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唯一「鈔票市場」- 哈爾格薩 Hargaysa
今天沒有美麗的風景,只有滿街的鈔票
哈爾格薩為索馬利蘭首都,位於非洲東北之角,亞丁灣的對面即是葉門。我是從吉布堤申請該國簽證並搭乘十幾個小時的吉普車來於此(真心推薦搭飛機)。
哈爾格薩最出名的景點,應該就是郊區的新石器時代岩石壁畫,但對我而言首都大街上的「賣錢」市集,令人感到新鮮。
成綑鈔票磚頭,如同商品擺放在地上,由於該國政府對鈔票交易不禁止,索馬利蘭的經濟狀況不佳,民眾對國家貨幣沒有信心,因此大眾都喜愛兌換國外貨幣,也就形成了「鈔票市場」這個獨特的景象。
在住宿和餐廳結帳時,通常可付當地貨幣或美元,沒有公定匯率,一定有誤差,所以結帳時我兩種貨幣都會問,那個便宜付那個。
另外這國家信奉伊斯蘭教,滿嚴格的,因為我穿著五分褲到膝蓋的短褲出門,都有路人叫我要改穿長褲,雖然我問了飯店經理,他說男性穿短褲沒問題,但就是尊重當地囉。
#附圖照片為首都市中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水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主要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
新石器時代 交易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紡織的故事 |
巴黎不打烊是一個多元的頻道,從法國時事、地方大小事到家庭小孩、貓狗寵物都能寫上一篇。上次跟大家分享織品原料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紡織的故事。
除了從事紡織產業的朋友,我們平常很少會去想到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的布料是怎麼來的。而我個人因緣際會,曾經在日本新瀉這個號稱雪國的地方,受邀參觀當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越後上布」的製作。這種用極細的苧麻傳統紡織,最後利用雪和太陽產生的臭氧天然漂白工序,又稱雪曬的「越後上布」跟這個地區出產的米一樣,都是越後之光。
人類從發現火,開始熟食,也開始用動物的皮毛保暖。根據考古學發現的第一塊由經緯紡織的布料,是在土耳其和巴勒斯坦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一塊布的發現,證明人類發展從此除了從動物身上掠取皮毛,也有自行製作的能力。人類經過幾千年的努力到了青銅器時代,大約西元前一千四百年左右出現了第一台直立式紡織機,再到中世紀中國人發明了腳踏板,至此人類的紡織史都進步緩慢。
食衣住行,衣排在食的後面,自然是我們人類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古老而傳統的產業。所以相關的神話傳說也不少,在亞洲有被偷看洗澡的織女、用自己身上的毛織布的白鶴等等。此外在戰亂時間,「布」和「糧」曾經是市場上交易的重要物件,以前我父親在戰亂時去北京念書,身上帶的旅費除了黃金,就是麵粉和布匹。
好吧,我們再回到紡織的歷史,歐洲人在18世紀工業革命後發明了織布機,完全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原本要很久才能完成的手工織布,在機器化之後效率大增,降低了布料的成本,讓更多人獲得保暖。手動經緯紡織與機器紡織之間的差異所造成的社會變革,造成歐洲貧富懸殊的差異日增。甄嬛女星孫儷主演的「那年花開月正圓」也反應出中國最初引入西方織布機而改變市場結構的故事。
而在歐洲工業革命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台稱為「雅卡爾的織布機」,這是人類史上首台可以設計布紋的織布機,利用預先設計好的卡點操控機械編織出想要的圖案。它不但在織品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它的卡點設計可以說是後來的電腦程式設計之母。
好吧,廢話說了這麼多,就是要跟大家說,在現代紡織機器快速運作下,難得有像巴塞隆納織品品牌Teixidors。他們用傳統的紡織機、一針一線縫紉到最後包裝都是手工完成製作,真是讓我肅然起敬。
啊?原來這是一篇業配文?!是啊,業配文也要寫的有點內容,好好的跟大家解釋一下紡織業的來龍去脈和小歷史,不然浪費大家的時間。哈
這裡跟大家說一下,本團已經達標,還在猶豫的朋友們可以義無反顧的下單了。在這個時代,時間就是奢侈,一條手工編織的圍巾或毛毯將陪陪你美美的度過寒冬。
新石器時代 交易 在 童子瑋 仁愛新世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市政考察🔍
今天上午議會的市政考察來到中正區,主要考察大基隆歷史場景計畫之和平島、正濱地區,文化局和平島考古遺址調查進度、漁會正濱大樓修復進度及狀況進行簡報說明。👍
在和一路考古現場發現🧐了4000年文化層,一個深度約3公尺的考古發掘坑,涵蓋了從新石器時代(訊塘埔文化)、鐵器時代、清治、日治至現代等多層千年文化軌跡斷面。另外,🤓現場還發現許多台灣北部原住民舊社遺跡,出土的鐵渣、玻璃珠、印紋陶、青花藥罐等,都見證了當時煉鐵、對外貿易等生活的證據。
正濱漁港舊漁會大樓於民國23年完工,當時稱為水產館,內部設有食堂、住宿空間、理髮廳、浴場、珊瑚交易市場及貸款部等設施😎,頂樓還設有氣象觀測所,有關舊漁會大樓修復再利用工程,子瑋跟大家報告📣,工程總金額將近1億,文化局也保留許多建築特色,像是早期有許多的窗戶也都原汁原味修復完成,期待明年2月中完工後,能有嶄新的風貌與市民相見。👏
童子瑋 #仁愛新世代 #基隆市議會
新石器時代 交易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上水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主要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村落找到。上水因靠近中國大陸邊境,為大陸居民進入香港的首站,因此區內不論假日均有大量深圳一帶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在區內消費和從事水貨活動,使到區內人流和商業活動增加,為區內居民正常生活造成滋擾,上水的區內民生店鋪和小店都變成了藥房,而政府亦無積極解決居民需要,因此曾觸發多次示威而表達不滿。上水與粉嶺、沙頭角、打鼓嶺組成了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上水一帶以低地和丘陵為主,高山不多。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出版的《香港文物》,上水區內的上水華山曾出土新石器時代及兩漢時期的文物。而根據《北區風物志》(1994年)記載,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自廖族於元末由福建遷來廣東南部之後,子孫漸漸散居於今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並建成村落。傳至對風水有認識的七世祖廖南沙,倡言必須聚族而居,後代子孫方可昌盛。乃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今上水鄉老圍);號召廖氏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由於圍內村立於梧桐河之上,廖氏族人便稱其為「上水鄉」,漸漸「上水」便成了附近一帶地方的名稱。上水與粉嶺、打鼓嶺和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行政區。並在1980年代開始發展現代化新市鎮。上水發展主要是在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由附近屋邨前往鐵路車站一般都在15分鐘步行時間內。昔日,附近村民會集中在石湖墟進行交易。雖然現在上水已經發展成為新市鎮,但由於石湖墟鄰近鐵路車站及巴士總站,所以並沒有因為發展而衰落,人流反而更多。尤其自由行政策後,經常有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往來上水及深圳購買日用品和走運水貨。古洞不但是地區名稱,亦是一條村。在青山公路旁有古洞村公所。古洞村不是原居民村,大部分村民在1949年前後,從內地逃難而來,因親戚朋友的關係,定居古洞村。這位置一帶又稱石仔嶺。有那裡開廠的人表示稱為石仔嶺是由於挖到地下深處,滿地都是石仔。泥不夠肥沃作耕作。沿河上鄉路一直北行,至河上鄉排峰路交界轉入河上鄉排峰路直上,便可到達河上鄉。村公所旁邊是鄉村式酒樓,成為了村民飲茶及的士司機吃午飯休息的地方。從前由於古洞是墟市,曾有四、五間酒樓。石仔嶺花園 位於新界上水古洞附近位置,前身是英軍軍營,後來被改建成多幢 安老院 舍,由於環境清幽,因此不少郊遊人士都會到來稍息,成為了該處的一個景點 。石仔嶺花園有古洞「老人村」之稱、由前英軍石仔嶺軍營改建的石仔嶺花園,園內有十六間樓高兩層合共廿五棟安老院舍,已有十六年歷史,有近一千二百長者入住,但因政府發展新界東北而面臨「滅村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