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連日暴雨。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等人,似乎見到機不可失,又發動了一波臉書攻勢。
但在地事終究要問在地人。而從我爸媽、親戚、朋友乃至於同學,問過一輪,在地人似乎對江啟臣的攻擊反應十分冷淡;反倒是我一些北部的柯韓粉朋友,還比較熱衷對高雄發表意見。
其實道理也不難,外地人是跟著媒體和網路操作在跑,而在地人則是從自己的體驗與生活史裡找結論。
在高雄生活了二、三十年以上的人,他們的生活史,其實就是一部與夏季暴雨互相博弈的歷史。從現在倒數回去,還有2018連續一個月的豪雨、2010 #凡那比風災、2009 #八八風災(莫拉克颱風)、2001 #七一一水災(潭美颱風)和1994的 #八一二水災(道格颱風)。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八一二水災,那時候我還在唸國小,大概是吳敦義市長任期的中段。那次是慘到什麼程度呢?我老家住後驛,陳其邁的蕃薯園隔壁那邊,整個地下室被灌到全滿。害我還要跟我老爸到他上班的工廠搬抽水機來抽。
八一二那次受災最慘的,就是岡山嘉興里,地名叫「五甲尾」。不誇張,那次嘉興里水淹超過一層樓高,淹到連中山高都路面浸水、雙向道路中斷。好里加在我爸的工廠在燕巢,比嘉興里早一個交流道下去,不然可能真的要上演中山高驚魂記了。
因為國小唸升學班的關係,班上同學來自三民區各角落,甚至有跨行政區就讀的。打電話跟同學喇賽都可以聽到(舊)高雄市各區的災情。三民區最慘的大概就三個區塊:高醫後面孝順街,寶珠溝匯流進愛河的區塊,滿滿淹一層樓。澄清路靠近交流道那邊,還有本館近殯儀館那邊也是災情慘重。再來就是鼓山靠近火車站(對,當時還有鼓山火車站,相當於今天的鐵路地下化/輕軌鼓山站)也是慘兮兮。
嚴格來說,後驛絕對不是高雄市區最會淹水的地方,如果我家的地下室都被灌滿,那地勢更低窪的,像澄清路、本館、寶珠溝、中都這些地方,慘到什麼程度真是難以想像。
這,就是將近三十年前的高雄。大家都知道高雄有一句俗話叫「不做不錯是我敦義」,而且老實說余政憲也不是多高明的縣長。1994水災過後,吳敦義還是順利連任再做四年市長,而高雄的治水建設也就繼續空轉四年。
到了謝長廷任內,2001的七一一水災,我老家的地下室又被灌滿了。高雄縣市整體的受災程度,與七年前的八一二水災不相上下。怎一個慘字了得。
但(舊)高雄市的治水政策,也是從謝長廷開始引進新思維和新的執行力。一個關鍵詞,就是柯文哲也很愛唸叨的「#海綿城市」。事實上海綿城市在台灣的祖師爺,就是謝長廷,還有他的手下大將、後來當過柯文哲的副市長(據說被柯糟蹋得很慘),現在又回高雄幫忙陳其邁的林欽榮。
當然謝長廷的努力很難一下子看到成效,所以七一一照淹不誤。一直要到謝長廷任期的後半段的2005年,他都已經升任行政院長以後,高雄的第一個滯洪池(本館的本和里滯洪池)才完工告竣。
萬事起頭難,有了示範案例,後續的海綿城市政策就比較上軌道了。陳菊大致上是延續謝長廷的做法,很快地,最嚴苛的考驗-2009的八八水災就降臨到大高雄頭上。
當時高雄縣市尚未合併。這樣講可能會有點傷害到(舊)高雄縣的朋友們,八八風災的時候,縣區受災非常慘重,但市區的狀況就明顯比1994、2001要好上許多。
那時候我家已經從後驛搬到凹仔底的大樓社區,靠近高雄巨蛋那邊。「凹仔底」顧名思義就是個地勢很低窪的地方;我很小的時候都還是一片稻田和埤塘(大概也是因此後來演變成「農」十六重劃區),必然的淹水重災區。
而來到2009八八水災的時候,凹仔底已經不太淹水了,連瞬間暴雨積水的狀況都有限。我記得那時候我在(舊)龍華國小當義工搬運物資,地上都是乾的。時間回到1994、2001絕對不會是這樣狀況。當然八八水災(舊)高雄市也不是完全倖免於難,市區邊陲的前鎮河、後勁溪流域還是有零星災情。但已足以證明,在謝長廷到陳菊這段期間,高雄市區的治水已經有相當的成效。
2010高雄縣市合併,帶來的是更嚴苛的治水考驗。縣市合併升格以後,高雄成為六都裡面面積最大者,也是全台第四大的縣市(前三名是花蓮、南投和台東)。
縣市合併了,正是必須花錢去彌補舊縣市之間的建設落差的時候。尤其治水這件事,河流又不分縣市,一旦合併升格,就沒有理由說我管好市區就好,縣區不關我的事這樣。
但是在馬英九政府苛扣之下,財政資源不增反減。其實都說海綿城市,海綿城市這四個字底下的潛台詞,是 #窮人治水。台北的那種資源無限的優勢,治水政策是這樣的:淡水河、新店溪、大漢溪、基隆河堤防蓋到恨天高,基隆河截彎取直,外加亞洲最大級的玉成抽水站,以人為的方式硬把市區的水抽到基隆河去。還不夠?二重疏洪道跟員山子分洪道,經費給它開下去…
但是台北市是從蔣介石時代就一路暴力砸錢治水,三五十年才有現在的規模。所花的錢,換算到今天的幣值,少說上兆起跳。而高雄升格以後能拿到的治水經費有多少?大概不超過五百億。
但窮有窮的搞法。說白了,任何人為的硬體建設,都是一種逆天的行為;硬體建設搞得愈多,就愈要用更多的人為手段、花更多的錢,去防禦天災。台北就是這樣一個惡性循環。高雄沒有台北的資源,但有比台北更多的空間,去重新思考都市與自然的平衡。
所以也就有以滯洪池為主體的海綿城市政策。從財政上講,挖滯洪池比蓋堤防、截彎取直和開鑿引水隧道,要便宜至少一個數量級。從人文和水文講,其實高雄在1970~1980年代的大規模市區擴張,填掉了很多天然埤塘;開挖滯洪池,也不過就是把原本就是埤塘湖泊的地方,還給自然界的水而已。
海綿城市雖然便宜,但是有效。
但任何的硬體建設都是要花時間的,尤其在經費拮据、資源排擠之下,花的時間更久。2010縣市合併,縣市交界區的治水政策,不可能三、五年就收功。
2018韓流崛起的那年,就是建設差一點點還沒到位,而又遇上諸多不幸因素和惡意操作,所造成的悲劇。其實2018~2019之間,是高雄剛好要進入基礎建設完工大爆發的轉折點,偏偏這年遇上了連續下一個月暴雨的不幸天氣。
要知道任何的人為治水手段,都是在阻擋一時的洪峰,但很難阻擋得了持續幾天、一個禮拜甚至整個月的強降雨。憑良心講,2018即便在如此長時間暴雨侵襲之下,高雄市區的狀態,並不比2009八八風災的時候差。而舊縣區的重災區,像岡山靠近典寶溪的白米、劉厝(網路名人四叉貓的家鄉),還有上面提到水淹中山高的嘉興,鳳山溪上游大東、鳳西一帶,仁武市區乃至獅龍溪上游一帶,都有顯著的改善。
比較有歷史感的老高雄人,在2018那個時間點,應該都知道市政府已經盡力了。我不會矢口否認說2018高雄完全沒有災情,像上面提到的嘉興還是淹了一下,茄萣彌陀永安等沿海地區也都有狀況。但,至少大家討論的焦點,已經從「哪裡哪裡淹了一層樓」演變成「路上多了幾個天坑」。這樣講雖然很消極很沒面子,但絕對看得到進步,而且進步不是一點點。
我倒是不怎麼建議檢討韓國瑜。因為韓國瑜在任也就那麼短短的一年半,而市府官僚憑著長年的經驗撐著,市政品質雖然明顯看得到下滑,但還談不上斷崖式的大崩壞。韓國瑜之所以被罷免,與其說是高雄市政崩壞,更多是因為他「吃碗內看碗外」,急著跑去選總統,以及選總統期間的各種誇張言行來的。
但這不代表韓國瑜被罷得冤枉。因為我們知道,韓國瑜是一個既無紀律性,也無責任心的人,是更不折不扣的政治無產階級流氓;他這一年半裡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擺爛和玩無本的政治博弈。短時間內,市政還可以靠著市府官僚體系的慣性撐持著,再給韓國瑜多做半年一年,「斷崖式崩壞」必然會到來。
時間來到現在,高雄又像2018一樣,遇到長時間的豪大雨侵襲,雨勢比起當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高雄的整體災情,比起當時似乎又輕微了一些。
說高雄完全沒有災情,未免也太粉飾太平,像鳳山區忠義里(算是整個鳳山最市中心的一塊,靠近鳳山高中、舊縣府和聖王公廟那邊)就有淹水一個車胎高的狀況。這邊的狀況比較複雜,畢竟地段太核心,對外排水只有已經水泥化且無任何行水緩衝區的窄窄的曹公圳。而要設置滯洪池的空地更是一大難題。只能盡力去找答案了。
至於山區的部份,我只能說,人定勝天這一套思想是靠不住的。還是一句老話,任何人類的硬體建設,其實都是一種逆天的行為;人為手段或許可以緩解平地都市區的水患問題,但是面對到高山大川,我們所能做的只有避災、救災,部落建設盡量避開高風險區域,而災前撤離疏散要及時。要完全扼止山區災害的發生,老實說,以人類的力量是不太可能的。
講了這麼多古,我只是想表達一個概念,就是不可能完美,講完美太臭美;進步的空間總是有的,但進步看得到,市府過去的努力看得到,市府對未來的規劃也看得到。再無限上綱式地苛責,對解決問題一點幫助也沒有;而無限放大現在的狀況,然後帶「#懷念韓國瑜」的風向,這就大可不必了,只會貽笑大方而已。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新店 劉 家 古 厝 在 波動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既2014年寫了「灣裡美食」打油詩,
過了7年之久,想說來更新一下。
2021年版本的「灣裡美食2.0」打油詩!
其實就是用2014版的來改版的~
有點落落長,請各位慢慢參閱,謝謝。
-
來到台南最南邊,有座廟宇萬年殿
散步運動好休閒,萬年公園耕心園
黑輪米血三輪車,香腸大腸要配蒜
樹下剉冰金爐邊,紅豆芋頭加粉圓
春風化雨孕桃李,省躬南寧為書院
社區介紹別棄嫌,脆肉薯條加點鹽
傳香飯糰在晨間,椅子坐坐新據點
直走來到市場邊,周圍美食隨意唸
家禾弁當與家鄉,炸雞老師姓口天
名家蛋糕古早味,扁食蚵嗲甜甜圈
豆花肉串煎鳥蛋,流動攤販一直變
冰店一嚐忘不了,花枝鱔魚炒意麵
麻油米糕和麵線,蔥餅只要十塊錢
包仔黑輪泡菜餅,天然果汁在旁邊
香酥雞排億客徠,帳篷黑輪市場前
進入市場走一回,傳統小吃在裡面
蘇媽肉粽和碗粿,陳記牛肉有夠鮮
永隆阿惠杜丫嬤,還有別忘粿仔麵
古早肉粿林媽媽,青草涼茶公園邊
踏出市場往南走,仁和前身是醫院
平價現炒鮮魚湯,幽靈蛋餅起司牽
佳湘麵包要烘焙,家一在賣牛肉麵
明倫書坊文具店,杜氏宗祠在後面
卜蜂雞排有夠脆,金媽鍋物能驅寒
八方鍋貼種類繁,阿梅便當自助餐
萣祥牛肉來煮湯,永和豆漿吃早點
全家前方小丸子,劉家刈包任君選
湯包蒸餃傻師父,小七巷口向右轉
老兵退休在賣麵,對面忠和什錦麵
附近還有很多間,叭噗紅茶無名麵
香腸熟肉黑白切,鴨肉羹湯真清甜
八八咖啡炒飯麵,黃色奇蹟夏天見
返回路口向右走,豆腐酥脆真垂涎
麵店叫作不夜城,厝邊水餃跟意麵
孟河蔘藥健康飲,阿華是間早餐店
蕃薯芋餅白糖粿,就是阿婆賣糕點
藍白招牌旗魚焿,麵食旁邊粉鳥店
越南河粉異國味,元氣鍋燒在斜邊
水果奶油紅豆餅,還有一間陽春麵
華夫鬆餅水妹妹,素食館內可嚐鮮
阿英攤位小店面,來姆在煮鍋燒麵
彩花糕餅一味香,飲料就喝三零三
自助便當客來意,巧味魚粥肉燥飯
肉粿搭配糯米腸,文青蛋糕小攤販
豬血肉燥米粉炒,和風麵包中西點
當歸麵線桐米糕,就屬林記糕鴨店
明傳早餐無招牌,轉角還有地瓜飯
萬年富粿京富號,北美粥品鍋燒麵
賓山番茄薑糖醬,雅得是開便當店
九母魚酥火城麵,明興路上新店面
花坊對面抓餅攤,內饀材料由你添
丹丹販售嫩骨飯,現榨果汁西瓜田
消暑退火青草茶,前方葉家水餃煎
來到全家三角窗,更多美食在眼前
高山茶坊來一杯,丼飯味鳥滷排飯
正展肉粽豆醬湯,阿嬌賣麵不顯眼
高粱香腸鹹豬肉,龍眼干茶熱湯圓
阿安熱炒海產粥,友好家芳𩵚魠麵
庄角豆腐跟翡翠,排骨酥湯叫峰原
吉倈食堂興南街,品臻港式燒臘店
姐妹碗粿肉粽攤,潮州滷味擔仔麵
歹銅古社彩繪巷,貝勒拉芙咖啡館
傳統產業工業區,零售通路來全聯
晝有美月夜有德,鴨肉料理這幾間
米粿加蛋已歇業,明興快炒和萊園
正庄牛肉牛腩讚,咩的羊肉夠驚嘆
燦坤3C大賣場,紅毛碗粿和魚麵
甘蔗原汁米粉炒,就在KLG的旁邊
吉祥麵線天之精,熊媽特製大飯糰
饗悅牛排和南馨,鍋鍋的店燒烤棧
吃完來到南萣橋,明興路上走一遍
橋邊原汁牛肉麵,清記鵝肉不明顯
道路兩旁接著看,廟口還有素食攤
石頭火鍋有兩間,甜蜜蜜與小甜甜
吳記魚湯肉燥飯,茶與綠豆鱔魚麵
燒肉盒飯三井椿,品味牛排吃排餐
十字路邊米粿攤,虱目魚湯叫阿蘭
寧蒙咖啡在巷內,喝茶品茗找采萱
快樂茶飲吉炭吉,若菜日式便當店
寂寞先生喝咖啡,饡鍋獨享不孤單
繞回同安的市場,還有一間賣麵攤
社區美食吃一輪,走到濱海十七線
方舟矗立海岸線,黃金海岸的岸邊
夜晚到來繼續吃,回到市場的前面
三六夜市路一條,林家姐妹介紹先
牛排鳥蛋箍仔粿,章魚丸子潤餅捲
東山鴨頭小上海,地瓜球叫QQ蛋
深坑豆腐三角骨,藥膳排骨烤小卷
手工湯圓燒仙草,音樂馬車憶童年
壽司番麥鹹水雞,豆乳調味雞翅串
蚵仔麵線沙威瑪,雞蛋糕裡包內饀
茗茶甜湯川多利,綠豆冰沙蜜餞攤
魷魚脆腸杏仁茶,蝦仁花枝蚵仔煎
酥皮濃湯蔥油餅,碳烤煎餃和涼麵
莫名夜市已逛完,夜深人靜該休眠
提供住宿的旅館,為楓清水漾兩間
介紹至此已極限,如有遺珠再補全
希望助你更了解,有緣灣裡來相見
-
#為家鄉灣裡寫一篇美食打油詩理所當然吧
#一樓附上2014年版本比對前後店家的變動
新店 劉 家 古 厝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古老土地公廟斯馨祠 化身國小資優班教材教具
最新更新:2020/12/03 17:56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3日電)斯馨祠是新北市新店區最古老土地公廟,因興建捷運環狀線遭遷移命運。200多年的斯馨祠故事化身探索新店人在地生活故事的教材,獲教育部特殊教育教材教具設計比賽佳作。
新北市府教育局今天表示,新店區中正國小老師葉依培、李家兆參加第六屆教育部獎助製作特殊教育教材教具設計比賽,今天獲頒資賦優異類教材組佳作。
課程以「時空旅人—新店人的生活故事」探討斯馨祠,讓資優班的學生化身為詩人、陶藝家、史地學家、劉氏宗親、文創團隊、記錄片編劇、斯馨祠榮譽顧問、風水大師、捷運規劃人員的身分,理解這座在地人捐款集資興建的土地公廟,存在新店區的意義。
中正國小位於新店區三民路,鄰近周邊十二張、十四張等地區,距中央新村北側重劃區、捷運環狀線機廠都不遠。課程透過角色扮演讓學生藉閱讀與創作,以自己的角度與視野,多元思考理解。
新店劉氏家族於清乾隆年間自福建泉州府安溪縣移墾台灣,斯馨祠於乾隆44年(西元1779年)由開墾大坪林的民眾建立,為新店開墾區最古老的土地公廟,取名「斯馨」有閩南語思鄉之意。
十四張地區規劃為捷運機廠用地後,劉氏家廟(啟文堂)、劉氏利記公厝、斯馨祠等建築群遭拆除,斯馨祠暫遷到捷運高架橋下,將於中央新村北側歷史公園重建。
中正國小學生廖詠璿說,他最喜歡扮演捷運規劃人員的身分,要考量斯馨祠241年的歷史對新店市民的意義,又要兼顧現代交通便利的需要,需花很多時間思考彼此的平衡點。
中正國小校長徐韶佑表示,資優班教師發揮專長,透過共同備課的歷程,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現天賦與才能。
另外,鳳鳴國小老師黃慎智深耕身障教育多年,今天也獲得身心障礙類教具及輔具組佳作的肯定。他的「數概念」教具,讓身障學生一起以寶特瓶、回收紙參與製作教具,除增添學習趣味也宣導愛護環境概念。(編輯:李錫璋)10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