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大家老早便預計到「海外醫生」的問題必定捲土重來。
這個問題也答過很多次了。
香港不夠醫生根本就是將問題過度簡單化。我們醫生總數大概一萬五千人,其中一半在公營機構服務,其餘的都是私家和已退休的醫生;公私營病人的數目卻是著名的「九一比例」,也就是全港九成病人都依賴公營服務。
那麼是整個醫管局也不夠醫生嗎?其實最常爆煲的只是內科、兒科,其他專科的人手也不是十分充裕,但仍尚算有呼吸的空間。反觀二十年前,醫管局沒錢請醫學生,說了句「醫生人手過剩」。現在醫生都跑到私家市場了,醫管局有錢請新來的醫生嗎?沒有的話,湧來一班醫生又會在何處落腳?
之前說提供撥款,讓醫生、護士加班。落到各部門手中,計鐘方法卻又五花八門,又諸多制約,常聽到某些主管不讓人加鐘、又說某些時間不能計數。說好的誘因呢?
醫生少,病人多,但為甚麼大家也湧到醫院呢?
其一,是大眾仍不相信普通科、家庭醫學科門診,預約方式又麻煩,收費又差不多,倒不如衝到急症室更方便。
其二,是一般門診排期太長,衝進醫院可以立即有專科跟進,又不用收費,何樂而不為?而且久病未醫,未等到門診卻又病況加劇,醫院便是唯一出路。
要說為甚麼門診排期那麼久,我們又先要回到第一點了。很多長期病患其實可以在家庭科跟進,這也是家庭醫學專科的精粹。香港卻大多不信任家庭醫學,堅持留在專科門診。另外,我們醫管局的藥物名冊分開幾欄,專科有的藥,家庭科、普通科未必會有,於是便滯留在專科門診了。
其三,是大家還未學懂甚麼叫做急症。頭痕、腳痛、皮膚癢都要來急症;心口有點不適,怕心臟病發,卻大老遠慕名從新界東去到港島西求醫,又說是急症;喘氣喘了三個月,不正常,卻何急之有?醫學院一年級也教過 CURB-65,說的就是即使肺炎也未必需要入院治療,香港卻每逢發燒也要到急症室看看。只要搭一句「有事係咪你負責」便凡事也是急症了。
再談質素問題。
我身邊不少外國回流的醫生。有西方國家的、有內地的,大都是因為家庭原因才來到香港執業。難不成人家在英美澳紐加吃飽飯沒事做,吃炸魚薯條吃厭了,要來香港感受一下當值36小時和泛亞集團的叉雞飯嗎?
工作環境不好,自然不會有人「慕名而來」工作。這個時勢、情況會選擇來香港的,會是所為何事呢?來到香港又立志留在公營機構的人,我心感佩服。借問有多少這類勇士?
齊國醫生平均考70分、秦國考生得60分、越國才子只得50分,我將科舉的合格線降至50,對齊國醫生的吸引大,抑或是越國會更多才子飛奔過來投考科舉?
會計、建築、律師,每個地方都因為有自己的本土知識,需要本地考試。來到人命關天的醫科,卻試也不考。因為人手不夠,我便要徵召全球所有自稱醫生的人。其實很多病人靠著互聯網倒轉來教醫生應如何看症,不如叫他們也來應徵?應否考試,我也懶得回應了。
左一句「醫生不夠」、右一句「海外醫生」,請問是可以解決到上述哪一個問題?千絲萬縷的問題多年來放著不解決,現在只說增加人手便會守得雲開,未免太看輕香港醫療問題了。
最後容許我加一句。香港餐飲業因疫情一片愁雲慘霧,我絕不會說一句「甭聽那些廚師、侍應、老板廢嗡」,我也希望大家不要隨便說「個班醫生亂講」。多一點尊重,討論也好像會更添一點建設性。
P.S.
消息一出,我便跟 Dr 文科生 說他可以回來工作了。
他說澳洲生活多好,為何要回來受苦。
一邊廂,我想飛到澳洲中他一拳;
另一邊廂,我反駁不了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9的網紅容海恩 Eunice Y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會於3月29日辯論無約束力議案,促請政府改善九龍東公營醫療服務。我認為,在討論九龍東公營醫療服務的時候,只考慮九龍東居民的醫療需要是不夠全面,有必要同時考慮同一聯網所涵蓋的其他醫院,以及相關地區人口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要。九龍東聯網涵蓋的醫院只有三間,是各聯網中最少,而由於將軍澳區人口持續增長,對...
新界西醫院聯網預約 在 852郵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創新高......
全文:https://www.post852.com/?p=309581
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今日凌晨,香港今日新增108人確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創單日新高,其中83宗是本地個案,35宗和早前確診的個案有關聯,其餘48宗未找到源頭。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特別指出,由於樣本太多,今日公布的確診數字僅顯示昨晚12點前的情況,現時應該有多於108人確診。
35宗與早前確診人士有關的個案,大部分是患者家人或一起聚會的人士,翠河餐廳、薀莎餐廳等群組都有新增患者,旺角稻香群組亦新增一名確診者。源頭不明的個案中,3名是的士司機,另有一名紅磡街市凍肉公司的員工確診。慈雲山,九龍灣、長沙灣、觀塘、屯門等多個地區都有人確診。
張竹君表示,近日公共化驗室的檢測壓力很大,會優先處理有病徵、醫院或私家醫生轉介過來的個案,在有多於一名患者確診的大廈收集的樣本瓶,未必可以快速得出測試結果。
她承認現時個案眾多,中心難以及時追蹤源頭,希望市民齊心,「冇咩唔好出街」。如果有病癥的話,亦不要四處走動,盡快求醫,保持衛生。張竹君憂慮情況持續的話,檢疫中心和醫院床位不敷應用,香港醫療體系崩潰。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稱,屯門眼科中心今日再多一名女運作助理初步確診,她主要負責處理醫療紀錄,本月13日起每天上午有一個半小時負責為進入中心的人士量體溫,當時身穿合適保護裝備。屯門眼科中心明日將暫時關閉,職員會為已預約的病人改期,病人如有緊急需要,可到急症室求醫。醫管局新界西聯網已為超過170名職員和外判人員進行病毒檢測,144人測試結果呈陰性,其餘正等候檢測。
#852郵報 #武漢肺炎 #張竹君 #劉家獻
新界西醫院聯網預約 在 果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特約轉播】校長「Un」腳「Un」到關節壞 依然淡定
校長唔知係咪「Un」腳「Un」得多,搞到關節有事,要排公立醫院做全關節置換術,當佢聽到要排68個月*,都仲可以保持鎮定!皆因佢有買宏利自願醫保計劃,有得揀去私營醫院同埋揀醫生,唔使等!而家買可享首年保費10%折扣^,仲可以扣稅添!
了解更多:https://bit.ly/3gXrh2I
*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 - 全關節置換預約手術新界西聯網的輪候時間 (截至2020年3月31日)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Un腳 #麥兜 #校長 #自願醫保 #宏利 #VHIS #Manulife #有得揀唔使等 #Mcdull #扣稅
新界西醫院聯網預約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法會於3月29日辯論無約束力議案,促請政府改善九龍東公營醫療服務。我認為,在討論九龍東公營醫療服務的時候,只考慮九龍東居民的醫療需要是不夠全面,有必要同時考慮同一聯網所涵蓋的其他醫院,以及相關地區人口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要。九龍東聯網涵蓋的醫院只有三間,是各聯網中最少,而由於將軍澳區人口持續增長,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求帶來頗大壓力。要改善九龍東的公營醫療服務,政府應同時加強將軍澳區公營醫療服務,包括在將軍澳南增設普通科門診、在將軍澳醫院增設婦產科服務及加強公營牙科服務等。我希望政府能夠採取更多適切措施解決醫療服務不足的問題。
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
根據醫管局網頁的資料,醫管局推行醫院聯網的主要目的,是「確保病人在同一個地區內,獲取優質的持續治療,不論病患過程中有任何需要 ─ 由發病、療養、復康以至出院後的社區護理等 ─ 都能得到優質的持續治療。要達至此目的,每個聯網的醫院運作均需理順補足,令聯網內的醫院能合力為區內社群提供全面和互相配合的服務。」換言之,在同一個聯網下的各間醫院,它們是以合作和互補的形式去服務有關地區的人口。
九龍東聯網涵蓋的醫院數目,是各聯網中最少,只有三間,包括:基督教聯合醫院、靈實醫院和將軍澳醫院,主要服務觀塘,以及新界東的將軍澳和西貢區的居民。事實上,近年將軍澳區人口急速膨脹,目前將軍澳人口已高達40多萬,未來仍會持續增加,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求將會帶來頗大壓力,所以當局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將軍澳區公營醫療服務,應對區內人口急速增長的需要。
主席,我跟將軍澳一些區議員了解過,現時將軍澳南區現時未有普通科門診服務,居民日常生病,就只有到將軍澳北的普通科門診診所求診,但原來不少將軍澳南區的居民,尤其是老人家,因為住所與將軍澳北的門診診所距離較遠,他們不想長途跋涉、花大半日時間,所以寧願有病都唔睇醫生,結果有長者因此小病變大病。所以,將軍澳居民希望當局盡快兌現過去承諾,在將軍澳南增設普通科門診,為居民提供應有的公營醫療服務。據了解,當局已於將軍澳第56區預留用地,供基層醫療服務長遠發展之用,希望當局加快在這幅預留土地上興建普通科門診診所,回應居民訴求;同時亦希望當局增加將軍澳現有普通科門診的名額,以及優化和提升現有的門診電話預約系統,相信對紓緩九龍東聯網的普通科門診的壓力會有不少幫助。
此外,將軍澳醫院原來的設計是可以提供婦產科服務,但多年來因為人手不足,所以至今只能提供婦科,產房服務仍然欠奉,將軍澳區的孕婦要生小朋友,往往要到聯合醫院生產,不但對將軍澳區年輕夫婦帶來不便,同時亦增加了聯合醫院婦產科的壓力。
同樣情況,將軍澳區居民要睇牙科門診,只可以選擇到西貢方逸華牙科診所或觀塘賽馬會牙科診所求診,雖然是跨區,但對於將軍澳居民來講,西貢和觀塘的牙科診所已經是最近的選擇。不過,由於牙科門診名額有限,所以將軍澳居民包括不少長者,他們要成功接受牙科門診服務一點也不容易。
事實上,現時本港的公營牙科門診服務是嚴重不足,我知道這項服務並不是醫管局提供,而是由衛生署負責,衛生署將牙科服務納入其中一項主要服務,目的是要為市民提供促進口腔健康、預防及治療牙患的服務。但經過多年本港公營醫療服務的發展,我一直有疑問,究竟政府有否將牙科納入公營醫療服務的範疇?如果有,相信不少市民都會遇過這種情況,在有需要睇牙科的時候,總是不知道應該去哪裡求診,不知道哪裡有政府牙科診所。歸根究底,我認為因為政府過去忽略了市民對牙科服務的需要,甚至可能是希望依賴私營牙科服務,如果是這樣,政府實在是不負責任。
主席,本港公營醫療系統向來被指人手不足。根據食衛局答覆議員就2016/17年度開支預算的相關提問,截至2014年3月底,九龍東聯網共有627名醫生,醫生與區內人口的比例,每1000人只有0.6名醫生,而每1000名65歲以上長者只有4.1名醫生,無論是醫生與整體人口的比例,抑或與長者人口的比例,九龍東的數字都是醫管局7大聯網之中的最低。至於護士的比例,同樣亦是7大聯網中的包尾,顯示九龍東聯網醫護人手不足問題,相對其他6大聯網更為嚴重。
我希望,藉著這項議案,政府能夠正視和採取適切措施,紓緩現時將軍澳區公營醫療服務不足的情況,包括加快落實在將軍澳南區興建普通科門診、加強新界東的政府牙科服務、把將軍澳醫院的婦科擴充至婦產科,以及加快完成聯合醫院和靈實醫院的擴建計劃,進一步加強九龍東聯網的公營醫療服務,應付人口增長和人口老化的實際需要。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