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美食~神保町「LADRIO」維也納咖啡
前幾天一位日旅社團的同好分享了一個資訊~~日本大型連鎖書店「三省堂書店」位於東京神保町的本店,明年3月將結束營業。「三省堂書店」創立於1881年4月8日,與紀伊國屋書店、丸善等並列為日本規模較大的老牌連鎖書店。當初看到這一則消息,很震驚,後來仔細看到新聞內容,才知道是因為本店的建築是1981年完工的,建築物設備漸漸老舊,於是決定包括緊鄰的建築物也一同改建。
神保町是我一個人去東京自助旅行時,很喜歡去的景點之一。這裡是以舊書街而聞名,但我看不懂日文,日文舊書對我來說,不是我有興趣的。來到這裡,我是回味東京的舊文化氣息,尤其這附近有好吃的咖哩料理,還有特色的咖啡店。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在神保町的一家喫茶店「LADRIO」,會走進這家喫茶店是被它的外觀所吸引,後來在介紹咖啡館的日本雜誌上看到這家店的介紹,才對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這間喫茶店立於昭和24年(西元1949年),是日本第一間販賣「維也納咖啡」(Wiener咖啡),也可以說是日本「維也納咖啡」的始祖店。外觀是用原始的紅磚推砌的建築,據雜誌上的介紹,店名「ラドリオ」是取自西班牙文「煉瓦」的意思,從昭和時代開始就是文藝作家非常喜歡去的一家店。「維也納咖啡」,熱熱的咖啡上面加上一層厚厚的冰奶油,喝的時候嘴唇會先碰到冰涼的奶油,而舌尖卻嘗到熱熱的咖啡,很特別的感覺。咖啡杯旁的小湯匙,嚐上一口奶油,不甜不膩,口感很紮實!
這家店的內部佈置有種時光倒轉的復古風格,磚塊所拼造成的牆壁與紅色椅子更顯現出昭和年代的感覺。下午茶時段,一杯咖啡+蛋糕只要670日圓,午間套餐也只要950日圓,真的是超級划算的!神保町的古書我不一定有興趣,但是這裡的咖哩料理與咖啡廳卻是吸引我來此一遊的動機,有機會到此一遊,可別忘了來「LADRIO」品嚐一下好喝的「維也納咖啡」喔!
地址:千代田區 神田神保町1-3
營業時間:[一~五]11:30~22:30,[六、日]12:00~19:00
#都營新宿線
#都營三田線
#METRO半藏門線
#神保町站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昭和14年西元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走讀台灣--
【白冷圳的悲與歡:「大南庄蔗苗養成所灌溉工事」的過去與現在】(下)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馬力埔事件
然而,用地取得是日本官方以低價強制收購人民世代耕種的私有地,加上蔗苗養成所範圍廣大,引發馬力埔庄、大南庄、仙塘坪庄三庄人民的不滿。大正2年9月底起,村民徐石盛、張仁親、劉長安、廖扁為代表,向臺中廳提出「廢止收購請願書」,強烈表達反對土地收購。
殖民政府完全不理會村民的請願與意見,導致日11月22日爆發警民流血衝突,過程中有兩位村民廖知、廖庫被日本警察開槍打死,而日本警察警部補平居及1名巡查補受傷,史稱為「馬力埔事件」,也是臺灣第一起農民運動。
根據事後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總計有240人受到拘禁調查,台中地方法院訴涉案人總共58人被法院判處有罪。
大南庄蔗苗養成所灌溉工事
新社的河階臺地地勢較高,灌溉的水源始終不夠充足,因此也影響了蔗苗的培育,日本政府議會便決定以 145 萬多日圓的預算,進行「臺中州大南庄蔗苗養成所灌溉工事」,並於昭和三年(民國十七年,西元1928年)正式動工,總督府找來磯田謙雄先生來規劃設計,並擔任工程主任。
這項浩大的工程,從大甲溪中上游引水,圳路長16.6公里,磯田謙雄藉由各種水利工法,例如水隧道、渡槽、倒虹吸管…等,克服沿線地形的考驗,昭和七年(民國二十一年,西元1932年)年 10 月 14日舉行通水儀式,由台灣總督府殖產局長殖田殖吉先生正式命名為「白冷圳」。從此以後,大甲溪水滋養了新社台地上的人民和作物。
圳水依舊潺潺
筆者寫這篇文章是2021年四月下旬,台灣正受百年大旱之苦,大台中更是開始進行供五停二的限水措施,新社地區卻因為有白冷圳只有減壓供水。
當我們看著腳下潺潺的圳水,卻不要忘記日人最初的私心和那曾經有過的苦難…
(全篇完。上篇刊登於6/23)
詳全文:
https://new.lilac.org.tw/2021/06/23/大南庄蔗苗養成所/
#走讀台灣
#白冷圳
#婦女專欄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
昭和14年西元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走讀台灣--
【他們的時代,我們的歌:鄧雨賢的黃昏愁】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四月望雨」之外
客家子弟的鄧雨賢先生(1906年七月二十一日)生於桃園市龍潭區。一生創作近百首的作品,有「台灣民謠之父」的封號,經典代表作「四、月、望、雨」,指的便是他作品中的「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首台語歌謠。
然而,這次筆者要來向大家介紹他的另外一首比較不為人知的《蕃社の娘》的相關故事。〈蕃社の娘〉或許多數人很陌生,但是如果講到由文夏將之改編而成的〈十八姑娘〉,或許就能朗朗上口。
〈蕃社の娘〉的創作背景
鄧雨賢在二十七歲時(1932 年)於文聲唱片以「大稻埕行進曲」而嶄露頭角,次年獲古倫美亞(Columbia)唱片公司所賞識,獲聘為專屬作曲家,開始他專職創作的音樂人生,更為台灣人譜出一首首傳唱至今的「台灣歌」。
只是好景不常,隨著日本在各地發動戰爭,台灣也進入「皇民化時代」,台語歌謠的創作也遭到諸多嚴格的限制,鄧雨賢甚至以「唐崎夜雨」的日本筆名創作。昭和十四年(民國二十八年,西元1939年)1月,鄧雨賢受古倫美亞唱片負責人栢野正次郎推薦,前往株式會社日本蓄音器商會東京總社尋找創作的機會。他先後創作了〈鄉土部隊の勇士から〉及〈月のコロンス〉兩首歌。
因為市場反應不錯,鄧雨賢接著將《黃昏愁》(昭和十一年3月由周添旺填詞)曲譜改編成為〈蕃社の娘〉,而這首日文歌曲是為佐塚佐和子(サワ・サツカ)所量身打造。
霧社事件的遺兒
昭和十年(民國二十四年,西元1935年)2月28日的台灣日日新報,有一篇以〈霧社事件遺兒〉為標題的新聞,主角是從東洋音樂學校以第一名成績卒業的佐塚佐和子。她的父親為霧社事件(昭和五年發生在臺中州能高郡霧社的臺灣原住民武裝抗日事件)時殉職的霧社分室主任佐塚愛祐警部,母親是泰雅族白狗群總頭目泰木 ‧ 阿拉依的長女亞娃依 ‧ 泰木。
大正2年(1913)生於台灣霧社的佐塚佐和子,自臺中高女卒業,在「台灣糖業之父」新渡戶稻造博士的資助下,進入日本東洋音樂學校就讀,畢業後成為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的專屬歌手。
佐塚佐和子在聲樂上的優異造詣很受鄧雨賢的肯定,才將早先創作的高難度〈黃昏愁〉歌譜,交給日即作詞家栗原白,栗原白也於是參考佐塚佐和子年少時的生活環境,將泰雅原住民的生活環境、部落文化寫入歌中。
昭和 14 年(1939)由古倫美亞公司正式發行,為了介紹這首新作〈蕃社の娘〉,還在台北公會堂(中山堂)舉辦新歌發表會。鄧雨賢的公子鄧仁輔還記得父親帶著全家到公會堂去聆聽這首歌曲。鄧雨賢婉轉、清純的旋律,由歌聲迷人的歌曲主角親自來詮釋,才一推出,就轟動臺日兩地,也為佐塚佐和子贏得了「運命の歌姬」之稱。
他們的時代,我們的歌
在皇民化的時代下,鄧雨賢以唐崎夜雨之名創作的歌曲,加上佐塚佐和子的特殊身分,都不免讓人感到唏噓,多年後我們再唱這首歌,就又回到那個遙遠而令人感嘆的時代…
#婦女專欄
#走讀台灣
#鄧雨賢
#黃昏愁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