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賽克特訪華,大人物來臨聖迎
前情提要:
由於德國顧問團團長─魏澤爾,與蔣介石衝突日漸升級,老蔣開始尋找更合適的顧問對象,此時正好有一退休老將對來華工作頗感興趣,於是藉機來華訪問,而此人正是有德國國防軍之父美名的漢斯‧馮‧賽克特上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漢斯·馮·賽克特,此人在一戰中被派往德國東線戰場擔任參謀職務,而他的上司則是馬肯森。
希望各位還記得馬肯森,這位名將曾被老蔣列為最初想要聘請德國顧問的第一首選。先前提過,馬肯森曾在1915年橫掃巴爾幹戰場,這其中就有賴賽克特的出謀劃策。當時德國的參謀總長─法金漢,曾經將「馬肯森與賽克特」的組合常為與另一組黃金組合「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相提並論;英國軍事史學家─李德‧哈特則紀錄當時流傳的說法:「哪裡有馬肯森哪裡就有賽克特,哪裡有賽克特哪裡就有勝利。」
但真正讓賽克特聞名於後世,卻是他在一戰後的練兵手腕。
由於德國在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下,陸軍只能保留10萬人,當時擔任陸軍總指揮的賽克特決定打造一支精良部隊,具體做法為:士兵當士官訓練、士官當軍官訓練、軍官當將軍訓練。如此在日後需要急速擴軍時,現有受過嚴格訓練的軍隊成員可以立刻成為幹部,奠定德國日後能快速擴軍的基礎。(我想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隆美爾了,這位老兄在一戰後始終只有上尉的軍階,結果日後卻成為橫掃北非戰場的德國元帥。)
另外賽克特還大力推動德國與蘇聯簽訂 《拉帕洛條約》,這不但改善兩國關係,而且還隱藏了一個對德國國防至關重要的協議:「德國能夠送戰鬥人員到蘇聯受訓(這其實已經破壞凡爾賽條約的內容了,可見賽克特也有不擇手段的一面,但我個人其實是理解賽克特的行為,畢竟德國在一戰後的軍事真的被限縮得太嚴重,任何一個期待國家有自衛能力的人,都會試圖補強這危險的現況)。」這為德國空軍提供後來復興的種子。
正因有賽克特的精心建設,才造就日後德國橫掃歐洲的精銳之師,而這一切還是在諸多限制且資源匱乏下成就,這位被人尊稱「德意志國防軍之父」的老將,自然也引起求才若渴的蔣介石重視。事實上,當初蔣介石在1926年想要組建德國顧問團時,也曾邀請賽克特;不過,當時賽克特剛被德國政府從陸軍總指揮一職中逼退,心情正惡劣,所以婉拒邀約。
如今數年過去,滿腹韜略的老將不甘在國內閒居冷落,加上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太久沒工作,需要賺錢補貼家用。當蔣介石在1933年作出熱烈邀請,賽克特也心動地前往中國,準備認識一下這可能讓他重新出山的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過2個月左右的參訪,其中還與蔣介石促膝長談3天,賽克特感受到國民政府各方人員的尊崇之情,以至於他曾寫信告訴自已的姐姐:「在這裡,我被當作一位充滿智慧的導師,就像軍事上的孔夫子。」
而蔣介石也直接的告訴他:「懇請將軍留下來當我的『高級顧問』,若是有需要,將軍還可以接任顧問團長一職。」
此話一出,可讓賽克特為難了,一來他自己還沒下定決心在華工作,二來他如果趁勢接任團長一職,那是相當冒犯魏澤爾。所以賽克特說:「原諒在下身體老邁,於貴國旅途中時常感到精神不繼,身體如此不佳,實在無法任職而有所貢獻。但貴國及委員長對在下如此款待,敝人會在返國前盡可能考察,並提供一份軍隊整理建議書以作為回報。」
於是賽克特前往華北視察國軍駐長城部隊,之後提出《陸軍改革建議書》,其中主有內容有:
一、整個軍隊的訓練、發展、人事任免,需置於一個最高統帥(也就是蔣介石)之下,絕不允許其他單位有任何獨自為政之舉。
二、必須建立一支人數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軍隊,為此須先設立示範作用的教導旅,以及仿效德國軍隊的軍官團。
三、中國兵工廠的產能遠不足其軍隊所需,應逐步建立自身軍工業,這可在「歐洲軍火公司」的幫助下進行;另外也需改善交通基礎建設,如此在外敵入侵時才能迅速輸送部隊至危急地區。
四、增加德國顧問團人數,並讓德國顧問參與軍政部改組、掌握軍費,好達成軍火工業發展。
大概是有感於中日雙方衝突日漸頻繁,賽克特還在文章中強調:「依本人來看,在長江流域重要據點設置炮台及魚雷,以封鎖敵艦通航和侵襲,為刻不容緩的急務,如此才能保障國家政治及軍事中心的安全(這裡指的就是首都南京)。」
蔣介石對於賽克特的建議極為讚揚(個人覺得老蔣最欣賞的,大概就是讓自身大權在握的建議了),在依依不捨的目送老將軍回國後,他迫不及待的對手下說:「我們國家要建軍,建軍是不容易的事,主持建軍的人要具有很高的學識經驗與品德,賽克特將軍正是這樣一個勝任的人!」
接下來蔣介石展開對賽克特瘋狂的「追求」,首先在賽克特還在歸國旅程中,蔣介石就寫信給他,大致內容可以簡略為:「賽老將軍身體好不好呀?我好想你呀,我對你可是覺得相見恨晚呀!你的建議我都開始照做了,然後順便想跟你反應一下,那個魏澤爾也不是說他能力不行,但他還是有許多缺憾,然後你真的好優秀,你覺得我可以怎麼辦?」(說真的,我把老蔣的公文做好以上整理後,現在一整個覺得肉麻到起雞皮疙瘩。)
之後蔣介石又對德國放話:「你不讓賽克特將軍來華擔任顧問團團長,我索性找法國的貝當元帥組新的顧問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裡岔題一下,蔣介石口中的貝當(法語:Henri Philippe Pétain),是法國一戰的民族英雄。在1916年,德軍進攻法國重鎮─凡爾登(這地號稱「巴黎鑰匙」,是通往法國首都─巴黎的交通要道;此外,凡爾登也是法國高盧民族的發源地),貝當發下「不准敵人通過」的誓言,最終粉碎德軍的進攻,成功拱衛首都,可說是法國防守悍將的最強代表。
蔣介石這個放話的意思,我想就是:「我就要最好的外國顧問!你們德國如果不派最好的,我就找法國組隊!」
這可讓德國政府坐不住了,畢竟德國從中國市場收穫不少利潤,還可以獲得中國的特產─稀土,好發展高科技及軍事工業,更重要的是:要是中國轉跟死對頭法國合作,那對德國無異是巨大的損失。
所以德國政府同意賽克特擔任新任顧問團團長,剛回到母國不久的賽克特,於是又要長途跋涉去中國就任了。但在臨行前,他決定先給魏澤爾發個通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即將在1934年3月前往中國,接替你的顧問團長職務,不知將軍是否願意留在中國和我一起共事?」
接到老上司訊息的魏澤爾,起先雙手不住地顫抖,接下來就是一聲爆喝:「這簡直是無恥的勒索!」
接下來魏澤爾對著代為轉達的德國軍官一陣劈頭痛罵(我覺得那軍官真衰):「當初是我建議蔣介石讓賽克特來華訪問,我本來希望以前的老上司為顧問團增加聲勢,方便開展顧問團工作,結果賽克特竟然搶我工作,還要我留下來一起共事?這是過河拆橋!簡直是無恥的勒索!」接下來魏澤爾對蔣介石放話:「中國政府敢再跟賽克特有所聯繫,我就立馬走人!」
聽聞此言的蔣介石只覺得好氣又好笑:「娘希匹,本來就要你這普魯士頑固走人呀。」
於是1934年3月,賽克特將軍二度來華,成為新一任的顧問團團長。與此同時,魏澤爾忿忿不平的打包走人,臨走前他還做了一件事,各位要不要猜猜看他做了麼?
魏澤爾在臨走前,寫了兩份「整理部隊建議書」,首先他先總結目前部隊狀況:「華北戰事足以證明,顧問團在中央軍所施用的訓練及戰鬥原則完全適當。其顯著的進步,在於這四年來中央軍校的新式軍官訓練。中國人民確能練成良好陸軍,在先前基礎上繼續建設陸軍及發展,自然能建造出強大的國軍。」接下來,他從武器、練兵方式、軍事組織設計、軍事部門改革、面對日本未來侵略應採取戰略,全部都提出改進的建議。
蔣介石細讀了魏澤爾的臨別之言,然後告訴屬下:「我覺得魏澤爾的意見很正確,是陸軍進步的關鍵,將全書抄錄給相關單位實施,並且要回報給我結果。」
寫到這,我想評價魏澤爾:「真是一位實在的人物,克盡職責到最後一刻,並且能提出對手都認為中肯的建議。雖然退場的並不完美,但在中德合作史上已經留下扎實且深刻的功績。」
而隨著賽克特的到來,中德合作的格局將再發生巨大的變化。
圖片為:漢斯‧馮‧賽克特上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希特勒納粹黨消失的寶藏,HenHenTV 奇異世界#8 希特勒納粹黨寶藏找到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EvLPPLi58 希特勒納粹黨黃金列車找到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1B7ChMt30 希特...
普魯士 元帥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合作緣由
讓我們將時間倒回到1927年,剛過不惑之年並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正思索一件事。
自清末以來,落後的中國就一直向西方列強學習軍事好提升實力,蔣介石麾下的國民革命軍也不例外。事實上,當國民黨在孫文提倡「聯俄容共」後,就跟蘇聯建立密切的軍事合作。
當時蘇聯除了輸送軍火,還派遣軍事人員協助訓練。像時任國民革命軍第7軍軍長─李宗仁的回憶中,就提到由他領導的廣西軍政府選擇投入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就撥贈了一批蘇聯製的莫辛那甘步槍裝備給廣西部隊。而李宗仁跟化名為「加倫將軍」的蘇聯軍事顧問─瓦西里·康斯坦丁諾維奇·布留赫爾有著不錯的交情,兩人還曾以白蘭地為賭注,來打賭軍事行動的發展。另外,作為蔣介石嫡系力量的國民革命軍第1軍,其成員是由蘇聯協辦的黃埔軍校畢業生組成,可見蘇聯軍事隊當時國軍的影響力極深。
而蘇聯的軍事協助效果也非常顯著,1926年,國民革命軍自廣州誓師北伐,1年後,國軍就攻佔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席捲全國之勢已是有目共睹。
但這一切都已經是過去式了。
1927年,蔣介石宣布清黨,利用武力排除國民黨內的共產黨勢力,這個舉動也讓國民黨與蘇聯的軍事合作宣告斷絕。
「沒了蘇聯,現在該和哪一個國家合作發展軍事呢?」蔣介石開始列出各種可能性。
日本?
由於距離近,加上明治維新的西化改革成效卓著,日本一直是清末中國學習軍事的主要流派之一,就連蔣介石自己都是日本軍校出身。但當時日本是國民政府的對手─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合作對象,加上對中國的不懷好意,那是絕無合作之道理。
英國?美國?
雖然中國在一戰時,和這兩個昔日跟現今的世界第一強國屬同一陣線,但在戰後,英美兩國卻對當時陷入軍閥內戰的中國發起軍事禁運的制裁,美國更是瀰漫一股置身事外的孤立主義,自然不可能和國民政府進行軍事合作。
法國?
令人意外的是,這個老牌西方列強,竟跟國民政府表達過建立軍事合作的意願(甚至後來還說過中國政府可以不用付薪資給來華的法國將領,可謂半買半送),但蔣介石卻拒絕了。要說原因……「法國人在普法戰爭後,基本就沒打過什麼漂亮仗,這國家的軍事水平實在不靠譜呀。」
(在這裡,老ㄕ順便幫法國軍事「略微」平反。其實法國的軍事能力非常強悍,單以坦克製造為例,二戰初期,當時德國坦克對法國B1坦克的厚重裝甲完全束手無策。作為德國坦克部隊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古德里安,就曾說過:「我看到德軍坦克主炮打在法軍坦克上,炮彈直接被對方裝甲彈開。」所以法國的軍事還是挺強悍的。
不過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國民政府沒選擇和法國進行軍事合作,倒也非常正確。因為二戰的法國在物資及軍備都擁有優勢的狀況下,卻被德國只用40多天的時間完敗。這個比普法戰爭還難看的戰績,也使法國人至今仍飽受調侃。)
「看來能合作的對象,就只有它了。」
蔣介石心中的最佳選擇,最後定睛在曾經是一戰中屬於敵對陣營的中歐強權─德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1870年才完成建國大業的德國,雖然是個新興國家,但在清末洋化運動中的重要性絲毫不弱於英法等老牌列強。
例如:號稱清末第一強軍的「北洋六鎮」,就是清朝聘用德國教官,並購買西洋軍火裝備的現代化部隊。而曾經排名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其主力艦「定遠」、「鎮遠」是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打造。
所以中德兩國的軍事合作早有淵源,而德國軍事實力的強悍更是舉世聞名。
早在建國以先,德國的前身─普魯士,就以劣勢的國力及兵力,迅速扣倒奧地利、法蘭西兩大歐陸強權;到了一戰更是幾乎以一國之力強抗英法俄三大國,而且在美國參戰前,德國於東線戰場完勝俄國,西線戰場則佔領法國頗多的土地並保有主動權。
這也難怪德國即便是一戰的戰敗國,卻仍獲得蔣介石青睞。
問題是……德國人願不願意和當時的國民政府合作呢?
說來時機巧合,身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當時也對中國情投意合。
在外交上,德國需要有盟友,一方面改善身為戰敗國的國際形象,另一方面則是突破被英法兩國壓制下的外交困境。
在經濟上,德國因大戰耗損大量的人力、物力,戰敗後又身負2000億馬克的賠款,這讓德國經濟陷入蕭條。所以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企業,都迫切需要外銷收入重振經濟。
更實際的一點,就是失業的德國軍事人員需要找到頭路。因為在凡爾賽條約中,德國被規定只能保留10萬陸軍,極少數的海軍(分別是6艘過時的戰艦、6艘輕巡洋艦、12艘噸位數不足1000的驅逐艦、12艘魚雷艦),還有3個軍官學校;其他像:裝甲部隊、潛艦部隊、空軍部隊、化學部隊,一律廢除。一時之間,許多身懷絕技的德國軍人身陷窮困落魄的窘境(這其中就包含後來成為納粹德國元首的希特勒大大),成為社會上的不安定因素。
如果能跟其他國家進行軍事合作,不但能讓失業軍人盡展所長,還可以避免他們待在國內,成為治安上的未爆彈(像是咱們的阿希,就跑去參加了納粹黨後,竟然還發動了一場啤酒館政變試圖顛覆當時的德國威瑪政府)。
這邊廂,國民政府想要提升軍事科技,那邊廂,德國政府需要中國的市場以及原物料。
於是乎,蔣介石透過留學過德國的政治委員─朱家驊,先接觸德國民間的名望人士,之後向德國軍政界透漏蔣介石希望聘請德國軍事顧問的意願,並且開出一份理想人選的名單。
德國政府則開始研究中德合作的可行性,而當他們打開蔣介石的名單後,只見印入眼簾的第一人是: 奧古斯特·馮·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成為老蔣心中的顧問第一人選,馬肯森是何許人也?
此人在一戰中多次擔任東線戰場的軍團指揮,首先在1914年開戰之初連挫俄軍因此被封為德國陸軍元帥,後在1915年領軍橫掃巴爾幹戰場,攻佔了塞爾維亞以及羅馬尼亞。其用兵風格,就是充分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在遼闊的戰場中突破敵方防線,日後被封為中共開國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甚至尊他為心中世界名將的第一人。
然後德國政府表示:「否決!」
德國政府接著看名單第二人,名字是:埃里希·魯登道夫(Erich Ludendorff)。他們不假思索地表示:「再次否決!」
如果說馬肯森是德國一戰中的東線戰場英雄,那魯登道夫則是德國戰爭後期的靈魂人物。
在一戰初期,魯登道夫以參謀長的身分協助上司興登堡在坦能堡重創俄軍,使德國在東線戰場由守轉攻;一戰中期,魯登道夫進入德國的參謀總部,開始制定許多重要戰略方針,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無限制潛艇戰」(也就是用潛艦擊毀所有通往敵方英國的船隻,這個戰略雖然後來成為美國參與一戰對抗德國的原因之一,但短期內,曾把英國逼到物資短缺的恐慌中,可見這個戰略的巨大殺傷力......無論是對敵我都是如此);到了戰爭後期,魯登道夫直接架空德國皇帝讓軍方成為實際執政單位,然後他先把列寧送回俄羅斯,引發俄羅斯的共產黨革命,使其退出一戰,從而讓德軍在東線中獲勝,後來又主持對西線戰場的大規模攻勢,曾一度讓德軍推進到法國首都巴黎的近郊。由這些經歷可以看到魯登道夫,是個能量巨大,並在戰略上極度大膽進取的有能人物。
那為何德國政府毫無懸念的拒絕讓上述兩人成為蔣介石的德國顧問?
絕不是因為德國人要把好人才留給自己用(馬肯森跟魯登道夫當時都已經從軍隊退役,而從魯登道夫後來還跟希特勒一起聯合搞政變,就知道他在德國政壇不受待見),而是因為在一戰落敗的德國,在簽署的凡爾賽條約被規定:「德國國民不得到外國政府或其部隊擔任軍事顧問,且德國政府有義務阻止有此意願的德國國民。」
所以德國政府很遵守這條規定,以至於他們阻擋國民前往國外從事軍事相關活動?答案是:倒也沒有。
其實德國政府蠻鼓勵退役軍人往國外發展。原因除了先前所提:可以解決凡爾賽條約限制下的軍人失業問題。另一方面,這些出國發展的軍人若是回到德國,說不定還能把在國外發展的經驗帶回到國內,促進本國軍隊發展。
像德國一戰中的王牌飛行員─烏德特,就在戰後跑去美國從事特技飛行表演。如果各位覺得烏德特只是跑去雜耍,所以跟軍事活動沒發生關係,那可就想簡單了;因為後來烏德特藉由這些飛行經驗,大力推動德國裝備俯衝轟炸機,也就是德國在二戰中具有相當知名度的斯圖卡轟炸機,成為德國日後閃擊戰的關鍵。
但魯登道夫和馬肯森卻有個問題導致無法出國,那就是:知名度太高,怕惹出爭議呀!
雖然各國為了讓德國保持穩定,對於德國中低階的退役軍人出國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畢竟條約白紙黑字寫在那,要是德國動作搞得太誇張,各國還是會跑來質問,尤其是魯登道夫這個基本把所有國家都打了個遍的猛人,那更是嚴加看管的對象。
接連打槍蔣介石的人選後,德國政府後來想到變通的方法:「乾脆讓魯登道夫推薦,一個可靠但知名度不高的人選去跟南京國民政府合作吧。」
而魯登道夫考慮一番後,則說:「讓馬克思‧鮑爾去中國活動吧。」
圖片為:
第一張─奧古斯特·馮·馬肯森,蔣介石預設德國顧問的首選
第二張─埃里希·魯登道夫,蔣介石第一批提出的顧問團人選之一
第三張─魯登道夫與希特勒合照
這兩人有一段時間密切合作,甚至一起策畫了啤酒館政變企圖奪取德國政權,但該政變很快被鎮壓,魯登道夫甩鍋給希特勒,自己完全沒被判刑,希特勒則為該事件背鍋吃了幾個月的牢飯,但也在蹲苦窯時,阿希完成他的著作─《我的奮鬥》
普魯士 元帥 在 生涯設計師-邱彥霖Sand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職場升職得注意的遊戲規則與運氣指數
在看到她的履歷表時,我就猜她的困境絕對不是能力問題,而是職業特性,女性要爬到那個位置相對困難許多,而這個位置就是CFO。求職市場有些現象是很明顯的,舉科技業為例(沒辦法我最熟這產業),基層業務或PM女性居多,因為對象是男性工程師;單位主管愛用男性,除後勤單位的主管外,如HR、採購、客服相關。這些長年觀察,不是說某性別就一定無法做什麼工作,而是在大環境下,許多職業會有性別因素而難進入,或是難往上爬;而科技業的CFO系列,女性比例更是低,能坐上這個位置還需要不少運氣。
果不其然,這些年的工作轉換,讓她產生很大的「自我懷疑」,為什麼始終上不去?是不是自己哪裡出問題?其他同學都爬到某個高點或是領到更高的薪資了,為什麼自己還沒有?還是只是運氣的問題?隨著年紀漸長,好工作更是越來越難尋,擔心下一步選得不好,所以這次的轉職特別的小心翼翼。
觀察這份履歷,學經歷都很棒,雖然轉換的有點頻繁,可是近十年看得出都是任務型的戰將,也因此告一段落後就轉換居多,但不管如何的努力,她始終感到自己很難在一間公司順利地往上走,甚至問身邊位居高位的同學,給她的理由是「我的話不會想找太聰明的人來手下做事」,這樣的答案更是讓她無所適從,真的是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
我將職場幸運(運氣)指數分三個指標:
1. 發展目標:有無明確且長期的目標
2. 發展規劃:有無貼合目標的行動
3. 積極心態:對工作的努力與投入的程度
許多人有目標沒行動,或有行動但沒目標,這些都還可以調整與練習;唯獨積極心態沒法靠調整與練習。而她多年來一直是工作第一,積極任事不挑工作,所以透過對話,發現問題出在有目標但沒有貼合目標的行動,難怪總是感到運氣欠佳。於是對焦目標後,我們調整了接下來的行動,包含退休的「超前部署」。畢竟,要在現在的企業工作到65歲,這件事實在充滿太多未知。後來,我也收到她的回饋,並給了這次諮詢滿分的滿意度。
這次的諮詢也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段話,查了一下是德軍普魯士元帥老毛奇說的,他將旗下的軍官分成相同的四種:
-聰明但懶惰:讓他們當指揮官,因為他們不只能完成任務,還能找出最簡單的方法
-聰明但勤勞:讓他們進參謀本部,因為他們能制定明智的計畫,以獲得正確結果
-愚笨但懶惰:有些雜事總需要能力普通的人手去做,他們會遵守命令而不產生額外損害
-愚笨但勤勞:這種人很危險,必須排除,他們會(主動)做錯事製造麻煩
當然,懶惰與勤勞只是一種比喻,懶惰指的是重效率與結果,勤勞指的是重細節與執行;而聰明又勤勞的執行者,不懂的推事情,最後雖練就一身武功,卻是屬於專門上戰場殺敵的英雄,而歷史上,這類英雄的下場通常是壯烈犧牲。所以,能否更上一層樓,有時我們得當個聰明的懶惰者。但可別搞錯了,不是真的懶惰,而是換個方式勤勞。
#生涯健檢
普魯士 元帥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希特勒納粹黨消失的寶藏,HenHenTV 奇異世界#8
希特勒納粹黨寶藏找到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EvLPPLi58
希特勒納粹黨黃金列車找到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1B7ChMt30
希特勒納粹黨的聖殿: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faq3vAN3I8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如果大家有讀過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書籍,或是看一些關於二戰的電影,都會知道希特勒納粹黨所犯下的罪行。屠殺了接近600萬的猶太人和530萬的波蘭人。更有組織性的掠奪各國的財富和珍貴文物,名畫和金銀珠寶。每佔領一個國家,都會向該國家收取佔領費或罰金,據美國的一個有關機構統計,單單這一項的收入已經高達1000億馬克。我是說著接近75年前的事,現在究竟是多少呢?
每攻陷一個國家,他的軍隊第一時間就去奪取那個國家的黃金和外國證卷,外匯等等。納粹黨第二號人物戈林,只是他一個人的收藏的文物,已經最少有5000幅世界名畫,2400件名貴家具,1500件以上的寶石飾品等等。那問題究竟納粹黨掠奪的,那麼龐大的黃金和寶藏會藏在哪裡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希特勒納粹黨消失的寶藏,如果你也很喜歡這些奇異世界的影片,記得按訂閱,順便開那個小鈴鐺,然後打個勾勾,你就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影片更新通知。
我們開始吧!
先說在二戰時期,瑞士是中立國,大部分的納粹黨的財富是存入瑞士銀行,這樣可以免於盟軍在攻陷他們時沒收他們的錢。但是問題大部分的黃金是在歐洲各國,高達數千噸的黃金不可能都送去瑞士吧!所以就在每個國家設立他們藏寶藏的金庫,最低估計有八個以上。今天我們就說最出名的四個寶藏。
第一:消失的黃金列車
一輛載有納粹黨洗劫的純金條,白銀,外匯,名畫和珍貴文物等等,但是上面運輸的,最稀有珍貴的是沙皇傳說中的琥珀宮。那什麼是琥珀宮?究竟有多麼的特別呢?
琥珀宮曾經被列為世界八大奇景之一,大廳是由十萬多棵琥珀雕築而成,而琥珀是比黃金還貴的。設計師更用鏡子和黃金的對照,凝造出奇幻特想的氣氛。這個琥珀宮是當年德國皇帝送給沙皇的,為了就是要俄國聯手對付瑞典。
但是在1941德國納粹黨入侵俄羅斯後,希特勒更用琥珀宮作為德軍總部。但是自1945年德軍撤退時,希特勒命令把琥珀宮拆毀分解運往德國。有人說這個列車根本不存在,也有人說希特勒藏起來了。
有歷史學家稱已在德國東普魯士的科尼斯堡地下十二米的一個地下碉堡裏, 他們用探測器測到兩萬噸的金屬反應, 他認為這是琥珀宮, 按今天市價最少值5億英鎊,
第二:希特勒金庫
早在1939年二戰開始時就開始建造了,它有另外個名字叫狼穴,據傳說,狼穴是建築在波蘭某處20多公尺的地底下,附近都佈滿地雷,為了保密,所以一萬多建築工人都被槍殺了。而設計師則發生空難,不難猜到,也是希特勒做的吧。這個狼穴也是希特勒藏身的地方,所以到現在為止也沒有找到。
第三:大德意志之寶
當納粹黨在1945年敗退,希特勒為了東山再起,有計劃性的隱藏一大筆納粹黨的財產,稱之為大德意志之寶。有人發現,有將近千輛的卡車負責轉移德國銀行的財產,最低估計為3500億法郎,還有一大批寶石,金條,一些納粹黨將領們的財產,和在歐洲各國掠奪的財產,這個最低估計7000多億法郎。這麼龐大的寶藏,自然引起各國的垂涎,盟軍就曾經有個尋寶隊,在一個鹽礦裡面找到價值100億的寶藏,但是只是大德意志之寶的冰山一角。以色列國也抓到了納粹黨餘孽,阿道夫埃希曼就是猶太人清洗計劃的負責人,猶太人有計劃性的被大量屠殺,也是這個人負責的。他們在一個高山牧場裡面找到價值190億的寶藏。最後阿道夫埃希曼被判死刑。但是加起來也不及大德意志之寶的2%。有人說這個寶藏已經分成很多批藏在奧地利的加施泰因附近地區,也有可能在奧斯小城附近,因為它是德國在戰爭中最頑強抵抗的據點。。
第四:隆美爾寶藏
如果大家有看過二戰紀錄片,都會知道有沙漠之狐的隆美爾,他是德國陸軍元帥,生性兇殘,大量屠殺土著和阿拉伯酋長們,並大量的掠奪他們的財產,藏在北非的沙漠裡面,但是在二戰後期被盟軍打退後,想把大量藏在突尼斯城中的寶藏移動到意大利,但是盟軍已經得到了地中海的制空權,在海上運輸是不可能,他就把寶藏藏在沙哈拉沙漠的一個秘密基地,那究竟這寶藏有些什麼呢?它一共有九十多箱最珍貴的金剛鑽,綠寶石,紅寶石,金幣等等,估計不到究竟價值多少。由於那一隊去埋藏隆美爾寶藏的士兵們在回來途中遭英軍伏擊,無一生還,所以這個寶藏的線索也應此而斷了。
但是隆美爾在戰爭後期也因為參加反希特勒的活動中,而被希特勒下令‘榮譽的自殺’
到現在為止,德國政府,法國,奧地利,以色列,美國,蘇聯等國家都歇力地尋找這批寶藏,在法律上,他們幾乎都有權要求得到這筆寶藏。
很慶幸的我們並不是生長在戰爭時期,有時看回這些戰爭紀錄片,我那時會在想,如果我活在戰爭時期,今天不知明日事,每天都在想自己究竟活不活得過明天,可想而知有多麼的可怕
這些歷史也是在警惕現在的我們不要在犯以前的錯誤。
今天我的影片就到這裡,如果大家有興趣關於這方面的奇異影片,記得訂閱HenHenTV。下個影片我會做十大你最常發的夢之夢遊症和說夢話,由於很多人想聽我用廣東話來說,應此下個影片會以廣東話來說,當然我還是會放字幕的,那大家就算不會聽廣東話也可以明白。
好!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Music Credit :Achilles - Strings by Kevin MacLeod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Source: 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463
Artist: http://incompetech.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wipiVP7A2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