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延平郡王祠一開始可能不是祭拜延平郡王嗎?(上集)
鄭成功文物館 #館舍升級小揭秘
位在臺南市開山路的鄭成功文物館,其所在地也是清治時期最早的官祀延平郡王祠;如果說到在臺灣超過百座拜祭與紀念鄭成功的廟宇,臺南市的延平郡王祠無疑是最正統的一座。
這座具有 300 多年歷史的「延平郡王祠」是從「開山王廟」改名而來,但其中有個天大的誤會:現在我們慣以「開山王」作為鄭成功的美名,其實原本「開山王廟」並非紀念鄭成功?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先談談「延平郡王祠」的改名故事:
清末臺灣南部瑯嶠地區發生接連發生「羅妹號事件」、「八瑤灣事件」、「牡丹社事件」,讓臺灣南部沿海地帶十分不平靜,從羅妹號事件美國商船誤觸瑯嶠,到牡丹社事件的日本人出兵,來來去去的船隻引起清廷對臺灣軍防的重視。同治十三年(1874)冬,欽差大臣沈葆楨到臺灣籌辦防務,奏准將「開山王廟」改建為「延平郡王祠」,以表達鄭成功的「開臺之恩」。
有趣的是在明鄭亡後,高舉反清復明的鄭成功,明明被大清政府視為「逆賊」,卻在牡丹社事件後受到清朝「扶正」,強調鄭成功是「明室遺臣」而不是清政府的「亂臣賊子」,或許就有當時的政治考量:面對曾來犯的日軍,有意淡化生母為日本人的鄭成功與日人之間的連結,強調鄭成功的漢人身分。改名後沈葆楨在隔年與官民籌募經費興工,將開山王廟擴展興建成「福州式」建築。
從這個「被改名」故事,可以看出鄭成功是有意被塑造為「開山王」的;而從下面的文獻記載也可以看出,其實最早之前「開山」並不是專屬鄭成功的稱號。那「開山王」有可能是誰呢?則有以下幾種說法:
康熙末年的《臺灣縣誌》曾寫到另一間位於西定坊之開山宮「祀吳真人」,吳真人即為保生大帝。推測或許是因為建造年代早,所以東安坊的開山王廟與西定坊的開山宮,才以「開山」稱之;又從開山王廟早年的祭祀禮儀帶有除瘟驅疫的功能來看,所祭拜的也可能是漳泉人士拜祭的王爺。
而現址為「延平郡王祠」的「開山王廟」,在清乾隆、道光年間的志書曾記載「不知何神」,經寫志書的官員們加以推測,認為可能是隋代武將陳稜。此後清末至日治時期,開山王為陳稜的說法已經廣被臺南在地的鄉鄰父老們所接受了,因此《臺灣日日新報》中亦記載「開山王廟乃祀陳稜。非祀今之鄭成功也。相傳二百六十餘年之久,鄉鄰父老至今猶盛稱之,曰開山王」。
回到開山王,不管開山王廟祭祀的神明到底是誰,至少我們能從記錄中看出至少在清末日治時期,當時人們記憶中的開山王還並非鄭成功。「開山王」可能不止是對於鄭成功的美名,更是乘載著各時期民間的信仰與寄託。
300 多年來,「開山王廟」歷經多次改名,建設中也能從各種人為痕跡看出其中的變化。這個地方乘載著民間的信仰與寄託,更是受到當時政治局面、文人、民間的多方期待而來,我們可以在現在的延平郡王祠,看出由不同群體創造的傳統逐漸疊加和轉換的過程。
延平郡王祠甚至在日治時期時又變成「開山神社」,這個我們下回待續。
⚑ 圖片提供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延平郡王祠內奏准為官祀錄匾,祠內沈葆楨題的對聯中寫道:「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 主要參考資料 / 〈傳統的重塑與再現:延平郡王祠與地方社會〉陳麗華,2013
#鄭成功文物館升級計畫
相信近來《斯卡羅》上映後,觸發不少朋友對於臺灣土地上所發生的大小故事產生進一步了解的興趣。位在延平郡王祠的鄭成功文物館(臺南市),也將在明年底升級改名。面對館舍本身深遠的歷史紋理,將更宏寬的從漢人移民、民間信仰的角度梳理自身脈絡,定位為「臺南的歷史博物館」,重新展示城市的歷史文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故事 StoryStudi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耀霆告假,彥伶學妹揚言電爆學長亮衡,一起來看這起昭和六年,墾丁海灘謎樣遺骨、引發公主陰魂顯靈事件... 本片主要文本參考自: 石文誠〈荷蘭公主上了岸?一段傳說、歷史與記憶的交錯歷程〉 故事StoryStudio廖貽柔〈船難的交會:大航海時代,流落墾丁的荷蘭公主〉 參考資料: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
明鄭時期故事 在 信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鄭成功 397歲冥誕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南明隆武帝賜朱姓,名成功,永曆帝封延平王,為南明重要將領。
鄭成功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父親為壟斷福建與東洋貿易的海盜鄭芝龍,母親為日本人田川氏,6歲時回到福建故鄉,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
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與宗族在中國東南沿海繼續抗清,並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自1657年起,鄭成功三伐江浙,九征閩粵,一度從海路突襲圍困清江寧府,然最終遭清軍擊退。
1659年,曾任荷蘭通事的何斌建議攻取臺灣,驅逐駐紮在大員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駐軍,解決糧食問題並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接受並隨即禁止與荷蘭人貿易。
1661年,鄭成功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橫渡台灣海峽,先後攻佔普羅民遮城、熱蘭遮城,隔年擊敗荷屬東印度公司的部隊,以台南為基地建立承天府,成為第一個有正是統治台灣的漢人政權。
可惜在趕走荷蘭人後不久,鄭成功便因急病去世,曾經規劃要攻打呂宋的計畫也只能停止。
#荷蘭人 #南明 #承天府 #漢人政權 #明鄭時期 #何斌
--------------------------------
👀更多鄭成功相關報導:
台南開山里的故事:台海風雲18載 一個鄭成功歷朝各自表述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6505
17世紀海賊王、21世紀啤酒代言人:鄭成功如何被我們記憶?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9940
見證台灣400年歷史:這裏曾經是荷蘭人的熱蘭遮城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5095
蝦咪?原來赤崁樓不是出自荷蘭人之手,而且還是海神廟?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6769
明鄭時期故事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上週看完《斯卡羅》後,是否覺得族群好多好複雜呢?
今天就讓故事來簡單介紹,生活在這塊大清官方所稱的「化外之地」—瑯嶠,有哪些人吧!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先知道瑯嶠在哪裡。瑯嶠是恆春的舊稱,所以指的就是今日恆春的這一帶。
由於恆春半島的地理位置,是早期人們通往後山必經的交通要道上,因此有著多樣的族群們在此生活及交流。
1⃣原住民族
居住在此的原住民族,有部分原本是屬於臺東卑南族系統的族人,沿著東海岸移居到瑯嶠,被當地人稱為斯卡羅人。
在那之後,斯卡羅的四大頭目家族,分領瑯嶠的住民,其中包括阿美族、排灣族、馬卡道族,也包括後來移墾的閩、客漢人。
其中,又以豬勞束社大頭目garuljigulje家的勢力最大,即後來代表談判的卓杞篤,被稱為「大股頭人」。
2⃣福佬人
福佬人,是移墾至臺灣的閩南裔漢人,原先居住在中國南方一帶。
比起其他族群,福佬人較早來到臺灣, 因此他們不只是分布在瑯嶠一帶的平原而已,臺灣其他地區也有他們的身影。也因為擁有時間優勢,所以他們掌握了相對多的資源。
瑯嶠的柴城最早可以追溯到明鄭時期,是士兵屯墾的重地之一。清代以後,柴城一直是福佬人的主要居地,也形成了龐大的勢力。
3⃣客家人
客家人移墾至瑯嶠的時間已經比較晚了,因此海岸的平原地區幾乎都為福佬人所開墾,他們只得往靠近原住民地區的山腳地帶發展。
雖然起初客家人和原住民有不少衝突對立,但後來兩個族群似乎達成共識,開始有通婚、租地、交換資源的關係。
瑯嶠的客家人大多居住在保力一帶,但為了要養活大家,頭人林阿九便向原住民租用了統領埔的土地。
4⃣土生仔
土生仔,字面上是指的是在臺灣土生土長的人,實際上則是用來稱呼漢人與原住民通婚後生下的混血兒。
以劇中的水仔、蝶妹、阿杰為例,他們都有一半的漢人血統、一半的原住民血統,因此被泛稱「土生仔」。
在瑯嶠這個充滿多元族群的地區,土生仔的身分與認同便更為複雜,遭受歧視的同時,卻又是各族群溝通的橋樑。
📺深度解讀!「斯卡羅」背後的那些故事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這個星期日晚上九點,故事 StoryStudio 邀請了三位鑽研臺灣史的年輕學者,從他們各自專業的角度,與我們一起解析「斯卡羅」背後的故事:府城、瑯嶠、番界、羅妹號,到所有你想知道關於十九世紀臺灣的一切。
▶時間
8 月 22 日星期日 21:00
▶來賓
陳冠妃(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蘇峯楠(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
賴英泰(政大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主持
涂豐恩(故事StoryStudio執行長)
▶Zoom報名連結(按:報名人數已經遠遠超過zoom可容納人數,建議大家從臉書觀看直播)
https://bit.ly/3B2PA8z
#斯卡羅 #瑯嶠 #瑯嶠十八社 #屏東 #恆春 #卑南族 #排灣族 #原住民 #戲劇 #羅妹號事件 #李仙得 #必麒麟 #蝶妹 #魁儡花 #陳耀昌 #曹瑞原
感謝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提供劇照
本文主要參考高加馨,〈面對歷史在地發聲—牡丹社事件對牡丹社群之影響〉之第二章第二節「族群關係」。
明鄭時期故事 在 故事 StoryStudi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耀霆告假,彥伶學妹揚言電爆學長亮衡,一起來看這起昭和六年,墾丁海灘謎樣遺骨、引發公主陰魂顯靈事件...
本片主要文本參考自:
石文誠〈荷蘭公主上了岸?一段傳說、歷史與記憶的交錯歷程〉
故事StoryStudio廖貽柔〈船難的交會:大航海時代,流落墾丁的荷蘭公主〉
參考資料: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第三冊
周婉窈〈從琉球人船難受害到牡丹社事件:「新」材料與多元詮釋的可能〉
康培德,《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一)荷西明鄭時期》
郭正平〈【重返南國現場】除了沙灘與海水,恆春半島還留存有150年前的記憶嗎?走入「瑯嶠」的當代探訪〉
__________________
演出:亮衡、彥伶、呂呂
企劃/後製::呂呂
官方網站: https://storystudio.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ushi.tw/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gushi.tw/
Twitter: https://twitter.com/GushiTw/
Plurk: https://www.plurk.com/gushi_tw/
聯繫: contact@storystudio.tw
#斯卡羅#羅妹號#八寶公主
明鄭時期故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少年廚俠1:兩王的心結」、「少年廚俠2:西湖鳴冤記」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鄭宗弦
內容簡介:
專為青少年而寫的武俠小說
文學獎作家鄭宗弦傾力打造少年輕武俠
跟著主角追尋名菜,行俠仗義,見證歷史的重要時刻
讓你從此戒掉炸雞、薯條配可樂!
江湖上有一祕密組織,名為「灶幫」,
灶人不僅掌控了全球餐飲界,更是各大門派的武功起源。
然而龐大勢力卻也引來了人心的傾軋與爭鬥……
《兩王的心結》
十三歲的林志達是今年新入幫的灶幫弟子,
他的母親在成為新一任幫主後,遭人暗算下毒,全身經脈寸斷。
唯有學會失傳的「全脈神功」才有一線生機。
志達為了醫治母親四處尋找祕笈,卻數度遭到黑衣人偷襲,
也因此發現由歷任幫主相傳的信物──軒轅石的祕密。
原來這顆軒轅石並非一般打火石,而是具有穿越時空的神力,
可以幫助他學會神功裡傳說的五大神菜!
穿越到明鄭時期的志達,一方面要查探神菜的作法,
另一方面也發現當時的延平王鄭經日漸遺忘反清復明的大業,
雖然奉明朝皇族後代寧靖王為尊,實則早已心生嫌隙。
這天,為了慶祝文廟落成,兩個王府的廚子要比賽廚藝,
正是志達潛入其中,學習神菜的大好機會,
然而三番兩次現身的黑衣人卻也來到古代,準備再度對他不利……
到底黑衣人有何目的?兩王的心結是否有機會化解?
志達可以習得神菜的作法,順利回到現代醫治母親嗎?
《西湖鳴冤記》
在修復母親的兩組經脈後,志達的「全脈神功」遲遲沒有進展。
先是方子龍在廚藝大賽前夕離奇受傷,志達自願代替他出賽。
同班的劉安南又不時惹是生非,並且出現各種怪異的舉動,
一次情急下,志達不得不帶著他和羽萱穿越回到了古代。
來到南宋的志達三人,進入秦檜手下孫近的府中打雜,
當時的臨安城內雖然繁榮富裕,卻因為名將岳飛遭受誣陷而人心躁動,
就在街頭巷尾盛傳岳飛即將被下令處死的時候,
三人也發現掌管灶房的余大娘似乎也藏著不可告人的過去……
究竟風景如畫的西湖有什麼冤屈的故事?
志達能不能在南宋找到神菜,為壯志未酬的名將伸張正義?
而「主上」這次又會使出什麼樣的手段,阻止志達學習神功呢?
作者簡介:鄭宗弦
曾榮獲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首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選等數十項文學獎。【少年廚俠】是他以過去創作的深厚經驗,專為少年而寫的全新武俠系列。另著有:「穿越故宮大冒險」系列、《媽祖回娘家》、「香腸班長妙老師」系列、「鄭宗弦的『鬼』故事」系列、「豬頭小偵探」系列、「來自星星的小偵探」系列、《大番薯的小綠芽》、《媽祖林默娘》等數十本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