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陳時中證實防疫旅館群聚:新增3名諾富特員工確診;推測感染源可能是外籍航空機師,下週將進行全台防疫旅館總體檢;專家:防疫旅館感控應比照醫院防疫強度】
華航貨機機師感染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事件持續延燒。今日新增3名負責華航機師檢疫的桃園諾富特飯店員工確診,已可確定諾富特防疫旅館是群聚感染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早在電台節目中表示,初步認為外籍航空機師將病毒攜入旅館內,造成傳染,但目前未能確定。
自4月20日起,華航貨機機師陸續確診,現已有10名機師確診,疫情再蔓延到機師家人,高風險地點包含學校甚至社區。但各機師都分屬不同機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調無法找出明確關聯性,導致感染源遲遲未明。直到昨(29日)諾富特飯店傳出一名房務主管(案1120)確診,他自4月17日就發病,卻未即時隔離採檢,在飯店工作近2週的時間都具有傳染力,而這段期間,有6名確診機師在飯店檢疫,目前不排除部分機師在飯店染疫,要等到飯店確診員工的病毒基因序列出爐再加以研判。
現況看來,防疫旅館是讓疫情擴大的重要關鍵。這也是台灣防疫一年多來第一次出現防疫旅館員工染疫。參與過2003年SARS之役、台大急診部主治醫師、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認為,防疫旅館承載自高風險國家返台的民眾,他們可能是帶有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因此防疫旅館的感控極其重要,嚴謹程度不應亞於醫院。
另外,4月28日確診,曾前往百人舞廳的70多歲男性本土案例(案1112),指揮中心一共匡列180人,共117人陰性,其餘採檢中;而驗出血清抗體陽性的機師小孩,校園接觸者已採檢51人,28人陰性,其餘檢驗中;昨日諾富特飯店確診主管前往的診所,醫護4人居家隔離中,同時診所內有16名病人,都有適當防護,因此列為自主健康管理。
■ 新增3名諾富特員工確診:2名房務部、1名餐飲部;確認基因序列,了解傳播途徑
昨天諾富特飯店爆發一名房務主管染疫後,指揮中心立即連夜將旅館207名員工全數採檢,而昨日就有3名員工發燒。今日採檢結果出爐:207人中,包含昨日主管,共4名員工確診,其餘203人陰性,這兩天會再採檢血清抗體。
其中一名是台灣20多歲女性(案1127),她是飯店的餐飲部員工,近期沒有出國史,昨日入住集中檢疫所之後,下午就出現喉嚨癢,採檢確診,CT值26,初步匡列接觸者10人,列為居家隔離對象。陳時中補充,她的工作主要是在飯店內場,不會四處移動。
另一名是台灣20多歲男性(案1128),他是飯店的房務部員工,近期沒有出國史,昨天量測體溫時發現發燒,送醫採檢確診,CT值16,匡列接觸者4人列為居家隔離。
最後是一名台灣60多歲女性(案1129),也是飯店的房務部員工,近期沒有出國史,26日起出現輕微咳嗽、喉嚨痛,自行購買成藥服用,昨日採檢確診,CT值20,匡列接觸者4人列為居家隔離。她與1128和昨日的主管都屬房務部,平時可能會在飯店有遇到彼此的機會。今日新感染的3名員工,CT值都不高,數字愈小,代表病毒量愈大,也代表發病不久。
陳時中表示,接下來會透過這些確診員工的病毒基因序列分析,來了解傳播的路徑,但已可證實是一起防疫旅館群聚案件。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補充,目前針對10名確診機師的基因定序已完成7人,全數都是英國變種病毒株,「但目前最重要的是確認諾富特員工的序列,才可以了解與機師感染案的關聯性。」
■陳時中:推測是旅館中外籍航空機師染疫造成擴散,下週將進行全台防疫旅館總體檢
陳時中今天上午在電台專訪時表示,他推測感染源頭可能是外籍航空的機師在國外染疫,再將病毒帶回台灣,因此感染源有可能不是華航機師。
根據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網站指出,外籍航空公司的機組員是採「過境不入境」的方式進出機場,直接入住防疫旅館,待接獲任務再直接離境,這代表外籍航空機師入境到離境,都不需要任何檢疫證明。
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也在記者會後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證實,他表示,因為外籍航空機師任務結束後,會直接由專車從機場送到防疫旅館檢疫,並不會入境台灣社區,因此沒有要求採檢或提供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而諾富特飯店裡有不少外籍航空的機師在內檢疫。
陳時中則表示,目前已將接下來入境的機師分流到兩個不同的防疫旅館進行檢疫,而等事件落幕後,諾富特旅館也不會再收外籍機師。
不管是不是外籍機師帶進病毒,防疫旅館的感控不足,是這次感染案件擴大的破口之一,陳時中表示下週開始,會針對全台的防疫旅館進行總體檢,確認各防疫旅館的措施,並進行相關輔導改善計畫。他表示,會了解員工的教育訓練、防護裝備穿脫、進行旅館動線及感控實施狀況、環境清潔消毒步驟等等,並請護理人員逐一檢視、提出意見。
至於飯店環境是否有被病毒感染,昨日莊人祥表示,針對飯店公共區域已採檢了39處,結果都是陰性。昨日後來又採樣了103個地方,幾乎都是在房間內部,包含有住過確診機師的房間,採檢完之後再消毒,新的採樣結果尚未出爐。
■公布諾富特飯店確診者足跡,請民眾提高警覺
今日陳時中公布這兩天確診的諾富特飯店員工足跡,希望同時間有在附近的民眾可以提高警覺,在5月12日前若有出現疑似症狀,儘早就醫採檢。
【案1120(昨日確診的房務主管)】
機場捷運三重站(A2)→機場旅館站(A14a)、機場旅館站(A14a)→機場捷運三重站(A2)
4月15日 11:55-13:05、23:20-00:20
4月17日 06:30-07:35、18:05-19:10
4月18日 12:05-13:10、23:10-00:05
4月20日 08:15-09:20、18:40-19:40
4月22日 12:10-13:20、16:45-17:55
4月24日 08:35-09:45、18:20-19:25
4月25日 13:30-14:55、19:00-20:10
【案1127(飯店餐飲部員工)】
4月27日
16:30 等等法式甜點(桃園市中壢區環北路195號)
4月28日
15:00後 美衣潔自助洗衣店(桃園市中壢區日新路1號)
日式料理餐廳(桃園市中壢區實踐路102號)
【案1128(飯店房務部員工)】
4月28日
10:00 搭703公車到中壢火車站
10:40-12:40 海越按摩店(桃園市中壢區東興里新興路42之1號)
13:00 四海遊龍(桃園市中壢區中山路106號)
13:30搭703公車回宿舍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在Facebook上表示,桃園捷運公司已經完成機場捷運A14a站、A12機場第一航廈站、A13機場第二航廈站等10個車站全面消毒,並陸續完成全線21個車站消毒作業。
■專家分析:防疫旅館的感控應比照醫院,建議擴大篩檢、民眾提高警覺才能阻斷疫情
曾參與2003年SARS之役,台大急診部主治醫師、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認為,現在國外疫情仍然十分嚴峻,防疫旅館負責接收這些自高風險國家返台,而身上很可能帶有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感控作為要十分嚴謹。
「防疫旅館雖然不像醫院收治病人,但這些旅客身上帶有病毒的機會是非常高的。因此旅館內部的感控應比照醫院的感控強度,包含內部要有明確的分區、清楚的動線、清潔人員的訓練,但台灣對於防疫旅館沒有嚴格的檢視監測,便可能像這次發生高風險者入境,引發旅館內部群聚感染問題。」
陳世英認為,要讓機師感染事件落幕,除了追蹤感染源、釐清傳播路徑之外,更重要的應是即刻阻斷傳染鏈。而防疫是全民之事,從指揮中心到民眾,都有責任落實。
例如,指揮中心可以擴大採檢範圍,當一名機師確診,密切接觸者如家人都會被匡列隔離14天,這些人就沒有再將病毒散布出去的風險。而這些家人的接觸者,指揮中心就可以選擇先擴大採檢,更早一步阻斷可能的傳播風險。
他表示,防疫百密總可能會有一疏,就算病毒不小心在社區中橫行,只要民眾有做好防護,病毒傳不出去,就不會造成群聚感染。「但最讓人擔憂的是,現在病毒落入社區,造成群聚的風險比以前高,不僅是這一波防疫旅館的疫情,最大風險是社區防護變弱,民眾開始鬆懈,不再戴口罩、未維持社交距離。」
他更呼籲,在大眾接種疫苗之前,洗手就是化學性的群體免疫、戴口罩則是物理性的保護,民眾不能只靠指揮中心匡列接觸者、採檢,而是要從自身做起,才能真正避免大規模感染發生。
■新增4例境外移入,自哈薩克、埃及、菲律賓、印度入境
今天也新增4例境外移入,一名台灣50多歲男性(案1123),今年2月前往哈薩克工作,3月30日返台,持有登機前3天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4月14日檢疫期滿返家,因預計再次出國洽公,4月28日至醫院自費採檢,今日確診,CT值33,住院後二採陰性,抗體已呈陽性,此案在台期間沒有症狀,掌握接觸者12人、3人居家隔離、9人自主健康管理。
一名是20多歲菲律賓籍男性船員(案1124),今年3月從埃及登船工作。該船在航行途中經過台灣,並在4月9日於台灣外海進行物資補給,當天此案有出現意識不清、呼吸急促症狀,4月10日入境後就醫治療;但他在住院期間曾採檢3次檢驗結果都是陰性,27日出院後至防疫旅館檢疫,隔天因為出境需要,由船務公司安排進行自費採檢結果確診,CT值30,二採陰性、血清抗體仍為陰性。目前掌握接觸者4人,列為自主健康管理。
一名是30多歲菲律賓籍男性移工(案1125),4月16日來台工作,持有登機前3天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入境後到集中檢疫所進行檢疫,29日檢疫期滿前採檢確診。他在檢疫期間無症狀,未與他人接觸,沒有匡列接觸者。
最後是一名30多歲印度籍男性(案1126),今年2月21日來台工作,持有登機前3天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2月27日檢疫期滿後返回住處。他在台期間無症狀,因為預計返回印度,4月27日至醫院自費採檢確診,CT值36、住院二採CT值34、血清抗體陽性。目前掌握職場接觸者20人,其中12人為同辦公室同事,列居家隔離;其餘8人採自主健康管理。
(文/陳潔;攝影 /中央社/郭日曉、葉臻)
#COVID19 #報導者 #防疫旅館 #感染
時間隔離造成種化的實例 在 吳家揚的樂透人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GQ九月份主題:新英雄,找了阿中部長拍了一系列令人尖叫的時尚照片
迷因力量借用這些卓越照片,加上陳時中的名言,獻上不一樣的阿中部長
陳時中就是今年的驚嘆號,這一年陳時中的不朽金句,都是因回應敵人的攻擊而生
親中勢力拿著中國人小明攻擊陳時中,陳時中正氣回擊:「不選台灣,自己承擔」
面對柯文哲的抹黑找碴嘲弄,陳時中說:「我們的敵人不是人,我們的敵人是病毒」
陳珮琪又再拿小明謾罵,陳時中:「我身上掛滿了箭靶,也歡迎大家來射」
前陣子普篩幫天下圍攻陳時中,拿各國普篩實例質疑,陳時中冷靜回應:「做得好的人為何要學失敗的人?」
被記者問:你請政風處調查彰化普篩,導致好感度下降有何感想
陳時中:我不是來當明星,做好事比好感度更重要
這不是時勢造英雄,是戰勝了險峻瘟疫時勢,才被發現欽佩的英雄
當然英雄不只阿中部長一位,還有防疫指揮中心,各部會,所有防疫人員,醫療人員,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做好個人防疫的你我
人人都是新英雄
陳時中可以成為最亮眼的一位,是因為他把柯已遺忘的這句話做到最好:"心存善意,盡力而為"
從柯文哲到韓國瑜,網紅素人政治的民粹型政治人物,已證明這些只為聲量而活的網紅政客,是最恐怖的當代現象
而陳時中正好在這亂世,向台灣示範了一個專業的,非民粹的,技術的,有良知的,有承擔的,不為了好感也不畏抹黑的政治人物與部會首長,該是怎樣的領導與為官風範
謝謝所有守住台灣,讓台灣在2020安然無事的老前輩,中生代,年輕人
你們是令台灣人感謝欽佩的新英雄!
(圖來自GQ,版權歸於GQ)
【GQ 封面人物】獨家專訪鋼鐵部長陳時中:我是真的很難服輸
https://reurl.cc/WLXy8L
===================================================================
【GQ 封面人物】獨家專訪鋼鐵部長陳時中:我是真的很難服輸
過去近半年間,陳時中顯然是個不會做官樣文章的非典型部長,他堅持科學證據,社會溝通時溫柔、充滿耐心,但是在全民防疫的中央統一上,態度又堅如磐石。特別是國際疫情兇猛多變,防疫措施必須滾動式調整,每一次變動就會帶來更多爭議聲浪,阿中部長多次自嘲:「身上掛滿箭靶,歡迎大家來射!」台灣媒體習慣造神卻又樂於落井下石,自然一直炒作「順時中」「逆時中」話題。群眾看得眼花撩亂不知誰是誰非,陳時中自己卻很清楚,不論是很「順」或很「逆」都不是社會之福,所以這位鐵漢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不吝於道歉!雖然現在離疫情結束還太早,但是當前台灣實在做得不差。我們專訪阿中部長了解在全世界的Covid-19大災難時,我們到底做對了什麼?我們的民族性在當中又起了什麼關鍵作用?阿中部長的智慧,是台灣人的福氣,更值得男人學習。
關於台灣這些日子以來的抗疫成就,政府都會歸因於SARS的慘痛教訓而超前部署,而面對國際的連連稱讚,被忽視多年的台灣多少有些好久不見的驕傲。問題是,有多少人習慣這種驕傲?然而疫情始終無法結束,8月起全球又開始淪陷。台灣始終在驕傲與焦慮間搖擺,大家司空見慣的政黨算計照常發生,以至於我們得目睹社會每天上演「看見黑影就開槍」的八點檔戲碼。在這樣的滿城風雨、瞬息劇變的壓力鍋裡,防疫指揮官阿中部長不斷面臨考驗。
回歸這次防疫的基本面,陳時中堅持的政策,與國際做法不同之處在於:入境是否要普篩?最支持普篩的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4/13公衛學院抗COVID-19說明會」就提出:「篩檢是運用公共衛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基本原理來預防疾病。」阿中部長則是堅持先居家隔離14天,有症狀再篩檢。後者考量的是節省醫療資源,還有避免篩檢出現偽陰性的衝擊,因為就人性而言,以為自己是陰性當然忍不住趴趴走,造成防疫的鬆懈與缺口。這個比率有多高呢?8月中CNN引用的研究數據顯示,即使當前最精確的PCR篩檢都會因為採樣的時間、採樣方式正確與否,出現2~29%偽陰性的機率。
不論這兩派孰是孰非,民間對其他防疫措施也還有不同意見,現在要斷定都還太早,但是陳時中參與決策又是政策執行者,在風風雨雨中至少立場不曾搖擺。在當前台灣情況還是相對樂觀之際,我們特別專訪阿中部長,了解他一路以來抱著什麼想法與理念,支撐他執行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GQ: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台灣表現相對較好,部長做為一個防疫指揮官與決策參與者,有什麼心得呢?
陳時中:我覺得在這次防疫過程中,非常需要分層負責與分工,任何層級的領導者基本上就是要有收集資料的能力,然後進行邏輯分析,用專業來判斷與決策。每個人的判斷與決策方式都不同,因此必須靠科學、醫療專業來把關。另一個做決策的重要因素是同理心,不只是要做出決策,還要判斷這樣的決定會對不同類的人產生什麼影響,要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我覺得自己算是比較有同理心的。做完決定後,在與社會大眾溝通對話時,適度表達我的專業判斷,以及進行未來相關政策,我相信這是比較順暢的方式。
GQ:我們全球各國家版本在新品牌宣言上,特別強調當前性別平等的國際趨勢。而很多國際上報導都顯示,全球防疫模範國領導人多為女性,部長對這樣的狀況有什麼看法?
陳時中:防疫是一個長期抗戰,很難說女性領導一定比較成功。但我的觀察是女性比男性多一些細心、耐心,女性領導者有了這兩種特質,決策之後態度也很堅毅,願意好好地執行。很多國家產生混亂,就是後者出了問題。觀察其他國家的情況,我發現控制疫情的關鍵是政策不能混亂與搖擺。其實很多方式都能成功,問題是施政者夠不夠堅定。
GQ:我們換個角度來問,很多狀況出乎意外嚴重的國家,領導人大多是非常傳統的硬漢派男人,部長有什麼感想呢?
陳時中:其實也不能那麼刻板地判定,例如我們看到瑞典是根據科學依據決定不封鎖也不隔離,只柔性勸說要保持安全距離。這種方式是基於不認為疫苗會很快研發出來、又有效,因此在希望不傷害經濟的前提下,在長期過程中形成社區免疫、群體免疫。一開始看起來實施不錯,施政也沒有搖擺,但是後來才發現代價比他們想像中嚴重,一開始也低估了死亡率與感染率。相對之下,台灣對疫苗與治療藥物的生產有信心,因為有以前長期經驗做為根據。當我們對治療方式與疫苗有信心,認為一兩年內有成果,決策就不一樣,在等待疫苗上市前,就努力防止社區傳播與降低傷害。
至於巴西,其實各個省區有不同的做法,只是其總統不積極推動防疫,他就是不服天,要跟自然對抗。這樣的經驗讓我更覺得,人類處在自然變異裡面必須要謙卑,學會順勢而為。
GQ:這次防疫,台灣全民很快就順應政府呼籲,習慣戴上口罩生活,但是這種改變,歐美從領導人到民眾似乎都反應不及,部長怎麼看兩者的差異?
陳時中:從生活習慣來看,歐美地區長期認定戴口罩是弱者表現,特別是美國人,很在意強弱者之差。這是歷史因素的影響,他們的祖先是拓荒者,要跟環境抗爭,要展現強者姿態。而在歷史上,歐洲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海洋國家,同樣要征服海洋,顯示自己很Powerful。相對之下,台灣一直處在外來政權的領導下,我們傾向更謙卑一點,不認為自己可以對抗自然,自然在民族性上比較能順應不利的情況,做出改變以利生存。
GQ:這次台灣超前部署,持續針對疫情預測提出應變之道,但恐懼是人之常情,部長會害怕嗎?
陳時中:我的工作之一其實是要降低社會的恐慌。就像口罩缺貨時大家當然都很害怕,就要努力宣導,告訴人民政府要怎麼處理,對政府有相當的信任感,才會配合政府積極的行為。但是對我而言,每天情勢都在不斷改變,我盡量讓自己戒慎恐懼。恐懼是免不了,就是戒慎。當每天都面對很多不可知時,我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這些不可知的情況,只能集中心力在可以解決問題的行動上。我最大的恐懼就是害怕疫情大爆發,但是從根本去思考,恐懼是來自於擔憂做的準備夠不夠。這點就要多看國外封城或解封後發生的變化,思考他們的問題出在何處,接著問自己會怎樣因應。
GQ:部長有因此做噩夢嗎?
陳時中:我的個性不會花太多時間擔憂目前無法解決問題。我能夠很安心去睡,因為我有方法去面對疫情,這不是說保證一定可以解決,就是把團隊最大智慧化去規劃,把認為最可能解決的因應方案想清楚。
GQ:這段時間有那麼多反對或唱衰的聲音,部長如何面對?
陳時中:有些人會說不要管這種雜音,不要被干擾。但是我會非常認真去聽他們講話,仔細檢視我的政策與他們建議的扞格,以及當中的優劣差異。如果對方跟我講一件事情,我都不聽,也不知道他在講什麼,那麼當我想跟他溝通時,他怎麼會聽得進去?對方跟我講任何事情,我都知道他們講過什麼,也仔細去想過,當對方感受到我仔細想過,也重視他們的意見,雙方就有一個比較好的權衡基礎,也比較能聽得進去我講什麼,而不是互相攻擊,這對我們社會耗損太大了。
GQ:這段時間最難忘的經驗是什麼?
陳時中:有兩件事情,一個是走上寶瓶星號,宣布大家都可以回家,全場的歡呼,讓我覺得自己為大家盡了一些心力。當時努力想讓乘客安全健康地回到台灣,讓大家知道政府跟他們在一起,不要擔憂。還有武漢包機回來,乘客飛機下來的那一刻,我也覺得很震撼。
GQ:傳統上男性為了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常常犧牲了自己的家庭生活,部長怎麼看待自己也做了這樣的抉擇?
陳時中:我犧牲很多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但是我心裡沒有遺憾,因為我太太支持我。夫妻之所以是夫妻,正是她看得到我想要的,也了解了。
GQ:我們很好奇部長怎麼看待當代男人該有的樣子?
陳時中:我想現在男人跟以前最不一樣的地方是對待女性的方式,以及夫妻相處。男性對女性要多一些尊重,打從心裡尊重,不是純粹照顧,而是尊重她是個有想法的個體。我太太是個大提琴家,對我影響很大。國慶晚會時,邀請函上面是寫部長與部長夫人,我太太抱怨難道她沒有名字嗎?所以我就跟相關人士反映。
我從兩個兒子身上看到新一代男人其實有更多不一樣的地方。我的大兒子也是個醫生,很愛老婆又疼小孩,願意花很多時間帶小孩,比我更重視跟小孩子的溝通,雖然我覺得自己以前算做得不錯了。二兒子學設計,他比我更熱情,也更願意替別人著想,我覺得這樣很好。
GQ:最後想問部長從牙醫到成為部長、抗疫指揮官,為什麼人生會有這樣的改變,又有什麼樣的心得呢?
陳時中:其實我一直很想多做一點事,參與公共事務來影響台灣。剛開始不是那麼擅長,要做很多功課,又缺乏溝通經驗,就像當上牙醫公會理事長後,覺得牙醫的健保計算方式,對於國家健保制度的影響很大,因此跳進去面對挑戰、參與改變,後來當了政府官員,在推動解決少子化、長照2.0或是現在的Covid-19,其實都是想做一些改變。
許多人會問我,在推動政策時面對不少政治對抗,會不會很痛苦?老實說,我的挫折感不多,我覺得真正辛苦的,常常是想不出一個完整解決的方案。我擁有行政資源,所以每一件事情都應該對社會有正面的整體影響。我沒辦法保證一開始提出的方案一定可以改善我們的處境,但是透過不斷溝通與理解時,會讓政策的成功機率更高。我是個很願意修正自己決策的人,不會是下了命令就一定要推,比傳統做法多一些彈性,發現自己有錯時,當下立刻調整,反而可以得到更好的成果。
GQ IG
https://www.instagram.com/gqtaiwan/
時間隔離造成種化的實例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GQ九月份主題:新英雄,找了阿中部長拍了一系列令人尖叫的時尚照片
迷因力量借用這些卓越照片,加上陳時中的名言,獻上不一樣的阿中部長
陳時中就是今年的驚嘆號,這一年陳時中的不朽金句,都是因回應敵人的攻擊而生
親中勢力拿著中國人小明攻擊陳時中,陳時中正氣回擊:「不選台灣,自己承擔」
面對柯文哲的抹黑找碴嘲弄,陳時中說:「我們的敵人不是人,我們的敵人是病毒」
陳珮琪又再拿小明謾罵,陳時中:「我身上掛滿了箭靶,也歡迎大家來射」
前陣子普篩幫天下圍攻陳時中,拿各國普篩實例質疑,陳時中冷靜回應:「做得好的人為何要學失敗的人?」
被記者問:你請政風處調查彰化普篩,導致好感度下降有何感想
陳時中:我不是來當明星,做好事比好感度更重要
這不是時勢造英雄,是戰勝了險峻瘟疫時勢,才被發現欽佩的英雄
當然英雄不只阿中部長一位,還有防疫指揮中心,各部會,所有防疫人員,醫療人員,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做好個人防疫的你我
人人都是新英雄
陳時中可以成為最亮眼的一位,是因為他把柯已遺忘的這句話做到最好:"心存善意,盡力而為"
從柯文哲到韓國瑜,網紅素人政治的民粹型政治人物,已證明這些只為聲量而活的網紅政客,是最恐怖的當代現象
而陳時中正好在這亂世,向台灣示範了一個專業的,非民粹的,技術的,有良知的,有承擔的,不為了好感也不畏抹黑的政治人物與部會首長,該是怎樣的領導與為官風範
謝謝所有守住台灣,讓台灣在2020安然無事的老前輩,中生代,年輕人
你們是令台灣人感謝欽佩的新英雄!
(圖來自GQ,版權歸於GQ)
【GQ 封面人物】獨家專訪鋼鐵部長陳時中:我是真的很難服輸
https://reurl.cc/WLXy8L
===================================================================
【GQ 封面人物】獨家專訪鋼鐵部長陳時中:我是真的很難服輸
過去近半年間,陳時中顯然是個不會做官樣文章的非典型部長,他堅持科學證據,社會溝通時溫柔、充滿耐心,但是在全民防疫的中央統一上,態度又堅如磐石。特別是國際疫情兇猛多變,防疫措施必須滾動式調整,每一次變動就會帶來更多爭議聲浪,阿中部長多次自嘲:「身上掛滿箭靶,歡迎大家來射!」台灣媒體習慣造神卻又樂於落井下石,自然一直炒作「順時中」「逆時中」話題。群眾看得眼花撩亂不知誰是誰非,陳時中自己卻很清楚,不論是很「順」或很「逆」都不是社會之福,所以這位鐵漢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不吝於道歉!雖然現在離疫情結束還太早,但是當前台灣實在做得不差。我們專訪阿中部長了解在全世界的Covid-19大災難時,我們到底做對了什麼?我們的民族性在當中又起了什麼關鍵作用?阿中部長的智慧,是台灣人的福氣,更值得男人學習。
關於台灣這些日子以來的抗疫成就,政府都會歸因於SARS的慘痛教訓而超前部署,而面對國際的連連稱讚,被忽視多年的台灣多少有些好久不見的驕傲。問題是,有多少人習慣這種驕傲?然而疫情始終無法結束,8月起全球又開始淪陷。台灣始終在驕傲與焦慮間搖擺,大家司空見慣的政黨算計照常發生,以至於我們得目睹社會每天上演「看見黑影就開槍」的八點檔戲碼。在這樣的滿城風雨、瞬息劇變的壓力鍋裡,防疫指揮官阿中部長不斷面臨考驗。
回歸這次防疫的基本面,陳時中堅持的政策,與國際做法不同之處在於:入境是否要普篩?最支持普篩的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4/13公衛學院抗COVID-19說明會」就提出:「篩檢是運用公共衛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基本原理來預防疾病。」阿中部長則是堅持先居家隔離14天,有症狀再篩檢。後者考量的是節省醫療資源,還有避免篩檢出現偽陰性的衝擊,因為就人性而言,以為自己是陰性當然忍不住趴趴走,造成防疫的鬆懈與缺口。這個比率有多高呢?8月中CNN引用的研究數據顯示,即使當前最精確的PCR篩檢都會因為採樣的時間、採樣方式正確與否,出現2~29%偽陰性的機率。
不論這兩派孰是孰非,民間對其他防疫措施也還有不同意見,現在要斷定都還太早,但是陳時中參與決策又是政策執行者,在風風雨雨中至少立場不曾搖擺。在當前台灣情況還是相對樂觀之際,我們特別專訪阿中部長,了解他一路以來抱著什麼想法與理念,支撐他執行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GQ: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台灣表現相對較好,部長做為一個防疫指揮官與決策參與者,有什麼心得呢?
陳時中:我覺得在這次防疫過程中,非常需要分層負責與分工,任何層級的領導者基本上就是要有收集資料的能力,然後進行邏輯分析,用專業來判斷與決策。每個人的判斷與決策方式都不同,因此必須靠科學、醫療專業來把關。另一個做決策的重要因素是同理心,不只是要做出決策,還要判斷這樣的決定會對不同類的人產生什麼影響,要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我覺得自己算是比較有同理心的。做完決定後,在與社會大眾溝通對話時,適度表達我的專業判斷,以及進行未來相關政策,我相信這是比較順暢的方式。
GQ:我們全球各國家版本在新品牌宣言上,特別強調當前性別平等的國際趨勢。而很多國際上報導都顯示,全球防疫模範國領導人多為女性,部長對這樣的狀況有什麼看法?
陳時中:防疫是一個長期抗戰,很難說女性領導一定比較成功。但我的觀察是女性比男性多一些細心、耐心,女性領導者有了這兩種特質,決策之後態度也很堅毅,願意好好地執行。很多國家產生混亂,就是後者出了問題。觀察其他國家的情況,我發現控制疫情的關鍵是政策不能混亂與搖擺。其實很多方式都能成功,問題是施政者夠不夠堅定。
GQ:我們換個角度來問,很多狀況出乎意外嚴重的國家,領導人大多是非常傳統的硬漢派男人,部長有什麼感想呢?
陳時中:其實也不能那麼刻板地判定,例如我們看到瑞典是根據科學依據決定不封鎖也不隔離,只柔性勸說要保持安全距離。這種方式是基於不認為疫苗會很快研發出來、又有效,因此在希望不傷害經濟的前提下,在長期過程中形成社區免疫、群體免疫。一開始看起來實施不錯,施政也沒有搖擺,但是後來才發現代價比他們想像中嚴重,一開始也低估了死亡率與感染率。相對之下,台灣對疫苗與治療藥物的生產有信心,因為有以前長期經驗做為根據。當我們對治療方式與疫苗有信心,認為一兩年內有成果,決策就不一樣,在等待疫苗上市前,就努力防止社區傳播與降低傷害。
至於巴西,其實各個省區有不同的做法,只是其總統不積極推動防疫,他就是不服天,要跟自然對抗。這樣的經驗讓我更覺得,人類處在自然變異裡面必須要謙卑,學會順勢而為。
GQ:這次防疫,台灣全民很快就順應政府呼籲,習慣戴上口罩生活,但是這種改變,歐美從領導人到民眾似乎都反應不及,部長怎麼看兩者的差異?
陳時中:從生活習慣來看,歐美地區長期認定戴口罩是弱者表現,特別是美國人,很在意強弱者之差。這是歷史因素的影響,他們的祖先是拓荒者,要跟環境抗爭,要展現強者姿態。而在歷史上,歐洲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海洋國家,同樣要征服海洋,顯示自己很Powerful。相對之下,台灣一直處在外來政權的領導下,我們傾向更謙卑一點,不認為自己可以對抗自然,自然在民族性上比較能順應不利的情況,做出改變以利生存。
GQ:這次台灣超前部署,持續針對疫情預測提出應變之道,但恐懼是人之常情,部長會害怕嗎?
陳時中:我的工作之一其實是要降低社會的恐慌。就像口罩缺貨時大家當然都很害怕,就要努力宣導,告訴人民政府要怎麼處理,對政府有相當的信任感,才會配合政府積極的行為。但是對我而言,每天情勢都在不斷改變,我盡量讓自己戒慎恐懼。恐懼是免不了,就是戒慎。當每天都面對很多不可知時,我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這些不可知的情況,只能集中心力在可以解決問題的行動上。我最大的恐懼就是害怕疫情大爆發,但是從根本去思考,恐懼是來自於擔憂做的準備夠不夠。這點就要多看國外封城或解封後發生的變化,思考他們的問題出在何處,接著問自己會怎樣因應。
GQ:部長有因此做噩夢嗎?
陳時中:我的個性不會花太多時間擔憂目前無法解決問題。我能夠很安心去睡,因為我有方法去面對疫情,這不是說保證一定可以解決,就是把團隊最大智慧化去規劃,把認為最可能解決的因應方案想清楚。
GQ:這段時間有那麼多反對或唱衰的聲音,部長如何面對?
陳時中:有些人會說不要管這種雜音,不要被干擾。但是我會非常認真去聽他們講話,仔細檢視我的政策與他們建議的扞格,以及當中的優劣差異。如果對方跟我講一件事情,我都不聽,也不知道他在講什麼,那麼當我想跟他溝通時,他怎麼會聽得進去?對方跟我講任何事情,我都知道他們講過什麼,也仔細去想過,當對方感受到我仔細想過,也重視他們的意見,雙方就有一個比較好的權衡基礎,也比較能聽得進去我講什麼,而不是互相攻擊,這對我們社會耗損太大了。
GQ:這段時間最難忘的經驗是什麼?
陳時中:有兩件事情,一個是走上寶瓶星號,宣布大家都可以回家,全場的歡呼,讓我覺得自己為大家盡了一些心力。當時努力想讓乘客安全健康地回到台灣,讓大家知道政府跟他們在一起,不要擔憂。還有武漢包機回來,乘客飛機下來的那一刻,我也覺得很震撼。
GQ:傳統上男性為了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常常犧牲了自己的家庭生活,部長怎麼看待自己也做了這樣的抉擇?
陳時中:我犧牲很多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但是我心裡沒有遺憾,因為我太太支持我。夫妻之所以是夫妻,正是她看得到我想要的,也了解了。
GQ:我們很好奇部長怎麼看待當代男人該有的樣子?
陳時中:我想現在男人跟以前最不一樣的地方是對待女性的方式,以及夫妻相處。男性對女性要多一些尊重,打從心裡尊重,不是純粹照顧,而是尊重她是個有想法的個體。我太太是個大提琴家,對我影響很大。國慶晚會時,邀請函上面是寫部長與部長夫人,我太太抱怨難道她沒有名字嗎?所以我就跟相關人士反映。
我從兩個兒子身上看到新一代男人其實有更多不一樣的地方。我的大兒子也是個醫生,很愛老婆又疼小孩,願意花很多時間帶小孩,比我更重視跟小孩子的溝通,雖然我覺得自己以前算做得不錯了。二兒子學設計,他比我更熱情,也更願意替別人著想,我覺得這樣很好。
GQ:最後想問部長從牙醫到成為部長、抗疫指揮官,為什麼人生會有這樣的改變,又有什麼樣的心得呢?
陳時中:其實我一直很想多做一點事,參與公共事務來影響台灣。剛開始不是那麼擅長,要做很多功課,又缺乏溝通經驗,就像當上牙醫公會理事長後,覺得牙醫的健保計算方式,對於國家健保制度的影響很大,因此跳進去面對挑戰、參與改變,後來當了政府官員,在推動解決少子化、長照2.0或是現在的Covid-19,其實都是想做一些改變。
許多人會問我,在推動政策時面對不少政治對抗,會不會很痛苦?老實說,我的挫折感不多,我覺得真正辛苦的,常常是想不出一個完整解決的方案。我擁有行政資源,所以每一件事情都應該對社會有正面的整體影響。我沒辦法保證一開始提出的方案一定可以改善我們的處境,但是透過不斷溝通與理解時,會讓政策的成功機率更高。我是個很願意修正自己決策的人,不會是下了命令就一定要推,比傳統做法多一些彈性,發現自己有錯時,當下立刻調整,反而可以得到更好的成果。
GQ IG
https://www.instagram.com/gqtaiwan/
時間隔離造成種化的實例 在 第一次期中考高二應用生物科試卷卷別:自然組 -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馬鈴茄是應用生物科技育種的實例之一,然而在市面上未曾出現該產品,試問主要原因為何? (A)番茄和馬鈴 ... (B)鴨糞汙染稻田,造成灌溉水的優養化(C)此耕作方式屬.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