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華航機師確診事件:新增4例本土案例,累積24例已超越部桃事件;疫苗公費施打擴及已開放的同住家人】
華航貨機機師確診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事件,今(5月2日)新增4例本土個案,這起事件累積已經達到24例,正式超越部立桃園醫院群聚事件的21例。
對於媒體詢問社區感染是否失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不敢斷言沒有在社區引爆,但可以判斷的是這起事件中,機師染疫10位、其家屬7位,加上諾富特員工4位、其家屬3位,顯示家庭內的親密接觸風險很高,因此指揮中心也決定,下週一起公費施打疫苗的一至三類同住家人都可以打公費疫苗。(第一類是醫事人員、第二類中央及地方防疫人員、第三類是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
■新增4例本土個案,3例為諾富特旅館房務員工家人、1例為貨機機師家人
今日新增的4例本土個案中,其中較為特殊的是其中3例(案1134、1135、1136)皆為諾富特旅館房務染疫員工(案1129)的家人,一家四口皆確診。
其中案1134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是案1129的兒子,近期無出國史,於4月29日出現肌肉痠痛、咳嗽等症狀,衛生單位安排30日安排採檢,今日確診CT值29(CT值愈低、病毒量愈高),目前掌握個案接觸者27人,其中16人列居家隔離,11人自我健康監測。
案1135則是案1129的60多歲的配偶,近期無出國史,29日出現咳嗽、發燒及腹瀉等症狀,自行至診所就醫,30日衛生單位安排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18,相關接觸者已匡列於案1129,所以不重複匡列。
案1136是案1129的女兒,近期無出國史,28日至29日陸續有喉嚨痛及發燒症狀,自行至診所就醫,30日衛生單位安排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19,已經掌握接觸者111人,均列居家隔離。
另外新增的第4例本土個案,是本國籍未滿5歲女童(案1137),為確診貨機機師案1102的家人,近期無出國史也無症狀,30日在衛生單位安排採檢後於今日確診,CT值26,相關接觸者已經於案1102與案1133時匡列所以不重複。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針對今日4例確診本土個案的接觸對象有新增11人自我健康監測,這是與自我健康管理不同,自我健康監測是每天固定量體溫,如有異常必須通報衛生單位,屬於比較寬的管制,自我健康管理則是比較嚴格一點,如有就醫需求必須通報衛生單位並不可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新增本土個案足跡遍布台北與新北地區
指揮中心表示,可傳染期內無法掌握特定接觸對象時,會公告足跡,提供民眾參考:其中今日新增的兩名本土個案足跡遍布台北與新北,呼籲民眾有到同時到相關場所,需自我健康監測,就醫時需告知接觸史。
【案1134(諾富特員工案1129的兒子)公共場所活動史】
*4月27日
11:30-12:10 搭乘254公車
12:20(領錢)7-11京復門市(台北市光復北路11巷44號)
12:30-14:30 巴雷巴雷印度餐廳(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2號1樓)
14:50-15:30 搭乘672公車
*4月28至29日
12:50-13:25、22:50-23:20 搭乘262公車往返住家及公司
【案1136(諾富特員工案1129的女兒)公共場所活動史】
*4月26至28日,詳細時間仍在調查中
往返住家及公司,去程捷運(頂溪-古亭-西門)-->轉公車(成都路-先嗇宮),回程調查中
*4月26日
19:25-20:30(用餐) 72度C舒肥健康餐(新北市永和區保平路9號)
■防疫旅館大體檢,諾富特環境採檢後今日化學兵消毒
這起機師染疫事件,陳時中認為必須針對染疫與接觸者的管理做好,其中醫院收的是確診者,這是100%的感染者,居家隔離的感疫風險是百分之一,居家檢疫則是千分之一,風險程度不同,管理的強度也略有不同;這次的檢疫旅館中,案1120看病很多次,還有3個員工是正在發燒,這應該是在上班時就要被驗到體溫異常;不是哪一家不好,而是目前看到有這樣的狀況,因此會在下週的防疫旅館體檢中,確實輔導業者做好,或是由護理師幫忙檢視防疫動作有沒有確實執行。
至於有民代擔心諾富特的餐廳與防疫都在同一棟樓,清運垃圾會不會有汙染食物的風險?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通常飯店的清運垃圾與餐廳不會有交錯,也沒有看到研究報告中有顯示會因此汙染食物。
昨天指揮中心也特別做出說明,由於諾富特旅館分為一館與二館,其中二館整棟做為居家檢疫使用,而一館則是分層使用,其中兩層樓作居家檢疫,一層樓有收一般客人。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為了確保諾富特旅館的環境,前天與昨天陸續完成432件環境採檢,地毯式的針對可能的汙染處採檢,其中一館也採檢122件,有報告後會再對外說明;採檢完成後,今由國軍化學兵進駐全面消毒。
今天也傳出新店某科大在27日的時候參訪諾富特旅館,莊人祥表示,已經針對參加的91位師生列冊,由校方進行健康追蹤,其中有一位是在飯店實習,已經列入居家隔離並入住集中檢疫所。
■疫苗施打近6萬劑,確保自費施打不斷貨
由於假日未回報疫苗施打數字,目前施打數字逼近6萬劑,陳時中表示,自費施打已經有1萬4千多,2萬劑很快就會用完,下週將會繼續提供疫苗讓民眾自費施打,確保自費施打不斷貨;此外,也將開放第一到第三類的同住家人可施打疫苗,希望防疫旅館、機組人員與機場人員都可以施打。
陳時中強調,這波疫情可能會提高民眾接種疫苗意願,5月底有近20萬劑疫苗會到期,如何在過期前能提供給國人施打,又要確保自費不斷貨,在這之間不容易拿捏數量,基本上會先維持自費不斷貨的原則。
■新增一名機師驗出血清抗體陽性
針對擴大採檢1,279名華航機師採檢專案,今日公布新增一名血清抗體陽性,是俄羅斯籍30多歲男性機師,主要往返澳洲執勤,最近於4月27日返國後進行居家檢疫,期間沒有不適症狀,29日配合諾富特旅館清空計畫安排至集中檢疫所,30日採檢,其中核酸檢測陰性,血清抗體IgM陰性、IgG陽性(代表曾經有感染過),因在台無同住對象,故無匡列接觸者。目前專案血清抗體已採檢1,225人,其中1,212人陰性、12人陽性、1人檢驗中。
■印度疫情持續創高,傳有台商在印度染疫死亡
印度過去24小時增加超過39萬例確診,今日陳時中宣布,因應印度目前正處於疫情高峰期,雖然台灣還沒有驗出印度變種株,但從5月4日凌晨零時起,14天內有印度旅遊史含轉機,一律入住集中檢疫所,檢疫期滿還要採檢一次,由於這是強制性,因此會由公費支付檢疫費用。
陳時中表示,有傳出台商在印度染疫、其中一人死亡,經過了解,這名病逝的台籍幹部有打過一劑的的中國科興疫苗。目前經濟部掌握還有上百位台人滯留印度,會不會派遣包機接回在印度的台人?陳時中說明,包機不會由指揮中心規劃,而是外交單位,但指揮中心將提供外交部印度疫情判斷,以及協助若台商有包機返台後的檢疫與防疫措施。
(文/嚴文廷;攝影/楊子磊;圖片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COVID19 #報導者 #華航 #防疫旅館 #機師 #群聚 #感染 #疫調 #足跡 #印度 #台商
新店體檢 在 Dr. A-ba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殺警案,還是決定說點什麼。我並沒有要給一個什麼明確的答案,只是提出個人看法,與大家公開討論。先聲明,我一定有我的立場和先入為主的想法,可是我盡可能地用溫和的語氣在闡述,所以,如果你是那種一言不合就一定要謾罵,嘲諷,開酸的人,為了你我都好,麻煩你別看吧,感恩。
老實說,無論是認為精障者犯罪應該獲判無罪,或是認為應該一視同仁地關監禁甚至死刑,兩派都多少有些過激的言論讓人不舒服:認為應該無罪的,會一直喊著人權人權,好似相反立場的人就是沒人性,認為死刑只是為了『報復』。另一派的人,則常夾雜類似詛咒的話,「等哪天你家人被人殺死了,你再來說你不支持他判死刑。」甚至更激進的人會認為,不論大罪小罪,反正只要犯罪,就希望司法判處極刑。
廢死和精障者犯罪無罪,雖然是兩個不同議題,可是支持者時常有著極大的交集,反對者亦是(支持A也通常支持B,反對A也常跟著反對B),所以先都歸在一起去討論。而這是不是一個單純的人權議題呢?以人權議題來說,婚姻平權絕對是,畢竟婚姻說到底是關乎兩個人的事而已。但廢死或精障者犯罪呢?這不僅僅是關於(兇手的)人權,還是一樁犯罪,更有受害者的人權(如果還活著)以及其家屬要追求的正義。
以王婉諭來說,第一時間,她的立場是反對死刑的,也因此招來許多嗜血的人批評她不夠愛小燈泡,可是隨著時間過去,她轉為希望兇手被判處死刑。我相信以前的她一定也曾是個廢死派的理想主義者,她大概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這麼希望兇手被槍決。難道她從廢死轉為支持死刑,她就成了不懂人權的人嗎?
我們往往會對自己支持和信仰的事情,找到很好的理由和理論,說服自己也說服他人,可是對相反立場者,卻會用一種過於簡單,而去脈絡化的方式來解讀,甚至以偏概全,認為反對者『都是』怎樣的人。然而,一個人會產生怎樣的立場,一定跟他的生命經歷等等是息息相關的,就像上述的王婉諭的例子。但這去脈絡化的解讀方式,也造成兩邊立場的人無法產生對話。
講究人權是一個世界的大趨勢,但並非所有打著人權旗幟的人,都真的了解其內涵。例如在婚姻平權上,有些人喊著支持,卻又會說那些扮裝皇后,或是女性化(娘娘腔)的男生『噁心』,又或是說,他們支持女同,但反對男同,因為肛交很髒云云。雖然同婚的推動他們還是幫忙推了一把,但說到底,那或許只是在吃人權自助餐,因為喊人權似乎是件很『潮』的事(我指的是部分的人)。而我也有些疑惑,雖然「精障者犯罪應判無罪」的想法是良善的,但其中是否夾雜著一絲歧視的味道?例如原住民考試的加分,我也始終不懂這是否是漢人某種優越感,認為「你不如我」所特立的,即使,那政策是出於良善。
另外,關於精神鑑定,前陣子大家才在說,普篩會有偽陽性偽陰性。再先進的科學分析,都會有謬誤,再精密的程式,也免不了出現bug,可是這時精神鑑定又變成不能被質疑了?倒也不是我不認同那位專業醫師的鑑定,我想,任何精神科醫師去,大概都會判定殺警案的犯人,當時確實處在發病狀態(所以,這案子打一開始就不可能求處死刑就是了)。
而我比較想詬病的是司法程序。我跟一位擔任過法官和律師的朋友聊到此案,他認為應該第一時間送交三組不同的醫事人員做鑑定,並且在不讓他們知道同時間還有別人做鑑定的情況,以自己的專業來做判斷。縱使出來的結果可能一樣,但至少比較能讓人信服,畢竟這是這麼重大的刑案,多花些錢和人力,本是應該,而且也才不會讓單一一位醫師承受所有壓力。
然而現在已經不可能了,時間已久,現在的鑑定都已無法還原犯人當時的身心狀況,而且,鑑定的醫師都已被大眾知道,鑑定結果也半公開,那接下來的鑑定,也就不可能是自由心證,不可能不被影響了。「要推翻前一位醫師的診斷,重新下一個診斷,是遠比你立一個新的診斷,來得困難許多。」
而診斷這件事情,總是一翻兩瞪眼的。即使你的病歷和報告有密密麻麻一大疊,但最後出現「你有/無 高血壓」,就是會影響你能不能申請到保險。然而所有的病症都是一條軸線發展的,今天高血壓的定義是140/90,難道139/89的人就不用擔心,而多了1mmHg就會馬上腦溢血嗎?可是報告上頭寫著「病患犯案時處於心神喪失狀態」或「未達到心神喪失狀態」,就多少會影響我們心中的天平。不過,雖然我認同犯人在當時處於發病狀態,有嚴重被害妄想,但他被捕後說「我知道再這樣下去他會死」這類的話(大致語意是這樣,詳細內容我忘了),所以他是否完全地心神喪失?這有待商榷,不過我當然不是專業。
然而,真正有裁決權的還是法官。過去也是有很多案例,法官不採納鑑定的報告,例如某個醫療糾紛,三位醫事人員鑑定結果,不是沒有疏失,就是疏失本身不足以影響病人結果(死亡),但法官還是對醫師判了刑。而不論是醫師或法官,只要是人就有自己的立場,一位廢死派的法官,大概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求處犯人死刑。這也是為什麼關於同婚釋憲,憲法擺在那幾十年了,明明大家看到的文字內容都一樣,不同的大法官卻對婚姻平權的解讀南轅北轍,說到底,還是每個人的立場根本性的不同啊。
不論這個案子將來如何發展,最該注意的是,將來出現『模仿者』。這模仿者指的是,沒有精神疾病的人,謊稱自己有,或是曾經有精神病史的人,在犯案當下並非發病狀態,卻還是犯案,並宣稱自己發病了,例如王景玉就是這樣。即便他殺害小燈泡時,『可能』有些症狀,但那些症狀不足以影響到他的認知,就不該構成減刑要件。而一旦越來越多人聲稱自己有精神疾病,其中有真有假,然後去犯案,就是更加造成精障者的污名化,讓真正弱勢而應該受到照顧的人,被剝奪資源,甚至讓他們不願出來,也會形成大眾對醫師的鑑定和司法體系更加不信任。
精神疾病有那麼容易判斷嗎?如果今天『與惡』的應思聰出現在你面前,你該如何判定他是有思覺失調症的應思聰,還是演技很好的演員林哲熹?甚至是曾經有應思聰病史,但此刻正在演戲的林哲熹?或許專業的醫師比我們懂得判斷,但有沒有可能出現演技更厲害的模仿者呢?
記得我高中時讀了『24個比利』這本訪談小說,即便採訪者(本書作者)在一開始就告訴讀者,他相信比利確實是有人格分裂(解離型人格),然而這本小說我從頭讀到尾,我都無法說服自己比利是真的有病,我始終認為他是個模仿高手。除了他的每個人格都太完整太立體,更重要的是,那24個人格多是男性,且多掌握權勢,而佔少數的女性人格,則較為懦弱且邊緣。可是他聲稱犯下多起性侵案的,竟是其中一個邊緣的女同志人格。把責任推給了一個女同志的他,是個完全的生理男性,此舉就像是要淡化自己的罪行。
或許有人會說,一般人不會想被當精神病患,所以不可能假裝精障者去犯案。但同樣地,一般人也不會想去殺人或性侵,一般人也不會想去坐牢呀,因此我們只是用著自身想法,去套用在犯罪者身上,而實際上我以前也遇過一個中國籍人士,希望能以被害妄想症(他認為自己遭中共監控)的名義,讓我們收治住院,可是被老師拒絕了。也遇過幾個在急診喊著希望精神科收他住院的病人,所以這世上真的是各種想法的人都存在啊。大眾期待醫師去拆穿謊言,但說穿了,沒有任何科學方法是能夠完全讓一個人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這實在太為難了。
誤導醫師,影響診斷,實務上有沒有可能呢?我自己曾經幹過一件事。三年前我有一個故事入圍文化的優良劇本獎,後來拿到台北市影委會的劇本獎,還得到兩個文學獎,講的就是一個思覺失調症患者如何『偽裝』成正常人,最後逃出醫院。先說,那個時候的我狀況很糟,媽媽過世,失戀,決定不從醫,並從研究所休學等種種事情接踵而來。為了完成這個劇本,我希望能真實的體會被當成病人的感受,於是我去了身心科。
我先為自己塑造了一個形象,在我闡述自己的狀況後,醫師也做了些回饋和建議,然後我發現,那些回饋跟建議跟我過去在精神科實習所學到的一模一樣,也就是,當我說我有A的症狀,我知道醫生會給我a這建議,當我說我有B的問題,醫生一定會用b這答案來回答我。因為所有建議和答案幾乎都在我預期之內,所以醫生給予的口語方面的治療,是無效的,然而我並沒有表現出來,而是乖乖領了藥,那些我預期他會開的藥。
接著我想了解,吃藥會引起哪些副作用?為什麼精障者很多不願配合治療?於是我吃了幾天醫生開的藥,直到某天,我頭痛欲裂的起床,卻還要搭高鐵到台中去接案拍照,不僅遲到了,還把行李箱忘在高鐵站櫃檯,我就不敢再服用了。後來我要求醫師為我做檢測,他找了心理師來。看著那一份密密麻麻,有幾百題的測驗,即便題目看似亂數排列,可是我卻能清楚分辨出,「這一題在問我是否有思覺失調症症狀」,「這一題在測試我是否有躁鬱症」等等,也就是,藉由答題,和我在醫師面前形塑的形象,我可以有一定的程度去影響醫師對我的診斷。在那一刻我其實覺得有點可怕,精障的『模仿者』如果可以做到這樣(但實際如何操作,我想還是別說得太細)。
後來我還是跟醫生坦承,我有醫學的背景,目前正在創作劇本(我沒有說我是為了寫劇本才來看診的啦,那太不給醫生面子了,不過我有說他給的建議我自己都聽過,所以沒什麼效果)。在那一刻我才感覺鬆了一口氣,也才終於建立起我跟醫師之間的信任感,不過那次之後我就沒再回診了,沒有後續,當然也沒利用這些去犯罪啥的,申請保險什麼的(題外話,後來接觸很多線上編劇,才知道滿多人都滿瘋狂的啊,為了瞭解酒店文化,去當一日小姐,或是跟著法醫去命案現場之類的)。
雖然我們期待醫生做出正確診斷,也沒有醫生想犯錯,但每個醫生執業生涯中,大概不可能沒出現過判斷錯誤的時候吧。我有一個親戚二十幾年前被診斷為憂鬱症,他的學歷家庭等等都很好,可是他就是發病了,最嚴重的時候,被強制住院治療一個多月。或許大家身邊多少有接觸到憂鬱症確診的親友,可是有因此住過院的應該很少,所以可想而知他當時情況有多嚴重。
往後的十幾二十年,他時不時的會發病,並且一發病就要花很長的時間來恢復。直到幾年前,他才正式被確診為是躁鬱症,不是單純憂鬱症。由於他天生性格就很溫和,情緒的起伏不明顯,以致於他在躁鬱症的『躁期』,看起來也不顯著。而人在躁期時,往往自我感覺良好,很不容易有病識感,因此他永遠在『鬱期』才會去求醫,導致每次醫生看到他,都是在鬱期,也就被診斷為憂鬱症。而如同我前述,「要推翻前一位醫師的診斷,重新下一個診斷,是遠比你立一個新的診斷,來得困難許多。」即便他不斷換醫生,但每位醫生翻開他的病史,密密麻麻都是其他精神科醫生下給他『憂鬱症』的診斷,使得他這麼長時間都被當作是單純憂鬱症在治療。
而實際上不管是哪種疾病,一旦進入長期的慢性病,病人與自己的病『共處』了許久,也就產生『共生』關係,有的時候他們比醫生更能掌握自己的狀況。我有一個朋友,有先天性的心臟異常,導致他心跳始終維持在兩百以上。一般人心跳數如此,早就昏過去了,可是因為他一出生就是200bpm,就像一般人爬山可能會有高山症,但長期居住在高山上的人,身體已發展出一套自我調節機制,所以他可以打球熬夜樣樣來,他甚至是我遇過運動神經最協調的人之一。當然他幾年一次,還是會發生類似休克的瀕死狀況。而在兵役體檢前,他刻意熬夜多天讓自己疲憊,當醫生看到他的數據,想當然爾是判免役了(普通人不要學,他是真的有心臟異常,而且這很危險)。
我也認識一位編劇,曾拿過兩大劇本獎首獎,是個創意無限的創作者,但他本身有躁鬱症。躁鬱症的躁期其實是個自信滿滿,且創意噴發的狀態(並不是大吼大叫就叫躁鬱症。如果有不熟悉躁鬱症表現的人,可以看看電影『LUCY』,裡頭Lucy說自己「腦袋速度跑得很快」就是典型躁鬱症表癥),生病十幾年下來,他其實知道如何調配藥物,讓自己處在輕躁狀態,不會過於失控,卻又能展現創意。
我舉這些例子,不是要大家不信任醫師診斷,而是醫生的判斷確實有許多變因在其中,而這變因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仰賴病人本身給的資訊。坦白說,要醫生從短短三五分鐘(台灣一般門診時間,精神科會再長一些),去下正確診斷,這未免也太強人所難。所以,或許假扮成應思聰的林哲熹不會有,但卻可能存在著不少,有應思聰病史,可是此刻正在演戲的林哲熹,例如王景玉,或是前陣子新店路上隨機砍死人的現行犯,他們確實有精神病病史,可是他們犯案當下真的沒有判斷能力了嗎?
我們一定都有過生氣的經驗,也有過『模仿』自己生氣的經驗,假裝對某人發脾氣,所以就像我前面舉的例子,生病久了的人,對自己疾病越熟悉,有些人甚至可能具有一定掌握能力,導致醫生的精神鑑定也更加困難,他們在犯案後又一再地在媒體面前強調自己的精神病史,讓大眾對精障者敵意更深,讓弱勢的病患更躲到角落,這些『模仿者』,才是真正與惡的距離很近。
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無助和對身邊的人造成的影響,我其實滿熟悉的。除了上述那個躁鬱症被診斷為憂鬱症的長輩是我三等親,我外婆在糖尿病導致失明後的幾年後,也開始精神錯亂,被診斷為思覺失調(不過她情況特殊,可能是高血壓和糖尿病引起的腦部病變,而有了幻覺),我母親在神經退化性疾病MSA的過程中,也時不時有「我已經死了,心臟沒在跳了」這類妄想的言語,後來也有了憂鬱症,主要照顧者我爸也一樣得了憂鬱症,而我哥則有輕微亞斯伯格(亞斯伯格在2013年以前都屬精神疾病)。也因為這樣,我滿痛恨明明不是在發病狀態下犯案,卻以精神病史來為自己脫罪的人,因為他們造成社會更多的誤解與對立。
『與惡』讓我們開始重新省思,但我認為,或許是題材的關係,『與惡』揭示了一種面向,可是卻不是全部面向。在『與惡』裡,受害家屬的喬安是個社經地位高的女強人,非常跋扈,看似她的憤怒大過於喪子的悲傷,甚至利用職權,一路追殺到兇手家屬。而兇手的父母,憨厚,低薪,縱使隱姓埋名,還是想默默還債。影集對於曉明屠殺的過程,用很快速的方式的帶過,不讓人感受過多可怕或悲傷的氛圍,但卻重複著曉明父母在眾人面前下跪的畫面。觀眾當然在不知不覺中,『沒有那麼同情』喬安,而同情應思聰和李曉明及其家屬。這不見得代表編劇本人的觀點,就像我上述那個寫思覺失調症的得獎劇本,很多人也認為我在為精障者犯罪脫罪,可是那真的就是取材問題,我也許下個案子就是另一種觀點。而相對的,韓國電影『素媛』則是以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某些人,就是全然的邪惡,帶給你永久的傷痛」。
回到『與惡』,確實有時候新聞畫面會出現兇手或其家屬在媒體面前下跪的悲慘鏡頭,例如殺警案的兇手妻子就是,但這個社會上也有很多時候,受害者家屬拿不到賠償(雖然那幾百萬根本無法與人命相比,可是對一些低薪家庭,那卻是救命錢,尤其如果死的是經濟支柱),而那在『與惡』中是沒有被呈現的(例如前陣子有一個受害者媽媽跟兇手下跪,請求他賠償,還被兇手踢的)。坦白說,『與惡』為了戲劇效果,確實用了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但現實生活中,除了事件剛發生時,記者會去採訪兇手家人,可是當時間過去了,有人知道鄭捷或王景玉的家人的現況嗎?
我們先撇除精障者犯罪,或是自我防衛時不慎將加害人誤殺,或是威權時代政府亂抓人亂殺人等情況,先聚焦在一般的殺人案件,以下是我自己私人的一些想法:在一場悲劇之後,最該被照顧的,是受害者(如果還活著)以及受害者家屬的心情,其次才考量兇手以及其家屬。如果家屬選擇原諒,其他人也不用在那邊鼓吹一定要上訴,如果家屬無法原諒兇手,那麼國家是不是有什麼能幫助家屬的?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質上的,畢竟,這種兇殺案,死者家屬可能連保險都領不到多少。
我外公在我國中時過世的。當天晚上九點多,他獨自在附近公園運動,在台中英才路過斑馬線時,被一輛由剛滿18歲就有車的爸寶,以時速九十幾公里撞過來,拖行了五十幾公尺,我外公頭蓋骨碎裂,當場死亡。在那之前,我外公什麼糖尿病,高血壓,痛風都沒有。家族裡的大人其實都準備好了,在第一時間就調閱監視器,找專人來量煞車痕,而媽媽家族裡有法院書記官也有記者,肇事者滿18歲就有車,家境肯定不差,所以決定提告。
但我外婆卻說「算了」。倒不是她多體諒肇事者或是她為人和善,事實上外婆是我見過最具威嚴的長輩,所有的兒子媳婦孫子都怕她,所以她只是不想頻繁地跑法院,因此肇事者連一毛都沒賠,那個肇事者我也只看過一次,就這樣結束了。因為兒孫們都尊重(怕)外婆,因此再沒有人提出要繼續提告(雖然外婆曾有一說,是外公死後,她獨居,她怕一提告,對方會來私下報復。所以明明是受害者家屬還要擔心被報復,唉)。
然而那畢竟是外婆自己的意願,沒有人強迫,或給她出主意。倘若這時候有人跳出來,「妳一定要告死他」或是說「算了啦,人都過世了,你再告他也於事無補」,我大概都會覺得「干你屁事?」。所以,如果我是受害者家屬,有人說「你支持廢死,你不愛你的家人」或是一直喊著要廢除死刑,然後搖著人權的旗幟時,我大概心裡也會想「所以你在說我沒在care兇手人權?你認為希望兇手被判死的我,是個壞人嗎?」。對於受害家屬來說,他的家人就是無緣無故被人殺了(先不提那種行竊失風被屋主殺了,或是要強暴人反被殺這類的例子),在那悲痛的情緒中,大概沒辦法去想那個兇手是不是精障者,是不是低收入戶。也因此當其他無關緊要的人一直喊著人權人權,或告死他關死他之類的言論,是否有站在受傷最深的,被害家屬去想?我們都只是局外人而已。
對我來說,廢死並不是我們宣布1月1號開始不執行死刑,社會就太平了,而是在各種機制下,不論是犯罪的預防,假釋犯的管理,精障者的社會支持系統,讓我們真的不再需要動用到死刑,那才有廢死的意義。否則,那就像是把期末考門檻降低,讓大家all pass,只是表面上的數字好看。是的,死刑有其『不可恢復性』,一旦死了,生命再也不可恢復,既然如此,那兇手在殘殺被害者時,又怎能輕易地奪去他人生命呢(一樣地,先撇除精障者等等特殊情況)?
我自己也是常常在天秤的兩邊搖擺,然而,當我看到了印度公車上,一個醫學院女生被人輪暴,然後腸子被從肛門中拉出慘死的新聞,看到台灣一群男生因為聽信謠言,而輪暴一個弱智女學生,棄屍在焚屍的新聞,我很難相信會在犯案後說出「她應該乖乖讓我們強暴,這樣她就不會死了」或是將人棄屍在草叢後,跑去夜唱,再回來焚屍的人,是有教化的可能。或許,這個世界真的有所謂純粹的邪惡吧,才能這樣無視他人的生命。
最後,聊到死刑在我心中的意義。死刑的存在,不是為了要我們用它,而是希望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它,就像保險一樣,我們買保險不是為了發生意外,而是希望永遠不會使用到它。是,這或許是近乎不切實際的理想,但其實廢死派有一部分人不也是理想主義者?某一部分人認為人都有教化的可能,任何生命都有被拯救的價值。
以上,我只分享自己的想法,沒有要影響誰,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自己的信念,而沒必要因為想法的不同,就去將對方妖魔化,畢竟,每個人的成長和背景都是不一樣的,那我也確實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不同的想法。(能看完的人,也是很厲害。)
新店體檢 在 低欸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補習班廣告】
呃呃...大家應該都知道,我目前在補習班任教,擔任專業的機械教師,最近因為主任加重工作,希望我負責網路行銷與推廣,但老實說他要求的方式,我認為相當的老氣...
(看看他們之前花錢架設的網站數十萬,兩年瀏覽量才62,比我發廢文還少)
.
因此之後我會開始幫忙宣傳補習班相關,也希望能有點效果,我知道部分群眾都還是學生,但也有不少已經當爸爸媽媽的,如果你的孩子對機構組裝、創意思考學習等有興趣,歡迎找我連絡,也許還可以多拿折扣跟玩具盒(?)
.
當然,小朋友我們不是用制式的機器教學
中班到大班我們使用LEGO ESM,俗稱的大樂高教學
大班到小二使用的是德國-慧魚積木
小三到小四使用傳統樂高-動力機械
小四到國二使用EV3樂高來撰寫程式與製作
.
教室擁有相當多的零件與專業的老師,週日也都有提供免費體驗課,歡迎有相關學齡的小朋友們報名體驗
.
我敢保證其他老師的知識與專業,但會不會跟小朋友溝通又是另外一回事(欸..這是不是負面行銷),至少如果是我,我還可以幫你免費體檢POE (?)
.
另外我還有負責3D列印的教學哦,歡迎小四到國三的小朋友們參加~
我好歹也4製圖9年賣肝一年的RD工程師,懇請支持
.
詳細內容可打02-89116679,這是公司電話
公司位置在新店捷運七章站走路5分鐘就到了
規模不是很大,因為我們要求的是精緻教學:D
.
詢問內容可針對小朋友年紀詢問學期班或營隊班
說是子揚老師推薦的就可以
(其實說了我也沒加薪,但可以多拿玩具盒...應該)
.
#第一次負面推廣公司
#真的有讓小朋友學習的可以詢問哦
#小孩學樂高家長學POE (欸
新店體檢 在 仁佑診所提供各項檢查: 勞工體檢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你好,請問連鎖餐飲供膳人員體檢費用(基礎檢查、A肝、傷寒、胸部X光),謝謝。 1 年 举报. 新店仁佑診所,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