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甸基金會演講:臺北市公共住宅的必要性暨其社會性建構的意義】
7 月9日下午應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邀請,參訪總會的新辦公室,並在陳宇昭委員與施麗月主委(基金會資產委員會)主持下,與基金會的董監事會成員:成亮董事長、王明雄監察人與簡安祥委員、賴張亮委員以及工作夥伴與志工們一起分享,「臺北市公共住宅的必要性暨其社會性建構的意義」議題所發表演講。
這次參訪,是我在台北市副市長任職期間,有機會於2017年,協助伊甸處理萬美街建築物氯離子房舍的問題,幫忙該會得以處理總會新辦公室,目前皆已修繕完成並啟用場地的進駐使用。伊甸成立已經有37年,全基金會將近有3,000位正職同仁與無數的志工,長期持續在台灣各地120餘處據點,提供社會福利服務,真是感心!
與伊甸基金會相當有緣,當我任職台南市副市長時,也曾經協助伊甸,出面爭取營建署以及內政部同意,在2012年,促成伊甸向營建署專案申請承購大林國宅D-5棟44戶作為「大林雙福園區」,提供弱勢族群居住。「大林雙福園區」除了是伊甸首例集中型友善家園住宅,也是全台首例民間團體興辦、經營的社會住宅。當時2013年5月7日「大林雙福園區」正式開幕,賴清德市長曾表示,過去當內政部推行社會住宅時,前副市長林欽榮就與都發局進行規劃,再加上伊甸基金會熱情參與和贊助單位的出資,耗資近億元,才能將大林新城國宅內的閒置空間,改造為扶助弱勢的社會住宅。也因為大林國宅管委會主委敞開雙臂歡迎,讓伊甸基金會與大林國宅結緣,順利促成這樁美事。此次在台北伊甸總會演講場合,也見到當時於台南市府共事並擔任社會局局長的曹愛蘭教授(目前伊甸基金會的顧問),真是高興!
在演講中,我指出,臺北正面臨嚴峻高齡化、少子化、都市建築老化及居住正義的挑戰課題,公共住宅存量僅佔全市住宅存量0.8%,包含青年族群、經濟弱勢族群等有大量的租屋需求,公宅在台北絕對有必要。
於1974年臺北市成立『國民住宅處』,但於2004年裁撤,前後歷經近30年、總共興建出售國宅僅總計約5.2萬戶。國民住宅處於2004年經裁撤之後,遲於2011年台北市才逐步重啟興建公共住宅的政策作為;但即面臨新的挑戰,公宅土地取得非常困難,推動建設也常遇有地方鄰里排斥情事、甚或是預算編列審議時屢遭政治面的刁難;過程確實是艱鉅。但是我始終認為,做為一個負責任的市府,實則應堅持政策目標並採取多贏策略,需透過土地取得多元化作為,增加只租不售的公共住宅存量達一定規模,始能促進公宅有效的服務流量—如此以做為應對城市變遷、社經條件變化以及協助年輕人回到都市中心區居住的重要機制。
有別於以往國民住宅建設模式,新型態的公宅需結合社區公共服務機能,並引入相關社福設施,打造多功能社群生活場所。臺北市需要讓公共住宅不只是住宅,而是要成為改變社區創生的基因(DNA),同時建構智慧型公宅、協助提供包容性社福設施(托嬰、照老等)共融混合體,現在於臺北市是必要的。
於2014年底至2018年底,僅4年期間,林洲民前局長率領都市發展局團隊全面推動新建公共住宅合計共有40餘處基地,已完工及發包中、以及施工中之公宅總數量,合計達1.23萬戶。足見林洲民領導推動公共住宅的用心投入與驚人效率,應該已是空前的歷史紀錄。即使我與林洲民前局長已於2018年底離開北市府職位,都發局團隊仍持續按照我們所留下的策略規劃藍圖,公宅興建與工程發包之動態,迄今至2019年7月初旬,再經查閱台北市公共住宅興建工程戰情中心https://www.hms.gov.taipei/#!/,已達19,802的總戶數規模;也在戰情中心螢幕上,欣見大同區斯文里三期整宅公辦都更工程施工,持續如期進展。書寫至此,為還在工作崗位上的都發局同仁們喝采!就如同向伊甸基金會家族的每一位與志工們,致敬!
公共住宅在臺北的屬性是特殊的,在此結構裡面,它支持新的社會生活型態
尤其對於年青族群及年長者,在社經變遷下,公宅成為都市發展新的重要元素;政府與當代社會必須共同努力對應。經營公共住宅不僅是工程建設的計畫,同時是一種新的社會建構的途徑。公宅必須跟社區共融,協助提供社會新型態議題的解答,甚至協助產業界在臺北深耕發展其所需的新住宅,也需有所對應,臺北始終必須面對。
斯文 首 善 預 售 屋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友善逆襲
文:薯伯伯
人人期望不是都可以達到,有時心中越是期望,越得不到,反而沒有預期,願望卻是逆襲而至。數年前去伊朗旅行,不少從來沒有去過伊朗的香港朋友一聽到我要去中東,就說——好危險啊!穆斯林好危險啊!中東好危險啊!這些勸喻,其實都是空洞無物,聽了也覺膩。反而身邊不少去過伊朗的朋友,大多數人異口同聲,驚呼波斯人是如何友善。
我到達伊朗首都德黑蘭,經朋友介紹,認識了 Abbas 及 Zahra 夫婦,並被邀請到他們家裡作客。兩位新朋友除了給我講解波斯文化,還幫我安排了旅行細節。我在伊朗一留就是 30 天,行程尾聲,我又返回德黑蘭,準備坐飛機回去香港。
Abbas 夫婦問我旅途中有何經歷,我就跟他說起在亞茲德的時候,剛好是伊朗新年,本來很想去參加一些當地家庭的聚會,有時也會期待著別人邀請進屋,體驗不一樣的文化。記得新年那天,鎮裡遇到不少友善的人跟我打招呼,但就是沒有人邀我到家裡參與新年活動。
這些感覺,好像把一切友好當作是理所當然,心中也略感不妥。所以本來也不打算公開去寫出來,更不敢因此去責怪他人,原因很簡單,就是憑甚麼去責怪別人呢?自己又有甚麼資格去責怪別人呢?但我現在只是與讀者分享一下心底裡最深處的想法,如果很老實地問我,新年那天,我有沒有期待別人邀請我到家中作客,體驗過節氣氛?那是絕對有的。後來沒有人邀請,雖然也說不上是失望,但與心中的預期還是有一丁點的落差。
記得有次跟兩名西藏好友同去拉薩一座寺廟,要先走過陡峭山路。這時忽然有一輛車經過,司機是藏人,座位是空的。司機開車駛過,藏人朋友忍不住說了句:「一般藏人司機,去寺廟時,如果看到有路人,很大機會會停下來,讓途人坐順風車的。」言下之意,似乎也因為司機沒有停下載我們,而覺得有點奇怪。如果否認有這種預期,很大機會就是沒有坦承面對自己的感受。
記得伊朗友人 Abbas 聽罷我在新年時的經歷,大嘆可惜,他說我當時應該立即找他,他會幫我聯絡當地朋友,再作安排。但我就是有點不好意思,因為之前他已經幫我無私安排了不少事情,如果在伊朗因為雞毛蒜皮之事也打擾他們夫婦二人,感覺過意不去。
不過呢,除了新年當天的體驗,在伊朗短短的 30 天裡,友善真的逆襲而至。例如在伊斯法罕,本來是毫無期望,卻忽然被一大堆人邀請我去參加新年跳火的儀式,在西拉子又被邀請去行山及燒烤,在公車上又被新相識的朋友邀去其生日派對。這些旅途上印象最深刻的邀請,原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全部都是無心插柳,毫無預兆,沒抱預期,卻是意料之外。
說到別人無私的款待,有時就像等待 102 號巴士一樣,你刻意走到巴士站,不停張頭探望,巴士卻總不出現。到了你不等待的時候,三輛相同車號的巴士卻連續到來。旅行途中,陌生人對自己好,從來不是天經地義,有時越是強求,反而一無所獲。
近年流行說「佛系」,雖然這個「佛」字跟佛學無甚關係,但是對於旅途中陌生人給予自己的友善恩典,確實也需要用上一點佛系心態去對待,那就是——不作為、不矯情、不強求、不責罵,緣份到了,自然就人見人愛,車見車載。
———
照片:伊朗新年前的星期二晚上,有個慶典叫「週三之光」。朋友說當天會放炸彈(煙火及雷王)、跳火盤,相傳是拜火教儀式。我心想:香港也跳火盤(還送椂柚葉),有甚麼特別呢?去到現場,乾柴烈火,原來是跳火牆!火舌人身高,我猶豫了,到底跳不跳呢?旁邊包著頭巾的女生,二話不說,「哇」一聲就連跳兩團火。
跳火堆時,口中唸道:「Zardi-ye man az toh, sorkhi-ye toh az man!」解我的黃色(穢氣)給你,你的紅色(能量)送我。
我也跳了過去,當自己被火光 360 度包圍全身時,暖洋洋之際,忽然想起西藏。
相中人分別是 Hamid Reza Esf 及 Don Behnam Bastioune。
———
多謝閱讀此文!
如果喜歡我寫的文章,請踴躍按 Share 跟人分享,讓更多人看到故事,把想法分享出去,同時誠邀各位留言分享意見!
更多文章,請看薯伯伯的博客及臉書: http://pazu.me/ & http://fb.com/pazukong
更多照片,請看薯伯伯的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pazu
如果這樣還不能滿足你的閱讀慾望,那麼現在是好時候了,因為薯伯伯的新書《西藏西人西事》(白卷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已經在香港各大書店陸續發售!有關詳情,請看:https://goo.gl/Zjbftq
斯文 首 善 預 售 屋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北市公辦都更期邀金融機構參與投資 首波舉辦公股行庫銀行業者座談會】
今(30)日主持由市府都發局(公辦都更專案辦公室)首波邀集包括台灣銀行、土地銀行、第一銀行、合作金庫與華南銀行等代表召開【臺北市公辦都更公股行庫銀行業者座談會】。市府財政局陳志銘局長、都發局林洲民局長與更新處陳信良副處長共同出席參與討論。
本次座談會除表達市府誠摯歡迎金融業者積極參與公辦都更案投資,提供市府相關公辦都更案件優惠融資條件,並聽取公股銀行業者就其協助民間都市更新之經驗,提供市府團隊推動執行公辦都更個案上的建議,讓目前台灣金融業者掌握民間充沛的游資,配合中央準備修法鬆綁金融法規,以利金融機構參與都更加速投資公辦都更案件,以改善窳陋地區環境的更新,提供住戶可適居的生活,並帶動國內經濟發展。
2016年為臺北市公辦都更元年,市府分別說明目前操作三類型的10處公辦都更案,總投資金額達645億元包含:
(1)市府自行投資興建實施之蘭州斯文里整宅基地、延平北路警察宿舍基地、華榮市場基地及安康地區(含興隆公宅)基地等4處公辦都更案;
(2)市府輔導更新會擔任實施者,並對外招商之南機場整宅基地等1處公辦都更案;
(3)臺北市都更中心擔任實施者並對外招商之台大紹興南街基地、中山區蔡瑞月舞蹈社旁中山段市有地基地、捷運大直北安段基地、捷運科技大樓瑞安段基地、南港轉運站東側商業區等5處公辦都更案。
今日與會公股行庫銀行皆表示全力配合政府主導公辦都更案,惟公辦都更案所需融資動輒數十億元,金額龐大,建議採聯貸方式;同時也舉出普遍銀行對民間都更都有風險控制的壓力,尤其是前期的規劃與整合階段,時間較長、風險較高,其所需投注的經費,一般而言,銀行較無意願參與,建議市府彈性運用都更基金作為中小企業信保基金擔保或補貼,並承擔都更整合風險,促成更新案之執行,增加銀行融資的意願。不過此類都更向銀行融資等同於先向銀行預借現金進行建物更新,更新後住戶分回的房地都會轉成各戶的房屋貸款,銀行仍會評估參與都更的個別住戶個人信貸能力,建議都更住戶在權利變換選屋時要多予考量。
此外,受限於「銀行法」第72-2條對商業銀行不動產放款總合不得超過放款當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合計的30%規定,商業銀行對於都更案的融資金額有一定的限制,紛紛建議市府向中央反映透過行政規則排除,來擴大參與對於公辦都更案放款額度。
日前蔡英文總統為擴大推動都市更新,指示公股行庫積極參與都更,擴大都更量能,在此政策氛圍下,市府今日邀請公股行庫共同座談,以目前臺北市操作公辦都更個案與銀行業者交換意見,透過公辦都更示範綜效,期能為都市更新市場創造一條活路。市府亦將持續邀請民股銀行及保險業等各界參與討論予以檢討策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