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溝咗入黑色就唔再係白色啦
同時也有37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香港花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FPS 轉數快: 94681803 Patreon賬戶:https://www.patreon.com/hkpeanut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支票/銀行過數 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
曾俊華 特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和聯勝還是不及和聯勝好 | 盧斯達 on Patreon】
《蘋果》臨死之前的政壇消息版,有關注過民主黨找李永達做副主席的意思。當時的報道認為,此舉是希望「穩定軍心」,意味需要壓住「參選派」和「撤離派」的內鬥。問題是香港選舉制度「改變」之後,在友好組織相繼出事、黨友入獄的情況下,民主黨應否繼續參選?
後來李永達突然離港赴英,派系鬥爭終於在傳媒世界曝光。據說該黨「參選派」攻擊李永達「叫人衝,自己鬆」,怨氣也衝著撤離派而來。中國方面的說法,是新選制也不搞「清一色」。人們就解讀,似乎也不排斥民主黨中的其他人。又有說法指,很多人都邀請民主黨人出選。如果這些是真的,民主黨的一些人就會將之解讀為「中央的招攬」,並且推論,如果拒絕這個招攬等於不喝敬酒,就會為自己、黨和獄中黨友帶來不幸。最終就成為現在「參選派」用來支持自己的理由:參選救黨友。
所以如果全黨杯葛,不再參選,有人擔心這等於民主黨的政治表態,明知會踩到政治紅線而繼續做繼而付出代價,便可以解讀為激進和盲動,會毀滅民主黨。而一直對外表達民主黨不應參選的李永達,自己也離開,在另一邊看來,當然就是叫人衝,自己鬆,叫人義不食周粟,但你自己卻去食自助餐,大概是這種況味。
推論下去,老一輩當然可以守好牌坊,因為他們沒有負擔,他們曾有過他們的日子。例如卿姐,不管做得好不好,都做過很多年議員。有些還是雙料議員,或上了神檯的,對改制後的選舉不志在,但年輕人入民主黨,有各種原因,包括借到資源起跑。正如政黨的規模來自競逐議席和影響力,這就是資源論,入黨自然也是向著這個標竿直跑。
參選派很多都做過議員,現在香港劇變,你們拍拍屁股走人,把爛攤子留給年輕黨友,風光時沒有我,最後還要我們守節陪葬?如果入了一個黨,希望成為政治從業員,最終這個黨叫你不選,不讓你選,在正常時期的選舉都是要鬧脫黨分裂的事情,不見得在選舉改制之後就會不一樣。
大佬輩現在覺得要做那一套功夫去參選,相當侮辱,但參選派自然也可以舉出一套邏輯:你們那一代都符合了你們那時的紅線,不然「愛國民主」為甚麼說了那麼多年?憑甚麼就不給我們符合這個時代的紅線生存下去?然後他們就會反問,那麼民主黨的初心是甚麼?反方也會說,如果肉身消滅了,徹底出局了,你多有初心都是毫無現實意義。而入民主黨,本身就是一個很現實主義的行為。
例如多次發表支持參選言論、被傳媒報道「近日曾多次主動聯絡『中間人』,希望和中央陳情」的民主黨副主席梁翊婷,30 歲,16 年入民主黨。本來如果香港好好的,走出了14 年佔領運動帶來的政治震撼,迎來了曾俊華做特首的幻想、超穩定結構恢復的預期,落戶在中間主流的民主黨本來是個很好的選擇。點知佔領運動無疾而終是有後遺症的,於是 16 年旺角就意外爆發了一宗影響深遠的警民衝突。
民主黨開始面對類似TVB的困境,雖然總量龐大,但回應激烈改變的時代和期待,顯得十分疲於奔命而吃力不討好。很多香港年輕人開始麻麻地民主黨,而待在民主黨希望有所發展的年輕人,也肯定看到了不好的兆頭。事情好好的又發展了兩三年,點知 19 年發生了大事,形勢對於等待接班的他們,真是一個重大打擊。說好聽是臨危授命,不好聽是站到了檯前,但後面還有很多叔父垂簾聽政,還可能要求他們為了民主黨的招牌而不要接受招攬。嗚呀,我只是想要參選,如果我不為參選我過去那幾年在做甚麼?入政黨從政,真的可以不為議席?就算得到一塊餅碎都好呀。
早就有人提議,不如搞個「新和聯勝」。當時鄧伯說,咁打交啦。因為這挑戰了和聯勝的尊嚴,老人們爭著掐死大 D 。如果民主黨中的參選派自行脫黨再組織,固然可以讓民主黨分崩離析得十分難看,但這就失去了民主黨員的身份,要員參選也傳遞不到「傳統反對派民主黨繼續參與選舉而獲得接納」的開明印象,這好像不太划算。所以「民主黨」的招牌在參選派眼中很重要,在撤離派眼中也很重要,而且後者還會考慮避免這件「武器」不會有一天「落在『壞人』手上」。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曾俊華 特首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和聯勝還是不及和聯勝好 | 盧斯達 on Patreon】
《蘋果》臨死之前的政壇消息版,有關注過民主黨找李永達做副主席的意思。當時的報道認為,此舉是希望「穩定軍心」,意味需要壓住「參選派」和「撤離派」的內鬥。問題是香港選舉制度「改變」之後,在友好組織相繼出事、黨友入獄的情況下,民主黨應否繼續參選?
後來李永達突然離港赴英,派系鬥爭終於在傳媒世界曝光。據說該黨「參選派」攻擊李永達「叫人衝,自己鬆」,怨氣也衝著撤離派而來。中國方面的說法,是新選制也不搞「清一色」。人們就解讀,似乎也不排斥民主黨中的其他人。又有說法指,很多人都邀請民主黨人出選。如果這些是真的,民主黨的一些人就會將之解讀為「中央的招攬」,並且推論,如果拒絕這個招攬等於不喝敬酒,就會為自己、黨和獄中黨友帶來不幸。最終就成為現在「參選派」用來支持自己的理由:參選救黨友。
所以如果全黨杯葛,不再參選,有人擔心這等於民主黨的政治表態,明知會踩到政治紅線而繼續做繼而付出代價,便可以解讀為激進和盲動,會毀滅民主黨。而一直對外表達民主黨不應參選的李永達,自己也離開,在另一邊看來,當然就是叫人衝,自己鬆,叫人義不食周粟,但你自己卻去食自助餐,大概是這種況味。
推論下去,老一輩當然可以守好牌坊,因為他們沒有負擔,他們曾有過他們的日子。例如卿姐,不管做得好不好,都做過很多年議員。有些還是雙料議員,或上了神檯的,對改制後的選舉不志在,但年輕人入民主黨,有各種原因,包括借到資源起跑。正如政黨的規模來自競逐議席和影響力,這就是資源論,入黨自然也是向著這個標竿直跑。
參選派很多都做過議員,現在香港劇變,你們拍拍屁股走人,把爛攤子留給年輕黨友,風光時沒有我,最後還要我們守節陪葬?如果入了一個黨,希望成為政治從業員,最終這個黨叫你不選,不讓你選,在正常時期的選舉都是要鬧脫黨分裂的事情,不見得在選舉改制之後就會不一樣。
大佬輩現在覺得要做那一套功夫去參選,相當侮辱,但參選派自然也可以舉出一套邏輯:你們那一代都符合了你們那時的紅線,不然「愛國民主」為甚麼說了那麼多年?憑甚麼就不給我們符合這個時代的紅線生存下去?然後他們就會反問,那麼民主黨的初心是甚麼?反方也會說,如果肉身消滅了,徹底出局了,你多有初心都是毫無現實意義。而入民主黨,本身就是一個很現實主義的行為。
例如多次發表支持參選言論、被傳媒報道「近日曾多次主動聯絡『中間人』,希望和中央陳情」的民主黨副主席梁翊婷,30 歲,16 年入民主黨。本來如果香港好好的,走出了14 年佔領運動帶來的政治震撼,迎來了曾俊華做特首的幻想、超穩定結構恢復的預期,落戶在中間主流的民主黨本來是個很好的選擇。點知佔領運動無疾而終是有後遺症的,於是 16 年旺角就意外爆發了一宗影響深遠的警民衝突。
民主黨開始面對類似TVB的困境,雖然總量龐大,但回應激烈改變的時代和期待,顯得十分疲於奔命而吃力不討好。很多香港年輕人開始麻麻地民主黨,而待在民主黨希望有所發展的年輕人,也肯定看到了不好的兆頭。事情好好的又發展了兩三年,點知 19 年發生了大事,形勢對於等待接班的他們,真是一個重大打擊。說好聽是臨危授命,不好聽是站到了檯前,但後面還有很多叔父垂簾聽政,還可能要求他們為了民主黨的招牌而不要接受招攬。嗚呀,我只是想要參選,如果我不為參選我過去那幾年在做甚麼?入政黨從政,真的可以不為議席?就算得到一塊餅碎都好呀。
早就有人提議,不如搞個「新和聯勝」。當時鄧伯說,咁打交啦。因為這挑戰了和聯勝的尊嚴,老人們爭著掐死大 D 。如果民主黨中的參選派自行脫黨再組織,固然可以讓民主黨分崩離析得十分難看,但這就失去了民主黨員的身份,要員參選也傳遞不到「傳統反對派民主黨繼續參與選舉而獲得接納」的開明印象,這好像不太划算。所以「民主黨」的招牌在參選派眼中很重要,在撤離派眼中也很重要,而且後者還會考慮避免這件「武器」不會有一天「落在『壞人』手上」。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曾俊華 特首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FPS 轉數快: 94681803
Patreon賬戶:https://www.patreon.com/hkpeanut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支票/銀行過數
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花生網頁: www.hkpeanuts.com
PayPal 付款賬號: hkangrypeanut@gmail.com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peanuts/
曾俊華 特首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強國太安定非好事 人民被睇小到被憎 (D100 西城故事 主持:沈西城 李立航 嘉賓:杜延)
全球因病致人心不穩,不喜歡大陸人的情緒逐漸蔓延,不過主持認為要有同理心,因為大陸人接受的教育有別於香港,令他們未能對病有及時反應。患難見不同地方的人的本性,這也使人想到英國殖民制度積存下來的優良系統,使香港多年管治順利,鄰近的台灣也幸好有美國作為夥伴。假如唐英年或曾俊華做香港特首,香港社會會較好,同時也讚嘆澳門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相對穩定。
相關香港新聞:
曾俊華 特首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澳門賀一誠做得好 安居樂業勝月娥 (D100 西城故事 主持:沈西城 李立航 嘉賓:杜延)
全球因病致人心不穩,不喜歡大陸人的情緒逐漸蔓延,不過主持認為要有同理心,因為大陸人接受的教育有別於香港,令他們未能對病有及時反應。患難見不同地方的人的本性,這也使人想到英國殖民制度積存下來的優良系統,使香港多年管治順利,鄰近的台灣也幸好有美國作為夥伴。假如唐英年或曾俊華做香港特首,香港社會會較好,同時也讚嘆澳門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相對穩定。
相關香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