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是我的辦公室:#香港】
對許多電視新聞工作者來說,可能終其一生職涯,連台灣本島都沒有踏出過,最遠去過澎湖,就已經到處說嘴一輩子了;如果去過香港,可能尾巴都翹起來(我還真的見過這種人@@),不過對於真正的國際新聞工作者來說,「香港」可能是「轉機」的地方,而在香港採訪,也被視為 #國際新聞記者養成,最初階的「第一站」,因為語言隔閡最小,生活習慣相近(?),算是很難搞砸的採訪目的地。
.
我第一次去香港採訪時,入行才剛滿一年。還是菜中之菜,感謝前東家TVBS的長官,有這麼大的膽量,讓新人去闖。不過長官還是準備了很大的「防護網」,我的搭檔是當時(現在可能也是)全台唯一港籍攝影記者區國強大哥,區大哥現在是香港TVB電視台頭號駐台特派記者。
.
當時與其說是派我去採訪,真正意義上,是讓我有一個完整的機會,向資深記者學習,如何在外獨立完成採訪任務。
.
和後來幾次我的香港採訪經驗相較,這一次的採訪,真的只能用「輕鬆愉快」來形容,因為我要採訪的主題是「郭富城的演唱會」。
.
「妳就去採訪郭富城的演唱會喔!」聽到主管口中這句話,我的內心早就興奮雀躍轉圈圈,差點想衝去洗手間尖叫,不過為了維持冷靜專業形象,我還是壓抑情緒回答「好的」,但語調仍然是忍不住上揚。
.
這是一趟全程不到24小時的快閃行程,幾乎快要上飛機前,才了解更多細節,原來我是要去採訪「#郭富城」的「演唱會」的「#舞蹈總監」--#黃國榮(#Sunny Wong)先生。
.
對於完全不是運動咖的我來說,要訪問舞蹈名人,也是需要用力做功課,考慮鏡位律動的。從舞蹈教室,一路拍到美侖美煥的工作室,這是在一場光鮮亮麗的演唱會中,可能連樣貌都不曾顯露出來的重要人物,但卻是一場盛宴中,能夠成功的「靈魂」。
.
宛如人生巧遇的重要哲理。
.
這次的訪問,一直從日出忙到日落,回到飯店以後,還是興奮地睡不著,現在看到照片,只是普通的商旅飯店,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一直覺得富麗堂皇,就好像東方之珠,在我眼前閃閃發光一樣。
.
#國際新聞
#專業訓練
#專業素養
#國際人才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理想混蛋-雞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若圍繞著你旋轉是我的宿命,我願意用一輩子去守護你的光芒……。」 在黑暗廣袤的宇宙中,我隻身漂流千年,直至閃耀如星的你劃破寂靜而降臨。凝望著你,我才明白,原來所有的寂寞都有意義。 謝謝你曾帶給我的光和熱,即使我們終將告別,也請讓我用生命、永恆地守護你……。 ◎理想混蛋首張專輯【愚者】 ◎抒...
曾宛如 先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感謝身邊的人開始,你的命運就會真的改變!
只要說出兩個字,解放僵固的頭腦。
作者:川﨑康彥
書名:為何我們喜歡興奮,需要緊張?
——哈佛醫學院研究員的53個活化大腦練習
各位今天說了幾次「謝謝」,向他人表達感謝之意呢?
我們對於家人或朋友這些親近的人為我們做些什麼時,久而久之好像會變得理所當然,不覺得需要感謝。但是,若平時養成親口向對方道謝的習慣,就能隨時對任何人說出「謝謝」了。
眼前對方的情緒,其實會對自己造成影響。如果身邊有個人整天板著臉,好像大家都對不起他似的,不知不覺地自己也會開始看什麼都不順眼。我想大家都有這種經驗。相對地,你應該也有曾經被對方的笑容感染,自己也跟著眉開眼笑的時候吧!
說聲「謝謝」,向對方表達感謝,就是對他人敞開心胸。養成時時感恩的習慣,就能保持對任何人都能敞開心胸。如此一來,大腦就會開始自由地想像。相對地,一旦封閉心靈,大腦便停止自由想像,就容易陷入自我封閉的惡性循環。
道理是這樣的。人的大腦一旦被情緒束縛,思考就會停滯,裹足不前。思考僵化後,對大腦傳遞訊息的突觸功能會變得模式化。結果,想像變成只有固定的模式,缺乏想像力的人,人生是黑白的,不是彩色的。
要解放僵固的頭腦,最好的方法就是
「常懷感恩之心,對任何人都敞開心胸。」
心胸一開放,就不會被固定的觀念或信念束縛,跟隨自己的直覺行動。對於期待興奮的心情,也會直率面對,提升實現期待的熱情。
說「謝謝」還有一個重要的效果,就是消弭阻礙大腦發展的情緒。諸如被害妄想、憎恨他人、感覺痛苦等負面情緒。
不過,越是跟自己親近的人,「謝謝」二字越難說出口,總覺得很難為情。所以,我要介紹一個練習方法,讓我們可以簡單就說出感謝。這是我在哈佛研究所每當有會議之類大家聚集在一起的場合時,都會舉行的一個儀式,叫做「感謝遊戲」
—— 感謝遊戲開始了 ——
在我所屬的麻醉科,參加聚會的人必須盡可能想出要感謝的人,並對著他說出來。這個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活化大腦。感謝遊戲的主要步驟如下:
STEP① 與坐在附近的同事至少兩人一組
STEP② 輪流說出自己想要感謝的事
STEP③ 限時兩分鐘,盡可能深入思考,快速表達
這個遊戲可讓平常不習慣對他人表示感謝的人,自然地養成感謝習慣。習慣了以後,與周遭的人關係改善,心裡就會更加感謝,產生良性循環。
話雖如此,或許有人身邊沒有同事,或是突然要對親近的人表示感謝實在很不好意思,那也請放心,一開始可以先自己悄悄地列舉想要感謝的人,效果是一樣的,請試著做做看。
我的一位人生導師,竹田和平先生,他被稱為「日本第一的個人投資家」,曾經是一百零四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這位竹田先生也很重視對他人說聲「謝謝」。
他甚至建議我們保持每天說三千次「謝謝」的習慣。我身邊聽了他的話並付諸實行的人,據說後來全都「大發」了。當然,不是一定對所有人都要說出口,在心裡默默地說也不要緊。連續說個一小時,很快就三千次了。如果是一秒一次的話,其實五十分鐘就結束了。
—— 常說謝謝的人,運氣特別的好 ——
直率地對他人說出「謝謝」,就能幫助自己敞開心胸、活化大腦,而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也因此建立。
每個人都有自己擁有但他人沒有,或是他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被固定觀念束縛的大腦,會排斥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的對象,例如拒絕接受與自己不同的想法。
但是,如果能對自己身邊的所有人都敞開心胸,不被固定觀念束縛,就會願意嘗試接受與自己不同的人。如此一來,我們就可很自然地與對方產生共鳴。
不要老是只朝著一個方向,只接受一種思考,接納各種思考或事物的刺激,大腦就會產生變化,甚至進化。這些變化和進化,是神經細胞遇到外部刺激,就會臨機應變的一種稱為「突觸的可塑性」所引發。
突觸是支援大腦功能的神經細胞相互傳遞訊息的部位。人的大腦有一百四十億個神經細胞,他們藉由突觸形成網絡,執行大腦複雜的活動。人的大腦原本就會因興奮或心跳加速而進化,所以與許多人產生共鳴、接納對方,大腦活化就會更加速地進行。
懷抱「感恩」的心,對大腦還有其他好處。其中之一就是安定心靈。當與他人之間產生互信時,大腦會從下視丘與視上核分泌一種腦內神經傳導物質,被稱為幸福激素的「催產素」。不只是對別人好,受人感謝或我們主動感謝別人時,也能得到很大的安慰,這就會促進催產素的分泌。近年的研究發現,催產素有以下功效:
1. 增加與人的親近感、信賴感
2. 消除壓力,感受幸福
3. 抑制血壓上升
4. 提升心臟機能
如上述,催產素的分泌,的確能撫慰人心。相對地,被負面情緒占據的大腦充滿憤怒和不安,無法保持興奮,以及投入對事物的熱情。因此,即使是瑣碎小事也要心懷感謝,並將這份心意說出來,不僅是為對方好,對自己也非常有益。
—— 經常感謝家人 ——
我們總不吝對公司的主管或同事表示感謝之意,卻往往忽略對身邊的人同等對待。那是因為我們都有撒嬌心態,認為對方做什麼都是理所當然,不用特地道謝。要正經八百地說「謝謝」是很難為情的事吧。還有,因為關係太親近,也可能都只看到缺點。
我想起在哈佛研究所擔任研究員時期,常會看到許多人大大方方地說出對家人的愛與感謝。或許是因為國情關係,和多半不擅表達情感的日本人比起來真是大不同。但是,我也發現正因為能夠對親近的人表達感謝,他們才能保持開放心胸,找到令他們興奮的研究主題。
每年到了耶誕假期,哈佛都會舉行派對,邀請同仁闔家參與,藉此機會對家人表示感謝。這場由教授們主辦的派對,會準備許多佳餚和活動,款待研究夥伴的家人。參加者為了讓這一整年在背後支持自己的家人玩得盡興,無不盡心準備。對家人和夥伴的感謝能量,讓會場氣氛熱烈。
除了這樣的派對,我也推薦另一種方法,可以感受這種感謝的能量。那是我為了探尋讓自己興奮的事而參加的一場講座,我在那裡學到「感恩浴」的練習。
首先,讓一個人站到正中央,其他人圍成圓圈,齊聲對著站在中央的那個人訴說一分鐘感謝話語,宛如沐浴在「謝謝」當中。參加講座的二十人同時發聲,其實聽不清楚誰說了什麼。話雖如此,感受這種砲彈一般的感謝能量,站在中央的人會覺得「原來自己這麼棒!」這不僅令人得到自信,心中也會湧現對別人的感謝。
最後,大家都對彼此更加感謝,道謝與被道謝的人也加深彼此間的信任。如此一舉兩得的效果,是多數人在同時間內一起達成的。
二十人算是很大陣仗,其實五、六人的小團體也可以充分感受感恩的能量。這時,不要只是說「謝謝」「感謝你平常幫我」「謝謝你為我這麼做」,請連為何感謝的理由也一起說出來吧。
當然,不是要請大家刻意做這個練習,其實只要平常向家人或夥伴道聲「謝謝」,就能提升彼此間的信賴。所以,請先從身邊的人開始,向他說聲:「謝謝」吧。「一天至少說十次」,實行起來其實毫不費力。
—— 不能什麼都不想,但也不要想太多 ——
先前說過,當我們被僵化的觀念束縛,大腦就會失去自由想像的能力。不僅思考被綁住,大腦的迴路也會模式化。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我們想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興奮」時,大腦會自動踩剎車。我們在尋找興奮的事的時候,不要被太多理性分析思考牽著走,憑直覺是很重要的,不能想太多。
當我們在尋找讓自己興奮的事時,思考通常會變成阻礙,不過一旦找到,就必須考慮該如何行動才能實現。「怎麼做才能實現?」「怎樣才能更進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這時候再發揮思考力吧。
要各位平時做到凡事憑直覺,但當找到讓自己興奮的事後反而得要靜下來思考,這不是很難嗎?不過,一旦找到興奮的事,就有「一定要到達目標」的熱情,此時就能憑著直覺開始各種行動。如此說來,我們要當心不要因為考慮太多,而造成直覺力低落才好。
這本書挺有意思的,隨意翻翻也很有收穫。
推介給大家《為何我們喜歡興奮,需要緊張?:哈佛醫學院研究員的53個活化大腦練習》先覺出版/作者:川﨑康彥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分享請幫忙按個讚
也歡迎留言說說你的想法和回饋,謝謝你!
曾宛如 先生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漫畫跟博物館百年好合愛情故事(喂~) #愛的懶人包
今天B編要和大家分享一則愛情故事。這是一則揭露「近年台灣最好看漫畫,原來都有博物館在後面神助攻!?」秘密的真實故事⋯⋯客倌有所不知,法國早在2003年「當羅浮宮遇見漫畫」計畫,策展人德瓦先生就曾說,博物館與漫畫的交流,可以真正「探測我們所處的時代脈動」。
2年來700多天的日子裡,我們的土地就誕生了美術史、電影史與自然史的諸多精彩漫畫作品,不過為什麼漫畫家除了繪製故事,還要在畫作中細細交代歷史掌故呢.......
君不見描述植物故事作品《#採集人的野帳》每一帖植物畫都經過台北植物園專業人員審定。而這些消失的歷史時空重新在作品中被還原建構,更讓當下的我們有機會與歷史記憶共感共鳴(原來我們不是沒有歷史的人~~)
諸君啊,台灣漫畫與博物館的合作,灌注了眾人的愛:有漫畫家的、博物館專業人員的,以及出版社的居中溝通媒合。這則偉大的真實愛情故事,相關淵源與及細節,都請見這篇Openbook閱讀誌跟文化內容策進院 Taiwan Creative Content Agency合作的「愛的懶人包」,保證讓您讀完宛如拿到一大盒知識喜餅(而且吃了還不會變胖)。
也請大家不要一直逼問新人生子的壓力好嗎??正如蓋亞李亞倫所說,現在大家都有點太急了,台漫會長出自己的模樣(孩紙),但真的需要時間!
.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國立台灣美術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台北植物園 Taipei Botanical Garden|大城小事-Big City,Little Things|簡嘉誠| 英張|漢寶包 Hambuck|蓋亞文化|
───
🌞當漫畫遇見博物館🌞
👉不同目標,共同的藝術:台漫鍛造術 ft.雲之獸、畫電影的人、採集人的野帳、無價之畫 https://pse.is/3jsmap
👉博物館年輕化和漫畫藝術化,打開多元合作可能 ft.法國里爾美術宮 https://pse.is/3mvytf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曾宛如 先生 在 理想混蛋-雞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若圍繞著你旋轉是我的宿命,我願意用一輩子去守護你的光芒……。」
在黑暗廣袤的宇宙中,我隻身漂流千年,直至閃耀如星的你劃破寂靜而降臨。凝望著你,我才明白,原來所有的寂寞都有意義。
謝謝你曾帶給我的光和熱,即使我們終將告別,也請讓我用生命、永恆地守護你……。
◎理想混蛋首張專輯【愚者】
◎抒情主打〈行星-Galaxy Ver.〉 重新詮釋最初的心碎感動
說到理想混蛋,許多人都會想起他們的第一首單曲〈行星〉。2018年3月,〈行星〉的不插電單曲版本,在網路上如病毒一般迅速蔓延,從獨立音樂平台StreetVoice一路延燒到YouTube。細膩而動人的歌詞、溫柔而明亮的聲線,撫慰了無數在深夜裡輾轉難眠的失戀靈魂,也讓「理想混蛋」這個名字逐漸被大家所記住。在理想混蛋於五月剛推出的首張創作專輯【愚者】中,製作人李宗軒特別邀請編曲鬼才姚頭(姚書寰),為這首理想混蛋的代表作重新編曲,製作出截然不同的「Galaxy Version」。
由情感豐沛的鋼琴聲作為基底,揉合氣勢宏偉的弦樂團,搭上爵士鼓的重擊與宇宙電波音效,宛如一趟聽覺的銀河星際迷航,將漂流於宇宙的廣渺感做了全新的一番詮釋。主唱雞丁在錄音時,起初難以適應這個濃重的編曲版本,在配唱和製作人的鼓勵之下,終於拋下包袱,在不開任何一盞燈、漆黑的錄音室裡,用盡全力釋放情感,將義無反顧的單戀完美唱出。
◇◆◇◆◇◆◇
◎邀請創傷型圖文作家「豆苗先生」合作
◎動畫音樂錄影帶賦予〈行星〉全新生命
銀河版〈行星〉的音樂錄影帶,理想混蛋邀請擁有許多粉絲的知名圖文作家「豆苗先生(Mr. Doumiao)」一同合作,為這首歌量身打造完整的動畫音樂錄影帶。豆苗先生之前就曾為理想混蛋的單曲〈平衡木〉設計過封面,本次再度攜手更顯合作默契。「其實接到行星MV任務之前,我手上才剛結束一個動畫案不到一天,我正信誓旦旦的說要放自己一個假,結果跟理想混蛋一起吃完尾牙後,我的假期就結束了!」豆苗先生笑著說。原來理想混蛋借請客之名義,行發派任務之實,酒酣耳熱之際把製作MV的重責大任交給了豆苗。提及為何會邀請豆苗先生合作這首歌曲,理想混蛋團員們認為豆苗先生真的是「創傷型」的作家。「他的作品會挖開人心底深處的傷口、情緒,完全躲不掉。而對於情感很濃烈的〈行星〉這首歌,這就是我們要的!」
豆苗先生表示:「一開始聽到新版本行星的時候,壓力是很大的。如果原先的單曲版本,是一種淡淡的哀傷感,那新的Galaxy Version就像直接對心臟開了一槍那麼衝擊。所以在設計內容的時候,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從故事腳本、角色設定、風格、顏色等等都非常的不容易,希望能將自己聽覺上的震撼還原到畫面中,也因此製作期比預計的更長。完稿當天,我跟製作團隊一起看首播的時候,自己也默默地鼻酸了好幾次,多麽好的一首歌啊!很慶幸也很榮幸,能夠參與〈行星〉這首歌的MV製作。感謝理想混蛋們的信任,也希望大家會喜歡這首有著巨大能量與溫度的歌。」
〈行星-Galaxy Ver.〉的MV充滿許多值得細細去品味的細節。憂傷而明亮的故事,透過製作團隊精緻的作畫與後製處理,搭配音樂交織出深刻的情緒曲線。創作這首歌曲的主唱雞丁,在觀看MV後也不禁落淚:「我是很不容易哭的人。可是在看到豆苗傳過來的完成品時,我真的熱淚盈眶、非常深刻地想起當初寫下〈行星〉的心境。那些我以為已經逐漸遠去的悲傷和刻骨銘心全部都回來了,但也同時能夠好好勇敢地面對、擁抱了那年的自己。」
◇◆◇◆◇◆◇
【影像製作團隊】
導演 Director:朱聖智 Sheng Chih Chu
劇本 Script:朱聖智 Sheng Chih Chu/蘇子傑 Tzu-Chieh Su/盧可沛 Look Lu
原畫 Lead Animator:朱聖智 Sheng Chih Chu
動畫 Animator:蘇子傑Tzu Chieh Su/游智傑 Chih-Chieh Yu
合成 Compositing Artist:游智傑 Chih Chieh Yu
特別感謝:豆苗先生 Mr. Doumiao/竹林三閒影像有限公司
【音樂製作團隊】
作詞 Lyricist:邱建豪 Kidding Chiu
作曲 Composer:邱建豪 Kidding Chiu/郭哲成 Jerry Kuo
製作人 Producer:李宗軒 Alex Lee
配唱製作人 Vocal Producer:曾維梃 Wei Ting Zeng
編曲 Arrangement:姚書寰(姚頭) Johnny Yao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郭哲成 Jerry Kuo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李宗軒 Alex Lee
貝斯 Bass:王育嘉 Yu Chia Wang
爵士鼓 Drums:盧可沛 Look Lu
鋼琴 Piano:林奕承 Ivon Lin
弦樂 Strings:國際首席愛樂樂團 International Master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弦樂樂團總監 Strings Coordinator:李朋 Peng Li
弦樂製譜 Strings Copyist:蔡慧蓮 Lien Lien Cai
和聲編寫 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姚書寰(姚頭)Johnny Yao
和聲 Backing Vocal:姚書寰(姚頭) Johnny Yao/理想混蛋 Bestards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單為明 Link Shan/李宗軒 Alex Lee/劉璆 Qiu Liu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Lights Up Studio/築流音樂 Raise Music/61 Music Studio/九紫天誠 Sky Fire Studio, Beijing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康小白 Shiro Kou
混音錄音室 Mixing Studio:白帕斯混音工作室 BYPASS Mixing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唐承運 ChengYun Tang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翼研娛樂 EMStudio
OP:好混蛋音樂有限公司 Bestards Music Co., Ltd.
SP:Universal Ms Publ Ltd Taiwan
ISRC:TWHE52000005
理想混蛋 首張全創作專輯【愚者】
各大通路 數位實體全面發行
博客來:https://reurl.cc/b53zM3
五大唱片:https://reurl.cc/Qd570O
佳佳唱片:https://reurl.cc/qdnmyq
誠品書店:https://reurl.cc/V603Ky
光南唱片:https://reurl.cc/nzqnW6
滾石購物網:https://reurl.cc/Y1YrRO
Follow Us!
理想混蛋 Facebook|https://reurl.cc/r8ZZ6Z
理想混蛋 Instagram|https://reurl.cc/zzrrY0
理想混蛋 YouTube|https://reurl.cc/GrXXAv
曾宛如 先生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又到年底了,很多人在想著生涯的下一個階段;像是要不要離職啊?要不要跟老闆談加薪啊?職務要怎麼調整啊?或者是待價而沽,看看會不會有人看上自己,高薪禮聘?
最近啊,我讀到了一篇文章,介紹一個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那就是「諸葛亮」。
多數人喔,會以為他是遇上伯樂的千里馬;但事實上,他是精心的佈了一個「局」,讓伯樂來找他。
我讀了這篇文章之後很有感,今天我就融合這篇文章,和我自己的觀點,來跟你分享,你所不知道的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這是我們在國文課本裡面,都讀過諸葛亮的《出師表》。
他自述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把他從南陽的草廬裡面請出來當軍師,從此以後傳為佳話。
但如果你仔細推敲「三顧茅廬」這件事喔,你會發現喔,這過程處處都是戲啊!斧鑿子極深,但是演技也很高。
所以呢,換得後世所有懷才不遇的人的想像,希望喔自己哪天醒過來,有個老闆把你視若珍寶,三番兩次的來找你。
好不容易遇上了,還等你睡完午覺醒過來才談正經事,讓睡眼惺忪的你談談未來的規劃跟發展;然後老闆還淚流滿面的握著你的手,跟旁邊的高級幹部說:「有了你,就像如魚得水啊!」
哈囉~醒醒吧!真相可能不是像你想的那麼的單純,好嗎?諸葛亮的出山喔,也許是一場佈了很久的局。
在劉備的三顧茅廬前,其實諸葛亮已經具備了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他「有關係」耶。你以為諸葛亮跟你我一樣,是「一般人」嗎?
他旱地拔蔥的被劉備相中,《出師表》裡面,諸葛亮把自己形容成為一介平民;而劉備呢,「猥自枉屈」的上門拜訪、求取賢才。
然而呢,追溯諸葛亮的出身,他的祖先曾經是漢朝的中央監察官耶;他的父親是漢末守郡的官員。
他的叔父則是地方官豫章的太守,由此可見啊,諸葛亮他不僅不是一介草民,甚至於可以說是他出身自官宦之家耶!
我們再來看看他娶了誰?他的老婆是荊州士族的領袖,黃承彥的女兒;這個人呢,也是荊州刺史劉表的外甥女,而他的岳母呢,是荊州蔡瑁的姊姊。
所以呢,你看看這個關係網絡,整個荊州地面的頭面人物,都被他串起來了,不是嗎?
而當時劉備,他不只是得到了諸葛亮,還有龐統啊、蔣琬啊、費禕啊、馬良啊、馬謖啊~這些人等。
他們都是荊州派系的勢力啊!所以啊,要說諸葛亮出山之前,就以已經是派系的有力人士,這一點都不為過啊!
你想想,當年劉備被趕到新野,他去整合地方的派系勢力、力圖振作,這是不是一個合理的行動?它跟台灣的選舉有沒有很像啊?
而諸葛亮的第二個條件,叫做「有佈局」。劉備怎麼會找上臥龍先生呢?其實呢是「設計好的巧遇」。
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當時劉備帳下的謀士,叫做「徐庶」,因為他的母親被曹操擄走了,所以他為了找媽媽,不得不跳槽到曹營。劉備面對重要人才的流失,他快要抓破了頭了啊!
而徐庶離職之前,就告訴劉備:「我有朋友叫諸葛亮,他比我強好幾個等級,現在呢他是一個27歲的阿宅,請你去請他,當你請得到你就一定發了!
你知道嗎?有了徐庶的力推,再加上劉備他曾經拜訪過三國時代,最頂尖的高端人力仲介~叫做「水鏡先生.司馬徽」;他也給劉備兩個名字,分別是「臥龍諸葛亮」跟「鳳雛龐統」。
你說如果你是劉備,在沒有見到諸葛亮是圓是扁的之前,是不是已經充滿美好的想像、粉紅色泡泡一大堆了啊?
然而你深一想,諸葛亮跟徐庶,他們本來就是麻吉啊!所以這個過程,是不是諸葛亮要徐庶幫忙力推,這很難說吧!
再加上啊,古代的資訊流通狀況,一個只是在家裡蹲的阿宅,他能夠被水鏡先生點名,有可能嗎?
這時候的諸葛亮,像不像是還沒有賺到一毛錢,他的股價就已經飛漲的公司呢?
而諸葛亮有的第三個條件,叫做「有準備」。
你想想喔,如果是你,睡完午覺都還沒有回神,你未來的老闆已經在等你了,你有辦法在那個狀況底下,說出朵花嗎?可是劉備一上門,諸葛亮可是立馬拿出政策白皮書耶!
《隆中對》它把劉備未來的發展策略,做了詳盡的規劃,而立下了將來的國策發展方針,那就是「佔領荊州,再取益州,然後東聯孫吳」。
還要劉備扛著「漢室後裔」的品牌形象,去吸引人才。這根本啊就是為了劉備量身打造的企劃案了!
如果你相信諸葛亮是信手捻來,那我只能說你太天真了!說個俏皮的喔,要劉備三顧茅廬,很有可能是前兩次諸葛亮的企劃案,還沒寫好吧!
所以囉,說完了「有關係、有佈局、有準備」這三個條件,無論你從劉備的角度,還是諸葛亮的出發點,「三顧茅廬」它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故事啊!
今天談的比較多是從諸葛亮的形象工程,到他的具體準備,但是如果從劉備的角度,這何嘗不是一起唱個雙簧,營造出自己「求賢若渴」的形象嗎?
當你看懂了這些,就要很務實的回到你的身上了!你想被看見嗎?你希望自己的價值被正確的兌現嗎?面對宛如雞肋的職場,你該怎麼辦?或者是你想要更上一層樓,要怎麼樣開始呢?
我把諸葛亮的三個條件,我們來一起套用看看~
如果你想改變,有沒有建立一些相關的人際網絡呢?你有沒有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呢?尤其是溝通的能力?
時代已經不同了喔,諸葛亮的時代非常重視地緣啊、血統啊和聯姻;但現代人,更重視跟人溝通協作的能力。
有了這個能力,可以讓你跟各種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工作,甚至於是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人才,但是你不用娶她!
而接著呢,你要讓自己開始學會「佈局」,那就要學習「前提」與「背景」這樣的思考模式;任何事情的結果,都是多元因素複雜交織而成的,它從來就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美好結局。
很多人想企圖要「一個答案」就讓自己成功,那麼請問,如果真有這「一個答案」,你要花多少錢買它呢?
佈局啊,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原本設定的,但是如果沒有佈局,你是連機會都沒有啊!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優秀,那麼你「做了什麼」讓別人相信你的優秀呢?你要「誰」相信你呢?你要在「什麼管道」跟「時機」,創造必要的關注呢?你想把優秀投注在「什麼領域」呢?
這些問題喔,其實都不是容易回答的,然而試著爬梳這些,你才能夠知道要具備什麼「前提」跟「背景」,把這一切建構起來的過程,它就是「佈局」啊!
而最後,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有人覺得這句話被說爛了,但我覺得喔,爛掉的從來都是人、而不是這句話,這句話對我來說,是真理!
在創業的過程當中,我每天都在面對不確定,沒有任何答案能夠保證有好的結果;任何好的結果,也沒有辦法單一歸因啊!
我只能不斷的準備我自己,每天要求自己進步一點點。
然而所謂的「準備」跟「把自己搞得很忙」,這兩者之間是有本質上的差異,很多人喔,會把「忙」當成是有在準備。
如果呢,你只是在習慣的生活圈裡、用習慣的工具、跟習慣的人相處;你做再多事,都不會有用的。
請你回頭想想,在沒有Google的年代裡,你真的相信諸葛亮他是宅在家嗎?他每天跟荊州人八卦、然後抱著一屋子的典籍,就能夠寫出《隆中對》嗎?
如果再往前推,他為什麼選擇「劉備」?你以為他在家裡卜卦、作個法,就能夠知道能跟誰合作?到誰的陣營裡最能夠發揮自己?
在他出山之後,對於戰爭跟地形的掌握,總該不會是線上遊戲實習的結果吧?當年怎麼會有「線上遊戲」這種鬼東西呢?
所以說,「準備」它就是一個突破舒適區的過程,你也可以說,這是進行一個風險投資的項目。這個過程不會太舒服,也完全不保證回收跟獲利,那你還幹不幹呢?
如果你不幹?那「三顧茅廬」會是你的美好幻想,你會跟自己「如魚得水」。
然而如果你決定幹了!那就有機會「創造」出一個伯樂、一份事業、一段回味無窮的人生,祝福你!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是由嘉玲老師,結合「心理」跟「財務管理」,這兩門重要的專業,幫助你培養出變身成為「有錢人的體質」。
在一般理財課程裡面,多數人教你的是技術,但是呢,我們會告訴你在「理財」之前,你要先看懂自己的慾望。
當你看懂了這一層,不用折損你的生活品質,你甚至於可以越花錢越有錢。
這一門課,期待你的加入,相關的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很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參考文章: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70686
曾宛如 先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有些海產,不管看幾次懶人包你都認不出…….
傳統市場魚販口中的海產名稱,讓你聽到霧煞煞?
海產的俗名、學名、中文、台語、日文樣樣有,又該如何區分?
吃過魚,但沒看過魚走路,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帶你從「命名」開始看起
◎特邀新生代生態畫家林哲緯以水彩插畫精細繪製台灣海產的細節與風貌
*花枝和烏賊,有什麼不同?
*除了源自日文的TAKO,章魚的台語還能怎麼說?
*鯛魚名稱不下十數種,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童謠〈西北雨〉中的「鮕呆(鮘)」又是哪位?
*常吃的「四破魚」到底在破什麼?
台灣四面環海,我們從海魚吃到淡水魚,由軟體動物花枝家族吃到甲殼動物螃蟹親屬。除了吃不完的海味,更常發生的是弄不清的名稱。九孔等同鮑魚嗎?為何許多魚都被歸在鯛科?香魚的氣味真的很香?鯖魚為何叫花飛?這些名稱的背後,蘊藏的正是台灣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
這是一本兼具歷史與科普的海洋文化讀物。作者曹銘宗先生,查證無數史料文獻,深入民間訪談許多業者和漁民,更上網徵求各界高手的見解,宛如帶領讀者從路邊攤走到中研院,「嘗遍」台灣海味的前世今生。他還以台灣魚類資料庫交叉比對各項資料,透過這本用語言文化切入,兼具論文水準和散文筆調的著作,讀者將可以輕鬆卻深入地展開一場海洋文化巡禮:
●一場百年的海洋文化考察之旅,從名稱推敲身分
命名,有時來自於人的誤解,但有時卻比起學術用語更容易分辨物種的差異。例如在中文裡,許多螃蟹都叫蟹,例如大閘蟹、花蟹、三點蟹,但如果對應台語便可以分辨其間差異。毛蟹是陸生的螃蟹,蟳和蠘則指海生螃蟹,所以最後一對腳是游泳足。而蠘的螯比蟳來得尖細,帶有鋸齒狀,這點從「虫+截」這個字便可推測得出。而經常被視為同一物種的花枝與烏賊,為何有不同名稱,從史料中可以看見古人早早就知道他們不同,應當區別。
●長相決定人生,產地決定名稱
台灣人常吃的午魚,如果回歸史料,可以看見名稱是來自中國產季在端午節的緣故。而以往過年會吃的鯛魚,又名嘉鱲,也是與產期在臘月相關。至於鯖魚之所以被叫花飛,則來自魚身的斑紋以及用閩南語形容這個斑紋的諧音。從此可知,命名沒有對錯,而是來自物種外觀或反映地方特性。
●海洋文化中的古人智慧: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
海鮮的保存反映古人的智慧,魚乾、魚露、魚漿應此而生。和魚有關的傳說,鄭成功的國姓魚、鯊魚變身梅花鹿,透過考證你會知道「謠言原來是這麼來的」。當然不能錯過傳統的好魚、壞魚排行榜,「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鮸……」讓你享受美食沒有漏網之魚,「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帶你認識在捕魚、潛水時應該避開的危險魚類。
語言文化的考證,看見海洋文化的多樣性,各路語源也豐富了我們對海鮮的認識。下次要吃花枝前,你應當能分辨牠是花枝還是烏賊!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