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912生日快樂!
【#好文重温】分開也像同渡過……恍若昨天
2003年,是回歸以來,最驚濤駭浪的一年。我們一同經歷了一段曾絶望、悲傷、驚恐的日子,都有著強烈的末世感覺,七萬香港人,無一能「置身事外」。
年初,真多得何志平局長在黃大仙為香港求得一支「凡事不吉」下籤,他竟解籤說:「這代表香港已經去到谷底,唔可以再衰。」結果,我們以為去到谷底,卻再來一個沙士。
二月份,沙士爆發,老懵董表現出一副「為大局出發」的「沉痛」樣子,說:「一個人都唔可以俾佢死」、「死一個都太多」,偏偏,在他的領導下,每天傳來死訊,讓不少人失去至親,單單是淘大E,已經有三百多人感染,四十二人死亡。我們像驚弓之鳥,瘋狂地搶購口罩及漂白水,全城的食肆生意急跌,陷入白色恐慌之中。董太還怕嚇你唔死,全副「鹹蛋超人」武裝到牛頭角下邨送清潔用品,以老懵董的口吻勸導老人家:「千祈,千祈,千祈,洗手,洗手,洗手。」懵太造形成了國際笑柄。
4月1日愚人節,天陰雨濛,張國榮留下遺書:「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在文華酒店跳樓自殺。人,說走便走,化作煙塵。他的死訊,像一根尖細的繡花針,尖利地刺著我們的心,多少人香港人像我當時,胸中一緊,眼眶瞬間潮紅,一直紅到鼻尖,淚水便衝上來,我們為哥哥而哭,也為雪上加霜的香港而哭。
可幸,在大時代,真愛才出現。原來,愛真的可以不分彼此,不劃分空間,醫院裡多少醫護人員不分晝夜與病人並肩抗疫。最後,醫管局總監何兆偉、新界東聯網總監馮康等三百多位醫護人員感染,當中的劉永佳、謝婉雯、鄧香文、王庚娣、劉錦蓉、張鍚惠、鄭夏恩相繼去世,而被稱為「香港女兒」的謝婉雯醫生,其捨己救人而無懼走上「黃泉路」的故事,令人婉惜,令人感動。
我們怨恨,香港有這樣一個董家班的政府;我們遺憾,對身邊人愛得太遲;我們痛失,張國榮與三百多個香港人。人間哀歌奏足整整一百天,幾翻折騰,5月24日,終於等到零感染的一天,我們暫且可以鬆一口氣。悲喜交雜。
正如梁錦松引用狄更斯的名句:「這是最好的時候,這是最壞的時候」,香港四面楚歌:經濟不明朗、香港遊客減少七成、失業率創8點7新高、政府七百億赤字、世紀疫症、管治的失當…噩夢連著噩夢,再加上高官一竹籮的金句–
葉劉淑儀:「我覺得反對既陣營,可能佢哋為咗反對而反對啦。」(1月24日,保安局前局長為二十三條解畫)
楊永強說:「啲錢喺邊度嚟?喺天跌落嚟?喺樹生架?」(2月24日,楊永強在立法會解釋多項醫療新收費時發火)
梁錦松:「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3月6日,梁錦松在發表財政預算案翌日在電台訪問上說),之後梁被揭發偷步買車,市民回應說:「你就風流,市民就折墮。」
董建華說:「咁膚淺」、「你唱衰香港,你繼續唱衰啦」、「你哋要與時並進,因為時代係變咗,如果你唔擁抱新既時代,時代會放棄你」。 (董建華在5月15日特首答問大會怒斥民主派)。
日積月累,香港巿民自心底對政府的不滿,終於在7月1日決堤爆發。這天,氣溫攝氏33度,總理溫家寶千里迢迢來到金紫荊廣場為香港人打氣的同時,五十萬人收集所有的怨氣,緊緊依靠著一起上街,大叫「不要董建華」、「董建華下台」、「高官下台」,「反對二十三條」、「還政於民」、「加快普選」等等的口號,律師、醫生、藝人等各中產階層,史無前例上街,從白晝走到黑夜。患難見真情。七十萬人的腳骨力與汗水,迫得二十三條泡湯,也迫得葉劉及梁錦松辭職,成為高官問責制以來,首批下台的高官。
12月30日,是無法言喻的悲傷。與哥哥一直陪著我們成長的一代天后梅艷芳,因子宫癌病逝,結束了如花般燦爛的人生,享年四十歲。「每段美好的片段,腦海一再閃現…」- 梅艷芳、張國榮《緣份》。「留下,只有思念…」 - 梅艷芳《似水流年》2003年,充滿傷逝的愁雲!
節錄自~鄧明儀《回歸.十年.人事》
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 在 鄧明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哥哥……912生日快樂!
【#好文重温】分開也像同渡過……恍若昨天
2003年,是回歸以來,最驚濤駭浪的一年。我們一同經歷了一段曾絶望、悲傷、驚恐的日子,都有著強烈的末世感覺,七萬香港人,無一能「置身事外」。
年初,真多得何志平局長在黃大仙為香港求得一支「凡事不吉」下籤,他竟解籤說:「這代表香港已經去到谷底,唔可以再衰。」結果,我們以為去到谷底,卻再來一個沙士。
二月份,沙士爆發,老懵董表現出一副「為大局出發」的「沉痛」樣子,說:「一個人都唔可以俾佢死」、「死一個都太多」,偏偏,在他的領導下,每天傳來死訊,讓不少人失去至親,單單是淘大E,已經有三百多人感染,四十二人死亡。我們像驚弓之鳥,瘋狂地搶購口罩及漂白水,全城的食肆生意急跌,陷入白色恐慌之中。董太還怕嚇你唔死,全副「鹹蛋超人」武裝到牛頭角下邨送清潔用品,以老懵董的口吻勸導老人家:「千祈,千祈,千祈,洗手,洗手,洗手。」懵太造形成了國際笑柄。
4月1日愚人節,天陰雨濛,張國榮留下遺書:「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在文華酒店跳樓自殺。人,說走便走,化作煙塵。他的死訊,像一根尖細的繡花針,尖利地刺著我們的心,多少人香港人像我當時,胸中一緊,眼眶瞬間潮紅,一直紅到鼻尖,淚水便衝上來,我們為哥哥而哭,也為雪上加霜的香港而哭。
可幸,在大時代,真愛才出現。原來,愛真的可以不分彼此,不劃分空間,醫院裡多少醫護人員不分晝夜與病人並肩抗疫。最後,醫管局總監何兆偉、新界東聯網總監馮康等三百多位醫護人員感染,當中的劉永佳、謝婉雯、鄧香文、王庚娣、劉錦蓉、張鍚惠、鄭夏恩相繼去世,而被稱為「香港女兒」的謝婉雯醫生,其捨己救人而無懼走上「黃泉路」的故事,令人婉惜,令人感動。
我們怨恨,香港有這樣一個董家班的政府;我們遺憾,對身邊人愛得太遲;我們痛失,張國榮與三百多個香港人。人間哀歌奏足整整一百天,幾翻折騰,5月24日,終於等到零感染的一天,我們暫且可以鬆一口氣。悲喜交雜。
正如梁錦松引用狄更斯的名句:「這是最好的時候,這是最壞的時候」,香港四面楚歌:經濟不明朗、香港遊客減少七成、失業率創8點7新高、政府七百億赤字、世紀疫症、管治的失當…噩夢連著噩夢,再加上高官一竹籮的金句–
葉劉淑儀:「我覺得反對既陣營,可能佢哋為咗反對而反對啦。」(1月24日,保安局前局長為二十三條解畫)
楊永強說:「啲錢喺邊度嚟?喺天跌落嚟?喺樹生架?」(2月24日,楊永強在立法會解釋多項醫療新收費時發火)
梁錦松:「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3月6日,梁錦松在發表財政預算案翌日在電台訪問上說),之後梁被揭發偷步買車,市民回應說:「你就風流,市民就折墮。」
董建華說:「咁膚淺」、「你唱衰香港,你繼續唱衰啦」、「你哋要與時並進,因為時代係變咗,如果你唔擁抱新既時代,時代會放棄你」。 (董建華在5月15日特首答問大會怒斥民主派)。
日積月累,香港巿民自心底對政府的不滿,終於在7月1日決堤爆發。這天,氣溫攝氏33度,總理溫家寶千里迢迢來到金紫荊廣場為香港人打氣的同時,五十萬人收集所有的怨氣,緊緊依靠著一起上街,大叫「不要董建華」、「董建華下台」、「高官下台」,「反對二十三條」、「還政於民」、「加快普選」等等的口號,律師、醫生、藝人等各中產階層,史無前例上街,從白晝走到黑夜。患難見真情。七十萬人的腳骨力與汗水,迫得二十三條泡湯,也迫得葉劉及梁錦松辭職,成為高官問責制以來,首批下台的高官。
12月30日,是無法言喻的悲傷。與哥哥一直陪著我們成長的一代天后梅艷芳,因子宫癌病逝,結束了如花般燦爛的人生,享年四十歲。「每段美好的片段,腦海一再閃現…」- 梅艷芳、張國榮《緣份》。「留下,只有思念…」 - 梅艷芳《似水流年》2003年,充滿傷逝的愁雲!
節錄自~鄧明儀《回歸.十年.人事》
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張超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曾任醫院管理局新界東聯網總監長達11年的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馮康有話直說,「啲人話以前規劃錯誤,可能我都係其中一個要接受批評對象」。對於當局不斷強調增加病床,馮康認為,醫療問題與其他社會政策環環緊扣,若忽視「上游」問題——房屋政策、社區支援不足,即使兩個十年醫院計劃完成,他仍不感樂觀:「我好肯定20年之後,我哋仍然唔夠病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