鰤魚的季節,烤一份,燉一份。
台灣雖然海產豐富,但是海鮮的烹調方式不多,平時會常吃海鮮的人更少。我說的平時,指的是平常解決三餐的便當店或小吃攤,菜單上出現的海鮮總是只有三五種。結果就是,明明海產豐富,要吃海鮮卻非得去海產攤才肯多吃一些。之前看已故魚達人李嘉亮先生的書,他就說過,台灣海鮮料理的烹調方式明顯不足,這兩年則有新合發腥弟出的一方面介紹魚產,一方面介紹多樣烹調方式的書,都值得收藏。今天做鰤魚的時候,想說我怎麼沒寫過鰤魚,結果原來是寫在介紹日本鄉土料理的文章裡了:
鰤魚在日本有寒鰤、天上鰤、黑瀨鰤、臭橙鰤、戶島第一鰤、櫻鰤等知名品牌。其中寒鰤是富山縣冰見市、天上鰤是北海道余市、黑瀨鰤是宮崎縣串間市、臭橙鰤是大分縣、戶島第一鰤是愛媛縣宇和島市、櫻鰤是三重縣與和歌山縣所捕獲的鰤魚。
鰤魚自古以來在日本的關西和北陸地方就是年節必備,和紅魽(カンパチ/Greater amberjack,中文學名高體鰤)、平政(ヒラマサ/Yellowtail Amberjack,中文學名黃尾鰤)並稱「鰤魚御三家」(而我們這裡談的鰤魚在台灣又叫青甘,中文學名為五條鰤,另外台灣還常見一種中文學名叫長鰭鰤,又名黃尾鰺、油魽的鰺科鰤屬魚,日本叫鰭長間八/ヒレナガカンパチ,英文為Highfin Amberjack),而其中又以鰤魚所含的油脂量最高。
根據大槻文彦所著的字典《大言海》鰤魚的日文假名「ぶり」(buri)得自其豐富的油脂「あぶら」(abura),後來簡稱「ぶら」(bura),最後又音轉為「ぶり」。還有一說是因為牠的肉質很軟很好咬(ぶりぶり),也有一說是因為其盛產期是下雪(雪の「降り」)的季節而得此名。至於牠的漢字寫法「鰤」,則的自其「師走季節最肥美」,而這師走季節指的是繁忙的年底十二月。也因為鰤魚盛產於冬天,因此在日本海,有著冬天的海之所以波濤洶湧是因為鰤魚在跑的「鰤魚起浪」一說。
在日本,鰤魚是一種出世魚,也就是伴隨著牠的成長,名字會不斷變換,價錢也不斷上升的魚種。牠在日本非常多不同的稱呼,但只有野生完全成熟的,才能被叫做鰤魚。在關東,牠體長在十到三十公分之間的時期被稱為「魚夏」(ワカシ/wakashi)、三十到六十公分叫「鰍」(イナダ/inada)、六十到八十公分叫「稚鰤」(ワラサ/warasa)、八十公分以上才叫做鰤;在關西,十五到四十公分的叫ツバス/tubasu、四十到六十公分叫「魬」(ハマチ/hamachi)、六十到八十公分叫「目白」(メジロ/mejiro)、一樣八十公分以上才稱做鰤;在富山縣等北陸地方,三十五公分以下叫「芝員」(ツバイソ/shibainn)、四十到六十公分叫「福來魚」(フクラギ/hukuragi)、六十到八十公分為「雁度」(ガンド/ganndo),再來就是鰤了。
至於要長多久才能被稱為鰤呢?通常第一年是三十公分左右,兩年為長到五十公分,三年六十五到七十公分,四年七十五公分左右,五年就會超過八十公分了。而一條成年的鰤魚則是體長平均一公尺,體重八公斤,外形為前後兩端尖細、中間寬闊膨凸的紡錘形,其背部為深藍色,腹部是銀色,身體兩側則有著黃色的長條。牠還是小魚的時候由於棲身於海藻當中,因此日本各地都叫牠「藻雑魚」(モジャコ),成魚則是捕食沙丁魚、竹莢魚和烏賊來吃。
新鮮的鰤魚身體柔軟、腹部緊實,全身藍得發亮,體側的黃色條紋鮮明。根據平成十二年,日本農林水産省統計情報部的「漁業・養殖業生産統計年報,野生鰤魚的漁獲量為七萬七千四百六十一噸,養殖的則為十三萬六千八百三十四噸,後者佔了全部的64%。以下來看看日本幾個知名的品牌鰤魚。
寒鰤
在這些鰤魚的品牌中,以富山縣冰見市所捕獲的寒鰤(寒ブリ)在市場上的評價最高。不過以產量來說,則是長崎縣、石川縣與島根縣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名。產區則以日本海側為多,太平洋側的話,產量最高的則是千葉縣與茨城縣,分別是全日本第四和第七名,第五名則是北海道(養殖的產量第一名為鹿兒島、第二名大分、第三名愛媛、第四名宮崎、第五名高知,日本最早開始養殖鰤魚的則為香川縣)。日本海側的鰤魚有「佐渡鰤」、「能登鰤」,富山灣內的叫「冰見鰤」,也就是我們這邊說的寒鰤。
位於富山灣中心部冰見市近海的寒鰤又稱為「冰見寒鰤」(ひみ寒ぶり),以定置網捕獲。冰見寒鰤不論是品質或價格,都不是其它地方捕獲的所能比擬。因為鰤魚在初冬時,會為了產卵,而從北海道南下到九州的五島列島附近,而在這段路程中間位置的冰見市近海所捕獲的鰤魚,正處於脂肪最為飽滿的狀況。而且這些鰤魚全都擠進了能登半島,全被圍了起來,這是因為富山灣有著被稱為「藍瓶」,彷彿是天然魚缸般的海底地形,因此冰見市又被稱為捕捉寒鰤的聖地。
此外,冰見寒鰤還必須滿足三大基本要求,一是必須是在富山灣由定置往捕獲,二是必須是在冰見漁港競標,三是必須是六公斤以上,外型和品質都良好者。
天上鰤
不管是富山縣冰見的「冰見寒鰤」、石川縣能登的「天然能登寒鰤」、新潟縣佐渡的「佐渡寒鰤」,都是以地名做為其品牌名。不過產於北海道余市的鰤魚則不叫余市鰤,而叫天上鰤。不過這倒不是因為牠的味道好吃到讓人登天,事實上,從九月上旬到十月下旬這短短的漁期以定置網捕獲的天上鰤,脂肪是不如寒鰤的,但凝縮的旨味則讓人回味無窮。
近十年才開始在市場上流通的天上鰤之所以叫天上鰤,是因為牠是在日本最北端所捕獲的鰤魚,我們以鰹魚來打比方的話,牠就像是初鰹,尚未囤積太多脂肪,但是卻是所有鰤魚的先驅,旬之初物。
黑瀨鰤
黑瀨鰤是日本水産株式会社在宮崎縣串間市的黒瀬水産株式会社,所推出的鰤魚品牌。黒瀬水産株式会社是日本水産株式会社於2004(平成16)年,出資100%的企業,也是日本最大的鰤魚養殖企業。在2009年6月,黒瀬水産株式会社推出了「夏天也是當季的旬」,「黑瀬小鰤魚」,以早期採卵的人工種苗技術,生產出了在原本鰤魚味道不好的夏季,也可以吃得到的夏季美味鰤魚。
臭橙鰤
大分縣的養殖鰤魚產量為日本第三,而這裡的鰤魚之所以叫臭橙鰤,是因為這裡的鰤魚的餌料內,有加入一種叫臭橙(カボス)的學名為citrus sphaerocarpa的當地特產的柑橘(其產量佔了全日本的九成),因此稱之為臭橙鰤(かぼすブリ),而這也成了這種鰤魚最大的特色。因為,和紅魽與平政這兩種「鰤魚御三家」的另外兩種魚比起來,鰤魚被切開後的血合肉更容易變色(褐變),就算是鮮度一樣,但也會造成價格下滑。而由於臭橙中所富含的多酚與維他命C等抗酸化元素的作用,吃著加了臭橙的餌料長大的臭橙鰤,其血合肉的鮮度和顏色最高可保持四十個小時之久,而且這樣子也使得臭橙鰤的脂肪吃起來有清爽的感覺。
臭橙鰤在大分縣的主要養殖地在臼杵市、津久見市和佐伯市,其中,臼杵地區在臭橙鰤的餌料中所添加的是臭橙的果汁、而佐伯市水津地區添加的則是果皮粉,末。以臭橙的果汁來說,三十次餵餌的果汁與餌的比例為1%:1,如果是果皮的話,則是以二十五次餵餌數來算,比例是0.5%:1。
臭澄鰤是一個比較新的養殖鰤魚品牌,在平成十九年(2007),才由大分縣農林水産研究指導中心的水産研究部,針對改善養殖鰤魚的血合部分變色的缺點為目改始研究,並在三年後的平成二十二年(2010)開始販售。
戶島第一鰤
戶島第一鰤(戸島一番ブリ)也是養殖的鰤魚,從昭和51年(1976) 就開始進行養殖的戶島第一鰤的養殖地戶島,在愛媛縣宇和島市西方二十公里的宇和海國立公園内的海域。這裡是個水深六十公尺深、水流快,而且海底湧出天然營養鹽的漁場。由於這裡的水流毫不間斷地變化,成就了戶島第一鰤從頭到尾都緊實的肉質。而也因為地處在愛媛縣,因此在平成18年(2006),當地還推出了「愛媛愛的食物推進機構」,推行「有著愛的品牌產品」的認定,將戶島第一鰤打造成最高級的品牌鰤魚。而其養殖特點是,以經營養殖業的家庭為單位,一戶照料一個八條魚的漁群,一尾一尾細心地飼育。
櫻鰤
這種鰤魚一方面是因為在接近櫻花盛開的季節捕獲,一方面其切身肉的顏色如同粉紅色的櫻花。從冰見的寒鰤開始,日本北陸地方的鰤!捕撈到二月底已經告了一個段落,而鰤魚則是繼續南游至長崎縣的壱岐和對馬,以及鳥取縣的境港。
而在太平洋岸的沿著三重縣到和歌山縣的東紀州、熊野灘,就把這些三、四月為了產卵而南下所捕獲的鰤魚稱之為櫻鰤。
櫻鰤會在被捕獲後立刻以活醃法(活〆)來保持鮮度,不過由於其脂肪量已經減少,所以吃起來的味道變得淡泊而清爽,與冬季的鰤魚比起來,更能吃到魚肉本身的風味。
在三重縣,有一種用櫻鰤做的叫做「鱉甲壽司」(ベッコウ寿司)的傳統鄉土料理。這是一種將櫻鰤切片用醬油醃過,再混以紅蘿蔔、香菇、蛋絲、海苔絲的散壽司。之所以被稱做鱉甲壽司,是因為用醬油醃過的櫻鰤的顏色,像是鱉甲的琥珀色。
鰤魚料理
鰤魚可做為刺身、壽司、可煮、可烤又可以做火鍋,根本是萬能的魚類食材。而除了我們這部份提介紹的鰤魚涮涮鍋外,鰤魚在日本最普遍的料理方式就是照燒鰤魚和鰤魚燉蘿蔔了。其它長見的做法還有做成壽喜燒,以昆布柴魚高湯和水菜一起煮的「脆脆鍋」(はりはり鍋,はりはり表示水菜爽脆的口感)、鹽燒、西京燒等。
以前我們介紹鯖魚棒壽司的的時候,談過由於京都不靠海,因此由日本海將鯖魚運到京都的誕生了「鯖街道」。同樣的,地處內陸的日本人因為想吃鰤魚,也造就了從越中富山(富山灣)將捕獲的鰤魚翻山越嶺運到飛騨(岐阜縣)和信州(長野縣)的「鰤街道」。從越中運到飛騨的鰤魚稱為「越中鰤」,從飛騨送到信州的則叫「飛騨鰤」。
「鰤魚乾」(塩ぶり)
越中鰤和飛騨鰤,都會先在富山縣做成鰤魚乾保存與運送。然後做成烤鰤魚乾食用。在長野縣的松本市和九州的福岡,都會在過年的時候做鰤魚雜煮。在石川縣,則有一種稱為「巻鰤」(まきぶり)的以稻草捲起來保存的鰤魚乾,吃的時候再切片食用。
「能登寒鰤胃鹽辛」(能登寒ぶり胃塩辛)
鹽辛和日本酒就是合!這道也是石川縣的料理,是將鰤魚的胃用米麴、鹽和當地的魚露製成的發酵魚醬。
今天喝山形正宗,酒米使用的是和十四代一樣的酒未來。
#ぶりかま塩焼き
#ぶり大根
《東京23區鄉土料理之兵法:六本木、赤坂、虎之門、新橋、芝浦: 港區》:https://naihaolee.pixnet.net/blog/post/35889455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香氣翻騰的臺灣文化事典,烹調島國的情感記憶與政經版圖輪替, 融合食材的撞擊和對話,蒸潤出獨樹一格的「臺灣味」。 空間交織美食,臺菜館的空...
「昭和十八菜單」的推薦目錄:
- 關於昭和十八菜單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昭和十八菜單 在 Fibi的世界短期租約(東京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昭和十八菜單 在 明太子小姐生活旅遊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昭和十八菜單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昭和十八菜單 在 昭和十八J18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Chiayi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昭和十八菜單 在 昭和十八j18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昭和十八菜單 在 昭和十八j18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昭和十八菜單 在 登塔眺美景!嘉義公園超人氣體驗公開|昭和十八J18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昭和十八菜單 在 嘉義市東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昭和十八 嘉義神社遺跡 的評價
昭和十八菜單 在 Fibi的世界短期租約(東京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在MAMA酒館打工的日子】
柔和燈光漫射著古舊的木造酒吧檯,播放著耳熟能詳卻又不會講得出名字的古典音樂,瀰漫著日式咖哩的味道⋯⋯
我在福岡第167天,來到一家充滿昭和風的酒館打工。
起初跟欣燕說我去酒館打工,她皺起眉頭,說去甚麼酒館打工呀。
我說不是的,不是那種Disco Ball轉轉轉,一堆吵耳Hip Pop轟轟轟的那種酒吧啦。
有很多大叔大嬸的那種,深夜食堂似的。
聽到很多大叔,欣燕眉頭皺得更深哈哈。
「こんにちわ、FIFIちゃん、おかえり。」(晚上好,Fibi,歡迎回來)
甫開門,老闆娘ママ(Mama)就已經衝過來抱住我。[註:ママ總是念不好我的英文,索性把我叫FIFI算啦]
只是第三天上班,ママ對我這位新員工也太熱情了吧。
幫忙擦廁所地板、洗一點盤子、把大根削皮切粒,切完後,ママ把大根粒倒進湯裡,煮成日式豚肉炖菜。
隔了半小時,ママ叫我先吃晚餐,因為打工包伙食,有幸可以吃到她煮的菜。
豚肉炖菜是日本傳統的家庭料理,先煮豚肉、加入昆布、放一點酒、再煮生菜蘿蔔大根。
配上白飯,就開動啦。
順帶一提,大根是ママ自己種的,大根吸收了鮮甜的湯汁,湯汁卻又沒有把大根的鮮味蓋過,好好吃!!!
至於為甚麼酒館有家庭料理可以吃,早說了嘛~是酒館,不是酒吧。
ママ日文名字叫中島美紀代,目測八十多歲,身形蠻瘦削,染了黑頭髮,指甲塗了鮮紅色。
穿著灰色的針織毛衣,領口夾了一個小飾針,打扮很時尚,一點老態都沒有。
嗓子有點沙啞,卻無阻個性超級健談的她跟客人聊天,聊足一個晚上。
她打理這家酒館モンブラン俱樂部(Mont Blanc)已有五十一年了。
酒館很奇怪,沒有菜單,客人來了點飲料,有柿種、米餅等零食配酒,
客人餓了可以吃是日單品,就是ママ喜歡煮甚麼就甚麼的菜。
埋單的時候只是ママ填上一個數,客人卻也很樂意付錢。
(最近發現如果去旅遊,然後送伴手禮給ママ的話,好像有折扣哈哈)
來的客人大多數都是常連客,有的來這拍拖到結婚,兒女長大後又會來酒館打發時間,
有音樂家、企業老闆、NHK記者、即將考航空部的高中生⋯⋯
不同背景的客人都會來找ママ聊天。
「人間が大好き。」(我喜歡人。)ママ這樣說,
原本在藥局工作的她,想開一家酒館,為了讓客人可以喝一點酒放鬆一下,到第二天又充滿情神繼續新的一天。
聽起來真的好日本人。
然後她說:「在藥局工作可以治癒人,可是開酒館更可以療癒人心啊。」
嗯?魯迅好像也說過這句話欸。
我常覺得自己的特異功能是結織奇人異士,ママ比我的功力還深厚了,不過認識到ママ,也可以從她身上認識更多的人,聽更多故事。
所以這份工作,重新給我注入動力,
至少我不只是輸入Data的一個小齒輪,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類,可以擦擦酒杯聽聽故事。
因為ママ和酒館太有趣,所以我決定閒時會發文紀錄一下這裡的故事,有興趣可以繼續閱讀。
P.S. 至於為甚麼把酒館命名為Mont Blanc(白朗峰),這可能又是另一個故事。
昭和十八菜單 在 明太子小姐生活旅遊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鬧中取靜>
#各種面相
上週參加了一個以澀谷為主角的採訪工作,很有趣。
跟涉谷這地方算起來也算是有緣,大學時第一次拜訪東京時就是以涉谷為起點。一下車站先是被十字路口密密麻麻的人群嚇到差點遺失下巴,接著跑到109百貨又感覺像是來到外太空一樣。
8年前到剛日本定居時,因為我的日語學校在涉谷,也必須天天到這站報到。除了實在很不喜歡每天都要用力把自己塞進電車,到澀谷站又被噴射出來這點外。基本上我覺得涉谷是一個很有活力又有趣的地方,光是一個Loft還有Tokyu Hands就可以讓我流連忘返,東急百貨本店上的有鄰堂書店也常被我當作圖書館用,老是要在這邊翻完每月雜誌還有暢銷書才回家。
生完小孩後有陣子我就不常來澀谷了,總覺得這裡好擠好吵,咖啡店永遠找不到座位。加上車站的電梯很難懂,簡直要比逃生遊戲複雜。光是要推個嬰兒車做到某個月台,就會覺得
「哦!我好累哦現在就想回家了!」
總之有一陣子這個曾經讓我迷戀的澀谷在我心中黯然失色了起來,覺得我和它的緣分也許就到此為止了。還在心中暗忖,這果然是個只適合年輕人的地方。掰!
-----------------------
採訪的企劃非常有趣,是以「澀谷的各種面向」為切入點。(等到內容出爐時再與大家分享。)
隨著熟門熟路的澀谷通們,再次深入地挖掘了這個城市。
一樣是從像是心臟般最熱鬧的澀谷十字路口為起點,去逛逛最新的大樓與購物中心,去體驗最新的科技。同時也穿越時空地回到昭和時期的復古喫茶店,再轉進曾經是戰後黑市的迷你飲食店。
我的心情經過了許多轉折,走進復古喫茶店時,店長穿著很很像是日本晨間連續劇會出現的背心與西裝褲出現,露出一個很平靜的微笑。
「店裡人手不多,只有三種套餐哦!」他微笑,西裝頭梳得超復古。
「店裡的東西都好美哦!」我說。
「都是50年前留下的老東西呢!杯盤都是,桌椅也是,菜單也沒變。」
我坐在復古窗台邊,覺得很不可思議。只是推開一個門,就像來到異次元。店裡的人事物景色空氣都很緩慢,無法置信它離剛剛那個高分貝的市中心只要走路10分鐘左右的距離。
接著又移動到吧台跟店長問了一些問題,接著在筆記本寫下「鬧中取靜」,就和他道謝離開。
---------------------------------
那一整天的採訪給我很多想法,覺得很有意思,在這個「明明就應該要很新潮很吵鬧」的澀谷,還是有很多人用他們自己的速度和態度在生活著。
覺得超級酷的!
然後我就想著,同理可證。在「明明就應該要過得很快很滿很充實的人生」,其實也可以用自己的速度和態度去享用。
因為是自己的人生啊!
當主流都在強調「人生就應該這樣過」的時候,其實存在許多盲點。更多過生活的方式或許比較低調內斂,但依然是可以很有趣自在的。
所以如果你的心裡偶爾也會出現這樣的聲音
「我是不是應該要像是誰那樣的生活才會受到大部分的人認可?」
「我是不是應該要做那樣的打扮才可以跟得上潮流?」
「我是不是應該這樣那樣blahblahblah...的」
其實可以更靜下心思考問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那些看似趨勢與真理的東西有時候只是比較喧鬧和搶鏡了一些,然而選擇自己的速度與態度,在喧鬧的世界裡保有一個「鬧中取靜的心」,其實才真的比較酷。
我的小小感想。
最近許多生活小感想都記錄在
https://www.instagram.com/mentaikotokyo
pic住了八年才發現其實一直沒有在澀谷十字路口拍過照。
昭和十八菜單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香氣翻騰的臺灣文化事典,烹調島國的情感記憶與政經版圖輪替, 融合食材的撞擊和對話,蒸潤出獨樹一格的「臺灣味」。
空間交織美食,臺菜館的空氣裡除了飄散著氣味,也營造出了特殊的飲食氛圍。飲食在臺灣可以大致分出客家菜、閩南菜或其他各種移民的菜餚,尤其在匯集了從各地方移入居民的都會地區,地方菜餐館更是體現不同種族細微差異的地方。我們開始思考什麼是「臺灣料理」?當中藏著什麼故事?
飲食文化與風土歷史息息相關,也能看出臺灣的寬廣與包容性。隨著時代的演進,臺灣菜融合了閩粵料理、北京菜、江浙菜、上海菜、臺灣眷村獨特的小吃等;但又因本島的風俗習慣、氣候與材料的影響下,最後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特色料理。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飲食最能透露出一地的風土人情、文化樣貌,是人類社群文明的指標。
本書兼以資料爬梳、論述、田野來描摹臺灣料理,定義臺灣料理。書中談及的「臺灣料理」以國宴的脈絡來架構,從日本時代大稻埕四大酒樓的宴席菜出發,除了看見飲食文化的豐富性,也是窺看地域歷史轉變的重要窗口……
◆畫說臺菜 澎湃百年!
本書除取材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料理之琹》、以及中研院「臺灣日記知識庫」裡林獻堂、吳新榮、黃旺成等文化人的日記和出版品;參考學者曾品滄、陳玉箴的學術研究;也親自近身採訪餐廳主廚、經營者;綜覽網路食記、食譜、當代出版品的飲宴記述……更輔以原創插畫,呈現澎湃鮮活的臺菜文化。
◆正港臺灣人吃些什麼?在哪裡吃?
龍蝦盤、日式汽鍋、八寶鴨、五柳居、水晶鴿蛋、金錢火雞、八寶飯、蔥蒜蒸龍蝦、鯧魚米粉、荷葉粥、紅燒牛肉麵、小籠包、獅子頭、翅參鮑肚、魷魚螺肉蒜鍋……江山樓、東薈芳、春風得意樓、蓬萊閣、山水亭、鐵道飯店、黑美人大酒家、慈聖宮廟口、鳳梨大樓……
從日治時期至近年總統國宴,從庶民日常的臺灣味到高級食材的臺灣料理。那些挑動你味蕾的菜色,都隱含著與各個時代的深刻連結。
◆日本裕仁皇太子也曾到臺灣,
品嚐了一場華麗的盛宴。
一九二三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行啟臺灣,總督府官邸設宴,宴席由東薈芳及江山樓合辦。當時《臺灣日日新報》以〈御宴與臺灣料理江山樓之光榮〉大幅報導,並把當日菜單十三道料理刊載報上。其中皇太子殿下每道菜皆有食用,特別喜歡八寶飯,宴後皇太子傳旨褒嘉。此後日本皇室來臺,所有的臺灣料理會席都由江山樓包辦。
一九二五年江山樓再度承辦秩父宮雍仁親王來臺料理,以及,一九二六年北白川宮能久妃富子、一九二七年朝香宮鳩彥王、一九二八年久彌宮朝融王都由江山樓外燴臺灣料理,此時皇太子已成了昭和天皇(一九二六年)幾乎每年都承辦日本皇室成員來臺的宴席,臺灣料理的地位也由此確定。
作者簡介:蕭秀琴
目前住在離台北城約一個小時的小鎮,持續從事文字工作。
希望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完成小說、報導,劇本,翻譯作品。
已出版作品
著作
1)《精油全書》,商周出版,2003
2)《2005年占星年曆》,商周出版,2005
3)《芳香療法》,麥田出版,2006
4)《精油與星座》,商周出版,2007
5)《輕芳療,愛情的靈藥:30篇戀愛小說與60種情緒療癒配方》,自由之丘,2013
6)《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蔚藍文化,2018
昭和十八菜單 在 登塔眺美景!嘉義公園超人氣體驗公開|昭和十八J18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走進百年歷史的它,可以到「 昭和十八 J18」換上和服,穿梭在歷史建築裡拍美照,肚子餓了就品嚐日式佳餚;也能登上一旁62公尺高的射日塔,360度眺望嘉義 ... ... <看更多>
昭和十八菜單 在 嘉義市東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昭和十八 嘉義神社遺跡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2001年9月15日正式開館後, 一直以博物館型式開放民眾參觀,但在今年開始委託民間機構管理經營,以「昭和十八J18」為名,變身為日式文化體驗、文化活動 ... ... <看更多>
昭和十八菜單 在 昭和十八J18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Chiayi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昭和十八 J18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 粉絲專頁 · 旅遊服務 · 嘉義市公園街42號, Chiayi, Taiwan · +886 5 277 0518 · [email protected] · j18.chiayi.gov.tw · 營業中 · 查看更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