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新生兒」衛福部動起來了:盤點孤兒藥、補助轉診醫師費】
文/陳麗婷
因少子化影響,許多新生兒醫材、藥品巿場緊縮,醫療給付亦捉襟見肘。
今年4月,《報導者》推出「搶救兒童高死亡率」系列專題(https://pse.is/DJ66H ),披露新生兒特殊醫材及用藥困境,急重症病兒幾成「醫療難民」,急救關鍵時刻無藥可用;巴掌天使及特殊病兒轉診制度未建立,醫師外接病兒如同「做功德」,風險自扛、也沒有給付,醫、病雙方權益都未獲保障。
如今,新生兒特殊用藥權及轉診議題,終獲相關單位重視。
立法委員吳玉琴、黃秀芳與新生兒科醫學會、早產兒基金會及衛福部,12月26日舉辦「 #一個都不能少 台灣新生兒醫療政策三大訴求共識會議」共識會議,為台灣新生兒醫療政策尋求解套。
衛福部醫事司允諾將盤點新生兒的「孤兒藥」(即巿場太小、甚至未正式取得藥證的特殊藥品及醫材等),協助醫師及病家解決緊急用藥問題外;同時針對兒科團隊外接轉診、急救待命卻無給付的狀況,也承諾下月起(2019年1月)將先納入醫發基金試辦,並逐步爭取協助申請健保給付。
新生兒、早產兒醫師常碰到一邊急救,還得著急找不到適合孩子的藥品或醫材,甚至因而導致幼兒喪生的悲劇。參與共識會議的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張弘洋接受《報導者》採訪時指出,如用於新生兒呼吸暫停的藥品咖啡因,國外已使用幾十年,台灣今年才引進且須由家屬自費;早產兒肺部發育不良所需的表面張力藥,在台灣雖有藥證、卻因健保給付低,國外藥廠不願意進口;小孩子氣胸使用的最小號胸管、臍動脈與臍靜脈導管缺乏,這些都造成治療上的困難。
經由共識會議,衛福部承諾將盤點哪些是新生兒必須使用的孤兒藥,並討論如何突破法規限制,協助醫師在治療時不至於出現無藥可用的窘境。立法委員吳玉琴也要求衛福部食藥署針對世界衛生組織所公告12歲以下必要藥品清單品項,了解國內藥品現況,協助新生兒所需醫材藥品供貨無虞。
除了孤兒藥,在兒科團隊的外接轉診及急診待命的問題上,也一直未獲解決。《報導者》專題也報導,東部新生兒醫師把 #普悠瑪當救護車 後送病人,而新生兒專科及小兒外科缺乏下,家長也得自費請民間救護車送孩子到西部就醫,就在今年耶誕節後,花蓮一名出生時體重僅860克的早產巴掌仙子,便因嚴重腹脹,家屬自費雇用救護,一路從花蓮轉送台大兒童醫院,這樣的事件不斷的上演。
張弘洋指出,類似這樣的案例,往往不是家屬自費,就是兒科團隊自行吸收,但為了能照顧到每個小孩,長久以來兒科醫護默默付出,又以高危險產婦為例,除了產科外,考量孩子出生後可能發生各種問題,通常兒科醫護必須待命,在人力及器材的費用上,健保沒有給付。
經過討論,衛福部醫事司也同意,2019年1月起將外接轉診、急診待命的費用,先以醫發基金補助,吳玉琴也要求在一個月內召開會議討論費用補助方式,並在未來逐步協助納入健保。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劉越萍補充說明,這部分將以獎勵方式進行,至於如何落實,細節規畫將再邀集醫師及相關單位討論協調。
張弘洋期盼長久以來因法規卡關或少子化等影響,新生兒治療上存在許多懸而不解的問題,透過各方協助能盡快獲得改善。
【關心 #台灣兒童醫療】
●把普悠瑪當救護車?斷裂的轉診生命線
https://pse.is/DDWW3
●連救命都缺武器?急重症病兒幾成「醫療難民」
https://pse.is/DHSSC
#早產兒 #巴掌嬰 #新生兒醫療 #兒童醫療 衛生福利部 #報導者
普悠瑪當救護車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重磅專題】台灣每一天失去5個孩子 ▶http://bit.ly/2H0PpQp
2017年,台灣少了15,000個新生兒、卻有1,800多個孩子死亡,而多項研究顯示,20~29%的兒童死亡是可以預防的。
那些有機會健康長大的孩子,為何輕易從台灣醫療及社會防護網破口中流逝?
比起催生,改善兒童高死亡率是更急迫的戰役!
◆ 生得少,卻死得多——搶救我們「枉死」的孩子!
http://bit.ly/2v80Nrr
◆ 窮得只剩招牌——四大兒童醫院的「國王新衣」
http://bit.ly/2HjKqwY
◆ 別說偉大,只是真的放不下——偏鄉兒科醫師的真情告白
http://bit.ly/2v8gSxx
◆ #資訊圖表 台灣囝仔如何墜入醫療網黑洞?
http://bit.ly/2GTHTKC
◆ 把普悠瑪當救護車?斷裂的轉診生命線
http://bit.ly/2EHOT7d
#報導者 #兒童醫療 #兒童醫院
普悠瑪當救護車 在 黃秀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孩子的健康不能等 政府應重視兒童醫療】
本周一(4/2)社福衛環委員會安排兒童醫療業務考察,稍早秀芳也接受報導者 The Reporter針對兒童醫療議題的專訪。
衛福部承諾建置兒童醫療網,其中醫材/人力的需求、募款受到限制、評鑑制度、當前制度、法規等都有需要檢討的地方,秀芳會持續關注這個議題,讓兒童醫療能夠更茁壯,讓台灣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
報導者 The Reporter有一系列的專題,今天是兒童節,秀芳邀請各位朋友一同來關心兒少議題、讓台灣的孩子過得更好。
.
摘自專訪:
自己就是兩個早產兒母親的立委黃秀芳,老大在婦產科診所出生1,600公克、生老二時到彰基待產則是1,800公克,兩次生產經歷也充分感受到基層和醫學中心照顧早產兒能力落差,老大嚴重氣喘、老二成長過程就平順很多。
.
「搶救這些特別孩子就是需要特殊的設備和儀器,食藥署『照字讀字』,但這個層級應該要拉高,要拉高到行政院政委層次,成立單一窗口來統合儲備或協助兒童醫材、藥品進口或採購流程。」黃秀芳將要求行政部門重視這個問題。
⋯⋯
#急重症病兒成醫療難民 https://goo.gl/t7TZox
#兒童醫院窮得只剩招牌 https://goo.gl/cc4yR2
#轉診難把普悠瑪當救護車 https://goo.gl/FtH1W2
#偏鄉兒童醫療困境 https://goo.gl/PcRrAB https://goo.gl/SCzjBm https://goo.gl/Qc8kvi
#搶救枉死的孩子 https://goo.gl/MTRmhu
#墜落醫療黑洞消逝的孩子 https://goo.gl/Lpy1CX
普悠瑪當救護車 在 【普悠瑪翻車意外!羅東救護車全出動】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TVBS新聞APP最即時立即下載→http://bit.ly/2ch35Gb○訂閱頻道,最新資訊馬上接收→http://bit.ly/2flUkiY. ... <看更多>
普悠瑪當救護車 在 生命之星救護車有限公司- 【轉診篇】 把普悠瑪當 ...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轉診篇】把普悠瑪當救護車?斷裂的轉診生命線- 報導者The Reporter ... 美國後送病童的救護車,「就像一台移動的加護病房」。台灣的呢?不少醫師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