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足球前進世界盃,其實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
2023 年的世界盃女子足球賽將擴充到 32 隊,屆時亞洲區將有 5+1(地主國)的名額,5 個名額中,以目前亞洲區各國實力來看,除了中國、日本、韓國、朝鮮的強權之外,剩下來的一張門票,台灣不是沒有機會拿到,更可能是近年來我們離世界盃最近的一次。
為了這個夢想,我們的台灣女足正在積極備戰中,9 月即將在高雄開打的亞洲盃女足資格賽,也是相當重要的前哨戰,現在的她們,正在高雄國訓中心集訓中,但是,卻面臨到許多「不平等待遇」。
過去半年,相關單位因為奧運代表隊的防疫措施,並未同意讓女足代表隊進駐到國訓中心集訓,直到 8 月,她們終於可以到高雄集訓了,但是...
💢 國訓足球場非標準足球場,甚至沒有排水設施,導致連日來的大雨,讓場地凹凸不平。
💢 女足選手不能進入國訓中心使用內部設施,甚至連國訓的廁所都不能用。
💢 最終我們的女足選手,只能淪落到使用流動廁所來換衣服、盥洗。
在這段期間裡,其實足球協會已極力爭取,希望在「確保獨立動線與落實清消」的前提下,能讓女足選手使用內部設備,除此之外,女足全體選手也都已經施打疫苗、取得快篩陰性證明,並配合團進團出規範,但是提出的種種訴求,卻都被體育署、國訓中心已讀不回。
「國訓中心先是無法提供住宿、再到不願開放重訓室、物理治療室、醫療資源等內部設施,不免讓選手思考,為何自己正在遵循的防疫作為與國家規格不同調?我們理解女足並非奪牌熱門項目,近年表現亦非黃金計畫青睞的對象,但上述這些強烈差別待遇的現實處境,讓選手們明明是主場備戰,卻感受到不如客場球隊的孤獨感。」
臺灣女子足球員工會 稍早發出的聲明,實在讓我相當不捨,更有選手家長直到今天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家人竟然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訓練。
當我們才剛剛慶祝完奧運代表隊選手的優異表現,政府也在大力宣揚黃金計畫、國訓中心的政績之餘,這群同樣也代表著國家的女足選手們,卻要面對這樣的差別待遇。
就像女足工會說的,期盼我們可以不要只是沉浸在黃金計畫的喜悅,而是更正視每位運動員的需求與困境。
這件事情,我會持續關注;請體育署和國訓中心別再閃躲,儘速給出合理解釋!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日本 天才 足球員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果不其然,又開始了,又是PTT
喔,因為有過去中國參加聯賽,所以就變成中國養出來的天才球員??
那現在一堆歐洲球員在NBA打球,等打國際賽,各自為自己國家效力,他們會說這些球員是美國培養出來的天才球員??
中國姚明去美國打NBA,就是美國培養出來的??
日本職棒隊伍會來台移地訓練,其實那是台灣職棒培養出來的??
瑞士網球名將費爸,曾有多位教練,有來自瑞典、美國、克羅埃西亞,最會在溫布頓拿冠軍,所以其實他是英國培養出來的網球選手??
阿根廷足球球星梅西,職業球隊一直都待在巴塞隆納,甚至明年願意降薪留隊,所以他是西班牙培養出來的天才足球員??
還有F1、GP、高爾夫、公路自行車賽各種會世界巡迴的賽事
⋯⋯⋯⋯⋯⋯⋯⋯太多例子可以舉了
所以PTT那篇文的作者他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寫出這麼容易被打臉的爛文??
#其實就看不下去台灣因為一個桌球天才少年而團結一心
所以即使用一篇爛文,他也要先發出來混淆視聽
現在本來就是世界地球村,哪裡有比賽、環境就可以去那邊打球,相對的,那邊也是需要更多好的球員,才能讓職業賽事更精彩,說穿了 #不就各取所需,講的好像林昀儒是吸誰的奶水長大??要不要臉啊!?
另外,要嘴小英政府沒有培養昀儒??要不要去查一下教育部的黃金計畫??
最後,再強調一點,#台灣的團結就是一致反共反統啦!!
.
#台灣加油
#國手們加油
#世界觀真的很重要
#還好林北最喜歡看各種運動賽事
.
日本 天才 足球員 在 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努力與堅持_你也能改變自己的才能程度
#你覺得自己是有才能的人嗎?
對你來說,才能在現在的成就裡,占了多大的重要性呢?
我從小一直「被認為」是非常聰明的小孩,一路上的成績表現也不錯。然而,直到上了北一女,才發現我與「真正的」天才根本是天壤之別。很慶幸,母親總在我被捧上天的時候急拉我一把:「不要忘記!不努力,你什麼事也做不成!」當下雖然不好受,但之後才明白這才是人生真理。
就如本書作者坪田信貴所說,在這以成敗論英雄的世界,當某人達成了某項成績後,許多人都歸因為他很聰明、很天才,本來就有天份,而忽略了其實要成事,原本就沒有如登天般困難,重點在於「動心起念」以及用「HOW」型思維:問自己要如何做到,一步步堅持完成而已。
「所謂有才能的人,就是有自己的動機,並用了正確的方法,再一步步地努力累積經驗。最後就能確實地獲得成果。」
我非常同意作者所說,太多人只陷在「為什麼我做不到」的負面情緒裡,卻極少問自己「該怎麼做到呢?」。在輔導許多期待創業者之後,我也發現太多人都認為,別人的成功都是因為對方比較幸運、比較聰明、比較有才,自己卻沒有這些條件。因此,遇到一點困難就認為「我不是這塊料」,立馬放棄。
事實上,世界上有許多知名的運動球星,例如籃球員Curry或足球員Messi,無論是身材或技能,在童年都不被認為是可能成功的勝利組,是他們對目標的認定與堅持練習,才得以讓後人嘖嘖稱奇,進而認為他們天生就是高手。
這本書中,也特別針對父母教養子女的方式來討論。當孩子突然告訴你:我想上哈佛、我想當歌星、我想當設計師,我們會怎麼說呢?在WHY型思維裡,父母會告訴孩子:「你是哪塊料?」但擁有HOW型思維的父母則會說:「很好!那你想『如何』達成呢?」這真是非常重要的提醒。
我很慶幸自己有著HOW型思維的父母,讓我知道透過學習與努力,人人都能夠往自己的目標前進,雖然不代表肯定能達標,但總可以持續進步!這樣的學習態度及不為自己設限的心態,也帶給我生命中許多快樂的體驗。
其中,「凡事在己,不怪罪環境與別人」的精神,也與本書所提倡的觀念有異曲同工之妙!女兒今年十六歲,她已經在思考高中畢業之後要去哪讀書,讀什麼學校與科系。她的想法就如所有青少年一樣總是在改變,但我不變地只重複告訴她:「聽起來不錯!那你要怎麼完成呢?」這句話,會刺激孩子從「我想要」跨足到規劃行動計畫,這夢想,才不會變成天馬行空的幻想。
愛因斯坦說過:「誰都可以是天才,但你要魚去爬樹的話,這隻魚一生都會相信自己是笨蛋。」本書中也引用了這句我一直很相信的名言,了解自己所擅長的是什麼、有熱情的是什麼,是很重要的人生功課,然而,也別忘了後天的努力與堅持,在一定程度裡是絕對能改變我們的才能程度的!
排除掉最聰明的世紀級天才,及天生智能障礙這兩個族群,大多數的我們都屬於資質平庸吧!但那又如何?讀完這本書,你肯定會對「才能」這兩字有不同的認識,告訴自己,找到正確的方向,努力邁進吧!最終,都有機會成為有能之人的。
(此文為本書之推薦序)
#好書這裡買唷! http://bit.ly/3b6CN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