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的「氣象先生」任立渝退休了!他從1968年23歲就開始在中央氣象局擔任氣象預報員,在1993年自中央氣象局退休前,一直是中央氣象局最具代表性的發言人;之後他又陸續在台視、中視、華視、TVBS等電視台擔任新聞氣象主播;2021年5月31日,任立渝在TVBS光榮退休,長達53年的氣象預報生涯畫下完美的句點。
影片:https://fb.watch/5TumfMQoSG/
左上圖攝於1991年4月26日;每逢颱風季節,最受民眾信賴的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任立渝。(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右上圖攝於1993年10月8日;自中央氣象局退休的任立渝被台灣電視公司聘為氣象主播,以「氣象先生」的新身分,在台視晚間新聞播報氣象。(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左下圖攝於1997年3月22日;中視新聞主播沈春華歡迎氣象主播任立渝加入中視新聞陣容。(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右下圖攝於2021年5月31日;在TVBS晚間新聞播報完最後一次氣象預報後的「氣象先生」任立渝從TVBS新聞部副總詹怡宜手中接下TVBS金麥克風獎盃,光榮退休。(圖片來源:TVBS新聞部)
《任立渝的氣象預報經歷》
中國文化大學氣象系(1982年更名為大氣科學系)畢業的任立渝,當兵時被選進海軍氣象中心擔任預報員,1968年(23歲)退伍後考進中央氣象局服務,從預報員一路做到預報中心主任,1993年自中央氣象局退休後,隨即轉戰電視圈,擔任過老三台及TVBS的新聞氣象主播,直至2021年5月底。
1990年5月~1992年7月: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
1992年7月~1993年10月:中央氣象局一組組長
1993年10月~1997年3月:台灣電視公司氣象主播
1997年3月~2006年4月:中國電視公司氣象主播
2006年5月~2009年8月:中華電視公司氣象主播
2010年6月~2021年5月31日:TVBS新聞台氣象主播
2021年5月31日:正式宣布退休,自TVBS新聞部光榮引退。
下面是幾篇相關新聞報導:
*1993年10月8日《民生報》第12版:
任立渝 掀起三台 氣象 戰
中視祭出「雷達氣象」
華視借重卡通動畫
將與「專家」比高下
【記者 姜玉景/報導】光輝十月,三台「晚間新聞」將展開一場「氣象大戰」,台視新聞部花了一番心血,從氣象局挖來的「氣象先生」任立渝,選在雙十節登台亮相;台視新聞添加任立渝,「中視新聞全球報導」則由任立渝一手調教的「徒弟」劉蕙苓,擔任氣象小姐,造成「師徒同台對壘」的緊張情勢外,中視還要亮出百萬元添購的祕密武器「雷達氣象」,告訴觀眾更準確的天氣;華視「晚間新聞」則以上卡通動畫的天氣圖,使氣象的播報更生動、活潑。
和「氣象」結緣近30年的任立渝,往年,每逢颱風季節,他都會出現在三台新聞中說明颱風的最新動向,十月起,任立渝成為台視氣象主播後,專屬台視一家,每天晚上他都會在「台視晚間新聞」中,和觀眾分析明天天氣是晴天,還是會下雨。
談到氣象知識,任立渝是專家,可是,上電視播氣象,他還是「新手」,這幾天,任立渝在新聞棚練習播報時,發現播報工作沒有想像中的簡單,主播李四端還傳授他幾招「保持你自然、輕鬆的態度,就對了。」
台視新聞部聘請任立渝報氣象,主要是借重他的權威,在觀眾心目中樹立一個形象,不只「重大新聞,必看台視」,連氣象也看台視。
長期以來,中視新聞對「氣象」人才和器材的投資,都花了不少心血。迎戰任立渝,「中視新聞全球報導」選在雙十節當晚,也要秀一下百萬元購買的「雷達氣象」,「氣象小姐」劉蕙苓解釋,這套機器,在梅雨季或是有颱風來臨前、或有大雨發生時,預測比衛星雲圖更準確。
中視氣象除了有「雷達氣象」助陣,劉蕙苓覺得,目前國外重要城市的天氣,只能作到分析明天的天氣,可是我國一年有200萬人出國旅遊,服務這些人口,中視新聞將與國外氣象機構合作,取得國外重要城市未來一周的天氣,讓國人出國旅遊時,只要收看中視氣象,就可以知道要帶厚重的冬衣,還是輕便的夏衫。
台視打出「任立渝」專業形象牌,中視以「雷達氣象」添增準確度,華視「晚間新聞」靠「晴時多雲偶陣雨」的電腦動畫作背景,再配上周明華和孫紀蘭兩位年輕可愛的氣象小姐播報明天天氣,華視的用意是,透過活潑且生動的畫面,讓觀眾以輕鬆的心情看完短短五分鐘的氣象。
*1997年3月24日《聯合晚報》第10版:
台視 vs. 中視
氣象主播大戰 今晚正面交鋒
【記者唐在揚/台北報導】台視與中視的氣象主播大戰今晚正式登場,由台視跳槽到中視的氣象主播任立渝,將在斥資兩百多萬的三度空間電腦動畫設備輔助下,進駐中視氣象主播台。
台視從氣象局新挖來的專業主播熊台玉也將在體育部經理傅達仁的陪伴下出現。另一方面,台視第二「冠軍」頻道今起對外試播,除在晚間7時30分播出一小時的全新閩南語新聞外,任何重大新聞也將在此新頻道以現場方式播出。
*2006年5月2日《民生報》C8版:
任立渝 為跳槽 上教堂禱告
打造華視新氣象 兒子提醒他既簽約就不能背信
【記者葉嫦芬╱報導】華視總經理小野最嫉妒的男人竟然是氣象主播任立渝,小野說,「我老婆每天晚上都要看到任立渝報氣象才肯睡,實在讓我太嫉妒了!」任立渝昨天到華視報到,小野親自迎接,還幫他戴上華視員工的帽子、穿上華視員工外套,小野幽默的說,「從這刻起你就是華視的人了,以後要習慣說,我們華視」。
華視新聞部將於9日全面改版,任立渝和他的氣象團隊,昨天起正式加入華視,小野說任立渝到華視,可說是天上掉下來的寶,也是天意。華視在加入公廣集團後,積極建立正面形象,為了區隔以往,任立渝的「華視新氣象」是小野的第一砲,未來任立渝在早、晚間的氣象播報外,更會增添一段夜間氣象播報,讓晚回家的觀眾也能知道隔日的天氣預報。任立渝也表示未來將加強氣象教育的推廣、漁業氣象的深度報導,以及國內外旅遊氣象的在地報導,與民眾更接近。
提及和任立渝洽談一直到簽約的過程,小野透露當初任立渝合約到期後,兩人接觸相談融洽,為了讓任立渝的氣象播報成為華視重要的品牌,他下令不論多少錢、什麼條件都要把任立渝請來。
任立渝說他在面臨老東家誠意的慰留、以及華視所給予的尊重和寬廣揮灑空間時,心裡確實掙扎了很久,曾到教會去禱告,還被小野的友人撞見,也開了家庭會議,兒子提醒他既然跟華視簽約了就不能背信。
*2010年6月1日《聯合報》C2版
任立渝 T台復出播氣象
【記者江祥綾╱台北報導】國內資深氣象主播任立渝去年8月自華視氣象退休,休息了10個多月後,本月1日起正式在TVBS復出。從事氣象工作30年,任立渝自豪是「人體測量機」,他更笑說:「我現在憑感覺就可以知道現在氣溫大概幾度,風速是幾級風。」 4年多前,任立渝與旗下的氣象團隊被華視以年薪千萬元價碼,從中視挖角過來,這回退休後再復出,少了原有的氣象團隊,但T台仍相當禮遇,外傳年薪百萬元,且如遇特殊天候如颱風季節,還會再視增加時段按件計酬。
昨天在任立渝的T台歡迎記者會上,主播莊開文也特來站台,她透露當年跑新聞在氣象局巧遇擔任發言人的任立渝時,和幾個小女生超興奮。而任立渝休息的10個月內,也和老婆去了日本、韓國和香港等地,決定再復出,任立渝坦言:「看了線上的氣象主播,都覺得還差一點,看自己身體還可以,又有機會所以就再出來播報。」
*2021年5月31日《聯合新聞網》即時報導:
傳奇再見!
氣象主播任立渝最後一報光榮退休
2021-05-31 21:28
聯合報 記者林怡秀/即時報導
陪伴台灣民眾超過半世紀的氣象先生任立渝,5月31日在TVBS晚間新聞播報最後一次氣象後,光榮退休,任立渝感性表示:「在TVBS是最愉快的工作經歷,在TVBS的這11年是最快樂時光。」任立渝也在鏡頭前,以一貫溫柔的語氣,祝福觀眾「在疫情期間都健康平安,也希望缺水能快快解除」、「謝謝大家這麼長的時間的支持」,簡單幾句話,感受得到任立渝對氣象的熱情,始終如一。
受到疫情影響禁止群聚,同時配合任立渝行事低調的個性,TVBS在內部為他舉辦了小型歡送會,由新聞部副總經理詹怡宜送上TVBS金色麥克風獎座,感謝任立渝為氣象專業的付出。任立渝也自爆最後一天播報,「一早就嚇到,小學六年級的孫子看到退休的新聞還大叫。」
任立渝一再強調對於各界的讚美他不敢當,同時,任立渝也跟年輕後輩分享兩件事:「一,要知道自己的能力,並且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本領;第二點則是要記得,吃虧就是佔便宜。」而11年前任立渝到TVBS的歡迎會上,代表獻花的主播莊開文更是哽咽表達感謝,「曾經在颱風新聞對談前,問任先生是不是要先給他要提問的問題,結果任先生直說不要緊、儘管問」,顯見任立渝的氣象專業「早就準備好!」
歡送現場並播出TVBS主播主管們預先錄製的感謝影片。主播方念華感性地說:「在這個講求血脈賁張的名嘴時代,您不疾不徐、像春風一樣的風格,永遠讓我敬佩。」氣象主播彭志宇則回憶:「每一次颱風播報,您就是拉一張躺椅在辦公室稍做休息後,整點又繼續播報,敬業精神令人佩服。」已76歲的他如今離開螢光幕,專業形象依舊深刻留在所有觀眾的記憶中。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習近平帶著心腹胡春華、劉鶴,到重慶扶貧的玄機。貿易戰令既得利益者不滿,若大陸有反習勢力,地點會是西南霸王薄熙來的根據地重慶。六四屠城三十周年,華為和Leica這對拍檔,為這個特殊日子做了工作。習滅佛為要人人發錢寒。最不想香港人忘記六四的是習近平。既濟、未濟兩卦,人生修行的終極解脫。(完整文字版將會在...
春華堂香港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黃偉民易經講堂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下午5:00pm
現場直播:
#習近平滅佛
#儒道佛揉合成中華文化
北京近日逼害宗教信仰的行動全面升級,大陸多地各類型的佛教造像接連被拆毀。這是繼各地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回教寺被破壞後的相繼行動。
在中華文化中,佛教有別於其他宗教。
自東漢後期傳入中土,佛教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發展蓬勃,在唐太宗時大盛。
佛教的哲學思想,和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天然揉合,成了我們今天的中華文化。
不需要是佛教行人,都會深信形而上的世界,有位神祇,像觀音菩薩,關注世間苦難的聲音。
#滅佛斬斷中華文化
習近平滅佛,想滅的,不是世界宗教的一宗一派,是貫徹中共1921在上海創黨後的舉動,要斬斷中華文化的血脈,大陸人民不能有高層次的道德追求,不能有個人的千秋理想,人人發錢寒,只能靠動物本能生存,便於中共統治。
所以,毛澤東批孔子,今日習近平也要禁老子,儒家道家都是罪。
他們一脈相承,其實,目標是徹底斬斷中華文化的根。
#中美貿易戰
#完結共產主義
中美貿易談判,已經一年了。
美國完全沒有結束的意願,特朗普將習近平當猴子的耍弄。
他在等反習勢力在大陸集結,待兩派力量差不多時,美國才出手。他目標似乎不只習垮台,他要完結共產主義。
所以,特朗普說起習這個對手時,是輕佻的:
「不需要有貿易協議,美國也是贏家。」
「我對習說他是皇帝,習稱自己是主席;我說,沒有任期的主席就是皇帝了。習聽後很開心,打哈哈……」
#習近平重慶扶貧
#中聯辦倒掛五星紅旗
這個時候,習近平帶著他兩個心腹,兩位副總理,胡春華和劉鶴,到重慶扶貧。
扶貧到重慶?
薄熙來出事前,重慶一直被視為上海後的奇蹟城市,有所謂的「重慶模式」。
貿易戰已令到改革開放得益者不滿,如果大陸有反習勢力,地點會是重慶,那是西南霸王的根據地。
這個時候,香港的中聯辦,竟然倒掛五星紅旗。
九七前,新華社香港分社門前的五星旗,可曾試過倒掛一天?
#中共敵人在體制之內
習近平定於秦王一尊之後,對外政策,令到周邊關係緊張。
但中共的敵人,始終在體制之內,這是他們的宿命。
習近平是老毛的好學生,不喜歡走資的鄧小平,改革開放派也不喜歡習近平。
#六四屠城三十周年
今年是六四屠城三十周年,其實,大陸的政治山頭,和香港人,都沒有忘記這個日子。
華為和Leica這對拍檔,分別為這個特殊日子,做了工作。
華為出了最新手機型號P30 Pro, Leica出了微電影,鏡頭上反映了坦克人王維林。
似乎大家都不想忘記這個日子,香港人更不會忘記,因為六四改變了中共的國策,改變了對港政策,也改變了香港人的命運。
不想我們忘記六四的,還有習近平。
#水火既濟
#火水未濟
#人生的終極解脫
《周易》六十四卦,最後兩卦是六十三卦的水火既濟和六十四卦的火水未濟卦。
最後的既濟和未濟卦,都有一個「濟」字。「濟」是齊水而過,是渡河的意思,普濟眾生,知周萬物,道濟天下,是《易經》的聖人救世主張。
大乘佛教也重視「濟」,渡河,渡過輪迴苦海的方法,就是波羅蜜多。佛教行人用六種方法,是謂六波羅蜜多,渡過彼岸。
渡彼岸,即是過大川,《易經》很多爻辭,都說到「利涉大川」。
六十四卦最後兩卦,是對人生成敗的總檢討。人生修行的終極解脫,就是在既濟和未濟兩卦。
既濟,是搞掂了;未濟,是未解決。
成功只是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既濟,但下個階段還未搞掂,未解決。
生命如果以既濟為止,那人生便只是一個封閉的死局;但血肉人生其實是逆水行舟,永無止境。
既濟之後是未濟,即是說,即使你成佛,只是成佛之路既濟,但你為什麼成佛呢?目的是普渡眾生,這個工作永遠不完,永遠未濟。
所以,既濟未濟,根本就是一個卦,因為兩卦,既相綜,又相錯,又相互,又相交。六十四卦,只有這一組的關係是如此。
人生以「濟」為目的,就是要過江。濟是齊水而過,普渡眾生,苦海慈航,端看你本領夠不夠。
既濟未濟兩卦相綜,即相反角度看,完全不一樣。
如果既濟代表成功,未濟代表失敗,原來成功失敗,端視你從那個角度看。這邊看既濟,那邊看原來是未濟,人生成敗,要靈活一點看,不能只從一個固定角度看問題。
成功有時是下一階段大挫敗的開始。所以,成敗為一體兩面,互為因果。很多時候,看似未濟,但不要放棄,原來另一邊看,正是既濟。
今日下午5:00pm, 在這裡和大家見面。
春華堂香港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講返聲,各大書店有我的書,未買記得買,買多幾本送俾朋友傳播本土主義更好。 #買書買書買書
【小編逛書店】😄
香港書展過後,釀字工房一系列作品,已陸續在書店同大家見面~~錯過書展的朋友,可以在書店選購我們的作品啊~~~ 😊😉
📚精選好書有《大大與小妹:養豬物語》、《爵爵貓叔成語好有事》、《空中飛傭:傭仔膠流日記@維記澳洲航空》、《原來服務業是這麼恐怖的》、《魔瞳》小說!😎
大大與小妹 空中飛傭 The Flying Maid 爵爵&貓叔 爵爵&貓叔商行 茶里 無待堂 西樓月如鈎 邦拿 #魔瞳 #爵爵與貓叔
春華發行代理有限公司 - Spring Sino - 圖書發行
繪虹粉絲團
春華堂香港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習近平帶著心腹胡春華、劉鶴,到重慶扶貧的玄機。貿易戰令既得利益者不滿,若大陸有反習勢力,地點會是西南霸王薄熙來的根據地重慶。六四屠城三十周年,華為和Leica這對拍檔,為這個特殊日子做了工作。習滅佛為要人人發錢寒。最不想香港人忘記六四的是習近平。既濟、未濟兩卦,人生修行的終極解脫。(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貿易戰 #坦克人 #重慶扶貧 #六四30週年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下午5:00
北京近日逼害宗教信仰的行動全面升級,大陸多地各類型的佛教造像接連被拆毀。這是繼各地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回教寺被破壞後的相繼行動。
在中華文化中,佛教有別於其他宗教。
自東漢後期傳入中土,佛教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發展蓬勃,在唐太宗時大盛。
佛教的哲學思想,和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天然揉合,成了我們今天的中華文化。
不需要是佛教行人,都會深信形而上的世界,有位神祇,像觀音菩薩,關注世間苦難的聲音。
習近平滅佛,想滅的,不是世界宗教的一宗一派,是貫徹中共1921在上海創黨後的舉動,要斬斷中華文化的血脈,大陸人民不能有高層次的道德追求,不能有個人的千秋理想,人人發錢寒,只能靠動物本能生存,便於中共統治。
所以,毛澤東批孔子,今日習近平也要禁老子,儒家道家都是罪。
他們一脈相承,其實,目標是徹底斬斷中華文化的根。
中美貿易談判,已經一年了。
美國完全沒有結束的意願,特朗普將習近平當猴子的耍弄。
他在等反習勢力在大陸集結,待兩派力量差不多時,美國才出手。他目標似乎不只習垮台,他要完結共產主義。
所以,特朗普說起習這個對手時,是輕佻的:
「不需要有貿易協議,美國也是贏家。」
「我對習說他是皇帝,習稱自己是主席;我說,沒有任期的主席就是皇帝了。習聽後很開心,打哈哈……」
這個時候,習近平帶著他兩個心腹,兩位副總理,胡春華和劉鶴,到重慶扶貧。
扶貧到重慶?
薄熙來出事前,重慶一直被視為上海後的奇蹟城市,有所謂的「重慶模式」。
貿易戰已令到改革開放得益者不滿,如果大陸有反習勢力,地點會是重慶,那是西南霸王的根據地。
這個時候,香港的中聯辦,竟然倒掛五星紅旗。
九七前,新華社香港分社門前的五星旗,可曾試過倒掛一天?
習近平定於秦王一尊之後,對外政策,令到周邊關係緊張。
但中共的敵人,始終在體制之內,這是他們的宿命。
習近平是老毛的好學生,不喜歡走資的鄧小平,改革開放派也不喜歡習近平。
今年是六四屠城三十周年,其實,大陸的政治山頭,和香港人,都沒有忘記這個日子。
華為和Leica這對拍檔,分別為這個特殊日子,做了工作。
華為出了最新手機型號P30 Pro, Leica出了微電影,鏡頭上反映了坦克人王維林。
似乎大家都不想忘記這個日子,香港人更不會忘記,因為六四改變了中共的國策,改變了對港政策,也改變了香港人的命運。
不想我們忘記六四的,還有習近平。
《周易》六十四卦,最後兩卦是六十三卦的水火既濟和六十四卦的火水未濟卦。
最後的既濟和未濟卦,都有一個「濟」字。「濟」是齊水而過,是渡河的意思,普濟眾生,知周萬物,道濟天下,是《易經》的聖人救世主張。
大乘佛教也重視「濟」,渡河,渡過輪迴苦海的方法,就是波羅蜜多。佛教行人用六種方法,是謂六波羅蜜多,渡過彼岸。
渡彼岸,即是過大川,《易經》很多爻辭,都說到「利涉大川」。
六十四卦最後兩卦,是對人生成敗的總檢討。人生修行的終極解脫,就是在既濟和未濟兩卦。
既濟,是搞掂了;未濟,是未解決。
成功只是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既濟,但下個階段還未搞掂,未解決。
生命如果以既濟為止,那人生便只是一個封閉的死局;但血肉人生其實是逆水行舟,永無止境。
既濟之後是未濟,即是說,即使你成佛,只是成佛之路既濟,但你為什麼成佛呢?目的是普渡眾生,這個工作永遠不完,永遠未濟。
所以,既濟未濟,根本就是一個卦,因為兩卦,既相綜,又相錯,又相互,又相交。六十四卦,只有這一組的關係是如此。
人生以「濟」為目的,就是要過江。濟是齊水而過,普渡眾生,苦海慈航,端看你本領夠不夠。
既濟未濟兩卦相綜,即相反角度看,完全不一樣。
如果既濟代表成功,未濟代表失敗,原來成功失敗,端視你從那個角度看。這邊看既濟,那邊看原來是未濟,人生成敗,要靈活一點看,不能只從一個固定角度看問題。
成功有時是下一階段大挫敗的開始。所以,成敗為一體兩面,互為因果。很多時候,看似未濟,但不要放棄,原來另一邊看,正是既濟。
2019年4月23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春華堂香港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深圳博物館成立於1981年,現有歷史民俗館、古代藝術館和葉挺東江抗日遊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3處館址,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爲一體的大型總分館制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一、成立背景:-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1981年8月,廣東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赴深,會同深圳市圖書館等單位工作人員,在全市開展文物普查,並對部分遺址和古墓群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和徵集了大量文物。爲收藏、研究這些文物,展示深圳的曆史和文化,1981年10月17日,深圳市編制委員會批準設立深圳市經濟特區博物館,後更名爲深圳市博物館,2008年初改爲深圳博物館。
二、場館建設
1、古代藝術館-位於深南大道北側。1982年基建立項,並被列爲深圳市八大文化設施之一,重點建設。1988年11月建成開館。占地面積3.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4萬平方米,展樓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該館在20世紀80年代被譽爲國內最現代化的博物館,獲得“全國公共文化設施設計二等獎”,並被評爲“深圳改革開放十大曆史性建築”。2015年8月暫停開放,進行維修改造。
2、歷史民俗館-位於深圳市民中心A區。建築用地1.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36萬平方米,2008年12月建成開館。展樓共3層,包括5個基本陳列和2個專題展廳,展覽面積1萬多平方米。地下一層爲文物庫房。此外,展樓還建有多功能報告廳、貴賓廳、茶社、紀念品商店等配套服務設施。
3、 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位於羅湖區南慶街13號,占地面積240平方米,建築面積794平方米。該舊址是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劃歸深圳博物館管理,2017年12月完成改造並對外開放。
三、編制及職能-深圳博物館是隸屬于深圳市文體旅遊局的市財政撥款公益性事業單位。2004年11月,考古隊從博物館獨立,成立獨立法人單位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2010年1月,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劃歸深圳博物館。目前,館內設有部室13個。現有在編人員129人,其中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91人。2014年底,深圳博物館建立理事會,成爲廣東最早實行理事會制度改革的博物館之一。深圳博物館的主要職能是收藏展覽文物、弘揚民族文化,具體職責包括:文物徵集、鑒定、登編、修複、複制、保管及陳列展覽,開展曆代文物、古代建築、古代藝術品、文物修複,深港地方史、民俗文化、博物館學及自然科學研究,考古發掘、文物宣傳出版等。
四、業務工作成果
1、文物收藏保護-深圳博物館藏品來自國家、省、市相關單位的調撥以及徵集和社會捐贈。現有各類文物藏品4萬多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5400多件套。收藏改革開放史實物資料6000多件,處於國內博物館前列。收藏的商周青銅器、陶瓷器、近現代書畫和世界野生動物標本等處於省內先進水準。2015年,完成國家文物局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征藏試點第一階段工作,制定了征藏工作流程和標準導則,爲廣東省乃至全國博物館開展該項工作提供了經驗。深圳博物館有設備先進、設施齊全的文物保護實驗室,包括文物保護修複室、常規實驗室、儀器室、X射線探傷室、文物薰蒸消毒室等,總面積500多平方米。擁有國家可移動文物技術保護設計甲級資質,可移動文物修複一級資質,複制、拓印資質。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文物保存環境監測系統,實行預防性保護與搶救性保護並重的措施,在該領域處於廣東省先進水準。每年開展大量文物保護修複工作。
2、陳列展覽
(1)基本陳列-深圳博物館曆史民俗館現有5個基本陳列。“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改革開放史”和“深圳民俗文化”系統展示了深圳的城市曆史及民俗文化,其中“深圳改革開放史”陳列開創了博物館徵集、收藏、研究、展示改革開放史文物的先河,成爲當代史陳列的典範,被評爲“第八屆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走進野生動物的情感世界——貝林先生捐贈世界野生動物標本展”展出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標本。正在進行改造的古代藝術館原有“館藏青銅器”、“館藏陶瓷器”、“館藏牌匾”、“野生動物”和“海洋生物”5大基本陳列,改造完成後將推出“館藏書畫精品展”、“館藏古代青銅器展”、“館藏古代陶瓷展”3大基本陳列。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目前有基本陳列《葉挺將軍與深圳》,集中展示了葉挺將軍的戎馬生涯和抗戰期間他與深圳的不解之緣,以及深圳地區艱苦卓絕的抗戰曆史。
(2)專題展覽與巡展-深圳博物館以“引大展、求精品、重品質”爲目標,以原創、引進、合作辦展等形式舉辦專題展覽900多個,年均20多個。曾展出四羊方尊、金縷玉衣、秦始皇兵馬俑、越王勾踐劍等國寶級文物,以及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印度、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文物藝術精品。堅持“走出去”的辦展思路,組織館藏古代藝術精品、出土文物、民俗文物、近代文物等赴香港、澳門、北京等地20多家境內外著名博物館展出,“深圳改革開放史圖片展”赴北京、四川等全國10多個城市展出,影響遍及全國。此外,還積極組織流動展覽到基層社區、公園、學校、部隊、企業巡展。2016年,掛靠在深圳博物館的“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20多家地市級以上博物館加入。
3、學術研究-深圳博物館是深圳市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在深圳地方史、改革開放史、深圳民俗文化、考古學、博物館學、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等領域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課題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核,被列入國家可移動文物保護總項目庫。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動物標本製作和保存的環保安全新材料研究》通過驗收,共申請國家專利3項,發表高水準學術論文6篇,研製的標本防黴劑處於國內領先水準。此外,與廣東海洋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等合建研究基地,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
4、文物調查與考古發掘-深圳博物館曾組織參與深圳市第一、第二次文物普查,發現衆多遺址,上報深圳市政府公佈3批共36處文物保護單位,主持對大鵬古城、南頭古城等古跡進行維修。組織對鹹頭嶺、大梅沙、小梅沙、赤灣、鶴地山、向南村、追樹嶺、疊石山、鐵仔山、屋背嶺等數十處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廓清了深圳7000年文明史和城市發展脈絡。其中,屋背嶺商代遺址和鹹頭嶺新石器時代遺址先後被評爲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5、非遺宣傳保護-宣傳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的重要職責。在宣傳方面,每年舉辦“歡樂鬧元宵”、“非遺進社區、進校園”、“文化遺産日”等展演展示活動20多場;組織非遺項目參加深圳文博會;拍攝大型專題紀錄片《鵬城遺韻》,在電視台播出。在非遺保護方面,積極開展非遺基礎理論研究,出版多本圖書;推動非遺項目申報國家、省、市級代表性名錄,全市現有市級以上名錄項目59項,其中國家級名錄項目7項、省級名錄24項;組織專家赴項目保護單位調研督查;組織非遺項目參加各類比賽,獲省級以上獎項10多個;舉辦多場非遺保護工作座談會、研討會、培訓會;制定《深圳市非遺保護補助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使全市非遺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五、社會服務
1、參觀接待-深圳博物館是市民觀衆參觀學習、深圳市政府接待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開館至今已接待國內外貴賓及觀衆1000多萬人次。目前年觀衆量超過150萬人次,位居國內博物館前列。接待的貴賓有:江澤民、胡錦濤、李克強、溫家寶、劉延東、李源潮、汪洋、胡春華、尉健行、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前國務卿基辛格、秘魯總統藤森、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緬甸總統吳登盛等外國元首政要。深圳博物館已成爲展示深圳和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近年榮獲廣東省博物館最佳導覽服務獎。
2、教育活動-深圳博物館堅持館內館外兩個陣地,爲市民大衆提供優質的文化教育活動。在館內舉辦“曆史文化大講堂”、“非遺手工坊”、“考古小作坊”、“繆斯少年體驗營”、“國際博物館日”、“環球自然日”、“小講解員培訓班”等品牌活動,每年100多場,使博物館成爲觀衆接受教育、享受高雅文化的殿堂。選派專家在市內外開設講座、培訓;編寫校本課程,深入全市大中小學校舉辦系列活動“博物館小講堂”。近年榮獲廣東省博物館開放服務最佳社區服務獎、最佳宣傳推廣獎等獎項。
3、志願者工作-深圳博物館現有各類志願者2000多人,包括團體志願者隊伍11支,隊伍規模及素質處於國內博物館前列。在博物館和志願者自治管理委員會的引導下,深博志願者全面參與展覽講解、諮詢引導、展品看護、宣傳教育、活動支援等工作,每年參與服務6000多人次,2萬多小時,成爲深圳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