界的視覺衝擊非常大,把遊樂場與仙術漂亮地結合起來。
當然最精彩的莫過如最後的那場多人混戰了,四個人搶筆的動作設計非常驚艷,以往只有在美國動畫才會出現的動作設計,居然在這部動畫裡實現了。最後哪吒與敖丙的對決在動作上也格外地酷炫,尤其是哪吒把火尖槍對著敖丙那段,所有人都被這個場面完全鎮住了。
一部電影之所以好看,就在於導演放了多少小心思在電影裡面,而餃子這個新人導演就是不斷地把自己的小心思逐一放在電影裡,這種觀感愉悅就是這樣被製造出來。電影不止是講故事,也要設計故事,餃子在這一點要好過以往的國產動畫導演。
另外一點值得稱讚的是電影裡的人物塑造,尤其是哪吒,這個經典神話角色讓電影進行了一次極大的顛覆,看過封神原著的人都知道,哪吒在原著裡就是一個無法無天的小惡霸,如果照原著來設計,一定不符合當代人的價值觀,導演保留了哪吒的惡霸形象,把重心放在了他的內心世界。
這個電影實際是非常沉重的題材,它實際上講的是自我認知,哪吒也好,敖丙也好,甚至是申公豹,他們都活在大眾的偏見裡,哪吒代表的是社會與個體的對立,哪吒一開始選擇做的是努力想得到所有村民的認同。敖丙代表的是個體與體制的關係,敖丙為了家族,不得不想盡辦法被封神,進入到體制裡。問題是努力的融入是無法打破偏見,接納自己,無視偏見,反抗命運才是最好的出路。這也完全符合哪吒這個經典人物背後的反抗精神,這樣的主題在日漫美漫都是少見的。像火影,直到最後鳴人還是渴望得到大家的認同,但這種集體的認同感真的那麼重要嗎?
電影裡沒有絕對的反派,即使是申公豹也有心酸的過去,真正的反派恐怕就是代表體制的元始天尊了,如果能讓這一點放大,主題會更加深刻。
讚了這麼多,也是時候客觀地說說缺點了。
電影的前二十分鐘讓人非常不適,因為通篇都是屎尿屁跟一些惡俗的橋段。而這種自以為是的幽默貫穿了整部電影,甚至還加了一些過時的網絡用語。我不知道是導演真的覺得很好笑,還是背後電影公司要求加的,但這種惡俗且尷尬的笑料已經是國產動畫的通病了。尤其是四人搶筆那段如此精彩,卻非要加一個放屁的情節,瞬間讓整場戲垮了。
看的出導演很喜歡周星馳,處處都有對周星馳電影的致敬,但要搞清楚,周星馳電影之所以經典,橋段之所以好笑,不是在於那些屎尿屁,而是周星馳電影在無厘頭的同時還帶有一絲絲諷刺,既然想學周星馳,為什麼不好好學人家好的地方,偏偏學什麼屎尿屁。
因為某些惡俗橋段,甚至影響到電影的主題表達,電影講的是“偏見”這個主題,那你為何要設計一個長相大叔的女生來充當丑角,這種設計何嘗不是對這個群體的一種偏見。也許會有人說,我覺得她有問題,有偏見的是我。創造者設計一個人物有沒有惡意,還看不出來?看看人家尾田榮一郎是怎麼設計mr.2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動畫的人物建模設計,這是一部中國的動畫,但你看這些人物五官,完全是照著迪士尼人物來設計的,最簡單的例子,拿《長發公主》女主的臉跟殷夫人對照一下,你會發現相識度非常高,因為這部電影的建模就是按照歐美人的臉型來設計,自然就會有這種突兀感。但中國動畫始終還是回到起步階段,模仿是最快的捷徑,只是希望將來有一天能有一部真正中國風的動畫出來。
最後我想說,雖然每次出一部口碑動畫,總有人說國漫崛起。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國漫早就崛起了,先不說萬籟鳴先生的《大鬧天宮》,就說1979年的《哪吒鬧海》,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還是對父權的反抗,以及四條龍王隱喻四人幫的設計,那都是大膽且先鋒的。哪吒最後在眾叛親離下的自刎,極為悲壯,呈現了一個中國才有的古典悲劇色彩。也許如今看,動畫製作上要粗糙得多,但主創在藝術表達上要遠遠領先如今的這些所謂國漫爆款。
偉大的作品需要經過時間的沉澱,需要讓人反復觀看仍有收穫,更需要深刻的表達,我們想起我們記憶中的那些經典動畫,《千與千尋》,《紅辣椒》,《獅子王》 ,《UP》,我們可以跟任何人推薦這些作品。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呢?過了這段觀影熱潮,十年後再看著這些惡俗的屎尿屁情節,還能自豪地給別人說這是中國動畫的經典嗎?
希望這些動畫主創能明白,你們的電影之所以賣座,是因為技術的革新與視聽語言的魅力,絕對絕對不可能是因為那些屎尿屁!什麼時候國漫不再出現屎尿屁,我們再好好談談國漫崛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