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生態意識社群課上,開始慢慢聽見了許多較安靜的夥伴們內心美麗的聲音,像是看見了大家內心爆出的火花,感動萬分,也感覺即將有許多閃耀的發生正在鋪陳,很期待看見更多人內心的火光。
誠敬地獻上此文,敬每個人心裡的星星之火!💥
--------------------------------
艾琳‧凱迪的內在指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要接受任何事情的失敗,知道你可以做些什麼。去尋找道路,道路就會為你而敞開。例如世界的情勢有時看起來如此黑暗,於是你認為所有的一切看來都很嚴酷,但別就停在這裡,花點時間,思考你能夠做什麼。永遠不要覺得在這樣的混亂、困惑之中,一個小小人物多麼無望無助。
向內看,非常非常安靜地看, 並找到你內在那個無限的力量。然後運用那份力量,將它送進那無光無明的情況。記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你可以當那顆微小的星火。 當許多的小星火因意念與祈願團結在一起、往各種情況噴發,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相信它會發生。」
🌿
註:艾琳‧凱迪(Eileen Caddy)是蘇格蘭靈性社群「芬活基金會(Findhorn Foundation)」的創始人之一。她接收到「內在平靜、微小聲音」的指引,與先生彼得‧凱迪(Peter Caddy)、好友朵樂絲‧麥克林(Dorothy Maclean)三人共同將芬活所在一片靠海的貧瘠之地,發展成今日有數百人居住,並共同尋求人類更高靈性意識發展的社群。芬活基金會也同時是全球生態村網絡(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和蓋亞教育基金會的總部。
40多年來,艾琳與社群成員分享這些內在指引,直到她於2006年離世。芬活基金會延續了這項傳統,認為艾琳當時收到的指引依然適用於今日的世界。
🌙
艾琳凱迪的內在指引由Hema翻譯,原文版權屬芬活基金會所有,歡迎分享,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Findhorn #芬活 #靈性生態村 #意識社群 #內在指引
(圖片:public domain image)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處 在 劉方慈 Crystal Li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時事學常用語(誤)
【七月半的鴨子】
出處:傳統農業社會,七月十五中元普渡前,那些被餵食的肥肥胖胖的鴨子,不知自己將被宰殺獻祭
形容:身處險境卻無知、不知死活
【星火燎原】
出處:
《尚書·盤庚》上篇:「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其猶不可撲滅」
195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三十周年征文》,1959年毛澤東給征文題詞「星火燎原」
1930年,毛澤東回給林彪的信,寫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激勵同黨同志,建立政權,後來信件被公開
#星火T計畫
#燎原新聞網
王炳忠宣戰喊告 周玉蔻反酸:七月半鴨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yhqNds4Fo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處 在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推推~創業好文】
青年創業 國科會推一把
作者 / 劉光瑩
天下雜誌第525期
創業是從○到一的過程,從○到○.二的最前期,市場通常不願投資。
台灣國科會動起來,今年起,用創業基金協助大學團隊創業。
協助青年創業,國科會動起來了。
從今年開始,國科會為期五年的「從創新到創業激勵計劃」,預計每年投入六千萬,邀集十三家國內企業贊助,要挑選八十個具有潛力的大學創業團隊,提供業師指導以及技術協助,最後再評選出八至十二個團隊,每隊給予兩百萬創業基金。
「台灣每年在世界三大發明展拿兩百多面獎牌,真正變成商品的卻寥寥可數,」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說。
創業是條艱辛的路,尤其在把點子化為實際產品的前端階段,失敗率最高,需要推一把。
「如果說,創業是從○到一的過程,最前期從○到○.二的這一塊,市場通常不願意投資,就需要我們來做,」朱敬一說。
國科會提供創業團隊的協助,可謂包山包海。包括原型試作(prototyping)、廠房出租、科技替代役媒合。
國科會還找來矽谷企業家當業師,包括聯訊創投創辦人鄭志凱、智融美洲公司董事長莊人川,以及美通創投執行合夥人陳勁初,在三天兩夜的「創新宏圖營」,親自指導首批通過初選的四十支隊伍。
朱敬一說,很多團隊在被「醍醐灌頂」之後,馬上修正原本想法,隔天再報告,都有顯著成長。
「看到年輕人有創意卻缺少舞台,我們心中有一種急迫感,」朱敬一說。國科會希望扮演園丁,在創業之苗萌發之際,幫忙除草、澆水。
朱敬一認為,目前台灣缺少創新創業的氣氛,現在要努力營造,但可能要等十年考驗,才能真正衡量計劃效益。
身為三位矽谷業師之一,聯訊創投創辦人鄭志凱也認為,有了像國科會計劃這種機制,點子才能成金。
「以往創業比賽像是到處灑種,之後就不理。但現在灑種之後,給他們比較多照顧,這樣最後長成樹的機率比較大,」鄭志凱說。
創業團隊成功的關鍵,在於要有具商業經驗的人傳授,還要能有效引進資金。「希望國科會計劃能作為催化劑,帶起台灣的創業風潮,」鄭志凱說。
他期待,年輕人創新、創業的動能,也能引領台灣的電腦產業,將資源一點一滴釋放出來,投入更多先端技術應用的研發。
在大學校園內,其實創業潛力藏在每個角落,只看有沒有機會被點燃。
史丹佛 個個立志創業
台灣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張復瑜,帶領的「奈微米製造」團隊,將原本用在機器人手臂的壓力感測與無線傳輸技術,運用在骨科傷患身上,參加國科會這次計劃,在初選時獲得生技醫療團隊最高分。
「台灣業界需要新產品、新技術,大學實驗室裡其實到處都有能轉化為商品的點子,」張復瑜說,史丹佛大學的學生十個有七個都立志創業,跟校園風氣有很大關係。「學校應給學生更多夢想,造福社會,」他感嘆。
校園的創新能量,如果經過適當引導,前途不可限量。位在台大育成中心內的京晨科技就是好例子。
○四年,專精安全監控系統軟體的京晨,進駐台大位於水源校區的育成中心。從租用兩張桌子開始,到現在已有一八○名員工,預計很快會從育成中心「畢業」,另覓更寬闊的辦公處所。
京晨研發副總黃建山說,育成中心不僅提供租金較低的辦公處所,也能協助團隊向大學老師請教。對於一開始缺乏經驗的創業團隊來說,幫助不小。
「台灣其實不缺人才跟創意,但是缺乏跨出變成事業的勇氣和能力,」黃建山回想,近十年前和同是台大資工系畢業的弟弟創立公司,主要成功的關鍵,在於董事長楊文彬擁有豐富的國際行銷經驗。
「國科會計劃有矽谷業師從旁指導,最後又提供創業金,這個計劃對創業團隊的幫助,應會非常大,」黃建山表示肯定。
知識經濟時代,台灣產業未來致勝的關鍵,在靈活與創新。大學團隊創業計劃,雖然還只是星星之火,各界都期待將來可以燎原。
網址連結與出處:http://www.cw.com.tw/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處 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掌握重複力量的人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深夜讀書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峰。這裏是深夜讀書,每晚陪伴你。感謝我能與你一同在深夜裏遨遊,相遇相知,成為更好的自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