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哪種上班族能夠歷劫歸來?]
這幾天新聞報導不斷跳到眼前,最熱門的關鍵字當屬「微解封」三個字,也就是有些店家會有限度地開放室內營業,有些則還在禁止中。醫界專家從數字來看,認為台灣的疫情目前是有緩解趨勢,可以試試微解封;但是前立委郭正亮的說法是,政府其實還不願意微解封,但是不得不,因為經濟撐不下去,必須—
「與經濟妥協。」
昨天晚上回家看到一封市府財政局的來函,我電會計師了解詳情,他說這是紓困方案,重點有兩個,營業所得稅打折,並延緩三個月繳交。而我早就交了,於是跟會計師問起最近企業的狀況,他只說兩個字:「很慘!」講了三個例子,看來就是瀕臨倒閉。我心一驚,倘使老闆都難熬了,員工還能過得了嗎?
主計總處五月份的失業調查,調查期間是5/23至5/29,正好是5/15三級警戒開始的第二周,工商時報的社論指出,這波至少創了五個紀錄:
1. 💚就業人數一個月之內驟減12.6萬,創歷年同期最大減幅
2. 💚失業人數月增5.4萬,創歷年同期最大增幅
3. 💚失業率升至4.11%,創七年半最高
4. 💚非勞動力月增6.2萬,創歷年同期最大增幅
5. 💚週工時未達35小時的就業人數單月劇增60萬,前所未見
工商時報綜合這些現象說,這波疫情對台灣社會的衝擊不僅巨大,而且迅猛,其迅猛甚至已超過2001年網路泡沫時期、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年代。
針對這五個破紀錄,我看到疫情這股大浪,至少出現兩個淘洗的現象:
1. 💚突然失業者,有可能被洗成長期失業者:
在疫情期間找不到工作,索性不找工作,變成非勞動力。如果疫情拖長,不及時解封,這些人有可能成為長期失業者,再也不外出求職,變成家庭的負擔,或是影響整個家計。
2. 💚有工作者,有可能被洗成低工時者:
單月劇增60萬人的工時低於35小時,包括放無薪假﹑或是減少上班日等。短期來看,將影響到收入;長期來看,有可能從全職工作轉變成兼職或零工,收入不穩定。
不論哪種現象,都指向一個事實,每次的天災人禍,都是一場洗劫!而且恰恰跟羅賓漢的劫富濟貧模式相反,被洗劫的是弱勢族群。
疫情延燒一年多,雖然前一年台灣表現優異,但是仍有人被波及,算是小劫,也夠讓我們看到—在真實世界裡,能夠歷劫歸來的是富人,事後還會出現反彈式的財富爆增;但在光譜另一端,遺憾的是弱勢族群不少再也回不來,而是沒入黑暗的背景中,聚光燈下的舞台再也不見他們的身影,成了被遺忘的一群人。
這次的疫情,反映的是一樣情節。因此歷史不斷都在重演一個殘酷的事實,社會是朝向M型結構發展,正如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上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這種馬太效應促使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而天災人禍加劇它的速度,以及不可回復的傷害。
最近有家全球知名企業請我去談「在家工作」,列出同事的10大困擾,我看了看不禁感嘆:「典型的中產階級煩惱!」比如線上開會沒法露臉說話,會讓人容易誤會自己的語氣聲調是不友善的;或是一個人在小套房工作一整天,寂寞孤單﹑心情低落……這些微情緒若是給疫情期間失業者看到,大概只想吶喊:
「來,我跟你換!給我工作,我不怕煩惱。」
這次疫情,誰是被洗劫者?依照我的觀察,首當其衝是這四類上班族:
1. 💚小公司或小店家的員工
--因為公司的財務不夠堅實,一陣風吹來就會倒,而覆巢之下無完卵,第一個被波及的就是這群上班族。
2. 💚凡是需要與人接觸的上班族無不遭殃
--像是餐廳的服務生﹑百貨公司的櫃姐等,店門都不開了,哪有班可上?就算上了,沒客人上門,哪有業績?
3. 💚在無法數位轉型的行業或店家任職的上班族
--數位轉型需要設備與能力,老闆年紀大﹑營運模式傳統﹑規模小的公司行號,在這次疫情的應變力一定差。
4. 💚原本是非全職的員工
--包括工讀﹑時薪﹑兼職﹑外包﹑派遣等,在公司遇到經營困難或生意驟減的時候,是第一波用來調節人力。
今天看新聞報導說,疫情讓全球失去2200萬個工作,可怕的是直至2023年,也就是即使2年後都未必能夠恢復疫情節的工作機會水準。這四類上班族原本就相對弱勢,在這一波疫情,又是第一批被洗劫的一群,還要有心理準備,必須再苦熬2年!但是2年後,老了2歲,就業優勢再面臨扣分,你能說不慘嗎?
但是這也讓我們明白一件很重要的事,過去我們在找工作時,只看企業規模大小﹑薪水高低﹑前途發展看好或看壞,以後我們必須要再多加一個條件,看這家企業的數位轉型能力強弱。同樣是餐廳,數位轉型能力強的可能還業績成長,弱的則拉下鐵門不開了。而我們個人,也要加強數位能力。
目前一般上班族頂多做到數位科技的使用能力,但是更強的人是能夠幫助公司做數位轉型,像是網路營運﹑數位行銷。
我有個學生在一家公司做秘書20多年,整家公司從原本有13個秘書到後來只剩下她一個,可說是危機四伏。她來上我的斜槓班,學習自媒體經營,以及個人品牌經營,後來又學習影音剪輯。有一次公司需要拍影片,他自告奮勇幫忙做一支,總經理看到她的亮點,把他調到行銷部大大重用。
未來的人流在哪裡,我們就往哪裡走,因為它是錢潮流動的方向。而人流會在線上,上班族想要存活下來,就必須數位轉型,除了熟悉使用數位科技,也要擅長數位營運與行銷。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受益,請留言+1,我繼續努力寫!
攝影: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吉仔冰GiABin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廖人帥,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漫遊者Space Traveler形象影片故事概念】 一個龐大的“太空製藥”公司使用了“漫遊天眼”虛擬實境控制了全人類,而當中少數擁有破解天眼的駭客們,被太空製藥公司列為追捕對象,其中又以“漫遊者”為反抗代號。漫遊者反抗組織中的男主角本身擁有破解漫遊天眼的特殊能力,在太空製藥公司設置的矩陣陷阱中...
「新約企業」的推薦目錄:
新約企業 在 工商時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6/9一分鐘強弱勢股】
✓高端疫苗(6547):漲幅9.87%,即將進入二期解盲,且通過機會高,股價連拉兩根漲停。
✓寶齡富錦(1760) :漲幅9.86%,疫情延燒科技業,政策開放企業快篩,獲科技大廠訂單。
✓IKKA-KY(2250) :漲幅9.86%,5月營收2.92億元,年增27%;預期6月出貨將大增。
#高端疫苗 #寶齡富錦 #IKKA-KY #正德
新約企業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過去24小時 5.28 巴西/美國 🇧🇷🇺🇸】
「為什麼又是你?」全球運動品牌龍頭Nike對《華爾街日報》坦承,去年夏天突然無預警解約合作15年的當家代言人——巴西足球巨星,內馬爾(Neymar)——是因為內馬爾涉嫌在紐約「性侵Nike員工」,後續卻拒絕配合內部調查,因此在嚴重違悖企業道德守則的狀況下,Nike只能直接終止巴西10號的代言合約。儘管Nike所爆出的性侵醜聞,已是過去兩年來,內馬爾第2起涉入的強暴風波,但內馬爾團隊卻仍堅稱無辜,反控這一切只是又一起「骨肉皮仙人跳」。但已知的事發經過究竟是什麼?內馬爾怎麼又出事?Nike為何又選擇沉默10個月,一直到今天才說明解約背後的控訴原因?
.
《華爾街日報》的獨家調查,針對的是2020年8月,內馬爾的頭號贊助商——Nike——突然在無預警也無說明的狀況下,突然宣布「即刻解約內馬爾」、提前終止尚有8年的高額贊助合約。
.
由於內馬爾從13歲出道開始,Nike就一直是他最重要的獨家贊助商;在內馬爾成為巴西10號球衣的持有者後,Nike更是把他拱為國際看板的一級人物,是繼葡萄牙的C羅之後,Nike在全球市場持有的「二號足球旗幟」——正因如此,Nike去年的突然解約,也讓各方球迷、贊助商、公關單位感到極度不解又錯愕。
.
面對Nike的突然解約,內馬爾團隊也非常乾脆的接受分手,並在兩個星期內改與Puma簽下新約;但過程中到底與Nike發生了什麼事?內馬爾只低調表示:「雙方分手自然是因為各自的商業考量。」一直到《華爾街日報》取得內部文件、並取得Nike高層的親口證實後,外界才終於在本週四確認:
.
「Nike之所以『必須』與內馬爾解約,是因為內馬爾涉嫌在2016年6月2日性侵、強迫一名Nike員工口交未遂...但內馬爾卻拒絕配合內部調查,這才促使Nike斬立決。」
.
#巴西 #美國 #內馬爾 #Neymar #性侵 #Nike #足球 #PSG #MeToo #巴黎聖日爾曼
新約企業 在 廖人帥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漫遊者Space Traveler形象影片故事概念】
一個龐大的“太空製藥”公司使用了“漫遊天眼”虛擬實境控制了全人類,而當中少數擁有破解天眼的駭客們,被太空製藥公司列為追捕對象,其中又以“漫遊者”為反抗代號。漫遊者反抗組織中的男主角本身擁有破解漫遊天眼的特殊能力,在太空製藥公司設置的矩陣陷阱中突破障礙解救了女主角,並帶著她企圖解救更多人類。
【本季11周年系列主題:漫遊者Space Traveler】
漫遊者主題雛形概念源自1984年,Gibson的科幻小說《神經漫遊者》,人們可以通過電腦空間(Cyberspace)的介面進入由機械構成的全球資料網路,將“自己的非實體意識‘映照到被稱之為‘Matrix(矩陣)’的交感幻象中”
而這本科幻小說更是啟發了“Cyberpunk”賽博朋克這個概念文化。
Cyberpunk以未來社會為雛形,加上高科技背景,所以在世界觀上,能常見到黑客、數位空間、虛擬實境、人工智慧、控制論與仿生人、都市擴張與貧民窟、反英雄、大型企業、基因工程、毒品和生化、恐怖主義等元素。 為了將Cyberpunk與OUTERSPACE服飾兩相結合,探討了OS(外太空)服飾品牌的創始源頭與多年演變的品牌符號,以此歸納整合成為系列視覺的含意與配置
例如:文藝復興達文西最後晚餐與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上帝基因/新約舊約。
【關於OUTERSPACE】
OUTERSPACE,台灣的街頭時裝品牌,由廖人帥於2007年成立。OUTERSPACE所有貨品都會寫著Made in OUTER SPACE
而不是Made in 任何一個國家、地區。
因為地球是大家的,不單只是人類所有,而國家的出現也是人們因為私人利益而產生的名詞罷了,也因為有了國家,所以產生了戰爭,國家為了方便控制人民思想,冠冕堂皇說著愛國心來整合控制大家的思想。
OS的骨幹精神其實本質面非常貼近Cyberpun所傳遞的世界觀與其獨立思考的反叛文化,透過服裝的創意概念與思維來顛覆舊有體制內的侷限,讓服飾超越服飾,形成文化與藝術創意表達的載體。
故事原創Creator,執行製片Executive Producer | 李家宇 Chester
導演Director | 石力任 Shih Li-Jen
主視覺Key Visual | 吳建龍FKWU
音樂Music | 沙羅曼蛇 Salamander
3D動畫Model Sheet | 李家宇 Chester, Kerr Hsing
後期製作與特效總監Post-Production Supervisor + VFX | 石力任 Shih Li-Jen
服裝設計師Costume Designer | 李家宇 Chester
道具設計師Properties | 李家宇 Chester
造型師Styling |李懿格 Yiko Lee
攝影第一助理Frist Assistant Camera | CHU YI CHEN
攝影第二助理Second Assistant Camera | CHENG YING CHOU
製片助理Poduction Assistant | Zi-Ching Hong
燈光師GAFFER | SyueWang
照明助手Lighting Assistant | WU,SSU-HSIEN, Liao Chia Chu
新約企業 在 新約/茂庭企業有限公司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新約 /茂庭企業有限公司, 台南市. 785 次赞· 126 人在谈论. 專營各類棧板,強力推薦環保木屑棧板(免檢疫煙燻熱處理),【蝴蝶籠】 ... <看更多>
新約企業 在 新約企業~中古巧固架 單只重量約103kg。 外徑尺寸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新約企業 ~中古巧固架☆單只重量約103kg。☆外徑尺寸:寬156×深166×高220cm。☆內徑尺寸:寬145×深160×高195cm。5組收納總尺寸:長156*寬192*高281cm. ... <看更多>
新約企業 在 [新聞]大陸遊戲業淘汰賽開打騰訊網易大贏家- 看板C_Cha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7212536
大陸遊戲業 淘汰賽開打
2023-06-05 00:57 經濟日報/ 記者
黃雅慧/綜合報導
大陸前十大的上市遊戲企業今年首季財報顯示,騰訊、網易的營收就占十家業者的八成,
顯示遊戲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新華社)
大陸官方整頓遊戲產業導致產業集中度提高,大陸前十大的上市遊戲企業今年首季財報顯
示,騰訊、網易的營收就占十家業者的八成,顯示遊戲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其餘八家
企業的遊戲業務營收都在下降,顯示給中小遊戲商生存的空間正在縮小。
第一財經報導,前十大遊戲企業第1季總營收約人民幣810億元(約新台幣3,523億元),
統整各家財報中,提到影響因素包括新遊戲上線節奏問題、老遊戲收入下滑、降本增效以
及玩家線上遊戲時間減少等。
大陸官方為防止青少年沈迷網路遊戲,自2021年8月暫停發放遊戲版號,一度造成遊戲業
寒冬。在2022年4月恢復本土遊戲版號發放。2023年以來,遊戲版號發放都維持在每月
86-88個之間,截至5月底,年內共審批433個陸產網路遊戲版號,以及27個進口遊戲版號
。而遊戲行業會否復甦或是產生新格局引發關注。
據伽馬數據4月底發布的《2023年1-3月遊戲產業報告》顯示,第1季大陸遊戲市場實際銷
售收入人民幣675.09億元,年減15%。意味整體遊戲市場收入呈現下降趨勢。
不過,大陸遊戲行業的「馬太效應」(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馬太效應最早由美國社會
學家羅伯特·莫頓於1968年提出,其名稱來自於「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正在加劇,因為大公司有更多的能力推出新遊戲,小公司容易被淘汰出局。從整體營收情
況來看,前十大上市遊戲公司中,有六家企業營收年增率下降,但僅從遊戲業務板塊來看
,除騰訊與網易,其餘廠商營收規模大都在收縮。B站和金山軟件因有多元業務支撐,還
能勉強維持年增率增長。
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姜驍瀟分析,遊戲行業相較於2022年復甦跡象相對明顯,第1季春節
期間是遊戲公司重點發力的時間,但2023年作為後疫情時代的第一個春節有其特殊性,全
國大部分人選擇返鄉探親等活動,線下活動占據春節大多數時間,另一方面,大部分市場
被已有的巨頭遊戲占據,而對於中型的遊戲公司,新遊戲上線仍需要時間,也導致營收進
一步出現下滑。
遊戲兩大巨頭收獲頗豐,網易遊戲相關業務在2023第1季的營收年增7.6%;騰訊遊戲在第1
季年增10.8%。
難怪騰訊網易一直買國外工作室一直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5.32.20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85928549.A.9B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