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因為臺北市圓山動物園要搬遷至木柵(1986年9月14日舉行搬家大遊行),滾石唱片集結旗下12位歌手齊聲合唱,完成了這首以動物關懷與環境保護為主軸的《快樂天堂》,做為木柵動物園的開幕歌曲,在商業色彩濃厚的華語歌曲市場裡,算是非常難得的一首作品;它拉近了動物與人類之間的距離,告訴大家,動物的世界裡,和人類一樣有哭有笑也有悲傷,因為牠們與我們居住在同一個地球上,擁有同樣的陽光。
值得一提的是,滾石唱片於1986年12月31日晚上在中華體育館舉辦的「快樂天堂跨年演唱會」,乃是臺灣流行樂壇的首次跨年演唱會。
快樂天堂跨年演唱會實況:https://fb.watch/7--3TAhOdV/
《快樂天堂》由陳復明作曲、呂學海作詞、陳玉立編曲;於1986年進行錄唱,並在1987年1月發行;參與演唱的歌手包括:張艾嘉、陳淑樺、黃韻玲、唐曉詩、齊豫、潘越雲、紀宏仁、錢懷琪、李宗盛、鄭華娟、周華健、王新蓮。其歌詞如下:
大象長長的鼻子正昂揚
全世界都舉起了希望
孔雀旋轉著碧麗輝煌
沒有人能夠永遠沮喪
河馬張開口吞掉了水草
煩惱都裝進牠的大肚量
老鷹帶領著我們飛翔
更高更遠 更需要夢想
告訴你一個神秘的地方
一個孩子們的快樂天堂
跟人間一樣的忙碌擾嚷
有哭有笑 當然也會有悲傷
我們擁有同樣的陽光
臺北市動物園成立於1914年4月5日,然後在1986年從圓山遷到木柵。2014年4月19日,臺北市立動物園為了慶祝建園百年,在當天重現1986年9月14日的「動物園搬家大遊行」景況;踩街遊行車隊從花博出發,經過凱達格蘭大道、南門市場,一路到動物園,全程出動87輛車,有24所國小的小朋友將打扮成動物模樣踩街;不過這場復刻版大遊行並沒有真的動物上街,而是由動物園的老員工及志工帶領,以布偶重現動物大遷移的景象,讓大家回味當年萬人空巷的盛況。
《臺北動物園 百年簡史》
根據1914年4月2日《臺灣日日新報》第7版的記載, 臺北動物園最初的創辦人是來自日本的一位馬戲團團長,片山竹五郎,而非臺北動物園官方資料裡聲稱的大江氏。
1913年底,日人片山竹五郎率領70多人的「大竹娘曲馬團」來台, 首先在臺北市的新起街市場(今西門紅樓)演出1914年元旦檔期,之後接著前往台中和台南演出。
片山團長率領的曲馬團以馬術為主,例如將三匹馬綁在一起,馬上站兩人,兩人共挑竹竿,竹竿上頭再站一個人之類的特技,另外也有大象的表演。
片山竹五郎的曲馬團此番來台,還另外帶了三種稀奇的動物,即大蛇、大鱷魚和大棕熊,從1914年元旦開始,放置在艋舺媽祖宮口街(今西園路和貴陽街一帶)供人觀賞。半個月後,大蛇暴斃,片山竹五郎將死蛇泡在藥水裡,連帶棕熊一起送給博物館。
1914年2月初,片山竹五郎又從南洋買來猩猩,但這次不再開放展覽,而是要善加培育。根據報載,片山喜歡飼育動物,不過他在日本飼養的猩猩不曾存活超過三個月,常死於運送的船上或是登陸幾天後即告夭折。到了臺灣之後,他發現臺灣的氣候溫暖,飼育動物的可能性和趣味性比在日本高出許多。於是,隔月片山竹五郎開始向日本動物園購買各種珍鳥猛獸,在臺北籌設起動物園來了。
不知是片山竹五郎做事有效率,還是百年前的海運能力超過想像,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買來了義大利的孔雀、澳洲的袋鼠和駝鳥、錫蘭的火喰鳥和印度蛇等十幾種動物,隨即於1914年4月5日就在圓山開園了。
當時園內的鸚鵡既會學狗叫,也會講日語「歐多桑」(爸爸)和「歐卡桑」(媽媽),為動物園帶來了新鮮的趣味。
1915年,臺北廳政府買下由片山竹五郎草創的圓山動物園,將之改為官營動物園,園內飼養的動物以哺乳類、鳥類及爬蟲類為主,臺灣本土動物比例甚高。根據報載,開幕之初展出動物有70種148隻,週日的參觀人數可達800人,以當時臺北市17萬人口而言,算是非常熱鬧。
至於目前臺北動物園官方資料記載的動物園創辦人「大江氏」,應該是指1910年代的動物園養育主任大江常四郎,他在1920年出差到新加坡購買老虎時,不幸病逝於當地;雖然大江氏為了動物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他終究不能算是臺北動物園的創始者。
1934年,臺北市市役所買下圓山動物園鄰接土地,增設兒童遊園地。
圓山動物園於二戰末期曾經短暫關閉,當時的動物園隨時有可能遭到空襲,園方為了避免動物在園區遭到破壞時脫逃而傷害民眾,便於1943年執行「猛獸處分」,以添加化學藥劑的飼料餵食老虎、獅子、黑熊、大象等猛獸,令其死亡。
直至戰後,1946年,圓山動物園才重新開放。1946年6月,張明印奉派接任圓山動物園園長,為戰後首任園長。1946年底的時候,園裡只有178隻動物與4名職員。
歷經戰火的動物園裡的動物數量雖剩下不多,不過園內欄舍受損的狀況並不嚴重,因此動物園的建物規模與日治時期相去不遠。
到了1950年代,圓山動物園開始進行擴建工程,新增獸欄並大量引進新品種的動物。
1951年,為了吸引遊客,園方開始舉行動物表演與動物展覽會等活動,其中的動物表演因為廣受歡迎,後來就成為每逢假日便演出的固定戲碼,而當年參與演出的動物包括狗、猴、獅、熊、山羊及鸚鵡等。
1952年,大量購置動物,其中包括象、豹、熊、獅。
1953年,陸續修建獸醫室,並擴建園門。
1958年,兒童遊園地由民間承租經營「中山兒童樂園」。
1961年,開始與日本的動物園進行許多的動物交換、贈送與購買等行為。
1967年,進行改建及興建綜合大樓等10項工程,當時動物園的員工編制已經有30人。
1968年,臺北市政府收回動物園,劃歸教育局管理。
1970年,兒童樂園併入動物園,更名為「兒童遊樂場」,成為動物園附設兒童遊樂場。
1979年,圓山動物園結束了持續近30年的動物表演。
1982年,成立全國第一個社教機構志工團隊「動物園志工隊」。
1986年,動物園遷至木柵後,將動物園遷建後之園址及圓山兒童樂園合併,成立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籌備處。
1991年7月1日,成立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為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之社教機構。
2014年12月14日,為營運80年的圓山兒童樂園之最後開放日,當天下午5點,圓山兒童樂園功成身退,之後由同月12月16日開幕啟用的士林「兒童新樂園」接棒為兒童們服務。
《臺北市立動物園 1986年搬家大事紀》
1986/08/15,圓山舊址關園。
1986/08/16,舉辦「為動物整理新家」活動。
1986/08/18,首批新引進動物抵達木柵新園,計28種。
1986/09/01,舊園動物陸續搬遷。
1986/09/05,行政人員搬遷。
1986/09/14,舉辦「動物搬遷大遊行」活動,沿途夾道參觀民眾達數十萬人。
1986/10/14,高齡大象「林旺」搬遷,順利抵達木柵動物園。
1986/10/28,舉辦「開園記者會」。
1986/10/29,長頸鹿搬遷,順利抵園。
1986/10/31,木柵新園正式開幕。
1986/11/03~1987/01/12,舉辦「臺北市國民中小學參觀教學」活動,計43萬2千人參加。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6的網紅陳麗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成立工程管理科,人員編制少又未補齊,竟花3000萬元委外辦理校舍新建工程。市議員陳麗娜今天(27 日)質詢指出,教育局作法引發外界非議。局長范巽綠表示,這是過渡時期作法,以後會充實工程管理科人力。 陳麗娜下午在教育部門質詢說,過去學校工程都是由校長負責,很多校長對工程外行,有些校長...
新北市政府非編制人員 在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金山小編嘉緯因公過勞猝死,
監察院認定金山區公所未善盡責任,市府應議處相關失職人員!
-
金山區公所小編陳嘉緯去(2020)年8月過勞逝世後,已經超過整整一年了。監察院也在今日(8/19)發布本案的調查報告,認為金山區公所未善盡雇主職業安全防護義務,因此糾正新北市金山區公所,並 #要求新北市政府議處失職人員。
-
金山小編執行主管職務,#公所明顯違法
-
嘉緯所辦理的業務以公共關係、新聞發布等為主,這屬於該公所秘書室及主管人員的職掌事項。從2019年9月開始,被指派擔任新媒體小組組長,統籌應由主管負責之貼文審核及議題行銷等業務,工作內容明顯地與職位名實不符、權小責大,不但違背《行政院與所屬中央及地方各機關約僱人員僱用辦法》第2條第1項的規定,約僱人員能從事的業務為「事務性、簡易性等行政或技術工作」,更有違第3項:「約僱人員不得擔任或兼任主管職務。」之精神。
-
然而,即使出現壓榨人力的現象,也應該有監督機制避免憾事發生,畢竟市府設有專責單位負責勞檢事宜。但是,2018年8月9日勞動檢查處對金山區公所,實施職業安全衛生推動計畫督導考核時,卻未發現該公所的疏誤,甚至做出「已實施項目內容符合規定之異常工作負荷促發疾病預防措施,並作成執行紀錄留存」的評核。可見,勞檢處對公所小編過勞死之事存有明顯的疏失,這導致公部門發生人力濫用的問題時,卻不能保障公部門基層的工作權益。
-
嘉緯過勞死一事所突顯出的是,公務體系重於事後撫卹,卻忽略應預防過勞等職業傷病之發生。雖然,現行法制上並未嚴密地規範公務人員加班之規定,但國際勞工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公約》第3條就揭示了「勞工」一詞,是指所有雇員這也包括公務人員。可見因法律未明文規定就濫用人力其實違背情理,更有違當今的國際潮流。
-
時過一年市府仍未咎責,#施政計畫淪空談
-
其實,早在去年10月,時代力量新北黨部就敦促市府對公部門人力運用有更精進的作為,這包含:
-
1️⃣盡速地提出具體的檢討報告與改善方案:
包括針對本案相關人員的咎責;盤點各局、處每月之平均加班時數,針對達過勞標準之加班時數者,提出改善機制與方案;並且研擬引進勞檢機制之可能性。
2️⃣盤點需要多少人力去完成「最基本、最應該完成的事」:
在尚未全盤解決非典型僱用的問題前,應優先列出工作項目的優先順序,避免在員額不足的情況下,不斷增加基層的負擔,更應該避免約聘僱人員卻被迫從事主管的工作。
3️⃣審視公部門約聘僱制度並提出改善方案:
公部門約聘人員應享有完整勞動權等保障,這包括組織工會、進行團體協商,甚至是罷工權。
-
其實,這份調查報告所指出的問題,跟新北黨部去年所指出的問題差不多。然而過了一年,市府對本案所突顯的問題其實完全沒有任何改進措施,市府不但未對本案咎責並提出調查報告,《新北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教職員工出差加班應行注意事項》最後修正版本停留在2018年,並未因嘉緯的離開而有所改變。
-
面對非典型僱用的問題,新北市也不像臺北市一樣在「政府資料開放平臺」上公開聘僱用的計畫人數,讓外界更難以了解新北市解決這項問題有多少決心與做了多少努力?但諷刺的是,《施政報告》卻談到要「合理運用人力 」,朝合理用人、當減則減的原則控管非編制員額。然而,過了這麼久,這些施政項目執行的執行程度如何? 市民不但無從得知更難以相信市府對此有所改進。
-
我們最大的期盼就是不要再有嘉緯的事件發生,每條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再次強調,「#道歉賠償與補償也換不回一條寶貴的生命」,市民所要的並不是出事了再予以補償,而是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為工作過世。
-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也會繼續努力,持續地監督與呼籲,要求新北市正視非典型雇用的問題,對嘉緯事件提出相關咎責報告,強化並落實勞檢措施,並對全市的公務人員人力提出的改善計畫,漸進式的保障約聘僱人員應有的勞動權益,避免再有憾事發生。
新北市政府非編制人員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確診死亡均創新低 前進指揮所控制北市疫情】
指揮中心記者會重點:
■今日本土28例,境外3例,新增1例死亡。
■臺北市15例、新北5例、桃園3例、苗栗2例、屏東1例、基隆1例、新竹縣1例。
■13例為居家檢疫時驗出,15例為社區驗到案例。
■5/11-7/3累積個案13792人,解隔離11008人,佔79.8%。
■造冊人員中也有含「編制外人員」,例如機場、食藥署都會有。
■Moderna疫苗7/1配發643,020劑,第二階段7/5配發893,000劑(以65-74歲長者20%計算),希望高齡者至少打到50%以上。
■屏東Delta在集中檢疫所有驗出一例案15163,7/3發病,屏東已居隔668人。該案6/21搭乘14298的計程車,後來並和14905一起轉移到集中檢疫所,這兩個時間點可能染疫,但因為早就被隔離,因此對社區影響小。同車的隔離都會延長到7/10。
■台北三市場確診者總共北市98例,新北123例,其他3例。
■環南市場接觸者匡列284人,已經居隔259人。希望疫調能更完整。
■台北三市場前進指揮所,預定7/8環南全員第二次PCR(2800人),7/9北農一市熱區檢驗(1300人),增加封攤67攤,匡列隔離72人。
■訂定環南復市六大條件:入場PCR陰性證明、帶好口罩面罩、降載50%、動線分流、工作人員實名制、落實健康監測。
■疫苗施打意願登記預約系統(唐鳳系統):7/6全國會議討論,安排後續教育訓練,並於9:30記者會說明登記預約流程。
■針對死亡通報,發現醫院上傳死診有些約會差到3天(通報延遲),因此要請醫療院所24小時至傳染病通報系統維護死亡日期,上傳死亡診斷。指揮中心每日晚間會下載資料並審閱病摘與死診,第二天公布。
#本土死亡案例分析
■確定病例13696,重症2712例,死亡675例。死亡年齡平均73歲,比染疫平均49歲高出許多。死亡者9成均在60歲以上,9成有慢性疾病。
■60歲以上死亡率明顯升高,80歲以上死亡率高達34.6%。
■發病時間在19週者(本土案例爆發那周)致死率6.7%,20週6.2%,21週5.6%,之後逐漸下降22週 4.3%->23週 3.3%->24週 2.4%->25週 0.9%-> 26週 0.4%。致死率下降和醫療資源改善、照顧經驗增加有關。
■前100例死亡個案分析,平均發病到死亡7天,男73%,平均73.2歲,>60歲91%,潛在疾病95%。
■隨著時間過去,發病到死亡時間延長,大部分都還是呼吸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死亡案例中,DNR比重佔17.8%。
■DNR個案分析,平均75.8歲,91%有潛在疾病。
■公費單株抗體使用條件:主要是剛發病、尚未重症的高風險個案,包含>65歲、>55歲有慢性病、懷孕或主治醫師認為需要。
■使用單株抗體治療病例64例,平均年齡68歲,只有1例重症,無人死亡。治療頗有成效。
Q&A:
■前十類疫苗順序目前暫都維持不變,醫護同住者目前有討論,還沒有規劃開放。
■如果第一劑疫苗出現症狀,懷疑和疫苗有關,經通報後第二劑可以打別種疫苗。
■有人爆料高雄強行徵收軍方的Moderna疫苗,是因為高雄施打太快,經過中央指揮中心協調各部會調配疫苗,先把疫苗發給高雄,今天已經把數量還回去,屬於疫苗的週轉。
■台北市場案例是從五、六月一直到現在,並非一次爆出,因此新舊案都會分別呈現。虎林專案的30個案也都是本來就有的,只是以前台北都沒有明確說明,現在才公布要擴大篩檢地區,並非全都是新案。
■熱區圍堵不以縣市為單位,而是以疫情來進行劃分(有可能跨縣市)。
■確診者3-6個月以後才需打疫苗,因為確診後自己就會有一些抗體,因此研究也指出確診以後可能只要追加一次疫苗。如果打完疫苗馬上確診,下一劑隔久一點不會怎樣。
■中時提問提早買單株抗體是否可以多救一點生命(無恥媒體的誘導性提問),張上淳教授回答:單株抗體是緊急進口,還來不及申請EUA,國外藥廠是看到我們有本土個案以後,因此才快一點給我們。瑞德西韋的藥廠去年本來有給我們,但後來發現我們沒有個案就優先供應其他國家了,當我們有個案的時候緊急購買藥廠才會賣比較足夠的量。
■社區關懷據點已經都造冊,照服員也都先放進來了。
■疫苗混打的臨床實驗,IRB過了還要收案執行,沒那麼快。國際資料更明確也會先開放。
■開放給青壯年打當然希望盡快,這波250萬Moderna疫苗會打到65歲以上,之後就開放青壯年了。
■(特殊行業等)造冊原則是主管單位訂,造冊執行是地方政府,主管單位再看報回來的量決定分配量。
■手上還有留6萬劑AZ給第二劑打,地方還有11萬劑AZ。下一波如果還是有人在挑疫苗就直接開放(不打拉倒給別人打。)
■記者問郭台銘買疫苗進度(奇怪記者怎麼不提台積電),一樣要等確定再說。
■國外告知我國驗出陽性個案,會立刻展開接觸者調查,最近到中國驗出陽性的,大多都是確診解隔後又被驗出的。
■7/3-7/4疫苗接種21.6萬,累積251.8萬人,涵蓋率10.52%
■這三天接種疫苗死亡後個案,7/3 8例、7/4 9例、7/5 4例,其中2件和Moderna有關。
■Moderna第二劑會在6-8週後打,先拉高第一劑的量。
■雙鐵納入打疫苗捷運沒有,會進行調整(還有公車司機),在分配量裡面調配。
■針對台北發言人針對指揮中心部分,再次說明,台北公佈出來的資料比較少(6/30)以前沒有,法傳系統還是有在做,沒有指責台北市的意思。有意見可以打電話來溝通。
■第二類16萬多人,中央有3000多人,地方官員4000多人,其餘都是第一線防疫人員。
新北市政府非編制人員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成立工程管理科,人員編制少又未補齊,竟花3000萬元委外辦理校舍新建工程。市議員陳麗娜今天(27 日)質詢指出,教育局作法引發外界非議。局長范巽綠表示,這是過渡時期作法,以後會充實工程管理科人力。
陳麗娜下午在教育部門質詢說,過去學校工程都是由校長負責,很多校長對工程外行,有些校長還因處理工程吃官司。教育局今年 2 月 24 日成立工程管理科,專責處理學校工程,校長如釋重擔,大家都說好。
工程管理科成立馬上執行「新校園 5.0 運動」,這項由教育部補助九成工程款拆舊建新專案工程,共有 15 所學校,總經費 12.8 億元,最慢 108 年底完成。可是網路上查到的工程管理科編制八人,除了科長還有一名劉姓技士,兩個人就是能力過人,也完成不了如此龐大的工程。
目前許多地方政府教育局都設置類似工程管理科,台北市處理工程營建股編制19 人,新北市 21 人、台中市 18 人,高雄市不僅人數最少,管理的學校數量卻是最多,有 358 所。就算編制人力補足,也根本無法執行業務。
陳麗娜指出,教育局要把「新校園 5.0 運動」新建工程發包出去,根本就不用成立工程管理科,工務局新工處在不增加人力情況下,頂多動用二百萬元徵圖,就可以處理,何必動用3000萬元外包,這不是浪費公帑,什麼才是浪費公帑。教育界、工程界、網路都有不少人對教育局的作法提出質疑。
工程管理科長詹天雄表示,科內人力目前報到五人,其中耐震補強股只有股長一人,網路資料尚未更新。范局長,一再強調工程管理科剛成立,目前作法是因應實際需要所採取的必要措施,不過承諾以後會增加人員編制,一定會足以處理校舍工程。
新北市政府非編制人員 在 鄭麗君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鄭麗君質詢教育部:案件追蹤(花蓮讀經會考、特教性親國賠案)、四都高中職改隸問題、高中職導師費差別待遇
一、教育部進度緩慢、承諾做不到
1.「花蓮讀經會考案」,本席在3月27日召開記者會、同樣在3月28日質詢貴部。貴部倒是很快地在4月6日發函花蓮縣政府,並要求花蓮縣政府在文到一個月內函覆。本席想請教部長,花蓮縣政府函覆了嗎?
2.「南部某校性侵案」,03月28日當天,當時蔣部長承諾將親自處理、並且在三天之內處理此事。 本席從3月23日起即要求教育部召開協調會,如今都已經5月10日了,不知協調是否已經成功?
身為教育部長、卻指揮不動一個校長。整個性侵國賠案子距離本席首次質詢部長至今已經超過一個月 (3月28日-5月10日),部長你如此的作為讓本席不禁懷疑你的領導能力。
二、四都高中職改隸問題
四都高中原本說好要共同改隸(2009年全國高教會議有做成決議)。如今台中、台南、高雄都可能延至105年才改隸、只有新北市政府打算在102年元旦讓轄區內原本國立的高中職改隸市立。
新北市國立高中職非常擔心,不願意提前改隸。(因為經費減少、人員編制減少、法規尚未完備)由推動十二年國教「均優質化」觀點切入:教育部這麼做是開倒車。
四都國立高中何時改隸?為何新北市打算先行改隸?新北市難道在各方面都沒有困難嗎?據本席所知:不含人事費用,各國立高中職年度經費將因此減少百萬至2千2百萬元、林口啟智學校差距可能更高達五千萬。教師及教職員的員額也會縮減(啟智學校以外的12所學校每校將減少四人、12校共減少48人)、相關配套法規也不完備、未有職業教育行政人員及編制...等問題。教育改革應該是越改越好,怎麼會越改越糟?當學校的經費、人力通通都變得比過去還要糟糕,教學品質會變好嗎?尤其部長正要推動十二年國教,強調「均質、均優」。現在改隸的舉措簡直就是背道而馳。
三、高中職導師費差別待遇
國中小導師費自101年元旦起從2000元調升為3000元,但是高中職老師沒有。(依然保持2000元) 此為不公平、差別待遇,要求教育部增加。(全國高中職老師人數12970人x1000元x12個月=155640000元,教育部只需要增加大約一億五千萬經費及可以做到)
今年開始,全國國中小教師開始課稅,導師費自101年1月1日起調升為3000元(目前2000元)。據本席所知,高中職教師原本就有課稅,但是導師費卻未隨著國、中小教師這一波一起調漲,是否有此事?為何只有高中職老師不調漲?
一個完全中學裡,同時有國中部與高中部,國中部老師每個月導師費可以領3000元、高中部教師卻仍是2000元,部長您不覺得這很明顯就是一種極不公平的差別待遇嗎?
本席認為,高中職導師和國中小導師一樣,都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既然雙方的薪資結構都一樣,沒有道理國中小導師的導師費調漲、高中職導師的導師費卻一定要比它們少一千元。
教育基本法裡說得很清楚:教育基本法第八條:「教育人員之工作、待遇及進修等權利義務,應以法律定之」。從民國88年6月23日公布至今,還是沒有一個完全涵蓋「教育人員」全體、在待遇、進修等權利義務」的法規;即使是散佈在各個法規也一樣:就是不完全。(尤其是敘薪部分目前還是掌握在人事行政總處手中、目前仍以要點為之、而非法律)為了避免行政怠惰、不依法行政,教育部長必須儘速設法改變現狀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