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看。
梁家權的兄長,是前大台及亞視主播,現時廣播處長梁家榮。
(2011年前亞視誤報江澤民死訊時,梁家榮是亞視新聞總監,當年他有客串報《六點鐘新聞》。)
【 永別了香港的好 】
記者協會前主席岑倚蘭在fb上載了記者鄭美姿訪問末代港督智囊顅汝德的舊文章⋯⋯重讀,憶故人,哀今天!
👇👇👇
文: 鄭美姿
【永別了香港的好】N年前的訪問,今日睇番,先記得佢曾經講過這麼多記者的好,有種溫暖心靈的感覺,但溫暖之後,虛空加倍。香港的好永遠過去了,不要再懷緬了。
====全文=====
16/7/2011/ iMoney 鄭美姿
末代港督智囊顧汝德︰高官聰明人做蠢事
午後的國金二期大堂,陽光照進了室內,記者迎來清癯的顧汝德。他奉上一個大大的笑容,看見記者獨自一人,卻沒有攝影同事在旁,竟翻一個白眼道:「Oh, the photographer一定去了yum cha(飲茶)啦!」然後興致勃勃拉記者去咖啡廳,嚷著要一塊兒「飲茶」。
「飲茶」是行內術語,一班記者開完記招後,往往聚在一塊飲茶交換八卦情報。顧汝德突如其來自口中吐出這個小小的術語,親切感油生,無怪乎當年他就任港督衛奕信和彭定康的智囊身為中央政策組首席問時,曾討不少傳媒歡心,更獲記者通風報訊救過一命。這位外號「魔僧」的前朝顧問,事隔14年後出山月旦政事,給香港高官的贈言是:「曾蔭權等高官都是聰明人,只是偶爾還是會做出愚蠢的事情。」
「魔僧」顧汝德多年沒有在鎂光燈前高調亮相,最近他一本關於官商勾結的新書推出,又時值民怨沸騰的七一遊行月,媒體都找他月旦特區政策功過。前朝智囊事隔14年後再出山,政府制度已變但不少人面依舊,不論曾蔭權、曾俊華,還是某些立法會議員,都曾跟顧汝德共事前朝政府。
他對於復建居屋、財政預算,以至教育政策等,意見無一不與特區政府唱對台,但談到昔日人物今天落得弱勢下場時,顧汝德的表情反倒讓記者有點意料之外。他收起了一副看透世情的淡定,卻皺皺眉頭,煞有介事的說:「他們幾位都是很聰明(Clever)的人,老實說,在港英政府時期,他們的表現比當時的外籍官員全都要好。我也老大不明白,為何今天他們有時會做出了愚蠢的事情?」
他口中的「愚蠢的事情」,包括曾蔭權被傳媒發現其住所有僭建物後所作出的回應,還有唐英年的「點解你做唔到李嘉誠」言論,以及政府的直資學校政策、高官對示威人士所落的「激進」標籤等等。
顧汝德對記者的提問幾乎都有問必答,唯一是請他解釋為何高官會由以前很聰明的人,變成今天總在幹蠢事時,他思量了一會後終也棄權,「Um......I don't know.」
以記者新聞觸覺辦事
當學者和記者出身,廿幾歲在英國大學研究院畢業後,他取得英聯邦獎學金前赴香港大學做學術研究,並當過港大的經濟系教授。他隻身由威爾斯來到1962的香港,住進銅鑼灣的?房,400幾呎住了幾伙人。劏房日子給他的回憶不是髒亂卻是香港人原來很「斯文」,原本說着英語的他,刻意加進「斯文」這個廣東話:「一屋幾戶卻得一個廁所,地方擠迫,但人人都好斯文,相處太平,我就覺得香港人有前途,會進步。後來我又住過香港仔,日日看見那些水上戶帶子女上學,而小孩子的校服都是白色的,很乾淨,我在想,人人不論貧富都有書讀,這個地方未來必然很好。」
擅於發掘生活裏的美好細節,處處以其植根心內的Journalistic Trait(新聞工作者的特性)為榮,大概就是這種精神,讓他有別於今日特區政府的中央政策顧問組。「我喜歡新聞記者,因為我自己也是從那裏來的,從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在《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做過逾10年記者。就是那種Journalistic Trait,讓我經常採用一種新聞工作的方法去做政府顧問工作。」
六四自發上街「數人頭」
如何才算是運用記者的「Trait」去施行政策和體恤民情?顧汝德側一側頭,跟記者說起了1989年100萬香港人上街、聲援北京學運的那段軼事。彼時他就任港英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不過兩個月,5月便發生了港人上街事件。當時港督衛奕信沒有委派他任何工作,可他卻於遊行當日獨個兒走到灣仔去,站在遊行路線的一個轉角位,一心想着算一算遊行的人潮。
「我希望得到一個梗概,想親眼看看遊行的人是如何互動的,而警察的反應又是怎樣。方法只是算一算每分鐘走過的人數,每15分鐘再重複數算。其實我這樣做只是基於我的記者特質(Trait),挺自然的。」
顧汝德當下的直覺是,港府毋須憂慮香港人對回歸會反應過激,他認為港人能夠順利過渡很多風風浪浪,「那次是很文明的遊行體驗,警察對巿民好友善,巿民也不對警方反感。這對記者來說是一些很直接的觀察和氣氛感受,是了解民情的重要資訊。」
後來衛奕信從其他人口中得知顧汝德公餘時間親身視察,遂緊張地追問他的所見所聞,更請他呈上一份見聞報告。說著顧汝德眨眨眼道:「那我對著衛奕信當然一口答應,難道還說那不是我獲分派的工作不成?」
顧汝德偏愛香港,他能夠從香港經常被詬病的「批評文化」中,看出難能可貴的社會動力;而他也很偏心新聞記者,總能看出他們稜角背後的真心好意。說得宿命論一點,難道這是緣份?但顧汝德不至感性如此,他想一想說:「我曾有過不少愉快經驗,就是當事情有可能搞砸時,幸得人家的提醒,讓我銘記於心。」
這種美好記憶錘鍊成他的生活智慧,就是不要漠視任何人的任何意見。特區政府強調聆聽民意,但早自十幾年前,顧汝德這個前朝顧問已行這一套,他四出收風探取民情,再寫成報告上呈港督,意見直抵天庭,是為朝中的心腹顧問。他曾立下一條規矩,精神是但凡任何人想求見發表意見,他也不會推辭、不會拒絕。「一個人的想法有限,你需要靠其他很多很多意見才能琢磨好一個政策。」
然後,考驗來了。
一個電話救一任港督
那是1995年施政報告發表前兩天的早晨,他正在埋頭做最後的修辭和校對工作。那天「肥彭」彭定康要求他必須於「before lunch」的時間,將一份「perfect」的施政報告放在他的案頭。顧汝德自覺忙昏了,恰恰這時,他的秘書走過來,說有一名記者來電。「我認識這個記者的,但她不是做硬新聞的人,通常報道軟性故事。所以我說不聽了,很忙啊!」
誰料秘書小姐拉長了臉,揶揄顧汝德不總是說身為中央政策組必須來者不拒的嗎?雙方對峙了好長的一分鐘後,顧汝德擺擺手投降,拿起了電話筒,而那時已經11時許了。
「記者在電話中說,前一晚她出席了某官員的off record簡布會,官員說施政報告中有一個關於政府某個特別項目的數是錯的,準確的數字會於周五才公布。」施政報告的公布日期為周三,但那位職位極高的官員卻提供了一個錯誤的數目,用意是要讓港督難堪。
顧汝德獲告知這件事後,隨即給這個高官打了一通電話,但沒人接聽。他遂動身到港督府,用府中的電話直接給該高官致電,高官不敢不接來自港督府的電話,惟他仍然堅持不肯提供準確的數字,說這不關顧汝德的事。
「我當了記者這麼多年,有幾多次你寫一個新聞,是能一個版本到尾的?你總是不斷有東西要更新、有文字要修改。施政報告頁數和很多內容已經編印了,不能改,我只能在某些地方拿掉一個百分比,再改一兩個字眼,減低那個錯誤數據的殺傷力。」
這個秘密顧汝德守了這麼多年,卻不能讓人知道,連港督也給蒙在鼓裏,「不,我不能報仇,因為如果讓港督府知道,這就是一件醜聞(Scandal)。我只能應付了問題再前行,不能開火。」
事件給顧汝德的啟發是,你必須聆聽所有意見,你不能設限,只能來者不拒。而且你最好懂得欣賞記者,以及肯定新聞工作的價值,「我素來喜歡新聞記者,why not?因為我自己也是那裏來的。記者總是經常想告訴你,你哪裏出錯了,他們喜歡判斷(Judge)事情,他們會問所有的問題。一般的批評是,記者說的寫的不一定對。這我當然知道,我當日寫的那份施政報告就幾乎出錯了嘛!但我的總結是,不要小看新聞記者,他們批評你,但他們也擁有一些消息,一些資訊,是你所不知道的。有需要時請相信他們,傳媒在真正把關時,都是有道德的人(Ethical people)。」
回歸後不捨得離開香港
兩星期前的七一遊行,人數是最近幾年之冠。如果你也是走出來遊行的一員、如果你也擁有一點Journalistic Trait,或許你能夠觀察到,人潮中竟偶爾亮出了一方方A4尺寸大小的港英殖民旗幟。香港回歸已經14年,14年以後你還能在示威人群中得見前朝遺痕,也夠耐人尋味。
這叫顧汝德回想起昔日1997年殖民政權告終,他是萬般不捨的離開香港,他說自己不是眷戀港英皇朝,只是赫然發現自己必須告別廣東人社會而返回英語國家,竟心生徬徨。「雖然我的確是鬼佬,但我留在香港35年,其間曾經回家的日子少過3個月,你要我回國,我覺得奇怪極了,我想留在這裏,但不行。」
「作為前朝的高層,一個政權完結之時,最漂亮的做法是離開。那時候很多私人企業給我聘書,他們看中你的人脈關係,認為有利其公司發展。他們給你很高人工,純粹因為你的關係,我受不了,受不了由一個專業的職位,變成一個純搞關係的人。況且這甚至算是某種形式的貪污。」
港人甚麼都要100分
顧汝德最後到了愛爾蘭,在大學裏做研究,直至2003年政府改行問制責,管治制度全然改變,他才高高興興的接受了PCCW一個業務拓展的職位,回流香港,做了一年。重返這個讓他偏心的地方,他在批評聲中,看見了香港討人喜歡之處。
「遊行和反對政府這些事情,你以為以前沒有嗎?1967年暴動、七十年代公務員罷工、教學語言示威,八十年代政局動盪,個個年代如此。香港人甚麼都要Excellence,接受不了Quite excellence,所以地鐵遲了少少就投訴也要上頭條。這件事在倫敦在紐約不會發生,不代表在香港發生就是問題。」
說着他突然又轉講招牌式「唔鹹唔淡」的廣東話,揚揚眉頭得意的說:「香港人乜嘢都要十分好!This is not an excuse but what Hong Kong is.」
對香港的好、香港的壞,他也包容的照單全收,顧汝德就是這樣的偏心,他口中的讚美總比批評多,整個訪問他唯一最狠的用字也不過是說曾蔭權和某些高官偶爾的言論夠「Stupid」(愚蠢),一邊說還一邊笑得真誠,令人誤以為他真的沒有輕蔑之意。大概這就是英式風度的一種,也是唯一一樣特區高官縱使聰明卻永遠學不來的風範,也算是顧汝德曲筆留給記者的回應,解釋了為何聰明的人會幹出愚蠢的事。
-\-\-\-\-\-\-\-\-\-\-\-\-\-\-\-\-\-\-\-\-\-\-\-\-\-\-\-\-\-\-\-\-\-\
我看特區政府︰
「港英時代在政府擔任要職的港人,都很聰明,而且表現較其他外籍官員優秀得多,因為AO競爭非常激烈,留任到現在的高官,質素都很高。問題是這群高職的人沒有勇氣和眼界去服務香港,而唯一試練他們的方法,是透過選舉,所以普選是必要的。香港根本沒有面對甚麼真正的危機,財政儲備多得浪費,政府必須信任巿民,必須有勇氣作出改變。」
我看有錢人︰
「聖經說:『How hard it is for the richman to go to heaven』,有錢人很難做,因為他們距離一般民眾太遠,他們相信人窮是因為沒有努力,這是最愚蠢的想法。我當記者時接觸過很多四十至七十年代的大商家,他們經歷過戰亂,體驗過戰爭時人與人的互助互愛,他們對人是很關愛的。縱使一般不相信福利制度,不認同政府花錢搞福利,但他們會關照自己廠的工人,對下屬和員工心存厚道。」
我看富二代︰
「他們小在國際學校讀書,留學外國,生活圈子全是有錢人,令他們以為自己很優越。距離一般階層太遠,他們對大眾不能信任,還覺得害怕,以為一般人都想騙錢(有時是對的,但不是常態)。富二代沒有了父輩的厚道,態度傲慢。反而富三、四代會有改變,他們不再沉迷地愛錢,因為生活太過人工化,是回歸常態工作生活的契機。」
我看新聞記者︰
1. 必須喜歡發掘事情背後的所以然;
2. 對「準確性」要求嚴格;
3.喜歡跟人接觸和聊天,不論對方是富是貧、是好是壞,也不要存有偏見,因為『人』是記者採訪故事的開始,是報道的來源。」
我看直資學校︰
「聰明的孩子是基因使然,而不是由於其父母有錢。有錢加上成績優異的10%學生上直資學校,另外10%成績同樣優秀的卻要上其他學校,這是浪費人才,荒謬的制度,對香港不是好事。兼且這是沒必要的,因為特區政府有足夠儲備、足夠金錢去資助學校教育,根本毋須搞這一套。」
我看八十後︰
「政府中央政策組做過調查,指八十後是本港有史以來所受教育最高的一群,但他們的就業前景卻最差。我覺得這壞透了,八十後面對這個困局反應負面很正常,我覺得他們好斯文。他們很多的投訴都是對的,不是嗎?」
我看弱勢社群︰
「給予耐性,並且時刻保持樂觀,必須相信你們的問題可以解決。我出身在威爾斯鄉郊,家裏一直沒電力沒廁所,只得一個水喉,有老鼠牆壁永遠潮濕,傳來異味。但我上了大學和寫書,我有一些天份,但並不因為我有錢,不因為我父母是好人。不同人有不同天資,即使貧窮也沒有例外,你必須懷抱希望。」
Leo Goodstadt 顧汝德
˙1962年獲英聯邦獎學金由英國來港,在香港大學任經濟系教授及進行學術研究
˙留港任新聞界逾10年,曾為財經雜誌《Euromoney》特派記者及《遠東經濟評論》副編輯
˙1989年港英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為前港督衛奕信和彭定康心腹
˙1997年定居愛爾蘭,從事學術研究
˙2003年回流香港後曾任職商業機構
˙現為都柏林大學聖三一書院商學院兼任教授,一半時間留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抑鬱病,澳門墮樓身亡。郭炳湘、岳華病逝。港珠澳大橋通車,習近平南巡主持開幕儀式。打壓自由的武器。 #習近平南巡 #郭炳湘 #岳華 #雙查方案 #中共政權 Wong Wai Man 2018年10月23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
曾蔭權 住所 在 城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害人不淺
特首辦前新聞主任譚啟耀日前於將軍澳景林邨住所墮樓身亡,警方指事件無可疑。傳媒透露死者近日因工作問題情緒低落,早前曾因病休假一段時間,上周一支付代通知金並即時辭職。特首辦的回覆是深感震驚及悲痛,向其家人表示慰問。對於一個官員只有32歲就選擇結束生命,我感到很難受,而特首辦是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究竟是甚麼樣的工作壓力,令他非走不可?
特首辦是特首幕僚系統,自董建華年代開始組織,設立特首辦主任、新聞統籌專員、高級助理等職位,曾蔭權再擴大成有規模的辦公室,主要分三大系統,第一是政治行政系統,特首辦主任是主管,兼政治及行政功能,常任秘書長負責追蹤各問責官員重大政策執行狀況,一般由AO出任,打通公務員關節,下設高級政治助理,負責北京港澳辦溝通,政治助理負責與議會黨派溝通。第二大系統是公關輿論,包括新聞統籌專員(外聘非公務員)、新聞處長、特首新聞秘書(AO出任)、特首辦新聞主任(新聞處資訊主任IO)組成,負責特首日常公關活動、傳媒查詢,工作相當繁重。第三大系統是中央政策組,負責輿情、政策調研、民調等工作。三大系統工作是環環相扣,高級官員需緊密聯繫,跟進政治、政策及公關等工作,再向特首及三司建議,拍板後交予中層官員執行。
林鄭剛愎自用 摧毀幕僚系統
林鄭月娥上場,整個特首辦幕僚系統被她一手摧毀,撤掉三個重要職位:包括負責同北京涉港部門打交道的高級助理,公關顧問新聞統籌專員至今一直懸空,負責掌握民情的中策組被解散,改組成為政策創新辦公室,招攬為數2、30人的政壇童子軍去研究政策創新。以往特首辦團隊中有的負責從中央收風、有的向黨派打探水溫,亦有專責探測輿論民情,今天都消失了,決策自然錯漏百出。林鄭自視不同範疇;包括政治、政策、公關都是專家,毋須專業募僚協助,加上特首辦主任陳國基出身入境處專業職系,欠缺有關政治經驗。本來政局平和,無風無浪,利用梁振英下台後鐘擺效應所帶來的蜜月期,即使特首辦千瘡百孔,也可以過關。林鄭之所以快速地將個人民望燃燒殆盡,成為有史以來最劣特首,全因為她剛愎自用、目中無人,在送中修例賠上整個香港,香港人亦為她個人的政治野心陪葬品。在林鄭管治下,社會空前撕裂,特首辦儼然成了熱廚房裏的壓力煲。
反送中修例爆發後的垃圾級記者會、電視講話,死不道歉,全是她個人性格引致火上加油,作為新聞官,單憑個人之力又可以改變甚麼?特首在傳媒記者眼中早已到了極度討厭程度,新聞官變成兩面不是人,吃力不討好。到抗疫開始,林鄭對封關、醫護罷工處處挑機,歪曲醫護立場更見匪夷所思,以為自己權威足以號令天下,公然命令官員除下口罩,公眾譁然。那些所謂對話、落區、聽熱線、派口罩的公關伎倆,更變成市民恨之入骨的醜陋行為。待至特首呈交北京的政治報告外洩,借抗疫幫建制打選戰被揭出,還有甚麼公關工作可言!
盡忠職守的公務員,不是忠於特首,而是忠於香港的制度、忠於核心價值,林鄭月娥的政治生命早已畫上句號,下台後遺臭萬年已成定局,但之後香港人還要重建香港,大家還要依靠有使命的公務員!
曾蔭權 住所 在 賴叔閱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老規矩,香港人、香港事,原文畢錄如下。不過近來 Medium 轉咗數式,流量低咗好多。希望 Facebook 嘅朋友賞面支持。
Medium link: https://link.medium.com/LlANdgmPzZ
//
2014 年 8 月 31 日,中共全國人大委員會作出「 831 決定」,為香港嘅普選之路一劍封喉。我唔覺得係一槌定音,定咗音之後 supposed 係開 show 而唔係收檔,文人用字係講究啲。
之後嘅事,當然都係歷史 (the rest is history ,鬼唔知呢一刻之前嘅都係歷史?) 。 9 月 28 日嘅 87 枚催淚彈,往後 79 日嘅佔領,將香港人抗爭、公民抗命、爭取民主嘅志氣,統統粉碎。
雖然政府普選嘅方案因為「等埋發叔」而壽終正寢 (特首,呢個四字詞咁用就啱喇) ,但係往後五年,「民氣盡洩」係香港嘅寫照。即使中間出現過梁天琦同及後嘅本土派崛起,發生過「確認書」同 DQ 事件,議事規則一改再改去杜絕拉布,但係傳統大型遊行、集會,點吹大雞都冇氣勢冇隊形冇人數。
期間賴叔心諗,反正無事可閱,不如去政治化,寫下其他嘢,對自己、對讀者都可能更有益處。及至林鄭以 777 票擊敗曾俊華,中央情願畀一介女流 (no offence but this is really atypical ,各位女權份子請高抬貴手) 掌政,都唔要曾蔭權嘅兄弟、唔要 blue-blood 嘅港英遺物 (if not 餘孽) 。呢一下,真係壓垮駱駝嘅最後一根禾草,我戒了,打算從此 apolitical ,非政治。
- - -
屌,咁你哋睇到呢篇文,以至過去兩個幾月嘅一堆字,就知道我戒唔到。畢竟政治乃眾人之事,戒 J 可能仲易少少。而書寫政治或時事,痛苦在於你有份 (林鄭口中嘅 stake – – 留意返唔係牛扒嘅 steak ,雖然 stake 都可以 rare 。 Stakeholder 譯「持份者」真係幾準確) ,但主宰大局嗰個唔係你或你身邊嘅人。
當然,繼續寫落去,梗係有原因:世事如棋日日新,一日唔死,一日都有新聞睇。冇人估到一次中出、一次旅行、一對小情人,會一石擊起千重浪。係,就係因為一樁喺台灣發生嘅謀殺案,疑犯潛逃返香港,毋須被引渡返台灣,觸發咗政府修訂《逃犯條例》,以及至今嘅「反送中」浪潮。
不過又咁講,第一次世界大戰都純粹係一粒子彈穿過咗奧匈帝國皇儲嘅身體,就此引發。都係老謀,都係搞出人命。所以話,咩「蝴蝶效應」,真係任你講,亦唔好睇輕自己改變世界嘅能力。當然都唔好高估啦下。
- - -
中共喺 2014 年基本上係大石責死蟹咁封咗普選之路。冇嘅,安全系數要夠高,確保香港唔會成為反共基地吖嘛。當然就又篩又揀又選咁,令可以落場跑嘅人都係自己人,根正苗紅,中共政權就千秋百載,一統江湖。
嚟到 2019 年,中央嘅思維有冇變?當然冇。國家統一不分裂,比一切都來得重要。對於新疆、西藏等邊陲地區,中央將古代「和番」、「通婚」、「融和」等手段照辦煮碗,逐步從語言、宗教、思想等領域,實踐「大一統」嘅理念。
對於香港,軟性嘅輸入新移民、娛樂文化、喜茶、普教中,一直都做緊,但步伐唔係話好快。即使林鄭月娥上台,大家都只係諗住香港會繼續被融合,差在係落入大灣區定係廣東省手中。而融合同磨合一樣需要時間,唔係一時三刻由天鵝變醜小鴨嘅。
香港可恃嘅,仲有呢個城市本身獨特嘅定位同歷史地位。曾經嘅轉口港,而家都係大陸同西方世界接軌嘅一個主要關口。貿易以外,金融體系亦係香港 (暫時) 難以被深圳同上海取代嘅原因。人民幣離岸中心、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更唔好講各種在明在暗、先進或原始嘅資金流動方式。
香港需要國策扶持,但國家 (及其領導人) 在公在私,一樣需要香港。所以解放軍咪未出動、《緊急法》咪未實施囉。
是但一樣嘢發生,香港「一國兩制」正式死亡 (雖然過去幾年都死咗好多次,勁過羅樂林) ,而金融體系賴以存活嘅法治、通訊等軟件,將會失去歐美等國嘅信心。香港呢隻雞,由會生金蛋,變成生普通蛋,都至少仲有所出。但係變成一隻不育嘅雞,就真係 KFC 家鄉雞。
- - -
但係八月下旬,香港特區政府一邊口口聲聲話大家攰喇,埋枱傾啦,另一邊廂就有穿著警隊制服嘅人士 (謎之音:這是正式錄用的警察嗎?) 繼續催淚彈放題,愛國愛黨人士就攞棍同藤條出嚟無雙亂舞冇後果。成件事,好分裂。
我最初有諗過,林鄭係咪被警隊呢個易請難送嘅屎坑觀音夾住,所以一邊吹和風,一邊又唔可以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或宣布「撤回」。但唔係喎,林鄭呢個星期都放風威脅必要時會考慮引用香港現有法例去「止暴制亂」,即係實施《緊急法》啦。林鄭想攬炒?嗰邊嘅《環球時報》又馬上出文降溫,話高度自治好撚重要乜乜七七。
媽呀,我好亂。
直到路透社引述最少三個知情人士 (其他網媒或者報紙佬未 factcheck 就寫出嚟嗰啲你可以唔信,但路透社嘅權威地位,真係唔講得笑) ,話林鄭其實交過報告畀北京,建議正式撤回及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好等香港社會回復安寧。呢下,打破晒之前啲咩「林鄭收咗美國錢」、「林鄭匿埋食花生、挾香港令中央」嘅八奇沙盤推演。
Reuters 引述一名商人話,林鄭對手根本畀北京綁撚住咗。唔係林鄭唔想撤,而係中央根本唔畀。所以先有「唔係冇回應,係不接受示威者訴求」呢句咁直截了當嘅 soundbite 。
換句話講,如今香港嘅局面,一係就繼續任由示威者同警察互相消磨,一係就 somehow 中央作出讓步。
- - -
喺 831 五週年前夕,發生咗「 830 大搜捕」,黃之鋒、周庭、陳浩天、鄭松泰等政治人物相繼被捕,控罪或大或小,總之拉咗你,製造寒蟬效應先。雖然上述四位同 decentralized 嘅示威者嘅關連性都相當之低,但對外媒同泛民傳統支持者嚟講,都係一單大新聞。
警方亦反對 831 有任何集會或遊行,甚至叫大家唔好咁多藉口上街。
逆向思維,越係叫你唔好,即係越驚你咁做。 831 五週年出現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有乜象徵意義?其實多一次唔多,過去兩三個月更大鑊嘅都試過。
或者,當局都係怕再一次有好多群眾上街嘅畫面出現,觸動西方國家嘅神經,削弱中國喺貿易戰嘅籌碼。唔好忘記,中國真正打到水深火熱,不惜將貨幣眨值、硬食關稅都要打落去嘅,係同 Donald Trump 片緊嘅 Trade War 。
而香港,只係其中一個籌碼。
中央唔會畀香港死,我信。但中央亦唔想香港嘅局面,為侵侵製造更多本錢。此外,美國國會嚟緊會表決《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一旦通過,美國政府有權禁止損害香港人權同自由嘅人士進入美國,甚或凍結佢哋嘅資產。呢一點,中港政經領導人都未可忽視。
時間,可能係敵人。差在係香港,抑或中央嘅敵人。呢個亦可能係近期鐵腕鎮壓加速惡化嘅原因。所謂「 70 週年十一國慶」死線根本只係面子問題,香港嘅問題,如果拖到十月仍未解決,喺經濟貿易同政治/自身層面,先至令人最頭痛。
曾蔭權 住所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抑鬱病,澳門墮樓身亡。郭炳湘、岳華病逝。港珠澳大橋通車,習近平南巡主持開幕儀式。打壓自由的武器。
#習近平南巡 #郭炳湘 #岳華 #雙查方案 #中共政權
Wong Wai Man 2018年10月23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過去幾天,很多名人逝世。
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據說因為抑鬱病,在澳門住所墮樓身亡。
港珠澳大橋急急忙忙要通車,習近平要南下主持開幕儀式,這位中聯辦主任是公布嘉賓之一,要見到習主席了,還有三天時間,抑鬱起來,便尋死了。
澳門是江湖之地,華人世界唯一開賭的城市,賭場就是洗黑錢的最佳地點,所有華人,都又正在間接直接參與大陸盛世洗黑錢的時代巨浪,這位北京駐澳門一哥,碰到習帝南巡,抑鬱起來尋死,又真是很合理的。
北京中央職工健康中心公布,自2009至2017年,大陸共有243名官員自殺,其中約半數確診患有抑鬱症。
所以,澳門一哥的死,是大陸官場正常現象,沒有別的原因。
另一位死亡的,是香港人熟識的藝人岳華,周日因癌症死於溫哥華醫院。
岳華應該沒有抑鬱病,是聰明人,影藝界成功人士之一。
他出生於台灣,在香港賺錢,退休後定居加拿大。
在安全文明的地方,支持中共政權,大力指摘佔中亂香港。在港數十年,不談政治,在溫哥華才顯露愛國愛港情懷。
碧血丹心的聰明人,人生每一步都精明醒目。最近,見搞亂香港那群人,劉小麗、周庭、黃之鋒等人已被特區政府剝奪終身政治權利;其他暴徒,搗亂旺角的,又全判了入獄;佔中三子起訴在即;香港傳媒高層又在北京接旨,香港編輯政策,要跟中宣部長說的「香港傳媒勿成為干擾內地政治基地」;不懷好意的鬼佬記者又不獲簽證,逐出香港……
香港大好形勢,他的責任完了,所以,安心離去。
另一位剛逝世的名人,是前新鴻基地產主席,郭家大少爺郭炳湘。據郭家說法,他也是患了抑鬱病,上周末因中風器官衰竭拔喉死於醫院,享年68歲。
短短六十八年的歲月,郭炳湘的故事,具備了電視劇的所有戲劇元素,曲折而哀傷,是研究命理的好命例。
他生於富豪之家,父親是郭得勝,家族企業是市值四千億的新鴻基地產,契爺是李兆基,他是郭家長子,是家族事業的接班人。
前呼後擁的長大,刻意培養的學歷,父母安排的家族婚姻。但他意有所屬,和現任妻子李天穎出走,終如所願得父母同意成婚。
九零年郭得勝病逝,他開始接掌新地成為主席及行政總裁,呼風喚雨,在商界舉足輕重。
九七年,他被大富豪張子強綁架,贖金十億元,郭家還價,討價還價間,郭炳湘過了生死艱難一個月,最後用六億脫身。
他重獲自由,但對拖拉拯救極為不滿,從此在公事上處處反對兩弟的決定,兄弟反目開始。
兩弟策劃將他逐出董事局,及免去其總裁職務,新聞內幕戰開始,消息滿天飛:
他被綁票期間被打至抑鬱,不肯吃藥,拒絕見公司新來的醫生,外面有女人,還縱容小三回公司,意圖控制爸爸留下的生意。
兄弟內戰爆發,兩派招兵買馬。母親鄺肖卿調停,希望弟弟們體諒哥哥,身體有病,婚姻出事,嫂嫂帶子女離家……
這時候的郭炳湘,健康、家庭、事業、愛情都出了問題。
兩弟逼宮成功,郭炳湘被逐出董事局,免去行政總裁職權。
敗方反撲,挑起了當年兩位弟弟聘請許仕仁一事。
ICAC如獲至寶,梁振英喜出望外,目標在許仕仁的政府背後上司曾蔭權。
法庭上許仕仁死守這條線,卻帶出對手的禁忌,當年港澳辦主任廖暉參與他的案件中。
最後,許仕仁案罪成,一眾被告入獄,郭炳江一力承擔所有責任,郭炳聯脫身。但從此,郭炳湘和兩弟,結下不解大仇了。
離開新地和家族,郭炳湘分了五百億元,意圖再起風雲,但幾年下來,一無所成。所以,他的抑鬱病,再導致中風,就理所當然了。
郭家大少,本來是人人羨慕的好命,但幫他結算,三十年少爺生涯,掌權不足十年,九七是分水嶺,被綁票後,和弟弟宮廷權鬥,刀光劍影,新聞的人格謀殺,家庭妻子紅顏知己的三角關係,媽媽契爺的中間調停,到死鬱鬱二十一年。
風光背後的不測,都令我們謹慎戒懼。
就像今日的香港,過去一百多年,香港成功,全賴獨立可信的司法制度。今日,司法成為政府打壓民間自由的武器,就是澤滅木,澤風大過卦了。
豐盛背後,有大過之象,有作客無親,有渙散亂象。
中聯辦主任,大明星,富豪之家,都可以如此閱讀。
#習近平南巡 #郭炳湘 #岳華 #雙查方案 #中共政權
2018年10月23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