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前瞻系列2:大駁二-棧庫半島】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大家可能都去過棧貳庫,但各位還記得2018年底曾經開放的棧肆、伍、陸、柒庫嗎? 而棧庫又共有幾座呢?
#從貨運要角變身遊憩景點的棧庫
要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簡單回顧,棧庫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高港第二期築港工程,繼新濱町碼頭之後,日本人繼續往愛河方向進行疏濬港與填海造陸工程,在1917年至1925年左右,完成了半島形狀的蓬萊商港區,同期也完成了鹽埕地區的埋填工程,奠定港市發展基礎。1949年起高雄港埠進行嚴格管制,讓蓬萊商港歷經70年「港」與「市」的隔離,而跟隨碼頭編號,2號碼頭後的就是棧2庫,4-10號碼頭後線就分別為棧4-10庫,若有兩座則會加上-1,-2的分別。3號碼頭則是香蕉棚,故無棧3庫的編號。
一直到2018年底,隨著高港土開公司成立,以及第一個自營開發案棧二庫的大受好評,蓬萊商港區也解除管制區,讓市民親臨高雄港舊港區1-10號碼頭,體驗棧庫群港口地景風采。當時,棧伍庫曾舉辦「港濱潮市集」,搭配新開闢的高港水花園,成為港邊新景點,甚至已被選為2019年燈會預定地。然而,在完全外行的外來執政者破壞下,此計畫廢棄,這幾座棧庫也閒置兩年,甚至一度被選為虛幻的「愛情摩天輪」預定地,面臨被夷平的危機。
好在,在無能市長被罷免後,高港開發重回軌道,根據土開公司的規劃,未來蓬萊商港區與第三船渠,將分成三區,以全區整體規劃、分區交付開發來發展:
#主題棧庫區(棧4-7庫):保存現有倉庫,改造內部設施,引進商業活動,將在2021年推動
#土開自營棧庫區(大港橋畔倉庫、香蕉棚):保存現有倉庫,自行招商營業,已推動
#濱海新天地:圍繞第三船渠的土地,將打造新穎商場建築,並連結親水活動,將在2023年推動
#未來開發藍圖建議
我們認為,土開公司「整體規劃」的落實相當重要,隨著大港橋落成、輕軌通車里程加長,此區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讓「#大駁二」與「#蓬萊港區棧庫群」融合為一(事實上市民也常分不清楚),發揮更強效益。因此,在現有基礎上,再加強與輕軌配合的人行、自行車動線,並在保留舊倉庫以外,也提供新建築開發可能,創造更多元業種,就是主要方向。
輕軌駁二路段,基本上已經算是人行徒步區,唯一與輕軌交織的車流動線,就是大勇停車場的車流,此處在假日時容易回堵,也影響在彩虹地景廣場活動的人群,建議先廢除此停車場,利用此地進行開發,將停車動線往大義或蓬萊區引導,更能強化徒步區的完整性;同時,也能改善輕軌號誌邏輯,落實絕對優先,提升行駛效率。
另外,在海音完成後,臨港自行車道理論上已經可以串聯,透過明確標線提供更好的自行車動線,並加密U-bike站點,提供自行車服務設施,更可鼓勵大駁二地區「無車化」的順暢移動。
我們也建議,和文化局管理的駁二不同,土開公司管理的棧貳庫經營策略可更廣闊,在引入設計創意同時,也提供更多商業空間,例如倉庫改造的旅館、營業至午夜的水岸餐廳與酒吧等,都能增加夜間活動。而在第三船渠內側,目前幾乎沒有停靠船舶,也應該活化水上空間或活動可能性,讓空間的利用,與觀看城市的視角更多變!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