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央行正常應「放水」,卻因為全球供應鏈斷裂令物價上漲,使央行反其道「收水」遏止通脹,這就是我一年多前已講「後疫情時代」下將面臨的「滯脹風險」。對央行而言,這是個「向左走向右走」的難題。特別是對於已有28萬億美元國債的美國,滯脹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大家有時間可重溫我這兩年疫情前後所寫的文章,值得大家重溫。局勢正按照劇本一步步的進行,大家要及早部署,然後繫好安全帶,準備坐上大時代的過山車。
———————————————
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全球各國央行為應對新冠肺炎的疫情,均紛紛減息,重啟大規模量化寬鬆(QE)救市。部份經濟學家以傳統的貨幣經濟理論分析,均認為「無上限量寬」即將會帶來全球史無前例的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然而,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新冠肺炎等不明朗因素將導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縮,按此推斷理應會出現通縮。那麼,全球物價的走向應該會是向左走(通脹/滯脹)還是向右走(通縮)?這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議題。
要解題,首先要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所有經濟理論都不外乎「供求理論」(即DSE同學仔都會的demand & supply),關鍵是將「供求理論」放在哪一個市場進行分析,而得出綜合的結論。今時今日,我們面對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市場,一是貨物市場,二是貨幣市場。
大家印象中應該還記得,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新增了數以萬億計的貨幣供應,不少經濟學家都認為會引發全球通惡性通脹。然而,惡性通脹最後並沒有到來。原因之一是全球化導致的產能過剩。全球化供應鏈使生產鏈由先進國轉移集中佈局在中國、越南、柬埔寨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大幅增加全球產能的同時,其低廉的生產成本及關稅的下調大幅降低了物價成本。在全球化供應鏈下,一個國家的物價水平已並非由單一國家的國內的供求所決定,而是以全球產能反映的總供應與全球性需求的角力。
另一方面,量寬新增的貨幣供應沒能有效地流入實體經濟,反而增加了投資/投機性需求,資金追逐高息及風險資產,最後只推升資產價格,要知道資產價格並不會計入消費物價指數(CPI)去衡量通脹水平。這是為何海嘯後的十年,儘管大規模QE,全球的通脹率仍然維持低水平,箇中的原因是全球產能過盛和資金流向資產市場的兩大主因。
以上是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的情況。然而,今次情況將會比當年有所不同,而且將會更複雜。首先,今次黑天鵝的主角是新冠肺炎,而新冠肺炎的傳播性使人人都不敢外出消費,一切都好像回歸基本,人人都只會搶購日用品,對於非必要的奢侈品需求一下子完全消失,消費意欲預期都會維持低沉相當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各國的封城封關使經濟完全停頓,全球供應鏈斷裂。正所謂飛得越高,跌得越痛。近年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得越來越成熟,當發展中國家集中生產,已發展國家加強科技的發展和消費,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下降,關稅下調,國際貿易效率一日比一日提高。萬萬想不到的是,一個看似完美的「全球供應鏈模式」,竟然被一隻黑天鵝切斷了,還要是完美地解體,一個完美的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正在發生,各國即時走向供應鏈本地化(localization)。從此,產能不再過剩。
另一方面,正如前文《「對症下藥」還是「落錯藥」?》所講,量化寬鬆手段能夠即時解決的並非實體經濟的問題,要量寬能夠解決經濟問題,其關鍵在於資金流向是否能夠有效流入實體經濟,但事實證明,大部份資金最終只會流向投資/投機,資金追逐資產,最終使資產價格不停上升,情況如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一樣。因此,要真正救經濟,一定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錢從何來?同一個題,2016年特朗普上場時我也問過,當時我寫了一篇名為《特朗普上場 (二) - 錢從何來與加息的邏輯》的文章。大家有時間可以參考一下。
有關「錢從何來」的問題,一般的財政政策項下的政府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是從政府的財政儲備而來。正如我們香港政府昨天剛公佈的1375億港元大規模抗疫救市措施,號稱是史無前例,但要知道香港政府目前的財政儲備有1.1萬億,而「全副身家」(即計及外匯基金的總資產高達4萬億港元),是次的大規模救市的支出對比副「身家」依然是九牛一毛,可以說全民退休好幾年也沒有問題。這是為何我經常說香港的金融系統和基礎是非常穩健,即管是當年金融海嘯,香港的金融系統依然穩健。
另一方面,根據美國財政部2月12日公布的數據,美國預算赤字達到1.06萬億美元,而國家債務總額達到了23.3萬億美元,這是天文數字。當數字去到一定水平後,其實已經再沒意思,天文數字的債務不是債務,因為根本償還不了,再增個一兩萬億美元,影響不大,美元依然是「美元遊戲」棋盤下的唯一「代幣」,各個遊戲參與者只能相信美元,不信者大可離場。至於如何離場,我目前還未想得到。或者說,如果連我都想得出來,我想大部份國家應該一早已經離場。
巨額財政赤字下,美國如何支付即將推出的「2萬億美元救市計劃」?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直接向聯儲局借貸,那聯儲局的錢從何而來?那當然又是「憑空印出來」,原理跟QE一樣。說白了,就是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因為美國政府很難還清這筆錢,或者亦沒有打算還錢。因此,對美國來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雙管齊下」實際上是「雙QE」。
如今,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0%,以美國財政年年赤字的作風,這筆負債只會越來越多。因此,美國政府的負債相當於美元的永久性超發。在世界上存在的美元只會越來越多,全球的財富在美國「印鈔」的過程中被稀釋,世界各國再一次被美國政府「收割」。當然,在全球都面臨嚴重經濟危機的時候,美元超發的危害並不明顯,反而能提高市場流動性。但是,經濟危機過後,金融槓桿會迅速放大美元超發的危害,形成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引發美國金融危機的導火線,美股及債券價格之所以會迅速下跌,是因為長期貨幣超發導致金融體系中積累了大量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長期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導致債務槓桿高企、資產價格高估。疫情對本身疲弱的實體經濟的衝擊刺破了債券、股票等金融底層資產的泡沫,導致相關的衍生金融產品定價體系瞬間崩塌。而為了解決金融市場的問題,聯儲局選擇了QE,繼續向金融體系中注水,繼續「培育」資產泡沫,同時拉闊貧富懸殊,然後當下一個黑天鵝來臨時又再推QE。這個情況,在未來會繼續重演,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世界各國的財富將不停被收割。
可是,這次與之前不同的是,在今次的「雙QE」中,除了無限量QE的貨幣政策外,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推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會直接將資金注入經濟實體。另一方面,世界各國開始發現孤注一擲全球化的風險,如以單一國家如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風險,同時亦揭示了全球各國對全球化的隱憂,即使疫情過後,全球化再次啟動時各國之間的互信也大不如前。最後各國只會「各家自掃門前雪」,在表面上呼喊著「全球化口號」的同時,開始建立自己本地的供應鏈,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也就只成為一個「口號」。未來世界很大可能會走回頭路,「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會令生產要素成本提升,慢慢回復至全球化之前的水平,過去全球化所導至的產能過盛不再。當兩大壓抑通脹的因素不再存在,當經濟回復正常時,全球或產生流動性過剩,而最終導致通脹的來臨,到時美聯儲不得不加息控制通脹,但在疲弱的經濟下加息會剌破經濟/資產泡沫,形成「向左走向右走」的兩難局面,而滯脹(Stagflation)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這一天可能是「美元遊戲」的終結,同時也可能是世界經濟的嚴重崩潰。
我曾說過,最好解決泡沫的方法不是去延長泡沫爆破的時間,而是讓泡沫直接爆破。
Starman
2020.4.10
原文: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10.html?m=1
#舊文重溫系列
景氣循環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公債.美元教會我投資的事: 2個指標主宰全球景氣循環, 抓住超前佈署關鍵》(分享抽新書3本)
★投資時考慮總經要素,一定深合喜歡綜觀全局的你的胃口。
只是平日要操心的事太多,沒有時間考量總經的「千」經「萬」緯,
但是影響投資層面的總經指標真的只要關注「兩個」就夠了。
真的!作者只用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及「美元指數」,就掌握全球重要投資商品的波動。
★Covid 19時帶著500位客戶躲過風暴,並買在低點,連散戶都能輕鬆達成年化20%的報酬率。2020年3月18日,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股市由高點下挫30%,多數人不知股市會不會再往下跌。
但是作者由一個指標——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看出了端倪,2020年1月時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大約為2%,快速下降至4月18日的端點,大約0.5%,爾後開始反彈。而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低點(也就是公債的價格漲到高點),剛好就是無風險利率循環衰退期與復甦期的分界點。
這裡所謂的無風險利率循環,指的就是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循環,它不但是景氣循環的表徵,更可以準確的判斷風險性資產(股票、投資等級債、高收益債券、特別股、普通股)與避險資產的相互波動。
簡單的說,如果你懂得無風險利率循環,你就可以在股市的高點賣出股票,買進正在由低點走揚的公債商品。
在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走低的階段,代表市場因為不看好後市,自然不會把資金投入與景氣高度相關的股市,轉而流入無風險的公債,拉高公債價格(使殖利率下降)。而過了債券價格的高點(殖利率的低點),代表資金開始流入股市,這是景氣好轉的跡象。
無風險利率循環復甦期又可以依通膨是否發生,而分為前期及後期。
接著,當美國公債殖利率見到高點之後(也就是債券價格跌到最低),美國公債殖利率開始緩步下滑,同一時間股票、美國公債一起上漲,作者統稱為成熟期。
你可能會說,我們在台灣管什麼美國無風險利率循環?問題是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強大的國家,美元又是全球最關鍵的貨幣,因此了解了美國的無風險利率循環,再來推估台灣,就十之八九了。
如果你可以清楚的知道現在的無風險利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循環階段是成熟期、復甦期或是衰退期,你就可以精準的做出投資決策。
另外,除了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外,投資時另外一個要考慮的要素就是美元指數,這影響另一個層面資金的流向。美元指數走高,不利新興國家股市及原物料商品;走低則相反。
★ 本書特色
為什麼2021年開始,是你學會如何掌握無風險利率循環的最好時間
市場上有關景氣循環的書很多,但是讀完了之後,你還是無法判斷現在是哪個階段。在2021年讀完本書,將不會再有這個問題,因為2020年3月,美國無風險利率由衰退轉入復甦。
讀者在2021年拿到此書時,基本上就是美無風險利率循環的復甦期(也可以視為景氣循環的復甦期)。你很容易可以用書中的知識,對應經濟的實際狀況。如此,你可以輕鬆的認知到無風險利率循環及景氣的變化,讓無風險利率循環不再是理論,而是生活的體認。
★ 關鍵指標看出總經變動趨勢
總體經流變化萬端,但由於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富強的國家,因此,你只要掌握美國幾個最最關鍵的數據,就可以掌握全球的景氣循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美元指數。
而由於美國是由消費推動經濟成長的國家,你要進一步了解其消費強弱,則可以觀察以下指標:
.初領失業救濟金
.製造業、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與其細項
.消費數據
.可支配所得
★ 掌握資產的輪動,賺到穩定的投資財
景氣循環階段影響不同類別金融資產的漲跌,例如在衰退期,只有公債會上漲,其他如股票、高收益債、投資等級公司債、特別股、新興市場債,都會崩盤。
而緊接著之後的復甦期,則是公債價格崩盤(殖利率上漲走高),而股市開始長線上揚。如果你可掌握無風險利率循環,那麼光是在衰退期之前的成熟期大量買進美國公債ETF,在復甦期轉換為美股ETF,就可享受大量的利益,根本不用去挑什麼飆股。
★ 提醒你常被忽視而又影響獲利的事,作者研究心得無私分享
現在ETF當紅,多數人忽視了封閉式基金(closed end Fund)的優勢。2008年至2021年3月,特別股封閉式基金(FFC)、標普500指數、特別股ETF(PFF)三者的長期績效比較,FFC的報酬率來到800%,意思是2008年如果您投資FFC 100萬元,現在的市值超過800萬元,成長了八倍。
標普500則只有250%的報酬率,而特別股指數ETF(PFF)的報酬率僅有200%。同樣的投資標的(美股特別股),採用封閉式基金(Closed End Fund),長期投資報酬是ETF的4倍。
又如在判斷美國是否發生通膨的現象,作者採美國道富資產管理公司製作的物價指數,每周一次,比官方公布的數據更即時。
作者從不流俗,在書中提出許多獨到,有助於壯大口袋、增進視野的看法。
.
願善良、紀律、智慧與你我同在!
❤️ 2021/9/10(五) 20:20之前在粉絲頁上對此貼文按讚、分享者,將抽出3位獲各獲得新書一本!
#美國公債.美元教會我投資的事
景氣循環意思 在 艾蜜莉-自由之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現在要怎麼進場買股票呢?】
-
股市在這半年又從一萬五漲到一萬七了,
朋友都說,到底什麼時候可以買呀?
大家等不及了啦....XD
-
其實對我來說,
等待也是價值投資者的工作之一,
進場前等好價格買進,
進場後等好價格賣出。
-
這裡教大家一個小撇步:
可以在艾蜜莉觀察名單APP裡(剔除景氣循環股)
挑:
1.合理價以下+ 4%殖利率以上的股票,
2.股價光譜接近便宜區間+4%殖利率以上的股票,
-
在這兩種條件來考慮試單,
意思就是在理解這間公司的情況下,
可以用這兩個條件來小買一下啦~~
-
不一定要完全等到便宜價再來買,
重點是買完後要分很多批再往下買進,
這樣比較安全喔!
-
雖然等待一點都不有趣,
但我認為反而可以用這段時間做其它事,
像是學習其它領域的知識,
尤其現在投資的書很多,
價錢也不會太貴,
可以趁疫情待在家好好讀一讀,
不然機會來了可是不等人的XDD
-
認同的話請幫忙按讚唷~🥰
-
#大家有沒有學到小撇步啊?
#手機商店可以免費下載艾蜜莉定存股APP喔
#我沒有Line群組都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