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入手了MDCI的五月心
帶有綠感的玫瑰
每次聞到就是一整片清晨時光的玫瑰園
帶著露珠水潤的草感與玫瑰,花與草的平衡恰到好處
給我艾瑪華森在玫瑰園讀著高等工程數學的微妙平衡感
到了後調還會帶有淡淡的茶感,非常迷人
聞到這支是你的福氣好嗎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極簡姐姐 巧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好書分享 #極簡生活 #極簡主義 #斷捨離 #怦然心動 #極簡姐姐巧玉 簡單生活|《無所事事之必要 荷蘭Niksen幸福生活學》|人生好難不想努力行不行|什麼都不做也可以的生活態度 📚《無所事事之必要 荷蘭Niksen幸福生活學》 作者:奧爾嘉麥金 出版社:平安叢書 出版日期:2021.08 語...
晨讀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與其發現自我,不如創造自我】
你是不是經常有個口頭禪,就是「我的個性就是這樣」、「他天生就是如此」?言下之意就是改不了的,別折騰了。但是一直以來,我就不認同這個想法,因為假使一生下來如此,一輩子就是如此,到死了那一天還是如此,不就是說這一生白活了,毫無長進嗎?所以我一直堅信,個性是可以改變的。
今天早晨我打電話給獨居的父親,他問我今年幾歲,聽到答案之後,沈吟了一會兒,可能是很意外吧,沒想到他的女兒也到了這麼大的年歲……但是他們那一代的人講話比較婉轉,反過來用關心的話提醒我:「這個年紀要注意退化的問題。」我想這是他近90歲人的心理投射,我提高聲調回答他:
「喔,不會,我從來不想『退化』的問題,我想的都是怎麼『進化』。」
父親被逗笑了,不過這可是我的心聲。因為人生活這麼長,如果是來退化,那麼何必來投胎?人生就是來進化,才需要各種學習、各種挑戰、各種突破,即使身體也是,得想辦法讓它進化才能維持健康,這就是我們要天天運動的原因。也就是這樣的理念,當我在教上班族做斜槓時,第一件事就是教他們—
cosplay下班後的第二種身分!
也就是創造上班族以外的「第二個我」。
企業人資在衡量一個人能不能適用,有三個關鍵的考量,所以求職者要找到合適的工作,也要考慮這三個面向:
💚1.興趣
💚2.技能
💚3.性格
我也是這麼用來教導學生找到自己的斜槓項目,這三個重疊的地方便是人資界說的「職涯的甜蜜點」,不論是求職或斜槓都一樣的道理。可是講到性格時,我都會再三強調:
「每個人都能夠有『多個我』,不會只有『一個我』。」
因為上班族的天生我,多半不具有創業者的人格特質,比較性格保守,不願意冒險或勇於任事,偏向於聽令行事、消極被動,這就不利於做斜槓。斜槓是一個人的微創業,必須具備小小老闆的思維與心態,如果卡在天生的我,就沒法邁開一步。唯有打破這個固有的我,創造全新的我,才能把斜槓做出名堂。
就拿我來說,當了30年上班族,骨子裡是個「偏安」的人,喜歡待在舒適區裡不動,所以每份工作平均做10年。可是等到我離開組織,一個人打天下,不要說市場的瞬息萬變再也無法讓我像個植物人般一動也不動,時代的巨輪也會自動把我推向前,我現在改成3年一動,也就是10年裡會有3個我被創造出來,比如說:
💚第一個3年,我是個斜槓教練。
💚第二個3年,我在教斜槓之餘,也扮演職涯導師,教導上班族邁向高薪職涯。而且同時,我自己架網站,賣自己的課程,成了名符其實的創業者。
💚至於第三個3年,會是哪個「我」冒出來?我不知道,到時再說。
在3年一變的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跟3年前的我判若兩人。比如過去我不擅表達,經常會隱忍不說,受到委屈;現在我會說出來,但是學會使用更有技巧的方式表達,像是挑對的時間、說對的話,或是幽默一點,通常也能夠得到想要的結果,心裡便會感到平衡,覺得自己是有能力主導方向的人。
在自己和很多人身上發現,人不會只有一個我,而是多個我同時存在;隨著時間遞移,這些我會不斷演化迭代演化,推出升級版。可是看到的心理學都說,個性是穩定的、一致的,比較不會變動,而且最終有可能影響到一生的走向與命運。這時候,我就會對自己的觀察有些搖擺起來。
直到最近讀了這本新書「個性」,才知道我是對的。這是德國作家克莉絲蒂娜·伯恩特(Christina Berndt) 在「靱性」與「滿足」二書之後的新作,她是記者出身,做專題報導,曾得過調查獎,也獲選為年度三大科普寫作記者。在這本書裡,她從最早的心理學理論一直談到最新的各種科學研究,指出三個事實:
💚1.自我並非固定
💚2.個性會隨著成長而改變
💚3.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塑造自己,而且行動起大,改變越大
哇,這三個發現簡直可以用新知卓見來形容,完全顛覆我們對「自我」與「個性」既有的認知,而且發現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在封面上的這三句話,它們直接寫出我們該做的三件事:
「與其發現自我,不如創造自我。」
「不只成為自己,更要超越自己。」
「人無法用相同的自己,得到不同的未來。願意改變,才能成就『最好的我』。」
像佛洛伊德其中一個重要理論,指出童年對一個人具有決定性的終身影響,書裡也列出後來一些研究都發現並非如此,有影響但是沒那麼大,而且也不是不能改變。
這真的是一個好消息!這幾年很多暢銷書都在談童年的傷,突然之間,好像天下盡是「不是的父母」,把自己後來過得不好全推給成長過程。但是人格心理學家茱莉·史派特西說:
「對於一個50歲的人來說,過去2年發生的事,比起幾十年前小時候的事,對於性格更具影響。」
看來童年悲慘,不必然一生都慘,反而是現在過得好,未來比較能過得好。尤其是負面的事會發揮「時近效應」,時間越近越深刻;至於快樂的記憶,則常出現在年輕階段。
所以不管你出生的那一刻是個什麼樣的我,這輩子你都能夠不斷演出不同的我,而選擇退化版的我,或是進化版的我,主導權全握在自己的手裡!與其不斷探索,去尋找一個不復存在的自我,還不如創造一個滿意的自我。
讀了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晨讀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家去costco買大魚大肉,我去買書(笑
我以前超討厭看書。
在我最有印象的小時候吧,長輩求好心切,希望我可以讀一些有內容的好書,學習其中的知識與智慧。但我只喜歡看圖畫書,對圖畫有興趣。
沒有圖畫,又密密麻麻的文字的書本,完全激不起我的興趣。上學看教科書就很煩了。看到沒圖畫的書本只會讓我厭煩,一點也不想研讀裡面的內容⋯⋯
所以我之前人生3X年幾乎是不會自主看書的。
之前疫情三級,困在家裡,想學投資,也不能去外面上課,也不想買好幾萬塊的線上課程。就決定逼自己嘗試看書自學。
起初是強迫自己要固定看書。一開始很辛苦,經常覺得很難靜下心來專注,很悶⋯⋯漸漸的習慣,每天看20-50頁,是我覺得壓力不會太大的範圍。
逐漸習慣之後,可以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我就可以規律地一週看完一本書。最高紀錄是一週看完三本書。
延伸出來的第一個好習慣是「整理環境」,有一個乾淨的桌面讓我可以看書。
為了可以達到讀書進度,我隨身攜帶著書,利用各種10-30分鐘零星時間看書,減少了漫無目的打發時間滑手機的時間。(善用時間)(減少滑手機)
我培養了「早晨路跑」的習慣,早上起來曬太陽、做伸展操,跑走4000公尺。因為書上說世界上的企業家富豪都會晨跑,讓自己思路清晰並且充滿活力。
我養成「每天睡前會感恩十件事」的習慣,珍惜生命中的一事一物,讓自己感覺到滿足而幸福。這也是從書上學到的。
而從清理桌面開始,我又養成了每天打掃30分鐘的習慣,越來越喜歡乾淨的感覺。
「看書」成為我的拱頂石習慣。而拱頂石習慣這個概念,也是我在書本上學習到的。
人的天性是好逸惡勞的,喜歡輕鬆,球好求快,保留體力與精力。看一本書要花多少力氣跟時間啊?直接跟我講答案啦!我不想浪費時間看書,很累耶。
而且又沒有聲音跟音樂,也沒有演員演給我看,或老師講給我聽,多無聊。
但問題在於,很多精妙的知識,重點不只是那個「答案」,而是那個「學習的過程」。
只聽重點只聽答案,往往很快就忘了,或者根本只得到一個膚淺的表面而已。
「花費時間與心力學習」,過程中用心的讓大腦思考,鍛鍊我們的大腦,才是最可貴的事情。真正的去思考與探討這個學問更多更深層的涵義與精髓。
而看書最大的好處在於。必須要完全自主性「聚精會神地一個字一個字看下去」。一閃神就中斷了,一停止就結束了。
這哪是好處?這樣很累耶!
但我認為這是最大的好處,完全靠自己學習的,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085/100
晨讀好處 在 極簡姐姐 巧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好書分享 #極簡生活 #極簡主義 #斷捨離 #怦然心動 #極簡姐姐巧玉
簡單生活|《無所事事之必要 荷蘭Niksen幸福生活學》|人生好難不想努力行不行|什麼都不做也可以的生活態度
📚《無所事事之必要 荷蘭Niksen幸福生活學》
作者:奧爾嘉麥金
出版社:平安叢書
出版日期:2021.08
語言:繁體中文
時間點標記
00:00 影片開始
01:03 關於作者
01:44 什麼是Niksen?
04:09 無所事事為什麼這麼難?
06:00 Niksen的好處與重要性
09:20 如何開始Niksen?
圖片來源:網路資料及Mattydiver限時動態
如果你對物品整理📦、時間管理⏰、金錢整理💰、習慣養成👑、目標設定🎯等主題有興趣,請填寫資料,未來你就會收到資訊通知囉👉🏼
https://ppt.cc/fq9Apx
▪️更多影片
・簡單高效生活:https://ppt.cc/fcDFyx
・極簡理財系列:https://ppt.cc/fNo7zx
・極簡生活好物:https://ppt.cc/fpR3Qx
・極簡居家改造:https://ppt.cc/fxsKkx
▪️學習更多
跟我一起學習美股價值投資👉🏼https://ppt.cc/fbkjxx
跟我一起了解天賦順流致富👉🏼https://lihi1.com/qU0al
Follow me🙋♀️
👉成為高效晨型人 | 巧巧極簡生活提案:https://ppt.cc/fVAtRx
👉Instagram :chiao_talk https://www.instagram.com/chiao_talk/
👉FB粉絲頁:極簡姐姐 巧玉 https://www.facebook.com/Kayo-Lin-105...
👉Business Inquiries 商業合作:linchiaochiao88@gmail.com
✨如果影片對你有幫助請記得按讚👍並留言✍🏼告訴我喔💗
🎬推薦影片
越無聊,越開竅:無所事事更能釋放你的創意與效率|天下雜誌video
https://youtu.be/kJbehs44vOU
閱讀人專題讀書會《無所事事之必要》|閱讀人社群
https://youtu.be/Kz3FCj1jZqg
【零活人生 EP7】NIKSEN? | 荷蘭生活哲學 | 廣東話|Zero Tsang
https://youtu.be/eh8pLvuQ2Hc
Q & A
📷相機:SONY Digital camera ZV-1
💻電腦:2017 MacBook Pro 13吋
🎞剪輯:Adobe Premiere Pro
📱手機:iPhone X
🎵片尾:The Island - tubeback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UABagXDvJU/hqdefault.jpg)
晨讀好處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聽過時間生物學嗎?
「蛤?」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的反應
這本《我們為什麼會覺得累》是在某一次科普類書單中看到的
買回來一看
發現主題是講生物鐘
什麼?什麼生物鐘?
然後就不管這麼多了一直看下去
書中的每個章節都是由一篇故事開場
就如同作者所說的
從故事中看科學,我們才可以知道這些知識可以應用在哪
不諱言的說
書中的某先專有名詞陳述以及圖表
真的讓我覺得「到底想傳達什麼資訊」
可是瑕不掩瑜
想了解生物鐘
這本是個不錯的選擇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mOb4iuuNAA/hqdefault.jpg)
晨讀好處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過去的我曾經冥想過
但大概到了兩分鐘
我就想起午餐要吃什麼?晚上要看哪個影集?
從此之後
冥想不再是冥想
而是盡情的...發呆!?
過去我在許多書籍中都看過冥想的好處
例如《人生勝利聖經》《我們為何吃太多》
但只要一閉上眼睛
迎面向我襲來的就是百萬種思緒
我試著去阻止大腦這樣運轉
但總是適得其反
這本書精彩之處不在於冥想的實作步驟
而是作者用大量的故事解釋每個試圖嘗試冥想的人所會遇到的問題
如果你想學習冥想
或是想躲避掉冥想中容易犯的錯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你
#冥想 #靜坐 #說書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J5hNH9kOq8/hqdefault.jpg)
晨讀好處 在 晨读的好处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晨读 的 好处. 1 view · 10 minutes ago ...more. xiuxiang713. 1. Subscribe. 1 subscriber. 1.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 thumbnail-image. Add a ... ... <看更多>
晨讀好處 在 同德悅讀網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不間斷的晨讀好處多多, 學生可增廣見識、培養長文閱讀能力, 藉此刻靜心定心,長久下來, 上課會更專心,考試成績自然提升。 同德晨讀利用套書、班級書箱及英語繪本, ... <看更多>
晨讀好處 在 [心得] 晨讀30分上班族人生變甜美- 看板study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重點就是:晨起 + 閱讀
作者結合在一起推廣「晨讀」,並認為讀後要「分享」,才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
1. 晨起
* 養成「在社會尚未開始運作前」起床的習慣。
* 時間有 2 種:「自己支配的時間」vs「他人支配的時間」
* 人進入中年後如何掌控自己的步調。進入職場工作一段時間後,時間似乎是別
人的,被別人控制著
* 若不願意活在他人的時間裡,就要有意識的把時間轉回到自己手中。
* 最有效率轉換成「自己的時間」的時間帶,就是「早起」+「活用早晨的時間」
* 「沒時間」其實是沒活在「自己的時間」or「活在他人的時間」
* 松山先生建議三個 「別不經意」(註:其實就是堅決「說不」的勇氣)
(對自己說不)
1. 別不經意地 打開電視或電腦(註:還有網路)
(對別人說不)
2.(工作時)別為了面子,參與不必要的閒聊、社交
(因此躲在某處or咖啡廳也不錯)
3.(下班後)別參加無意義的聚會
* 早起的好處:
*「無風地帶」
* 在工作開始前二至三小時,即抵達辦公室的人,或能了解這種感覺:
早晨的職場,是一塊無風地帶。
因為,既無電話鈴聲、也沒有上司的召喚聲。當然,更沒有會議、磋商,
以及同事的閒聊。
不會受到別人的打擾,因此,能悠然地進行自己的工作。
而且,一大早腦袋尚未疲憊,能夠以極為清晰的狀態進行思考。在工作上搶得
各種先機。
例如,瀏覽所有郵件後,迅速地回覆。
閱讀資料,較其他人更快取得最新的資訊。
於晨間彙整今日必須呈給上司的報告。
時常處於絕對有利的狀態,工作就能順利地進行。
*「從容的自信」
* 反之,等到最後一刻才進公司,那麼,職場的氣氛早已被早到的同事們所掌控
。如此,這段時間,別說是「無風地帶」,簡直像被捲入暴風雨般。
接著,會發生以下的情況。
上司:「你啊,那封郵件的後續如何?」
同事:「商談從下午三點開始,就麻煩你嘍。」
部屬:「剛才,某公司打來電話找你喔。」
你完全陷入被動的情況。
早起,並提前參與各種場合。僅只如此,一整天就屬於你的了
* 試想參加一般派對或集會時的場景吧。
你可能曾體驗過這種情況:好不容易趕赴會場後,比你早到的人,早已興高
采烈地歡談著,而晚一步的你,總覺得很難融入……。
追趕非易事。只不過晚了一步,就困在追趕的迴圈中。
即使後來得以與人交談,但腦海裡難免縈繞著「啊,來晚了」的遺憾……。
反之,如果從容地抵達現場,就能加入先到的三人當中談話,那麼,在閒聊
之間,與會者逐漸增加,這時,你還能以從容的態度晚到的人說:
「喔!你來了呀!」。
提早參加,能掌控整個狀況,一切猶如「囊中物」。
我認為,早起,就能獲致這種效果。
透過早起,提早加入一天的行程,那麼,就能讓一切成為「囊中物」。
簡言之,你能掌控一整天的行程。
* 面對突發問題,也能不動如山。
* 只因為早起讀了一本書,也讓我有「或許比別人稍微領先了一步」的感覺,
進而產生了從容的自信,並且能夠冷靜地面對工作上的困難與突發狀況。
事實上,無論何種困難,我都能從容以對。
我認為,主要是自己始終維持晨讀的習慣所致。
開始晨讀後不久,我剛好到航空公司的技術部門工作。
一早抵達公司之後,首先,我得檢查傳真機與電報交換機(類似現在的電子
郵件)傳來的訊息,偶爾會出現必須緊急處理故障問題的要求。
接到要求的當下,當然會驚慌,但也不至於讓我慌了手腳。
因為,在其他同仁上班之前,我已經有足夠的時間,能從容不迫地處理突發
問題。
我每天早上六點到達公司,因此到開始上班的九點為止,擁有三個小時的充
裕時間。在開始上班之前,已仔細且徹底地查閱手冊,也擬妥呈給主管看的
報告紀錄。然後,才是開始上班的時間。
接著,主管進來了。
我報告說:「課長,福岡傳來一份故障報告。」
課長回問:「什麼?嚴重嗎?」
我回答:「我認為,不至於造成嚴重的後果。我已經依據製造廠的資料,
將我們目前可以實行的策略,彙整成報告。請您過目。」
我迅速地將資料提交給上司。是不是很帥呀!
* 但如果是匆匆忙忙進入公司的話,事情會變得如何呢?
我想屆時必定會被主管大聲訓斥,然後疲於奔命地處理相關的故障問題。
由於過於慌張,稍一不謹慎,問題可能會更為擴大。當然,主管進公司之前
,故障的問題也可能無法妥善地處理完畢。
但可以確定的是,處理問題的時間必定能夠縮短。
* 我因為採取了一連串行動,來處理問題,因此頗獲得上司的好評。
於是,上司任命我共同參與一份當時高過我本身職稱的重大計畫。數年後,
我因為曾擔任過該項計畫的領導人,而被視為「公司裡不可或缺的人才」
所以,最能感受到「晨讀,可以讓人生更甜美」的,或許正是我自己。
* 只不過早一點到公司,就受到讚揚
* 「那傢伙,好像很早就到公司了。好厲害!」
「搭首班電車,到公司之前,就讀完一本書。真了不起!」
「聽說早上六點就到了。好厲害!」
就以提早進入公司這件事為例,同事們都認為「每天比任何人都早到,
真是個了不起的傢伙」。因此,他們自然跟我變得比較親近了。
* 坦蕩蕩地「準時」下班:
* 增加晚上與重要的人共度的「美好時間」。夜晚,多多與重要的人相處
* 總之,如果做到早起上班,至少無須再花時間加班。加上在上班時間之前,
就已經很有效率地開始工作,所以,能縮短之前所需的工作時間。
* 因要晨讀,早起早睡,也因要早睡早起,不再隨便參與社交,可以回家享受
親子時間、家庭生活也有改善
* 晚起->「抱著太遲了的感覺,度過一整天」無論做什麼事,都感到有所欠缺
* 每天好不容易擠上滿載著人群的電車,抵達公司之後,早就累得像完成了一項
工作似地。接著,連稍微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主管就跑來確認工作的進度。
然後,等到電腦一開機,又得趕著處理不斷湧進的抱怨郵件。原本預定中午前
就能處理完畢的事情,往往到了午休時間,都還是零進度……
* 「厲害」vs「無奈」
* 加班到很晚的人,隔天若是遲到,或許也比較能被通融。比起因早晨努力而準
時下班,與前一天工作到很晚,以致隔天允許晚到。乍看相似的兩種情況,
本質並不相同。晚到的行為雖然被容忍,但態度終歸是一種「無奈」。
不過,早起上班的話,同事的評價就大不相同。早到,是因為你「厲害」,
所以,「無妨」。夜晚加班,則由於「辛苦」,所以,「無奈」。
「無妨」與「無奈」這兩種態度,可是大相逕庭的。
* 增加小確悅的邂逅
* 要是我在上班快遲到時才趕到,根本就不可能與警衛交談。但是,若在清晨
人煙稀少的時段,就能自然地互打招呼。於是,我的心情也起了變化。
對我而言,過往一直稱為「警衛先生」的那個人,已成為「我認識的山田先生
」了。我們倆都超越了公司「警衛」、「員工」的身份,我以對等的立場看待
山田先生;而山田先生看我,也從「一名員工」轉換成了「松山先生」。
儘管變化不大,但是,我卻扎實地感受到早起帶來的「小確悅」。
* 公司裡也有與我一樣,很早到達辦公室的人。雖然因為分屬於不同部門,所以
不知道對方的姓名,但彼此都知道我們是最早到的一群。在意識到彼此的同時
,也不清楚是由誰開始,我們就很自然地交談起來了。同樣屬於「早起組」的
夥伴,要成為好友是無須花費太多時間的。透過早起,我結識了許多公司其他
部門的人;換作平常,是絕不可能認識的。毫無阻礙地認識不同部門的人,在
工作上也有很大的助益。當自己的想法遇到瓶頸之際,反而能輕鬆地與不同部
門的人商量,得到強而有力的支持。
──────────────────────────────────────
2. 閱讀
* 擬定上班前30分鐘的「閱讀」時間。
* 早晨,不為考試、不為各種工作問題讀書,因為有了壓力,一天都不好過。
晨讀,不為什麼,只為自己緩慢沉著地讀,溫和地喚醒思考,這一種喜受。
一天的心情和做事效率都有改善。
* 閱讀的好處
* 鍛鍊「內心的理解力」「掌握事物」「感受事物」的方法、處世的智慧?
---(1) 禪寺修行 (2) 邂逅好人 (3) 邂逅好書
(閱讀,是與作者靈魂的邂逅;數小時內體驗作者的人生。
* 提高「心智年齡」:獲得他人智慧、經驗
* 「視角」改變:Ex: Vantage Point (電影)
* 聯誼時言之有物
* 「影像(難以掌控的資訊)」vs「文字(可以掌控的資訊)」
* 影像迅速且接連不斷播放、強制接收,不適合在腦袋裡思考
* 無法細細思考、從容思考、稍微停下來思考
* 真的覺得有價值的,就錄下來看(註:或收藏 Youtube 等)
* 尋覓「命運之書」
* 無法沈醉於書海的原因,只是因為還沒遇見那本書(自己覺得「有趣」的書)
* 找到命運之書之前:持續閱讀 --> 遇見之後,想閱讀更多 -->人生開始改變
* 遇到好書,就讀七遍吧!
* 不適合自己的-->快速翻閱,然後不再看
* 讀法:
* 在書裡不停地加上註記吧!(劃線、折角、自己意見...之後得以反覆閱讀)
* 腦內的化學反應
* 年紀增加、或立場改變,同一本書的感受也不同
-->日後看到以前的註記(曾經起過的腦內反應),就知道自己的變化與成長
* 不要用速讀
* 地點:不要在家裡/處所(或完全無人的環境)
* 獨自一人時,多半會懶散起來
* 過於安靜時,人的精神無法集中
* 適度的吵雜、及「他人眼光」,會有「不能總停在同一頁」的壓力
* 圖書館、電車上:只有「睡覺」「玩手機」「閱讀」可以選擇;
-->可以做的事情很有限,也成了適合閱讀的理由
──────────────────────────────────────
3. 分享(Output 輸出)
* 筆記
* 心智圖
* 印象深刻的句子
* 介紹 = 輸出的練習
* 動力:把「為自己」而讀,改為「為別人」「想讓他人高興」、
收到回饋、跟作者連結
* 管道:Blog、Facebook、辦讀書會;做成「簽名檔、名片檔」
* 撞牆期:完全顯現不出成果,但只要撐過,成長曲線就會大幅攀升,
在那之前放棄最可惜
* 行動:書店發現者 30% --> 讀完者 3% --> 行動者0.3%;最後只有千分之三的人
* 作者網站Webook of the Day推薦「絕對值得反覆閱讀的十本書」(以下是有中譯的)
* 池上彰 2007, 2011 譯「有實力,更要學會表達力」
* 久米信行 2008, 2010 譯「超行動力,夢想動起來」
(給為了想太多而止步者,馬上做的技術)
* 望月實 2008, 2011譯「數字會說話,教你參透背後的玄機」
* 2009, 2011譯「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139.134
※ 編輯: RungTai 來自: 140.114.139.134 (12/10 20:41)
※ RungTai:轉錄至看板 t-management 12/10 20: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