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義大利維洛那露天歌劇節場地-維洛那圓形競技場
歌德在《義大利遊記》中寫道:「維洛那競技場是我所見到的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宏偉建築。當我踏入其中,在頂部邊緣石階上漫步時,感覺好象有些古怪,除了它的巨大無比,真的沒有什麼可觀之處。空蕩蕩的建築未必吸引人,除非整個競技場淹沒在人海之中……」
每年夏天,世界各地都會舉辦多種多樣的音樂節,尤其是有歌劇發源地之稱的義大利,數不勝數的歌劇節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耳熟能詳的比如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馬切拉塔歌劇節、普契尼音樂節、羅西尼歌劇節、拉文納音樂節和維洛那音樂節等。其中久負盛名的要數維洛那歌劇節。
維洛那(Verona)拉丁語意為「極高雅的城市」,位於米蘭與威尼斯之間,是義大利最古老、最美麗和最榮耀的城市之一,也是莎士比亞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鄉。維洛那歌劇節從1913年至今一直是全世界知名度與票房收入名列前茅的歌劇節,每年的6月到9月間,都會吸引世界各地超過50萬的歌劇迷前來朝拜。
對於到歐洲消夏的人們,即便不是歌劇迷,若想有「一生一次」的歌劇體驗,那麼一定不能錯過令人難忘的「星空下的角鬥場」。
維洛那歌劇節的舉辦場所在古城中心的圓形劇場,又稱阿萊納(Arena)角鬥場,「Arena」拉丁語意為「沙」,指競技場中用來吸血的沙土層。它規模僅次於弗拉維圓形劇場和坎帕諾圓形劇場,是古羅馬時代第三大擁有橢圓形整體環閉坐席的露天劇場,卻是迄今為止保存得最完整的古羅馬角鬥場。它建於公元30年,經歷過戰火與地震,至今已經有2000年曆史。由於卓越的「競技場音效」,使得即使沒有麥克風,聲音透過共鳴或發聲裝置依然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現在劇場經過修繕復原,可容納多達25000名觀眾,也使得維洛那圓形劇場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歌劇院。在歷史悠久的競技場中幕天而坐,在人山人海中夢迴千年,絕對是非同凡響的藝術體驗。
維洛那於2000年被列入世界保護遺產,建於公元前1世紀,由古羅馬帝國所轄,在當時它也是一座十分重要的駐防地。城中現有的古羅馬建築大多建於當時。公元13、14世紀,維洛那在斯卡拉家族(della Scala)的統治下尤為繁榮,該家族也是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的前身斯卡拉瑪利亞教堂的締造者,城中現在依然完好保存著斯卡拉家族所建的橋及城堡的古蹟。15世紀到18世紀,維洛那併入威尼斯共和國,成為其一部分,再後來分別被法國跟奧地利統治。現在維洛那城中心的交通幹道依然保留著古羅馬時代的網狀結構及羅馬時代的三條主幹道,因此維洛那被視作義大利第二大的「古羅馬化」城市。隨處可見保存完好的羅馬帝國時代、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文化古蹟。
斯卡拉歌劇院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Bon Giorno Verona / 知名的義大利維洛那露天歌劇節場地-維洛那圓形競技場
歌德在《義大利遊記》中寫道:「維洛那競技場是我所見到的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宏偉建築。當我踏入其中,在頂部邊緣石階上漫步時,感覺好象有些古怪,除了它的巨大無比,真的沒有什麼可觀之處。空蕩蕩的建築未必吸引人,除非整個競技場淹沒在人海之中……」
每年夏天,世界各地都會舉辦多種多樣的音樂節,尤其是有歌劇發源地之稱的義大利,數不勝數的歌劇節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耳熟能詳的比如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馬切拉塔歌劇節、普契尼音樂節、羅西尼歌劇節、拉文納音樂節和維洛那音樂節等。其中久負盛名的要數維洛那歌劇節。
維洛那(Verona)拉丁語意為「極高雅的城市」,位於米蘭與威尼斯之間,是義大利最古老、最美麗和最榮耀的城市之一,也是莎士比亞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鄉。維洛那歌劇節從1913年至今一直是全世界知名度與票房收入名列前茅的歌劇節,每年的6月到9月間,都會吸引世界各地超過50萬的歌劇迷前來朝拜。
對於到歐洲消夏的人們,即便不是歌劇迷,若想有「一生一次」的歌劇體驗,那麼一定不能錯過令人難忘的「星空下的角鬥場」。
維洛那歌劇節的舉辦場所在古城中心的圓形劇場,又稱阿萊納(Arena)角鬥場,「Arena」拉丁語意為「沙」,指競技場中用來吸血的沙土層。它規模僅次於弗拉維圓形劇場和坎帕諾圓形劇場,是古羅馬時代第三大擁有橢圓形整體環閉坐席的露天劇場,卻是迄今為止保存得最完整的古羅馬角鬥場。它建於公元30年,經歷過戰火與地震,至今已經有2000年曆史。由於卓越的「競技場音效」,使得即使沒有麥克風,聲音透過共鳴或發聲裝置依然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現在劇場經過修繕復原,可容納多達25000名觀眾,也使得維洛那圓形劇場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歌劇院。在歷史悠久的競技場中幕天而坐,在人山人海中夢迴千年,絕對是非同凡響的藝術體驗。
維洛那於2000年被列入世界保護遺產,建於公元前1世紀,由古羅馬帝國所轄,在當時它也是一座十分重要的駐防地。城中現有的古羅馬建築大多建於當時。公元13、14世紀,維洛那在斯卡拉家族(della Scala)的統治下尤為繁榮,該家族也是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的前身斯卡拉瑪利亞教堂的締造者,城中現在依然完好保存著斯卡拉家族所建的橋及城堡的古蹟。15世紀到18世紀,維洛那併入威尼斯共和國,成為其一部分,再後來分別被法國跟奧地利統治。現在維洛那城中心的交通幹道依然保留著古羅馬時代的網狀結構及羅馬時代的三條主幹道,因此維洛那被視作義大利第二大的「古羅馬化」城市。隨處可見保存完好的羅馬帝國時代、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文化古蹟。
斯卡拉歌劇院 在 Zass17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12月2日)是被歌迷暱稱為La Divina(義大利文的女神)的瑪麗亞·卡拉斯(Maria Callas)97歲的冥誕 ,這位著名美籍希臘女高音於1923年出生於紐約,1937年隨母回希臘就學於雅典音樂學院。1941年卡拉斯在雅典歌劇院初試啼聲,她一生扮演過43個角色,共上演500多場次,然而卡拉斯雖然名作無數,然而這位歌劇女神的全盛期並不長,她很早就淡出舞台,並於1977年9月16日以53歲之齡卒於巴黎。
不過回那那個卡拉絲統治樂壇的1950年代,她在世界各個著名歌劇院都留下頻繁的演出紀錄,其中包括了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巴黎加尼葉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倫敦皇家歌劇院等。1954年在出演歌劇美狄亞(Medea)前後,原本身材豐碩的卡拉絲為劇在短時間內減輕80磅,有評論者認為體重減輕使得這位女高音在發音時吃力許多,也導致其相對短暫的歌劇生涯。其實在卡拉斯晚期的立體聲錄音中,高音域的聲音不穩定的現象有時已經很明顯,她最後一次的歌劇演出是1965年7月5日在Covent Garden歌劇院進行的,這位完美主義者之後雖仍在歐洲、韓國、日本舉行了多場音樂會小試牛刀,但須要全心全意投入的歌劇演出則已成為絕響。
在一些熱愛吹毛求疵的樂評家眼中(還是耳中?),卡拉絲的音質醇美程度可能稍稍遜於其他頂尖女高音Renata Ersilia Clotilde Tebaldi及Montserrat Caballé,演出也沒有向Joan Alston Sutherland一般穩定可靠,可是所有人都必須承認,一旦踏上舞台、樂聲響起,沒有人能比卡拉絲對人物性格有更深刻的詮釋,那無與倫比的情感投入就是足以征服一切。
圖片引用自維基百科網頁