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百年前投身藝術的 #台灣年輕人,是什麼造就他們 #不朽的青春?】
「為什麼 1920、1930 年代,有這麼多台灣年輕人投入藝術創作,認為藝術創作可以改變台灣社會,甚至犧牲生命也沒有關係?」
在 #北師美術館 舉辦、以「#台灣日治時期藝術家」為主角的美術展覽《不朽的青春》,展示的就是這個歷史背景下所誕生的台灣藝術浪潮。之所以定題為「臺灣美術『再發現』」,是因為展出物件大多為下落不明或不為人知的藝術作品。
儘管先前已有同類展覽,但卻只有《不朽的青春》掀起這種前所未見的熱潮:展覽結束後一個月,在觀眾熱烈要求下,完售絕版的展覽畫冊又「重版出來」。一個月內,畫冊再刷的募資計畫達標 853%,募得新台幣 400 多萬。
究竟《不朽的青春》如何「再發現」台灣美術?台灣美術又為何需要「#再發現」呢?我們拜訪了策展團隊,為你介紹這場展覽背後,不為人知的#台灣藝術 的一面:https://bit.ly/2SbBQY4
#延伸閱讀
如何讓「炎黃子孫」開始「認識台灣」?👉https://bit.ly/3ufquAG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台灣 #藝術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開幕記者會 演唱:高閑至 老師 致詞: 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北投文物館 館長 李莎莉 女士 文化部-次長 蕭宗煌 先生 春源畫室-潘岳雄 先生 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長 吳孟寰 先生 台灣創價學會文化總局企劃局-局長 林志銳...
日治時期藝術家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展覽快訊 #北師美術館 #不朽的青春
將於明日(10/17)開展的「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除了先行曝光、重新修整完成的 #黃土水《#少女》胸像之外,展覽試圖從私人收藏、國外美術館或典藏在非藝術機構等,較少出現在臺灣公眾眼前的日治時期藝術家創作中,探索出更多屬於臺灣美術的現代性經驗,包含多藝術史學者一度認為已經消失,卻在因緣際會下重現的作品,如 #鹽月桃甫 的《#萌芽》。我們無法否認,臺灣的藝術發展在政權更迭的外在因素之下,產生了難以言喻的斷裂,但也期待這些日治臺灣的文化元素,可以在當代的新觀念與想像中,得到脫胎換骨的機會。
#展訊便利貼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展期|2020.10.17 - 2021.01.17
地點| MoNTUE北師美術館
日治時期藝術家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開幕記者會
演唱:高閑至 老師
致詞:
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北投文物館 館長 #李莎莉 女士
文化部-次長 #蕭宗煌 先生
春源畫室 #潘岳雄 先生
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長 #吳孟寰 先生
台灣創價學會文化總局企劃局-局長 #林志銳 女士
社團法人台北市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理事長 #李世澤 先生
士林庄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簡有慶 先生
繪出臺灣色彩 北投文物館邀請您探索臺灣早期畫作所描述的時代故事
1920~30年代是狂飆的時代,思想上的啟蒙,帶來文明開化的智識;日治時期臺灣逐步邁向現代化的生活,物質上的改變,讓休閒娛樂、消費文化漸漸成為都市人的日常。
北投文物館將於2020年8月15日(六)至2021年1月31日(日)舉辦「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特展。本次展覽透過畫作與相關文物相互參照的展示方式,闡述臺灣1920~1930年代的文化、政治、經濟等社會環境發展與時代變化。
「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特展透過幾個視角,為觀眾揭示:立石鐵臣與西川滿等灣生日本人對臺灣的情感和文化的眷念;女權意識逐漸抬頭後的臺灣新女性如何勇於追逐夢想;郭雪湖「南街殷賑」所繪集娛樂、信仰與及商業貿易於一身的大稻埕,如何演繹出繁榮的商城故事,並發展出臺灣的新文化運動和臺灣第一代西畫家的養成。此外,我們可以從潘麗水入選第五屆臺展的珍貴作品「畫具」中,感受當時畫家的心境與抱負。
本次展覽結合數位互動和AR遊戲等新科技,透過展示繪稿、西川滿書冊、薪傳匠師精製的廟會信仰文物、灣生眷念的臺灣民間用品,以及當時摩登女孩穿著的服裝和閱讀的時尚雜誌等作品,期待能與觀眾一同回到近百年前,那個郭雪湖與鄧雨賢作品中的繽紛時代。
臺灣數百年的歷史中,歷經許多政權的變遷,每次改變臺灣人都得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日治時期藝術家們選擇拿起畫筆記錄下社會變遷的瞬間,表述對鄉土之情感,為臺灣歷史留下劃時代的光芒。
策展單位粉絲頁: 北投文物館
展出時間:2020-08-15~2021-01-31
展出地點:臺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2號
日治時期藝術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開幕記者會
演唱:高閑至 老師
致詞:
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北投文物館 館長 李莎莉 女士
文化部-次長 蕭宗煌 先生
春源畫室-潘岳雄 先生
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長 吳孟寰 先生
台灣創價學會文化總局企劃局-局長 林志銳 女士
社團法人台北市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理事長 李世澤 先生
士林庄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簡有慶 先生
繪出臺灣色彩 北投文物館邀請您探索臺灣早期畫作所描述的時代故事
1920~30年代是狂飆的時代,思想上的啟蒙,帶來文明開化的智識;日治時期臺灣逐步邁向現代化的生活,物質上的改變,讓休閒娛樂、消費文化漸漸成為都市人的日常。
北投文物館將於2020年8月15日(六)至2021年1月31日(日)舉辦「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特展。本次展覽透過畫作與相關文物相互參照的展示方式,闡述臺灣1920~1930年代的文化、政治、經濟等社會環境發展與時代變化。
「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特展透過幾個視角,為觀眾揭示:立石鐵臣與西川滿等灣生日本人對臺灣的情感和文化的眷念;女權意識逐漸抬頭後的臺灣新女性如何勇於追逐夢想;郭雪湖「南街殷賑」所繪集娛樂、信仰與及商業貿易於一身的大稻埕,如何演繹出繁榮的商城故事,並發展出臺灣的新文化運動和臺灣第一代西畫家的養成。此外,我們可以從潘麗水入選第五屆臺展的珍貴作品「畫具」中,感受當時畫家的心境與抱負。
本次展覽結合數位互動和AR遊戲等新科技,透過展示繪稿、西川滿書冊、薪傳匠師精製的廟會信仰文物、灣生眷念的臺灣民間用品,以及當時摩登女孩穿著的服裝和閱讀的時尚雜誌等作品,期待能與觀眾一同回到近百年前,那個郭雪湖與鄧雨賢作品中的繽紛時代。
臺灣數百年的歷史中,歷經許多政權的變遷,每次改變臺灣人都得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日治時期藝術家們選擇拿起畫筆記錄下社會變遷的瞬間,表述對鄉土之情感,為臺灣歷史留下劃時代的光芒。
策展單位粉絲頁: 北投文物館
展出時間:2020-08-15~2021-01-31
展出地點:臺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2號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日治時期藝術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增訂完整版。
臺灣美術的文藝復興,多元文化衝擊下的島嶼天光!
★坊間最完整1895~1945全紀錄;
★史上唯一首度130幅原作獨家授權;
★24+2位先驅藝術家用作品說人生故事。
你可明白,這些既熟悉又陌生名字的背後故事?
石川欽一郎──作育英才;臺灣西洋美術的教父。
李石樵──前衛寫實;和村上春樹同樣是長跑迷。
陳澄波──愛妻愛女;具有當時少見的性平意識。
廖德政──溫柔文青;目賭廣島原爆的藝術天才。
李梅樹──吾愛吾鄕;既畫圖又建廟的跨界NO.1。
陳庭詩──抽象現代;《悲情城市》男主角的原型。
該如何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理解──
被大時代遺落的藝壇菁英,他們的重要性與歷史定位?
前輩美術家們的青春,與我們一般無二。但是執著獻給藝術的美好年華,就這麼湮沒在戰亂與典範轉移的時代中……。
時間拉回臺灣殖民時期。日本欲藉著國民教育體系、舉辦畫展等懷柔手段收攏民心,因此由臺灣美術教育的靈魂人物──石川欽一郎,開啟了臺灣美術史的序幕。由黃土水作為赴日習畫第一人,並陸續由廖繼春、顏水龍、陳植棋、李石樵、陳澄波、李梅樹、郭柏川、陳德旺、洪瑞麟、廖德政等人前往「內地」學習繪畫,充分奠定了臺灣美術運動的堅實基礎。
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
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
為重拾這段空白的藝術史,本書仔細爬梳日治時期至臺灣光復後這些美術家的生平;深入剖析其創作風格與歷史定位,還原當時藝壇的真實樣貌。同時與台菜的色香味相集結,勾勒出令人臆想近百年前的人生餘味,向本土先驅創作者曾經燦爛、始終美好的滄浪人生致敬!
透過觀看日治時期藝術家的人生,能讓生活在當代的人們瞭解──
我們究竟錯過了多少美學的、歷史的、文化的,甚至飲食的臺灣?
如果陳澄波還活著,我想問他赴日留學最想念的食物是什麼?
如果李梅樹還活著,我想問他最能代表故鄉的美食,可是金三峽牛角麵包?
如果郭雪湖還活著,我想問他自習學畫時,往返圖書館路上都吃些什麼?
如果倪蔣懷還活著,我想問他退居幕後,心中又是何種滋味?
作者簡介:潘家欣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現任美術教師。《職校美術》(育達文化,乙版)作者,曾出版《負子獸》《失語獸》《妖獸》等詩集;2018年主編詩選《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2007年獲府城美展水墨類入選、南瀛藝術獎東方媒材佳作;2009年府城文學獎新詩首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擅長以剪紙、文字、繪畫媒材進行跨領域的多元創作。現居臺南,過著教學、藝術創作與寫作多軌並行的斜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