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誕生日
#てんのうたんじょうび
天皇族系號稱「萬世一系」,從首任的神武天皇(傳說西元前660年登基)以來一脈相傳,並不像中國、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經歷過改朝換代,這是由於天皇在日本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
在傳統中,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之後裔,具有「神性」,由此天皇與皇室在日本古代被認為是超乎普通人的存在,所以沒有姓氏!
現任(第126代)天皇為德仁,稱為「今上天皇」,敬稱「陛下」,是上皇明仁(退位後的天皇尊為「太上天皇」,簡稱上皇)的長子,年號令和,於2019年5月1日即位,2019年10月22日舉行即位大典。
而天長節之名源自中國唐玄宗的生日,出自《老子》「天長地久」一詞。傳入日本後,日本天皇生日也稱為天長節。
另外,日本皇后的生日稱為「地久節」喔!
但這不是國定假日。1948年7月,地久節改稱皇后誕生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入陵者因由各異,一位下落不明(建文帝),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南京鍾山的「孝陵」開始,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嘉靖帝朱厚熜的明永陵和萬曆帝朱翊鈞的明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規模亦最大,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
明仁宗皇后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入陵者因由各異,一位下落不明(建文帝),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南京鍾山的「孝陵」開始,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嘉靖帝朱厚熜的明永陵和萬曆帝朱翊鈞的明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規模亦最大,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動工,大約會用半年修建。崇禎帝因為是亡國之君,並沒有正式建陵,現時的陵墓是以其妃田氏的墓穴改建。目前只開放三個皇帝陵墓供參觀,其他暫時不對外開放。其中,位於南麓的明長陵(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合葬陵寝),是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也是十三陵中的祖陵,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長陵的祾恩殿,還有中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完好的金絲楠木大殿,價值比黃金貴重的金絲楠木,在明清時期可是『皇家專用』,外號''皇帝木'',這裡可見到直徑一公尺多、十幾公尺高的六十根金絲楠木大柱,承托著二千三百平方公尺的重簷廡殿頂,雄偉壯觀、舉世無雙。最粗的一根重簷金柱,高12.58公尺,底徑達到1.124公尺,為世間罕見佳木。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使明朝發展到頂峰,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
神道是明十三陵的第一個景點,由石牌坊,大紅門,碑樓,石象生,龍鳳門等組成。石牌坊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座石制牌坊,全部是仿木結構,共五間六柱十一樓。大紅門,制如宮門,兩側各有下馬碑一座,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神道上的神功聖德碑亭是一座四方形重簷歇山式建築。碑亭四角各立有一座漢白玉華表,表頂各有異獸一尊,面南者稱望君出,面北者稱望君歸,每座華表上共刻有四十一條龍。碑亭內豎碑一座,龍首龜缺,高8.1米,碑陽刻明仁宗朱高熾撰寫的碑文,三千餘字,碑陰刻清高宗乾隆“哀明陵三十韻”,碑東側是乾隆五十二年刻的禦制詩,西側是清仁宗嘉慶九年的禦制文。碑亭北依次排列大型石雕。有望柱二尊,坐立獅二對,坐立獬豸二對,立臥駱駝二對,立臥麟麟二對,立臥馬二對,持瓜盔甲將軍二對,朝衣冠文臣像二對,朝衣冠勳臣像二對,北接三門六柱式的欞星門,也稱火焰牌坊,俗稱龍鳳門。
明仁宗皇后 在 明仁宗皇后、朱棣、朱高燧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明仁宗皇后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ony577也提到皇帝豆高纖低卡「鐵、鉀」多,腎病痛風別多吃稱霸豆界的皇帝,萊豆只吃仁不吃莢古時候的皇帝,地位 ... ... <看更多>
明仁宗皇后 在 明仁宗皇后、朱棣、朱高燧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明仁宗皇后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ony577也提到皇帝豆高纖低卡「鐵、鉀」多,腎病痛風別多吃稱霸豆界的皇帝,萊豆只吃仁不吃莢古時候的皇帝,地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