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造局者》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這是我今年讀過最喜歡的書之一,作者探討在這個 AI 崛起和時局飄渺動盪的年代,人類已經無法跟演算法和電腦的計算速度競爭。但是,身為人類的我們仍然擁有一項電腦無法取代的優勢:「懂得建立、想像、創造各種思考框架的能力」,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在未來會愈來愈有優勢。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framer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造局者》這本書的作者是三位學者共筆,他們都是在 AI 和 大數據領域有卓越的成就,分別是《經濟學人》雜誌資深編輯庫基耶(Kenneth Cukier)、英國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歐洲管理科技學院教授,決策、模型暨數據中心主任德菲爾利科德(Francis de Véricourt)。
他們發現在 AI 崛起和世局動盪的現在,人類最無可取代的能力之一就是「決策能力」,而要擁有好的決策能力就必須掌握許多不同的「思考框架」。因為當一個人能提出正確的思考框架,就能找出更多的選項,做出更好的決策,創造更好的局勢。深諳此道的人就被稱之為「造局者」。
這本書從人類如何做出好的決策出發,談到建立思考框架的重要性,也提供我們三種最重要的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在書本中段,則說明了遇到瓶頸的時候,如何重啟另一個思考框架。在後半段則說明了我們該如何學習更多的思考框架,以及讓自己擁抱更加多元性的策略,並且培養敏銳的心智。
如同這本書的介紹影片裡談到的:生活中一切都需要抉擇,而做出更好抉擇的秘訣,就在於思考框架。駕馭這種思考方式可以讓你更瞭解世界、改善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促進社會進步。這也是人類之所以能夠勝過機器和 AI 的因素。成為「造局者」正是未來人才必不可缺的關鍵技能。
.
【什麼是造局者?】
以標準的定義來說,「造局者」(Framer)指的就是起草美國憲法的那一群人,他們建立了聯邦政府的框架。因為美國憲法就像是一個思考框架,用來定義和界定聯邦政府的職權及程序。而在這本書中,造局者指的就是那些「懂得建立和運用思考框架的能手」。
這本書要講的重點之一,就是無論人們的地位高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造局者:「能夠發揮和建立思考框架,或是重啟思考框架的能力,讓自己的生活乃至於整個世界有所不同。」作者也不斷強調建立思考框架所需要的技巧,可以靠著訓練與經驗不斷進步。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操作指南。
.
【什麼是思考框架?】
在1970年代,「心智模型」(Mental Model)的概念開始流行,人類的推理並非以邏輯形式在運作,反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人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我們對於世界萬物的思考方式,會受到你「相信」這個世界如何運作而影響。因此,面對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心智模型在思考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
而在這本書中所謂的「思考框架」(Frame)就是我們選擇和應用的心智模型,這會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決定我們如何行動。面對一個新的情境,我們也可以用思考框架去歸納和歸類,並且想出一個抽象的概念,在應用到這個全新的情境裡面。
舉例來說,當我們要畫地圖的時候,經常會採取「笛卡爾直角坐標」的思考框架,這上面有X軸和Y軸的維度可以幫我們用2D的觀念畫出相對的距離和位置。可是當你要在台北市搭捷運從A地到B地的時候,反而採用「捷運地圖」的思考框架比較有效,雖然捷運地圖的站點之間,距離和位置都不是真實的呈現,可是卻能幫助乘客直覺地理解:下一站要去哪裡。這時的重點就不是距離和位置,而是清楚地辨認出目的地的站點該搭乘哪一條線。
所以當我們問:「哪一種地圖最好?」這個問題本身並沒有意義,而是會因為使用的情境和目的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答案。所以,也沒有什麼叫做最正確的思考框架,都是要看情況和目的而定。讓自己成為建立思考框架的能手——也就是造局者,就能懂得如何選擇並且應用思考框架,這會是各種決定與行動的基礎。
.
【思考框架的轉變】
在聊主動建立思考框架之前,讓我們先看一個被動轉換思考框架的真實故事,這是書中提到一段關於朗讀到默讀的閱讀框架轉變。在西元11世紀之前,歐洲大部分都是在教堂才會有閱讀的行為,而且都是以「集體朗誦」的方式在進行,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家參與一個讚頌神的集體活動。但是到了11世紀之後,開始出現另外一種閱讀的框架,也就是「默讀」。
默讀讓閱讀這件事情不再是集體的體驗,而是一種個人的經歷。每個讀者都可以控制自己要讀快一點或慢一點,你也可以重複閱讀某一些篇章,自己可以慢慢思考書裡面的內容,產生新的點子,促進獨立思考。到底,是什麼東西造成了人們從朗讀的閱讀框架,轉移到默讀的閱讀框架呢?
在早期的書籍和文章裡面,常常沒有標點符號,字跟字之間也沒有空格,就像是一連串的字母之間不斷地延續。這種情況下光是要閱讀就非常困難了,想要默讀更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個時候集體朗讀就有它的功能,因為在一群人裡面,總會有人過去曾經讀過這篇本文,還記得某些字跟段落該怎麼念,就可以帶領大家一起朗讀下去。
在後來才出現了一項創新,書籍的字裡行間,開始有了「空格」和簡單的「標點符號」,這個時候就不再需要有人帶領,許多讀者可以自己進行斷句,獨自閱讀一本書了。於是,在這個時候人們就可以切換到另外一種閱讀框架。這件事情的影響非常的深遠,因為這一整個新世代的讀者都可以自行默讀,有助於人們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而激發出更多元的思考框架。
.
【建立思考框架的三個方式】
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有三個:想清楚因果關係,想像出平行現實,運用物理學定律制定適合的限制條件。這三個特色正是應用思考框架的時候最重要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思考框架本身並不是解決方案,而且是尋找解決方案的工具。以下分別介紹這三個方式:
.
1.#因果關係
人類運用因果思維來看待這個世界,可以更容易理解世界,也有助於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可以說人類是天生「因果推理」的機器。相較起來,AI 科技就無法擁有自己的因果思維,而是需要人類幫忙設定。舉經典的 Dota 電腦遊戲來說,這是一個兩隊人馬 5 vs. 5 互相廝殺,力求破壞對方大本營的遊戲。
科學家找來遊戲高手擔任 AI 策略的開發人員,設計了一些獎勵因素,讓 AI 跟自己進行的數百萬次的對戰,反覆嘗試錯誤,找出最好的操作手法。但是當 AI 跟人類正式交鋒的時候,人類還是取得了上風,尤其在團隊合作上面 AI 顯得像一團散沙。
後來,開發人員發現說,一般玩家會分成三個階段來安排戰鬥,所以開發人員就依照這樣的順序安排程式,在不同的階段給予不同的策略,調整獎勵的優先次序。然後開發人員就發現說一開始機器人通常只會照顧自己,所以還得幫他們建立「團隊合作」精神的框架。他們建立起了一些跨越個人遊戲角色的「超參數」,調整成一隻要達成共同獎勵的團隊。經過這一些修改之後,AI 反過來把人類打得落花流水。
值得注意的是,電腦不是自己學會這些事情的,而是因為人類先輸入了一些「因果框架」的獎勵因素,才可以讓這些運算發揮它的功效。同樣的現象發生在其他像是圍棋和西洋棋遊戲的對決,真正的突破並不在於機器高速的數字運算,而在於人類調整了 AI 對於因果關係(獎勵)的思考框架。
.
2.#平行現實
書中的說法是「反事實思考」,但我認為有點難懂,用「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比較好理解。這個方法可以讓我們跳脫當下對世界的認知,想像出一個全新的情境,問自己:「如果……會怎樣?」就像是小孩子在玩扮家家酒,或者是科學家透過抽象理論設計出全新的實驗。透過想像出一個平行現實,我們可以將因果關係轉換成實際行動,測試看看可能有什麼影響,帶來什麼後果。
心理學家高普尼克(Gopnik)認為這種能力其實在人類孩童時期就已經具備了,他還把嬰兒稱為「搖籃裡的科學家」,她設計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名叫「贊多測試」的假裝遊戲(贊多指的是顏色鮮豔、形狀可愛的物體)。
實驗的第一階段,高普尼克和孩童待在同一個房間,孩童會學到一個因果關係:把贊多放到一個機器上面,機器就會播放生日快樂歌,幫一隻猴子玩偶慶生。然後,在實驗的第二階段,會有實驗人員走進來把機器和贊多拿走,高普尼克和孩童一起露出失望的表情。
這時候高普尼克會拿出一個「盒子」、兩個不同顏色的「積木」,並對孩童說:「我們假裝這個盒子是機器,這塊積木是贊多,另一塊積木不是贊多。」接著她鼓勵孩童繼續幫猴子玩偶慶生。此時,孩童挑選了正確的積木,放到盒子上。即使她把兩塊積木的定義互相對調,孩童都能夠選到正確的積木。
這個假裝遊戲的實驗,證實了人類自幼就擁有了反事實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有能力可以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高普尼克發現,更會玩假裝遊戲的孩子,就能對平行現實做出更好的推論。她說:「嬰兒和幼兒就像人類社會的研發部門,至於成人這是那些單調無聊的製造與行銷部門。」許多人在成年之後,反而容易落入單一現實的思考方式,而忘記了我們天生就有想像平行現實的能力。
.
3.#限制條件
作者提到,所謂的建立思考框架,並不是任由想像力無邊無際地飛翔,也不是像斷了線的氣球到處亂飄,而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條件限制」,有助於約束我們的想像力,讓平行現實的想像維持在可以執行的程度,這才能讓思考光架真正發揮效用。
書中舉了一個很像電影裡才會發生的真實故事「恩德培行動」,這是一個以色列精銳部隊在恩德培機場的行動中,從恐怖分子手裡救出人質的戰鬥情節。1976年,恐怖分子綁架了飛機上106名人質,關押在烏干達的恩德培機場航廈中。當時烏干達獨裁者跟以色列當局並不友好,出動軍隊肯定不是好的選項。另一個方案是讓突擊隊員假裝成獲釋的巴基斯坦犯人,但太容易被看穿了。還有人提議讓突擊隊員降落在機場旁的湖裡,但是湖裡有許多鱷魚,而且任務結束之後這麼多人該怎麼全身而退?
評估了各種可能選項後,在種種條件限制之下,以色列想出了一個奇招:讓突擊隊搭乘運輸機在夜間降落到機場,搭乘機場內常見的車輛前往航廈,消滅恐怖份子、救出人質之後搭乘運輸機直接回國。他們在空軍基地搭建了航廈的等比例模型,透過少數獲釋的人質口中知道人質的大約位置,並且一次又一次地排練所有行動,講究到每一秒、每一步該怎麼進行。
在一個沒有烏雲的午夜,29位突擊隊員搭乘運輸機降落機場,他們身穿烏干達軍隊的服裝開著機場車輛前往航廈。突擊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擊航廈,只花了十分鐘就解決所有的恐怖分子,然後就帶著人質直接搭乘運輸機返回以色列。整場行動中只有三位人質喪生,而且連烏干達政府都還來不及反應。這個故事從天馬行空的平行現實裡,限縮了各種條件,找出了最可行的方案,最後成功執行了這次任務。
.
【重啟另一種思考框架】
當你想要解決一個全新問題的時候,尤其是還沒有人曾經解決過的問題,你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這個時候,先透過兩個步驟來思考:(1) 先從自己腦袋裡的框架庫找找看,有沒有其他適用和類似的框架、(2) 檢查其他不同領域的框架庫,看看有沒有能夠直接借用,小幅度調整就可以使用的框架。
如果這兩個步驟都找不到適合的框架庫,那麼才嘗試最困難、也是最後的殺手鐧:「發明新的思考框架」。作者提醒道:「切換到不同的思考框架,能讓你對世界有不同的觀點,但這也有風險。」一旦你重新找到一個新的思考框架,帶來的報酬可以是相當可觀的。
書中有一個重啟框架的例子很值得我們參考,美國紐澤西南邊的小城市康登市為了改善當地的犯罪率,直接解散整個警察隊伍並且重整執勤策略。當時城市的治安非常糟糕,市容也很破舊,到處都會發生大小程度不同的犯罪。這還不是最慘的,警方栽贓、造假、暴力執法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民眾除了害怕黑道,也非常害怕警察。
當地首長找來社區領袖和居民共同商討,最後決定放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貼膏藥方式,採取全新的執法策略。解散警隊之後,他們精挑細選和新聘任的警察,改變了巡邏的方式。他們逐家登門拜訪、自我介紹、談談可以幫忙居民什麼。警察在街頭舉辦派對,和民眾聚餐,和小孩打籃球。
過去的思考框架是「警方將人民視為罪犯」,但是新的思考框架則是「警民一家親」的社區群體,警察從原本打擊犯罪的戰士,搖身一變成了社區當中親切的守護者。最後,康登市的犯罪率下少了一半,謀殺率少了六成,警方過度使用武力的案件少了九成五。重啟思考框架的方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
【創造多元性的四種策略】
作者指出,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想要擁有多元性就代表要接觸大量的想法和觀點,其實那是抓錯了重點。多元性的優勢不是來自於數量,而是來自於差異。找出七百個類似的想法,不如找出七個不同的想法來得有價值。如果一個工具箱可以有七種不同的工具,絕對會比擁有七百把錘子的工具箱更加實用。
如果我們想要擁有多元的思考框架,就是要刻意的去營造,以及一起維護,這並不是一次的成功就可以高枕無憂。如同貝佐斯在《創造與漫想》書中提到的:「這個世界要你與眾無異,千方百計把你拉向跟大家一樣,別讓它得逞。」人類本能的從眾傾向,以及社會自然而然的同質化趨勢,都需要我們自己刻意地、有意識地選擇,才能夠擺脫與眾趨同的自然發展,擁抱更加多元化的觀點和想法。
如果你想為自己的生活、家庭、工作環境創造出多元性的樣貌,可以採取以下四種策略:擁抱變化,運用教育,鼓勵遷徙,容許摩擦。
.
1.#擁抱變化
如果一個思考框架一直以來都行不通,最好的做法就是擁抱改變,試試看別種思考框架。書中舉例同性戀婚姻的推動者,把美國從1995年支持同婚的人從25%提高到2020年將近70%。以前的同志運動一直把婚姻當成是核心議題,也一直把爭取這種「法律權利」當作是重點。但是進展並不顯著。
當時那種法律思考的框架,講究的是「法律權利」,但就是沒有效果。那種框架太缺乏想像力、太唯物主義,沒有說服力。到了2000年,他們研究很多民意調查還有焦點團體的意見,想弄清楚大家到底還有什麼疑慮。他們去思考說要怎麼樣用大眾的思考模式來談。最後他們選定了一個價值觀的思考框架,鎖定大部分的人結婚的原因:「愛、奉獻、家庭」。
他們把同性戀婚姻不再當成一種自由或者是權利,而是對於愛的表達與承諾。他們漸漸的讓大家知道,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框架,而且都同樣正當。到了2011年,第一次出現的黃金交叉,支持的人數正式超過了反對的人數。根據調查,只有14%的人會說這是一種「自由」,而有32%的人會說這是一種「愛」,是一種人類的情感。最後在2015年聯邦最高法院正式裁定的用憲法來保障同性伴侶的結婚權利。這並不是強迫民眾接受某種特定的思考框架,而是讓各種不同的思考方式能夠共存。
.
2.#運用教育
要建立起多元的思考框架,從教育著手是非常有效的模式。美國有一個很有趣的研究,就是去看美國的白人父母和黑人父母怎麼跟孩子談論種族。發自內心一片好意的白人父母,通常不會去刻意談到種族議題,因為他們相信「種族色盲」這種做法比較能夠讓孩子避免成為種族主義者。
另一方面,黑人父母卻常常和孩子討論種族議題,在他們看來,這種種族色盲的做法就是在故意忽視各種明顯的歧視現象。例如逛超市的黑人被懷疑是小偷,開著車子卻無緣無故被警察攔下來,黑人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強調看到「種族的各種顏色」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影響。
最後,這些社會學家發現,種族色盲的框架正好是種族歧視的主要來源,白人父母雖然出自於好意不想強調種族之間的差異,但也在無意之間,否認了有色人種遭受到歧視的真實狀況。這種教育方式忽略了差異,抹去了多元性。要培養多元的思考,就必須認識到差異的存在,承認仍然存在的落差。
.
3.#鼓勵遷徙
如果我們能夠鼓勵遷徙及流動,人們會把自己的文化和思考方式帶到別的地方,促進融合和變化。曾經有學者研究各個區域和城市的經濟成敗因素,發現了這些地區成功背後的原因有三個主要的因素:「科技、人才、寬容」。作者認為,「寬容」是其中最關鍵的一項,那些現在最開放的地方,經濟表現就最好。因為這些地方有更大的思考地圖,會讓人能夠放手冒險,這也是思考框架多元化所造成的經濟紅利。
像是美國被譽為一個民族「熔爐」,但是最近比較像一個「燉湯」,也就是讓裡面的好料都還維持各自的形狀。像是韓國人會住在洛杉磯的韓國城,華人會住在舊金山的唐人街,拉丁美洲的族群住在德州南方,古巴人住在佛羅里達州,巴西人就住在波士頓。雖然這種文化融合的速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快速,但是不同的文化激盪之下,也為美國社會注入了很多元的觀點和看法。
.
4.#容許摩擦
把社會上的摩擦,看成是這個社會的優勢、而非缺點。作者說到:「如果在社會裡面維持思考框架的多元化,確實會讓人們彼此之間感覺到不安很衝突,就是因為大家要看到彼此的不同,而且還要可以彼此互動。但畢竟,大家觀點不同、意見相對,本來就是正常生活該有的模樣。」
哈佛法律學院的昂格(Unger)教授認為,如果要讓政治進一步的去中心化,就必須要用一些反事實的模型來做思考。他說:「當社會很果斷地沿著一條路前進的時候,應該要多方下注,以避免損失,也就是要允許在特定的地點或部門,跳脫一般的解決方案,實驗看看不同的國家走向會怎樣。」
昂格鼓勵讓社會充滿摩擦,也鼓勵教育上面要用辯證式的討論方式,不要讓社會被束縛在單一的版本,而是可以嘗試其他的社會組織方式。運用和擁抱多元的思考框架,才能擁有多樣化的各種策略,再從中選取適合的方案。
.
【對思考框架保持警覺】
這本書告訴我們,幾乎沒有錯誤的思考框架,只有不適合某種情況的思考框架。而且各種框架應該要有共同存在的權利。但是作者們提醒我們要保持一個警覺,他們說:「唯一要注意的是,這種慷慨的態度要有一個前提,也就是說:『唯一』的一種錯誤的思考框架,就是拒絕其他的思考框架。」
要讓框架多元性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各種框架可以彼此競爭、互補、對抗、共存。然而,如果有某一套思考框架的目的在於完全抹煞其他框架的存在,這就是不可被接受的。所以作者們才說:「如果你聽到有任何人或團體,說只有自己的思考框架放諸四海皆準,只有自己說的是真理的時候,千萬別相信。」
.
【後記:拓展想像的邊界】
如果說另一本我很喜歡的《超級思維》那本書是心智模型的「百科全書」,那麼《造局者》就像是心智模型的「使用指南」。書中有清楚的概念和步驟,讓我們了解為什麼要學習更多的心智模型,以及該怎麼樣活用各種心智模型,並且在必要的時刻推翻自己的假設,重新啟動一個新的心智模型。
這本書是今年我讀過的書裡面感到非常印象深刻,也讓我的思考方式深受啟發的。作者們把故事和理論的比例搭配得恰到好處,從一則又一則的故事和研究案例當中,會自然而然地理解作者們要帶給我們的觀點,也讓我感受到什麼叫做多元性,以及為何要擁抱差異。
從書中也可以發現,AI 並不會削弱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反而是增強了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因為 AI 無法自己建立思考框架,仍然只能依靠人類。人類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可以處理「假設之外」的新問題,能夠把心智模型的空間拓展到可以親身體驗的範圍之外,也就是能夠做到抽象與推理。人類只靠著極少數的資料,甚至是完全沒有新的資料,就能夠適應全新的、過去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情境。
作者最後提醒到:「這是一個救贖也是一個警訊:一個人如果擁有建立思考框架的能力,就會保有價值。但要是放棄了努力,沒有辦法做好這件事情,就會失去現在人類的特權地位。」我們能夠想像的邊界,就是我們世界的邊界。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rRI8Kg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FRAMER
使用期限:8/15~8/21
.
感謝 天下文化 提供贈獎抽書
「日常活動理論家庭暴力」的推薦目錄:
日常活動理論家庭暴力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530紐約時報
*【抗議活動在全美持續,明尼阿波利斯正處於宵禁中】
白人前警官Derek Chauvin殺死非裔民眾George Floyd,被判三級謀殺罪,明尼阿波利斯抗議不斷,市長宣布宵禁,但民眾仍在街頭聚集表達不滿,示威者並至亞特蘭大CNN總部激烈抗議,成千上萬的抗議者聚集在全國各地的城市,有抗議者衝進紐約布魯克林巴克萊中心外圍,用塑料水瓶,碎屑,催淚瓦斯和狼牙棒攻擊,而警察則以催淚瓦斯欲控制民眾,紐約的緊張局勢持續了兩個晚上。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29/us/minneapolis-protests-george-floyd-death.html
*【司法部懷疑員警濫用職權案發誓要調查佛洛德的死因】
司法部長巴爾將明尼阿波利斯非裔George Floyd的死稱作是“令人痛苦的”和“深深的困擾”,該名白人警官跪了近九分鐘,司法部表示,聯邦調查將很快對他的進行殺人案的調查。巴爾在一份聲明中說:“我有信心伸張正義。”全國各地的抗議者譴責警察Derek Chauvin的行徑,週五他被地方當局指控犯有三級謀殺和過失殺人罪。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29/us/politics/justice-department-civil-rights-george-floyd.html
*【川普”搶劫”和”槍擊”的言論,導致明尼阿波利斯的暴力危機升級】
川普總統向明尼阿波利斯的抗議者發出了暴力最後通牒,並以一種嚴重分裂的方式將自己捲入了明尼阿波利斯的危機中,他攻擊了該市的民主黨市長,稱軍方可能使用武力鎮壓騷亂。川普用”當搶劫開始時,槍殺開始”等字眼,激怒了明尼蘇達州等地民眾強烈抗議,他的總統競選對手拜登呼籲川普別對美國公民施暴,此刻不是鼓勵暴力的時候,而總統在推特上推文,被推特標上了”美化暴力”的標籤。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29/us/politics/trump-looting-shooting.html
*【譴責中國,川普取消香港優惠待遇,並且宣佈退出世衛組織】
川普總統說,將“開始”結束美國政府與香港的特殊關係,包括貿易和執法,同時他將退出世界衛生組織,作為對中國進行進一步的制裁。但是川普總統對行動的速度和範圍還不清楚,他的談話留下了許多疑問。川普發表講話後,股市上漲,但投資者仍擔心總統會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採取更嚴厲的措施。北京或香港的官員沒有立即回應。國營媒體《環球時報》社論表示,川普的舉動只會加強中國的立場,並使人民進一步團結起來對抗美國。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29/us/politics/trump-hong-kong-china-WHO.html
*【北京仍呼籲合作,但已加強抗衡美國的決心】
中國無視來自華盛頓的威脅,制定了一項計畫,將禁止香港任何被視為具有顛覆性的異議行為,進一步剝奪了這片二十多年前從英國收回的領土的自治權。不過,儘管該計畫獲得了中國最高立法機構的批准,中國官員也將美國嘲諷為一個專橫的干預者,但李克強總理仍舊保持著一種和解的口吻。在不對美國的要求做出讓步的同時,他呼籲兩國保持緊密的貿易關係。在香港和其他問題上的衝突顯示出,在面對一個日益強大的、正與日益激進的川普政府鬥爭的中國時遭遇的困境。鑒於巨大的經濟利益,中國領導層不願毀掉與美國的關係。但他們也不願退縮,這反映出北京的鷹派和更溫和的力量之間的分歧。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00529/china-united-states/
*【遭受疫情重創的紐約市終於走向重新開放】
作為全球冠狀病毒危機的長期震中,紐約市在經歷了兩個月的苦難、社會孤立和經濟困難之後,準備在一周多一點的時間內重新開放,為緩慢而暫時的復甦奠定基礎。州長Andrew M.Cuomo表示,他預計在6月8日逐步讓民眾回到正常生活。零售店可以在路邊或店內開張,非必要的建築和製造業也可以恢復,這是最初階段的一部分,可以讓多達40萬人重返工作崗位。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29/nyregion/coronavirus-nyc-reopening-dates.html
*【新冠疫情】
#儘管冠狀病毒激增,印度仍放寬限制。其冠狀病毒病例激增,使其躋身於世界上最令人擔憂的大流行地區。儘管如此,印度正在解除封鎖-專家擔心這可能是最糟糕的時刻。在該國16萬例已知病例中,幾乎有一半被追踪到四個城市:新德里,金奈,艾哈邁達巴德和孟買,這些地方的公立醫院不堪重負。
#旅游泡沫、空中走廊、雙邊邊境協議:歐洲糾结的重新開放旅游。在歐洲,後勤方面的挑戰最為艱鉅,因為在歐洲,有關放寬夏季旅行時間限制的樂觀聲明已變成一整套政策的現實。
#譴責中國,川普宣布退出WHO
#香港和美國的抗議者走上街頭,因新冠病毒有了不同。年初冠狀病毒來襲,使香港爆發的返送中條例抗爭暫停。如今,示威活動又回到了街頭,但不少人都戴上口罩甚至保持距離。在美國,冠狀疫情使大型聚會停止,但許多城市George Floyd被員警拘留而謀殺,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也可看到抗議者戴口罩,只是沒有特別保持安全距離。
#食物儲備額的增加,西班牙為850,000戶家庭提供了最低收入保證,以減輕因冠狀病毒封鎖而造成的經濟打擊。
#以色列的每日案件激增,從而有可能恢復封鎖。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29/world/coronavirus-update.html
*【測試是打擊冠狀病毒的關鍵對嗎?日本還有其他想法】
隨著世界試圖控制冠狀病毒並擺脫癱瘓的束縛,公共衛生官員重複了一句口頭禪:“測試,測試,測試”。但是日本走了自己的路,安倍晉三說:“通過以獨特的日本方式行事,我們幾乎可以完全結束這一波感染浪潮。”他補充說,他所謂的“日本模式”提供了一條擺脫全球大流行的道路。不過,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日本的成就,批評人士說,日本低估了冠狀病毒的死亡人數。日本沒有進行廣泛的測試,而是將重點放在通過接觸追踪迅速遏制小規模爆發。它沒有對日常生活施加嚴格的限制,而是將重點放在教育人們關於諸如社會疏離等措施上,並溫和地促使他們遵循。該國相對較低的死亡率,其理論範圍涉及文化屬性-廣泛戴口罩,經常洗手,幾乎沒有像擁抱和握手這樣的身體問候-只是運氣。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29/world/asia/japan-coronavirus.html
日常活動理論家庭暴力 在 兔子推推x深層按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眼睛] - 問答問題(二) #長文慎入
問題:
生活在高壓環境會讓五官肌肉緊繃,長期下來是否可能會傷害到眼睛,問壓力與近視的關係?
如果是孩子,家長可以怎麼協助放鬆呢?
本來想要查找資料,解釋眼睛的原理與脈絡。
看了許多篇文章、報導及少許論文之後,發現看了好像幫助不大,大略上都是談少用電子產品或多紓壓多親近大自然等,所以,反過來從實務回推思考,或許在日常生活中,還有更多應該注意的地方。
-
為什麼在高壓的環境底下,會顯現五官肌肉緊繃呢?
「長期在壓力環境造成腦神經緊繃,顯現在五官。」
原理的順序大致上是遇到壓力,造成神經緊繃,逐漸腦內增壓,壓力升高令頭骨緊縮,緊縮拉扯至顱骨錯位。
當錯位逐漸開始造成腦部循環變差,甚至使神經管道受限或壓迫時,又回頭過來,因為循環變差,導致肌肉僵硬,產生睡眠障礙,更無法有效的在睡眠中放鬆與修復,乃至於慢慢因為廢棄物過多令大腦生病,思想與情緒均難以控管。
關鍵還是「長期」!
如果只是短期或突然的壓力,最多造成一陣子的情緒波動或表情變化而已,必須是長時間處在壓力環境,或者非常深刻的影響,例如:創傷。
身體現象可以做為壓力過高的判別,例如:肩頸緊繃、全身緊繃、眼睛乾澀、嘴唇乾裂、下顎緊咬、頭痛、偏頭痛、頭漲、鼻腔塞住等,其中的部分致因可以試著從腦神經緊繃的方向思考。
先不要緊張,這年頭誰沒有壓力?誰肩頸不緊繃?
問題是。
你有沒有辦法意識到壓力?
你能否紓解這些壓力背後的問題?
你能夠常常感覺到輕鬆與舒適的身心嗎?
能夠先意識到,然後調解它,或者遠離,只要能夠時常令自心放鬆即可,遇到壓力,察覺,處理或不處理,放鬆。
你說:「沒辦法。」
沒辦法的話,某些問題會越來越棘手。
沒辦法也得想辦法,找出辦法,慢慢解決。
肩頸以下的緊繃會影響睡眠品質,令身體的能量越來越差,越來越能修補,像是電池快速老化,充電變慢,電容變少,續航變短。
頭痛、偏頭痛或下顎緊咬等,會嚴重的影響心情,思考不順暢,容易緊張與焦慮,甚至易怒,生氣又造成腦神經與肌肉雙重的緊繃,痛症又更加不適,陷入惡性循環。
最主要的致因是「內在壓力」,而不是外在壓力。
外在壓力僅只是促發內在壓力,如果當事人沒有感受到,或者,經由特殊的修煉可以化解,如:轉念。因此,偶爾也可以見到在環境極端艱難的處境,仍然健康的長大或安然無恙。
-
終於,要談「眼睛」了。
這部分比較科普,專有名詞不需要查詢,從實務經驗裡面聊聊,直接忽略專有名詞都可以讀得懂。
眼睛的周遭,由額骨、蝶骨、顴骨、篩骨、淚骨等幾塊骨頭組合而成,此處以功能分類,額骨與意識有關,蝶骨掌管中樞與平衡,顴骨與咬合相關,篩骨及淚骨則與情緒息息相關。換句話說,眼眶部的週遭匯集了幾乎大部分的顱骨板塊。
通常用眼非常出力的人有「過度專注」的現象。
換句話說,滿「執著」的。
伴隨著憤怒,悶氣,悲傷,忍耐等諸多情緒,由於每個人的個性與體質不一樣,而有不同的情緒表現與身體反應。
以成年人來說,至少要先觀察以下幾點:
一、平衡:
1、生活是否平衡?是否過度忙碌?是否過勞?
2、是否承攬過多他人的議題?
二、意識:
1、平日所見所聞都是什麼?
過多負面訊息,例如:新聞與政論節目。
過多使腦神經不正常放電的資訊,例如:驚悚恐怖的影劇,暴力、恐懼與惡意的環境。
2、造成負面心理影響的行為。
例如:抱怨、批評、說謊、傷害他人、不珍惜或破壞物品等。
三、情緒:
1、是否長期沉浸在某種情緒或環境裡?
2、最容易引發情緒的人事物有哪些?如何改善?
四、健康:
1、空氣:是否處在潔淨與安適的處所?
2、陽光:是否按時起居、外出和時常運動?
3、食物和水:飲食知量、來源和料理方式。
以孩子來說,以上幾點可以由家長觀照。
給予平衡的生活條件,不過度優沃,也不至於過於辛苦。
有意識的減少負面訊息的刺激,包含資訊與情緒,玩電動遊戲絕對比看政論新聞或聽父母吵架來的健康,大人的問題大人自己解決,減少情緒化的行為,避免把情緒宣洩在家中和孩子身上。
來自於成年人(尤其父母與老師)言教與身教的衝突,教導與行為不一致是最負面的心理影響,例如:要小孩不要玩電動,自己一直滑手機;叫小孩認真唸書,自己從不讀書;規定小孩要有規律的作息,自己的生活卻亂七八糟;教導遵守交通規則,自己卻常超速;或者,過多的批判,卻沒有建設或實質的建議與結論。
但是,孩子有可能不擅於表達,加上觀察與協助。
觀察:
先「找對比」點(如:上學前與放學後),看看哪邊不一樣,行為,睡眠,言語等;再「找情緒」,看看哪邊有反應,回頭再找孩子遇到的人事物,在學校的環境,老師的個性與品格,同學的家庭與身心狀況等。
協助:
提供豐富的人生選項,不是只有課業或眼前的生活,還有各式各樣的可能,例如:關注他人、友愛環境、親近自然等。
一個人「眼界」開闊,「視力」也不可能太差。
換個說法,不容易太過執著,不過度用力,也不會只專注眼前,當然就能看得遠,看得清晰,很難近視。
留意身體的循環,眼睛是神經末稍最純淨的組織,理論上是不太會生病的設計,只要小孩睡得好、吃得下、排得出,加上很有動力,也常常在外活動,就不會有太多的問題,就連成年人也是如此。
固然,不過度使用眼睛是保養的方法,但真正的關鍵並不是眼睛的使用方式,只要有使用就會有傷害,跟肌肉一樣。
可是,偏偏又不能不使用的時候,更應該注視的是,造成腦神經壓力的根源,以及,身體的修復機能是否良好與眼睛週遭的循環代謝是否順暢。
家長最難的協助,還是在經濟條件,家庭關係,情緒控管,生命議題。
經濟條件最基本容易滿足,夫妻是否合諧,情緒能否內斂調合,是日常生活的考驗,而生命的議題則是心與心的關係,在不言而喻之間發生作用,家長的生命是否修煉或經營出安定、肯定、完整、快樂、喜悅、愛、自信、踏實、誠信、善良、溫暖等正向特質,並能夠多一點照顧、陪伴和愛才是真正的協助,生命是用愛與陪伴澆灌出來的,從來不是用金錢可以買到。
很多人終其一生,不要說全部解決,光是意識到少數幾個問題,或鬆動少數幾個就非常的了不起。
簡單的說,家長自己要先夠放鬆,家長放鬆,孩子也會跟著放鬆,如何讓孩子放鬆?你做什麼放鬆就做什麼,出去玩,做自己喜歡的事,跟放鬆的人相處,親近自然,有些人讀書可以放鬆,有些人運動可以放鬆,每個人適合的都不一樣,但是,興趣可以培養,人生值得探索。
不過,也不用太擔心,兒孫自有兒孫福,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也有很多的案例是在惡劣的環境,長出絕美的姿態,反而過於優沃的生活與過多的協助也有可能限制了另一種可能,自然就好。
「以孩子為師,因教養而令自己變得更完整。」
我認為,這麼想,就可以了。
日常活動理論家庭暴力 在 由日常活動理論探討情境犯罪預防策略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該論文是徐思勤於107年畢業於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之碩士... 《 基層佐警於家庭暴力案件處理過程中之壓力評估及因應研究-以臺中 ... ... <看更多>
日常活動理論家庭暴力 在 可憐貓的犯罪學49生活方式暴露理論+日常活動理論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可憐貓的犯罪學49生活方式暴露理論+ 日常活動理論. 8.2K views · 5 years ago ... 可憐貓的犯罪學50 暴力 循環+犯罪鐵三角等理論. 監獄喵•6K views. ... <看更多>
日常活動理論家庭暴力 在 [新聞] 解放軍分析師路易斯:中國內部壓力不會- 看板Military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原文來源:
https://bit.ly/3r2TYFx
原文摘要:
解放軍分析師路易斯:中國內部壓力不會轉為侵台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維爾紐斯8日專電)中國經濟下滑、社會不安,令人擔心會否藉攻台轉
移內部壓力。以追蹤解放軍空軍擾台數據而知名的國防分析師路易斯(Ben Lewis)接受中
央社採訪表示,中共短期內沒有攻台可能性。
專長於開源情報(OSINT)分析、以台海安全及解放軍活動為研究重心的路易斯,是在今天
應邀出席世界台灣同鄉會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辦的論壇後接受中央社採訪。
他說,雖然中國內部有些問題,但北京明白攻打台灣的代價太大,包括政治、經濟、人員傷
亡的代價,「我看不到解放軍立即發動攻擊的跡象」。他認為主因是解放軍目前還無法達成
武力統一台灣的任務,軍事訓練、整合作戰力都不足,「攻打台灣會是他們史上最複雜的戰
爭,他們還沒準備好」。
不過中國既已在軍事上投入巨資,國防經費在全球僅次於美國,何以準備多年卻仍未準備好
?
路易斯解釋,解放軍確實花了很多錢買新武器,但不代表他們能正確使用,上一次中國打仗
是1979年入侵越南,以蘇聯的軍事模式為依歸,距離現代化非常遙遠,2015年解放軍才從蘇
聯模式轉向西方模式,就算花了大錢,也需要時間學會好好運用。
他強調解放軍並無實戰經驗,不像美國最近數十年已打了不少戰爭,且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
部隊的表現也不好。即便今年4月解放軍的大型跨軍種聯合演習,結果也遠不如他們的預期
。
「我相信解放軍會樂於宣傳『準備好了』,但攻打台灣所需的規模,以他們目前的訓練還遠
遠不及。」
雖然美國情報系統推估的中國侵台可能時間在2027年左右,但路易斯認為「在習近平第3任
內我也覺得不太可能(攻台),這是基於解放軍發展的趨勢來看,第3任還不會準備好」。
他說,當然有可能即便解放軍還沒準備好,但發生擦槍走火或是政治因素讓習近平下令,但
這是非常極端的狀況。
「台灣在美國已是家喻戶曉,中國很清楚若攻擊台灣,
等於跟美國打,也許還要跟日本、菲律賓、澳洲打,那會是場大戰,中國完全還不到能面對
這種情況的地步。」
不少專家分析共軍封鎖台海的可能性,路易斯認為不太合理,
「因為只要一封鎖,美國就會來,美國無法接受(台海)封鎖,解放軍要不讓美國通過、封
鎖被破解,要不就得攻擊美國,承受更麻煩的後果」。
他認為封鎖台海是美國重大關切的利益,而中國軍力還沒準備好面對美國。
另一種台海危機劇本則是解放軍發動無預警攻擊,路易斯認為有理論上的可能性,
但調動大批部隊會有跡可尋,就像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前的部隊移動被美軍掌握。
以台海而言還會有海岸防衛的調整等跡象可觀察,因此開戰前的準備不會毫無預警。
例如4月中共針對台灣總統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面而舉行3
天環台軍演,根據他的研究,這場大型演習前就讓解放軍花了18天準備。
他預測未來5年最可能的狀況是,解放軍持續做現在做的事,
包括非常積極的在台海、南海獨斷獨行,發展能力、訓練部隊、模擬封鎖,不放過任何對台
灣展現肌肉的機會。
「不過明年選舉時或許會低調些,因為從過去經驗來看會有反效果。」
雖然短期尚無迫切危機,但他提醒台灣仍應擔心,「因為中國的威脅正在升高,中國正在持
續補足能力缺口,拉大(兩岸軍力)差距」。
他贊同台灣提高國防預算,「但更重要的是錢怎麼花、買什麼樣的軍備才是對的」。
他也指出,未來還有一個挑戰在於解放軍對台灣周圍的侵擾已常態化,可能會在日常課表裡
穿插大規模的各種演練,使得預先判別是演習還是攻擊會愈來愈困難。
但無論如何,台灣愈早準備,當危機真的發生時才愈能夠因應。(編輯:徐睿承)1120909
心得感想:
這標題下的不太好
應該是説專家認為解放軍現下的實力還不足以進攻台灣,面對美菲日等國家的反擊。
而台灣現在進行的軍事改革也是看準了這種空檔抓準時機以應付
未來解放軍有一定的程度時擋下第一擊吧?
注意事項:請注意版規內容。
--
Sent from my motorola moto g(50) 5G
○ PiTT // PHJCI
--
╬信基督得美國大魔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0.138.1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94216756.A.8F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