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頓戀習曲的IP絮語]
..
(方格子文章連結請看留言)
..
這陣子突然想起來這部一直很喜歡的影片,剛好 Netflix 上也有,重看了一些片段,當然也很職業病地,發現到幾個關於智慧財產權的問題,但後來回去看整個影片的脈絡,其實當中反應的,可能更是導演John Carney對於音樂產業的看法,就容許我用這樣角度,而非欣賞電影呈現的角度,來分享一下。
..
先來說說影片當中,比較顯而易見的幾個智慧財產權的問題。
..
第一個,當然是"Lost Stars"這首歌,其實是由 Keira Knightley 扮演的女主角編寫詞曲,結果卻給一開始的男朋友 Adam Levine 給唱出名堂了,這當中到底怎麼處理著作權的問題?
..
第二個,當男主角 Mark Ruffalo 跟女主角,在跟唱片公司試演未果,決定自己生出專輯來的時候,並由男主角擔任製作人時,中間尋找樂手的過程,男主角看起來應該是透過抽成的方式,去找到樂手來一起演出。
..
那這邊抽成,到底講的是利潤抽成,還是直接約定著作權比例,依照權利比例的抽成,怎麼約定的呢?那對外商業條件的洽談,又是否授權談判呢?對應到後來女主角跟唱片公司談好合約後,突然覺得不太對勁,最後決定不透過唱片公司,直接獨立發行、在網路上整張專輯 1 美元發售,如果是現實上的商業合作,這邊可能問題就很大條了。
..
但整個影片當中,最後女主角跟唱片公司在談條件的那段,其實很完整地收斂了導演本來散落在電影當中各片段、對於音樂(其實我覺得也包含影視)產業的想法,女主角聽到唱片公司一開始要抽九成的時候,說(不是原句,只是概要):「基本上,這張唱片公司沒有製作成本,我們也只在網路上發行,也不需要你們什麼行銷宣傳,為什麼要給你們那麼多錢?」
..
之所以一開始,這張專輯會採用利潤抽成,找齊樂手、在城市的公共空間中用簡陋來製作完成,就是因為男、女主角,沒錢做「試聽片」,但反而這樣子,在電影當中造就了這張專輯獨特、真實,以及能夠保有自己自主決定命運的空間。
..
也因為男主角過去擔任製作人時,真心地挖掘出了片中知名嘻哈歌手「大麻煩」,讓這張專輯最後需要的一點資金、以及後續的行銷(在網路上發行時,只靠大麻煩轉發到個人社群媒體,就賣了 1 萬筆),不會成為問題。
..
大麻煩說的那段話,我自己很喜歡「當人像他(男主角)這樣連續倒了幾年的楣之後,人們會很容易忘記他本來的樣子,失去對他應有的尊敬。」
..
在這過程當中,導演用了很引人入勝的劇情、音樂,卻詮釋了他對於一個影音創作,也許是他當時心中最理想的商業模式吧?創作者最真實的表演,被一個製作人看到後,製作人將這個表演在維持真實的原則下(中間男主角也曾經建議,要包裝女主角的特色或曲風),找齊需要的人手。
..
講得饒舌點,就是用整合的概念,以利潤中心制的協作模式,去取代承包、契約利益的差價賺取,將剩餘或閒置的價值,集結後產出一個乘數效應的產物。
..
但這些人也某種程度上都是最後這張專輯的共同著作人,依照各自的權利比例來分潤,甚至導演也透過沒有錄音室等硬體,反而造就這張專輯的獨特性,來暗喻些過於後製化產出的影音製作?
..
而當這些事情,都可以這樣完成的時候,在創作跟閱聽者之間的交易成本原來可以這麼低廉(公平貿易的概念),但相較於唱片公司介入的情況下,反而創作者的結晶,可以真正地被更多人聽到,也因此最後的收益更多?
..
當然,這劇本寫成是在2010年,從那時候到現在,影音產業有太多商業模式上的更新、變化,導演心中(在我詮釋下)的理想模式,也經過了許多驗證跟修正,即便回到電影中,也有許多事情太過理想化地發生(不然怎麼會是電影?)。就只是,看了這部電影後,結合一些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多出來的些想法。
#來跟法律沾點邊
#IP生態圈
#IPCP
#企業解鎖器
曼哈頓 戀 習 曲 最後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概我們永遠會需要這一類的老套通俗卻不過時的電影吧,吵吵鬧鬧,哭哭笑笑,一度鬧到僵持不下天崩地裂的局面,而後都成了「遠看是喜劇」的雨過天青,現實的滿腹抑鬱苦悶瞬間一掃而空。就像這一部去年金馬異軍突起的新加坡電影,在《曼哈頓戀舞曲》的目眩神迷,《午夜天鵝》的溫暖與悲情之外,《#男兒王》精采結合了流行文化以及 LGBTQ 議題,笑淚交織出一段屬於中年男子的人生起落。
⠀⠀⠀⠀⠀
那時最佳男主角的入圍者,呼聲最高莫屬早已先奪下北影影帝的莫子儀,多數人心中能威脅其擒金馬最可能的人選就是李國煌。他所飾演的曹啟明一角與變裝皇后帶有強烈的違和喜感,年齡將近半百,好不容易坐到大公司管理階層的位置,卻面臨公司無預警裁員,沉重的房貸、車貸,一家大小的龐大開支,還有一個未出世的寶寶,讓他遲遲無法對長期習慣富裕生活的妻子啟齒。被一間又一間的公司拒絕,被比自己年輕的人再三奚落,但苦無合適的工作機會迫使他不得不狗急跳牆,變裝夜店美其名「阿官經紀人」的打雜工作也只能瞞著家人先做再說。
⠀⠀⠀⠀⠀
雖然性格明顯溫和、開明許多,但就如多數中年男子,仍對某些不甚了解的事物抱持排斥與成見,終於到了這一天,曹啟明不得已被拱上舞台的一刻,他才真正開始認識屬於社會邊緣份子的陌生世界。從隱性歧視,到心生憐憫,再到感同身受,格格不入的曹啟明已經搖身一變成為當紅台柱,打破了對嘴表演的傳統,唱遍一時代多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快慢、動靜皆宜,諸如張惠妹〈姐妹〉、蔡依林〈看我 72 變〉、梅艷芳〈女人花〉、〈我要你的愛〉、〈等著你回來〉,以及大部分觀眾印象最深的閩南語版〈I Will Survive〉等,銀幕內外都讓人看得拍案叫絕;也因此,被瘋傳的影片也讓這個變裝夜店一夕間變得炙手可熱。
⠀⠀⠀⠀⠀
可想而知,故事最後必定紙包不住火,然而如此屏棄成見、突破隔閡的過程,注定得經歷如此陣痛。中年人的故事看得深會有太多無奈與辛酸,但《男兒王》不像多數追尋自我的跨性別題材,實際上曹啟明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是我們多數人的樣貌,然而他真正看見了每個人展現善意、每個族群奮力求生的一面,無關性向,無關理想生活,他只期許自己能活得問心無愧,成為不用粉墨,就能自信站在光明角落的人。
⠀⠀⠀⠀⠀
「我也希望他以後會跟我不一樣,我希望他比我更早明白怎麼樣不去歧視和他不同的人;我也希望他和我不一樣,為了生活低聲下氣,搞到自己好像很沒有骨氣;我也希望他以後娶到的老婆也和我的不一樣,我希望他娶到一個可以體諒他、明白男人承受壓力的老婆。」
⠀⠀⠀⠀⠀
⠀⠀⠀⠀⠀
⠀⠀⠀⠀⠀
▍《男兒王》已於 CATCHPLAY+ 獨家上架:https://bit.ly/3j2GXop
曼哈頓 戀 習 曲 最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北租屋處是個不能開伙的小套房,於是在台中老家,是我北上這麼多年至今最頻繁的開伙。
早上一起床最期待的就是去拿平底鍋,煎一顆變化萬千的蛋,帶著扮裝的心情跟蛋相處,今天幫她穿白裙黃上衣用肉鬆火腿刺繡,明天幫她換上一套碎肉起士花洋裝,後天奢侈一點,加點酪梨百摺。偶爾蛋不當主角,讓她跟牛奶在一起,用切成塊狀的吐司,沾上了煎出去趟法國的感覺。
反倒是因為這個動力,讓我無論是否失眠到兩點,隔天都能八九點起床弄份像樣的早餐。
最近從麵粉糊煎蛋餅後,被啟發做粉漿蛋餅,於是第二天混合廚房僅有的太白粉煎,第三天終於加上樹薯粉,完美成為外賣粉漿蛋餅的長相,當然粉的比例跟小火等待都是重要的。
有時候妹妹剛好醒來,我就可以一次做雙倍,煮一鍋鍋煮鮮奶茶倒進透明的茶壺,一起用玻璃杯喝,東西有人分享都比獨享好吃,這件事從小時候一塊蘇打餅乾都要分給三個人,到長大完全沒變,這可能剛好也分攤了我的食量吧!
這樣的早餐時間,促使我認真想寫一個跟做早餐有關的故事,比如寫個每天都能給朋友或是室友做一份早餐,從做自己想吃的到做對方喜歡吃的,慢慢從疏離到兩人關係靠近,不管是友情還是戀愛好像也都蠻浪漫的。這陣子也讀了好多戀愛、家庭關係類型的劇本,好久沒演寫實戲,跟友人們對戲的過程真的好愉快,彼此都撞出新的情感交流,果然不管是什麼,「分享」還是最棒的。
想起當時做編劇功課而重看快十次李安的父親三部曲,其中的《飲食男女》我最喜歡吃飯的戲,對於能在六次餐聚中,把人生與關係的酸甜苦辣連著食物一起咀嚼,我真心喜歡跟佩服,也因此看舞台劇版本時,除了去看台上認識的友人們大展身手,也又重新複習了一次戲中對「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精彩詮釋。
愛吃如我,難怪當時好戲的製作GG直接帶我去餐廳吃飯談合作,除了東西很好我實在忘記那天說了什麼,不過愛美食的都不是壞人吧(什麼道理?)
前陣子包了水餃,家人們分攤有人揉麵團、有人弄餡料,我負責包水餃,從第一天形狀不太穩定,到第二天已經可以一眼過去都長一樣。疫情剛開始不久,有天我看著我弟完美的煎著忘了是什麼,說著自己都弄的亂七八糟,我弟只說弄糟個幾次就會了,現在看起來真是有道理。
我家廚房,中午前是早起的我或妹妹的天下,中午我爸工作回來揮灑方便快速的雞絲麵,下午我弟起床弄個早午餐,偶爾我妹興致來會弄些甜點,從蛋糕、麵包、果乾,在我舌上沒有失敗的作品。晚餐我弟有空就會弄晚餐,不管是什麼菜色、什麼飯麵湯品,怎麼弄都好吃。我想這些再加上每天記得照鏡子,都會是提醒自己運動的動力。
這陣子除了自己之外,也會在社交平台看見偶爾釋出沮喪訊息的友人,看著群起關心他的人們,能夠非常直接的透露出自己需要幫助真的很勇敢,能夠適時接住彼此的那些人們也真的很難得。雖然心情時高時低,三不五時得自己扶一下,其實沒什麼好抱怨的,最基本能餐餐飽食,擁有可以交流的家人,偶爾出現友人們陪伴,已經擁有很多了。
不過的確呀!總是做著跟人交流的工作,瞬間減量到最低,的確很需要有人可以分享和說說話,甚至一起做些什麼,否則陰鬱真的會不小心像晾在院子的衣服,一不注意太陽就換成雨,即便拖進門陰乾,都仍然有股濕氣的霉味。
這陣子也看了好多以前的電影、影集,甚至找到了一直沒機會看的音樂劇,影集部分這陣子最愛的是編導易蓁大力推薦的《好萊塢教父》,我一天看掉一季,三天看完三季,因為一集才二十多分鐘,一季也十集內。另外應該是我哭點低,第一季幾乎每集都哭,老演員們太好看了,也推薦演員及朋友們。
再來我也看了《搖滾青春練習曲》、《曼哈頓練習曲》、《K歌情人》、《真愛每一天》、《Easy A》、《幸福綠皮書》、《享受吧!一個人旅行》、《麻辣女王》、《時尚惡女:庫伊拉》、《Lalaland》,裡面各有因為音樂、劇情,演員,或是導演手法我很喜歡,所以寫在這裡,至於有些用快轉看完的,就不在這裡浪費大家開冰箱的時間,不如去開冰箱吧。
最後談一下這陣子快看完的書。同值性稍微高的,我同時在看《阿拉斯加之死》、《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時》我看得很慢,可能怕看太快我會太想出去爬山,《阿》我看的很快,是一個追尋一九九二年,在阿拉斯加曠野中的廢棄巴士裡,發現一具男屍的故事,這是一個真實故事,作者為了這個男子,重新走過他走的路,並且讓我們從每個認識過男子的人口中,拼湊出男子的完整面貌。
雖然是非虛構但非常像偵探小說,有些時刻我幾乎要忘記這是真的,想起昨天看到的梗圖寫著「讀書和抽大麻沒有區別,都是拿著死掉的植物產生幻覺」,我沒抽過大麻,但覺得這比喻非常幽默,有抽過但不讀書的也可以想像一下(?
再來是友人前陣子寄來的書《我需要你的愛。這是真的嗎?》基本上是我這陣子的浮木,很多自己覺得「理所當然」,往往是痛苦的根源,比如「我需要透過......來證明自己」、「她為什麼不.....來表示對我的友善」等等,這本書抽絲剝繭帶著讀者換視角思考,有點像心靈空拍機,你的鏡頭只照到這裡,她拉高帶你看全貌,你再考慮一下要不要繼續為這些自己狹隘視角製造出來的幻覺不爽。
好拉!想念你們,健康。
附上第三組妹妹攝影,最後是覺得荒謬笑場。
頭上的書都是小時候的,好久沒翻了。娃娃幾乎都是收到的禮物,謝謝這些愛,還有看也知道我多愛看動畫《夏目友人帳》,拜託沒看過的都可以去看,太療癒了,好想要跟妖怪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