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et上市 智聯服務搶攻資通訊技術系統整合的商機
2021年疫情出乎預期未能休止,也使得在家工作、遠距教學與電競娛樂等需求不墜,推升PC相關的產業動能,宏碁集團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此次專訪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先生,以及智聯服務(Acer Synergy Tech)韓政達總經理,探詢以資通訊技術為主的系統整合商業模式,同時提供客戶在空間場域運用的建置實力。
智聯服務成立於2017年,前身是宏碁的新竹分公司,長期深耕台灣半導體產業客戶,是宏碁集團組織的第三波改造的關鍵要角之一,並於2020年底完成上櫃掛牌,登上台灣資本市場的舞台,其所看到的市場在於企業積極推動數位轉型以及跨領域合作的風潮方興未艾之際,對於網路建置、維運和IT服務的需求正排山倒海而來,大多數的企業要培養足夠的資訊人才實在力有未逮,因此讓系統整合外包服務商找到重要的利基,智聯的出線呈現以資通訊技術為核心的專業系統整合公司正開始嶄露頭角,也成功創造出自身的價值。
2020年也是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開端,居家上班所推動的視訊會議系統成為各方角逐的重點市場,考量到資訊安全與長期營運成本的要求,宏碁集團投注資源走入內部自行開發的道路,sMeet的視訊會議系統於焉誕生,施振榮受訪時特別強調sMeet的「s」就是指Security,安全性是視訊會議系統最重要的考量,他從系統開始研發時就一直參與實際的測試,這段期間由他主持的多項會議更幾乎是天天使用sMeet,一直到產品經一年多的完整測試後,終於決定2021年要正式上市。
打造「巨架構微服務」的整合平台
施振榮探究國內軟體產業的發展,認為軟體公司要擺脫小打小鬧的格局,一定要走向國際市場,做B2B的生意模式是台灣產業界的基本宿命,因為台灣本地消費市場規模太小,軟體的成功要能夠容易複製以造成數量上的取勝,他所看重的是sMeet做為資通訊基礎架構的水平整合平台的商機,隨著多樣化的智慧型應用的大量開發與創造,搭配台灣的硬體優勢相輔相成,打造出「巨架構微服務」的整合平台,這個商機值得台灣廠商好好珍惜。
宏碁集團歷經要「分」才會拚的階段,在1990年代,集團內的大型硬體製造子公司分拆獨立,各自努力於品牌與製造的國際競爭與征途上,但是今天需要回頭來看所謂要「合」才能贏的機會,過去電子製造與代工的利潤捉襟見肘只有3~4%,今天透過軟體系統的整合後,他認為新型態的軟硬體系統整合的商機浮現,拜少量多樣化的趨勢之賜,勢必推升軟體所驅動的資通訊系統整合的獲利模式。
以施振榮的角度來看,集團內的戰將們要從各司其職與各擅勝場的角色上,一起揪團打國際盃,這才可以看到成功的契機,他提出「新微笑曲線」的概念,即是跨領域合作,共創價值,而軟體做為資通訊系統整合的平台正充滿著新的商機,以下是他的趨勢專訪。
Q1:您如何看待台灣科技產業進入軟體的挑戰?台灣的軟體公司要如何經營才能成功?
施:說到台灣軟體產業的挑戰,軟體的成功的關鍵是要憑藉著規模與數量的加乘效益與實力,我在80年代擔任台北巿電腦公會理事長時,台灣的軟體產業隨著電腦硬體設備進入台灣時就已經起步,早期的軟體公司是以軟體系統整合(SI)的概念為主,起步時與當年的硬體產業所面對的挑戰不相上下,但是因一直無法發揮數量與規模上的效益,所以營運比較辛苦,如同當年全球最大的軟體服務公司為例,也是異常艱辛;就我的觀察,當年以軟體廠商來做系統整合為主的服務,比不上以硬體為主的系統整合商來的吃香,但是今天有機會看到翻轉的契機了。
軟體成功的兩大推力是規模與國際化的能力
鑒於軟體產業的辛苦,早期我在1990年代的初期任台北市電腦公會的理事時,因為重視軟體的潛力發展,所以特別在電腦展中提供免費的攤位給軟體公司來參展,做為一種軟體產品展示與國際化的推展,那時候很清楚的知道,台灣市場不夠大,客觀條件不足,軟體要能夠成功有兩大關鍵的力量,首先需要借助電腦硬體的規模經濟,再者就是讓軟體能國際化的兩個主要的推動力量,目前在台灣幾個重要的軟體廠商的成功經驗,也看到初期採用與PC一起搭售組合(Bundle)的策略提供成功的關鍵,大批量與消費者重複使用的經驗,促成軟體成功的機制。
我認為電腦的硬體系統是一個載具的概念,台灣因為硬體製造的實力堅強而容易進入國際領域競爭,國際級的軟體巨擘實力強勁,但是一談到硬體的載具,那一定會找台灣來合作,所以我們的軟體企業除非在某些特定領域,否則一般都會避開硬碰硬的對決競爭,因此宏碁選的軟體發展策略是不去妨礙硬體生意的發展實力,而是找到可以展現整合硬體優勢的軟體商機,這個新領域中我看到台灣進入的強項在於工程師技術與台灣健保醫療系統所帶來的優勢。
展望未來,面對國際分工與趨於複雜化的現實,為了掌握未來的機會,一個具備彈性功能、成本優勢,以服務為導向的生意模式,加上探索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製造,以及智慧城鄉等應用,我預測獲利三成、四成的新事業體會快速應運而生。
Q2:今天宏碁如何在軟體市場上找到發展的契機?
施:宏碁的轉型過程中,我們認為諸如sMeet等軟體的發展機會,首先就是先制定出廣泛(Universal)的產品規格,可以藉由大小通吃與兼容並蓄的產品規劃能力,做出能與最多的硬體相搭配,我從2013年重回宏碁的時候,就推動宏碁大舉朝向通訊與智慧醫療兩大主流的方向來推動宏碁務實的市場發展轉型,當中智慧醫療靠的是跨領域的整合,而通訊則是靠軟體整合。
通訊與智慧醫療市場是宏碁所看到的美好未來
首先,通訊系統與軟體息息相關,舉凡主流的數位交換機與VOIP等系統都是用電腦與軟體所搭建而成,今天用軟體來定義一切是電腦產業的大勢所趨,過去以類比訊號為主的PBX系統承受從電腦與整合軟體所帶來的強大市場壓力,智聯的sMeet是先整合視訊的功能,接續也會將語音訊號加以整合在內,這也是為了進入通訊系統的起手式,所以宏碁朝下一世代的通訊系統發展是早已經確定。
sMeet視訊會議軟體的最佳賣點就是安全性的要求,兼具使用雲架構(Cloud Based)或內部部署(On-Premise)的架構來滿足不同的安全性的需求,這也整合宏碁過去發展BYOC自建雲服務的寶貴經驗,不斷探索使用筆記型電腦等級的系統來搭建一個私有雲系統的可能,分散式網路還是有小而美的實用性上的好處,再者,sMeet使用上也兼顧企業內部高敏感性機密的視訊會議需求,以及同仁商務差旅在外的視訊會議方便性之需,所以我的sMeet提供兩種不同的雲端網路的配置,來提供我做到隨時隨地參與視訊會議,也可以在緊密安全性下進行企業內的重要會議。
Q3:您如何看待sMeet所打造的商業模式的變革?
施:宏碁集團在陳俊聖執行長上任後積極轉型,針對旗下各主要事業做了較為明顯的區分,希望商用市場能夠靠著旗下各個小虎分進合擊,組成了以商用布局為主的宏碁聯合艦隊之姿,透過產業下游的系統整合服務,將上游的品牌產品也一起打進終端應用的客戶群,這也是智聯目前正積極努力的方向。
開放sMeet的API模組 搭建新的產業合作的模式
這個專訪的第二部份是聚焦於sMeet的產品與市場的推廣動態。以下是智聯服務韓政達總經理的觀點。
Q4:請韓總經理說明一下sMeet的產品特點。
韓:sMeet是一個後疫情時代的產品,需要慎密的商業模式以滿足遠距應用的需求,由於市面上視訊會議軟體競爭非常劇烈,sMeet在產品面需要具備後發先至的優點,最主要的利基點就是善用雲架構打造三個產品的優勢,第一,資訊安全的優勢,因為使用宏碁BYOC的私有雲技術,兼顧頻寬與資訊加密的優勢,讓企業保持高度的資安防護的能力,而且在架構上的成本非常具有優勢,降低導入成本。
第二,4K高畫質影像品質,拜私有雲技術之賜,充足的頻寬可以讓企業內視訊會議使用4K解析度影像品質,大幅提高與會者的使用者體驗,第三,容易使用,在PC上善用以瀏覽器為主的方便性,雖然手機仍需要App下載,但是整個使用介面簡單明瞭,無需訓練課程就可以使用。
為了打造更多的使用範例,針對疫情肆虐下的日常,目前sMeet團隊為台灣上市櫃公司打造董事會專屬sMeet視訊會議系統,而且完全依照證管會的法規要求所設計的專屬應用,再者,從大量的sMeet場域實地測試的經驗中,目前已經有許多新的使用範例正在運行,相關的應用也有更多的產業殷切的探詢,尋思為了讓sMeet能夠成為更多重要應用的關鍵溝通工具,目前已經著手制定彈性sMeet的API軟體模組,整合到不同專業系統中,讓更多的產業可以從中得到最大的效益,搭建新的產業合作的模式,強化以服務為導向的企業文化的貫徹。
Q5:請韓總經理說明一下sMeet的市場發展動態與上市的計畫。
韓:智聯是宏碁集團的新群龍計劃的一個企業內部創業的成果,雖然現在資本額不大,但是在宏碁集團的大家庭下,分享宏碁集團的重要的資產,也就是Acer的品牌價值,以及集團下的重要的人脈與人才的資源,以我親身經歷而言,於2021年初,智聯參與競標一個北歐國家的漁業公司的業務案,由於充分獲得Acer歐洲辦公室的協助,迅速解決問題,讓我們一舉打敗日本電信巨擘的競爭者,做到小蝦米打敗大鯨魚的致勝成果,取得成功。
有了這個初試啼聲的成功之後,我們積極利用sMeet的API來進行產業界的垂直整合應用的發展,目前瞄準包括銀行的線上開戶系統,甚至是大專院校或專業訓練單位的線上教學系統等新的嘗試,都讓sMeet在新興應用上創造商機,在國際市場上,透過宏碁集團在當地公司地協助,持續串連集團優勢資源,瞄準重要的營收貢獻產業,目前智聯是sMeet全球代理商,負責行銷與提供在地化服務的任務,目前已經在美國設立子公司,並陸續在北美各州成立區域型辦公室,並期盼進一步朝向一家國際服務公司前進,把好的人才推向全世界,走向全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電腦不只會選土豆,電腦也會種土豆! 智慧農業精算師,農保取代農損補償! 我們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講 「產業升級」,最基礎的農業自然也需要升級,傳統的農業有句話叫 「看天吃飯」,但農業產業升級,恰恰就在於把這不可預測性減少,讓農業的生產成為可管理、可計算的一門科學。 比如說,美國有間氣候公司(Clim...
智慧農業app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智在家鄉】手機也能巡田水!物聯網耕種超節電 關渡精準施肥稻作好壯壯
2021-01-26李 映萱智慧家鄉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王佐銘、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國內農業就業人口逐年減少,年齡層也有老化趨勢,為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吸引青農們回流,2020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團隊「走向里山一家當關」與「小草」,用智能生產及智慧管理進行定時、定量計算處理,精準投放肥料與水,農民只須在系統上操作,就能種好菜、育好果,大幅降低人力、減少資源消耗,為家鄉農民有效地控管田地。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統計,台灣農業就業人口有近20%年紀超過65歲,且扣除政府補助,農民月平均收入不到1萬元。「走向里山一家當關」綜合所學與在地實務經驗,加上科技和創意,研發出「SOLOMO永續稻作技術田間管理決策平台」APP,幫助農民建立生產SOP,增加農業產量,提升農民所得。該平台代表意涵為:SO(社群)、 LO(在地)、 MO(行動),團隊成員從家鄉關渡平原進行實驗改良,結合在地團體、農田水利會,擁有10年關渡平原生態的相關資料,經過AI大數據分析、交叉比對,可精準施肥、用水管理、預估採收時間及產量,避免資源浪費。
團員何榮旺與何永山父子,祖輩皆在台北市北投地區務農,見證了都市變遷下的產業更迭與興衰。雖然從父輩起因都市計畫變遷不再務農,仍然心繫農業,轉而投入七星農田水利會。他們發現,過去農民覺得肥料灑越多越好,事實上少量施肥跟用水,反而能讓稻子扎得更深。
團隊自信分享,曾把稻田分成兩部分來試驗,一邊使用SOLOMO永續稻作技術,一邊則遵循舊有稻作模式,有次颱風天突襲,使用系統的那半邊稻田完好無缺,另外半邊稻作則被颱風吹得連根拔起、東倒西歪。SOLOMO也獲得「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等農業技術、大數據資料專家認證。
何榮旺說,除了增加農民收益和友善環境的前提下,以水稻強化栽培(SRI) 技術和關渡平原做為市場區隔指標,打造專屬北台灣特有水質環境的優良稻米品牌,進而推廣至其他地區,進而吸引青年洄流返鄉,傳承農業文化。
他們規劃用1年的時間來驗證SOLOMO的AI大數據演算法和功能,後續再上架推廣。未來APP將擴充田間用水施肥、微氣象等功能,並加入田間紀錄、管理、教學。未來將藉由全台17個農田水利會推廣「SOLOMO 永續稻作技術田間管理決策平台」計畫,加速「七星SRI稻米產銷專區」成立,將「七星模式」由台北市關渡平原,推廣至全台灣稻作生產地區。
另一組參賽團隊「小草」,除了看重智慧農業的發展,也關心城市冷氣用量帶來的環境災害。為了降低冷氣用電、提高農業產能,團隊打造「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應用在屋頂可為大樓降溫,在溫室與農地可發展智慧農業,助農民達到精準施肥及用水,為孕育我們的這塊土地節約能源。
隨著物聯網在農業上的蓬勃發展,聰明的農業應用越來越受到重用。該系統運用感測系統監測土壤品質,導入物聯網技術與地下水排水系統,將採集農業生產現場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參數訊息進行數字化和轉化後,傳輸到自行開發的物聯網IoT平台進行整合,以遠程監控即時了解農產品生長狀況。
他們在農地建設多台攝影機,系統結合氣象與雨量預測,不僅能即時偵測土壤灌溉時機,下雨時會啟動馬達保護機制,關閉灑水功能並進行排水,解決了以往梅雨季農作物根部淹到腐爛的問題。為了讓更多人參與此計畫,該團隊在政府的在職訓練課程中公開零組件與程式,製作教學手冊與電子檔供全民DIY,也讓民眾免費申請團隊所開發的物聯網平台。
「小草」團隊分別在高雄、桃園、中壢與台南設置示範基地。其中在高雄的智慧農地,團隊建立地下暗渠排水系統,當下大雨或土壤施肥鹽份過高時,能自動排出多餘水分及鹽分。自動灌溉系統則是用50瓦太陽能板供電,能將水跟肥料直接傳到植物根部;肥料的控制上,除了土壤酸鹼度與電導度的監測外,更可掌握植物氮、磷、鉀生長要素,透過數據即可得知植物需要吸收的養份。
另外,團隊與嘉義溫室業者已合作2年,透過綠屋頂設計,屋頂打造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並結合太陽能供電,建構出一套不僅能滿足種植與克服屋頂限制的基本需求,還能達到即時監控與節約能源的自動化屋頂種菜系統,達到保水、排水、自動灌溉、降溫等種植需求。經過團隊實測,在屋頂種植有機蔬果,使室內外溫差有5至10度,只要室內比屋外低1度,即可省電6%。
此系統使用數據上網,結合物聯網,可以將空氣與保水層溫、溼度、土壤酸鹼度與電導度、氮、磷、鉀連線上網紀錄數據或存取於SD卡;還可透過網路遠端遙控物聯網設備,啟動相關設備,例如打水、霧化等自動化功能,以便及時控制效果,讓需常遠行的種植戶也不用。
該團隊希望透過政府職訓課程,與更多對物聯網有研究、從事農業的人進行交流,爭取更多教學單位合作,培養更多人才為家鄉做出貢獻。團隊認為,這套系統導入的排水系統,可對抗乾旱及洪水天災,除了國內推廣,希望未來可推廣到自然災害較頻繁的國家,透過國際間的分享,達到全球化的應用。
附圖:▲團隊使用SOLOMO APP在關渡平原進行實驗。(走向里山一家當關提供)
▲團隊在示範基地使用「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小草提供)
資料來源:https://cnews.com.tw/195210126a03/
智慧農業app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農業+AI」的時代到來了。總部位於廣州的極飛科技向全球農業提供基於人工智能的農業技術和解決方案,在短短幾年內,為數千年曆史的產業帶來變革,顛覆性地推動了農業基礎設施水平和數字化程度,我非常看好極飛優秀的團隊能締造的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Our AI+agritech investment, XAG reflecting my thesis on "AI Infusion" Official site https://www.xa.com/; English https://www.xa.com/en
本來轉自:創新工場及量子位微信公眾號 2020年11月16日
▎農業科學領域的頭部公司「極飛科技」,今日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金額高達12億元人民幣。
領投方是百度資本和軟銀願景基金二期,創新工場、越秀產業基金和廣州新興基金跟投,原有投資人成為資本也繼續加碼,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這也是中國農業科技領域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融資,值得一提的是,拿融資前極飛科技已在2009年末實現盈利多年。
極飛科技總部位於廣州,已有超過13年技術積累,專注農業也有7年曆程,除了國內之外,產品廣銷海外,業內普遍認為極飛和大疆是農業無人機領域的頭部雙雄。
在彭斌看來,無人機有三個主要的功能,分別是航拍、包括送快遞和農事等在內的精準投放、燈光秀表演,其中最為實用的正是無人機精準投放領域。 2012年,極飛科技與順豐合作,成為了全世界第一家用無人機進行點對點送快遞的公司,第二年又正式切入農業領域。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檟欽說,以前極飛是為技術找行業,現在是為行業找技術,變成了解決方案公司。因此,這家公司早已不再是“拿著技術的錘子找應用場景的釘子”階段,而是專門為了農業這顆釘子提供各類科技產品和服務。
彭斌透露,目前極飛已經擁有了覆蓋中國大陸1000個縣城的經銷網絡,在各農業大縣基本都有經銷商門店。此外,公司產品同樣走向了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海外國家,目前海外出貨量大約占到總出貨量的10%。
除了產品之外,數據也是極飛吸引投資人的一個原因。在極飛科技最早的投資人、成為資本管理合夥人康霈看來,極飛科技這家公司一個非常重要的點是擁有基礎的農業數據,無人機飛過的地方都有相關的數據記錄。極飛官方表示,該公司的服務面積已經超過6.2億畝次,顯然,數據積累是發展任何人工智能應用的基礎。
▎無人設備如何務農
目前,極飛科技的無人機產品除了噴灑農藥化肥,還可以實現遙感測繪和播種功能。極飛的農業無人機上搭載可拆卸的藥箱,通過特製管道可將藥物傳送到四個螺旋槳下方,從上到下噴灑在農田上。和需要手動遙控的航拍無人機不同的是,這類設備均可通過手機App設置,無人操控即可自動運行。
除了無人機之外,極飛還有自動駕駛的農業無人車,可以噴藥,也可以為運輸農機、農產品。為什麼有了無人機噴藥,還需要造無人車來噴藥?
極飛科技工作人員解釋說,像果樹這類農作物,不少病蟲害都是位於果樹葉片的下方,無人機從上到下噴藥無法直達病蟲害,而無人車則可以從下到上噴藥,全方位消滅病蟲害。包括農業無人機、遙感無人機、農業無人車、農機自駕儀、農業物聯網設備和智慧農業系統在內,極飛科技已經有了6條軟硬件產品線。
▎農業+AI,是時候了
在農業人口大量外流的今天,極飛科技正是站在了應對農業勞動力短缺這個焦點上。借助這次融資,極飛科技創始人彭斌表示將開發更多農業智能設備,打造無人化農業生態系統,靠遙感無人機、農業物聯網獲取信息,各類自動駕駛的農機來做執行,數據存儲在雲端,農業生產的全部環節實現數字化、無人化。
本輪的投資方之一、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表示,極飛科技向全球提供基於人工智能的農業技術和解決方案,在短短幾年內為數千年曆史的產業帶來變革,顛覆性地推動了農業基礎設施水平和數字化程度,並看好極飛優秀的團隊能締造的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
創新工場合夥人楊小龍對量子位說,我國農業人口平均年齡高、農村人口外流明顯,農民的耕作難度逐漸加大。十年前,VC行業還普遍對農業領域的項目持保留態度,但如今勞動力短缺,農業是在和物流、外賣等行業搶勞動力,並且有一定的季節性,目前已經到了投資農業科技自動化的時機。
智慧農業app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電腦不只會選土豆,電腦也會種土豆!
智慧農業精算師,農保取代農損補償!
我們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講 「產業升級」,最基礎的農業自然也需要升級,傳統的農業有句話叫 「看天吃飯」,但農業產業升級,恰恰就在於把這不可預測性減少,讓農業的生產成為可管理、可計算的一門科學。
比如說,美國有間氣候公司(Climate Company)可以計算出農田的生物質、保水力,結合天氣反應,來計算出產能,以提供農民「天氣保險」,並預測隨時間變化的土壤含水量,結合雨量和氣溫預測等等,來提供農民播種、施肥最佳時間,理想收割時間。不但大幅提升農民的產值,也讓更多人更容易投身農業,而後這家公司也被孟山都收購。
陳吉仲主委也在質詢中指出,歐美有不少這類智慧農業,特別是能補強農業人手不足的壓力。而我則認為,智慧農業不僅只是如此。農委會在上週將農業保險法送到立法院來,本席贊同未來以農業保險取代農損補償方向。其實,如果能精算農業相關數據,除了增進保單設計的精準度外,還能增加產能,降低災損,讓農民賺大錢,這才是智慧農業最寶貴的價值所在,而陳主委也贊同我的看法。
以前廣告說 「蛤!電腦也會撿土豆齁?」 ,其實到這個世代,應該是 「蛤!電腦也會種土豆齁?」我也建議農委會對於這類智慧農業的資料應用、App,可以再多推廣宣傳。台灣一年畢業的軟體相關人才,可能有十餘萬,但農業軟體的人才,或許十隻手指頭可以數出來,而這領域其實正是台灣可以好好拓展、好好應用,不只能讓台灣的農民受惠,甚至有出口到其他國家的潛力,我們對於 「務農」 的想像可以更遠更多,農業相關領域的產業,其實很廣很大,正待我們好好開發。
吉仲主委出來打球
農保取代農損補償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radicalwings.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radicalwings/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radicalwings.tw/support.ph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7xJuql7KWY/hqdefault.jpg)
智慧農業app 在 "智慧型農業"管理農田"澆水.施肥"全靠手機APP 幫助 ...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智慧 型 農業 "管理農田"澆水.施肥"全靠手機 APP 幫助農友提升單位面積產值|記者呂蓓君于成虎|【台灣要聞。先知道】20200622|三立iNEWS. ... <看更多>
智慧農業app 在 智慧農業生態圈- 三款APP 導入農事田間找工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三款APP 導入農事田間找工、生產管理及最夯資訊全包辦農業生產問題百百種,為了協助農友們解決,農委會開發農業缺工好幫手App,累計逾10萬職缺,是農業界人力銀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